中国哲学史有感

时间:2024.5.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一、在认识人与自然的方面,老子和董仲舒的思想大为不同。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老子》二十五章)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己为法则。在农业社会中,人要根据土地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耕作方式,因此是“人法地”;而大地上万物的生长、盛衰的变化受制于日月运行、四季流转、风风雨雨,所以认为是“地法天”;那么天之上还有更高的存在吗?当然有,那就是作为世界本原的道,因此是“天法道”。那道效法什么呢?道无所法,它以自身为法,故谓“道法自然”。既然道是以自然为法则的,天法道,地法天,而人法地,贯穿其间的根本法则都是“自然”。也就是说,事物依循其自身特性发展变化的状态乃是最为合理的状态;对人类生活而言,自然的人性同样具有最高的合理性,人类社会有一种自发调节而趋于和谐的能力,一切人为设计的规则,从外部强加的东西,其实不具有真正的价值,倒是很有可能破坏了人与社会的自然性,带来无穷的困扰和麻烦。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天人感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灾异谴告说,认为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联系。“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天子违背了天意,不行仁义,天就出现灾异,进行谴责。若“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2)“天人同类”说,认为“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

无论是老子的“道法自然”还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自然的认识都是十分有限的。“道法自然”告诉我们,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万物发展有其规律,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近年来,一些城市为了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大挖已生长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大树、古树进行栽植。一些房地产商为了提升楼盘“卖点”,争相把古树名木移栽到小区内。于是,那些原本在深山老林或乡野村庄里的古树名木,越来越多地流向了陌生的城市。树跟人一样,超过100岁就进入老年了,生命力大为减弱,不适应性更为明显。如古树专家所言,大多数“进城”的古树生存状况令人担忧。人挪活、树挪死,这是自然规律,城市绿化不能违背这一规律。违背这一自然规律,带给人类的将是森林资源的枯竭,生物资源的灭绝,人类也将不复存在。

1


第二篇: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12091061 刘明伟

一、 选择这本书的理由

对于这本书,我最大的最大的感受就是:短小精悍。全书正文虽然只有短短的379页,却把中国哲学思想五千年的历史的发展脉络讲透了。比如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只用十二页,讲了孔子八个方面的内容,孔子与六经、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正名、仁义、忠恕、知命、孔子的心灵修养、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基本把孔子的生平、成就和核心思想讲透了。再比如第九章,从102页到114页,也仅仅用了十二页,讲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道,无名、自然的不变规律、为人处世、政治理论等六个方面概括了道家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老子。这是一本可以随手翻阅的书,可以叫做枕边书,偶尔空闲时、睡前或醒后,都可以翻翻看看,总会有一些感悟和体会。

还有就是这本书的学以致用精神,他并没有仅仅局限在哲学层面上,而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用冯友兰先生的话来说,“《诗经》有一首诗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我把这两句诗概括为‘旧邦新命’,这几个字,中国历史发展的现阶段足以当之。‘旧邦’指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新命’指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阐旧邦以辅新命,余平生志事,盖在斯矣。”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虽然是19xx年,抗战胜利后去美国讲学的演讲集,却可以在现在以至未来都会迸发勃勃生机。这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就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当中去,把自己的志向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冯友兰先生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

二、 典型观点

儒、道、佛并不是中国的三种宗教。儒家并不是一种宗教;道家与道教不同;佛学与佛教有区别。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我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了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中国哲学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内生外王之道。哲学要求信奉它的人以生命去实践这个哲学;哲学家只是以身载道,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哲学家终身持久不懈地操练自己,生活在哲学体验之中,超越了自私和自我中心,以求天人合一。这和心理学中的自我完善非常相似。

三、 我的感想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

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读完中国哲学史后再比较之前读的西方哲学史我可以明显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纵观当今之世东西方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可能也就是根源于此中国哲学史中也是以人物思想为单位展开阐述向读者呈...

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这两个月闲来无事利用晚上和假期的时间看完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和君咨询公司推荐书目中有这两本书还有两本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也要再今年元旦之前看完读这些哲学史类的书籍主要是让咨询师对于中外的整个思想体系有个系统...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导言部分一关于中国哲学的合理性问题要确立中国哲学在哲学哲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并解决中国哲学的合理性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何谓哲学但凡思考宇宙人生诸大问题追求大智慧的都属于哲学的范畴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

马克思——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哲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似乎不够了解它却充满神秘色彩而它在我心中是个很崇高很神圣同时也是一个含义深厚的词假期我在家中反复的看这本书但总是感觉不太明白似懂非懂哲学它是一个充满科学权威的领域令人仰视它许多事情学了...

《中国哲学史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19xx年在宾西凡尼亚大学讲课的英文讲稿后由其学生翻译成中文出版先生在自序中开篇直抒胸怀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非全史在胸克臻境惟其如此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祥也先生自...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2)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外...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3)

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有感20xx0328124328中国哲学史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冯先生认为哲学的功...

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读中国哲学史有感中国哲学史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实际的哲学运动另一层则是指哲学史家们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实际的哲学运动进行研究反思与概括而对这一运动所作的自己的叙述与书写前一层含义上的中国...

让智慧引领人生-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让智慧引领人生读中国哲学史有感中国哲学史是著名学者冯友兰的重要代表作本书以时代思潮为纲对整个中国哲学史以至于文化史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新见解在指导思想上作者不依傍别人在自身对...

中国哲学史感想

近来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觉得没什么大的感觉像是读了一遍旧书因为我以前读过范寿康的中国哲学史纲要内容其实都差不多但是作为哲学爱好者的我对哲学喜爱当然也包括中国哲学了感想还是很多学到的东西也是不少的从哲学史上几乎...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

哲学的起源哲学是西方的叫法中国文化没有拿有去套无哲学本身是什么就成为了一个首要问题这就是哲学的起源这个问题的起源或说起缘哲学源自吾心我们想知道知是什么心有感悟是为知哲学追寻感悟的源头想把它看的更清楚些譬如物入人...

读《中国哲学史(故事本)》有感

读中国哲学史故事本有感在学习张怀承教授的中国哲学精华课程之前便已对哲学感兴趣被哲学中蕴含的无尽智慧所吸引学习这门课程无疑对于我更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史有着很大的益处为了配合和加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与理解我在学校图书...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