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哲学史(故事本)》有感

时间:2024.5.2

读《中国哲学史(故事本)》有感

在学习张怀承教授的中国哲学精华课程之前,便已对哲学感兴趣,被哲学中蕴含的无尽智慧所吸引。学习这门课程,无疑对于我更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史,有着很大的益处。为了配合和加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与理解,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一本叫做《中国哲学史(故事本)》(唐志龙著)的书,并将它细细地品读了一遍。

此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能让读者从通俗易懂的故事中品味出深刻玄妙的哲学道理。很多人以为,哲学,是一门深奥神秘的科学,是具有高深智慧与学问的大师才能研究和探索的科学,其实我以为,不然。所谓哲学,本来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探索和思辨自己所存在的自然和社会而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没有人类的生活实践,就不会有哲学的产生,可见,哲学源于生活;而研究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类能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更科学地改造世界,可见,哲学是要回归生活,用于生活的。由此看来,哲学并不是一门脱离人们的高深学科,而是一门与每个人类都紧密相连的学科,因此无论是谁,都可以研究和探索哲学,从哲学中得到智慧,并不断以自己的智慧丰富哲学从而推动哲学的发展。这本讲述中国哲学史的书,便有这个好处,深入浅出地为读者呈现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从盘古开天辟地——中国人民初现智慧之光,一直到近代中国的哲学探索,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娓娓道出中国历代哲人贤者的思想成果,让读者收益无穷。

读完此书之后,有一个感想一直敲击着我的脑袋,那便是“文史哲不分家”这句老话。前面有所论述,哲学,是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的一门学问,是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智慧结晶,而历史,是反映和探究人类生息发展的一门学科,还有文学,是人类运用语言和文字等形式所反映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生活社会之种种现象的一门艺术,纵观三者,是如此地交错相生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史哲不分家这一说法,在此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书中用以表达哲学思想的许多典籍,例如《诗经》《庄子》《史记》等,同时又是具有高度文学审美价值的著作,从中也能反映中国历史发展之种种,对历史研究意义重大。可见,我们学习哲学,不仅仅是专注于纯粹的哲学观点,而且要熟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只有文学、历史和哲学三管齐下,一并学习并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拥有让哲学不断向前发展的智慧。我想,我们学习哲学,也需要抱有这种广而求知的学习欲望和精神,不断吸收各种不同方面的学问,做一个有智慧、懂智慧的人。

通过品读此书,我确实收益匪浅。如今我不仅能整理出中国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而且还懂得了中国哲学中的一些精华并能对这些智慧成果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此书根据我国历史发展的历程,把主要内容分成了五大部分,分别讲述了西周及其以前的哲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汉唐时期的哲学思想、宋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想和近代的哲学思想。我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便是根据此书所分五大部分进行归纳和整理的。其中,又可总结出先秦诸子百家、汉唐儒道佛、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和近代新学这五大哲学阶段,反映出我国先哲们根据社会历史的变迁,在吸收已有精华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探索和丰富其哲学成果的博学求知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对此,我深深地受到了感染,决心踏着中国历代哲人贤者为我们耕耘出来的道路,继续他们未竟的事业,认真学习,认真生活,认真思考,让中国哲学继续发光发热,也为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选择“中国哲学精华”这门课程,我为此感到庆幸和荣幸,因为我从中确实

学习了许多,收获了许多。从之前对哲学感兴趣却望而生畏,到之后的更感兴趣并敢于接近和思考它,到现在和它成为朋友,还真得感谢这门课程所对我作出的重大影响。大学本应是个青春、理想、才学与思辨相互激荡碰撞并火光四射的大舞台,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而“中国哲学精华”这门课程恰如与这个大舞台相互映衬的小舞台,能真正让学习它的学子们收益终身,我希望,以后能更多地参与到这种在大学舞台上激荡思想火光的舞会中来,感受作为一个大学学子的幸福。


第二篇:中国哲学史有感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一、在认识人与自然的方面,老子和董仲舒的思想大为不同。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老子》二十五章)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己为法则。在农业社会中,人要根据土地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耕作方式,因此是“人法地”;而大地上万物的生长、盛衰的变化受制于日月运行、四季流转、风风雨雨,所以认为是“地法天”;那么天之上还有更高的存在吗?当然有,那就是作为世界本原的道,因此是“天法道”。那道效法什么呢?道无所法,它以自身为法,故谓“道法自然”。既然道是以自然为法则的,天法道,地法天,而人法地,贯穿其间的根本法则都是“自然”。也就是说,事物依循其自身特性发展变化的状态乃是最为合理的状态;对人类生活而言,自然的人性同样具有最高的合理性,人类社会有一种自发调节而趋于和谐的能力,一切人为设计的规则,从外部强加的东西,其实不具有真正的价值,倒是很有可能破坏了人与社会的自然性,带来无穷的困扰和麻烦。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天人感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灾异谴告说,认为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联系。“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天子违背了天意,不行仁义,天就出现灾异,进行谴责。若“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2)“天人同类”说,认为“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

无论是老子的“道法自然”还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自然的认识都是十分有限的。“道法自然”告诉我们,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万物发展有其规律,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近年来,一些城市为了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大挖已生长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大树、古树进行栽植。一些房地产商为了提升楼盘“卖点”,争相把古树名木移栽到小区内。于是,那些原本在深山老林或乡野村庄里的古树名木,越来越多地流向了陌生的城市。树跟人一样,超过100岁就进入老年了,生命力大为减弱,不适应性更为明显。如古树专家所言,大多数“进城”的古树生存状况令人担忧。人挪活、树挪死,这是自然规律,城市绿化不能违背这一规律。违背这一自然规律,带给人类的将是森林资源的枯竭,生物资源的灭绝,人类也将不复存在。

1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读完中国哲学史后再比较之前读的西方哲学史我可以明显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纵观当今之世东西方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可能也就是根源于此中国哲学史中也是以人物思想为单位展开阐述向读者呈...

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这两个月闲来无事利用晚上和假期的时间看完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和君咨询公司推荐书目中有这两本书还有两本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也要再今年元旦之前看完读这些哲学史类的书籍主要是让咨询师对于中外的整个思想体系有个系统...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20xx061刘明伟一选择这本书的理由对于这本书我最大的最大的感受就是短小精悍全书正文虽然只有短短的379页却把中国哲学思想五千年的历史的发展脉络讲透了比如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只用十二页讲了...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导言部分一关于中国哲学的合理性问题要确立中国哲学在哲学哲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并解决中国哲学的合理性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何谓哲学但凡思考宇宙人生诸大问题追求大智慧的都属于哲学的范畴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

马克思——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哲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似乎不够了解它却充满神秘色彩而它在我心中是个很崇高很神圣同时也是一个含义深厚的词假期我在家中反复的看这本书但总是感觉不太明白似懂非懂哲学它是一个充满科学权威的领域令人仰视它许多事情学了...

《中国哲学史简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19xx年在宾西凡尼亚大学讲课的英文讲稿后由其学生翻译成中文出版先生在自序中开篇直抒胸怀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非全史在胸克臻境惟其如此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祥也先生自...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2)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成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外...

让智慧引领人生-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让智慧引领人生读中国哲学史有感中国哲学史是著名学者冯友兰的重要代表作本书以时代思潮为纲对整个中国哲学史以至于文化史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新见解在指导思想上作者不依傍别人在自身对...

读《中国哲学史》有感

读中国哲学史有感中国哲学史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实际的哲学运动另一层则是指哲学史家们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实际的哲学运动进行研究反思与概括而对这一运动所作的自己的叙述与书写前一层含义上的中国...

中国哲学史有感

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一在认识人与自然的方面老子和董仲舒的思想大为不同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老子二十五章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己为法则在农业社会中人要根据土地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生...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3)

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有感20xx0328124328中国哲学史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冯先生认为哲学的功...

《中国古代哲学》读后感

中国哲学概论读后感这几个月通过认真研读中国哲学概论这本教材使我对中国古代哲学和近现代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古代传统的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宗教风俗等都深受其影响中国哲学凝...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