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论文《企业的性质》

时间:2024.4.21

科斯企业的性质 中文

作者科斯

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1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2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枣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3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4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5

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

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经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假如要使经济体制有秩序的话这就是不可或缺的但这种理论假定资源的流动方向直接依赖于价格机制确实仅仅试图去做已由价格机制做完的事常常被认为是反对经济计划工作的一个理由8然而阿瑟·索尔特爵士的描述却给出了一个有关我们经济体制的非常不完整的画面在企业中这种描述根本不适用例如我们发现在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间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如果要素A的价格在X比在Y高则A就会从Y流向X直到X和Y之间的价格差消失为止除非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其他方面的利益补偿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发现这种说法在许多地方并不适用如果一个工人从部门Y流向部门X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那些反对经济计划工作的人的理由是问题已被价格机制解决了对于这种观点应该指出我们的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计划完全不同于上面所提到的私人计划而类似于通常所说的经济计划上面这个例子在我们的现代经济体制中具有大范围的典型意义当然经济学家们并没有忽视这一事实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B·克拉克赋予企

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正如D·H·罗伯逊所指出的我们发现了在不自觉的统筹协调的大海中的自觉力量的小岛它如同凝结在一桶黄油牛奶中的一块块黄油9但既然人们通常认为统筹协调能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那么为什么这样的组织是必需的呢为什么会存在自觉力量的小岛呢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显然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然而假如生产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生产就能在根本不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面对这一事实我们要问组织为什么存在

当然价格机制能被替代的程度有很大差异在一个百货商店中各种柜台在大棱里的空间配置既可以由管理当局决定也可以是为场地进行竞争性价格招标的结果在兰开夏的棉纺织业中一个纺织商能靠信用租到动力设备和店铺获得织机和棉纱11

然而这一系列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通常是在没有价格机制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显然作为替代价格机制的纵向一体化的程度在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间差别悬殊

我认为可以假定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当然正如罗宾斯教授所指出的企业与外部的相对价格和相对成本的网络有关12可重要的是发现这种关系的真正性质莫里斯·多布先生生动地描述了资源配置在企业中和在经济体系中的区别他在讨论亚当·斯密的资本家概念时写道人们开始看到存在着比承包商主持的每

一个工厂或单位的内部关系更加重要的事情承包商与在他的直接活动空间之外的经济世界存在着联系承包商亲自忙于每一个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并且他自觉地进行着计划和组织但是他是与更大规模的经济专业化相联系的在那里他自己不过是一个专业化的单位可见他在一个大规模的有机体中发挥着他作为一个单个细胞的作用他几乎是不自觉地担任着一个重要角色13

就事实而言虽然经济学家们将价格机制作为一种协调工具可他们也承认了企业家的协调功能研究为什么协调在某一情况下是价格机制的工作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又是企业家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在经济理论的一个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这个鸿沟出现在这样两个假设之间一个假设为了某些目的作出的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另一个假设为了其他一些目的作出的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我们必须说明在实践中影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14

任务是试图发现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价格机制单纯从资源导向的方面考虑可以被替代假如替代价格机制的关系正是其自身所期望的话

例如如果一些人愿意在其他一些人的指挥下工作这一情形就会出现这些个人为了能在某个人手下工作会接受低报酬企业便由此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但这不能成为企业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由似乎更确切他说还有一种相对立的倾向在起作用如人们通常趋向于寻求

成为自己的主人的好处15自然如果这种愿望不是被人控制而是控制别人和指挥别人那么人们为了能指挥别人可能会愿意<a name=baidusnap1></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放弃</B>某些东西那就是他们将愿意支付给别人多于这些人在价格机制下所能得到的报酬目的是为了能指挥这些人但这意味着他们是为了能指挥别人而付钱而不是以指挥别人而赚钱在大多数情形下这显然是不真实的16如果购买者较之于以其他方式生产的商品更偏爱由企业生产的商品企业也可能存在可是即使在这种偏好假如它们存在的话的重要性可以忽略不计的范畴内在现实世界中企业仍然存在17因此必定存在其他相关的因素

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和18随着出卖这类信息的专门人员的出现这种成本有可能减少但不可能消除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19再者在某些市场中如农产品交易可以设计出一种技术使契约的成本最小化但不可能消除这种成本确实当存在企业时契约不会被取消但却大大减少了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不必与企业内部同他合作的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当然如果这种合作是价格机制起作用的一个直接结果一系列的契约就是必需的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在此阶段重要的是注意契约的特性即注意企业中被雇佣的生产要素是如何进入的通过契约生产要素为获得一定的报

酬它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浮动的同意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20契约的本质在于它限定了企业家的权力范围只有在限定的范围内他才能指挥其他生产要素

然而利用价格机制也存在着其他方面的不利因素或成本为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供给签订长期的契约可能是期望的这可能缘于这样的事实如果签订一个较长期的契约以替代若干个较短期的契约那么签订每一个契约的部分费用就将被节省下来或者由于人们注重避免风险他们可能宁愿签订长期契约而不是短期契约现在的问题是由于预测方面的困难有关物品或劳务供给的契约期越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从而买方也越不愿意明确规定出要求缔约对方干些什么对于供给者来说通过几种方式中的哪一种来进行物品或劳务的供给井没有多大差异可对于物品或劳务的购买者来说就不是如此但由于购买者不知道供给者的几种方式中哪一种是他所需要的因此将来要提供的劳务只是以一般条款规定一下而具体细节则留待以后解决契约中的所有陈述是要求供给者供给物品或劳务的范围而要求供给者所做的细节在契约中没有阐述是以后由购买者决定的当资源的流向在契约规定的范围内变得以这种方式依赖于买方时我称之为企业的那种关系就流行起来了21因此企业或许就是在期限很短的契约不令人满意的情形下出现的购买劳务枣劳动枣的情形显然比购买物品的情形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购买物品时主要项目能够预先说明而其中细节则以后再决定的意义并不大我们可以将这一节的讨论总结一下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

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企业家不得不在低成本状态下行使他的职能这是鉴于如下的事实他可以以低于他所替代的市场交易的价格得到生产要素因为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通常也能够再回到公开市场不确定性问题常常被认为是与对企业均衡的研究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不确定性企业的出现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是那些认为支付方式是企业的特征的人如奈特教授枣一个接受剩余的和浮动的收入的人保证那些参加生产的人有固定的收入枣似乎提出一个与我们所考虑的问题无关的观点一个企业家可以将他的劳务出售给另一个企业家以获得一定的货币收入而他支付给雇员的钱则主要或完全是其利润的一部分22重要的问题看来是资源的配置为什么没有直接通过价格机制来完成

另一个应该注意的因素是有管制力量的政府或其他机构常常对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同样的交易区别对待如果我们考察一下销售税的课征就会看到显然它是一种有关市场交易而不是在企业内部组织的同样交易的税收既然现在有两种不同的可供选择的组织方法枣通过价格机制或通过企业家那么这样的政府管制便会导致企业的存在不然企业的存在就没有任何理由和目的这为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企业的出现提供了一个理由当然对于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形而言诸如销售税这样的措施只不过会使企业变得比原来更大同样意味着定量配给的配额和价格控制的办法对于


第二篇:浅谈科斯《企业的性质》


浅谈《企业的性质》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我终于读完了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xx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虽然不能很精确地了解该文章的具体内容,但也大致了解其表达的意思。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来谈谈我读完《企业的性质》之后的感想。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当时的背景。《企业的性质》在发表之初受到了冷落,然后在它被埋没了三四十年之后,终于受到经济学界的普遍重视,被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科斯引领了人们用经济方法研究制度问题,并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关键概念。沟通了经济学和法学两大科学之间的关系。科斯的这篇论文通篇没有复杂的模型和过多的数理演绎,但是却清晰的指出了组织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以往的经济理论对于企业的认识,基本上是从私人企业角度分析,而科斯《企业的性质》是想从产业角度开展分析企业的。在科斯看来,一种现实的和易于处理的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而运用的分析工具是边际替代概念。传统的经济学说认为,经济体制是自行运行的,是由价格机制来决定的,但在现实世界中,科斯发现价格机制自动调整在整个社会运作层面是有效地,而在企业内部是无效的。所以科斯要论证“价格机制在企业内部作用是消失的,是被另外一种力量或方式所取代”,也就是说在市场交易被取消的企业(组织)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从而引导出了企业产生和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二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说明在实践中影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

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科斯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二是企业的边界问题。对于这篇文章,我认为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科斯指出了当时经济学界对企业的观点。当时的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经济计划(组织内部)为了对此进行解释,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则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他们统一的观点是认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但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但科斯认为:他们并没有解释,既然生产和管理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组织为什么还要存在了?并提出了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这一论断。

第二部分,科斯首先列举了几种企业出现的理由。1是相对独立性或是指挥欲的倾向的存在,造成了企业的存在,但认为这不很真实。2是购买者较之于以其他方式生产的商品更偏爱由企业生产的商品,企业也可能存在,但这种情况很少。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当存在企业时,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与企业内部同他合作的其它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的数目大大减少了,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关于企业存在的原因,较早之前的奈特教授给出了说明,他认为,企业至所以出现,是由于存在着不确定性,生产者需要预测未来的需求,于是出现了新的经济工作人员——企业家,企业家预测从而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因此出现了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向他人支付有保证的工资,并以此控制他人的行动”。很显然,科斯认为,奈特教授并没有指出价格机

制被替代的原因,他认为,奈特教授提到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拥有判断力和知识的人并不需要亲自参加生产就可以获得报酬,因此并不能得出企业及企业家出现的必然性。科斯也认为用企业成本曲线的变化不能解释企业规模的变化。传统的经济理论在分析时总是假定单个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然后现实中显然企业可以生产一种以上的产品,科斯认为,“要决定企业规模,必须考虑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和组织各个企业家的成本。之后才能决定每个企业生产产品的种类和每种产品的生产数量。但在这一部分,我不明白科斯批判之前经济学家的观点与企业性质有何明显的联系。

第三部分,科斯探讨了企业的规模的问题。他认为,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科斯这样解释到:当企业扩大时,企业内部每追加一笔额外的交易,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其原因是当企业内部交易增加时,企业家不能更准确地将生产要素用在它们价值最大的地方。而企业内部没有价格信号,资源配置到哪个方面主要家企业家的自我感觉、经验和判断,随着内部交易的扩大,各种生产要素的调配也更加复杂,经验和判断的失误也会增多,这也就会使新增的资源的使用效率逐渐降低。也就决定了企业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以致于完全替代市场的作用。

并且列举了几种因素和情况,指出了它们对企业的边界的影响。企业扩张造成的交易的多样性约束了企业家的才能。这使企业扩大时效率趋于下降。倾向于使生产要素结合得更紧和分布空间更小的创新,将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大。倾向于降低空间组织成本的电话和电报的技术变革将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大。一切有助于提高管理技术的变革都将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大。

第四部分,科斯证明了其结论的有效性。分别对厄舍教授和奈特教授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厄舍教授提出,企业存在的原因可以从劳动分工中发现。而科斯认为,“分工经济中的一体化力量”已经以价格机制的形式存在了。经济现象并没有认为专业化必然导致混乱。厄舍教授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一种一体化力量(企业家)会替代另一种一体化力量(价格机制)。奈特教授认为不确定性造成了企业的产生。由于不确定性,生产者承担了预测消费者需求的责任。而预测工作和与此同时的对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控制的大部分会进一步集中在一小部分生产者那里,从而造成了一个头领化的过程。而科斯提出了三个问题,1某些人具有较好的判断力和知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他们只能从亲自参加生产中获得收入。他们可以出卖建议和知识,2通过与正在进行生产的人缔结契约而不是主动地参加生产也能以较好的知识和判断力获得报酬,3在不存在不确定性的经济体制中,仍存在协调者,谁给他们报酬?,为什么?也就是说,否定了他们的想法。

最后一个部分解决的也是最后一个问题,也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考察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

科斯的这篇文章揭示了交易费用在影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企业这一组织的存在得以有效的节省了市场运行的成本。如何使得交易费用更小是我们更加关心的问题,通过交易费用来研究制度的运行是一种新的思路。科斯将长久以来处于黑箱中的企业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交易组织的重要作用,自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以来,“看不见的手”(市场)指引资源配置一直是主流经济学家的信条。而科斯则让“看得见的手”(企业)登上了舞台,构建了市场的微观基础。使得经济学的分析视野大大的扩展。科斯对于交易费用的解释也让经济学增加了一种分析的工具,经济学从以往的“供给-需求”模式走向了“事实-规范”的模式。我们得以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问题,进而研究法治,而科斯的另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和“企业的性质”一起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而且还开创了法学的一支新流派-经济分析法学,这使得研究的范围大为的扩展。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之中,供

给和需求的模型不能完全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因为在这种假设之中,交易费用常常为零,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容易出现。政府的管制和调控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税率和费用的不同,一个契约或者交易不仅仅要考虑到固定的成本和收益,也要计量这些额外的成本,如何使得这些可变的成本被精确的计量和控制,应该是新制度经济学派需要研究的问题。制度问题包含了很多的方面,经济、法制、道德乃至环境、心理。这些都可以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交易费用的控制和减少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关键,而交易费用的减少需要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这就需要一个好的制度环境,法治的作用便从中得以凸显。科斯的理论无疑打通了经济学和法学联系的脉络。

该文章给我最大的感想在于全文论证的严谨性。文章开篇从经济体制引出价格机制的作用,又从经济体制谈到企业,分析了企业家和价格机制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把价格机制当作一种企业的协调工具,而这种协调工具在企业家和价格机制中间有一道鸿沟,从而提出自己的假设:资源的配置是从价格机制决定还是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第二部是最重要的分析环节,交易成本的概念被广泛运用到企业契约的订立,取代价格机制在企业内发挥作用,通过交易成本的上升来解释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于科斯而言,他有把收益递减考虑影响企业交易成本递减和要素供给价格上升的因素、交易博弈的因素、规模空间以及技术制约。其实考虑的因素很全面,后人做的不同意见只能是补充,而无法取代。其实,企业不仅存在本身经营时候的制造成本,也存在制度或者运营期间的交易费用,这些费用是无法避免的,即使压缩在压缩,交易成本不一定通过金钱来衡量,有可能是其他要素,或者是两个生产者之间的契约,虽然交易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很模糊,单毕竟在科斯具体全面的解释下市定义了的。第三部分科斯通过引用奈特的劳动分工来解释不确定性理论带来的企业组织产生,从而证明他的第二钟假设,科斯很聪明地弥补了自己理论的不足,把企业的组织看做社会关系的分工,这也让我看到了企业中人发生的作用,制度的制定者是人,这里的人更准确指企业领导者,人是活的,分工也是活的,这样产生的制度就能符合企业自身的角度。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较为简短,是上面内容的补充和总结。科斯考虑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情况下企业组织还是否成立,事实上和完全竞争的条件类似。结尾通过现实中的事实得到了结论,也照应了文章开头的思考路线。我看到的是科斯对细节的、把握和对研究的严谨,文章总结很有示范性。

通览全文,科斯对企业的界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每一处都透露出严密的逻辑,而且能找到出处和参考,科斯的上诉分析隐含了一个更深刻的思想,即交易背后的产权界区问题,他实际上已经注意到在企业产权界区清晰地条件下,运用价格机制去实现企业间联系的摩擦就小,交易成本就低,反之,交易成本就高。

除此之外,科斯让我对他佩服不已。在他发表《企业的性质》时才年仅27岁,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学的经济学知识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向科斯学习,学习他那刻苦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的精神!

更多相关推荐: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读书报告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开创了制度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分析的先河这篇文章写于19xx年主要思想是御用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工具通过交易成本的概念来解释企业的规模在文中科斯首先起初企业的概念然后分析了企业出现的原因并讨论了...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书笔记初读这篇文章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真意但也着实为作者超凡的逻辑思路和洞察力所折服这是一篇由如今的百岁老人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科斯在其大学本科期间所完成的论文文章从交易成本的视角以古典经...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1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导论企业的性质一文目标清晰论证集中逻辑严密导论中科斯教授首先对理论成立的假设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理论的成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而清楚地说明其假定不仅能够明确理论的适用范围而且也会得到多数人的赞...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阐述了两个关于企业的最基本的问题一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二是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因素决定他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节约市场的运行成本企业规模取决于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与在...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文章开头就沿用前人罗宾逊夫人的思索方式是否符合现实是否易于处理然后给出大致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模型边际替代概念这篇文章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即应该在文章开头就把最重要的观点或者思考方式告诉读者科斯的这篇论...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读企业的性质的一些想法企业是什么企业做什么似乎是两个简单明了的问题百度一下的答案是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然而在经济学中企业的定...

读后感一:企业的性质

企业一个微缩的计划市场读企业的性质有感前言在当今世界新制度经济学是当代最具影响的经济学流派之一而科斯的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派最重要代表作为了加深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认识笔者仔细阅读了这篇论文科斯认为企业本质上是...

科斯: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R科斯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

科斯 企业的性质(完整版)

企业的性质科斯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

科斯-企业的性质(中文)

企业的性质原著科斯陈郁译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

科斯:企业的性质中文

企业的性质中文作者科斯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

科斯-企业的性质

科斯企业的性质中文作者科斯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后感(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