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时间:2024.3.1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去图书馆借来了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看到这个书名就能想象到本书是介绍怎么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看本书之前先了解了作者,因为在我看来,想要去看一本书,必须先要了解作者本人,了解他的经历,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书籍中的内容。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大师,对世人贡献卓越,影响深远,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可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即便引进管理者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引进的人数也将是寥寥无几。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和面临的最好的机遇,应该说是快速培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必注重贡献。他会眼光朝上,使自己的工作朝向目标。他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他强调的是责任。

管理顾问公司向委托机构提供服务,总是先花几天时间与委托机构的高级主管交谈。在弄清楚了委托机构的组织和沿革后,管理顾问开始问了:“你在贵公司服务,自认为你应该做些什么呢?”通常对方的回答总不外是:“我主持本公司的会计业务。”“我负责销售部门。”或是说:“呵!我要管800多人的工作!”但是很少有人这样回答:“我的任务,是向我们的经理提供他所需的资料,使他能做正确的决策。”“我负责研究本公司的顾客将来需要些什么产品。”“我要为我

们的总经理即将面临的一些决策问题准备有关资料。”

管理者如果不自问“我可以有何贡献”,则目标不但短浅,而且目标往往错误。他们总是把自己的贡献限制得很窄。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这是朱自清著名的散文《匆匆》中一段描写,感慨时间的无情流逝。 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那么你是一个善于管理自己时间的人吗?每一分钟都被充分利用而实现最大的价值呢?

时间是最有限也最有弹性的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想像”的能力,有它的特殊优势。大师德鲁克也着重写了这两种资源的使用原则。管理者要主动地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而不是被时间安排。联系到我们的现实学习和工作:理想状态下我们最好能主动地面对和管理一切工作事务,是人安排事情,不是事情推着人走。作为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养成为自己写一个时间计划表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走的更好。

关于资源的使用方法和原则:我们要通过决策来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我理解的原则是:1、要事优先;2、决策要慎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举一反三。其实自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应做到这些,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让生活仅仅有条。

作为管理者,我觉得最重要的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有一颗包容心,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如果以后能够成为一个管理者,我想这些都会让我的管理增色不少。


第二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想体会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想体会

文章标题: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想体会

人人都是人才—有感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是基于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的“用人之长”观点,结合自己实际,谈谈学习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的一些实践与想法。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得人才者兴旺,失人才者衰亡;有人才者昌盛,无人才者衰退。大到

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是如此。如何使企业始终拥有人才,如何使企业兴旺昌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科学的人才观,在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上达成一种共识,形成一种文化,成为一种习惯,即人人都是人才。从而实现吸引人才、保留人才,各类人才心情舒畅,各得其所,有用武之地的良好局面。现在一谈到企业,肯定要谈到企业的竞争力。谈到企业的竞争力,就少不了要谈到企业的战略、企业的文化。说企业的竞争是战略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等等。我认为都有道理。但最直接的,企业的竞争力如何,说到底是其拥有的人力资本如何。一个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人才,也就决定了这个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和文化,有什么样的今天和明天。宝洁公司总裁讲:“假如你拿走了宝洁的人才,却留下了金钱、厂房和产品,宝洁将会失败;假如你拿走了宝洁的金钱、厂房和产品,留下了人才,宝洁将在10年内重建王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史龙.亚佛德讲:“你可以拿走我全部的资产,但是你只要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来给我,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这些都是公认的成功的权威者。我完全赞同这些观点。我一直坚信:企业没有好的产品、项目是可怕的,但只要有好的战略,就不怕没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企业没有好的战略和文化是可怕的,但只要有好的人才就不怕没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好的战略和好的文化;企业没有好的人才才是最可怕的,即使一时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甚至好的战略,也终将因为没有人才、没有文化而成为历史的星光一闪。追求卓越与可持续发展是人所共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人才。对此,我坚信:虽然人才有标准,人才就是人才,但是,作为管理者,只要爱才、重才、育才,用之得当,人人都是人才!关键看管理者是否真正识才、爱才和善于用才。有些人常爱讲这么一句话,“离开谁地球都会照转”。这句话没错。毛泽东离开了,中国也没塌了天。但是如果用这种观念和心态对待人才,也真的会有地球不转和塌了天的危险。如课程中的案例已经给我们启示了,还有太多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周文王拥有姜尚而灭商兴周,商纣因杀害人才而灭亡;刘邦因拥有张良、萧何和韩信诸多人才而灭楚兴汉,项羽有人才不用,韩信、范增一个个出走,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这些可能都是别人的,是历史,也许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我觉得必须谨记这些经验和教训,确立科学的人才观。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人才有标准,人才就是人才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度、甚至不同的团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才标准,但许多标准有其共性,就是德才兼备。但是什么是德、什么是才,却是个很难明确界定与把握的标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这个讽刺对联说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人把人才分为四种: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还有人将人才用另外的方法也分为四种:有德(态度好)有才是人财,即可以直接创造财富;有才少德(态度不好)是人才,即有本事但难合作,“有用不好用”(艾森豪威尔有句名言: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有德(态度好)少才是人材,即本领不大,但忠诚认真,是可用之材;无德(态度差)无才是人裁,百无一用,只好裁掉。现在的人才标准是什么?就是常说的德才兼备。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职,理能成其文,言能明其意。就是说,他的品德足以使其有一身正气,厚德可以载物;他的才能可以胜任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能够用文字把道(原)理表达出来;能够把自己的意愿说得明白、道理讲得清楚。我想具备了这些,就是人才,就是某一方面的有用之才。这就说明,人才的确是有标准的。但是人才又是有区

别的。因为“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就需要我们不要让有屠龙之技的去杀鸡宰牛,也不要让只会过家家的小儿去真的修房造屋、更不要让在小河上摆渡不错的河工去大海中扬帆远航,而是要认识人才,正确运用人才。二、管理者爱才重才育才,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正如德鲁克讲到“用人所长”,每个人的长处各不相同,所以人才有类别也有层次,人才有标准也有变化。管理者喜爱什么样的人、重用什么样的人、培育什么的人,就决定了能够吸纳、保留和使用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确就是人才,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管理者把人才当人才去尊重和爱护时,他才有

人才的自律与自重,才有人才的光彩,也才像人才、是人才。情人眼里出西施很容易在现实中得到佐证。这既是因为用爱和尊重去对待对方,也是因为被爱和尊重而闪烁光彩。为什么恋爱中的男人最潇洒,恋爱中的女人最漂亮,是因为爱着,也知道被爱着。同样,只有管理者把人才当人才去使用和培育时,他才有才干得以提升的机会,不断取得进步;才有展示

自己才华的舞台,不断创造奇迹。这类的例子很多,都给人以思考。管理者爱才、重才、育才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爱才。第一是爱全才。只要不武大郎开店、不忌贤妒能即可。但是全才哪儿有?德厚才高,能文能武,能说能做,会做事还会做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样的人才古今少见。但相对而言,态度好,有才华的人才,让人爱起来比较容易。像周恩来温文尔雅,又才华横溢的谁能不热爱。第二是爱傲才。恃才傲物是毛病,也是多数有才华者的通病。第三是爱偏才。有高峰必有低谷,有所长必有所短。就如课程案例中的实际案例所表现。第四是爱人才。钢铁是材,栋梁是材,镙钉是材,细木同样是材,彼此不可替代。爱第一种人才容易,爱后三种很难,但第一种少而又少,后三种才是现实中常见的人才,也就是各用自己长处的人才。对不同的人才如何培养使用也是对人才具体的爱护。现在流行的领导模式教课书上大致分为四种:支持型、教练型、授权型和指挥型四种。不能说哪一种类型的领导方法好或者说不好,而是对什么样的人,对一个人所处的不同时期,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法。对工作能力不高,工作意愿很高的人,就是适合指挥型的领导方法,要通过强有力的组织、监督和控制开展工作;对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但工作意愿不是很高的人,就适合教练型的领导方法,就是要通过指挥和有力的支持来开展工作;对工作能力强动辄想变动的人,就适合支持型的领导方法,多赞扬、多倾听、多做些辅助性工作;对那些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意愿也很强的人,就适合授权型的领导方法,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干,少指挥、少干预,正如德鲁克课程中的有效授权。我们公司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他们自主性强,工作具有创造性,劳动过程很难监控,劳动成果很难衡量,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蔑视权威,有较强的流动意愿等。这些都需要采用合适的领导方法进行教育培训与管理。三、用之得当,人人都是人才人才有种类、有层次,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人人都可以做成本位置的最好。西方有个谚语:什么鸟都认为自己的歌最好听。其实人也一样,没有人不认为自己不同凡响的。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不一般,是个人才、是个人物,但又几乎都认为他人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可悲的是,人人渴望被表扬被鼓励和肯定,但又非常吝啬对他人的表扬、鼓励和肯定。尤其是一些管理者,常犯的毛病是总看他人不行。其实,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是人才,卫生做得最好的清洁工同样是人才,两者同样不可替代。今天的大人才也是从昨天的普通与平凡中走出来的。管理学上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宝。没有毫无用处的人,只有放错位置的浪费。孙悟空喂马、韩信看库房、搞接待、当小兵都是放错位置的浪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管理者如果什么都要是自己最好最强,结果只能

是冠冕堂皇的能级原理下的武大郎开店。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结果只能是领导最好最强。乐毅、诸葛亮、管仲、爱因斯坦们就永无出头之日。当然,燕昭王、刘备、齐桓公、普林斯顿研究院也就不可能会有后来轰轰烈烈的故事。刘邦的“三个不如”,恰恰说明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最好最强。刘邦说了平时我们经常引用的一段话,他说: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我能用他们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主要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还不用,所以被我打败。管理者能在胜利后还如此清醒与谦虚,实在不容易!管理者如果苛求人才,希望人才十全十美,就什么人才也找不到。就像前面讲到的骏马有骏马历险的本事,但你非要让它种地,肯定就显得平庸。同样,牛是耕地的好手,但历险奔驰肯定也是平庸之辈。错不在马也不在牛,在使用者的无知。现在一些管理者对人才的要求是:要有激情、能创新,但不能爱冲动、太鲁莽;要稳重、能处变不惊,但不能凡事按部就班;要德厚,还要才高;要能说还要能写还要能做;要会做事,还要会做人,会公关会协调等等。这样十全十美的人才到哪去找?但是,也有管理者习惯于挑人毛病、找人不足,对什么人都不满意、都看不上。结果搞得人人不自信,都觉得自己不行,不是人才。其实,管理者的天职不是抠出人的短处以显示自己的聪明,把人治住,而是在激发每个人的长处的过程中,使人人成为人才、人人成为英雄。只要我们真诚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员的聪明才智,使人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人才;也只有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也才能吸引人才、保留人才,使在用的成为人才,留得住,外面的人才引得来。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有理由相信,企业一定会葆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就会不断产生过硬的竞争力。企业能有今天是因为我们拥有人才并能正确地加以使用,把好钢用到了刃上,把每个人的长处发挥了出来。企业要有美好的明天,当然要不断地引进人才,但关键是尊重、爱护和培养人才,科学地使用人才。因为员工都是人才。只有把员工当人才看,只有科学地对待员工,新的人才才能引得进来,老的人才才能留得住,普通的员工才能变成不一般的人才,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只要我们有科学的人才观,在公司形成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育人才的良好习惯、各类人才都受重用并有用武之地的文化氛围和局面,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困难,就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就没有实现不了的人生价值。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想体会》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想体会。

偶读此书,甚为感慨。作为管理者,试图着管理别人,实际我们更应该管理好是自己,如果管理者每个人都卓有成效,整个组织就会成效显著,特形成此文,与各位管理者在未来的成长中共勉。

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的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实际上,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

首先我们来问几个问题

(1)谁是管理者?

(2)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3)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吗?

(4)每个人都必须卓有成效吗?

何谓管理者:在一个组织里,如果一位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岗位和知识,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她)就是一位管理者。 实践证明,卓有成效是完全可以学会的。只要我们中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卓有成效,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所有的组织运作中,每一位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向管理者一样的工作和思考。

本书讨论的内容是以以下两点作为前提的: 1.管理者的工作应该是卓有成效的;2.卓有成效是可以学到的。

组织聘用管理者,就是希望他的工作卓有成效。管理者应在组织内开展有效的工作,否则就对不住聘用他的组织了。为了不辱没这一称号,管理者应该学点什么,做些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作为两大目标就是组织和管理者的工作绩效。卓有成效虽然可以学到,但是如果光靠教是教不会的。它毕竞不是一门“学科”,它只是—种“自我约束的实践过程”。本书告诉我们是什么东西促成组织和管理者的卓有成效。不过本书很少提到为什么要追求卓有成效?因为卓有成效对管理者而言是理所当然地应该做到的。

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到第一步:记录好时间使用情况。这是一件机械性的工作,假如管理者确能这么去做,那么他的收获必然会很大。虽然不敢说立竿见影,但是效果还是来得很快。如果能够持之以恒,那么这种做法还将会激发管理者求取有效性的兴趣。分析时间纪录,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现象,还需要管理者采取某些行动和基本决策、以及在行为、人际关系和工作重心上作出一些改变。这种分析可对时间的用法,对各类活动及其目标提出反省性的问题。这种反省会对许多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充分利用好时间这个最为珍贵的紧缺的资源。

这第二步:管理者必须把目光集中到贡献上。着眼于贡献,比第一步更深入一层:管理者的工作要从技术进入观念,要从机械性的工作进入到分析性方法,要从讲究工作效率进入到重视工作的结果。管理者还应严于律己,要懂得组织聘他为管理者,他应该对组织有什么贡献?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太复杂。管理者只要对自己提出一些直截了当的问题就行了。可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要想到组织的目标和自己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求管理者承担起责任,而不再满足于单纯地执行命令,只求“上司满意”便行。如果管理者着眼于贡献,那么他所重视的不仅仅是“方法”,而是“目标”和“过程”。

第三步:要求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这也是管理者在行为上必须具备的根本态度。这样的要求,就是对管理者本人及对别人的尊重。这是管理者的价值观在行为上的体现。不过,充分发挥人的长处也需要“边做边学”。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方面,管理者应能使个人目标和组织需要相融合,个人能力和组织成果相融合,个人成就和组织机会相融合。 第四步:要事优先。实际上“要事优先” 是和“掌握自己的时间”相辅相成的。也是支撑着管理者工作卓有成效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我们所关心的不再是如何处理时间资源,而是管理者的终极产品----组织和管理者的绩效问题。被纪录和分析的已不在是我们周围所发生的事件。而是“管理者应该努力促成的事情”。就是要塑造和提高管理者的 “性格特征”,诸如远见、自信和勇气等方面的“领导力” 。所谓的“领导力”,并不是指智慧和天赋,而是人人皆可达成的专心、决心和目标。

第五步:管理者有效决策的五个要素。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动。5·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

是经常性的,还是突发性的个案,用制定规范解决,还是根据实际情况个案处理。5·2要确定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哪些是原则性,哪些可以机动灵活。5·3仔细思考解决方案。那些条件必须满足,那些条件可以让步,程度如何。5·4决策方案配合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5执行中的重视反馈,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管理者的自我提高往往要比卓有成效的训练显得更为有效。首先得要有知识和技能。管理过程中,必须养成许多新的习惯,改掉过去一些不良的习惯。 当—名管理者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管理者和所有员工一样,都是作他自己应作的事情。即使已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我们仍然还有更高的人生境界。

有效管理者的自我提高,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全面提高,能使组织的标准日高、习惯日善、风气日良。更能使企业有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帮助企业抓住机会并获得成功。通过强调贡献,使自身的价值转化组织成果。

今天的社会有两种需要:对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企业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只有管理者的有效性,才能使两种需求相辅相成,共同成长。

彼得·德鲁克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所著《管理的实践》、《公司的概念》、《管理:使命、责任、务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成为众多管理者的案头必备丛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19xx年英文首版,一出版即获得了一致好评,成为领导学领域的奠基之著。“十一”假期在书架中看到此书,重新翻来感受颇多,所谓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受用一生,该书精辟的见解和睿智的思想不断给人以新的启发和思考。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共分8章,贯穿着一个完整的逻辑,即组织的命运系于成果,组织的成果系于外部的机会,源于组织的有效决策;源于人的长处的发现和发挥,源于组织对人的“自我发展”的激励;最终这一切源于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沿着这个逻辑我们才能明白:组织中的管理者是否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终决定着一个现代组织的命运。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要素:

一、改变管理思想

彼得·德鲁克教授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在于有效的“管理别人”而在于有效的“管理自己”,不在于 “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管理者的价值不在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服从领导,也不在于职称、头衔或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或贡献意识,促进企业产生的工作成果。

“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意识、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管理者必须集中精力于少数关键领域,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确,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成果,就是在“错误的事情上穷折腾”。管理者的有效性,强调的是“按时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产生成果”。管理者工作的失效乃至失败往往是自我管理不善,没有腾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做正确的事情(高层管理者)或如何把事情做正确(中层管理者)。

他们的时间往往被掠夺,使自己陷于日常事务或内部复杂的关系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忽略了产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了产生成果的外部联系。

二、善用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有效的管理者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必须清楚自己的目标,并弄清实现目标需要多少时间,这样才能建立相应的成果意识和贡献意识,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责任,工作中的琐事该放就放下,将能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情——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进。

放下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事情,关注于关键事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源头或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阔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绝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文中举出罗斯福总统的机要顾问霍普金斯先生的一个实例:二次大战期间,霍普金斯已体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办公几个小时,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务都撇开,仅处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这丝毫无损于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尔还对他钦佩备至,赞美他是一位盖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务,当年美国政府无人能出其右。当然,霍普金斯只是一个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大胆减少无谓的工作,绝对无损于管理的有效性。

三、重视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应常自问:“对我所服务的组织,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我的责任是什么?”现实中大多数管理者往往只重视勤奋,而忽略成果,一个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而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有责任和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文中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当管理顾问公司向委托机构提供服务,总是先花几天时间对管理人员进行前期询问,当问到:“您在贵公司服务,自认为你应该做些什么呢?”通常对方的回答不外是:“我主持本公司的会计业务。”很少有人这样回答:“我的任务,是向我们的经理提供他所需的资料,使他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即关注组织的直接成果(利润)、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战略)、培养与开发企业明天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如果企业在发展中缺少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困境。一个组织必须要有昨日的努力、今日的思考和明日的眼光才能保持旺盛的发展动力,在变幻无常的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善于用人

组织是各类性格人的集合体,所谓人无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而不是只看重各人的缺点,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组织目标,只抓住缺点和短处的管理者是无法集众人之力完成任务的。用人之长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用下属之所长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组织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管理者要为下属设计好每一个“职务”(岗位职责),使每一个职务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够胜任的,如果一个职务设计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范畴,或需要“非凡气质”或“特殊天分”,那就无法找到合适人选,也就无法达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容人之量,但绝不可以容忍一个人的“恶劣品行或腐败”,绝不能任用“缺乏良知和良心”的人。有才能者往往自视甚高,以自我为

中心,但这并不会影响这个人成为有作为的人或伟人,只用当一个人的短处影响到其优势发挥的时候,才应该考虑如何加以限制或予以帮助和弥补。管理者要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因为组织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要尽量发挥下属的长处,不但是管理者必须对组织承担的义务,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上级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凭其才干达成成就,而不必顾念其短处。当年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缺乏战略知识和全局意识,他的直接上司马歇尔,担心这会影响到他发挥组织和策划的长处,对此设专人予以辅佐,以弥补他战略知识的缺失和不足,使艾森豪威尔将军成为一代将领。

2、发挥上司所长

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如何发挥他的长处?千万不要企图改变上司,抱怨上司的短处。下属必须根据上司的优势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协助上司、上下一致,为组织绩效作出贡献。

3、发挥自己所长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须清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必须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情,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要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上。

五、要事优先

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效的管理者总是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抓住“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忙忙碌碌、一事无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且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最终往往是乱了章法、乱了方寸。

现实中管理者往往事务缠身,在现实压力面前,那些危机事件或紧急事情必然优先,而“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和事情就会暂缓,事实上只要暂缓,就不会启动也许永远也不会启动。这是一个组织难以成功地走向未来、走向更加强大的原因。

六、有效决策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的解决例常问题,而是基于思想观念或高层次的认识和方法。比如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出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于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以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为代表);又如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都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有效的决策者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上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以通用公司的总裁斯隆先生为代表)。

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的问题,更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20年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建立了贝尔研究所、发行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普通股,使贝尔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民营通信企业。有效的决策往往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性需要,而是出于战略性的考虑,所以会与当时的“众所周知”的看法大不相同。

“善用时间、重视贡献、善用人才、要事优先、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

管理者的见解源于事件、学习和修炼,不能简单获得,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只有不断的提高认知、提高修为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人人都是人才—有感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我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是基于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的“用人之长”观点,结合自己实际,谈谈学习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的一些实践与想法。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得人才者兴旺,失人才者衰亡;有人才者昌盛,无人才者衰退。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是如此。如何使企业始终拥有人才,如何使企业兴旺昌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科学的人才观,在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上达成一种共识,形成一种文化,成为一种习惯,即人人都是人才。从而实现吸引人才、保留人才,各类人才心情舒畅,各得其所,有用武之地的良好局面。

现在一谈到企业,肯定要谈到企业的竞争力。谈到企业的竞争力,就少不了要谈到企业的战略、企业的文化。说企业的竞争是战略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等等。我认为都有道理。但最直接的,企业的竞争力如何,说到底是其拥有的人力资本如何。一个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人才,也就决定了这个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和文化,有什么样的今天和明天。宝洁公司总裁讲:“假如你拿走了宝洁的人才,却留下了金钱、厂房和产品,宝洁将会失败;假如你拿走了宝洁的金钱、厂房和产品,留下了人才,宝洁将在10年内重建王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史龙.亚佛德讲:“你可以拿走我全部的资产,但是你只要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来给我,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这些都是公认的成功的权威者。我完全赞同这些观点。我一直坚信:

企业没有好的产品、项目是可怕的,但只要有好的战略,就不怕没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企业没有好的战略和文化是可怕的,但只要有好的人才就不怕没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好的战略和好的文化;企业没有好的人才才是最可怕的,即使一时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甚至好的战略,也终将因为没有人才、没有文化而成为历史的星光一闪。追求卓越与可持续发

展是人所共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人才。对此,我坚信:虽然人才有标准,人才就是人才,但是,作为管理者,只要爱才、重才、育才,用之得当,人人都是人才!关键看管理者是否真正识才、爱才和善于用才。

有些人常爱讲这么一句话,“离开谁地球都会照转”。这句话没错。mzd离开了,中国也没塌了天。但是如果用这种观念和心态对待人才,也真的会有地球不转和塌了天的危险。如课程中的案例已经给我们启示了,还有太多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周文王拥有姜尚而灭商兴周,商纣因杀害人才而灭亡;刘邦因拥有张良、萧何和韩信诸多人才而灭楚兴汉,项羽有人才不用,韩信、范增一个个出走,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这些可能都是别人的,是历史,也许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我觉得必须谨记这些经验和教训,确立科学的人才观。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人才有标准,人才就是人才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度、甚至不同的团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才标准,但许多标准有其共性,就是德才兼备。但是什么是德、什么是才,却是个很难明确界定与把握的标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这个讽刺对联说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人把人才分为四种: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还有人将人才用另外的方法也分为四种:有德(态度好)有才是人财,即可以直接创造财富;有才少德(态度不好)是人才,即有本事但难合作,“有用不好用”(艾森豪威尔有句名言: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有德(态度好)少才是人材,即本领不大,但忠诚认真,是可用之材;无德(态度差)无才是人裁,百无一用,只好裁掉。

现在的人才标准是什么?就是常说的德才兼备。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职,理能成其文,言能明其意。就是说,他的品德足以使其有一身正气,厚德可以载物;他的才能可以胜任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能够用文字把道(原)理表达出来;能够把自己的意愿说得明白、道理讲得清楚。我想具备了这些,就是人才,就是某一方面的有用之才。这就说明,人才的确是有标准的。但是人才又是有区别的。因为“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就需要我们不要让有屠龙之技的去杀鸡宰牛,也不要让只会过家家的小儿去真的修房造屋、更不要让在小河上摆渡不错的河工去大海中扬帆远航,而是要认识人才,正确运用人才。

二、管理者爱才重才育才,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

正如德鲁克讲到“用人所长”,每个人的长处各不相同,所以人才有类别也有层次,人才有标准也有变化。管理者喜爱什么样的人、重用什么样的人、培育什么的人,就决定了能够吸纳、保留和使用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确就是人才,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管理者把人才当人才去尊重和爱护时,他才

有人才的自律与自重,才有人才的光彩,也才像人才、是人才。情人眼里出西施很容易在现实中得到佐证。这既是因为用爱和尊重去对待对方,也是因为被爱和尊重而闪烁光彩。为什么恋爱中的男人最潇洒,恋爱中的女人最漂亮,是因为爱着,也知道被爱着。

同样,只有管理者把人才当人才去使用和培育时,他才有才干得以提升的机会,不断取得进步;才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不断创造奇迹。这类的例子很多,都给人以思考。

管理者爱才、重才、育才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爱才。第一是爱全才。只要不武大郎开店、不忌贤妒能即可。但是全才哪儿有?德厚才高,能文能武,能说能做,会做事还会做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样的人才古今少见。但相对而言,态度好,有才华的人才,让人爱起来比较容易。像周恩来温文尔雅,又才华横溢的谁能不热爱。第二是爱傲才。恃才傲物是毛病,也是多数有才华者的通病。第三是爱偏才。有高峰必有低谷,有所长必有所短。就如课程案例中的实际案例所表现。第四是爱人才。钢铁是材,栋梁是材,镙钉是材,细木同样是材,彼此不可替代。爱第一种人才容易,爱后三种很难,但第一种少而又少,后三种才是现实中常见的人才,也就是各用自己长处的人才。

对不同的人才如何培养使用也是对人才具体的爱护。现在流行的领导模式教课书上大致分为四种:支持型、教练型、授权型和指挥型四种。不能说哪一种类型的领导方法好或者说不好,而是对什么样的人,对一个人所处的不同时期,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法。对工作能力不高,工作意愿很高的人,就是适合指挥型的领导方法,要通过强有力的组织、监督和控制开展工作;对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但工作意愿不是很高的人,就适合教练型的领导方法,就是要通过指挥和有力的支持来开展工作;对工作能力强动辄想变动的人,就适合支持型的领导方法,多赞扬、多倾听、多做些辅助性工作;对那些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意愿也很强的人,就适合授权型的领导方法,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干,少指挥、少干预,正如德鲁克课程中的有效授权。

我们公司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他们自主性强,工作具有创造性,劳动过程很难监控,劳动成果很难衡量,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蔑视权威,有较强的流动意愿等。这些都需要采用合适的领导方法进行教育培训与管理。

三、用之得当,人人都是人才

人才有种类、有层次,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人人都可以做成本位置的最好。西方有个谚语:什么鸟都认为自己的歌最好听。其实人也一样,没有人不认为自己不同凡响的。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不一般,是个人才、是个人物,但又几乎都认为他人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可悲的是,人人渴望被表扬被鼓励和肯定,但又非常吝啬对他人的表扬、鼓励和肯定。尤其是一些管理者,常犯的毛病是总看他人不行。其实,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是人才,卫生做得最好的清洁工同样是人才,两者同样不可替代。今天的大人才也是从昨天的普通与平凡中走出来的。管理学上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宝。没有毫无用处的人,只有放错位置的浪费。孙悟空喂马、韩信看库房、搞接待、当小兵都是放错位置的浪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管理者如果什么都要是自己最好最强,结果只能是冠冕堂皇的能级原理下的武大郎开店。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结果只能是领导最好最强。乐毅、诸葛亮、管仲、爱因斯坦们就永无出头之日。当然,燕昭王、刘备、齐桓公、普林斯顿研究院也就不可能会有后来轰轰烈烈的故事。刘邦的“三个不如”,恰恰说明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最好最强。刘邦说了平时我们经常引用的一段话,他说: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我能用他们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主要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还不用,所以被我打败。管理者能在胜利后还如此清醒与谦虚,实在不容易! 管理者如果苛求人才,希望人才十全十美,就什么人才也找不到。就像前面讲到的骏马有骏马历险的本事,但你非要让它种地,肯定就显得平庸。同样,牛是耕地的好手,但历险奔驰肯定也是平庸之辈。错不在马也不在牛,在使用者的无知。现在一些管理者对人才的要求是:要有激情、能创新,但不能爱冲动、太鲁莽;要稳重、能处变不惊,但不能凡事按部就班;要德厚,还要才高;要能说还要能写还要能做;要会做事,还要会做人,会公关会协调等等。这样十全十美的人才到哪去找?

但是,也有管理者习惯于挑人毛病、找人不足,对什么人都不满意、都看不上。结果搞得人人不自信,都觉得自己不行,不是人才。其实,管理者的天职不是抠出人的短处以显示自己的聪明,把人治住,而是在激发每个人的长处的过程中,使人人成为人才、人人成为英雄。只要我们真诚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员的聪明才智,使人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人才;也只有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也才能吸引人才、保留人才,使在用的成为人才,留得住,外面的人才引得来。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有理由相信,企业一定会葆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就会不断产生过硬的竞争力。

企业能有今天是因为我们拥有人才并能正确地加以使用,把好钢用到了刃上,把每个人的长处发挥了出来。企业要有美好的明天,当然要不断地引进人才,但关键是尊重、爱护和培养人才,科学地使用人才。因为员工都是人才。只有把员工当人才看,只有科学地对待员工,新的人才才能引得进来,老的人才才能留得住,普通的员工才能变成不一般的人才,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只要我们有科学的人才观,在公司形成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育人才的良好习惯、各类人才都受重用并有用武之地的文化氛围和局面,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困难,就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就没有实现不了的人生价值

更多相关推荐: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根据老师要求我拜读了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书作者彼得德鲁克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管理学是他一生主要的研究对象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经济学方法论课程读书笔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姓名梁云班级产业经济学学号20xx111001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这学期利用学习之余时间再次拜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又一次让我感到受益匪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认为一个...

学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心得体会

学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心得体会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言...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最近终于有时间初略拜读了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他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这本书买回来已经有两个月了,在长春主管级会议上赵总带领大家学习过,4月x日周一早会经理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过,但是真正开始认真阅读此书是在4月22号开始的,那个时候我正被五一广宣投放、市…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读后感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对于管理者来说对于有志于成为管理者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理念和实践指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管理者这是德鲁克对管理者限定无论是技术型的工作者还是基层的体力劳动者他们都在为自己...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读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定义与人们通常的理解不同他认为尽管绝大多数经理人都是管理者但并非全部而许多非主管人员也正逐渐成为管理者也就是说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李瑾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大师极大的心血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助我理清思路追本溯源让我对管理者有了新的认识本书共有八章内容分别从WhyWhoWha...

学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读后感

学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读后感学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读后感这学期利用学习之余时间再次拜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又一次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此书作者彼得amp8226德鲁克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

王永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王永远最近初略读了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书中他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电子信息学院09402班陈辉彼得德鲁克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所著管理的实践公司的概念管理使命责任务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成为众多管理者的案头必备丛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19x...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