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定稿)

时间:2024.5.2

学案导学   先学后教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伊春市友好三中    ##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各高中历经四载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都获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友好三中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也积累了一点经验,现将我们的思路与做法用汇报和公开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请各位领导和专家给予评析和指正。

一、课题的由来

创建于1959年的伊春市友好三中,是一所隶属于友好林业局的企办高中。友好三中经历了坎坷的发展历程:80年代末,林区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友好三中的发展也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办学条件差,经费没保障,工资极低,更谈不上生源的质量。每月二三百元的工资,直接导致了一部分教师“雁南飞”。来我校就读的学生,都是在市政府办的高中选拔后剩下的末流生源,在起步阶段就比别人落后一截。在林区教育生死存亡的抉择面前,友好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对三中实施了从优、倾斜、放权、放活的“特区式”发展政策。面对机遇与挑战,三中人不甘人后,奋起直追,以“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向管理要质量,向改革要效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实现了在困境中崛起,在发展中超越,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大幅度提高,逐步成长为誉满伊春林区的基础教育名校,并于20##年12月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示范高中研评,成功地晋升为省级示范高中。

友好三中前些年成绩的取得,靠的是教师的踏实、勤奋、无私奉献;靠的是加班加点,吃干榨尽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靠的是强化管理等措施。这些传统的做法能够提高并保持一定的质量, 但是,这样做学生很累,教师很累,甚至牺牲了健康,对于相对固定生源的学校,成绩只维持在微小的变量里。面对这种情况,三中人一直在思考与探索,今后的增长点在哪里?怎样做才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分析对比、查找原因得到的共识是:教学中,教师教的到位而学生学的不够,要在学生学的方面挖潜,进一步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趋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教学改革,实行了多年 “两案教学法”,其目的是先学后教,提高质量。但是,结果都不是很理想,很快又走回老路。究其原因是传统课堂教学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不了“先学后教”。反思我们的传统课堂:一是先教后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传统课堂的“五段式教学”想实现“先学后教”几乎是不可能的。每天各学科大量的作业根本实现不了超前的预习。课堂上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展示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应对高考,忽视了素质教育的课堂。不管生源质量如何的学校,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上都是瞄准高考,教师课堂关注的是升学有望的学生,很难顾及到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素质教育很难做到。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生源的学校,传统的课堂效率极低,跟得上教师讲课进度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久而久之,一大部分学生成为厌学生和弃学生,可以说,传统课堂是低效课堂。三是贯彻一维目标,三维目标很难落实的课堂。传统的课堂所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至于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得不到重视,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积极参与的局面很难见到。因此,要真正实现“先学后教,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上突破,全面打造“有效课堂”。我们在借鉴外地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校情,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学案导学,先学后教 ,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基。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调整教学关系,建立新的课堂文化。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舞台,并非教师展示自我的地方;减少讲和听,增加说和做。做到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能够学会的不讲。让每一个问题在学生自己的手底下得到解决;不占用学生的自习时间和休息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上贯彻启发式,在教学设计特别是问题设计上狠下功夫,通过问题的设计,引领学生的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合作学习中丰富、拓展自我,在课堂展示中证实自己的价值,在精讲点拨中将知识深化、完善,在达标检测中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在“点火预热”中实现对下一节的超前预习。

二、理论依据

1.国家课改方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校的教改模式基本上符合课改方案的要求。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它更强调在情境脉络中主体对外部世界的适应及建构。我校的教改模式强调的正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有效地促进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在建构中成长。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也为我校的教改模式的组织、实施策略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3.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中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人的心理受周围环

境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通过相互感染会改变原来的心理状态,从而使教学效果发生有利或不利的变化。这也是人的心理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动的反映。我校教改模式的课堂教学中众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为学生学习知识营造了一个极佳的学习氛围,有力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实施

 

友好三中教学模式示意图

1.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学有方向。

先学后教,先学是关键。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凭着一本教材,让学生自学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们下大力气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和第二次编译,即:为学生设计导学案,我们称之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

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1)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隐入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启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编写,必须使之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注意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真正做到有效地把学生带入课本,激发思考,引导讨论又学会看书。同时根据课标要求,针对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及自学能力,在设问角度上应有所区别。

(2)方法化原则。在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归纳和综合。尤其重视对读图的指导,对实践和社会认知方法的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3)人性化原则。导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其问题设置要层次化,兼顾各类学生的发展,要让A层次的学生寻到挑战,B层次的学生受到激励,C层次的学生受到鼓励。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由学习目标(三维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达标检测、课后反思几个部分组成。

    导学案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我们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四个结合:结合教材,结合课程标准,结合考纲,结合学情。为了让每一个导学案都成为精品,我们要求教师要在做好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首先由主备教师精心设计出导学案,然后在集体备课时间(每个备课组每周有四节课),由备课组经过充分商讨、研究,最后达成共识,并由备课组长审核签字后方可进行印刷。导学案的设计力求详尽、合理,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教师对导学案要进行两次批改,学科自习结束后,导学案第一次上交,教师侧重于看学生自学的质量从而决定自己的授课内容。课堂教学结束后,导学案还要第二次上交,侧重于检查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情况。

2抓好学生自主学习,让自学成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改革的重点,同时自主学习的质量也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省教育厅规范各高中的办学行为,我校也严格地按规定编制了课表,执行作息时间,这样学生就有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可是每天面对多个学科的导学案,学生会觉得难以应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合理安排学生的自习时间,把自习分到各学科,设立学科自习。在学科自习上任课教师要到班级组织,但决不允许讲课、辅导,因为只要教师讲,就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是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实施情况,保证自主学习到位。在学科自习课上,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独自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既让学生有计划有顺序的完成导学案,同时也加快学生完成导学案的速度,帮助学生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当然,学生的程度不一样,且每个学科也有不同的特点,以致有的导学案在学科自习上不能完全解决。为此,我们还设有公共自习,给学生调整、补充、反思的时间,并规定公共自习任何教师不得占用,以保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支配。

3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发展的空间。

无论是设计导学案还是配备学科自习,都是为课堂教学作铺垫。课堂是检验学习效果、知识巩固和升华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教学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友好三中课堂教学流程图

(1)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张扬,需要得到满足,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学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和谐进取的境界。我们的做法是将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划分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一般情况下为异质性小组,由班主任与科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中,每个小组成员根据学习情况可细分为A、B、C三个级别。在合作学习时,小组内同级别的同学之间进行质疑对抗,不同级别之间A教B、B教C,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互助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每节课的前5分钟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把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在合作中解决。要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分工的任务;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这是每一个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辞的责任,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有个人的成功,又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我们还采用小组评价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侧重于小组整体能力的提高,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展示学习成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上重要的环节是让学生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在经历了自主、合作学习之后,要在课堂上展示其学习成果。可由教师或科代表将本节课导学案的知识点在课前分解到各个学习小组,并由小组长将任务分解到小组成员的每个人来完成展示,学生自主设计其展示问题的形式与方式。展示的内容应具有典型性,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展示的形式主要有板书展示、口头展示及模型展示等。在展示的过程中,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和不同的见解,未解决的问题则由其它同学解决。在这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是一种持久的、强大的驱动力,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展示调动学生的内趋力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3)精讲点拨

“有效课堂”强调以生为本,强调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心智发展为主要课堂样态,师生之间教与学关系的重心最大可能地向学生转移。学生以主动的态度面对学习内容,积极去探究、发现,而非被动“盛装”。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学习交流探究的平台。在课堂上,教师要放弃话语统治权,逐渐淡化成为课堂上学生精彩的“背景”和学生成长路上的“路牌”,精讲点拨则是其具体体现。精讲,在于善抓重点,突破难点,按教材固有的规律性与学生学习的规律性,揭示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剖析知识的逻辑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精讲解决的是“学习过程中由不知到知的矛盾”。精讲的目的不是知识的“打包”和“复制”,而是思维的盘整、境界的提升。精讲要求教师讲到“点”上。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和质疑对抗的过程来决定精讲点拨的内容。教学的灵活度很大,当学生有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或学生的挖掘深度不够或学生的讲解存在问题时,教师才出场进行精讲点拨,这样的讲解才是“雪中送炭”,才是学生最需要的。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课堂灵活度很大,表面上教师看似很轻松,实则不然,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课前,并在课上要保持高度紧张,因为学生的问题是随时生成的,因此更有挑战性。

(4)目标达成

在每节课的导学案中都设置了达标检测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检测题也分为A、B、C、D四个级别,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解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教师可通过达标检测题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5)教师点评

教师的评价在有效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体现在两处:一处是随时进行的即时评价,另一处则是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的小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好评价的时机,给予学生适时的、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积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评价必须切中要害,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何处,必须具体而明确,绝不可以模棱两可。一句好的评价语,应该是在激励学生的同时,能进一步打开他的思路,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同时既是这一个教学环节的完美结局,又是下一教学环节的强有力的前奏,成为前后两个教学环节之间不着痕迹的过渡。我们的小组评价集中体现在本节课结束时,统一对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量化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最终记入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或用于班级的一些评比活动中。

(6)点火预热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点火预热”,设置在一节课的后5分钟左右。此时教师下发下一节课的导学案并明确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进入下一节课导学案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是说下一节课就是从本节课的后5分钟开始的,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制度,全力实施。

课堂的改变需要教师的改变。有了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这一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从开始时的几乎每天都要开的思想动员会到后期的模式演练推广,学校推进工作以雷霆之势迅速统一了全校的思想,并带动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去研究实施“有效课堂”。这些都归功于思想工作的及时到位,同时还要有制度的保障,才能使改革收到成效。我们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了完善的校本教研体系,规范了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教研活动,并通过集体协作攻克了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时遇到的一道道难关。我们还制订了《友好三中“有效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并进行了多次修订,对导学案设计、学科自习管理和课堂教学各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并依据规定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每周都要检查任课教师下一周的导学案,并且评出等级,对设计优秀的导学案学校予以展示。上课的各环节则由年级组干事对每节课进行检查记录。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在我校的开展。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是在摸索中前行,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及时反思非常重要。我们主要通过校本教研的形式开展各种反思活动并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升华“有效课堂”的各个环节,在每学期中我们都设置了许多形式的反思程序,除每位教师都有的教学反思之外,学校还会安排一系列的反思活动,如“有效课堂”大讨论、“有效课堂”实践心得体会、“有效课堂”论坛等等。充分利用好反思这一有力武器会让我们的探索拥有更明确的方向。

四、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效果

1.“有效课堂”模式实践成果。

    任何有价值的改革都不能只有形式而无效果,我们友好三中教学改革经历了三年(一个学年周期)的运作后,在20##年收获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批成果,我校今年高考二表入段率与前几年的最好成绩相比,提升了19个百分点,一表数量翻了一番。我们的20##届毕业生的高考全市名次与20##年他们的中考全市名次相比有93.83%的同学名次提高,有的甚至提高了近千名。这些数据都向我们证实了“有效课堂”的教学成果是卓有成效的。实现了我们改革的目标: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友好三中的学子们在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其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具体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性提高,团队精神、与人沟通交际、收集整理信息、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竞争意识、创新等方面能力都有所增强。统计数据表明,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后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课堂上能够积极有效交流、表达和争论的学生达81%,比改革初提高了70个百分点;课外能积极主动搜集整理信息的达69%,比改革初提高56个百分点;学生自信感或自信心明显增强的占84%,比改革初提升了46个百分点;对学科学习有兴趣的达86%,比改革初提升了30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证明了在实施“有效课堂”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后,我们教师的最大变化是思想观念的改变。从过去单一的“教”到现在的学、导、教;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从面向部分学生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从课堂上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改变,在我校都有了充分的体现。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备课上,用到教学设计上,通过导学案的设计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一个好的导学案是课标与教材的整合,是教与学的整合,是教材中难点的解析,是落实三维目标的方案,是学和教的“路线图”。因此,设计导学案的功夫要远远超出我们原有的教案设计,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收集、合作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到导学案。

全面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强化了我校的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提升。比如,我们的校本教研的一个模式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改变了原来模式中“单打一”现象,起到了促进了教师间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作用。我们的教师还写出了许多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不同阶段的反思材料、课堂操作流程、存在问题分析等经验材料,我们还举办了多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论坛。这些内容都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在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是单向的,生生之间的交流更是非常有限的。但在“有效课堂”上彼此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多的,因此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从学生身上也学到了许多东西(思维方式、拓展的知识等等),这让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更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三维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实践才能实现,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课堂展示交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蕴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五、模式反思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时,有些内容是我们要格外关注的。

1.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实施好改革的关键。

改革工作思想先行,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也只有思想通才会政令通;只有思想通,教师和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中,从而激发出极大地创造热情,进一步将改革推向深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转变:一是真正做到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这不是口号,要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课堂”以自主学习时间为保障,以导学案为引导,构建了先学的必要条件,让先学后教不仅只停留在理论上和教师的美好愿望上,而是实践在课堂上,它是符合认知规律的。二是由过去的单纯的教到现在的学、导、教相结合。以往的教是老师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构建,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不多,但“有效课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与学习状况,并将其融入到教学目标中,因此“有效课堂” 教学模式是更科学更人文的教学模式。三是教师从主角到配角的过渡。我们教师是课堂主角的地位在传统课堂中已根深蒂固。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时往往也会自然地流露出来,甚至有些老教师很难放下几十年形成的一贯风格,经常性打断甚至剥夺学生的“话语权”,将引导变成了强行指导,这些作风都是要不得的。四是由面向部分到面向全体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一般面向的是中等偏上一些的学生,其他学生由于多数为课堂“沉默生”,所以往往被教师忽略。而“有效课堂” 教学模式要求全员展示,每一个展示的学生都会得到老师与同学的关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我们以课堂参与率作为评价“有效课堂”的一项重要指标。五是从只注重学习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转变,在实施新课改中,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尽管高考的指挥棒依旧高高在上,但我们却可以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时兼顾二者,提高了综合效益。

2.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体系,为更好的实施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教研组、备课组是教师最基层、最日常、最具研讨性的学习型组织,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教学业务组织,是把先进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师自觉行为的智慧型集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尤其在实施以校本教研为主导的有效课堂实验中,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更加重要,“有效课堂”中所有的工作,最后都要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去分解、落实、强化、反思和创新。因此学校要注重健全教研组网络和相关制度,构建促进教学、教研管理的有效管理机制,规范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促使以学科教研为中心的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实施学案导学,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更多的是实践者、操作者,在理论研究方面,规律总结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3.建设有利于学习的学校文化、设施,为实施好改革提供保障。

传统的学校建设为学生学习提供的条件不够。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如何对学生开放,信息量充足的互联网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在实施“有效课堂”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在一种浓浓的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例如,悬挂各种与“有效课堂”有关的标语、条幅等;学校的资源配置也要为实施“有效课堂”做好充分的保障,如,增设教室多媒体设备、学生展示时用的大黑板,配备教师集体备课时用的笔记本电脑等等。另外,大班额也影响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应该注重班额的控制。

4.实施区域联动,将课改进行到底。

“有效课堂” 教学模式,不仅适合高中,也同样适合初中,因为这种模式是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入手的,如果抓的早其效果会更明显。我们希望学区内的初中也实施“有效课堂”这种模式,

这样会更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型课堂,它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实现了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真正为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而服务。

友好三中仅是林企办学中相对较好一些的学校,与兄弟学校相比,很多方面存在着差距,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有一些探索,也有许多不足,望各位专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与建议,帮助我们更快成长。

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摘要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的研究贯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指导下积极吸收与借鉴国内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根据本县教师的...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研究单位卢龙县木井乡国俭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小组课题负责人安秋霞电话720xx04一问题的提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张田庆由湘西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组织申报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列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u105结合我校进一步推进深化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课题负责人杨小生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追求高效教学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0xx0323154219转载杂谈标签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

小学数学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生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不再是一个需要管教需要告诉的被教育者而是有着强烈学习本能的生命他们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它的立足点在于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最大限...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1创设教学情境2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3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4解决数学问题5随堂练习巩固新知6精选作业二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解析1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实施方案户县户电路小学一问题的提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

小学数学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三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驿城区老河乡南板桥学校刘广玉摘要高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简单说就是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数学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完成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大班额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小寨小学六数组课题界定所谓大班额一是指班级规模超过法定人数二是指班级规模超出教育规律允许的人数无论从哪个标准来衡量大班额问题都是非常严重的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为配合肃宁县局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依照肃宁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打造高效课堂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特制定肃宁县小学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供小学数学老师参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基...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