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自评报告

时间:2024.4.13

目 录

一、学院概况 .......................................................................................................................... 2

二、评建工作 ........................................................................................................................... 3

(一)高度重视,全员参与评建 ................................................................................... 3

(二)以评促建,全面推进整改 ................................................................................... 4

(三)实施内涵攻坚,谋划长远发展 ........................................................................... 4

三、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成效 ................................................................................................... 4

(一)明确办学定位,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 4

(二)搭平台建机制,不断提升双师教师队伍水平 ................................................... 7

(三)着眼课堂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 9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 11

(五)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打造专业特色 ......................................... 14

(六)强化质量监控,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 17

(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 ............................................. 21

四、人才培养特色 ................................................................................................................. 25

(一)全面推进“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26

(二)探索实践“校内设厂、厂内设校、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校企合作办学模

式的改革与创新..................................................................................................................... 27

(三)不断完善“资源共享、服务延伸、品牌提升”的开放办学的体制改革 ......... 28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29

(一)专业发展存在不平衡 ......................................................................................... 29

(二)教师队伍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 29

(三)社会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 ......................................................................... 29

六、整改与提高 ..................................................................................................................... 29

(一)教师队伍方面 ..................................................................................................... 29

(二)专业建设方面 ..................................................................................................... 30

(三)社会服务方面 ..................................................................................................... 30

1

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文件要求及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2009-20xx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规划和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鲁教高字〔2009〕5号)的文件要求,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对第一次评估以来,特别是20xx年通过示范院校验收后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认真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院概况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是19xx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山东省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20xx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20xx年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xx年通过两部验收,并获优秀等级。20xx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跻身全国高校就业年度50强。

学院发扬“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学院精神,坚持“为学生明天负责,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了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学院占地1242亩,建筑面积42.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6亿元,在校生15000余人,教职工900余人。开设了64个专业,构建起以水产养殖、食品加工、旅游、机电、建筑工程、汽车、物流等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覆盖了鲁南经济带和日照市的主要支柱产业。学院积极构建专业调整与发展机制,实现了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建成了1个国家试点专业、5个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9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了6

2

门国家精品课程、47门省级精品课程。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8项。培育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40余名教师荣获“山东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山东省优秀教师”、“日照市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连续多年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100%,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在98%以上。

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韩国、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20余所院校签署了友好交流协议,聘请了诺贝尔物理学院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和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副会长薛荣兴先生担任名誉院长。和丹麦尼尔斯布鲁克哥本哈根商学院合作举办物流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韩国骊州大学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技能人才。20xx年入选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合作院校,把德国奔驰、宝马等五大汽车厂商的生产工艺、操作流程及培训模块引入教学。

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山东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就业工作评估、德育工作与校园文明建设评估优秀院校;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高技能人才鉴定基地、山东省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基地、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科技成果重点项目推广技术依托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被授予“山东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被教育部确定为“2011-20xx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二、评建工作

自20xx年3月,学院通过示范院校验收后,紧紧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抓基础、促内涵,在全院进一步总结示范建设经验,推广创新成果。以评估为契机,深入查找和整改存在制约发展的问题,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取得了明显的评建成效。

(一)高度重视,全员参与评建

学院20xx年9月印发了《人才培养工作评建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评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评建办公室,以处室、院部为单位成

3

立了30个实施小组,召开了迎评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发动全员参与。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定期召开调度会,组织开展自评,全院各部门从自身职责出发,深入查找不足,全面整改提升,形成了全院上下齐抓共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工作合力。

(二)以评促建,全面推进整改

示范校验收后,学院将20xx年定确定为“质量管理年”, 开展了寻标、对标、达标活动,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工作作风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查摆不足,高标准规范工作运行。针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了“教学诊断”,剖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运行与管理状态,深入挖掘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迎评工作中,进一步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全面梳理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了“问题查找”和“整改提高”两本工作台账,认真开展自查自究,对照标准逐项整改落实,促进了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持续整改和提高。

(三)实施内涵攻坚,谋划长远发展

学院立足长远,为实现科学持续发展,切实解决一批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不断推进内涵建设,出台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内涵建设攻坚指导意见》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服务日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学院新阶段内涵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成效

学院在建设好国家示范院校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高职教育全面提升的战略机遇期,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人才培养质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明确办学定位,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科学统筹改革、发展、创新和稳定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开发和调配学校人力资源,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1.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学院健康发展

学校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xx年)》,

4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xx年)》,《日照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针对日照“蓝、红、金”发展战略、“五个日照”建设及日照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学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工,找准学院内涵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将内涵建设攻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外服务能力作为“十二五”的主要工作目标。深入开展调研、外出考察等活动,根据学院发展实际,编制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6个专项规划,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明确了目标,作出了规划。

2.坚定服务理念,准确把握办学定位

抓住国家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机遇,适时调整办学结构,加强继续教育、职后教育以及各种技能培训,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面向人人,办开放式大学。充分履行地方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责,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力度,促进科研与市场的紧密结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为企业制度改革、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供支持。通过开展短期教育、技能培训、科技推广、公共服务等,培育新的办学增长点,拓展发展渠道,提升办学效益。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以科技开发和社会培训为两翼,努力增强办学活力,着力打造主体坚实、两翼丰满的“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

学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找准内涵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的发展战略;凝炼了“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积极构筑产学研结合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实施人文素质养成教育工程,致力于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重视育人工作,持续加大教学投入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建立健全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机制。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保证教学资源的优先配置位,坚持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建立了学院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听课制度;学院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有关问题,对师生反映的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并反馈;实施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专任教师平均岗位工资比行管、教辅人员高10%;实施科研奖励政策,鼓励教师下

5

企业锻炼和境内外进修,提升了教师的执教能力与科研水平。

学院领导十分关心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学院领导深入学生宿舍,询寒问暖,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生活学习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设立院长信箱,及时回复学生各种建议和诉求;建立了院领导接待日制度,学院领导轮值与学生对话交流。制定了奖学金评选发放办法,建立了国家、省和校三级资助体系。每年发放奖助学金近1000万元,惠及近3000学生。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对贫困生提供资助;启动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学生提供便捷服务。

在办学经费总体不足的情况下,坚持优先安排教学经费,并保证教学经费逐年增加。20xx年以来每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20xx年,教学经费支出占学费收入的比例超过27%;20xx年,学院日常教学经费投入3551;20xx年学院日常教学经费投入3828万元;比20xx年增加277万元。教学投入的持续增加,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推进依法治校,切实维护校园稳定

学院不断加强校园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不稳定因素,查漏补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维稳工作扎实开展。学校积极实行民主管理,落实校务公开,建立申诉机制,依法治校能力不断提高。

坚决维护学院安全和政治稳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师生抵御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散布和传播。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增强师生法制安全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每学期落实两次以上的法制报告会,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师生法制安全意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健全心理危机预警和心理危机应对体系。在新生军训中开展防震和消防逃生演练,不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防险避灾、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完善落实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公共安全形势预警预测分析制度,加强突发事件信息处置工作;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为处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联动应急工作机制,使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更加规范有序。落实好《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事件预案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大排查大调解”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信息收集研判机制,切实增强工作

6

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健全情报网络体系,完善以基层党组织、学生骨干、信息员为基础的校内信息网络,及时掌握事态发展,防止事态升级、扩大。健全学院安全防控体系。落实《山东省高等学校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进一步健全门卫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和大宗物品出入校门的检查,把好校门入口关。加强夜间、易发事故区域、地段的巡逻。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加大大型活动、社会实践、实习活动的安全管理和日常巡查,做好水电、气暖、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日常维修和防控,落实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管理措施。着力加强防火、防盗措施,有效降低涉校侵财案件发生,严防各类火灾事故。

(二)搭平台建机制,不断提升双师教师队伍水平

学院深入实施教师成长工程,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健全教师成长与学院事业同步发展的机制,多措并举,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和渠道,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努力改善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构建起一支“校企融合、专兼协作、动态优化”的教学队伍。

1.教师成长动力机制不断完善

深化实施教师成长工程,从顶层设计入手,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划分为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和精英期四个阶段,明确教师成长的目标、主线和任务;完善教师成长网络管理系统,将教师成长鉴定晋级纳入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的范围,实现教师业务考核与教师成长晋级的协同发展。制定《教师成长手册》,开发教师成长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实现了教师成长信息登记、审核、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推动教师在校企合作的平台基础上,有主线、有目标、有阶段、有任务的提升专业技能,完善双师素质。完善出台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聘、培养及管理办法》、《专任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管理暂行办法》、《健全校院室三级“说课”体系的实施意见》等制度,规范了教师教学,构建了教师成长与培养的发展体系,调动了教师教学育人和潜心科研的积极性。

2.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不断提升

扎实推进专任教师企业顶岗,制定了实施意见,确保在3年内所有专业教师进企业锻炼满3个月,切实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全面推进专业教师技能测试工作,由企业专家设计测试题目,建立技能测试实操题库,由校外专家确定通

7

过率。学院每年集中组织两次技能过关,测试通过者发给《专任教师技能测试合格证》,作为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备条件,技能测试成为推动教师技能成长的强力推手。建设了教师学习中心,坚持开放培训、创新培训、实效培训,探索实践“自主选修、小班授课、重在交流”的培训模式,结合说课比赛、观摩课等教学活动,依托质量工程项目团队,培育打造了校内讲训团队;围绕理念更新、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师成长等内容,开发了一批特色经典项目,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常态化开展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及改革能力。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93人,“双师素质”教师525,约占专任教师的89%。

3.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成效

积极探索实践兼职教师聘请、使用与管理的新思路。聘请企业精英、行业专家492人,主要来自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其中,17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39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约占75%,结构基本合理。他们与学院专任教师一起构成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学院探索专兼教师协同教学和生产的工作机制,构建双方人员身份趋同、职责共担的合作机制,推行“一岗双职”模式,设立校企双向岗位,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互派互挂,交替顶岗,打造专兼合作、共同提高的平台。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不断增加;兼职教师积极参与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开发、青年教师技能培训指导、校企合作课程与教材的开发等工作,在学院的专业改革、课程建设、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彰显了他们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生产工艺和操作技能的优势。重视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有完整的兼职教师聘用与考核流程,制定了《校外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等文件,重视对兼职教师的教学培训,通过教研室活动、教学比武、说课、说专业演练、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对绝大多数兼职教师进行了教学管理制度、高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培训,促进兼职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取得新成绩

学院出台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与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遴选和培养工作。综合运用国外研修、国内培训、企业顶岗、科研服务等形式,建设了3名省级教学名师,打造了6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

8

10多支校级教学团队。重点培育了60余名专业带头人和248名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支“名师引领,梯队合理,结构优化,整体提升”的教师队伍。通过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开展讲座、报告、座谈等途径,引领青年教师和教学团队的成长。

5.教师队伍与结构不断壮大完善

3年来,学院共引进新教师?名,共中泰山学者1人,来自高校?人,来自行业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人才?人。增设紧缺人才专业特聘岗,聘请企业高管、行业精英和技术领军人才60余人,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规划设计学院专业建设,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承担实训室的论证和建设任务。学院高度重度重视新教师培训,实施以老带新制度,开展入职培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引进和培养,学院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优化。学院现在专任教师593人,其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7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47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专任教师学历、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

6.教师师德水平明显提升

深入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教育、考核、奖惩等配套措施,把学习师德规范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带头干事创业,带头服务教学,带头关心师生,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严抓科研诚信,激励广大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每年开展表彰“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教师”、“十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活动,全院上下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鼓励教师德能双馨,营造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

(三)着眼课堂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与改革,认真总结“模块课程”改革和“课程改造”经验,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思路,在姜大源等一批国内知名高职教育和课程建设专家的指导下,本着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能力同步提升的原则,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加大课程改革与建设力度。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47门,院级精品课程105门,编写校本特色教材45部。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积极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9

借鉴“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从职业调研入手,着眼于“实际工作向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向课程”、“课程向学习情境”三个转换,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制定了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根本转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总结形成了“六原则、六环节、六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模式。实现了教学目标与工作目标的一致、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根据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将行业职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研制了通识课课程标准和各专业专业课课程标准,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统一,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

2.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从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效果转移,努力将工学结合的思想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和受益。学习参考国家出台的高职《专业标准》,优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规范课程标准、教学方案、课程设计等教学文件,凸显工学结合特色。以课堂教学效果为重点,落实工学结合理念,深入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优质精品课程为基础,实施观摩课教学活动,每年打造10门校级观摩课,树立课程课堂样板。开展精品课程进课堂活动,将国家级、省级、教指委、校级精品课程逐步打造成示范课、公开课,严格按照精品课程设计方案组织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积极开展说课活动,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专业教研室三级说课体系,并组织教学观摩交流,以此带动广大教师潜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充分体现“教学体”一体化的教学要求。

3.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课前,严格按标准和程序选拔主讲教师,实行动态化管理,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A类课(理论课)由校内教师主讲,B类课(理论+实践)课由校内教师和兼职教师协作讲授,C类课(实践课)由兼职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组织主讲教师和课程团队集体备课;主讲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与课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选择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课程团队根据教学实际,组织各种论坛、竞赛、

10

参观、顶岗等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基础性课程以“双师”素质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以校外兼职教师训练学生技能为主的教学组织实施格局。在教学中,教师能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交互技术、远程教育技术、虚拟技术进行教学,改善了教学环境,丰富了课程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主讲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广泛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综合教学法”、“教学做一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4.推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教材,合作开发的实训教材、实践指导书逐年增加。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获奖教材和特色教材,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程序,保证了教材的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学校高标准建设数字化校园网,实现千兆到大楼,百兆到桌面。建有“数字化课程中心”、“精品课程录播中心”,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和在线互动学习,建设了105门网络课程,供校内外共享学习。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目前馆藏图书147.8万册。阅览室每年订购报刊、杂志1500种,电子期刊9000种。收藏有文学电影、医学、教育、财经、计算机、机电工程、旅游与酒店管理等电子光盘,实行智能化管理。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把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并根据行业企业要求进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严格推行“双证书”制度,制定与完善了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管理办法。

1.合作共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本着“主体多元、产权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建设生产性学习型实训室,拓展教学、服务、培训与技能鉴定等功能。创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管理模式,推行合作教师制度,顶岗实习全面落实、高效开展。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共管模式,采用股份管理、委托经营、产销分管等机动灵活的市场运作方式,新建、改建、扩建了9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拥用集实训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一体化实训室”26个;积极融入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文化,营造职业氛围,构建准职业环境,在实训中贯穿学生职

11

业素质养成教育,学生就业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在校外,学院开放教学资源,变学校的资源优势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效能优势,发挥合作教师纽带作用,促进了校企合作,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9个,其中融合型“一体化基地”33个、紧密型“合作基地”249个、松散型“顶岗实习基地”368个,进一步完善了布点合理、功能明确的三级校外实训基地分级分类管理体系,保障了在生产现场开展教学,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2.健全机制,顶岗实习全面推进

出台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现有长期固定顶岗实习单位495家,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由于顶岗实习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主要顶岗实习单位覆盖专业率高,每届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为100%,顶岗实习专业覆盖率达到100%,20xx年以来,30%的学生被校外顶岗实习单位直接录用。学院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了有效的多向立体式沟通渠道;实施远程管理,通过实习管理网络平台、QQ、E-mail、电话、书信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交心、谈心,随时把握学生实习信息,关注学生实习工作以及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的动态与困惑;加强对实习学生干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实行“双签制”,即学校与实习生签订顶岗实习承诺书,实习单位和实习生签订顶岗实习责任状;定期与不定期现场实习检查相结合,检查工作有记录、有效果。

3.深度融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学时占到了总学时的50%以上,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为落实人才培养模式各环节实践教学,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按专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要求,系统安排公共基础技能、专业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所需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技能训练环节,形成了“七环节”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职业认知。主要以职场体验的方式进行的入学教育,包括到合作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和职业岗位说明书学习、职业岗位体验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等实践教学内容。二是实验教学。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验证性、检测性的操作,以基础技能训练为主。三是实训教学。主要以实镜训练的方式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的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四是实习教学。在校外实习基地或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真实工作岗位进行

12

的综合技能训练。五是设计教学。设计教学是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六是社会实践。主要是利用假期让学生到校外从事一些专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七是第二课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

4.能力为重,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效益

一是建立“调、跟、靠、评”锁链式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调”是指教务处、实习的二级学院派出专人对顶岗实习场所进行深入调研,根据顶岗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结合社会岗位实际需要,对校内外实习基地所能提供的实习条件和岗位进行考察,认真选择最优的实习基地。“跟”是指教务处、学生处、二级学院专业教研室组织专人定期、不定期对正在实习的学生、实习基地情况进行深入跟踪调查,全面掌控学生顶岗实习、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及时处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靠”是指具有精深实践技能的校内外实践指导教师全程靠上,驻点全程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时刻掌握学生的技能学习水平,在顶岗操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保证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够切实提高。“评”是指建立学生自评、校方评价、企业认定三方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全面、真实的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给予考评,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进步水平,对以后的顶岗实习工作安排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二是建立“职场体验—实境训练—定岗历练”三段强化的顶岗实习运行模式。职场体验—学院在学生入校后首先公示毕业时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将要从事的岗位说明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安排学生在合作企业接受不少于30个工作日的职场体验,针对将来的职业岗位环境,体验职业工作,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具有感性的认识。实境训练—经过职场体验后,学院通过技能训练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一体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以单项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训练。开设系列化模块式的技能训练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知行合一。顶岗历练—学生完成实境训练,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即可在第三学年进入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工作,时间不少于180个工作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相关工作经验,并取得一定的劳动报酬。结合顶岗工作

13

完成毕业论文,就顶岗实习单位产品的生产或管理流程进行调查和论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评价和改进建议,提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共同管理;要求学生通过企业与学院共同组织的顶岗工作鉴定。

三是建立健全“三表一证”的质量评价体系。所谓“三表一证”是指“学生自评表、顶岗实习考核表和企业评价表和工作经历证书”。建立健全“三表一证”质量评价体系,加强顶岗实习的分阶段过程考核。实习过程中采取人性化管理,重视学生顶岗实习中工作、生活感受,充分给予学生表达自身意愿的机会,实习成绩由学生自评、企业和学院共同考核和鉴定,考核合格者发给由企业单位和学院共同盖章的“工作经历证书”。

四是建立“三层面”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学院领导、学生处不定期巡视,实习指导教师驻点全程跟踪、校企合作与招生就业处抽查监督”的三层面质量监控体系。学院将实习有关内容印制成《顶岗实习学生手册》,实习管理部门、师生人手一册,实时、实地、实效地全程跟踪考核,建立“实习现场日志记录”、“每周教研室例会总结”、“每月汇总总结”等制度。

5.双证融通,提升学生职业实践能力

推行双证书制度,将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获证率,作为院部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之一,要求资格证书的等级一般应为“中级”以上。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融合了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或“技能鉴定考试规范”的内容,实现了“课证的融合”。学院拥有16个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站(所),能够开展110余个工种的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学院的主体专业的骨干教师基本上都有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学院对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征率的考核,不仅使“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95%以上,也带动了师资“双师素质”的提高。

(五)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打造专业特色

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积极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建设特色专业,培育专业特色。建设了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示范专业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形成了示范引领、重点带动、整体推进的专业发展态势。

1.优化专业布局,健全特色专业发展机制

学院制定了《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 14

机,紧密跟踪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发挥“招生-人才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调控作用,对部分专业进行撤销、整合、重组、新设,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挂钩,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学院确定了“面向山东半岛,围绕滨海产业,适应蓝色经济”的专业发展与布局调整定位,主动适应海洋产业、滨海产业、涉海产业和临港工业,构建了水产养殖技术、食品加工技术、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10个专业群。重点建设了水产养殖、食品加工、旅游管理、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等五个国家级示范专业,并以五个示范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整体提升,形成了五个较有影响力的专业教学群。特色专业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创新专业建设与发展模式;特色专业群围绕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服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转向名贵鱼种的绿色增养殖研究,食品加工向精深特加工发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分别向新能源汽车和低碳环保建筑材料转移升级。在建设好国家示范专业、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实施“十二五”重点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了6个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每个专业年投入50万元,加强专业软硬件条件建设,支撑教学建设与改革,全面保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建设。深入总结示范院校建设的工作与经验,进一步凝练示范专业的成果与特色,推进示范模式、示范标准和示范成果在非示范专业的应用和推广。推进特色专业建设调研,结合地方产业发展情况、行业发展趋势、代表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专业建设规划,重新梳理专业发展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规格,改革课程体系,探索教学模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鼓励各专业创新教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并将专业特色建设成效与成果,纳入院部的绩效考核,并适度增加分值比重。

进一步增强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坚持“依托专业、科技先导、服务社会”的原则,逐步建立专业服务社会激励机制,推动院部、专业和教师在做好人才培养的同时,坚持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科研优势,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不断升级。重点建设专业更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增强服务本领,成功转化科技成果,助推经济发展。鼓励专业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联合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进行

15

技术攻关,依托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培训。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凸显专业育人特色

学院坚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产业发展和培养人才为目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职业环境资源引入教学进程为重点,将职业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与生产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了以“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结合行业特点,探索了不同的实现形式。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与日照水产集团等企业合作实施“教学学期与生产周期同步,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水产品工厂化繁育、养殖及营销人才;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与山东美佳集团等企业深度融合,探索了“32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安全生产绿色食品的高技能人才;旅游管理专业以日照市旅游局、日照市旅游行业协会为依托,联合10余家旅行社,实施“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重点建设专业探索形成了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范式。

3.校企合作彰显办学特色

学院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支持求合作,以合作求发展”的合作理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找准双方合作共鸣点,积极开展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合作研发,让企业在合作中受益,激发了企业合作的热情与动力。以共建基地为纽带,打造校企利益共振域,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享校内校外生产教学科研基地,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需求、资源、利益等集合捆绑。积极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巩固了校企持续发展的共同体。

20xx年我院利用国家示范院校单独招生的政策,开始探索校企合作订单班招生,设立了水产养殖技术(无锡中顺班)、数控技术(豪迈班)、计算机应用技术(联想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优配班)、服装设计(服装表演方向)(新丝路班)、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天一水务班)6个订单班,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方案,联合开展招生宣传,组织生源,招生测试分为文化课考试和职业潜质测试,职业潜质测试充分听取企业专家意见,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倾向。企业从招生环节就参

16

与进来,实现从招生,到培养,到就业的“一条龙”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利用先进实训设备与台湾高山茶公司合作成立天润茶业有限公司,企业生产技师、管理人才走进学校,教学设备成为生产设备,实训室成为生产车间,学生成为员工,实训作品即是企业产品,生产的“金露茶”在茶叶国际博览会上展出。按照这一模式,青苹果集团在学院建立了数据处理中心,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投入400台计算机等设备,实现了商务韩语专业学生带薪顶岗实习。我院与日照玉马服饰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日照玉马服装厂;与深圳大雷、方圆建设集团共建日照方大汽车检测中心等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院成立了学生创新工作室,面向全院征集创新选题,遴选确定创新项目,并面向全院学生公开招标。对于中标立项的创新项目,学院通过创新基金提供启动经费,向项目组开放相关的实验实训室。创新工作室支持在校学生开展自主选题科学研究工作,激发科研兴趣、发挥创新潜质、提倡创业实践,在兴趣驱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研究、自主管理、自主实践,设计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技术或产品推向社会。现在,在我院做项目成为时尚,学生们以拥有一个创新项目为荣耀。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小组与企业合作开发了“三维日照”项目,集日照三维地图、GPS导航、旅游(商务)指南、信息管理平台于一身,已成为人们旅游、购房、商务、求学的信息的重要指南。

(六)强化质量监控,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刚柔相济,强力推进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形成了平稳有序的良性运行机制。

1.注重过程,常规教学平稳有序运行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一院部—教导部—专业教研室”教学管理体系。分管教学副院长具体负责全校教学工作;教务处负责全校教学工作的计划、组织、运行、检查、协调工作;教学院部是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部门,教研室是教学组织的基层组织部门,负责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设有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专家组织,对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成果评定等工作提供决策和咨询建议。督导科隶属学院办公室,督导室隶属高教研究中心,共同全面督导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

17

健全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目前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30人,其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5人,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学管理人员占56.7%,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合理。在管理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注重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积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三年来多次派出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各类国内外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管理经验,开拓视野。

革新管理手段,构建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运行、学籍管理、顶岗实习、考试安排、教学测评等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提高信息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实效性。同时兼顾学校发展需求,将学分制管理理念与方法引入教学管理,目前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逐步完善。把握教学管理关键环节,规范教学管理流程。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把握教学建设、日常教学、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解决关键问题,完善教学环节、规范教学管理过程、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流程,实现了内部流程和外部流程的流程再造。从专业设置与专业优化、学生选课、二级学院排课、调停课、学生学籍管理、教师成绩管理等教学环节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形成了科学规范、流程清晰、责任明确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更加体系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学校通过实行校级领导联系院部制度,及时了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

2.健全体系,全程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分析新形势,把握新特点,开展优良学风创建、学业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文明行为倡导、爱心行动等系列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了实处。每年评选“十佳青年学生”、“校园文明先锋”、“感动校园人物”等先进典型,正面引导广大学生爱国、爱校,修身立学。着眼学生终身发展需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团队和课程建设。系统规划第二课堂活动,突出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强化培养。深入推进系列技能、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组织学院社团科技文

18

化节,创新形式和内容,推动学生钻研技术,逐步强化了学生职业兴趣、职业认同和职业归属感。

持续推进学生工作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简化学生事务办理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修订了学生工作量化考核体系,增强了考核的针对性、导向性和实效性;推进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改革,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成才。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定了《辅导员工作条例》等配套文件。按照每200人配备1名辅导员。全校现在专职学生工作人员?人,以中青年管理人员为主,以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为主体。班均配备有班主任,现有辅导员?名。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对辅导员的培养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健全机制。学院党委全面负责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分管领导日常工作,形成了校、院、班三级机构对应、职责明确的管理机制。同时,成立了公寓管理中心等学生服务部门,配合学生工作部门展工作。精心培养,打造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学工队伍培养。明确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目标;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培训,全方位提高了辅导员的综合能力。一批学工人员受到了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一批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全国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

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学生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学院各项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优良学风创建、文明行为养成等活动,引导学生文明自律,修身正己;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习纪律,激发学习热情,培育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学风。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家园建设,提升宿舍文化品位,创建优美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系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增阅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二级学院开展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动,形成了“一院一品牌”活动格局。以宿舍文化节为契机,加强了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学雷锋”、“科普进社区”、“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行为品格和社会实践能力。举办了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学生创业项目在全国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摘金夺银。

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师生 19

员工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自觉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行为,形成了“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校园文化风尚。减少工作会议数量,控制会议规模和成本;组织开展“节水节电”“节粮周”“节约校园倡议书”等主题活动,促进节能减排。支持引导学生参加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倡导节约风尚。

提升常规工作的服务效能。认真做好奖助减免等工作。20xx年,2681名学生获得国家及省级资助与奖励,金额总计577.95万元,3285名学生获得校级资助与奖励,金额总计276.39万元,“双资助”效果进一步显现。充分发挥三支信息员队伍作用,全方位做好特殊时期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了公寓安全稳定;军政训练内容丰富,国防教育取得明显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细致深入,心理疏导与干预及时有效。

学院实施文化兴校战略,将区域文化、产业文化、专业文化、职业文化融为一体,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大学文化,呈现出育德育人的特色。一是建设了环境文化,从校园建筑、道路景点、到宣传标识无不透露出浓厚的人文气息,彰显出学院特色文化。二是凝练了精神文化,对学院定位、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治校方略等进行了总结、诠释和固化,学院精神与治校方略成为广大教师共有的价值观;三是构建了制度文化,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需要的管理制度体系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四是形成了文化传播氛围,创办“人文讲堂”,以“秉承卓越精神,汇聚卓越专家,缔造卓越文化,成就卓越人才”为宗旨,举办专家讲座,传播先进文化,推动学术交流,激发思想碰撞。

3.育人为本,实施教学质量多元监控

学院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改革,以校院两级管理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先导,以校企合作共建教学条件、共同管理教学及运行制度建设为关键,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设置职能部门,扩大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实现了人财物和责权利相统一;实施“全员聘任”、“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构建约束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成立了由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和二级院部教学督导小组构成的两级教学运

20

行与质量监控组织,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完善校企合作开展教学管理、教学运行的制度体系,修订完善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建设与管理制度,建立质量标准,明确建设、改革、管理目标任务,规范了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通过教师“说课”、课堂听课、教师访谈、学生访谈、教学管理过程性材料查阅等形式考评二级院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逐步构建了“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企业评做”的教学评价体系。

(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施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影响不断提升。

1.建立开放招生体系,保持生源质量和水平

20xx年学院招生继续保持了良好势头,共录取新生5900人,其中统招录取4700人,“三二连读”录取724人,单独招生576人。我院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分别为428分和427分,总体报到率88.35%。招生范围方面,省外计划1315名,并加大对中西部省份计划投放。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河北、吉林、安徽、甘肃、河南、广西、贵州、云南、山西等省份增加幅度较大。

单独招生试点工作不断扩大。20xx年单独招生专业增加到23个,招生类别扩大到普通、春季高考、艺术和优秀运员四个类别,有11个普通专业,11个对口专业和1个艺术专业,全部专业招收优秀运动员。共面向全省单独招生545人,占全院当年录取总人数的10%左右。学院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向考生宣传自主招生政策,鼓励优秀和有专长的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今年考生报考踊跃,共有1000余人网络报名,900余人通过资格审查并参加了现场笔试和面试。在考核方式和科目上,从专业需求出发,重在发掘考生的专业潜能。在考试的组织上,严格资格审查、命题、考试、阅卷各个环节管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积极探索免试招生制度。根据教育部及山东省考试院相关规定,获得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和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应届中职生,可免试进入当年具有单独招生资格的高等职业院校对口专业学习。今年,31名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秀学生向我院递交了免试入学申请,并通过了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资格审核被正式录取。

21

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无障碍。20xx年,学院从山东省环保学校、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淄博信息工程学校、日照工业学校、日照农业学校等挂靠中专学校招录转段学生724人,招生规模稳中有升。“3+2”培养采取中专学校培养3年、高职培养2年,中专毕业直接升入高职的方式,中专学校的学生培养严格按照我院提供的教学计划进行,双方对学生情况、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进行对接,两校每年协商的转段生数量和生源比例。“3+2”培养既是学院实现中职高职衔接、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在当前生源总体减少的形势下拓宽招生渠道的重要途径。

积极开拓与企业合作招生新模式。20xx年,我院22个专业开设企业专班,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源头,从招生环节就介入,选拔适合本企业的人才。学生入校后,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相结合,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了招生-培养-就业的无缝对接。

2.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学院借鉴地方政府开展农村工作、基层工作的经验做法,把包联制度引入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实行“四包一联”制度,即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二级学院,二级学院每名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包专业群、教研室主任包专业、辅导员包班级、每名教师至少包一名就业困难学生,构建起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就业工作体系。通过“四包一联”把所有毕业生纳入全员动态服务网络,做到了就业工作无死角,毕业生人人有人管。学院还把“四包一联”与绩效考核挂钩,每个人都能在就业工作体系中找到位置、明确责任,增强了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就业咨询服务。学院每学期开展两次集体辅导,每周二开展个体咨询,并采取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及时化解学生的就业难题。“对话就业”访谈栏目通过对话形式面对面地交流与探讨同学们在就业、职业规划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指导同学们转变观念、了解政策,在校期间做好职业规划,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将来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建好用好各类“就业市场”。学院每年举办或与其他单位合办大型招聘会2 22

次以上,每周组织以专业群为主体的专场招聘会一次,实现了小型招聘会长流水、不断线,就业工作全年不降温,20xx年共有2000多家企业进校招聘,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36130个。广泛收集其他就业市场和网络上的就业信息,为2012届毕业生提供用人信息近6万条。利用学院就业工作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宣传就业政策,让毕业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严格审查招聘企业资质,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学生双方的合法权益。

多措并举,广开就业门路。学院与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加强沟通联系,为学生高质量就业铺路架桥。建立就业联络站,开拓生源地市场。把生源地的就业市场作为市场开拓的重点,20xx年开始在省内除日照市外的16个地市均建立了就业联络站,主攻当地的人才市场、大中型企业。由各二级学院采取包片承包的办法,为毕业生回原籍就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信息。学生回生源地就业,既满足了用人单位希望招到本地的大学生的需要,又实现了父母希望子女回原籍就业的愿望,学生反哺桑梓,学院提高了就业的针对性和稳定性。

学院毕业生35%在校企合作企业直接就业,专业对口率100%;全院毕业生整体专业对口率超过60%,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充分发挥所长,发展潜力大。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学院办学定位吻合,22 %的毕业生在日照就业,54 %的学生为鲁南经济带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就业,26 %的学生在其他地市级和省外就业。毕业生就业面广,除部分专升本学生和大多数学生进入中小型企业工作外,选择自主创业、参与“西部计划”、参军入伍等方式就业的学生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紧密相关的物流管理专业、水产养殖专业、冶金专业整体对口就业,毕业生工作在生产管理建设的重要岗位,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搭建平台,鼓励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院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三个模块之一列入教学计划,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从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设在我院的“日照市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基地”20xx年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近1000 名。学院加强与社会机构与企业的联系,多渠道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20xx年新增5个创业基地和工作室。就业课程与就业指导相结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全程开设创业指导课,采用国际劳工组织统编创业教材《KAB创业基础》为蓝本,开设《创造心理学》、《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开通职前教育网络学

23

堂,安排5讲创业知识讲座,供全院学生随时上网观看。发挥学生组织和社团作用,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者在信息、政策、企业管理上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创业者领会好、运用好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 20xx年建设“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学生组织。创业社贴近学生实际,积极开展“敢想、敢做、敢担当”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激发大学生创业精神,转变就业观念,帮助和支持广大青年学生在创业中实现就业,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超过98%,20xx年至20xx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8.20%、98.50%、98.75%,毕业生满意度分别为94.80%、96.71%、96.93%。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

3.坚持开放办学,提升对外服务能与水平

面向社会,专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学校不断推进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整合社会资源的纽带作用,积极服务日照市政府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引领、行业主体、企业参与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学院积极发挥文化引领功能,积极开展文化创意教育实践,全方位发挥专业优势、环境优势、人才优势,促进文化与科技结合、与产业融合,培育文化品牌,倡导文化创新,推进文化繁荣,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先行、先试和引领示范作用,有力推动了日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学院坚持学院坚持“依托专业、科技先导、服务产业”的原则,在做好人才培养的同时,坚持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科研优势,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不断升级。尤其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增强服务本领,成功转化科技成果,助推经济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贯彻落实市政府“生态建市”的理念,以及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20xx年我院启动了绿色校园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工信部,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同年学院参加了教育部绿色校园海外培训研修项目,开发了高职绿色校园建设标准。20xx年学院在绿色校园建设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绿色校园建设可行性报告,启动了校园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工程,开展了系列论证、宣传和推广活动。特别是学生社团积极面向社会,开展绿色志愿服务、

24

绿色咨询宣传、绿色生活示范、生态文明调研等活动,传播绿色文明,播撒绿色希望,大大提升了城市居民对绿色文化的感知、认同和实践。

学院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面对社会开设公共讲堂,开发了网上培训系统,20xx年培训企业在职员工、进城务工人员、转岗再就业人员1600人次。面向全市启动了图书开放工程,为日照市居民免费办理借阅证1200张,共享学院文化资源。学院依托生产性实训室,积极开展建筑工、食品检测技术人员、水产育苗技术人员等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学院坚持传播先进文化,关注民生建设。积极参与“文化下乡”、“和谐社区建设”、“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等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日照市关注民生文化,推动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从20xx年开始,学院探索实践交换生培养工作。20xx年与2所国内高职院校,与3所国外高校签订了交换生合作培养协议,推动学校间的学生交流,增进国家间的了解、文化沟通和学术交流。目前开设交换生培养计划的专业达到6个,均为我院重点建设的优势专业。通过交换生的培养探索,推动了院校间的教育教学交流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共同提高,加深了国内高职教育与国外高等教育的互动,为探索整合国内国外优质资源积累了实践经验。

20xx年,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汽车专业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合作,引进德国奔驰、宝马、保时捷、大众、奥迪五大汽车生产商的汽车专家,指导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的实施,培训我院专业教师,指导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合项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国外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任教师的组合授课,国外企业培训体系与校内专业课程体系的相互衔接,国外教学设备与校内实训条件的优势互补,逐步探索建立国际化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目前学院与国外20余所高等院校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开设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中外合作招生专业,招生规模突破500人,共同开发国际化职业标准课程。拓展与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大学的合作领域,共同建设了中国文化交流中心,累计提供语言文化书籍1500余册,先后8名教师赴墨任教,培训墨方本土教师63名,双方经常性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四、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以创新的思路推进教学改革,经过三年努力探索, 25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机制建设、课程模式构建、教师成长、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与特色,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一)全面推进“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在示范校建设前、中、后三个时期的重点专业建设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的,经历了从提出、论证、试点,到反思、完善、优化再到推广的过程。为在全院其他专业中推行这一模式,学院成立了课题组,深入研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范式,并被省教育厅列入20xx年省级重点教改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基于这一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步骤,提出了课程、双师队伍、实训条件建设的普适性标准要求。20xx年学院出台了《“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在全院所有专业中全面推行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1.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促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又是人才培养活动的行动纲领。学院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中,严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论证程序,狠抓市场调研和职业分析,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结构重组和重构教学内容,构建了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体系。

2.以课堂教学实施为抓手,推进课程改革与实施。20xx年以来,学院实施课程改造计划,共打造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100多门。20xx年以后,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学院以精品课程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抓手,通过开展“观摩课”教学活动,树立课堂标杆,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实施教学文件上网,规范课堂教学资料,突出工学结合特色,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向实施层面转移。

3.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要求改革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资源不再局限在校内,还要融入行业、企业、职业的要素;教学管理不仅考虑教育的目的,更要兼顾企业的利益;教学运行不仅适应校内制度,还要遵从行业、企业生产规律与流程。这都对教学运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院以建立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为工作重点,通过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

26

权、建立校企管理组织机构、建立校企需求服务平台、完善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等途径,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管理,保障了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探索实践“校内设厂、厂内设校、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的探索中,本着以双方需求为导向,有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依托专业抓合作,围绕人才培养工作抓改革、促发展,不断拓宽校企合作领域,探索合作形式,实现了宽领域、多形式、深层次的开放式运作。

一是校内设厂。把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引进学校,建设校内生产性教学基地。企业生产技师、管理人才走进学校,教学设备成为生产设备,实训室成为生产车间,学生作品即是企业产品。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依托先进实训设备,与台湾阿里山茶叶公司合作注册成立日照盛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金露茶”在20xx年茶叶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赢得了客户的青睐;青苹果集团投入400台计算机等设备,在学院建立了数据处理中心,实现了商务韩语学生在中心带薪顶岗学习;学院与日照玉马服饰公司合作共建日照玉马服装厂;与深圳大雷、方圆建设集团共建日照天润汽车检测中心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学院已与企业共建17个校内生产性教学基地,一半以上的专业群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内工厂。

二是厂内设校。在合作企业内,利用生产车间,配套学习设施,建立专门的学习场所,打造“学习性”车间,实现教学与实践场所的一致性。学院的水产育苗场按照生产经营要求建设生产设施,按照教学要求建设软硬件条件,完善了教室、宿舍和食堂等教学与生活环境,车间成为主要的学习场所,按照生产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每到生产季节,这里便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的校园。日照双港机械电子公司为机电专业学生专门设立了“学习车间”,固定了“学习岗位”。北京现代日照售后维修服务公司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师设立教学岗位,固定指导师傅,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厂内设校”,教学外置,学生基于生产过程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在真实的岗位上学到了校内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

三是联合培养。根据企业人才需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学院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合作成立了现代汽车学院,现代集团提供18辆汽车以及各种零部件作为教学设备,开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引进现代

27

集团的技术标准,结合汽车行业标准和技术岗位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引入现代集团员工培训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编写实训教材,形成“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能力课程包”;面向汽车行业,建设现代集团在华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与蓝海集团合作开展酒店管理“蓝海专班”;与联想集团合作开展计算机维修“联想专班”;与沙钢集团合作开展冶金专业“沙钢专班”;与思科集团合作开展软件技术“思科专班”等企业专班教育。

四是合作研发。利用学院的科研设备和技术力量,提高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师依托与企业共建的海洋生物研究所、水产养殖实训基地,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会同日照市海洋渔业局在全市渔业系统联合构建了技术信息社会化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推广技术成果,帮助560家沿黄海水产养殖企业繁养殖水产新品种,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专业、行业、企业的深入融合和互动发展。赢得了社会的信任与支持,成为当地企业的“好帮手”。

五是双向兼职。学院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技术骨干互兼互派,互任互挂,具有双重身份,实行双重管理,肩负双重任务。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聘请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制定职业岗位标准、开发实践训练课程、主持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学生实践性训练。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团队既有省级教学名师,又有企业技术能手,在20xx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三)不断完善“资源共享、服务延伸、品牌提升”的开放办学的体制 学院在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确立了与社会融合发展的开放办学理念,努力突破校园围墙,走出闭门办学的传统思路。引进行业企业专家上讲台,聘请社会名流、实践型能手进讲堂,开放教学;吸收社区人员进校园学知识、练技能,开放课堂;整合各类资源,为社会提供免费服务,开放资源;鼓励专任教师进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挂职工作,走出校门成为社会活动家,开放教师。

学院积极构建开放办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完善制度,先后出台了《开放课堂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了开放资源范围、课程门类、服务对象、激励措施等;建立了开放课堂、图书信息网站,开辟了网络服务窗口,构建了信息服务平台。

学院以整合资源为重点,不断拓宽社会服务范围,扩大服务领域。先后向合作企业开放了实训室、课堂、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运动场等;向对口院校开放了

28

网络教学、图书信息资源;向社区开放了图书馆、课堂、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不断拓展资源开放领域,走出了一条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的新路子。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认可,招生就业实现良性循环。每年招生均为第一志愿录取,连续多年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呈现出“进口旺”的发展势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超过98%,整体专业就业对口率超过60%。在20xx年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中,我院毕业生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分别得到7.32分和78.72分,在推荐进入调查的15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分别排第一位和第四位。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专业发展存在不平衡

学院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近年来不断增开了服务新兴产业的专业,涉及产业领域较宽,专业门类较多,不利于突出针对特定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势,由于发展起点不同,专业之间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一些重点专业实力雄厚、特色鲜明,但部分普通专业发展相对落后。

(二)教师队伍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尽管近年来学院通过实施教师成长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改善教师队伍双师素质和结构,但教师队伍年轻化问题仍比较明显,年轻教师科研能力不强、实践能力不高、教学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学需要等问题仍然存在,教师“双师”胜任力仍需继续提高。具有一线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任教师比例偏低,精通高职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还相对缺乏。兼职教师队伍培养仍处在探索阶段。

(三)社会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学院在做好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服务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服务队伍的科研水平还不够高,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方面覆盖面还不广,解决重大、尖端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服务团队的服务规模还比较有限,效果还不够突出等。

六、整改与提高

(一)教师队伍方面

29

深入实施“教师成长工程”,不断完善配套制度,加强教师培训、进修,进一步落实教师进企业顶岗锻炼制度,加快提升青年教师成长。深入探索专兼教师协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一岗双职”模式,在提升双师素质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双师队伍结构。以校内培养为主,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制定鼓励优秀人才拔尖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办法,形成“内有压力、外有动力”的教师发展机制。

(二)专业建设方面

制定特色专业中长期建设规划,以服务产业为重点,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统筹专业资源、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进一步发挥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加大新上专业建设投入,重点扶持发展潜力大、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专业,培育专业特色。稳定招生专业规模,完善专业评估制度,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实现各专业协调、平衡发展。

(三)社会服务方面

加强以专业团队为核心的创新型合作团队建设,积极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共建产学研联合体。加强科研规划和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培训,提高科研针对性和成果水平,通过开展科技攻关、项目联姻、成果孵化等形式,引导广大教师积极与企业开展科研活动,使学校的科研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对象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相匹配,形成学校和社会互利互动的良好格局。

30

更多相关推荐:
学院自评报告

六学风建设与培养成效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全面能力提升社会声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是管理学院教师的特点学风优良成绩优秀创新创业是管理学院学生的标志一教师风范与学习风气1教师风范学院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开展五项修练...

铜陵学院自评报告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铜陵学院二一二年十一月目录第一部分学校概况1第二部分本科教学工作状况4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4一办学定位与规划4二领导能力7三教学中心地位9四人才培养思路11五产学研合作教育12二教师...

学院自评报告要求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院自评报告撰写要求为帮助学院完成好自评报告撰写任务根据内蒙古民族大学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的要求参考审核评估的范围和内容现将学院自评报告具体要求规范如下一写作要求1学院自评...

学校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内容包括四部分:1、学校概况和办学理念;2、学校近三年来围绕教育现代化、贯彻《黑龙江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所做的主要工作、重要举措和成绩;3、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4、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学校自评报告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材料自评报告夯实基础打造特色提升内涵海丰县红城中学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教学管理规范高效教学保障软硬有效教学过程精细严谨教学效果凸显品位汕尾市海丰县红城中学创办于19xx年原址在...

创业人才培养学院自评报告

创业人才培养学院自评报告创业学院现有专职行政人员5人专职教师1人主要负责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创业实践活动与创业理论研究等三大功能一年来学院在校党委的关心领导下在教务处就业处团委等部门的通力合作特别是三位...

阜阳技师学院自评报告

阜阳技师学院主教学楼工程建筑节能部分质量自评报告编制审核审批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11月20日1阜阳技师学院主教学楼工程建筑节能部分自评报告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阜阳技师学院主教学楼工程2工程地点阜阳...

创建省绿色学校自评报告doc

创建省绿色学校自评报告东莞市横沥中学一学校概况我校创建于19xx年校址设在东莞市横沥镇中山路133号学校现有占地面积4832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xx7平方米绿化面积19xx1平方米绿化率近80现有教职工15...

医学院地下室自评报告地下车库

地基与基础验收自评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您们好今天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我项目部对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职工住宅楼地下室车库工程地基与基础进行验收我代表浙江海天建设集团公司西安分公司及医学院第二...

南昌工程学院自评报告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1目录第一部分学校概况3第二部分办学成效4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411学校定位412领导作用613人才培养模式82教师队伍1021数量与结构1022教育教...

石陵一中星级学校自评报告

宜阳县盐镇乡石陵一中星级学校创建自评报告宜阳县石陵一中20xx年10月1王云冬日22宜阳县盐镇乡石陵一中宜阳县石陵一中星级学校创建自评报告宜阳县盐镇乡石陵一中王云冬一基本情况宜阳县石陵一中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高河塘社区创建市优秀学习型社区自评报告

567计划全面领航学习型社区高河塘社区创建市优秀学习型社区自评报告北仑区小港街道高河塘社区20xx年8月26日一基本情况高河塘社区成立于20xx年辖区总面积06平方公里下辖兴业城市嘉苑江城世家南岸秀庭3个新型住...

学院自评报告(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