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剖析报告

时间:2024.4.14

目  录

一、专业概况. 1

二、专业剖析. 1

1、专业设置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1

1.1 专业设置. 1

1.2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3

2、教学基本条件. 6

2.1 教学团队. 6

2.2 实践教学条件. 8

2.3 教材与图书资料状况. 9

3、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11

3.1 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11

3.2 教研教改. 11

3.3教学管理及质量控制. 13

4、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声誉. 14

4.1 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 15

4.2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 16

4.3 就业和新生入学情况. 18

5、专业特色. 19

5.1校企合作. 19

5.2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20

5.3注重学生学风建设. 20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21

1.存在的问题. 21

1.1科研活动的质量和层次有待提高. 21

1.2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 21

2.努力方向. 21

2.1加大专业建设团队整体的科研能力. 21

2.2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中进行创新方法的试验. 21

2.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2


一、专业概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校积极探索建设的高职类专业, 学制三年,开设于20##年。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12人,助教3人,硕士研究生5人,另有有4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系20##年重点建设的非师范专业之一,专业的设置是在充分调研机电行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本专业应用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具体要求,经过组织专家进行专业建设指导的基础上,面向本省及周边省市各个行业急需和紧缺的机电一体化应用人才而设置的,并且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做适时调整。

该专业现有专业班级1个,学生37人,其中普高生5人,三校生32人,占总录取总人数的85%以上,三校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基础较好的优势,这为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源主要来自陇南市,另外兼有天水、庆阳、定西等地市。

本专业现有机械加工实训室、焊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数控编程模拟实训室1个、工业生产自动化模拟实训室、电子装配实训室、电工实训室、气动、液动理实一体化室、PLC自动化控制实训室等专业所必需的实验实训室14个。具备有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优秀的教学团队,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教研条件以及优秀的职业教育生源为我们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剖析

1、专业设置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1.1 专业设置

1.1.1专业设置的正对性

本专业定位准确,专业建设及时跟踪市场需要变化,主动适应地方企业、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在充分调研机电产品技术发展方向和对人才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实际设置的。我们通过走访、网络、电话、问卷等多种途径,调研了省内、周边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多家大中型企业,被调研单位都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了解到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国范围内和人才需求调查显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市场容量大,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

1.1.2专业定位

根据课程设置和安排,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为一体的新型专业,通过区域内行业企业岗位能力分析,我们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为:

1.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2.掌握机械制造的加工工艺;

3.能从事普通机床操作、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

4.机电产品设计与工艺加工、车间现场管理;

5.机电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以及机电设备的维修、安装、操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1.3专业的适应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每年均会开展教师下企业调研活动,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每年积极参加指导委员召开教学设计研讨会并且紧密与各专家联系,根据社会需求积极调整课程设置,以增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适应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岗位:

主要就业岗位:各类机电产品的生产加工;

次要就业岗位:机电设备的安装、维护、操作。

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体现了学校与企业环境无缝连接的原则,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1.1.4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技能,根据“技能+证书”的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完善“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 “2.5+0.5(学年)”人才培养模式;把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最新要求及时体现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去;进一步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践“专业核心技能一体化”、“核心技能课程设置一体化”、“核心技能教学环境一体化”和“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的教学方案。

1.2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2.1专业建设规划

总体思路:

根据甘肃省高校布局及专业结构,结合我校学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学特点,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

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先导,以优化培养方案为统领,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为抓手,以规范管理为保障,突出内涵建设、彰显专业特色,更好地为甘肃省及周边省市培养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总体目标:

结合本专业办学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的专业建设目标是:至“十二五”末,本专业努力建成1到2门省级精品课程,2到3门校级精品课程, 2个校级教学团队,师资队伍职称和学历结构基本合理,专业培养方案更加成熟,硬件建设更加完善,建成10多个稳固的教学实训基地。争取把本专业建设成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高职专业。

根据专业建设目标,我们制定了该专业的师资、教材、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规划。

1.2.2专业建设实施

(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把“引进来” 与“走出去、送出去”相结合,积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1.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

2.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上,以“走出去和送出去”为原则,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提高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对外交流,要求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类技术交流活动。

3.开展教学示范活动,主讲教师上课,青年教师旁听学习,并要求青年教师在独立授课前至少完整地旁听1学期课,并作详细的听课笔记。

4.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教改及科研的心得,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活动包括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教学研讨活动每周一次。

5.加强境内外培训,安排教师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到国内高校学校、培训机构进修。

6.在教师引进上,坚持以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和高学历人才双管齐下,以推动教师队伍全面发展。

7.定期为兼职教师开办培训班,提升其教学水平。

(二)加大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力度

(1)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修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努力构建4门优质核心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编写4本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并制作特色鲜明的教学课件。

(2)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已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课程相关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根据就业人才市场对生产第一线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

(3)以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为基础,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将以专业职业岗位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计划在入学教育及就业指导课程中开设由企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毕业生等进行的讲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4)继续进行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进行“学训交替”、“工学结合”、“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5)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条件

计划完善并建设机床电气控制一体化教室、高级电工实训室、专业机房、自动生产线实训室、生产性教学工厂等,能够完成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训、模拟工业生产等项目。为采取灵活适用的“学训交替”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消化枯燥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继续与大型企业签订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增加顶岗实践的时间,使学生感知真正的生产环境、提高学生认知的全面性;通过在真实环境下的工作和磨练,缩短学生与工作岗位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建设生产性教学工厂,为本专业师生的产学研和“工学结合”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培养学生职业经验和能力。

(6)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档案,规范教学过程管理。

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注意收集和分析兄弟院校的成功做法,总结和发挥以往教学管理的经验和优势,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教材编写、教材征订、课程安排、授课计划审核、学生成绩查询和毕业设计题目管理等工作流程图,保证教学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和高效率。

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申报教学管理专题研究项目,探讨和实践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奖惩机制,促进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为广大师生做好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教学督导委员会定期、不定期地和教学教管人员进行沟通,保证教学管理理念和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贯彻和落实。

1.2.3注重学风建设

我校极为重视学生学风建设,每学期都有完善齐全的学风建设工作计划,学院与系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汇演、学院田径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国庆、元旦,都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球类竞赛、师生联谊等。

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提高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成绩达标的水平,加强体能强度、难度训练,以有组织的早操晨练增强课外体育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体育达标要求,我专业学生体育达标率为100%;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工作,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校园生活,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违纪违规情况,如考试作弊、旷课、成绩不合格等情况,学校和系部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防范类似情况的发生。

在学校和系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和规章制度的带动和约束下,学生能严格的遵守校规、校纪、课内外学习积极、主动,各项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得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完成。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支撑材料:

1.机电一体化专业申报及批复材料(见陇南师专教务处)

2.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陇南师专举办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批文(见陇南师专教务处)

3.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方案

4. 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近几年招生人数一览表(见陇南师专招生就业处)

5.机电一体化教师培训统计一览表(见表1、2)

6.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管理制度(见陇南师专物信系办公室)

7.物信系学风建设相关资料(见陇南师专物信系办公室)

8.陇南师专物信系教学质量控制相关制度(见陇南师专物信系办公室)

2、教学基本条件

2.1 教学团队

经过一年的实践和锻炼,机电一体化专业已经形成了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实践实训教学两个教学团队。

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团队以物信系相关7名教师组成。该团队平均年龄为33岁,团队带头人为职业中专周渊教授。70%的教师为硕士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学团队教师情况见表1。

表1: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学团队教师信息及培训情况一览表

实验实训教学团队,主要由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背景的职专相关11位教师组成。团队带头人为职专王高理老师。该团队平均年龄35岁,有活力有朝气,专业特长明显,敬业精神良好。团队成员中全部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见表2。

表2: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团队教师信息及培训情况一览表

2.2 实践教学条件

2.2.1实验、实训室状况

依据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性强,从专业建立之初就制定了和形成了创新理念,进行了整体、较高水平的规划。建立了具有模拟和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实验室,能够支撑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活动,并具有实施工程项目和科研开发的优良条件。

本专业现有:

1、机械CDA制图实训室1个;

2、电工基础实训室1个;

3、电子技术基础实训室1个;

4、电机学教学实训室1个;

5、车工实训室1个;

6、计算机网络实验室1个;

7、工业生产模拟实训室1个;

8、钳工实训室1个;

9、焊接实训室1个;

10、电子装配实训室;

11、电工实训室等各1个;

12、数控模拟编程实训室1个;

13、气动、液动理实一体化室1个;

14、PLC自动化控制实训室一个

本专业共有14个专业实训室,具备有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各实验实训室均能基本满足专业技能培训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实训项目充分体现了先进性、技术性、仿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不仅能够基本满足学生专业知识实践和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要求,而且能够基本满足教师的科研开发活动,较好地适应了本专业发展的需要。各实训室详情见表3。

表3:机电一体化专业现有实验、实训室一览表

2.3 教材与图书资料状况

2.3.1专业教材选用制度

近三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选用主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约束和要求进行,并根据学院有关教材选用的相关规定,制定选用原则为: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类教材、国家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类规划教材,以及有较高信誉和出版质量的正规出版社的有关教材,有特色的教材和自编讲义、实验指导书。在所选教材中,属于教育部推荐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且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比例大于70%。

2.3.2专业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在计算机类图书方面的馆藏丰富,其中专业类图书一千多册,中外文期刊三百多册。同时学校图书馆还提供了大量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资源、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充裕的图书资料、电子资料等充分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三年来,我们多次组织教师通过网络或者到各地购书中心等查找、选购专业图书资料和参考资料,建成专业技术图书与参考资料专柜,为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较好的条件。

为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成为有特色,有规模的优秀专业,我校不断充实专业图书资料,积极建设和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走校企合作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设道路,构建了专业数字化资源平台。该平台整合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体系、学生能力评价与考核体系等大量的资源,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实际作用,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果,实现网络教学、网络自学的普及,做到网络通畅,使用灵活自如;信息检索做到下载容易,点播顺畅,运行快速,检索方便;课程的电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网络课程、网络课件、参考文献、视频、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料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平台;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五种媒体(文本、图形、音频、动画、视频)实现教学目标;部分教学采用仿真技术,模拟现实环境,实现对学生技能操作的训练。

“教学基本条件”支撑材料:

1.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一览表(见表1、2)

2.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室一览表(见表3)

3. 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基地一览表及合作协议

4. 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各实训室管理制度及使用记录

5. 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相关图书资料一览表(见陇南师专图书馆)

6. 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各实训室简介

7.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设备一览表

3、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3.1 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从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适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新体系。能以学生为中心,注意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针对学生特点授课,开展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对不同形式课程能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且运用得当,效果明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1推广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它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人类长期记忆结构相似,减少了记忆信息的加工转换过程。另外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和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3.2 教研教改

为了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针对我校专业办学实际,积极组织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广大教师进行教研教改活动。

3.2.1教学内容改革

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调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避免“重理论、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革除单项灌输的弊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手段,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

3.2.2实践课程的比重进一步增大

按照市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努力加强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生产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打下基础。作为高职高专类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必然要加强实践课程的比例。本着“基本知识够用、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适当精简基础理论内容,在原有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教学内容中与机电一体化职业密切相关的基本技能训练比重,保证实践课程占整个课程的比例的50%以上。此外,还增加了有关课程中的实践环节。

3.2.3考试模式改革

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与我校教学教研课程考核体系的相关特点,改革以知识继承为主的课堂考试模式,探索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的考试模式。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技能鉴定引入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内容应知、应会及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细化,编写《课程效果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编写《实训试题库》,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分层次,分步骤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考核。

理论教学采用的考核方式多样化,开卷、闭卷、笔试、口试、提供论文等。成绩的评定根据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成绩、测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考虑后客观地确定课程的学期成绩。学期成绩由考试成绩(50%)+技能成绩(30%)与平时成绩(20%)三部分组成。

针对本专业的特殊性,完全采用笔答考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为此我们对部分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采取机动灵活的考试方法,有笔试、实验室实际考核,教师提问等考试方式,对于专业实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与办法,根据平时表现、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等多方面评定成绩,科学真实地考核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的情况。

课程设计考核成绩由五部分组成:

(1)平时的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0%。

(2)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占总成绩的30%。

(3)创新能力占总成绩的20%。

(4)问题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20%。

(5)设计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专业实训考核成绩由四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出勤情况、实训的操作情况,占总成绩的10%。

(2)单元考核成绩,考查各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3)综合设计与考核成绩,考查对该模块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根据设计报告与答辩情况评定成绩,占总成绩的50%。

(4)实习记录,主要考查学生对整个实训的记录情况,以及对整个实训的总结,占总成绩的10%。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由3部分组成

(1)毕业论文及相关设计资料成绩,占总成绩的40%

(2)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设计项目情况评定成绩,占总成绩的30%。

(3)毕业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30%。

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在课程考核方面,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可采取上机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设备等可采取综合实训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生的项目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CAD、PLC应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等科目,可采取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自动化生产线综合训练可采取现场测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3.3教学管理及质量控制

3.3.1管理队伍与制度

我专业按照学校的要求,加强了教学文件、教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和各种教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能够及时填报课程表、教学任务书、教学进度表等教学资料并妥善管理,无遗漏、遗失现象;教学简报、教务处通知认真保管,严格执行;学生试卷、教师业务档案齐全、规范;每门课程要有科学、规范、实用的教学大纲。

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档案齐全,按照统一的大纲要求、统一的格式编写学期教学计划,规范教案。

依据学校、系部相关学生管理制度,我专业加强对学生教学质量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学、学生管理制度。

3.3.2教学质量控制

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组织机构、教学文件、教材、教学行政工作、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均作出了具体规定。本系还根据本系特点制定了相关实习规则。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教学质量评估每个学期进行3次,教学质量评价对象是所有授课教师(包括实验课教师),评价内容涉及教学全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以下综合评定:

①课堂满意率调查问卷(实践、理论),对任课教师进行听课,听课小组调查学生的满意率;

②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调查(实践、理论座谈会);

③教师教案检查;

④学生作业批改情况检查;

⑤教学结果评价,检查学生考核、试卷情况;

学校成立了由特聘教授、校内专家组成的教学督导委员会,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生评教,以督促和提高教学质量,并科学地评价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支撑材料:

1. 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报告

2. 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3. 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成绩评定标准(见陇南师专物理信息系)

4. 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评教制度(见陇南师专物理信息系)

5. 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见陇南师专物理信息系)

6. 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评教制度(见陇南师专物理信息系)

7. 陇南师专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见陇南师专物理信息系)

8.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规范(见陇南师专物理信息系)

9.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相关制度

10.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一览表

4、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声誉

4.1 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

4.1.1理论实践相结合

按照培养方案,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接近1:1,课程体系较合理。本专业开设有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其中公共课8门,专业必修课13门,技能实训课7门,专业选修课6门。除公共课外,其他性质课程均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实践课程体系明显,为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我们制定了规范的课程教学、实训大纲,确保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紧密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紧密衔接。按照人才培养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的培养手段,逐级逐次开展实训教学,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技能。

按照以上课程建设思路本专业可设如下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机械制造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计基础、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液压传动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传感器与测量技术等。

表4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时间分配表

4.2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

结合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在整个教学当中我们始终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展开职业素质教育,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展开日常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对学生职业专业素养的要求,我专业对学生有严格的岗位技能培养要求,个专业代课教师也在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严格按照培养目标中对学生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岗位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

表5主要岗位能力详述

4.3 就业和新生入学情况

4.3.1就业服务与指导

为保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通畅,我校积极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开拓学生就业市场,提前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积极主动为学生组织本专业相关的就业讲座,积极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坚定专业就业信念,为学生良好的就业前景打下坚实基础。

4.3.2新生报到情况良好

   20##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招收第一届学生,录取学生报到率达到90%以上,新生报到情况良好。这为专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才培养质量支撑材料:

1.优秀学生个案(见陇南师专物理信息系)

2.学生读书笔记(见陇南师专物理信息系)

3.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奖学金获得情况统计表(见陇南师专物理信息系)

4.机电一体化专业新生入学情况统计表(见陇南师专物信系办公室)

5、专业特色

经过多年的筹备和一年多的实践,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形成以下特色:

5.1校企合作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体现“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成县勇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合作办学,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建设“厂中校”、“校中厂”。通过学生下工厂实践体验,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很好地解决了理论实践的相脱节的问题,收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聘请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参与专业建设和其它教学环节的设定,在学校和行业、企业间形成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表6机电一体化专业现有教育实践基地一览表

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刚刚起步,实训基地建设还有好多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更加完善和先进齐备的实训实验场地将是我们下一步努力地方向。

5.2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依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专业合理制订了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张要求。

5.3注重学生学风建设

我校极为重视学生学风建设,每学期都有完善齐全的学风建设工作计划,学院与系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汇演、学院田径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国庆、元旦,都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球类竞赛、师生联谊等。

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提高了大学生体育合格成绩达标的水平,加强体能强度、难度训练,以有组织的早操晨练增强课外体育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体育达标要求,我专业学生体育达标率为100%;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工作,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校园生活,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违纪违规情况,如考试作弊、旷课、成绩不合格等情况,学校和系部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防范类似情况的发生。

在学校和系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和规章制度的带动和约束下,学生能严格的遵守校规、校纪、课内外学习积极、主动,各项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得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完成。

“专业特色”支撑材料:

1.机电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见表6)

2.物信系学风建设相关规章制度(见陇南师专物信系办公室)

3.各项实训计划安排表

三、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存在的问题

1.1科研活动的质量和层次有待提高

虽然本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方面已有一定的水平,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们从事的科研大多教学科研类,在学术类方面有点偏弱,另外在校企合作方面,科研项目实际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1.2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

随着本专业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固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了许多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限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与课程改革扩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2)重点课程建设偏少的问题。

3)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偏少不利于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努力方向

2.1加大专业建设团队整体的科研能力

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组织团队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加大在专业领域和教育教学改革领域的研究力度,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在国内行业内有影响的竞赛,不断提高专业建设团队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另一方面,成立实体机构,以公司的形态进行软件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拓展,即提升专业团队的整体实力,也为学生就业拓展多样化渠道。

2.2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中进行创新方法的试验

针对课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鼓励专业建设团队成员利用创新型的方法,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训资源建设方面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例如,通过大量的校企合作,将企业与课堂融为一体,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并且在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更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能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另外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二〇##年四月三十日

更多相关推荐:
专业剖析报告

XX专业剖析自评报告评估办说明版A一专业基本情况对本专业做概括性的介绍包括专业沿革师资实践教学条件毕业学生届数人数在校学生规模等基本情况重点突出专业发展前景二专业评建情况突出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树...

专业剖析报告(参考范例)

专业剖析报告参考范例专业简介专业设置时间基本学制在校年级班级学生人数专兼任教师双师型教师等方面信息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xx年9月是针对河北及全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物流人才需求特征而设立的专业名称来自于教育部高等...

通信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通信技术专业剖析报告1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1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1专业概况我院的通信技术专业始建于20xx年是经省教育厅批准开设已毕业二届158个学生目前在校三个年级六个班共计304名学生2专业设...

专业剖析报告模板

专业剖析报告模板要求字数在5000左右重点是总结专业建设的特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文字简练突出两头成果以附件形式附后一专业建设概况何时设置共培养多少人在校生多少等师资情况资源配置情况校企合作情况等学生就业情况质量工...

专业剖析报告讲稿

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剖析报告讲稿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主要从专业概况专业建设存在问题与展望三个方面对图形图像制作专业进行专业剖析汇报一专业概况1专业名称及设置时间2招生规模与毕业情况3教学团队与师资结构4教学基本条件...

网络专业剖析报告

网络专业报告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特色与创新的背景和依据我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几个国家之一各行各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只有置身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不...

专业剖析报告建议框架

专业剖析报告建议框架一专业概况200字对本专业举办的时间办学基本条件进行简要介绍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1000字一人才需求调研通过区域对应的产业调研数据说明对本专业的人才类型和规格有较为旺盛...

数控技术专业专业剖析报告

数控技术专业专业剖析报告一专业概况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根据唐山人才市场的紧迫需求于20xx年开办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数控技术方向20xx年更名为数控技术专业并被确定为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

旅游管理专业剖析报告(成)

旅游管理专业剖析报告旅游管理专业是我院20xx年批准设置的专业按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设定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为640101经过四年的发展本专业以其广泛的市场需求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办学质量赢得了企业学生和家长的...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剖析报告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剖析自评报告一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基本情况1创办历程我系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在20xx年申报并获得省厅批准设置的是药学系的新办专业创办背景近年来我系药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20xx届毕...

商务英语专业剖析报告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剖析报告一专业概况我校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于20xx年当年开始招生每个年级招生12个班迄今已招收13届学生近三年毕业生累计97人其中20xx年41人20xx年48人现有在校生143...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装潢专业)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艺术系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二九年六月十五日目录1一专业基本情况3二专业自评结果5三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7四课程体系与结构9五科目课程10六教学环节10七职业素质教育12八教学环境12九产学研合作1...

专业剖析报告(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