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榆林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5.8

关于发展榆林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

--------------------------------------------------------------------------------------------

------------------------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11-10-8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摸清榆林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近期,我们组织人员深入神木、靖边、米脂、清涧、榆阳等五县(区)及榆林农校、榆林艺校、榆林工业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探究并提出了促进榆林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我市职业教育,面向市场经济需求,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有效地促进了就业,促进了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现有两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一所是现在正在施工建设中的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已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由榆林主校区和神木分校区组成。榆林主校区占地718.68亩,规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

7.5亿元,现已完成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有望于20xx年招生。神木校区占地102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7.8亿元,基建工程现已完成,具备招生条件。另一所是榆林学院内设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自20xx年起举办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开设应用化工技术、酒店管理等专业,目前在校学生已达2040人,20xx年可向社会提供400多名毕业生;全市现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0所,其中中专学校8所,县(区)职教中心12所,民办职业中学10所。20xx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6115人,在校生51967人,占高中阶段学生的35.8%,比20xx年增长了3.8%。在30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有省级示范学校2所,分别是神木职教中心和靖边职教中心。有国家级重点学校5所,分别是榆林农校、神木职教中心、横山职教中心、靖边职教中心、定边职教中心。有省级重点学校7所,分别是榆林林校、榆林财校、榆林卫校、榆阳职教中心、府谷职教中心、米脂职教中心、佳县职教中心。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在93%左右;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全市有人劳部门批准的初、中级职业培训机构91所,均为民办,其中市上40所,县(区)51所,主要开设计算机、美容美发、厨师、机电、采矿、化工、汽车驾驶等专业。20xx年共培训学员12.4万人。举办创业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1500人。全市共组织7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其中中级工18091人,高级工1644人,技师150人。由教育部门牵头实施的“人人技能工程”,20xx年共培训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10981人。职业教育的主要成效表现在:

一是职教网络基本健全。20xx年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后,市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市、县(区)两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都能认真贯彻《决定》和《实施意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当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市政府在鼓励榆林学院办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同时,开始筹建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扶持8所市属中专学校转型升级。各县(区)政府狠抓职教中心的基本建设,鼓励兴办民营职校和培训机构。到目前为止,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

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技能培训相沟通,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行业与区域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框架。 二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市职业教育通过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初具规模。神木县新征土地1000亩,目前投资4亿元,完成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把职教中心建成陕西省示范学校和国家级重点学校,在此基础上,与市政府联办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分校,今年计划招生300人。靖边县职教中心占地400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专项投资5000万元,建成化工、电子、机械加工、数控、汽车维修等20个实验实训室和20个多媒体教室,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也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国家级重点学校。府谷县投资500多万元,为职教中心修建了公寓楼和实训楼;从20xx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助职校毕业生和技能培训学员自主创业;从20xx年起,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加强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今年年初,引导民营企业家捐资12.8亿元,用于新建职教中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榆阳区对南部九个乡镇和北部乡镇贫困家庭上职中的学生减免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费;区政府每年还从城市教育费附加中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先后投资1080万元,用于职教中心运动场修建和设施设备的购置;去年,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作出7项决定,全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绥德无偿划拨土地138亩,筹资8000万元,新建了标准化职教中心。米脂县投资2123万元,新建了实训大楼和综合服务大楼。清涧、子洲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财政、卫生、林业、农业等主管部门对所属中专学校的转型发展高度重视,办学条件均得到改善。

三是教学改革强力推进。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形成共识。各学校在专业设置、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教学改革实践中,紧紧盯住我市经济发展走向和市场需求,把服务和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标。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米脂以媒、电、油、气、盐及其相关产业为依托,积极为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培养适用人才。清涧积极发展电子电工、酒店管理专业,办出了特色。各职业学校以技能为本位,普遍改变了过去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加强了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20xx年以来,各职业学校积极参加全省技能大赛,神木职教中心、榆林农校等12所学校,先后有126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52人次,三等奖68人次,优秀辅导教师5人。各职业学校还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普遍建立了由政教处、团委、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组成的德育工作网络,积极开展知识竞赛、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演讲比赛、野营拉练等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部分职业学校还建立了社团组织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发展学生的第二特长。米脂县职教中心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开展军训活动和公益劳动周活动,每个班负责全校一周的卫生、后勤、学生纪律、安全执勤等工作,并加强学生的岗前心理教育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教育,使学生懂得了只有付出才会成长的道理,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了自治能力。

四是办学模式不断优化。各职业学校借鉴国外和发达地区经验,创新办学模式,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联合办学等方式,主动与企业联系,与生产对接,使学校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学到的知识,让企业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品行表现,较好地搭建了双向选择的就业平台。清涧职教中心投资200万元,引进雕刻技术,建起了木雕厂,新建了服装加工厂,走出了一条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办学路子,既出专业人才,又

出经济效益。榆林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榆林工业学校、神木职教中心、米脂职教中心等一大批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神东电力公司等一大批企业成为职校学生的实训场所。同时,各职业学校还注重与厂矿、企业签订委培用人协议,实行“订单”培养,有效提高了就业率。近年来,各职业学校毕业生第一次就业率多数在90%以上,岗位稳定率在70%左右。神木、靖边职教中心还同时狠抓基础文化课教学,20xx年通过单招考试,毕业生有50%升入高等院校。

五是技能培训顺利开展。短期技术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职业教育的短平快项目,市场需求空间很大,已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木、米脂、子洲三个项目实施重点县,培训重点集中在种植、养殖、酒店服务、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上。其余各县(区)在充分发挥职教中心主导培训作用的同时,广泛动员教育、人劳、农业、林业、扶贫、卫生、财政、经贸等部门所属的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就业训练中心、农广校、农干校和各类民办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xx年,全市共完成培训任务10981人,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培训任务。

二、存在问题

1、职教观念严重滞后。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在就业岗位选择上,过分追求“白领”,鄙视忽略“蓝领”,导致多数家长、孩子人才观、择业观偏颇,客观上形成“重视普教忽视职教”的不协调现象,许多家长和孩子把接受职业教育视作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对接受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很低,有的甚至鄙视职业教育,出现了职业学校“招生难”和入口不畅问题。此外,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形式单一,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没有真正形成。

2、专业设置缺乏统筹,教学设备薄弱。目前,各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大都集中在计算机、电力、化工、数控、机电、采矿等工科专业上,只看一时就业好,一哄而上,但好些学校严重缺乏专业教师和专业教学的实习实训设备、场地,造成专业雷同、培训肤浅、竞争无序的状况,既难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又致使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得不到加强,影响学生实操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就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还有,榆林正在打造国家级现代特色农业基地,振兴传统轻纺工业,几乎没有一所职业学校开设与之相关的专业。

3、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市教育局曾对全市12所公办职业中学教师专业分布情况进行了一次分析,共有专任教师1221人,其中中文、数学等文化基础课教师1012人,约占教师总数的83%;计算机、化工等29个专业共有专业教师209人,约占教师总数的17%。化工专业是我市重点建设的专业,共有16名教师,其中专职11名,兼职5名,平均一个学校还不到1.5名。电子电工专业是我市劳务输出的一个主要专业,共有9名教师,其中专职2名,兼职7名,平均一个学校还不到1名。

4、招生就业政策不够公平。从招生看,初中毕业生升学采用统招分批次录取的办法,职教招生在普高三批之后,导致职教招生难、生源差。从就业看,许多用工单位在招聘人员时,要求国民教育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就业导向作用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人员考试中,职教学生被排斥在外,没有资格参与竞争。

5、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职业教育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没有一定的实习实训场地和设备是不行的,据测算,职业教育投资应该是同等普通教育的4至6倍。目前,我市各级政府投入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从20xx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这项政策至今还没有落实。市本级和多数县(区)还没有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职业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真正的经费保障机制。

6、管理部门多而无序。从管理主体看,管理职业教育的部门有教育、人劳、农业、林业、卫生、财政、经贸、扶贫等10多个;从管理层级看,管理职业教育的既有市、县(区)级部门,也有省级部门。由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现有职教资源很难有效整合,各类项目经费不能捆绑使用,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难以制定与实施,既造成职教资源的浪费,又难以形成发展合力。

7、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力。从用人单位看,一方面随意抬高招录条件,要求国民教育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职教学生被挡在门外,另一方面不能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无证就业、无证上岗现象普遍存在,而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合格证的人员却不能优先录用,直接影响了职教毕业生的自信和尊严。从市场监管看,一方面市、县(区)两级政府,对落户本辖区的企业,招录辖区内大学、中专和职教毕业生的比例,没有做出原则性规定,企业招录人员随意性过大,另一方面人劳、工商等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随意招录无证人员上岗问题,未能及时予以严格纠正,既影响生产发展,又给企业带来安全隐患。

8、鼓励创业政策不够明朗。大学和职教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潮流,也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大势所趋。政府、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关心,引导、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为此,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纷纷制定出台了《鼓励大学和职教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在用地、立项、贷款、税务、手续审批等方面予以倾斜,努力为他们排除障碍,提供周到的市场服务。我市经济飞速发展,创业条件非常优越,但市、县(区)两级政府迟迟没有出台这方面的政策。

三、建议与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政府主导,强化发展职业教育的措施。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国际以及国内地区间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而职业教育正是专门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直接决定着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那么,我市要想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就必须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为此,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真正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发展职业教育作出战略思考和宏观规划,坚持普教职教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特别要强化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市、县(区)都应成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县(区)长兼任组长,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市、县(区)长兼任副组长,由教育、人劳等相关部门参加,定期研究职教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导、协调、指挥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及时解决职教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建立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一是市、县(区)两级政府都要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专门用于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自办骨干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对预算内新增教育拨款,应优先向职业教育倾斜。要建立职业教育发展担保基金,为发展职业教育融资提供担保,并由同级财政予以贴息支持。二是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确保30%的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企业应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至2.5%的比例筹集职教经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三是充分发挥“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政府扶持资金的作用,捆绑使用,整合利用,形成合力,发挥其最大效益。

3、健全已有制度,落实相关政策,营造职业教育入口旺、出口畅的良性环境。一是在招生、就业等方面,建立平等对待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制度,为职教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市场监管制度,企业招录人员必须执行“两先两后”规定,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企业用工要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当地人员。对违反规定用工的,不能听之任之,劳动监察部门要认真检查纠正。三是在实施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500元)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补助,尽快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四是加大推荐就业力度,引导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毕业生在向发达地区输送的同时,积极与本地企业合作,推进就业与创业。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严格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要设立就业准入门槛。今后,凡入驻榆林企业,都应规定录用人员中榆林籍人员要占70%以上的比例。要鼓励与支持职教毕业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市、县(区)两级政府要本着“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制定职教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职教毕业生可凭《毕业证》、《职教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适当扩大贷款规模,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对职教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放宽工商注册出资、经营场所权属证明、营业执照期限等限制,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4、整合职教资源,调整市属中专学校的体制,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实行联合办学。联合办学是苏州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市现有 榆林农校、榆林林校、榆林卫校、榆林财校、榆林体校、榆林工业学校、榆林艺术学校和榆林卫生职业学校等8所中等专业学校。这些学校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千方百计争生源、争师资、争设备、争投资,造成各学校之间专业重叠、师资紧缺、设备简陋。如艺术学校自然是艺术专业,而农校和财校也都开设艺术专业,一届学生毕业后就再也招不到下一届了,相应的教师和设备便闲置起来,造成很大浪费,还导致职业教育恶性循环。以榆林农校为例,为了扩大招生,增加收入,专业已由原来的农作、园艺、畜牧3大专业,增加到现在的农科、工科、应用3大专业群31个专业,虽然付出极大努力,获得许多荣誉和奖牌,但仍然步履艰难,债台高筑(1000万元债务),且毕业生只有中专文凭,就业困难,学校感到前途迷茫。因此,必须整合现有职教资源,各中专学校要办精办强自己的骨干专业,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市政府应在安排部署在建的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和教学工作时,统筹考虑调整现有8所中专学校的体制问题,经过认真评审和鉴定后,将8所中专学校作为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相应专业的教学分部。这样,中专学校在体制上上了一个台阶(高职),既可招收高中毕业生,也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3+2模式,必然获得光明前景。另外,榆林要建成“西部文化大市”,而作为培养文艺人才重要阵地的榆林艺术学校,占地仅4亩,办学条件简

陋,很不适应形势需要,市政府应规划安排新建榆林艺术学校。

整合职教资源的另一个层面是,要明确提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办职教的方针。目前,我市职教渠道多、头绪乱。特别是民办职教,虽然培养了一些技能型人才,但办学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把办职教当做生意来做,总是不停地向政府要地皮、要设备、要投资,既分散了职教资源,又影响了办学质量和职教形象。所以,市、县(区)两级政府都应实施“以国办职教中心为龙头”办职教的方针,将各方面的职教资源向职教中心集中。各职教中心要不辱使命,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来设置专业,努力加强实习实训设备和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联合办学的教学模式,推广米脂县职教中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经验,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思想品德好、专业技能强、就业能敬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5、根据专业建设情况调整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教师数量短缺、素质不高,是制约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要下大决心加以解决。一是从现有师资中选拔基础较好、专业相近的教师进行培训,使之成为骨干教师;二是校企合作,聘请生产一线的高级工和技师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三是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生产、服务一线实习,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实操能力;四是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五是加快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科学核定编制,建立能进能出的教师流动机制。

6、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工程,也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战略性举措。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抓好城市职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把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在农村中、小学,实行“一校两牌”,开办“农技校”,聘请专兼职教师,办好农村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培养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人才。二是把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

民。 三是教学改革强力推进。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形成共识。各学校在专业设置、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教学改革实践中,紧紧盯住我市经济发展走向和市场需求,把服务和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标。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米脂以媒、电、油、气、盐及其相关产业为依托,积极为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培养适用人才。清涧积极发展电子电工、酒店管理专业,办出了特色。各职业学校以技能为本位,普遍改变了过去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加强了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20xx年以来,各职业学校积极参加全省技能大赛,神木职教中心、榆林农校等12所学校,先后有126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52人次,三等奖68人次,优秀辅导教师5人。各职业学校还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普遍建立了由政教处、团委、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组成的德育工作网络,积极开展知识竞赛、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演讲比赛、野营拉练等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部分职业学校还建立了社团组织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发展学生的第二特长。米脂县职教中心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开展军训活动和公益劳动周活动,每个班负责全校一周的卫生、后勤、学生纪律、安全执勤等工作,并加强学生的岗前心理教育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教育,使学生懂得了只有付出才会成长的道理,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了自治能力。 四是办学模式不断优化。各职业学校借鉴国外和发达地区经验,创新办学模式,积极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联合办学等方式,主动与企业联系,与生产对接,使学校

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学到的知识,让企业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品行表现,较好地搭建了双向选择的就业平台。清涧职教中心投资200万元,引进雕刻技术,建起了木雕厂,新建了服装加工厂,走出了一条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办学路子,既出专业人才,又出经济效益。榆林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榆林工业学校、神木职教中心、米脂职教中心等一大批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神东电力公司等一大批企业成为职校学生的实训场所。同时,各职业学校还注重与厂矿、企业签订委培用人协议,实行“订单”培养,有效提高了就业率。近年来,各职业学校毕业生第一次就业率多数在90%以上,岗位稳定率在70%左右。神木、靖边职教中心还同时狠抓基础文化课教学,20xx年通过单招考试,毕业生有50%升入高等院校。

五是技能培训顺利开展。短期技术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职业教育的短平快项目,市场需求空间很大,已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木、米脂、子洲三个项目实施重点县,培训重点集中在种植、养殖、酒店服务、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上。其余各县(区)在充分发挥职教中心主导培训作用的同时,广泛动员教育、人劳、农业、林业、扶贫、卫生、财政、经贸等部门所属的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就业训练中心、农广校、农干校和各类民办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xx年,全市共完成培训任务10981人,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培训任务。

二、存在问题

1、职教观念严重滞后。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在就业岗位选择上,过分追求“白领”,鄙视忽略“蓝领”,导致多数家长、孩子人才观、择业观偏颇,客观上形成“重视普教忽视职教”的不协调现象,许多家长和孩子把接受职业教育视作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对接受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很低,有的甚至鄙视职业教育,出现了职业学校“招生难”和入口不畅问题。此外,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形式单一,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没有真正形成。

2、专业设置缺乏统筹,教学设备薄弱。目前,各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大都集中在计算机、电力、化工、数控、机电、采矿等工科专业上,只看一时就业好,一哄而上,但好些学校严重缺乏专业教师和专业教学的实习实训设备、场地,造成专业雷同、培训肤浅、竞争无序的状况,既难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又致使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得不到加强,影响学生实操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就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还有,榆林正在打造国家级现代特色农业基地,振兴传统轻纺工业,几乎没有一所职业学校开设与之相关的专业。

3、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市教育局曾对全市12所公办职业中学教师专业分布情况进行了一次分析,共有专任教师1221人,其中中文、数学等文化基础课教师1012人,约占教师总数的83%;计算机、化工等29个专业共有专业教师209人,约占教师总数的17%。化工专业是我市重点建设的专业,共有16名教师,其中专职11名,兼职5名,平均一个学校还不到1.5名。电子电工专业是我市劳务输出的一个主要专业,共有9名教师,其中专职2名,兼职7名,平均一个学校还不到1名。

4、招生就业政策不够公平。从招生看,初中毕业生升学采用统招分批次录取的办法,职教招生在普高三批之后,导致职教招生难、生源差。从就业看,许多用工单位在招聘人员时,要求国民教育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就业导向作用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人员考试中,职教学生被排斥在外,没有资格参与竞争。

5、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职业教育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没有一定的实习实训场地和设备是不行的,据测算,职业教育投资应该是同等普通教育的4至6倍。目前,我市各级政府投入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从20xx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这项政策至今还没有落实。市本级和多数县(区)还没有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职业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真正的经费保障机制。

6、管理部门多而无序。从管理主体看,管理职业教育的部门有教育、人劳、农业、林业、卫生、财政、经贸、扶贫等10多个;从管理层级看,管理职业教育的既有市、县(区)级部门,也有省级部门。由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现有职教资源很难有效整合,各类项目经费不能捆绑使用,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难以制定与实施,既造成职教资源的浪费,又难以形成发展合力。

7、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力。从用人单位看,一方面随意抬高招录条件,要求国民教育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职教学生被挡在门外,另一方面不能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无证就业、无证上岗现象普遍存在,而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合格证的人员却不能优先录用,直接影响了职教毕业生的自信和尊严。从市场监管看,一方面市、县(区)两级政府,对落户本辖区的企业,招录辖区内大学、中专和职教毕业生的比例,没有做出原则性规定,企业招录人员随意性过大,另一方面人劳、工商等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随意招录无证人员上岗问题,未能及时予以严格纠正,既影响生产发展,又给企业带来安全隐患。

8、鼓励创业政策不够明朗。大学和职教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潮流,也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大势所趋。政府、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关心,引导、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为此,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纷纷制定出台了《鼓励大学和职教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在用地、立项、贷款、税务、手续审批等方面予以倾斜,努力为他们排除障碍,提供周到的市场服务。我市经济飞速发展,创业条件非常优越,但市、县(区)两级政府迟迟没有出台这方面的政策。

三、建议与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政府主导,强化发展职业教育的措施。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国际以及国内地区间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而职业教育正是专门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直接决定着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那么,我市要想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就必须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为此,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真正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发展职业教育作出战略思考和宏观规划,坚持普教职教两手

抓,两手都要硬。当前,特别要强化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市、县(区)都应成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县(区)长兼任组长,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市、县(区)长兼任副组长,由教育、人劳等相关部门参加,定期研究职教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导、协调、指挥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及时解决职教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建立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一是市、县(区)两级政府都要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专门用于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自办骨干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对预算内新增教育拨款,应优先向职业教育倾斜。要建立职业教育发展担保基金,为发展职业教育融资提供担保,并由同级财政予以贴息支持。二是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确保30%的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企业应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至2.5%的比例筹集职教经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三是充分发挥“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政府扶持资金的作用,捆绑使用,整合利用,形成合力,发挥其最大效益。

3、健全已有制度,落实相关政策,营造职业教育入口旺、出口畅的良性环境。一是在招生、就业等方面,建立平等对待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制度,为职教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市场监管制度,企业招录人员必须执行“两先两后”规定,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企业用工要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当地人员。对违反规定用工的,不能听之任之,劳动监察部门要认真检查纠正。三是在实施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500元)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补助,尽快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四是加大推荐就业力度,引导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毕业生在向发达地区输送的同时,积极与本地企业合作,推进就业与创业。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严格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要设立就业准入门槛。今后,凡入驻榆林企业,都应规定录用人员中榆林籍人员要占70%以上的比例。要鼓励与支持职教毕业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市、县(区)两级政府要本着“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制定职教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职教毕业生可凭《毕业证》、《职教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适当扩大贷款规模,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对职教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放宽工商注册出资、经营场所权属证明、营业执照期限等限制,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4、整合职教资源,调整市属中专学校的体制,与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实行联合办学。联合办学是苏州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市现有 榆林农校、榆林林校、榆林卫校、榆林财校、榆林体校、榆林工业学校、榆林艺术学校和榆林卫生职业学校等8所中等专业学校。这些学校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千方百计争生源、争师资、争设备、争投资,造成各学校之间专业重叠、师资紧缺、设备简陋。如艺术学校自然是艺术专业,而农校和财校也都开设艺术专业,一届学生毕业后就再也招不到下一届了,相应的教师和设备便闲置起来,造成很大浪费,还导致职业教育恶性循环。以榆林农校为例,为了扩大招生,增加收入,专业已由原来的农作、园艺、畜牧3大专业,增加到现在的农科、工科、应用3大专业群31个专业,虽然付出极大努力,获得许多荣誉和奖牌,但仍然步履艰难,债台高筑(1000万元债务),且毕业生只有

中专文凭,就业困难,学校感到前途迷茫。因此,必须整合现有职教资源,各中专学校要办精办强自己的骨干专业,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市政府应在安排部署在建的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和教学工作时,统筹考虑调整现有8所中专学校的体制问题,经过认真评审和鉴定后,将8所中专学校作为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相应专业的教学分部。这样,中专学校在体制上上了一个台阶(高职),既可招收高中毕业生,也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3+2模式,必然获得光明前景。另外,榆林要建成“西部文化大市”,而作为培养文艺人才重要阵地的榆林艺术学校,占地仅4亩,办学条件简陋,很不适应形势需要,市政府应规划安排新建榆林艺术学校。

整合职教资源的另一个层面是,要明确提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办职教的方针。目前,我市职教渠道多、头绪乱。特别是民办职教,虽然培养了一些技能型人才,但办学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把办职教当做生意来做,总是不停地向政府要地皮、要设备、要投资,既分散了职教资源,又影响了办学质量和职教形象。所以,市、县(区)两级政府都应实施“以国办职教中心为龙头”办职教的方针,将各方面的职教资源向职教中心集中。各职教中心要不辱使命,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来设置专业,努力加强实习实训设备和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联合办学的教学模式,推广米脂县职教中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经验,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思想品德好、专业技能强、就业能敬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5、根据专业建设情况调整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教师数量短缺、素质不高,是制约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要下大决心加以解决。一是从现有师资中选拔基础较好、专业相近的教师进行培训,使之成为骨干教师;二是校企合作,聘请生产一线的高级工和技师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三是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生产、服务一线实习,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实操能力;四是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五是加快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科学核定编制,建立能进能出的教师流动机制。

6、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工程,也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战略性举措。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抓好城市职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把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在农村中、小学,实行“一校两牌”,开办“农技校”,聘请专兼职教师,办好农村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培养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人才。二是把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

民。

更多相关推荐: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肇州县职业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肇州县教育局20xx年4月22日按照市局关于开展职业教育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教育局成立调研组对我县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济宁市委政研室济宁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各级关注的焦点最近市委政研室会同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

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中专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城市转型技术人才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近日我和我的同学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到部分区职业学校和企业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对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行...

关于职教集团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职教集团建设的调研报告李炳银肖建荣鲍思泽为进一步推动我省职业教育规模化连锁化集团化办学加强对职教集团建设工作的研究和指导省教育厅成立职教集团调研组调研组通过现场察看听取汇报专家座谈等方式对我省汽车化工卫生和...

XX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X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能否把我县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一企业基本情况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1月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繁路北段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58人其前身是在19xx年成立的许昌县食用菌研究所的基础...

职教调研报告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缓解我县企业用工压力的调查与对策彭明才司汉生为了贯彻落实上级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指示精神了解我县企业用工现状特别是缺工情况充分发挥我县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形成学校与企业合作双赢的良性循环2...

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调研报告

20xx20xx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调研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报告简介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

职教师范生教育调研报告

教育调研报告20xx届题目农村职高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策略农村职高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策略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也是教育事业发展完善的30年但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虽有投人的增长却远远低于需求发展缓慢如果说农村教育是...

职业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职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2010年9月)根据县政协常委会2010年度工作要点和主席会议安排。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于2010年7-8月。深入到县职中、农广校、民族技工学校进行走访座谈。就…

“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增收”专题调研报告

溧水县教育局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增收专题调研报告溧水县教育局于5月中旬组织成职教科相关同志对江苏省溧水职业教育中心校进行了专题调研以下是此次调研工作的相关内容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溧水职教中心校南京电大溧水分校是一所...

20xx年县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调研报告(正稿)

桂东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县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汇报材料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20xx年7月10日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于5月20日至30日对县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

职业教育调研报告(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