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时间:2024.5.8

化学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院概况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是19xx年建立的华中大学化学系,著名化学家张资珙先生曾担任化学系系主任(1931-1941)。在19xx年全国院校调整时,建立于19xx年的中华大学化学系并入华中大学化学系。化学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不断壮大,19xx年正式建立的农药化学研究所以及19xx年正式建立的分析测试中心先后从化学系独立出去。20xx年3月29日,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在化学系、农药化学研究所以及分析测试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化学学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杨光富教授担任院长。

化学学院在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教学中独具特色,学科发展势头强劲、科研实力与日俱增。七十多年来,化学学院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8000多名本专科和硕士、博士毕业生,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曾培育出为我国农药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有机磷农药专家张景龄教授和在国内享有声誉的学科教学论专家杨先昌教授,以及一批象刘范、蒋亦芹、万洪文教授等那样的教学名家。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执着、奋进、求实、创新”的化院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化院人努力工作、促使化学学科蓬勃发展。学院成立之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院教职工齐心合力、锐意改革,在本科教学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学院建有化学系、国家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药残留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平台、应用化学研究所、化学教育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湖北省优势学科(农药学)、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有机化学),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农药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应用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农业推广、化学工程以及化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xx年化学学科全国排名第23位,20xx年化学学科ESI排名世界第366位。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27人,副教授38人,其中包括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植物保护)成员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7名、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学院的学科设置涉及理(化学)、工(应用化学)、农(农药学)三个学科门类,跨三个一级学科(化学、化学工程、植物保护)。化学本科专业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本科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此外,学院还办有化学英才班以及化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两个交叉试验班,形成了从应用型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到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人才培养完整格局。学院目前招生规模大致为本科生280人/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50人/年。

学院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项目,年均科研经费两千多万元,先后研制成功了以“水胺硫磷”、“甲基异硫磷”、“绿酰草膦”、“苯

噻菌酯”为代表的十多个农药新品种,创造数十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和四等奖各1项、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等数十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并被授予“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全国高等学校科研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多次在各种比赛活动中获奖,包括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二届、第四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一等奖以及“全国先进班集体(2004级化学生物学交叉试验班)”、湖北省先进班集体、全国三好学生。近十年来,各类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化学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创造以生为本的人文环境,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实验教学过程的始终,努力为基础教育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化学师资和化学化工行业的基础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

化学学院现有普通本科生1042人,占全院学生总数的63.6%。其中化学专业现有学生672人,应用化学专业现有学生241人,化学生物学交叉实验班现有学生129人。近一届化学专业计划招生数165,实际录取数187;应用化学专业计划招生数70,实际录取数60;化学生物学交叉实验班计划招生数35,实际录取数32。

化学专业是湖北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也是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点(全国唯一一个师范教育类化学专业入选)。化学学院在新时代背景下化学教师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卓越化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落实。通过践行特色专业的“2+1+1”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配合学校“未来教育家计划”、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院校”联盟,构建了专业教师、教育学家和中学化学特高级教师相结合的教师教育队伍。通过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建设,顺利地开展了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工作,并按照学校要求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此全面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和教师教育技能,为培养具有教育家素质的从事基础教育的优秀化学师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30多年化学专业已为国家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优秀化学教师,培养了近百名重点高中校长或特级教师。

应用化学专业创办于19xx年,是湖北省品牌专业,也是华中师范大学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之一,于20xx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点。应用化学学科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以及在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上显著的提高,

并形成了精细化学品、环境与能源化工和高分子材料3个特色研究方向。应用化学专业主要培养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娴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好的外语、计算机、信息资源应用及创新能力。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与人才需求,以及结合学院的学科特点与现有专业人才优势,体现专业特色,明确目标定位,构建规范可行的学科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融合统一,综合提高。化学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重点是将高分子材料(树脂、涂料、油墨、粘合剂、光电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环境材料、生物能)、精细化工(药物合成、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分离提取、精细化学品、表面处理)等三个专业方向进行重点建设与规划,努力提升专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应用化学专业以国家实验室为依托,以应用化学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以实践型教学为抓手,始终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应用化学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输送高质量的研究型与实践型人才。

化学生物学交叉试验班是适应学科发展需要,汇聚我校化学学科、生物学科的教学科研力量,于20xx年开设的一个新兴专业。现已成功开办了9届“化学生物学”交叉复合研究型人才培养试验班。化学生物学是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的一门化学与生物学相互交融的新型前沿交叉学科,是运用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分子水平去探索生物学、医学问题的一个新兴交叉前沿研究领域。在这种顺应学科前沿发展潮流、满足国家创新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以及教务处组织专班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学校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化学生物学、微观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领域的交叉复合研究型人才后备军。化学生物学专业以“化学生物学”交叉复合研究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为依托,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为主线,以学生各项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落实并加强人才培养实践各环节中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化学生物学”试验班的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交叉复合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化学生物学专业经过9 年得研究与实践,逐渐构建并形成了一整套建立在化学和生物学两个一级学科平台上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的改革,以研究的科学问题为主线,将研究设计型实验、本科毕业论文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本科生开放科研课题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分阶段-全程开放式”的“课题组”导师制培养保证体系,制定了研究生推免双向选择、滚动淘汰制度以及两个学士学位制度等多项人才培养管理与运行机制。

化学物理学交叉试验班创办于20xx年,现已成功开办了5届“化学物理学”交叉复合研究型人才培养试验班。化学物理学是研究化学领域中物理学问题的科学,是化学和物理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这门学科从创立至今发展极为迅速,培养具备先进化学和物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当代科技人才,特别是在其观点和方法的培养上,把化学和物理学的训练提高到一个新的标准――化学物理学的高度,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在这种顺应学科前沿发展潮流、满足国家创新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教务处组织专班进行探索与实践,努力为学校和国家培养一批化学物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领域的交叉复合研究型人才后备军。化学物理学专业以“化学物理学”交叉复合研究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化学物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以学生各项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落实并加强人才培养实践各环节中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化学物理学”试验班的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交叉复合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在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上,为保证将来从事化学物理学领域研究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化学和物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本专业构建了一整套建立在化学和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平台上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同时,本专业以研究的科学问题为主线,将研究设计型实验、本科毕业论文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本科生开放科研课题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分阶段-全程开放式”的“课题组”导师制培养体系,并制定了包括双向选择与推免研究生制度、滚动淘汰制度、两个学士学位制度等多项人才培养管理与运行机制。

化学英才班是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班。该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接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实验训练;形成具备敏锐的科学思维、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质、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实践与研究的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工作的学科领军人物。同时为相关高等院校培养研究生优质生源。在学生选拔、师资配备、培养模式、条件氛围、管理制度等方面,化学英才班不拘一格,改革试验,努力构建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探索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的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逐步建设全英文授课的专业主干课程及教学团队,力争培养一批思想敏锐、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化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为培养造就未来在化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具有未来教育家素质的卓越化学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

化学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8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2人,占学院专任教师人数的85.7%。化学学院目前师生比为0.05。

化学专业共开设78门课程,其中由教授开设的课程为23门,由副教授开设的课程为26门;应用化学专业共开设19门课程,其中由教授开设的课程为5门,由副教授开设的课程为13门;化学生物学交叉试验班共开设21门课程,其中由教授开设的课程为4门,由副教授开设的课程为8门。

一流的师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本科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建立并培养一支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是我院师资建设工作中永恒的主题。为此,我院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是:外引内扶、政策倾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老带新、重在培青,落实计划、严格管理。努力建设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开放创新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

(1)引进高层次人才。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千人计划获奖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新世纪优秀人才、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等高级人才12人。

(2)加强高级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根据培养规划,几年来,学院采取外引内扶相结合,自己培养与校外定向相结合,高访与提升学历相结合等方法,从国外高级大学引进博士人才,从而使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院结构比较合理。

(3)老帮青,一帮一。采取了为每一个新上岗的教师安排一名教授或副教授进行指导,无论是博士、硕士都要进行试教考核。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艺术通过集体帮、集体培养的做法,使得学院在学校举行教师竞赛中屡获大奖。

(4)坚持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从严治教。

学院目前年均教学经费总额为73.45万元,预算总额为85.65万元,年度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45万元。其中,本科实验经费、实习经费开支31.77万元。

学院拥有1.4万平方米的逸夫化学楼和测试中心大楼,为师生从事教学科研提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环境。教学用房总面积5600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85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5间,外语教学计算机机房1间。本科教学专用实验室近4,000平方米,达到教育部对学生教学用房面积的要求。

学院仪器达到了设备精良,数量充足,满足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验的需求。目前拥有圆二色光谱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等仪器共计2246台件,10万元以上设备42台套,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7726.1万元,当年教学科研仪器投入1378万元。

目前学院资料室总面积约430平方米,图书总量约42122册,中外刊物31536册,共94种。资料室基本具备了纸版检索、电子检索、复印、扫描、刻录等服务功能。在配合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及科研工作上,资料室能开展图书资料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互动工作,得到了全院学生、教师和学校相关业务部门同行的广泛认可。先后接待本科大三文献课、大四毕业设计、本科生科研小组及外系(信管系)本科生教学实习的读者,资料室对全院师生开放。

四、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

化学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从应用型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到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人才培养完整格局。根据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化学专业总学分157,其中选修学分36.5,实践教学环节学分31。应用化学专业总学分151,其中选修学分42.5,实践教学环节学分21。化学生物学交叉试验班总学分173.5,其中选修学分41.5,实践教学环节学分23。

根据21世纪化学专业人才和化学教育人才的新特点、新要求,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xx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华中示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方案》(行教字70号)和《华中示范大学关于全面实施质量工程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意见》(行教字93号)等文件精神,化学学院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包括国家级双语示范课《有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至此,化学专业主干课程全部建设成为教育部或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化工基础》;加强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不断优化“一体化、三层次、五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课程建设;主编和参编《新理念化

学教学论》、《新理念化学教学技能训练》、《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上、下册》、《化学工程基础》、《有机合成》、《基础化学实验教程》、《综合化学实验教程》等一系列面向21世纪、“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和彰显21世纪化学教师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的教材;完成了“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等课程资源建设的立项与研究工作。在教材使用方面,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25项,选用外文教材4项。

化学学院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中大力推行研究型教与学,通过革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评价方式等途径来实现“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并重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以研促教的能力和水平。在主干课的教学中,大力推进小班化教学,探索并建立了“模拟小课堂”、“微格技能小组”、“见习研修班”、“实习学校基地班”等小班化教学与实践制度。利用外聘教师、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资源,为师范生建立了“教师教育专家指导团”,实施了本科生教育教学实践“导师指导制”,促进师范生针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在深入研究教育问题的同时提高教学能力。

在实验课程建设中,化学学院在化学一级学科知识结构的层次上按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研究设计实验三个层次进行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是以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化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基本内容”为依据,内容包括无机与分析、有机与无机制备、仪器与物理化学测量,选材从化学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及思维能力;综合化学实验是基于“合成制备——分析表征——实际应用”的基本思路,选材既体现化学二级学科特色,知识和技能又具有综合性,注重引导学生综合思维,学会基本的化学实验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是通过综合研究课题展开,课题主要是从教师的科研成果中转化而来,重在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上三个层次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相互衔接,体现了“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激发创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思想。

学院为学生开设的毕业综合训练课题数为267,承担指导毕业综合训练认为的教师数量为67人。20xx年,化学学院在大学生科研立项方面获得A类项目6项、B类项目3项、C类项目2项。

五、学院质量保障工作

化学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全院工作的核心,以本科教学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学院领导班子十分关注学院本科教学,包括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坚持为本科生上课,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悉心听取教师和学生对于本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聘请校内外教育专家深入学院指导本科教学,参与本科教学的评估工作,严格执行学院本科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各类教学管理任务能够保质保量地开展。

制度建设和创新是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为了使得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学院坚持以规章管理制度来指导和规范本科教学工作。从总体上看,学院教师的教学执教严谨、教书育人、认真负责、爱岗敬业,默默地承担着繁重地教学和科研任务,三年来没有迟到、早退和擅自离岗的现象发生,没有一次教学事故出现。教书育人、管教管导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学院成立了学生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风检查小组,教职员工齐抓共管,着力增强“服务意识”、“育人意识”、“成才意识”、“质量意识”。院系领导多年坚持上好新生入校教育的第一堂“专业思想教育课”,坚持班主任制度,坚持深入课堂听课制,期中教学质量分析,坚持召开学生座谈会,教育实习、工业实习,坚持分工跑片,布置检查;期末考试考场巡视监控。

在这样教学质量日常监控下,化学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院常规教学工作正常运行,20xx年全年无教学事故,全学期教学检查无明显问题被通报,教师课堂教学测评分数全部达标,教学异动低于36次/学期。全院教教师课堂教学测评成绩达标。教学管理人员按规定参加教务处组织的会议、检查、考试、学习等活动。

六、学院学生学习效果

在学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的测评中,达到优秀等级的课堂占总课堂数的76.19%,达到良好等级的的课堂占总课堂数的23.81%。

学院应届本科生毕业率为99.6%、学位授予率为99.6%。应届本科生就业率为98.1%,读研率为13.41%。

我院学生的发展状况良好。化学专业2009级毕业生大多被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重点中学聘用,如上海市第二中学、成都七中、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山西省实验中学、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湖北省黄冈中学、广西柳州高级中学、四川省绵阳中学等,部分学生入职后就承担了学校重点班级的化学教学任务或班主任工作。2009级应化类及生物化学实验班中有多人进入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继续深造。

20xx年,化学学院本科生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中获得三等奖2项,在2012第三届全国化学师范生素质大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在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创新成果报告会中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一项。

化学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全面的综合素质发展,从而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化学学院在20xx年“世纪金榜杯”全国书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6项,在感恩书信大赛湖北赛区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湖北省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8篇。

20xx年以来,本科生在化学学院教师指导下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cociery、Chemical Communication、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talanta等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113篇,获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98项,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31项及中央高校业务费2项。在本科生培养质量方面标志性的成果有第十一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二届“东芝杯.师范专业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化学组一等奖、第四届“东芝杯.师范专业理科大学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化学组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一等奖、湖北省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8篇。

七、特色项目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免费师范教育战略举措下的‘卓越化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师范教育类)作为教育部、财政部首批资助的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师范教育类)中唯一的化学专业,承担着我国化学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重任。经过近五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化学教师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组(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项目(2008-2012)、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立项项目(2009-2012))已经完成了预定研究内容,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学研究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以新时代背景下化学教师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基础,创建了“卓越化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人才培养方案。

2、以教学团队和主干课程建设为依托,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不断完善化学专业(师范教育类)的教学体系与内容。

3、以研究型教与学为导向,培养“卓越化学教师”的核心素质——师范性和学术性的真正融合。

4、以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无缝衔接”为教育内涵,建立了化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综合实践平台。

5、以基础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为抓手,制定并逐步完善了一套以“双基地”、“双导师”、“双论文”为特色的培养新举措,践行了“四段式”教育实习与实践新模式。

本研究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1、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创新;

2、实现师范性和学术性融合手段上的创新;

3、化学教师教育实践模式的创新。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化学学院在本科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整改。

1、新时期教育思想需进一步革新和转换。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服务于基础教育的高等教育思想有待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有待更一步更新,广大教职员工必须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尤其是如何在高等化学化工人才培养中将“以教为主”的知识传授观念转化为“以学为主”的综合素质发展观念,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教师教学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化学学院青年教师多,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要大力推进青年教师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向教学水平高、教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和教育科研能力。

3、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它本身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学习

动机能够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促使学生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受到当代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和就业压力日益显著的矛盾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差,或认为自己今后有“铁饭碗”,或认为“学再多也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本科教学质量。因此,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采取适当的策略,逐步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真正乐学、好学、爱学、善学。

更多相关推荐:
20xx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IHe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目录前言2本科教育基本情况5本科教学工作思路5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目标与服务面向5院系结构和专业设置6学生规模7师资情况与...

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一四年十月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目录学校概况1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2二本科专业设置及生源质量2三全日制在校生情况4二师资队伍4一结构与数量4二师资引进与培养5三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5三教学...

20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青岛滨海学院20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目录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一办学定位1二办学思路2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2四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3五本科生源质量3二师资与教学条件5一师资队伍5二本科教学条件...

20xx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石家庄学院20xx年11月石家庄学院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石家庄学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攻坚克...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xx年是师范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年学校紧紧围绕...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要全面真实

龙源期刊网cn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要全面真实作者刘尧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xx年第03期20xx年9月26日武汉大学官方网站发布20xx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仅1天点击即超过6000人次而据20xx年9月30日长江...

20xx 年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xx年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北京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医学和技术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一三年四月目录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第1页第二部分师资队伍建设第2页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第5页第四部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第7页第五部分学生成长与发展第11页第...

安徽师范大学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安徽师范大学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安徽师范大学80余载的办学历史中以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十一五期间学校...

武汉大学20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附件武汉大学20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武汉大学是一所涵盖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系是国家985工程和...

上海体育学院20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xx年度20xx年9月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xx年度目录一学院简介1二本科教学基本情况1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1二专业设置2三本科学生基本现状2四生源质量2三师资与教学条件2一师资队...

20xx0923_北京大学20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大学20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北京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医学和技术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总体任务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为...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