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4.4.21

宣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宣威市地处滇黔结合部,最高海拔2868米,最低海拔920米,南北地理跨度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3.3℃,年均降水986毫米,拥有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5.8万亩,森林覆盖率45.2%,总人口1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是云南省最大的玉米、马铃薯和生猪生产大县,粮播面积、粮食总产量、肥猪出栏、肉类总产量均位居云南省首位,是云南省唯一年产粮食上10亿斤的县级市,是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县(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为动力,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主线,切实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强化园区和农业产业建设,培育扶持农业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总结推广“园区+产业+合作社”互动模式,有效的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1、宣威农业发展现状

20xx年落实粮播面积283.3万亩,比上年增6750亩,增0.24%;粮食总产量8.81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44亿公斤,增19.54%,粮食总量、增量位居全省第一。建成年出栏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332个,万头以上11个,全市出栏肥猪370万头、肉牛9万头、肉羊24.3万只、肉禽410万羽,肉类总产45.4万吨,畜牧业产值45.2亿元、收入25.3亿元。特色经作66.6万

亩,其中:蔬菜37.6万亩、中药材4万亩、花卉2.5万亩、水果9.4万亩、蚕桑4.2万亩、魔芋5.5万亩,产值14.4亿元,比上年增5%。全市拥有农机具11573 台,农机总动力达46.8万千瓦特,落实购机补贴1100万元,新增农机动力2.5万千瓦,完成机耕、机耙面积72万亩,农机检审率达96%。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4万人,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40万人,预计全年可实现就业收入33亿元。全年农林牧渔业产业总收入86.9亿元,增15.6%,其中:农业收入40.76亿元,增长19.6%;牧业45.2亿元,增11.96%,渔业收入0.94亿元,增14.57%。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增19.1%。

1.1强化组织保障,严格绩效考核。宣威市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定粮食产业发展意见,明确粮食发展方向,强化措施落实,从组织领导、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技术推广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责任考核制度,实行粮食生产领导挂片包保责任制,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市级领导包(乡、街道),机关干部包村,农科技术人员包片,严格绩效考核,扎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确保面积、资金、技术、农资、节令落实到田间地块、到农户。

1.2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强化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项目、

资金扶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20xx年,争取农业生产扶持资金防灾减灾、灾害保险、种薯补助等资金1495万元,加快了农业发展。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兑付种粮农民补贴资金2.38508亿元,比上年增0.985亿元,同比增70%,惠及31.8万户133万农民,户均获补741元,农民人均获补179元,同比人均增加74元,极大地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1.3加强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树立上项目就是求发展的理念,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加强沟通协调,抓好项目组织实施。现已争取旱涝保收、旱作农业、设施蔬菜、中低改、现代种业、基本品粮田、基层推广体系建设等项目11个,分别布局在务德、热水、西宁等16个乡镇实施,投入资金4862万元,较上年增37%;与烟草部门协作,争取绿肥种植资金240万元,举办样板5万亩,购入种子140吨,免费供给农户种植,带动推广绿肥种植40万亩,提升土壤有机质,为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1.4搞好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种植。围绕建设120万亩玉米、95万亩马铃薯、10万亩水稻、57万亩杂粮杂豆、66.7万亩特色经作种植基地建设规划,根据不同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分产业、分区域、分地块、分品种进行科学规划,规划结果图表入册,标牌核定四界,专人入户通知,形成布局合理、区域连片、同片同品的良好格局,推进粮食生产向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

1.5实施科技增粮行动,确保增产增效。整建制推进粮食高

产创建,落实部省市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样板41片,推广地膜覆盖120万亩,推广间套种22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0万亩,马铃薯高垄双行55万亩;推广水稻钵盘育秧及抛摆秧栽培技术1万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30万亩,农业灾害保险承保面积30万亩。

2困难和问题 1.1农业基础设施差。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变,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山区面积大、山地多,水利化程度不高,雨养农业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全市还有100多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改造任务繁重。

1.2农业投入不足。财政省直管后,曲靖市级财政对行打包扶持,宣威市级财政困难,投入下降,省市下发推进高原农业决定补助资金基本未落实,影响了推进进程。特别是今年部省取消地膜补贴,使宣威科技投入减少补贴2000多万元,影响了集成技术的推广。

1.3农产品加工能力弱。宣威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于火腿加工、生猪养殖、马铃薯淀粉加工,具有百年品牌的宣威火腿经营企业多、联合经营、包团经营难,造成加工产值超1亿元的企业少,其它农产品加工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弱、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1.4农业科技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由于历史原因,人员超编与结构不合理并存,年龄结构老化,在职干部职工平均年龄45岁以上的占70%;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虽然干部职工总体学历层

次较高,但部分人员所学专业与从事业务并不一致,创新型人才不多;评聘矛盾突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受结构比例影响,副高级职称指标偏少,占10%,无正高指标,与宣威在全省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不符。

3对策及措施

3.1工作思路

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调结构、重民生”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原特色农业、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为方向,以产业优、生态好、质量高、农民富为目标,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做大做强玉米、马铃薯、生猪主导产业,做优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发展庄园经济,搞好劳务输出,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2工作目标

立足资源禀赋,彰显自然属性,突出生态引领,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重点建设现代种业、优质粮食增收、菜篮子、新型农产品加工、农村能源、农机装备、科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农田基础设施、植保“十大”工程,着力推进100万亩高稳产农田、120万亩优质玉米基地、100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30万亩优质烤烟基地、70万亩特色经作基地和150万亩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基地、400万头以生猪为主的养殖基地和5万吨宣威火腿加工基地建设,力争到20xx年在20xx年的基础上实现

“六增、七提高”,即:粮食产量由6.25亿公斤增加到10亿公斤,农业增加值由32亿元增加到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735元增加到10000元,肉类总产量由35万吨增加到47万吨,生猪产值由25.48亿元增加到38亿元,火腿产值由6.2亿元增加到12亿元;农田水利化程度由38%提高到43%,农业科技贡献率由50%提高到60%,综合机械化率由25%提高到5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50%提高到70%,农产品商品率由52%提高到80%,农业信息化覆盖率由33%提高到60%,生猪规模养殖比重由27.8%提高到45%。

3.3主要措施

3.3.1抓自身建设,实施服务提升行动。一是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着力转变农业部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重点在提高领导服务“三农”的能力上下功夫,以敢于开拓的精神,勇于创新的魄力,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对全体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综合培训。四是认真落实限时办结制、首问首办负责制、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以及“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推动系统工作高效运行。五是按照市委关于改进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从农业工作的实际出发,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广大党员干部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用科学合理的考核

评价机制和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切实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六是在全局树立“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机关科室之间、站所之间、科室与站所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促进全局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切实维护好农业系统“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良好形象,切实推进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3.2改善条件,实施农业基础提升行动。一是抓好项目的实施监管。加强对项目监管,严格资金管理,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实施。二是积极做好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认真研究国家农业产业政策,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搞好项目对接,编制一批重点项目,加大申报争取力度。三是全力做好以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沃土工程、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和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等重大项目建设。切实开展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节水栽培等农艺措施,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

3.3.3突出重点,实施粮食产量、质量提升行动。一是把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作为重要举措来抓。通过推广粮食间套种、生物多样性栽培以及利用空闲地、果园、田边地角等扩大薯类、豆类、杂粮种植面积,调整茬口衔接,扩大复种指数,充分挖掘面积潜力,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满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面积同步增长的需要。二是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大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三是继续增加粮食生产的投入,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建设,推进粮食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四是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五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计划推广脱毒薯及新品种100万亩、微型薯3000万粒、优质专用玉米120万亩、优质稻及新品种10万亩、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150万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30万亩。六是开展高产创建,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举办地膜玉米及间套种高产样板40万亩、马铃薯样板10万亩、优质稻样板1万亩。主要布局在国道、省道、市乡公路沿线和及粮食主产区域,着力打造板桥、落水、热水、虹桥片区和宣天线、鸡田线、虹热线、清务线、宣可线、宣会线、龙宝线等农业优势产业带。

3.3.4调整结构,实施农民持续增收提升行动。一是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结合省实施“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和“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围绕把宣威建成全省最大的马铃薯、玉米生产基地的目标,着力抓好100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和120万亩的优质玉米基地建设。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走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路子,狠抓试验示范,发展订单生产,保护和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降低产业风险,建立集中连片、适销对路的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基地,重点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魔芋、蚕桑、水产等特色产业,确保全年种植面积70万

亩,产值达18.69亿元。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劳务产业。按照“政府引导、部门主抓、中介联动、能人带动、市乡村三级联动”的原则,坚持市内转移与市外输出、季节性转移与长期转移、有序转移与自发转移相结合,主抓技能培训和有序转移输出,努力提高农民工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劳务产业队伍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3.3.5建机构,实施土地流转提升行动。一是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做好流转土地确权发证。建立1个市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26个乡级土地流转服务站、356个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点。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庄园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围绕玉米、马铃薯、生猪、蔬菜等产业每个乡(镇、街道)每年组建3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3个以上家庭农场、10户种养大户,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年提高5个百分点。三是鼓励支持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采取多种方式(转包、租用、互换、转让等)流转土地,对规模经营面积达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给予适度扶持。四是推进规模化经营。举办50片万亩连片样板,发展大户种植和连户种植,推进规模化经营,力争粮食总产年增长7000万公斤。

3.3.6活流通、拓市场、抓质量、提效益,实施产业化提升行动。一是坚持扶持龙头就是发展产业的理念,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协调信贷资金,搭建融资操作平台和担保平台,积极争取金融资金对现代农业的信贷支持,重点扶持“30”个产值超3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扶持“2000个”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10个”国家和省级知名品牌。二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服务好现有企业,围绕产业资源,形成企业引企业良好局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三是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四是建立健全生产基地和市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落实农业投入品登记许可制度,确保质量安全,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五是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集镇农贸市场和粮食、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拓宽农产品流通销售领域,力争使马铃薯商品率达65%以上,其它农产品商品率平均达55%以上。

3.3.7加快庄园建设,实施庄园经济提升行动。按照六有标准,围绕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示范效果显著的园区进行进一步规划,打造省、市、县级不同档次、不同类别的庄园,引领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发展。力争建成2个省级庄园、2个曲靖市级庄园、5个宣威市级庄园。

3.3.8优化服务,实施保障能力提升行动。一是紧扣农事需求,认真抓好农用物资的储备、调供工作。二是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行动,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三是加大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打假力度,整顿和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四是加强“数字乡村”工程的建设管理及时更新,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宣威市农业信息网等网站,收集和发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产品供求、价格等信息,促进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五是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争创农产品知名品牌。

3.3.9落实政策,实施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升行动。一是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强农政策,全面实行 “一折通”兑付,确保补贴发放的公开、公正,政策落实不缩水、不走样。二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认真调处化解土地承包矛盾纠纷,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三是搞好土地依法合理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加快土地有序流转步伐,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四是强化农村集体资产与村级财务管理,着力减少乡村两级债务,严格执行“五项”制度,规范村民“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3.10健全应急机制,实施突发灾害能力提升行动。一是结合全市自然灾害频发和农作物不同时段的生长特点,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抗灾救灾应急预案,加强灾害预测预报工作。二是加强植保工作,建立完善田间病虫害监测网点,密切监测疫情发生发展动态,搞好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三是组织开展农作物保险,进一步完善理赔机制,把资金兑付到受灾农户及时开展再生产,做好救灾种子、农药的储备、调运和调剂,确保灾后恢复生产所需的农资供应,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第二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盛乐镇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和林格尔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盛乐镇党委书记 云月旺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盛乐镇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和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近年来,盛乐镇“三农”工作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和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也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推进盛乐镇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 盛乐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盛乐镇依托龙头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有了较快的进展,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劳动技能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雏形正在形成。

1、 基本情况

盛乐镇位于和林格尔县北部,是由原盛乐镇(土城子乡)、巧什营、公喇嘛、西沟门乡合并而成。东西长58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辖地面积587.16平方公里,东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毗邻,西与托克托县接壤,北与土左旗、赛罕区相连,距呼和浩特市区25公里,距县城35公里。全镇现有39个行政村,85个自然村, 1

总户数11711户,人口48553人。耕地22.65万亩,其中水浇地12.5万亩。盛乐镇主要种植业以粮饲玉米、青贮玉米为主,主要养殖业以奶牛为主。奶牛存栏7.85万头。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652元。

2、 思想观念正在转变,农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及县委、县政府对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个增强、三个提高、四个集中、五个提升”和“六个突破”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具体方略。镇村干部过去抓农业的观念,也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进一步提高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现阶段,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是培养壮大乳、肉、马铃薯、柠条沙棘四大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依托龙头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以农业示范园区和规模化乳业基地为支撑,以加大投入为保障,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业发展领域,提高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水平,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3、 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今年,全镇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14.4万亩,青贮玉米及牧草4.8万亩,马铃薯2.1万亩,全镇总播面积达到22.65万亩。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公喇嘛、西沟门和巧什营东西两个十万亩农业园区,园区形成了“田成网、 2

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农业产业化示范带。园区内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在种植、养殖、多种经营方面科技含量显著提高,种植作物良种率达90%以上,主要玉米品种以金山12号、内单205等为主。在农业示范园区的辐射下,建成了以良种良法增产、增效为特点的40个“小农户科技种植园”,种植面积2000余亩,涉及32个村。“小农户科技园”在农牧业生产中发挥出明显的示范效应。

在乳业基地建设方面,我镇依托蒙牛、伊利两大乳业品牌和蒙羊公司,加大奶牛、肉羊和饲草料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以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加快推进乳产业基地建设。现已拥有建成的奶牛牧场、养殖场、小区18个,其中5000头以上规模的2个,500头以上规模的9个,100头以上规模的7个,入区(场)奶牛达到16503头。在建和扩建、筹建的牧场20个,总规模为1.17万头。年内计划投入使用的牧场、小区16个,奶牛入场率有望突破50%;在肉羊、生猪产业方面,建成肉羊养殖小区1处,全镇有100只以上基础母羊养殖户达到21户,羊存栏达到4.1万只。建成养猪场2处,存栏猪7400口;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的带动下,建起了科技含量高的“小农户养殖园”10个,在广大养殖户中发挥出了明显的示范效应。在主导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带动下,全镇有90%以上的农户融入到产业化链条中,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4、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形成了几个亮点突 3

出的新农村。盛乐镇北倒拉板村是自治区级新农村示范点,该村的奶牛养殖和良种良法种植的科技园,为北倒拉板村的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命力。北倒拉板村是一个有人口2143人的村,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多年来一直种植粮饲玉米,亩产均在650公斤左右,该村被列入农业开发项目的重点村,自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种养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玉米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奶牛单产已达到6.5吨以上。20xx年成立了奶牛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奶牛小区,目前正在建设标准化奶牛牧场两处,全村奶牛计划全部入区入场饲养。20xx年以来,开始建设小农户科技园,为提高种植业科技含量,增产真正达到了示范效果。目前,该村奶牛达到3400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当地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长。姑子板、公喇嘛、讨速号等村也与北倒拉板村一样成为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农村示范村,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5、 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在我镇东西两个十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累计建成400亩成方的网眼685个,改造中低产田14.6万亩,其中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达到了渠、路、林、田、井、电六配套标准。几年来,共打机电井614眼,修建防渗渠195公里,新增变压器94台,架设高低压线路247.5公里,整修农田路188公里,栽植农防林198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0.5万亩。项目的实施加强了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农业 4

发展后劲。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重要力量。

6、 农业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把农产品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桥梁。近年来,盛乐镇先后成立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化经济组织,如北倒拉板奶牛专业合作社、一家村奶联社、农联社、科技推广协会等。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7、 开展科技培训,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近年来,盛乐镇十分注重对新型农民的培养,通过加大农牧业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实施“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基层党员素质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县农牧民科技培训中心、基层党校、小农户科技园田间学校,各村活动阵地,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对农民进行培训,积极发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经营主体。同时因人、因地制宜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大力提高农民工就业本领,从业技巧和维权意识。

二、 当前盛乐镇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条件有限,投入不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是前提。生产发展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生产活动。盛乐镇从20xx年开始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到20xx年全镇已有1个 5

自治区级、1个市、1个县级和4个镇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上级直接投入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很少,镇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差距很大。

2、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初步取得成效,但是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化经营,整体经济效益未显现。许多农户仍习惯于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组织起来共同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尽管也相继成立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加入其中的农户并不多,且多半以上是一种没有产权关系、松散型的团体,体现不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合作精神,合作组织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3、科技投入不足,农民劳动技能普遍较低。我镇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由于财力困难,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还是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商品率不高。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劳动技能不强,生产仍然沿袭传统模式,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农业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接受和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科技的意识还不强。

4、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近几年,国家对农村投入逐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农村面积广大,底子薄、基础差,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路、沟、渠、田、井、电、林等设施配套还需加快步伐,还有许多先进农业机械得不到推广,规模化经营难。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6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盛乐镇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存在问题,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制订规划,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制订科学可行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至关重要。规划要以科学的眼光和思维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在发展规模、发展进度上务求实事求是,建立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坐标系”,要打破“小而全”、“大而全”格局,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示范带动,在规模上做大,在链条上做长,在品牌上做响,促进新农村农业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上级部门应对乡镇的资源情况、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摸底,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将产业发展规划到镇、村,将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同时,在落实规划过程中,要力戒随意性和短期行为。

2、抓规模开发,促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生产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农业由零星分散的经营模式向规模经营转变,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主的优势农副产品产业带,提升竞争能力。一是抓基地建设。二是给试点村定目标。三是政策倾斜和扶持,整合林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资金,对试点村及专业大户规模在资金上给予补助。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专项资金的 7

作用,加快建设适应主导产业发展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渠、路、田、林、井、电的综合配套,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促进主导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民生产积极性。以一家村为例,近几年由于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专业合作化程度的提高,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的雏形,今年的泰佳源牧场、奶联社,也早早地与种地大户签订了玉米种植合同,种植规模效益得到显现。另外,要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快农业污染源治理,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努力把“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小农户科技园”建设工程,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树立现代农业理念,增强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提高农民群众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结合发展主导产业和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者。

5、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资,尽快形成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要加大农业招商和项目建 8

设力度。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彻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落后思维方式,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加快农业招商步伐,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三是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等机遇,努力争取更多资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四是积极吸收农民和社会力量的投入。充分发挥打工返乡人员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参与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来,增加投入,提高科学经营水平。鼓励民营资金投资现代农业,为现代农业建设注入活力。

6、强化科技支撑作用。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应大力发展和普及农业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一是要以发展绿色农牧业为目标,努力普及新技术。重点发展种植、养殖、产品保鲜、深加工、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商品转化率;二是要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的作用;三是要搞好示范应用,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小农户科技园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9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在乔万荣副主席的...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保工委主任季珊(20xx年x月x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十二五”时期我县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加快推进这一目标的实施,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审议现代农业发展…

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彬县农牧局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各位主任委员根据人大安排近期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现场观摩向有关部门群众和技术人员询问了解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通过多方面走...

XXX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XXX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我县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尽快实现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XXX以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为进一步了解我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带发展现状加快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建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日前我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就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及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培训班雅安学习考察调研报告20xx年5月14日至5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凉山州州委组织部组织的优秀年轻人才干部农业农村类培训班赴雅安学习及考察调研先后到四川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名山中锋万亩生态观光...

大牟家镇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大牟家镇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20xx年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高端农业放在更重要的位臵年前全市经济工作会同样提出了一个扩大两个转化的高端农业发展要求实践证明发展高端农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强县的工作目标按照扩量与提质并举园区与龙头共建品牌与市场齐抓的思路大力实施三园同创工程强势推进园区10个项目投...

关于永新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永新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江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抓紧做好现代农业园区调查工作的紧急通知赣农办字20xx98号文件精神我局统一组织分工协作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现将其调研...

关于全市现代农业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现代农业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大丰人大20xx6116385720xx年5月31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上市人大农村工委王连军各位主任各位委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上中旬我委在常委会领导带领...

中国现代农业市场专项调研报告

20xx20xx年中国现代农业市场专项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现代农业定义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

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