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

时间:2024.4.30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

长寿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长寿镇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发展,而农村发展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在全市“千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启动后,市住建局驻长寿工作队迅速进入长寿镇,在进村入户阶段,把如何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此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多次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干部群众了解情况及同干部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

从走访调研情况看,目前长寿镇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当。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

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治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农民难以充分就业,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二、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是农民人均收入基数较低。近年来,该镇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幅都在全省前列,但由于我市农民人均收入基数低,与我省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相对比较落后。去年该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35元,比全省平均数2856元少721元,低20%,差距比上年同期扩大1.2个百分点,与优势乡镇相比差距较大。

二是农业投入不足。尤其是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近几年我市连续遭受洪灾影响,加之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普遍存在带“病”运行。该镇各类水利工程,10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目前虽已修复70%—80%,但大多是临时性的修复,资金缺口较大。

三是非农收入比重较低。去年该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35元中,来自家庭经营收入1220元,占66%,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为l000元,占现金收入的82%,来自二、三产业收入仅为220元,占现金收入的18%。

二、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因素。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龙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种植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如西瓜、优质杂粮等,总量还很小,种植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主体。非凡是水产业,虽市场前景看好,但发展滞后。

(二)人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三)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

够明显。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惠农惠民政策,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农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村和农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治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五)资金因素。首先,该镇财政收入很低,财政自给率还不足,因此,每年的支农资金非常有限,镇村两级的经济实力更为脆弱,支农尤为乏力;其次,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再者,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把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运用综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农村。这是我们广大农民群众之所盼和之所求,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体现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果断把主要精力从处理一般事务性工作当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到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当中去,多谋促进农民增收的门路和渠道,切实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力为民所使、智为民所谋。

(二)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政策,做到在逐级贯彻落实过程中政策精神实质不折损、不走样,非凡是国家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要切实做到用途不变、金额不少,把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真正落到农民手中。

(三)把全面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转变干部作风上实现新突破。抓好当前的农村工作,首要的就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解决好农村干部抓什么、怎

么抓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应把干部职能和工作方式方法转到服务上来,让干部当好“三种人”。一是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强化对农民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通过信息指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产销动态、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当好明白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全面把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治理方法、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工业基本常识,还要善于让农民把握科学致富的本领,通过典型宣传、教育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也具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素质。三是当好带头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首先要会干、能干,会富、能富,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因此,应倡导乡村干部直接领办、参办项目,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镇、乡两级党委、政府要为有项目的干部创造条件,出台专项政策,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

(四)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使其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二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重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三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

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做到新增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财政支农预算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分别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和实际完成数的增长幅度,并且要把绝大部分的投入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用于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用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村民小组和贫困户。

(六)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城乡统筹实质上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广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转业技能培训,搞好农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务,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次是统筹城乡信贷。目前农村全部贷款所占比例很低,与农村对gdp的贡献率不相当,信贷资金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健全融资体系,逐步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贷款的比重,切实解决好农民发展资金极缺的实际困难问题。


第二篇:兴平市农林局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20xx.12.3)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我市是一个平塬地区农业大市,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上下以新农村六项重点为核心,强抓产业富农、政策惠农、科技强农、服务助农,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今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保增长、扩内需、保民生”各项方针政策,对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明确提出了挺进陕西“十强县”的奋斗目标。为了全面摸清我市农民收入现状,科学分析农民增收潜力,准确把握农民增收方向,正确选择农民增收举措,结合近期全市开展“三带三问三帮”的专题调研活动,通过个人实际调查,现就农民收入情况形成如下分析报告:

一、兴平市农民收入现状

兴平市总人口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总面积5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万亩。粮食、蔬菜、畜牧和果业为全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20xx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8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499元,占64%(种植业收入1215元,占31%,牧业收入752元,占19.2%);工资性收入1123元,占28.7%;转移性收入222.2元,占5.7%;财产性收入63.8元,占1.6%。

从农民收入主要构成要素来看,有如下主要特征:

-1-

一是种植业产业效益不断显现,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自20xx年来,市委、市政府建立以西宝高速沿线万亩设施蔬菜、塬坡万亩时令水果和沿渭万亩清水莲菜产业带为主的“三万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全市清水莲菜、设施蔬菜、时令水果分别发展到1.9万亩、2.3万亩、2.7万亩,08年新增面积分别达到8700亩、3600亩、9200亩,带动全市蔬菜、果业的发展壮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深入推进,全市形成了田阜清水莲菜、马嵬万亩无公害露地菜、来祁寨大棚油桃、正东大棚蘑菇、庄头中棚西瓜、塬区果业、东南乡镇优质粮食和西南乡镇辣椒大蒜等八大特色板块经济区。随着高效经济作物在全市种植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大幅提升,大棚蔬菜棚均收入8000元,大棚油桃单棚最高收入1.5万元,大棚蘑菇棚均收入2.6万元,单棚最高收入达到4万元,清水莲菜亩均收入4500元以上,分别是粮食种植效益(玉米、小麦一年两熟,亩总收入1800元)的4.5倍、8.3倍、14.4倍、2.5倍。20xx年7月12日—13日,我市在田阜乡段家村成功举办了首届“陕西〃兴平荷花节”,吸引游客10万人次,农民群众从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物品保管等节会服务业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仅11户从事农家乐的群众均净增收2000元以上,成为群众增收的一大特色产业。

二是畜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市打响生猪大市(县)品牌,把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作为促

-2-

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大力实施畜牧业“万千百十”工程(即:全市发展奶牛1万头、养殖大户上千户、规模养殖场上百个、建设畜牧业强乡镇达到十个)和生猪生产“三五”工程(即:全市每个乡镇存栏5000头以上的村达到58个,百头以上的养猪大户达到100户,畜牧业强乡镇达到8个。截止目前,全市猪、家禽(鸡)、牛、羊存栏分别为63万头、195万只、3.8万头、3万只,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预计畜牧业今年产值将达到8亿元左右,带动农民人均增收650元以上。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瘦肉型猪基地县、笼养鸡基地县、陕西省畜牧业大县,关中黑猪被农业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

三是市场化运营程度不断提高,带动了农民增收。我市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先后引进了锦丰、鲁洲生物、康师博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了星光养殖、凯达奶粉、百富面粉、满堂红饲料等一批本地骨干企业,全市涉农企业发展到120余家,鲁洲生物、兴包集团和星光养殖晋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果菜保鲜储销公司和粮油经贸公司等6家企业成为咸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鲁洲生物年转化玉米22万吨,不仅可以全部解决我市年11.5万吨玉米的出路问题,而且收购价格每斤高出周边市场价格7%,为农民增收1000万元以上。马嵬蔬菜批发市场、晁庄生猪交易市场、北仁堡蔬菜批发市场等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增强,王堡辣椒批发市场成长

-3-

为集“收购、加工、运销”为一体的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辣椒集散地。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新注册了恒欣蔬菜专业合作社等8个,入会会员2万人,带动农户5万户,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物资供应、良种推广、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活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了买难卖难问题。秦老大跻身咸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清水莲菜、来祁寨油桃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了包装精美化、销售超市化,咸阳果业集团已预订了10万斤油桃,定向销往广东、云南市场,井冠牌清水莲菜进入世界500强——沃尔玛超市高档蔬菜区,新月商贸公司在新加坡成功创建面向东南亚市场的辣椒直销窗口,仅今年一季度销售额高达400万元,在东南亚市场重振了兴平辣椒的出口雄风。20xx年兴平市雅虎大蒜专业合作社,内联大蒜种植户,外联国内外市场,使兴平的大蒜产销逐步走出困境,当年5月,大蒜出产后价格一路走低,每斤仅卖0.18元,面对这种情况,合作社以高于市场近4倍的价格收购大蒜,短短20天,就收购大蒜150万斤,为菜农增收200多万元。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

四是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助推了农民增收。随着我市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及“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实施,非公经济对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农民群众来自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饮业和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收入快速增长。鲁洲生物吸纳农村

-4-

劳动力400多人,为农民工年发放工资700多万元,人均月工资收入1500元以上。丰仪乡彭家村,在兴包纸品集团的带动下,全村在公司上班职工多达450人,年人均工资收入8500元左右,同时该村从事麦草运输业有45人,年人均收入都超过1.5万元。店张、马嵬、西吴和桑镇四个中心镇,吸纳就业3万余人,从事商贸流通和服务业,人均年收入在万元以上,还带动了周边村组的经济发展。

五是劳动力转移规模扩大,加快了农民增收。全市外出务工人数和收入逐年上升,形成了常年与短期相结合,青壮年为主、中、老年为辅的外出务工格局,特别是20xx年务工人数量创历年之最,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万人次以上,实现务工收入5.6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六是财政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了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市群众直接享受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助、农机购臵补贴、畜牧专项补贴、农村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加之,国家在农村沼气建设、信息入村、农村公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20xx年全市农民群众人均享受政策性收入超过230元,其中粮食直补63.8元。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市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比重

-5-

呈上升趋势,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构成农民收入新的重要补充。

二、主要制约因素

当前,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投入、产品质量、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加快转型,农民增收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农产品价格呈现出下行趋势,增加农民收入压力较大。

从体制和经济条件的因素来看,主要有五点:一是支撑农民增收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存在着种植业比重偏高、畜牧业比重偏低,粮食种植面积大、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比重偏低的问题,从整体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的提高;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还不够多、不够强,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加工增值和链式增值的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三是城镇化水平低,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差(全国平均水平4.26万人,我市平均水平远不足1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实现就地转移,限制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四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和效益不高,我市长期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占外出务工人员的50%,外出务工人员80%从事建筑、维修、家政、建材生产等简单体力劳动,工资收入相对较低;五是农村金融信贷体制薄弱、融资难、投入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成为制约发展农业、促进增收的重要因素。

从群众的生活支出来看,主要存在五个方面:一是农村老人

-6-

治病费用过大,往往花费家庭多年的积蓄,并有一些顽疾常年困绕着群众身心健康;二是高等教育费用大,在实行教育并轨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学生考进了大学校园,每年的学费及生活费高达

1.5万元左右,尽管国家实行了一些政策补助,但往往是杯水车薪,这一费用的支出,严重地影响了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是农村部分人口缺少耕地,由于国家30年耕地政策不变的政策影响下,10以上的人未分到耕地的为数不少,导致了群众家庭收入失衡;四是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投资过大,群众财力有限,融资难、贷款难,而投资成本往往占到产出收益的40—50%,经营风险相对较高;五是群众建房支出大,特别是在近年建材价格飞涨的情况下,建房支出与群众收入程度相差悬殊。

从推进工作的角度看,需要解决好三大问题:一是加速特色板块经济形成的问题。目前“一村一品”在我市虽有大的发展,但特色产业的规模还不够大,对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加大资金扶持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业补贴力度加大,但仍然是“杯水车薪”,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资信贷难的问题。三是土地流转的问题。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经营必须在深化土地出租、转让、入股等流转措施上付出更大努力,进行有益的探索。四是政策保障的问题。建立起农产品价格风险保障机制和严格的物价控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国家粮食最低保护价格,不断完善市场调控手段,充分体现劳动与收益均衡的原则。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增收工作具有高度的挑战性、艰

-7-

巨性,必须以新思路、新理念、新方式积极应对、扎实推进。

三、发展对策

(一)发展目标

从20xx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来看:20xx年全省人均纯收入为2645元,同比增长17%,“十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为3669元,同比增长19%,位于首位的神木县达到5034元,同比增长43.2%,位于第十位的凤翔县达到3609元,同比增长35%,我市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60元,高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15元,比神木县低2074元,比“十强县”平均水平低709元,比凤翔县低649元。我市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08元,20xx年人均纯收入预计为4690元,同比增长20%。市委、市政府提出20xx年跻身全省“十强县”。今后两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必须高于20xx年的全省“十强县”的增速,按20%计算,预计到20xx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754元,年均需增加1032元。

(二)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壮大农民增收优势产业,突出实施“三万工程”和“三五工程”,发展特色产业,做强板块经济,拓展农民增收的发展空间,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做强劳务经济。优化农民增收的政策环境,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农村改革,推动农民增收由依靠传统农业向

-8-

依靠现代农业转变,由依靠农业为主向依靠非农产业和劳务创收为主转变,力促农民增收持续快速增长。

(三)发展重点

1、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靠提高产业效益增收。按照“优粮果、扩蔬菜、兴畜牧”的思路,坚持 “做强特色,规模发展,提升效益”的原则,以实施“三万工程”和“三五工程”为重点,大幅提高优势种养业的生产规模和效益,着力构建原坡时令水果观光旅游带、中部现代精品农业产业带、沿渭生态观光农业带的种植业布局,打造百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县。

一是做专以优质粮工程为重点的粮食产业。按照“良种引路、良法配套、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的思路,突出抓好良种统繁统供、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播种、病虫害综合防治四项重点技术推广,广泛开展吨粮田建设和玉米超高产竞赛活动,力争三年内,粮食单产提高30%,在保证总产稳定在24万吨的基础上,为发展果畜菜等高效农业腾出更大的空间。

二是做强以“三万工程”为重点的果蔬产业。我市的设施蔬菜、清水莲菜和时令水果亩效益是种粮的数倍、甚至数十倍,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三万工程建设的更大突破,我们具备坚实的工作基础、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要进一步完善典型带动、政策调动、服务促动的推进机制,使三大产业带在空间上形成跨乡镇、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到20xx年设施蔬菜、清水莲菜、时令水果三大产业

-9-

带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4.8万亩、16万亩,新增面积分别达到3.2万亩、3.9万亩、3万亩,带动全市蔬菜面积达到28万亩,果业面积达到13万亩,其中苹果面积由目前的7.5万亩减少到6万亩,时令水果面积发展到7万亩,把我市打造成西咸经济圈重要的“菜篮子”、“果篮子”基地。果蔬总产值可达到9亿元,全市农民人均从中增收1200元。

三是做大以“三五工程”为重点的畜牧产业。突出生猪养殖,坚持以推进畜牧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和标准化生产为核心,进一步促进畜禽养殖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到20xx年,全市生猪存栏100万头,牛存栏5万头,家禽存栏260万只,羊存栏3.5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300元以上。

四是做精以一村一品示范工程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在正东大棚蘑菇、来祁寨大棚油桃等八大特色经济板块区,深入实施一村一品示范工程,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提升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建成一批闻名全省的特色产业专业村,到20xx年,使全市70%的村都实现一村一品,75%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90%的农户有稳定的家庭经营收入。认真总结首届荷花节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因地制宜地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果品采摘园、产业观光园等,带动以农家乐为主的农村餐饮业,以民间工艺品为主的家庭副业,以民间艺术表演为主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要倾力规划好、开发好清水莲菜生态农业观光

-10-

园建设项目,使其真正成为我市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现代农业的典范,在全省极具影响的农业多元开发样板。到20xx年,全市观光农业及其服务业收入达到90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元。

2、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靠龙头企业带动增收。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食品工业园为载体,按照“扩大开放引进一批,积极扶持壮大一批”的思路,努力构建龙头企业群,努力形成大型农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涉农企业格局,搭建起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骨架,实现加工增值。到20xx年,全市涉农企业总数发展到20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咸阳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粮食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5%以上,果蔬产品加工率达到40%,可为农民增收贡献5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中介服务型、科技服务型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联接体。到20xx年,全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20个,辐盖全市90%以上的农户,设施蔬菜、时令水果和清水莲菜订单销售率达到80%以上。

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靠转移劳动力增收。要在大力实施城镇化和工业化战略,扩大区域就业空间的同时,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就业服务网络,整合农业、劳动、科技、扶贫、教育等部

-11-

门的培训资源,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和务工信息服务,加速农民外出务工由无序型向组织型、短期型向长期型、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到20xx年,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每人掌握1—2门职业技能,每个农村家庭中有一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毕业生,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3万人次,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9万人,按常年在外务工年收入1万元计算,全市外出务工收入可突破11亿元,可使全市农民人均增收2400元。同时,在全市深入开展“农民创家业、能人创产业、乡村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活动,引导农民从事农产品产后处理、专业运输、商饮服务等二、三产业,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4、加快城镇化建设,靠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小城镇在区域社会经济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20xx年全国城镇化率43.9%,我市城镇化率为21%,低于全国22.9个百分点。目前全国城镇化率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到20xx年实现“十强县”目标,最低以每年两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即吸纳转移人口1.2万人,到20xx年,减少农村人口4万人,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贡献400元以上。

5、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促进农民增收。突出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等关键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真正转移到依靠提高科技含量上来。大力推广“畜—沼—果(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提高产品品质、节

-12-

约生产投入,实现节本增效。据调查,一个存栏百头生猪的适度规模养殖户,通过建设沼气池,发展循环经济后,每年可节约能源费用近2000元,沼液沼渣可施肥30亩,节约化肥5000元左右,每亩地可增产10%左右,30亩地可增收3000元,仅此一项,农民按人均每亩地可增收100元。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强化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在全市建设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示范园,可有效带动全市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到20xx年,全市60万亩粮食作物实现节本增效6000万元,人均增收130元。积极申报农产品原产地认证、无公害生产基地及产品认定,进行产后加工包装,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可有效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民增收情况作为各乡镇(街道办)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指标,建立农民增收任务分解和定期分析制度,加强工作调度,确保年度增收目标、增收举措和考核奖评“三到位”。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涉农部门要全面加大涉农项目的争取力度,整合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沃土工程、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等项目资源,切实加强渠井灌溉设施和农田林网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实施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农村沼气建设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休闲

-13-

健身广场建设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乡村面貌,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宽松环境。

3、抓典型、建亮点。突出“三万工程”和“三五工程”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创新推进机制,在全市掀起各类示范园、示范区和示范户建设的新高潮,确保每个乡镇在促进农民增收上都有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的增收亮点,全市每个特色产业门类都有一批在全省具有震撼力的示范基地、精品园区。

4、深化农村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促进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一定70年不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取消户口类别,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加强督促协调,确保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全面推行农村信用评级制度,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行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切实落实小额信贷政策,简化贷款手续,扩大贷款规模,延长贷款周期,切实解决大场大户的贷款难题。积极探索推行农村政策性保险,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施步伐,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增加农业科技

-14-

推广经费保障,鼓励和支持农业技术人员,领办、创办各类涉农企业和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承包,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

5、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落实好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建议由市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以上的农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三万工程”示范园、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以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农业开发,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6、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尽快制定我市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坚持适度超前,设施健全的原则,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突出段家清水莲菜、正东大棚蘑菇等专业市场建设,确保市场建设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实施信息入村工程,全面推广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模式,确保村级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到位、运转正常、作用发挥。高度重视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加大扶持指导力度,使经纪人政治上得地位、经济上得实惠,使其真正成为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搞活流通的生力军。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店和超市配送等经营形式,使农产品能在市场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15-

附:1、农民增收预期目标一览表

2、农民增收重点工程发展计划表

-16-

附表1:

农民增收预期目标一览表

单位:元

兴平市农林局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20xx123

-17-

附表2: 农民增收重点工程发展计划表

兴平市农林局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20xx123

注:设施蔬菜、清水莲菜、时令水果分别按亩收益3200元、4000元、2000元计算;猪、鸡、牛、羊分别按每头(只)250元、20元、

3000元、300元计算;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年均收益按1万元计算。

-18-

更多相关推荐:
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调查分析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一直以来三农问题是制约中国现代化经济的主要因素也是所谓中国国情特殊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实质上就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报告今年十月中旬我们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先后在全镇9个行政村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年报问卷等多种形式围绕农民收入现状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以及增收的途径举措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

关于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近日县委办公室成立课题组围绕农民...

关于乡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来我们对镇辖区内的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一些调研先后在全镇15个行政村召开了由镇分管农业领导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两委成员部分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

关于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总结

当前,影响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很多,实现农民增收的压力相当大,从我村的实际情况看,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有:1、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素质难以提高。近年,各级财政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是还远远不够。…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由常委会副主任马尚英同志牵头组成了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程正明同志任组长副主任委员王家勋同志任副组长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环境资源保护委员...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三产互动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提高至年的元年均增长全市农...

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最新)

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保定市定兴县贤寓镇华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一引言十五以后随着全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转型调整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之一的河北省蔬菜产值逐步超越粮食产值跃居为种植业第一产业其规模化区域...

农民增收专题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专题调研报告为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全区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民生建设促进周的部署白志杰常委钱智副主席组织农办和相关部门开展了农民增收专题调研在深入基层总结农民增收经...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根据本次调研的要求我们及时组织人力就我乡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先后在全乡5个行政村13个移民点广泛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

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一调研简介1调研时间20xx年1月20日至20xx年2月10日2调研地点乡村乡镇企业市场政府机关3调研人员曹蓝月4调查手段采访相关人员问卷调查在图书馆和网上查找资料5调研目的改革开...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中央政府为了使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事实却不是很乐观农民的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二...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