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考试 总结

时间:2024.5.2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体液或其他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综合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分离纯化工程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生物药物是从生物体分离纯化所得的一类结构上十分接近人体内的正常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物质。 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体或生物过程在人为设定的条件下生产各种生物药物的技术(研究内容:各种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及其生物学特性、各种活性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结构与疗效间的相互关系、制备原理、生产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等) 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1.生物体(细胞):细菌疫苗,病毒疫苗,酵母菌。2.生物组织:海洋生物组织、动物组织、植物组织3.体液:血液、尿液4.代谢产物。 生物药物的特性:1.药理学特性(①治疗的针对性强、疗效好②营养价值高、毒副作用小③免疫性副作用常有发生)2.原料的生物学特性(①原料中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②原料的多样性③原料的易腐败性)3.生产制备的特殊性(生物药物对各种理化因素都较敏感)4.检验的特殊性(生物活性检验指标和安全性检验指标)5.剂型要求的特殊性6.保藏及运输的特殊性 生物药物的分类

按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分类:氨基酸类药物及其衍生物、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维生素

按原料来源分类:人体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动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微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植物来源的生物药物、海洋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

按功能用途分类: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其他用途 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并用化学、生物或生物化学方法衍生的)在低微浓度下能选择性地一直他种生物机能的化学物质。 医疗用抗生素应具备的条件:1.难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2.较大的差异毒力3.最小抑菌浓度要低4.抗菌谱要广

抗生素的分类 根据抗生素的生物来源分类: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真菌产生的抗生素、细菌产生的抗生素、其他生物产生的抗生素 按医疗作用对象分类:抗感染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降血脂抗生素 按作用性质分类:繁殖期杀菌作用的抗生素、静止期杀菌作用的抗生素、速效抑菌作用的抗生素、慢效抑菌作用的抗生素 按应用范围分类:医用抗生素、农用抗生素、畜用抗生素、食品保藏用抗生素、工农业产品防霉防腐用抗生素、试验试剂专用抗生素 按作用机制分类:抑制或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抑制或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抑制或干扰DNA、RNA合成的抗生素、抑制或干扰细胞膜功能的抗生素、作用于能量代谢系统的抗生素 按抗生素获得途径分类:天然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生物转化与酶工程抗生素、基因工程抗生素 按化学结构分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类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

抗生素剂量表示法

1.制定单位(unit):主药用于初期的抗生素或新抗生素,这些往往是不纯的制品,不能直接用其活性质量来衡量抗生素的作用强度,只能人为的制定其活性单位

2.活性质量(ug):仅以分子结构中活性部分的质量计算,主药用于分子结构清楚,构效关

系明确的单一组分的纯净制品。

抗生素的应用:1.医疗上的应用(①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②抑制肿瘤生长③调节人体生理机能④器官移植⑤控制病毒性感染)2.农业上的应用(①用于植物保护②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3.在畜牧业上的应用(①用于禽畜感染性疾病控制②用作饲料添加剂)4.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防腐剂)5.在工业上的应用(①工业制品的防霉②提高特定发酵产品的产量)6.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①用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②用于建立药物筛选与评价模型③其他试验应用)

抗生素的质量标准:1.性状描述2.鉴别试验3.一般项目检查(酸碱度、熔点、比旋度、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干燥失重或水分、炽灼残渣及重金属、异常毒性、热原、降压物质、无菌试验、杂质、溶出度、注射用抗生素不溶性微粒)4.含量测定(生物检定法、理化测定法) 管碟法测定抗生素生物效价:用具:管子、双碟。操作步骤:将固体培养基融化,倒在碟上待其凝固,然后在上面再倒一层混有试验菌种的融化培养基。凝固后,在其表面放置管子,向管子中加满抗生素的稀释液,于37℃培养16-18h,然后量取抑菌圈并进行计算。基本条件:①抑菌圈要圆且边缘清晰②抗生素浓度与抑菌圈直径的直线范围应宽③标准品与样品所作的直线应互相平行④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截距应小

1.临床使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哪几大类?有何特点?

临床应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为天然β-内酰胺类(对G+细菌有强抗菌活性,对G-细菌无效易受β-内酰胺酶作用,对耐药菌无效)、半合成β-内酰胺类(广谱,耐β-内酰胺酶 )、新型β-内酰胺类(广谱、耐β-内酰胺酶、对二肽酶敏感、活性低)三种。

2.青霉素的理化性质中有哪些可用于其研究及工业生产?

生产工艺:①稳定性,进行干热灭菌②溶解度,进行提取③过敏反应,消除过敏 质量控制:紫外吸收光谱 含量测定:降解反应

3.青霉素的发酵用菌种是什么?属哪类微生物?该类微生物有何特点?

产黄青霉菌,属于霉菌。菌落:圆形、边缘或整齐、或呈锯齿状、或呈扇形孢子、黄绿色、绿色或蓝绿色老龄化呈黄棕色、红棕色至灰色。营养特性:可以利用多糖。培养特性:浓度大,培养液呈纸浆状,慢速碳源,搅拌速度慢。

4.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种子扩培工艺是什么?试分析解释。

二级种子扩培(三级发酵)成熟孢子→一级种子罐→一级种子→二级种子罐→二级种子 二级种子罐中发酵液粘度随着菌浓增大而增大,要减小搅拌速度,减小剪切力,同时要加强供氧。

5.青霉素发酵各个阶段如何控制泡沫?应注意什么问题?

前期机械消泡,中期消泡剂结合机械消泡,后期机械消泡。前期泡沫主要是由花生饼粉和麸质水引起的,在前期泡沫多的情况下,可间歇搅拌,不能多加油;中期泡沫可加油控制,必要时可略为降低空气流量,但搅拌应开足,否则会影响菌的呼吸;后期应尽量少加消泡剂。

6.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是什么?应如何控制?有何影响?

葡萄糖。分批补料,通过pH变化流加葡萄糖。葡萄糖的流加,即使超出最适浓度范围的最小波动都将引起严重的阻遏或限制。大于最适浓度,将使抗生素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小于最适浓度,导致呼吸急剧下降,甚至引起自溶,同样使生物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

7.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前体是什么?对发酵过程有哪些影响?应如何控制?

苯乙酸或其衍生物,节省能量、物料,提高产物合成速率进行代谢调控,促进产物合成。前体对青霉素的生长发育有毒性,其毒性取决于培养基的Ph值和前体的浓度。控制:①根据发酵pH条件,选择合适的前体种类(pH=6.5~6.9,选择苯乙酸)②连续流加工艺③采用缓释工艺④保证总加入量

8.发酵过程中,调解pH需考虑哪些因素?影响pH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生物酶活性、产物稳定性。影响pH变化的因素:①基础培养基②碳源、氮源的补加③产物的积累④溶氧水平⑤发酵异常

9.青霉素发酵温度控制工艺如何?依据是什么?

变温控制法。青霉素发酵的最适温度随所用菌株的不同可能稍有差异,对菌丝生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采用变温控制,使之满足不同发酵阶段的需要。

3+10.青霉素发酵中Fe应如何控制?①培养基用水②发酵罐内壁:涂保护层(环氧树脂)

11.青霉素的提取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利用了其什么性质?

溶剂萃取法。青霉素与碱金属所生成的盐类在水中溶解度很大,而青霉素游离酸易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12.影响青霉素萃取的因素有哪些?

①PH(影响溶质的分配系数、影响萃取溶剂的选择性、影响青霉素的稳定性)②温度(溶剂互溶度、有机溶剂挥发性、青霉素稳定性)③乳化④萃取溶剂的选择

13.孢子培养基配制原则:①营养不能太丰富,有机氮源含量低②湿度适宜(20~25%)

14.种子培养基配置原则:①营养丰富②粘度低③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成分与发酵培养基接近

15.判断种子质量的指标:①发酵液粘度②溶氧变化③残糖、残氮变化④菌丝体形态

16.发酵培养基的配置原则:①营养成分除满足菌体生长外,还应含有产物合成所需营养物质、特定元素、前体、促进剂、抑制剂等②原料因地制宜,成本低廉③原料的利用率高,不产生三废物质

17.青霉素含量测定试验方法及步骤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2.5)-乙腈(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流速为每分钟1.0ml.取青霉素对照品和2-苯乙酰胺各适量,加水制成每1ml中含各约0.2mg的混合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色谱峰流出顺序为2-苯乙酰胺,青霉素;两峰之间的分离度应不小于2.0.理论板数按青霉素峰计算不低于1600。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哪些常见的抗生素属此类结构?

是以一个大环内脂为母体,通过羟基和1~3个分子的糖相结合的一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螺旋霉素、吉他霉素、利福霉素等均属于此类结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为三类(多氧大环内酯、多烯大环内酯、蒽沙大环内酯)。

2.红霉素的理化性质中有哪些可用于其研究及工业生产?

①析出结晶(红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增高而减少)②保藏(红霉素在干燥状态下是稳定的,结晶在室温下可保存一年,效价并不降低)③精制红霉素B(红霉素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而红霉素B比较稳定)

3.红霉素发酵生产用菌种是什么?属哪类微生物?该类微生物有何特点?

红霉素链霉菌,属于放线菌。菌落形态:干燥、表面呈粉末状或颗粒状,菌落正反面呈不同色泽。孢子:球形,白色至粉红色,产米色至淡橙色色素。营养特性:可利用多糖。培养特性:丝状菌,随菌体浓度增加,发酵液浓度增加,粘度显著增大,对搅拌引起的剪切力敏感,搅拌可破坏菌体细胞使产量降低。

4.红霉素发酵生产中用什么物质作为前体?

丙酸、正丙醇。丙酸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一般认为0.2%的用量最好。其余的量最好是采用连续或间隙添加的方法,以调节正丙醇在培养基中的量,保证生物合成达到最高水平。

5.二氧化碳对红霉素发酵有什么影响?如何控制?

二氧化碳的分压增加时,对红霉素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与

丙酸盐反应形成的甲基丙二酸所产生的反馈抑制,使红霉内酯的合成受到抑制而降低发酵单位。可以加入消泡剂,或加强搅拌速度控制二氧化碳的量。

6.红霉素发酵中,种子扩培时采用菌丝进罐还是孢子进罐?进罐方式取决于什么因素? 采用孢子进罐。进罐方式取决于生产规模、菌种的生长特性、发芽速度快慢。

7.种子罐中种子生产是否良好可采用哪些指标判断?如生长不良可如何改善?

菌体细胞的形态、培养液的颜色,气味,形态。种子异常分析:①菌种生长发育缓慢或过快:与孢子质量以及种子罐的培养条件有关②菌丝结团:搅拌效果差,接种量小③菌丝粘壁:搅拌效果不好,泡沫过多以及种子罐装料系数过小。

8.可采用哪些方法对红霉素进行提取?分别利用了其哪些性质?

溶剂萃取法(红霉素是一个碱性化合物,碱性时可溶于有机溶剂中,而在酸性时则能溶于水中)、离子交换法(红霉素是碱性化合物,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呈阳离子)

1.四环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如何?

抗菌谱较宽广,不但对G+细菌、 G-细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对某些立克次氏体、大型病毒和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

2.pH=5时,四环素以什么形式存在?(游离酸/游离碱)以游离碱形式存在

3.四环素的含量测定如何进行?

发酵滤液→加入混合试剂(0.9gEDTA+1g NaOH→1L)混匀→静置5min →加入2N的盐酸5mL→沸水浴5min→快速冷却→移至25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440nm处比色测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对应浓度;空白样品制备方法与上述步骤一样,只是在加入盐酸之后不加热,直接定容。

4.四环素的精制可如何进行?可通过四环素与尿素能形成等复合物进行精制

5.含淀粉的培养基配制时应注意什么?淀粉要先糊化,再液化、配制、灭菌。

6.四环素发酵过程中如何进行代谢调控?为什么?

①用金霉菌生产四环素,多通过加入竞争性的抑氯剂-溴化钠和抑氯剂-促进剂M,阻止金霉素合成,促进四环素合成。②采用玉米淀粉作培养基时,可在灭菌前预先用酶进行水解,对提高发酵单位有利。③培养基中的无机盐以磷酸盐最重要,无机磷是金色链霉菌从生长期转入抗生素生物合成期的关键因素,对菌体的生长和抗生素的合成有很大影响,因此发酵培养基中磷酸盐的浓度需严格控制。④发酵培养基中还需加硫酸镁和碳酸钙,镁离子能激活酶,促进四环素的生物合成;而碳酸钙可起缓冲作用,并且还能与菌体合成的四环素结合成水中溶解度很低的四环素钙盐,从而可降低水中可溶性四环素的浓度,解除其对合成途径的反馈抑制,促进茵丝体对四环素的分泌。⑤四环素产生菌对发酵液中溶解氧很敏感,尤其在对数生长阶段,菌体浓度迅速增加,菌丝的摄氧率达到高峰,发酵液中的溶解氧浓度达到发酵过程的最低值。

2+7.为什么Ca能促进四环素的生成?

培养基中的碳酸钙能与菌体合成的四环素结合成水中溶解度很低的四环素钙盐,从而降低了水中可溶性四环素的浓度,促进菌丝体进一步分泌四环素。

-8.四环素的发酵用水有什么要求?不含cl的水

9.四环素提取时,发酵液加草酸的目的是什么?

去除钙离子,析出的草酸钙能促使蛋白质凝固,提高过滤速度

10.四环素的提取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1.临床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哪些?

①抗结核杆菌:链霉素、卡那霉素;②抗绿脓杆菌: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依替米星;③抗细菌:核糖霉素、卡那霉素B;④特定用途:大观霉素、新霉素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毒性如何?如何避免?

有耳肾毒性。1)研究对钝化酶稳定、对产酶菌和耐药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且耳肾毒性低的氨基糖苷类新药物,如硫酸依替米星;2)通过对氨基糖苷类新剂型、新载体的研究,改变用药方式,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如用脂质体作为抗生素载体;

①提高体内药物浓度;②防止钝化酶钝化;③靶向性提高。

3.链霉素的带电荷情况与pH条件有何关系?

链霉素在水溶液中随pH值不同可能有四种不同形式存在。当pH值很高时,链霉素成游离碱形式;当pH值降低时,可逐渐电离形成一价正离子、二价正离子;在中性及酸性溶液中,成为三价正离子。

4.链霉素的含量测定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

①利用其光学性质,根据比旋度进行含量测定;②在稀碱溶液中,链霉素降解成麦芽酚,麦芽酚遇氯化高铁溶液显紫色,利用这个反应进行含量测定;③在温和的酸性条件下,链霉素可分解为链霉胍,根据坂口反应:链霉胍+次溴酸钠+α-萘酚→橘红色物质 进行含量测定。

5.链霉素的鉴别可采用哪些方法?

①利用磷钨酸与链霉素形成白色沉淀可进行鉴别;②在稀碱溶液中,链霉素降解成麦芽酚,麦芽酚遇氯化高铁溶液显紫色,利用这个反应进行鉴别;③在温和的酸性条件下,链霉素可分解为链霉胍,根据坂口反应:链霉胍+次溴酸钠+α-萘酚→橘红色物质 进行鉴别。

6.链霉素的精制可采用什么进行?

2-①成复盐:链霉素盐酸盐-氯化钙可溶于水,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SO4)成硫酸盐用于精

制;②沉淀:利用磷钨酸与链霉素形成白色沉淀可进行精制;③醛基反应:伯胺化合物与链霉素在碱性条件下,能形成席夫碱沉淀,既可同不含醛基的链霉胍等杂质分开,又可在酸性条件下或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再分解为链霉素和伯胺,达到精制的目的,也可用安型树脂代替有机胺试剂进行精制。

7.抗生素的无菌检验如何进行?链霉素的无菌检验如何进行?

抗生素的无菌检验:采用特殊的方法使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单杂菌不受影响,或用其他物理方法使抗生素与污染的杂菌分开,再经增菌培养,检出杂菌。

链霉素的无菌检验:与羟胺、半胱氨酸、胺脲反应→无活性产物

8.菌种是否退化如何判断?引起退化原因?防治措施有哪些?

退化→气生菌丝减少、颜色改变、孢子数量减少,合成产物能力下降

引起退化的因素:培养及保藏条件,菌种自身原因

防止退化措施:①液氮或沙土管保藏,②保存条件适宜,③控制传代次数,④定期纯化复壮,⑤选育新菌种。

9.链霉素发酵过程中需控制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溶氧浓度

10.影响溶解氧浓度的因素有哪些?溶氧浓度对发酵过程有哪些影响?应如何控制?

影响因素:1、供氧:搅拌、相关参数(叶轮挡板)、空气流量、空气中的氧分压、罐压、发酵液性质(黏度)2、耗氧:呼吸强度、菌体浓度。

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氧气浓度不能过高,否则产生超氧化物,影响菌体生长。

控制:控制补料速率、调节温度、中间补水、添加表面活性剂

11.溶解氧浓度可作为哪些情况的判断指标?

溶氧可作为发酵异常的指标:菌体代谢异常、污染杂菌、操作设备故障

12.链霉素的提取精制应如何进行?

离子交换法:发酵液预处理→滤液→饱和树脂→洗脱液→精制液→成品浓缩液→成品

发酵液预处理:用草酸将发酵液酸化至pH=3左右,直接蒸汽加热(70-75℃),维持2min(这样能使蛋白质凝固,提高过滤速率),迅速冷却、过滤或离心分离,滤液进行碱性处理,得原滤液。

原滤液要求:①外观澄明②pH=6.7~7.2③温度﹤10℃④高价离子含量少:Ca、Mg(加入草酸、三聚磷酸钠Na5P3O10)⑤链霉素含量﹤5000u/mL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结构特点:1.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结构的典型特征之一是高G-C碱基组成;2.参与每种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基因约为10~30各,几乎总是呈簇存在;3.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除定位在染色体上外,还发现有的定位在质粒上。

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方法:阻断变株法、突变克隆法、直接克隆法、克隆抗生素抗性基因法、寡核苷酸探针法、同源基因杂交法、在标准系统中克隆检测单基因产物法 阻断变株法(前提):经诱变获得一系列生物合成阻断变株,通过互补共合成来确定这些变株在这些变株在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互位置。 突变克隆法:利用整合质粒或噬菌体,将原株DNA转入到抗生素产生菌种。 寡核苷酸探针法:根据氨基酸序列推导设计出较低简并性的基因序列,人工合成寡核苷酸作为探针,从基因文库中就可克隆生物合成基因。 同源基因杂交法:利用一种克隆的抗生素合成基因片段作为探针,探测相关抗生素同源基因,最后分离及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 在标准宿主系统克隆检测单基因产物的方法:鸟枪克隆法。 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将生产菌基因随机克隆至原株直接筛选高产菌株、增加参与生物合成限速阶段基因的拷贝数、强化正调节基因的作用、增加抗性基因 产生杂合抗生素:不同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重组、生物合成途径中某个酶基因的突变、在生物合成途径中引入一个酶基因、利用底物特异性不强的酶催化形成新产物 受体筛选方法:用受体含量较高的组织,进行均浆破碎,采用竞争性结合方法,对天然来源或化学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筛选,观察是否与受体结合 细胞工程在传统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细胞工程在提高抗生素产量方面的应用、产生新的化合物 核酸疫苗优势:诱导机体产生全面的免疫应答;不同亚型的病原体具有交叉抵御作用;无潜在致病作用,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能表达经修饰的天然抗原,具有与天然抗原相同的构象和抗原性;稳定性好的、易纯化、易保藏、可大规模生产、成本低;可将编码不同抗原的基因构建在同一质粒中,或将不同抗原基因的多种重组质粒联合应用,制备多价核算疫苗;既有预防作用也有治疗作用。 免疫佐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应用,能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与生物制品相关的代谢产物及影响因素:1.毒素 2.热源 3.外界对微生物的影响 人工免疫:人为地给机体输入抗原以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或直接输入免疫血清,使其获得某种特殊抵抗能力,用以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者。 使机体获得有效免疫力方式:自动免疫、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抗原物质,使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产生类似感染时所发生的免疫过程。 人工被动免疫:输入免疫血清,使机体获得一定免疫力,已达到防治某些疾病的目的。 预防用生物制品--疫苗:病毒性疫苗、细菌类疫苗、联合疫苗、类毒素 治疗性生物制品:抗毒素及免疫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制品 诊断用生物制品:体外诊断用品、体内诊断用品 测定抗毒素纯度的方法: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酚试剂法、紫外吸收法 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大小测定:凝胶层析法、SDS-PAGE法、超速离心分析法 防腐剂安全试验:毒素或主要材料的检查、半成品的检查、成品检查 外源性污染的检查:野毒检查、热源质试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查 2+2+

杀菌、灭火和脱毒检查:无菌试验、活毒检查、解毒试验 残余毒力和毒性物质的检查:残余毒力检查、无毒性检查、毒性检查 过敏性物质的检查:过敏性试验、牛血含量的检测、血型物质的检测 效力试验:免疫力试验(定量免疫定量攻击法、变量免疫定量攻击法、定量免疫变量攻击法、被动保护力测定)、活菌数和或病毒滴度测定(活菌数测定、活病毒滴度测定)、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单位测定(絮状单位(L1)测定、结合单位(BU)测定、抗毒素单位测定)、血清学试验、其他有关效力鉴定和评价(鉴别试验、稳定性试验、人体效果观察、人体皮肤反应观察、血清学效果观察、流行病学效果观察、临床效果观察) 生物制品标准品要求:1.要求准确 2.要求冻干 3.要求熔封 4.要有瓶签、说明书和实验数据 用于制备疫苗的毒株需具备的条件:1.必须持有特定的抗原性,能使机体诱发特定的免疫力,阻止相关病原体的入侵或防止机体发生相关的疾病;2.应有典型的形态和感染特定组织的特性,并在传代的过程中,能长期保持其生物学特性;3.易在特定的组织中大量繁殖;4.在人工繁殖的过程中,不应产生神经毒素或能引起机体损害的其他毒素;5.如是制备活疫苗,毒株在人工繁殖的过程应无恢复原致病力的现象,以免在使用时,诱发机体发生相应的疾病;

6.在分离时和形成毒种的全过程中应不被其他病毒所污染,并需要保持历史记录。 病毒的繁殖:活体动物培养、鸡胚培养、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室主要控制内容:常用的维持液和生长液、培养条件控制(PH的控制、CO2的提供、氧的提供、培养容器内壁洁净度的控制、细菌污染的控制、培养温度和时间的控制)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壁,抑制肽聚糖的合成;抑制遗传物质,抑制前体合成,抑制核酸聚合;抑制蛋白质,抑制tRNA功能,抑制核糖体功能,抑制核糖体外因子;抑制细胞膜,抑制细胞膜的渗透性 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抗生素失活、抗生素靶位被修饰、细胞对抗生素通透性改变、抗生素所抑制酶产量提高

疫苗的纯化(目的):去除存在的动物组织,降低疫苗接种后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冻干的要点:线将疫苗冷冻至共熔点以下,在真空状态下将水分直接由固态升华为气态,然后缓慢升温,不使疫苗在任何时间下有融解情况发生,直至完全干燥,冻干的疫苗在真空或充氮后密封保存,使其残余水分保持在3%以下 病毒类疫苗菌种的选择条件:生物学特性稳定、能获得安全性好、效率高的产品的菌种

1.菌种必须持有特定的抗原性,能使机体诱发特定的免疫力,阻止有关病原体的入侵或防止机体发生相应的疾病2.菌种应具有典型的形态、培养体系和生化特性,并在传代的过程中,能长期保持这些特性3.菌种应易于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4.如制备死菌苗,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应产生较小的毒性,如制备活菌苗,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应无回复原毒性的现象,以免在使用时机体发生相应的疾病5.如制备毒素,则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应能产生大量的典型毒素 培养基的营养要求:除碳源、氮源和各种无机盐类等培养微生物所需要的一般营养要素外,往往需要某些特殊营养物才能生长。培养致病菌时,在培养基中除应含有的一般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成分外,往往还需添加某种生长因子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治疗创伤性、出血性休克,严重烧伤以及低蛋白血症等 人干扰素分为α型、β型和γ型 基因工程干扰素工程菌的构建:分离提取干扰素基因、制备人工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 杂交瘤细胞系的制备:制备B淋巴细胞、原生质体融合、杂交瘤筛选与克隆化 单克隆抗体的分离纯化:离心、沉淀、纯化

更多相关推荐:
TB2型四氧化二氮储罐保温运输车车体钢结构试制工艺总结

TB2型四氧化二氮储罐保温运输车车体钢结构试制工艺总结摘要:该文根据TB2型四氧化二氮储罐保温运输车的结构特点、图样及技术条件等分别作出钢结构各部件工艺分析,并结合货车制造厂的工艺装备、检测器具,在试制过程中采…

小批试制总结报告

小批试制总结报告G0406D02

JZW-4高空作业车试制工艺总结

JZW4型高空作业车试制工艺工作报告编制石磊审核批准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机械分厂二一五年四月JZW4型高空作业车样车JZW4型高空作业车试制工艺工作报告公司搬迁至新厂区后组织对JZW4型高空作业车进...

试车工艺总结

本次工艺试车在保证生产工艺流程贯通,为净化分厂输送合格粗煤气的前提下,气化炉完成了4.0Mpa压力下的高负荷性能试验,且并未出现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事故,可以说气化分厂圆满的完成了公司制定的试车计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层压机试制试产技术总结报告

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试制试产技术总结报告一、产品试制的目的和意义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生产企业所采用的太阳能层压机质量比较高的主要是西欧,美国、日本的产品,但价位偏高。而国产的太阳能层压机设备其自动化程度和精度…

研发新产品试制总结

12

20xx年工艺技术工作总结及20xx年计划

20xx年涂层技术工作总结一工艺技术1昆士兰工作1总体产品质量汇总20xx年昆士兰总体产品质量起点较高除二月份由于热水煮试验不合格导致停产时间较长影响质量外其余各月重要质量指标都呈稳步增长的态势2技术攻关1喷枪...

制药设备及工艺设计期末考试总结

1气流粉碎机的特点优点A粉碎强度大产品粒度微细可达数微米甚至亚微米颗粒规整表面光滑B颗粒在高速旋转中分级产品粒度分布窄单一颗粒成分多C产品纯度高D适用于粉碎热敏性及易燃易爆物料E可以在机内实现粉碎与干燥粉碎与混...

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期末复习总结

河南工程学院纺纱工程系第一章1织造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一织物规格及技术条件二用纱量三络筒工艺四整经工艺五调浆工艺六浆纱工艺七穿经工艺八纬纱准备工艺九织造工艺包括有梭织机喷气织机剑杆织机及片梭织机生产工艺十整...

制药工艺学实习总结

制药工程实习总结20xx119xx102陈嘉辉实习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南国制药有限公司恒诚制药有限公司一准备工作1白大褂实习期间做实验和参观药厂时需要穿上2笔记本实习期间的专题讲座现场实训操作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现代制糖工艺理论复习题-总结

现代制糖工艺理论答案是自己写的不能确保正确其中1314题是今年考的大题4现有糖厂为什么要对蔗汁进行清净处理试分别说明亚硫酸法和碳酸法清净过程的理论基础答1混合汁的成分非常复杂除了含有较多的蔗糖分外还含有各种无机...

CFG桩工艺试桩总结报告

目录一试验段概况2二试验概述2三试桩过程3四试桩检测7五CFG桩施工有关参数确定7六最终方案修订确定8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1八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2九现场记录要求及注意事项13十安全保证措施13十一环境保护措...

试制工艺总结(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