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 六国论 伶官传序 祭十二郎文 知识点整理优化 大综合

时间:2024.4.27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点整理优化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张明炬

一 通假字 ① 致其性焉尔(尔,通“耳”,罢了)

②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的)

③ 既然已(已,通“矣”,了) 二 古今异义 1.其实

① 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它的果实) ② 其实害之(其实,那实际上) 2. 既然

既然已 (已经这样) 3. 不过

若不过焉则不及(不是过多) 4.去

去不复顾(离开) 5. 小人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百姓 三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名我固当(名,称呼)

②早实以蕃(实,结果实)

③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掐、抓) ④移之官理可乎 / 传其事以为官戒(官,做官) ⑤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飧,吃晚饭;饔,吃早饭) 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作传) ⑦而卒以祸(受到祸害)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 3.名词作状语

①旦视而暮抚(旦暮,从早到晚)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地,逐渐地) ③旦暮吏来而呼曰(旦暮,从早到晚) 4.意动用法

①驼业种树(业,以??为业) 5.使动用法

①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长得高大;茂,使??长得茂盛)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早结果;蕃,使??多结果) ③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声音,敲击;聚,使??聚集) ④遂而鸡豚(遂,使??成长)

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 四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官理,非吾业也 译: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二)宾语前置

1.故不我若也(“不我若”即“不若我”,意为“不如我”、“比不上我”)

译: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 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何以”即“以何”,意为“拿什么”、 “用什么”、“凭什么”) 译:又拿什么来使我们的子孙兴旺并且使我们的生活安定呢?

3. 吾又何能为哉!(“何能为”即“能为何”意为“能够做什么”) 译:我又能够做什么呢!

(三)省略句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之)也。 2.以子之道,移之(于)官理,可乎? 3.若甚怜焉,而卒以(之)祸。 4.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四)固定句式

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其??乎,表示揣测的固定句式,意为“大概??吧”) 译:像这样,那么和我种树行当中的那些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2.嘻,不亦善夫!(不亦??夫,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意为“不也??吗”)

译:不也很好吗? 五 一词多义:(重点掌握) 虽

虽窥伺效慕。(即使) 虽曰爱之。(虽然) 故

第 1 页 正反共 8 页

其土欲故。(旧) 故不我若也。(所以)

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结果实,名作动) 其实害之。(实际) 若

其置也若弃。(像)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而

鸣鼓而聚之。(表修饰)

字而幼孩。 (通“尔”,你们) 旦视而暮抚。 (表并列,又)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顺接,可译“于是”) 业

驼业种树。 (以??为职业) 理,非吾业也。 (职业) 然

隆然伏行。(??的样子) 既然已。 (这样) 然吾居乡。 (然而) 病

病瘘。 (患,生??病,名作动) 故病且怠。 (困苦) 者

有类橐驼者。 (??的样子) 他植者则不然。 (??的人)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的人。“吾业者”,我们种树行业的人) 以

以致其性焉尔。(来)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把) 早实以蕃 (而) 而卒以祸 ( )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来)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地) 且

无不活,且硕茂。(并且)

吾小人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尚且) 故病且怠。(又,又??又??) 传

种树郭橐驼传 (一种文体) 传其事以为官戒 (为??作传) 害

不害其长。(妨碍) 其实害之。(伤害)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整理优化

一、通假字

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5、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通“耶”)

6、兆:终葬先人之兆(通“垗”,墓地) 7、馀:以待馀年:(通“余”,剩下的) 8、曷: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通“何”,什么)

二、古今异义

1、成家: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义:安家。②今义:男子结婚。)

2、少年:吾与汝俱少年(少年:①古义:青年男子。②今义: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3、志气:志气日益微(志气:①古义:精神。②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4、几何: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几何:①古义:多少。②今义:几何学。)

5、强者:少而强者不可保(强者:①古义:强壮的人(生理上)。②今义:坚强的人(心理上)。)

6、成立: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①古义:成长立业。②今义:创立,有根据。) 7、当不复记忆(复:①古义:再,又。②今义:重复,往复)8、吾去卞州(去:①古义:离开。②今义:往,到??去) 9、而齿牙动摇(动摇:①古义:这里是“松动”。 ②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三、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东: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作动词:在东边居住。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3、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4、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5、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6、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7、全: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8、殒: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 四、特殊句式

1、惟兄嫂是依(惟??是,宾语前置)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介词结构后置)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宾语前置) 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省略句)

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其??其,固定格式,表选择,是??还是)

6、未可以为信也(省略句。“以”之后省略宾语“之”) 7、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即“汝从我于东”) 五、一词多义

1、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 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 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 ①不自所怙(知道,动词) 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 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 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 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使动)

9、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第 2 页 正反共 8 页

10、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11、世: ①皆不幸早世。(通“逝”) ②两世一身。(父子相继为一世,名词) 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世间,天下,名词) 12、其: (本文中“其”的用法比较典型,见后边试题) 六、小试身手

1、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图远者,莫如西归。 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C、将成家而致汝 D、不能与汝相养以生

2、句式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惟兄嫂是依 B、何为而在吾侧也 C、其又何尤 D、汝殁以六月二日

3、“其”字总结正确的几项是( )

A、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指韩会。

B、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指十二郎。

C、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副词,表示推测,大概。 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表示反诘,难道。

E、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连词,表假设,如果

F、“彼苍者天”,“曷其有极”!音节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与“曷”连用,表疑问语气。

《六国论》知识点整理优化

一、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曝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

(3)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二、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至:到;于:引出结果。以至于。 (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这样以后 (8)刺客不行

古义:不去行刺

(9)、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

(10).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古义:结交 (11).始速祸焉: 古义:招致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理:按理来说 (2) 名词作动词

义不赂秦 义:坚持正义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吞下 以地事秦 事:侍奉 (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 完: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坚持到最终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始速祸焉 速:招致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译为打退 四、一词多义 (一)文言实词

(1)兵 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而秦兵又至矣 (名词,军队) 斯用兵之效也 (名词,战争) (2)暴 暴霜露(动词,曝露)

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的) (3)事 以地事秦(动词,侍奉)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

(4)犹 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5)终 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于)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最终)

(6)始 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始速祸焉(副词,才)

(7)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

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8)得 较秦之所得(动词,获得) 此言得之(动词,适合,得当)

(9)势 有如此之势 (优势)

其势弱于秦 (势力)

(10)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土地)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承接。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赂秦而力亏

(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与战败而亡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2.之

第 3 页 正反共 8 页

(1) 结构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 较秦之所得 诸侯之所亡 (3)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4) 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

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代指“秦”;后结构助词,的) 3.以

(1)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 (2)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 苟以天下之大 (3) 连词,相当于“而”。 以有尺寸之地 (4) 介词,把。 举以予人 (5) 介词,用。 以地事秦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为

(1) 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为国者(治理) (2) 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其

(1) 代词,它。

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

其势弱于秦(指六国) (2)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 6.则

(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 7.与

(1) 动词。交好,亲附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秦国的) 3.倒装句

(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 (2)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 (3)苟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语后置)

4.被动句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 六、成语

如弃草芥:芥,小草。就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 抱薪救火: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七、小试身手

1.下列哪组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 A. 暴秦之欲无厌 夫晋,何厌之有?

B.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不抑耗其实而已

C. 战败而亡 旦视而暮抚

D. 苟以天下之大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2. 意义相同的一组?( ) A. 洎牧以谗诛 以吾一日长乎尔 B. 苟以天下之大 早实以蕃 C. 以地事秦 以致其性焉尔

D. 举以予人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用法相同的一组?( ) A. 较秦之所得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B.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吾实为之

C. 其势弱于秦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D. 举以予人 惟兄嫂是依

4.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 ) A. 日削月割 旦视而暮抚

B. 李牧连却之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C. 惜其用武而不终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D.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5.文言句式相同的两组?( ) A. 举以予人 从于东

B. 邯郸为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其势弱于秦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D. 苟以天下之大 求人可使报秦者 6.哪一组通假字最少?( )

A. 暴霜露,斩荆棘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 暴秦之欲无厌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C. 当与秦相较 皆不幸早世 D. 洎牧以馋诛 零丁孤苦

7.哪一句不是典故或引用古语?( ) A.薪不尽,火不灭 B.满招损,谦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8.下列文学常识关联不正确的是?( )

A.苏洵、苏辙都著有《六国论》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B.欧阳修 忧劳可以兴国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和苏东坡

第 4 页 正反共 8 页

的谥号都是文忠

C.柳宗元《柳河东集》 郭橐驼

D.韩愈 字退之 韩吏部 谥号“文正”,又称韩文正

《伶官传序》知识点整理优化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二、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和他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推究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探求、考察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5)泣下沾襟 下:掉下 2、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3、形容词作名词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智勇的人 4、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在前边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5、动词作名词

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6、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 亡:使??灭亡 (2)至于誓天断发 使??断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三者,吾遗恨也 梁,吾仇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燕王吾所立

2、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倒装句

(1)定语后置

其意气之盛

(2)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A、盛以锦囊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而告以成功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E、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4、省略句

A、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B、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 C、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D、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E、(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5、固定句式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啊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难道??吗

五、一词多义 1、归

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顺)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 2、告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具告以事(告诉) 告之于帝(禀告) 3、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4、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困难) 5、微

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6、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副词,多么)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副词) 7、而

而皆背晋以归梁 (表转折,但是) 及凯旋而纳之(表顺承,然后)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表递进,并且)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表顺承,之后) 8、以

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

第 5 页 正反共 8 页

可以知之矣 (介词,凭借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用 ) 而皆背晋以归梁( “而”,表顺接)

盛以锦囊(介词,用) 9、与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介词,跟) 与尔三矢(动词,给) 六.小试身手 1、负

①负而前驱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秦贪,负其强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

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2、归

①背晋而归梁 /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  ②臣请完璧归赵 ③主人忘归客不发 ④又五年,吾妻来归 3、易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 ④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 4、相

①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 ②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③儿已薄禄相  ④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 ⑤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⑥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  ⑦及遣其子宋襄相齐 ⑧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5、举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举类迩而见义远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④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⑤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⑦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⑧戍卒叫,函谷举

⑨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6、顾

①赢得仓皇北顾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⑤大行不顾细谨 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⑦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7、其

①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②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④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整理优化 一、、通假字 1、 与可没与陈州:没,通“殁”,死亡 2、 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 二、 古今异义

1、 初不自贵重:贵重,古:看重;今,价值高 2、 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这样;今,也许 3、 废卷而哭失声:废,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4、 吾将以为袜:以为,古:把??当作;今,认为 5、 发函得诗:发,古:打开;今:发送 6、 而读书者与之:与,古:赞成;今:给 7、 以书遗余曰:遗,古:赠送;今:遗失 三、 词类活用 1、 形容词做动词

(1)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老,养老

(2) 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3) 与可厌之:厌,厌恶 2、 名词作状语

(1) 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

3、 意动用法

(1) 初不自贵重: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四、 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

1、 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 庖丁,解牛者也 3、 轮扁,斫轮者也

4、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二) 省略句

1、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曰 2、吾将以(之)为袜

3、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

(三) 倒装句 1、 定语后置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2、 状语后置

(1)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3) 足相蹑于其门 (四) 固定句式

1、 岂复有竹乎:岂??乎:哪里??呢?

2、 世岂有万尺竹哉?:岂??哉?:哪里??呢? 四、一词多义 1、熟

执笔熟视:仔细 而操之不熟者:熟练 今语士大夫:告诉 2、语

有“车过”“腹痛“之语:说法 不学之过也:过错

第 6 页 正反共 8 页

3、过

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 1、然

予不能然也:这样 然二百五十匹绢:然而 自视了然:??的样子 2、以

以追其所见:来,从而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把??,表对象与可以书遗予曰:把?? 吾将以为袜:把??当作 3、之

竹之始生:取独标志 一寸之萌耳:的

生而有之也:代词,代节叶 临事忽丧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 士大夫传之:代词,指与可之言

而读书者与之: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 4、于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表对象 与可没于陈州:在,表地点 5、焉

而节叶具焉:助词

而临事忽焉丧之:无义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兼词 6、其

乃见其所欲:代词, “画家” 以追其所见:代词, “画家” 其所以然:代词,代提到的事情 岂独得其意:代文与可 7、而

而节叶具焉:但是,表转折 生而有之也:酒,表承接 废卷而哭失声:表并列

战马记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髮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 [注]①莝(cuò):铡碎的草。②绐(dài ):欺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 B. 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 C. 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 D. 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 为:因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犬吠之警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胡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4.①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4分) 用余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

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江公皋传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

第 7 页 正反共 8 页

道, 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队征敛繁多,百姓疲困,士卒越发骄悍,有的私下出去抢夺民财,没有敢呵止的。江公巡行郊外,见到几个骑兵骑马越过车队,江公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思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邃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及,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日:“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 ②渠魁:首领 。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敛繁多。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曰 顾:回头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 )

①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②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③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④饷应期至,军乃戢 ⑤守臣当先以身殉 ⑥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⑤⑥ D. 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

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4. (1)①此辈迫饥寒为盗, 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二、断句训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同》

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 《论衡·明雩篇》 三、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滟滟. 芳甸. 霰.雪 沙汀 扁.舟

徘.徊.

砧.

碣.石 潇.湘. 栖.隐 岩扉. 迢.递. 作揖.

耆.旧

槎.

瀛.洲 天台. 天姥. 剡.溪

屐. 渌.水 冥. 暝. 战栗. 层巅. 澹.澹 霹.雳. 丘峦. 訇.然 霓. 蟾.蜍. 轧.露 鸾.珮. 泓. 坼. 涕.泗. 鲲.鹏 垆.边 皓.腕. 谙.藜. 东菑. 危樯. 铜钲.

崦.嵫. 饷. 淳.熙. 霁. 馔.玉 欢谑. 沽.取 箜.篌. 神妪. 潺.潺. 阑.珊 罗衾. 一晌. 燎.沉香 火燎. 溽.暑 窥.探 楫.舟 国殇. 犀.甲 车毂. 旌.旗

笙.歌

邋.遢. 躐. 雾霾. 玉枹. 摐.金 旌.旆. 逶.迤

瀚.海

腓. 渔樵. 玉箸. 蓟.北 飘飖. 顾勋. 乱飐. 薜.荔. 鬓.云 香腮. 襦. 鹧.鸪. 銮.舆. 斛. 揪.捽. 厥. 伶.官 三矢. 仇雠. 衔.哀 嗣. 怙.恶不悛. 汴.州

遽.去 耿. 殒. 殁. 收敛. 装殓.窆. 昊.天 尚飨. 筼.筜. 偃.蜩.腹蛇蚹. 鹘. 轮扁.斫.轮 缣.素 相蹑. 萃. 赦. 箨. 曝.书画 畴.昔 间.不容发 四、课文成语

山高水长 终南捷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青云直上 摧眉折腰 黍离之悲 秦楼楚馆 石破天惊 落花流水断发文身 纵横捭阖 抱薪救火 呜呼哀哉 成竹在胸得意忘言 南柯一梦 黄粱一梦 雕虫小技 箪食瓢饮 浮生若梦 秉烛夜游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如丧考妣 五、运用所学人物故事进行句式仿写

在盛唐光芒四射的的文学殿堂里,有一位白衣飘飘,身佩宝剑的侠客。他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

第 8 页 正反共 8 页

行;他肝胆口腹,皆披锦绣,一声长啸,万里风来;他醉眠酒家,求仙问道,九天揽月,谈笑胡沙。

仿写:在 里,有一位

的。他;他

六、排序(08年全国卷Ⅱ)

铁路客车动车组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 , , ,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1、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2、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3、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4、无需人为干预

5、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七.材料作文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它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们赞美这株百合,因为她要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开吃眼里的生命之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么人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旅程呢?

要求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确定标题,不能脱 800字。

更多相关推荐:
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一、知识要点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

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二十四伶官传序一、知识要点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字词总结

伶官传序的翻译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梁朝是我…

《伶官传序》知识点教师版

伶官传序知识点一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名词动用推其根本2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3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4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二名词作状语6负而前驱前在前边...

伶官传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伶官传序通假字及仇雠已灭雠通仇仇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不要一词多义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知识点

伶官传序知识点一古今异义1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

伶官传序 原文 翻译 注释 文言知识

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

伶官传序 原文 翻译 注释 文言知识

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精讲

伶官传序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的天下推其根本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

项羽之死伶官传序庖丁解牛过大孤山小孤山六国论知识点全整理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实词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拔起盖超过今日固决死固本来决必定刈YI旗割砍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汉军皆披靡溃散辟易数里畏惧退缩退避亡其两骑...

唐宋八大家文言知识检测(关于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方山子传,祭十二郎文。翻译和重点字词。默写的试题)

都梁中学高三年级唐宋八大家知识竞赛一班级姓名得分一字词解释和翻译1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衔具羞翻译2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昰依省怙是翻译3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

伶官传序知识点总结(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