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4.21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其实训环境和实训任务的真实性,与社会和市场联系的紧密性,以及明显的经济效益性得到了高职教育领域的普遍关注。它是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重要场所,代表了未来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方向。但我国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急需相关理论指导。因此,研究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 实训基地 建设模式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由学校自身投资建设,也可以由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共建。从政府导向和未来发展趋势看,联合共建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发展方向,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根据投资主体和运行管理的不同,可以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1.企业主导模式。(1)订单企业主导型。“订单式”是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提出订单,由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规格、数量进行培养。为了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熟悉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订单企业往往会提供一些生产设备和培训任务,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从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xx年起开设“欧姆龙订单班”,几年来欧姆龙公司捐赠和投资了大量设备,建成欧姆龙产品展厅与实训室,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了解产品与训练实用技术的真实场所。实训基地还按照现代员工现场工作的要求,结合欧姆龙产品技术特点,引入国际质量认证、生产现场优化、欧姆龙员工培训包、技术培训包等内容,构建了全新的订单培养方案。另外,由欧姆龙公司出资,企业安排高层管理人员来学校工作,派遣企业培训教师授课,选拔学校教师赴企业研修,建立起了一支一流的教学团队。这种模式能同时满足学生、学校、企业多方面的需要,实现三方共赢,但这种合作企业数量有限,只能解决部分学生的实训问题。

(2)引进企业主导型。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已引进的或即将引进的企业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如校内超市、食堂、宾馆、邮局、保险公司等。学生可以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到这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与人保财险下沙分公司合作建设的下沙大学城营销服务部,以及与中国人寿分公司合建的寿险营销部,完全按照保险公司的营业场所进行布局,除少数管理人员外,其余人员均为在校学生,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实地参与业务操作环节。基地通过开展保险产品的销售和相关的售后服务,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校企双方投入较少,合作形式灵活多样,缺点是教学实训系统性不强。

2.学校主导模式。学校主导型实训基地是由学校来投资和运营的,学校可以根据实训需要来建设,可以实现完全的自主管理。(1)来料加工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实训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基地的数控机床对外承接机械产品的加工任务,既减少了实训耗材,又获得了真实的实训任务,可谓一举两得。采取该模式,基地经营风险较低,管理相对简单,实训耗材投入较少,实训任务多样,不足是基地往往缺乏稳定的加工业务,导致生产性实训时断时续。

(2)生产经营型。主要是指利用学校资金、场地、师资等资源,建设具有独立所有权的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如校办超市、宾馆、工厂等。20xx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投资建成了连锁超市校内体验店,该超市由相关院系的领导、教师负责管理和运营,由学生

具体承担采购、理货、导购、营销等岗位工作,实行企业化管理。

职业院校也可以以原有的校办企业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将其建成产学研一体、承担学生专业实习与实践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经营和实训的双重需要出发,对原有的校办工厂“咸阳机床厂”进行了改扩建,添置了一批先进设备,增加了实训场所,强化了校办工厂的生产性实训功能,最终形成了规模大、工种全,融 “实验、实训、生产”为一体的机电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具体包括七个生产实习车间和四个技术实习中心。改建后的校办工厂实训岗位达460个,实习实训能力达每天1000人的规模。这种建设模式投资大,风险高,建设的关键是项目选型,要选择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且能满足学生技术训练需要的项目进行建设。

(3)技术服务型。高职院校通过成立服务所或服务机构,利用学院的设备、师资、图文资料、技术等优势为行业企业及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如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可以成立义务家电维修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群众免费修理家电;利用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师资、设备成立计算机安装与服务公司,承接计算机组装及维修等业务;软件技术专业师生可以承接软件开发、网页设计等业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利用学院的淘宝训练基地承接纵、横向科研课题,积极为当地政府、企业、社会提供网站建设与运营、网络营销等服务,既使师生得到了锻炼,又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政府主导模式。目前,不少学校建设的实训室功能较单一,使用范围窄,设备利用率低,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为避免各院校简单重复建设,在政府的主导下,可以选择高职院校分布密集的区域,建设区域共享型生产实训基地。一些实训条件好、办学规模大的学校可以申请在校内创建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担负起周边院校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国家级流通现代化工程实训基地与国家级食品营养与安全实训基地。基地不但满足了本院师生产、学、研的需要,也对其他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个人开放,完成了相应的实训、技术开发、培训等工作,实现了教育与科技的社会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装备、设施的利用率。

4.多方合作模式。(1)校企合资合作型。主要指校企双方通过合资、合作的形式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共同管理和运营。学校和企业可以以场地、厂房、设备、技术、原料等作为投资,通过协商明确各自的责、权、利,使实训基地兼顾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的要求。这是当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最主要的一种模式,其优点是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并能实施规范的企业化管理,且技术、设备、产品紧跟市场变化,因而实习实训内容也能及时更新;该模式的缺点是校企双方合作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常常会造成不稳定或合作中断。

(2)政府资助型。主要指利用国家财政资金资助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国家级或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可利用政府提供的专项资金,一是部分重点专业可申请中央财政或省级财政提供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这些生产性实训基地往往由政府提供一部分资金,学校自筹一部分资金建设,建设方案须经学校、政府主管部门的层层论证,建设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

5.学生创业模式。通过在学校设立“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设施条件,免费或收取一定的成本费供学生使用,使创业愿望强的学生降低创业门槛,参与市场竞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学生创业一条街”,在学校生活区建设了30多家店铺,由该校学生以低廉的价格承包开店,这不仅使创业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而且形成了勇于创业的校园风尚。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淘宝训练基地集聚了一批乐于创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建网站、开网店、推广产品,既提高了职业能力,又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该专业部分学生毕业时已拥有多家网店,成为“小老板”,其余学生毕业前全部被企业“订购”。

总之,高职院校只有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结合学校具体条件,统筹内外部资源,

广泛借鉴,积极创新,选择恰当的模式建设和运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贾清水.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基本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 童卫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1(8). 朱其训. 国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第二篇: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的探索


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的探索

[摘 要]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顺应了教育部大力推行的“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的精神,这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资源,实训基地建设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目前,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式单一、政府统筹乏力、仪器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工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又不稳定,基本是“合同式”松散型合作关系,仅能依据合同安排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年度间基地单位变化较大,不利于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当前的重点是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与柳州市最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中海迅)建立的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模式,是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大胆探索。

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突破了以往很多职业院校与物流企业共建物流实训基地的传统模式(几乎都建在校方且规模都不大),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对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践。

1 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背景

依托企业优势共同办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实力,不断发展自我的目标。汽车业是柳州市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国家大力扶持的十大行业之一。此次共建的大型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汽车零部件配套物流实训基地,就是专门从事汽车零部件配套物流服务的综合性实训基地。桂中海迅是一家面向全社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为机械制造企业供应链提供一体化物流配送为核心业务,公司发展迅速,用6年不到的时间,成为全国行业翘楚。企业高速发展遭遇人、财、物发展瓶颈,而作为全国重点职业学校的柳州

第二职业学校,在发展中也遭遇到场地限制,实训资源不足等困扰,此次校企联动、深度合作,依托企业建设项目共建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一方面解决了我校实训资源不足和难于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困难,同时也给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机会,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缓解了企业发展资金不足,为企业高速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储备。

2 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及目标

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是:将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成集“产、教、研”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总体目标为“技术先进,示范共享,工学结合”。

2.1 高标准的建设起点,向世界物流水平靠拢

校企双方在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中达成共识:瞄准世界物流发展的先进水平,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为重点,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成为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应用或转化的孵化基地。

2.2 成立物流科学研究所,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现代物流涉及多门学科,并涉及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综合性研究应用领域,已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声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企业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因而对于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突出课题。

成立物流科学研究所,运用双方优势开展物流科研研究,打破了以往职业院校与企业在行业发展研究中相互分离,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强强联手,共同研究和开发物流科研项目的良好势头,实现了生产、培训、科学研究一体化。

2.3 确定实训基地的组织机构和运营管理的模式

实训基地建设中,双方明确了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职责与权力,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了实训基地使用与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实训基地由桂中海迅按“第三方物流”模式对外运营和管理,我校参与企业管理,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教学培训计划,并参与学生在实训基地的教学管理、岗前培训、技能考评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

3 实践与探索

3.1 编写物流实训教程,实现专业培训岗位化、系统化、规范化

完善的实训基地不仅包括先进的设施设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专业师资队伍,还应包括与之配套的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技能培训的实训教材、实训计划和实训方案。由于物流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现有的教材偏重理论知识,其适用性、应用性和可操作的实训内容少之又少,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组成了由企业首席运营官、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的技术骨干为成员的《物流实训教程》编写组,制定了详细的编写方案,并对参与教程编写的专业教师采用轮训方式安排到企业挂职,进行专业实践操作培训。

《物流实训教程》是以行业(企业)岗位操作规范为标准,依据物流实训基地的工作流程、岗位设置和技能要求进行编写,使学生实训岗位化、系统化、实训操作规范化,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缩短了上岗时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差距,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3.2 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实现学生考评标准化、企业化

不同的岗位操作技能要求和考核标准也各不相同,如运输作业岗位以货物的准时到达率和货物的安全完整为考核要求;仓储作业岗位以货物出入数量的准确率和堆垛的规范性为考核要求;配货作业岗位则以分拣配货的准确性和配送货物的及时性与经济性为考核要求。因此,我们依据培养目标和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制定了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和综合技能考评标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有章可循,树立自信心。

对学生的考评,以专业技能考核为主,以企业岗位考核指标为标准,既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评价,同时也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与引导。通过学校考评与企业考评相结合,教师考评与学生考评相结合,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相结合,从而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

3.3 初步形成了“三阶四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阶”即人才培养分三阶段进行,“四环”即四环培训法。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物流知识认知能力的培养阶段。通过学生在校内系统地学习物流基础知识,使他们对物流及物流行业有完整的认知和了解。第二阶段为物流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与操作水平,提高就业的适应能力。第三阶段为物流规划能力的培养阶段,旨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四环培训法”即采用“ 目标—策划—实施—检测”四个步骤培训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

3.4 共建共享,辐射周边,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

物流实训基地由桂中海迅按“第三方物流”的运营模式进行运营,学校参与管理,在满足我校物流专业岗前培训的同时,也为其他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基地。我校作为叉车驾驶上岗证的考试点也为桂中海迅和其他企业培训了大量的叉车驾驶员,桂中海迅每年拨付固定经费用于物流科学研究所的科学研究,同时设立了“桂中海迅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我校物流专业优秀学生,开创了企业、学校、学生和社会“多方赢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的良好局面。

更多相关推荐:
校内生产性实训标准

校内生产性实训标准校内生产性实习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为了使校内生产性实习效果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工学结合核心...

校内生产性实训记录

校内生产性实训记录

网络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及效果分析

网络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及效果分析摘要对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从生产性实训设计思路生产性实训载体生产性实训的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网络技术专业校内...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成果的初步分析研究

中职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成果的初步分析研究基于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校内实训摘要生产性实训不但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提升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技能还可以利用其创造的经济效益购置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加强课程研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丁金昌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就如何提高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基本特征主要模式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考作一阐述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

12-13第二学期校内生产性实训计划

焊接专业1213学年第二学期校内生产性实训计划一实训目的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精神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3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焊接...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意义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意义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工作过程体验岗位技能训练专业知识应用与创新工作经验获得的必要场所综观当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以模拟性和仿真性基地为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处于起...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傅永强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通过推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不断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不只是对书本知识的演示...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丁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丁金昌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就如何提高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基本特征主要模式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考作一阐述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刘家枢徐涵摘要实践教学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最重要的环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创新之举认识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特点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径...

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

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申屠江平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的必然选择其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训完整的工作过程生产出产品甚至商品实现教学做的统一目前高职院校的校...

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

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发布时间20xx0610来源职教论坛浏览次数597申屠江平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的必然选择其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训完整的工作过程...

校内生产性实训总结(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