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文言虚词总结

高二文言虚词总结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 …… 余下全文

篇二 :离骚知识总结

离骚(节选)》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谣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责骂)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

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

“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

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 …… 余下全文

篇三 :20xx年 《离骚》 知识点总结

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知识积累

《离骚(节选)》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1、屈原,名_______,字原,战国时期_______国人,曾任左徒和三闾大夫,是我国________伟13.伏清白以死直兮,伏: 14.悔相道之不察兮,相道: 15.及行迷之未远,及: 16.驰椒丘且焉止息,止息: 17.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 18.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 19.忽反顾以游目兮,游目: 20.佩缤纷其繁饰兮,缤纷: 大的______________,相对于《诗经》的集体创作,他是第一个个人创作的诗人。他的政治理想是__________,即圣君贤相的政治,基本内容是民本思想。

2、《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作品,______时期的_______编辑,这些作品运用________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_______地风土人情,大量使用虚词“______”,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_________》,后世称这种诗体为“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3、《楚辞》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共373句,是我国_________最长的____________。它与《诗经》中的《_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后来泛指____________。它们分别开启了我国诗歌史上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诗风。

4、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中“离”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离骚》即_________。 5、19xx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的爱国诗人________、波兰天文学家__________、法国文学家_____________、古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______________ 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二、重点词语

…… …… 余下全文

篇四 :重点虚词总结

一、高频虚词“而、其、为、以、于、之”的梳理、整合

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

③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连词,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 .

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鸿门宴》)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可是” .

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为了”“为的是” .

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 .

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其”的意义和用法。

①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 .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语气助词,无义 .

③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语气副词,表揣度 .

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

⑤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 .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代词,表第三人称,“他” .

⑦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副词,表假设,“如果” .

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代词,表第三人称,可译为“他的” .

3.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为”的意义和用法。

①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在”“当”等 .

②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 .

…… …… 余下全文

篇五 :赤壁赋文言虚词总结

《赤壁赋》文言虚词总结

1.之

⑴(代词)它。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②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⑵(代词)这。①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⑶(助词)的。①壬戌之秋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⑷(助词)取独。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③不知东方之既白(20xx年浙江)

⑸(音节助词)①扣舷而歌之

2.与

⑴(连词)和。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0xx年湖南)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20xx年山东)

3.于

⑴(介词)在。①月出于东山之上(20xx安徽),徘徊于斗牛之间(20xx年重庆)②于是饮酒乐甚③托遗响于悲风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0xx天津)

⑵(介词)表被动。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焉

⑴形容词词尾。①少焉

5.所

⑴组成名词性短语。①纵一苇之所如②而不知其所止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6.而

⑴(连词)表修饰关系。①扣舷而歌之②顺流而东也③倚歌而和之(20xx年浙江)④抱明月而长终

⑵(连词)表承接关系。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②羽化而登仙③耳得之而为声④客喜而笑 ⑶(连词)表转折关系。①而今安在哉?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⑷(连词)表并列关系。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7.其

⑴(代词)它的。①而不知其所止

⑵(代词)他。①方其破荆州

⑶(代词)这,那。①其声呜呜然②何为其然也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20xx天津) 8.乎

⑴(介词)于。①枕藉乎舟中

⑵(疑问语气助词)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⑶(反问语气助词)①而又何羡乎!

⑷(句中停顿语气助词)①知不可乎骤得

⑸形容词词尾。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③郁乎苍苍

9.者

⑴组成名词性短语。①逝者如斯②客有吹箫者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0.然

⑴(代词)这样。①何为其然也

…… …… 余下全文

篇六 :【精品】高中文言虚词总结

高中文言虚词总结

一、文言虚词归纳

(一)同类异词

1、只、止、特、但、徒、唯、仅、单、直、啻; (只)

2、都、全、皆、悉、咸、举、具; (都)

3、否、不、未、无、毋、勿、弗、莫、非; (否定副词)(“非”在否定句中表判断)

4、汝、女、若、乃、尔、而、子、吾子、二三子;(第二人称代词)

5、我、吾、予、余; (第一人称代词)

6、彼、其、之; (第三人称代词)

7、孰、何、安、胡、曷、盍、奚、焉; (疑问代词)

8、谨、窃、伏、敢、请、敬、辱、幸; (表谦敬意)

(二)兼词

1、诸(之于、之乎);

2、耳(而已);

3、尔(而已);

4、曷(何不);

5、盍(何不);

6、焉(于之、于此);

7、叵(不可);

(三)时间副词

1、已、既、既已、业、曾、尝; (完成时)

2、方、正、今; (现在时)

3、少时、少顷、少间、斯须、寻、须臾、未几、俄而、旋、既而;(短暂时)

4、猝、遽、辄、忽、奄、即; (突然时)

(四)句首发语词

夫、盖、嗟夫、若夫、噫、呜呼;

(五)句末虚词

者、也、乎、哉、矣、焉、邪、耳、尔、与、欤;

(六)关联虚词

1、连接上下文句的连词:

虽(表假设,即使、如果;表转折,虽然)、然、虽然、然而、然则、于是、因、则、而;

2、连接词或词组的连词:而、以、与;

3、连接词或词组的介词:于、以、乎、与、为;

(七)双音节虚词(固定句式)

…… …… 余下全文

篇七 :虚词总结表

虚词总结表

虚词总结表

虚词总结表

…… …… 余下全文

篇八 :文言虚词总结

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示例

以:

[介词]把;用;拿

①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②輮以为轮(《劝学》)

③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④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⑤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依据,凭借;按照

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③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④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

①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②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介词]在+时间、处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

[介词]相当于“与”,译为“和”“跟”“带领”等

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

[连词]相当于“而”,表示并列、修饰、承接或递进关系

①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②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表示目的,来,用来,以致,以便

①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③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

④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①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认为,以为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副词]通“已”,已经

及以至是(《报任安书》)

【以为】 ①认为②把??当作或看作。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