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时间:2024.4.9

组织行为理论在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以组织行为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更新教育观念;促进积极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形成良好归因风格;创建健康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高校;教育管理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d educational management to university students in new period,whi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collected with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xpecting the difference among students in educational management,renovating educational ideas;accelerating the formation of active value id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rspective taking;leading student’s to form right attribution,to form better attributing style;setting up healthy culture of campus etc.It aimed of enlighten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 China.

key words:organizational behavior;university;educational management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及其成员心理和行为规律,探讨调动其行为积极性和提高行为效能的科学,是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组织行为学认为,作为管理对象的人是复杂的人,即强调人的认知的复杂性,个人的心理、情感状况受尊重、受信任程度直接决定着人在工作中潜能的发挥,并最终影响管理工作的效果。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新现象、新问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为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况不稳定、情感缺乏归属、主体意识得不到认同、个性难以发挥等诸多问题,引入组织行为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尝试和摸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组织行为学在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具备了在社会环境中作为一个完整组织的所有因素,所以这个组织的管理需要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解决管理中所碰到的问题,如组织框架的合理架构、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信息渠道的建立运作以及对管理对象主体意识的唤醒、积极态度的引导、创造能力的挖掘等。我国近年来社会整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组织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进行变革,作为权变的组织行为学模型体系能在这种情况下指导组织的发展。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是以人的管理为核心的组织,这就决定了必须以人为中心来开展管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研究被管理对象的心理状况和行为特征,从中总结出带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规律性,从而提高预测、引导和控制全部门人员的工作行为能力,组织全体人员团结协作,勤奋工作,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人力、智力和物力(财力)资源,圆满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任务。

大学生所担负的历史责任要求必须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未来社会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所谓人才不仅要具备科学文化素养,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因此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

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而这一提高主要是通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现的。大学生的群体特点要求必须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从其心理特点分析,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意识,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较强,思维灵活,但是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看问题易偏执,易出现自我认识定位与社会需要的反差,产生自我中心主义、功利意识、知行背离等倾向;从其生活环境分析,该群体接触信息渠道较多,选择吸纳信息能力较强,但尚不具有较强的是非判断能力,倘不及时监督和管理,易接受不良思想的蛊惑而造成不堪后果。

二,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是研究组织系统内的个体、群体、组织及其关系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提高组织运作效率的科学。本文以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以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商榷。

(一)尊重学生差异。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传统上只重视学生间个体差异的教育,工作中注重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研究分析大学生的思想规律和心理特点。大学生是思维活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群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个性、经验、知识结构、认知结构、需要、兴趣、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由于我国二元制经济结构的存在,导致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认知、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学生在生活习惯、衣着服饰、风俗习惯、交往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思想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从宏观角度讲这个“材”应该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的差异。特别是大学生正处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里,学生间的个体和群体差异教育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二)因势利导。促进积极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价值观是“个人对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比此相反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更喜欢的一种持久信念。”通过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偏向与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把社会作为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大学生在进行具体的价值选择时,更偏重于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社会只是作为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存在的。这种抽象价值取向和具体价值选择上的矛盾性表明,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还没有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他们的价值评价具有双重性。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有机群体,个体是组织的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看待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在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理解他人,具有一定的移情能力和角色体验能力。因此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可分为二层次面:第一层次,实现个人价值,在实现个人价值导向下,也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第二层次,教育目的中个人价值的实现转化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重点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独立个性的培养。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保证受教育者获得自由发展的条件,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新才能,养成受教育者完整健全的人格,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人的独立个性的核心是其创造性人格特征。

(三)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形成学生良好归因风格

归因是“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对人的内在状态或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随着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不断完善,部分学生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会出现学业成绩的系列问题,指导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以正确态度对待学业的成败。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于努力程度不够,这样才能从成功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变失败为动力,取得成功。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走向成功的殿堂,而不是培养心理失败者的摇篮。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我们深有感触

地是毕业审查中因多门不及格不能获取学位的学生最后考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这给我们如何看待学业成绩失败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我们的教育应该切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名言:“让每个学生能够抬起头来走路”,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归因风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归因。从学生的行为表现人手,结合环境因素来对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进行归因,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教育工作者在运用归因分析时,应当做到:要尽可能科学准确地对对象(即人)进行归因。做到这一点,不仅要看到对象行为的特殊性与连续性,而且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归因对象的其它相关因素;不仅要调查行为的表现,而且要摸清行为的态度;不仅要分析导致对象行为的主观原因,而且要找出影响行为的客观环境因素。同时,要指导对象正确地自我归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行为达到目标的情况下,人们多把成功归因于自身因素,如个人努力、能力、勤奋等,而在行为失败的条件下,人们多倾向归因于任务难度、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运气等外部因素。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行为的动机、目的、效果,使之正确地归因,特别是不回避对自身的归因。

(四)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组织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并为组织成员遵守和奉行的共同价值观念。”它反映和代表了组织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合乎时代的伦理和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高等学校是有机的组织整体,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通过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学习风气和教育环境,营造加强思想教育的良好氛围,使思想教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努力创造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环境,做到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2l世纪是面临着知识爆炸的时代。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基地,已经成为改革的前沿。如何运用新的管理知识去指导我们的实践,以顺应潮流、做到与时俱进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新课题。总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以正确的行为学是指导这项系统工程的重要理论之一,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就一定能够创造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思路,开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组织行为学


1.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分歧

(1)名称:人本主义心理学叫做对象自我,精神分析学叫做过程自我;

(2)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描述性关于自己的看法、情感和态度,精神分析学是动力性的、解释性的;

(3)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对自我感觉的组织化和一致性,精神分析学是控制与支配个人行为。

2.政府组织的起源于功能(社会起源于需要,政府起源于邪恶)

(1)政府的产生:道德缺陷使人们需要更为明确,更为清晰,更为一致,更有权威性的规范。

现实的需要产生新规范确立机构仅分为审判与执行即行政,由此政府产生。

(2)政府的功能:主要职能,从政府的起源来看,是保障权利,并以权利保障自由。

其他职能,政府后来增加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功能都是附加功能,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们的权利和自由。

3.关于精神分析学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理解

意识 : 个人在任何时刻觉察到的感觉和体验。潜意识:对意识构成威胁而必须推开的记忆和情绪等内容,是不能简单注意就能意觉察到的,可能在梦、口误诙谐中泄露其部分。也可以通过精神分析学等技术发现。前意识:需要时,就可以意识到的部分。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中,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虽是三个不同层次,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弗洛伊德将潜意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潜意识——前意识,“另一种是被压抑的但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成为有意识的”潜意识——无意识。

但实际的潜意识,其实是意识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被我们压抑或者隐藏起来的那部分意识,所以,潜意识的特征,大小,主要受能力,性格,成长环境等等条件因素限制,能量并不巨大。

前意识它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

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所以从前意识到意识尽管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担负着“稽察者”的任务,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弗洛伊德又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有的又译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4.目标管理模式实施步骤与优点

实施步骤:(1)上级动员(2)各级分类填写定量目标实施计划

(3)组织各层级及其成员实施目标(4)上级进行指引,支持,鼓励和监督

(5)下级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目标管理的优点

①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对于那些在技术上具有可分性的工作,由于责任、任务明确目标管理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对于技术不可分的团队工作则难以实施目标管理。 ②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力图划归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③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④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5.从自然宗教(原始宗教)和风俗习惯的角度对文化的理解

原始宗教是生活于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的人类所创造的一种文化体系。它表达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最初认识,汇集了史前时期人类的所有知识形式,满足 了早期人类的精神需要和价值追求。原始宗教本身就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原始宗教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受自然界沉重的压迫,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的东西很多、很广,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既受到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这些方面。一个民族的语言作为这个民族的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习语更是与民族的风俗习惯紧密相关。

6.压力的表现形式,症状与缓解方法。

基本表现:生理症状:紧张性头痛,胃部不适,皮肤问题,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睡眠失调,疲劳感

心理症状:心理紧张

行为症状:饮食失调,烟酒过量,坐立不安,说话滔滔不绝,故意旷职

缓解和控制压力的方法:(1)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2)付诸行动(3)调整生活方式(4)运用积极的心理学方法。

7.沟通障碍与化解

障碍:(1)发送者和接收者双方的技能,知识,社会文化系统都有可能造成障碍。(2)信息传递中的障碍:传递通道,环节,介质等都有可能造成障碍

化解:(1)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2)善于运用反馈(3)学会积极倾听(4)减少沟通中的中间环节

8经验主义方法

经验主义:又作经验论,通常指相信现代科学方法,认为理论应建立于对于事物的观察,而不是直觉或迷信。意即通过实验研究而后进行理论推导优于单纯的逻辑推理

经验主义学派把管理理论的研究放在对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上,强调从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而不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来进行研究,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以适用为主要目的。

经验主义通常指相信对现代科学方法,认为理论应建立于对于事物的观察,而不是直觉或迷信。意即通过实验研究而后进行理论推导优于单纯的逻辑推理。 与经验主义相对的是欧洲的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是笛卡尔,根据理性主义的说法,哲学应经由思考和演绎推理而得出结论

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等著作中明确指出经验主义的要害在于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个人狭隘经验,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是普遍真理,到处生搬硬套,也否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认识论中的经验论也可称为经验主义。

9.权利转化成权力过程的解释

答案一:权利是理性从经验之树摘下的果实。理性就从经验中为个体的生存空间确定了边界。个体在自己生存空间的边界内依照自身意志而说而行表征为权利。

人不光有理性,还有欲望。欲望膨胀,遮蔽理性,人就会侵害比自己孱弱的他者的权利,挤压其生存空间。弱者对强者的反抗需要,促使许许多多的个体与个体的小型权利保护同盟产生。而随着人与人之间交互范围的扩大,一个小型权

利保护同盟中的弱者有可能受到另一个小型权利保护同盟中的强者的权利侵害。当这种现象发生时,两个小型权利保护同盟之间就会出现对抗或者谈判行为。因为对抗成本高昂,而且往往带来循环对抗,并不能较为圆满地解决问题,所以即使在一时的对抗中获胜的一方也会最终选择与另一方进行谈判,以使问题的解决有一个相对圆满的结果。许许多多的小型权利保护同盟长期交互谈判,求同存异,其结果必然是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较大型权利保护同盟。而为了寻求即时性、长期性、稳定性的权利保护,较大型权利保护同盟授意成立了专门性权利保护组织即政府。可见,授意成立政府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权利。政府肩负的这些事务,成为它必须履行的义务。政府履行义务体现为其权力。

答案二:其一,权利是权力的本源,即无权利便无权力。大家都晓得,国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必须产物。而法律也是同国家相伴而生的。无论是国家的产生,还是法律的出现,都是在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阶级为了巩固和扞卫自己的利益(即权利)而设立国家机器、制定并颁布法律,把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以国家的强制力保障其本阶级的既得利益(即本阶级所享有的权利)。 其二,权力是权利的后盾,即无权力的保障便无从享受权利。权利主体对权利的享有的最实际的表现,就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某一项具体权利的行使。那么,权利的行使,必须是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之间的一个协调的互动过程,而该过程实质上是权利主体某一特定利益的取得,和义务主体某一特定利益的抑制或让渡。由于利益得失上的这种本质区别,必然要求这种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之间的协调互动过程,必须依赖于另外一种力量国家公权力的作用力。

其三,权力与权利共寓于法律之中,即权力与权利是法律的主要内容。法律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以确认权利、保障权利为目的,公然申明每一法律主体所依法应当享有的种种权利。没有了法律对权利的规定、确认和保障,权利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同样,法律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以授予权力、规范权力和限制权力为己任。

就是人民将垃圾权利和财产权利交给政府,就变成了政府的权力

10.结合动物庄园,理解“集权主义”

集权主义分析:总结以上,可以意识到,极权主义宣传的目的在于,对现有的统治基础进行巩固,全方位地干涉社会运作,让“动物干的活更多,消耗的饲料更少”满足领袖及整个统治阶级的私欲。在此基础上,不难理解为何在进行比人类

还要严苛的统治之后,动物们还比人类统治时候还要死心塌地。在现实中,类似的手段曾出现在苏联解体前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如前东德秘密警察,据统计,每三个东德居民,就有一个曾受到过监控。极权主义的宣传,是愚化民众的重要手段,也正因为如此,动物们没有真正意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恐怖笼罩的统治之下,只是固执地追随领袖。极权主义统治首先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依靠的是对大部分的下层阶级的软硬统治(包括自愿顺从的和被迫的)那么统治阶级的依靠也就是下层阶级。表面上,统治阶级控制下层阶级,实际上是下层阶级为统治阶级提供生产力和意识形态的载体,因此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体,不管该国是民主是专制是独裁,民众都是统治的基础。

11.古典组织结构理论

泰勒(美国):(1)作业职能与管理职能分离(2)管理的例外原则

法约尔(法国):(1)跳板原则(2)直线参谋机构:增设参谋职位,为直线管理上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服务

韦伯(德国):(1)组织必须依照制度,规范来运转(2)对组织结构分层的研究

12.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理解“NOW”

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他们既反对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或防御机制,又反对行为把意识看作是行为的副现象。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都同意柏拉图和卢梭的理想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们继承了19世纪末W·狄尔泰和M·韦特海默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用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有四个方面:

(1)、强调人的责任;

(2)、强调“此时此地”;

(3)、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

(4)、强调人的成长。

此时此刻(“NOW”):

生活中总有很多怀旧或无法自拔于过去的人,他们常常追忆往昔的美好时光,或是反复体验以往尴尬的遭遇或是痛苦的失恋。也有一些人总是在计划将来的日子,而不顾眼前的生活。从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角度,每天的怀旧或是白日梦使你失去了N分钟的时间,你本应该享用这N分钟去呼吸新鲜空气,去欣赏日落或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只有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刻,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会常常告诫

你“今天是你剩余生命里的第一天”。

13学习型组织

含义:指的是一个能不断增强其创造能力的组织,或者说是一个拥有知识并能对其进行管理和运用的组织,即能够“学习”知识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模型:(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愿景(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

14组织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原则:(1)目标任务原则(2)分工协作原则(3)统一指挥原则(4)有效幅度原则(5)集权分权原则(6)执行监督原则

步骤:(1)明确目标(2)分析目标,形成业务流程(3)设置部门(4)设置岗位工作(5)制定管理制度

更多相关推荐:
组织行为学心得感悟

组织行为学心得感悟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09级园艺班学号:************组织行为学心得感悟(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09级园艺xxx学号:************)开篇,罗老师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讲述了什么是组织…

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

《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余昌永贵州省旅游学校通过陈英葵老师对《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讲授,让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陈老师的讲解生动活泼,让我产生了意犹未尽之感,并详细做了读书笔记,收获颇丰,深深的感受到组…

组织行为学小结汇总

组织行为学小结汇总第1章绪论1组织定义存在的三个条件演变的两种形态定义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条件是人的集合适应目标的需要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即人目标分工协作作业与管理形态静态结构存在动态过...

组织行为学学习总结

《组织性为学》学习总结为期一个学期的《组织行为学》课程结束了,在感受到一种失落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得知识的喜悦与充实。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的管理与通的能力都有了显著地提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给…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社会个体的我们于多重压力下也要不断给自己充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时时学习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基于此,通过对曹庆仁老师的《组织行为学》学习,受益良…

课程作业《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近一个多月,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了《组织行为学》及刘戎教授的课件,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我认真地从个人、…

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

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本学期有幸能选中组织行为学一课由政治理论教研室雷忠教授主讲雷忠老师的授课深入浅出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使我受益匪浅作为一门研究领导者如何分析影响下属行为的学科组织行为学为我将来到部队任职在基层的管理...

《组织行为学》心得

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初步地了解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熟悉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渐渐地懂得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是收获多多,受益匪浅。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以…

组织行为学国家精品课程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国家精品课程学习心得福建农林大学许驰20xx年x月x日至10日,我参加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组织行为学》精品课程培训。培训由昆明理工大学的段万春教授、杨红娟教授、马芬教授主讲,…

组织行为学-网上学习心得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为期不久的选修课已经降下帷幕。通过这次《组织行为学》的学习,让我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的管理交流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它不光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对于还未真正踏…

组织行为学个人总结

个人总结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已经知道了这一门学科并且提前买了书第一次知道这门课是上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老师介绍的当时老师说人力资源这门课要结合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知识才能学的更好当时我就对于这门课有了很深的印象但是并不...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1组织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人自觉协作的活动或力量所组成的系统组织具有以下四个基本属性社会实体有确定的目标有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协调的活动性的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又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开放系统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共同...

组织行为学学习总结(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