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赏析

时间:2024.3.31

赏析《秋兴(其一)》

汉教一班 黄莘越 20100511351

《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秋天杜甫滞留夔州时所做的一组七言律诗。他将自己羁旅的艰难和对长安的思念融入其中,完成这一“联章体”,成为他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秋兴其一》是整个组诗的总序,杜甫在这一首诗中表达了组诗的主题“身在夔州,心在长安”,为整个组诗埋下了悲伤的感情基调。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枫林已经凋落,凋伤本就有凋落之意,而作者用凋伤则更显凄凉,“伤”会让人想到“伤害”,有被逼无奈的意味在里面。时不待我,已然是深秋。“气”本是自内向外展现的,例如气质、气氛,诗人这样写,是说夔州的秋天无论何时何地,都让人由内向外地觉得萧森,作者的心情也从内到外都深感凄凉。诗人纵观四周,白露剔透,枫叶凋伤,巫山巫峡到处都是萧条悲凉之景。作者客居他乡,身边没有一个知心人,本就感到寂寞凄苦,而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象,使得诗人的内心倍感孤独,身上又添了一分寒意,寒上加寒。这为全诗塑造了一个悲凉萧条的环境,更显诗人处境的凄凉。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三峡波浪滔天,江水浩浩荡荡,滚滚而去,与天相接,塞上的风云低沉得快要与地接拢,天地也因为风云的低沉而变得昏暗一片。“阴”不仅写了天气的阴暗,还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阴霾。“塞上”有两种解释,一是“要塞”,要塞多是一些地势险要之地,所以在这里可指多山的地势险要的夔州,李白就有“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形容川地的地势凶险。二是“边塞”,在中国众多的古诗中,“塞”多指边境之地,王维《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边关风景。结合这首诗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已经走向衰败,已经没有了当年雄霸天下的威风,边境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势力不断侵扰边境,忧国忧民的诗人从江间的秋景联想到塞上的秋景,虽身在南方,但却心系北方,担忧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也是可以说通的。杜甫俯瞰江间波涛汹涌,

仰望风云阴沉,作者用自己的视觉见证着夔州灰暗的秋色,思考着国家的未来。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上两联作者直接写秋景,这一联作者直抒胸臆,将自己内心“系故园心”的情感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丛菊两开他日泪”菊花已经开了两次,泪却依然是往日的泪水。离开成都也已经两年,想到两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而自己却还是没能够回到家乡,没能够报效国家,仍旧在外,所以伤心。菊花本就是孤单之花,诗人看到只有菊花盛开的景象,联想到自己的孤苦无依,难免落泪。孤舟,一叶扁舟,形单影只,也含有孤单寂寞之意。“系”乃系舟上岸之意,“故园”指长安,而长安乃唐朝之国都,系孤舟,心系故园,看着一只只的船离开,诗人的心也随之飘去,等到泊舟靠岸,好似已经回到了长安。而诗人似乎忘记,乘舟是不能够到长安的。“丛菊”对“孤舟”以多对少,更显孤舟的凄凉,“两开”对“一系”更显作者思念的专一,花开两度,作者的思乡之情却并没有发生转移,只是愈加的强烈了。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一联作者写的是一个生活景象,人们赶制冬衣的情境,作者从“催刀尺”“急暮砧”进行的侧面描写。深秋来到,天气已然变的寒冷,人们忙碌起来,开始制作御寒的衣物,到了傍晚,白帝城也还传出为赶制棉衣,敲击砧板的声音。“寒衣处处催刀尺”,夔州的每个地方,每家每户都开始制作御寒的衣物,唯独诗人没有,在夔州,诗人没有亲朋,没有好友,既没有人会为他缝补制作御寒的衣物,也没有他想要为其制作寒衣的对象,这是多么的孤独悲凉。“白帝城高急暮砧”,到了傍晚,还有敲击砧板的声音不间断地传来,声音在三峡久久回荡??“急”是写敲击砧板的声音频率快,连接不断?还是写人们想要快点把冬衣赶制好的急迫心情?还是写作者内心的急迫之感?

诗人从早上(白露)站到了傍晚(暮砧),无事可做,只能闲游,但这样的生活与作者内心的真实愿望不同,在整首诗中还充斥着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可命运就是如此,满怀报国之志的杜甫只能在他乡遭受羁旅之苦,这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让诗人内心更加悲伤孤苦,又加上无人倾诉,所以只能寄托于周边的事物,

这才有了《秋兴八首》。


第二篇:《秋兴八首》导学案 - 副本


《杜甫诗三首》学案

主备人 王爱群 审核人 高一语文组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学习重点与难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和讨论

【学习课时】三课时

【课前助读】

1、作家作品: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作品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 1

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2、文体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

第一学时《登高》

【学习目标 】

1、了解诗人及背景。

2

2、学习近体诗对仗的形式。

3、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学习重点 、难点 】

重点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难点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学法指导】

1、 了解诗人及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2、 诵读诗歌,把握大意。

3、 由诗歌中的意象探究诗歌意境。

【学习过程】原诗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 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已经55岁,离他770年去世只有3年时间。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加之仕途的坎坷;加之人至暮年,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七言律诗。

一、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 可由学习小组派学生个别示范,也可小组集体朗诵,展开朗诵赛。

2、 《登高》的诗眼是哪个字?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前两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首联和颔联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3

2、我们把这些寄寓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 诗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悲愁”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

3、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联给我们勾画出一副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写景,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二)探究后两联

诗人在前两联借秋景写“哀”,可谓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后两联诗人直接抒情,又是怎样来写“哀”的?请大家继续探究。

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著名评论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来吗?

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艰难”一词该如何理解?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是怎么体现诗人内心愁苦的?

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四、欣赏格律

明代人胡应麟说:“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请你来讲解此诗在句式上的特点!

4

五、赏析小结

1、《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品,这首诗之所以被人看作是古今律诗的压卷之作,除了因为内容的丰富深沉外,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2、杜甫“沉郁顿挫”诗风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像这首诗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靠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这首诗不仅语言雄健有力,而且做到前后相对,句中自对,更显得节奏铿锵,富有音乐美感。

六、课下任务

1、背诵并默写《登高》。

2、预习《秋兴八首》(其一)

第二学时《秋兴八首》(其一)

1、 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4、 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是如何凸显“故园心”的?

5、 此诗与《登高》有哪些相似点?

第三学时《咏怀古迹》(其三)

5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课前助读】

咏史诗,也叫怀古诗。 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本诗是怀古伤己。

一、 自主读诗,把握诗歌大意。

本诗写了什么内容?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怨恨)

二、 合作探究

1、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却写了“群山万壑赴荆门”

这样一幅画面?“赴”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

2、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明确】不同意。a“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 6

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

b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

3、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明确】“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诗解意》)。“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4、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明确】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

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5、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7

【明确】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因课文有注释,可让学生讲,以训练其表达能力。)

6、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7、“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9、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

【明确】“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

10、历史与诗人之间有怎样的连接点?(归纳主旨意蕴)

二人的才貌、遭遇、处境,无处不相似。显然作者在怀古伤己,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8

主旨: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

【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三,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例子: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弄清史实——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2)体悟感情——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3)分析技巧:两首诗有何不同之处?

杜牧诗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做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颇有积极意义;王安石的诗先分析项羽面临的形势,再针对杜诗的说法,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

9

【延伸训练】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 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课后助读】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 10

《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1

12

更多相关推荐:
《秋兴八首(其一)》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注释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八首诗是一...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未20xx021405265d56b7b40100bzgk杜诗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已经教学完毕我想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诗的能力可以分解为如下三点能诵读和背诵并读出诗的韵...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ku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登高比较阅读学习目标1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一导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是仙超凡脱俗杜甫是...

秋兴八首(其一)解析

秋兴八首其一解析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未20xx02140526杜诗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已经教学完毕我想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诗的能力可以分解为如下三点能诵读和背诵并读出诗的韵律美秋兴八首其一描绘了巫山巫峡的...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整理精校版)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教案必修教案03271122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诗歌朗读基本方法2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并体悟诗歌情韵初步了解诗的创作风格3了解作家生平诗歌创作...

《杜甫诗三首》之《秋兴八首》其一 教案

杜甫诗三首之秋兴八首其一教案一三维目标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2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3整体感知感受诗人情感4把我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5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的艺术风格二教学重点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

湖南省湘阴县第五中学高一语文《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湘阴县第五中学高一语文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成就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2通过诵读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及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3学习通过抓住意象...

必修3--6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日月放光辉连绵丝路黄河水当年一起贯南北一览群山凌绝顶五马奔腾不可追秋风起白发吹寒夜秋露那是谁伤心别下千行泪一声嚎啕万人悲情系百姓苦心为天下碎诚诚欲语平生事只说功与罪落幕萧萧下江河去不归天地茫茫无穷尽日月放光辉秋...

《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

20xx20xx学年前旗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三导学案编号05使用时间20xx年3月26日星期三班级小组姓名评价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执笔陈凤红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

秋兴八首其一读后感(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