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时间:2024.5.2

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一、导入:

回顾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么”:

1、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2、抓作者: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

3、抓诗句:(三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 )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4、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进入正课:(作者与时代背景简介)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时间是(755--76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

鉴赏诗歌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所做的介绍,鉴赏诗歌。

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说说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活动:自读,讨论

课堂活动过程:

提问1:题目是什么意思?

提问2:诗句的字面意思

提问3:诗中出现的意象。(客观景物+主观情感=意象 意象+意象+??+意象=意境) 提问4: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

提问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6: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

1

明确:1、题目意思: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2、诗句意思:清冷的白霜打落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上景象萧瑟阴森。江上波浪滔天,山上浓云垂地。又见菊花开了,泪水忍不住又落下。系船上岸,心中又涌起了思想之情。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暮色中,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诗中的意象以及其含义:

一、玉露凋伤枫树林:秋天的“枫树林”:火红艳丽,暗指曾经辉煌的盛唐 。“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1、“白露”,八月份的,八月份有中秋节,秋天,因此有想家的感觉。

2、巫山巫峡气萧森:“气萧森”:萧瑟阴森。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把“伤”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这两个字换一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出来?

明确: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

3、提问:那我们说这里的枫树林会不会是杜牧《山行》里的枫树林呢?这里的“红”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红色呢?

明确:暗红、缺乏生命气息的红??

4、提问:这样的红与后面一句“巫山巫峡气萧森”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怎样的一种气氛? 明确:颓废、凄清、甚至是缺乏生命力的一种气氛。

㈡巫山巫峡气萧森

提问:你认为诗中的“气萧森”指什么?

明确:萧瑟阴森。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

小结:首联短短14个字里,那满目衰飒的秋景,森森逼人的寒气,使人的悲凉心绪油然而生,给全文奠定了一个悲凉之基调。这里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三、江间波浪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山。暗指国家)

1.提问:也就说波浪在涌,他的心情也有涌动。那他的心情为何起伏不定?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进行想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阴暗、阴凉的气氛,不是很平静,山被云雾围绕,这里反映出作者的心情是很悲伤的,也是很沉重的。

2

2.提问:结合背景的话,会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明确:这首写于公元766年归家的途中,但是之后的几年他都没有回到家,诗人在外流浪了好几年。

此刻,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形象表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象征了国势的危急。

江上波涛滚滚,不平静。塞上风云变幻,也是不平静。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意指唐朝整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 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平静。

四、丛菊两开他日泪:

两开:开了两次,回家的事情等了两年,两年了想回家都未果。

“泪”的意象,这“泪”应该是“丛菊”掉的眼泪。这让我们想到了杜甫《春望》中的一句诗“感时花溅泪”,人在很悲伤时景物带给人的感受。那实际上不是景物在流泪,而是诗人自己。

提问:诗人为什么不选择“残菊”而选“丛菊”呢?我觉得应该把“丛菊”改成“残菊”,你以为呢?说说看,要讲出理由的。

明确:菊花开得这么茂盛,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而且“感时花溅泪”,花得这么茂盛,在诗人的眼中却是在掉眼泪的,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出诗人一种心境。而且白露时节,菊花是开得十分茂盛的。

五、孤舟一系故园心:“孤”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令人觉得哀伤。“一”一直思念家园,然而国家战乱,故园还会安好吗?悲凉由此产生

提问:哪个字特别能体现出他急切地想回家?

明确:“系”。这里的“系”有双重含义,虽然这里说“系”的是舟,但实际上这个“系”牵念的是自己的“故园”。也就是说,自己的“心”牵念的是“故园”,而能让自己回家的舟却是“系”在岸边,舟在此,心在故乡,形成了一种反差。

提问:那么“孤舟”是个怎么样的意象,你能否想象一下它处在怎么样的环境中? 明确:一只小船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

提问:这一只孤舟处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凄凉,而且飘零,一条小船在波涛之间起伏,有时甚至有被波涛吞没的感觉。

小结:兼天涌的波浪不是更能突出孤舟的渺小与脆弱?江面是如此的波涛起伏,又是如此的宽广,一条孤舟系于岸边,是不是更能给人一种脆弱、萧条、残败的感觉?大家一定要拓宽想像的思路与空间。

3

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时,同时又是一天的结束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

明确:“暮”即“黄昏”,太阳落山了,虽然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加上天气寒冷,但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做衣服,心里还是很温暖的。这样子的一种感觉更能和作者那种不能回家的悲凉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小结:就是说,大家都在为冬天做准备,做寒衣,而作者只有一个人,而且身上穿得很单薄。这种单薄更能显示出“凄凉”的心境。

提问:刚才讲到秋天,起风了,大家都在做衣服,而诗人衣着单薄,显得分外凄凉。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暮砧”啊?我们在《说木叶》中有一句“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是不是?那么,这个“寒砧”与“暮砧”都带有什么样的寓意啊?

大家想想看“白帝城高急暮砧”是个怎么样的情景:夜晚到了,敲打洗衣石的声音一声急过一声,慢慢地由慢到快,这样的场景带给人什么样的感明确:山城这样高,但作者能清楚地听到敲打洗衣石的声音,四周很安静,而一声声的捣衣声,在这凄清的夜晚,敲击在空中也敲击在诗人的心中。

小结: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艺术技巧:1、对偶 颔联 颈联。

具体:[江间]对[塞上],[波浪]对[风云]

[丛菊]对[孤舟];[两开]对[一系]

2、借景抒情

总结: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景,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悲,羁旅之愁。

4


第二篇:《秋兴八首》教案


               教    案

       课    题:《秋兴八首》(其一)

       指导老师:杨荣树

       院    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    业:汉语言文学

       班    级:20##级1班

       姓    名:

       学    号:

                                20##年5月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感知内容。赏析意象,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                      句,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诵读中感受七言律诗的格律美、音韵美。

     ②通过问题的提设,逐步引导,层层深入。

     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杜甫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这样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赏析诗歌的意象。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1.吟诵引导法:反复吟诵,让学生感受七言律诗的格律美、音韵美。

             引导他们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提问指导法:通过问题的提设,逐步引导,层层深入。

            3.讨论探究指导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

              自主获取知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具体步骤:

  一、引用名句,导入新课(2分钟)

    余秋雨先生曾这样写道:“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愤怒、苦恼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其中一个,就是唐诗。”陈子昂的悲慨,王昌龄的雄浑,王维的秀丽,李白的飘逸,刘禹锡的清俊,柳宗元的简淡……而这其中,有一个人更是不可或缺。他半生飘零,却始终将国家之悲高于个人之悲。他的沉郁顿挫,扩开了整个唐诗气象中悲的广度与深度。他叫杜甫,一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人。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秋兴八首》(其一)。  

              板书课题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5分钟)

     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全诗,在朗读中发现错误的字音,并纠正。如“孤舟一系故园心”的“系”(ji 四声)。了解了正确的字音之后,再次自由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此环节将采用诵读指导法。在诵读中指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三、了解诗人,介绍背景(5分钟)

“功夫在诗外”。要理解一首诗,一定要联系相关的背景。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在公元763年结束。吐蕃、回纥在此时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又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的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公元766年,诗人时至晚年,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写下了《秋兴八首》这组诗。教材选取的是第一首。

 四、解读标题,了解信息(1分钟)  

     秋兴即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之意。

 五、合作分析,重点讲解(20分钟)

 此环节采用提问指导法,通过问题的题设,层层深入。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探究,理解全诗。

      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提问】 “玉露”在这里指什么?

   【解析】 玉露即白露,是秋天草木之上的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白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也就是进入了秋天。秋天,既点明了时间,又契合了题目的因秋而兴。

   【提问】 “凋伤”可否换成“凋落”,为什么?

   【解析】 不能。一是音韵上的和谐。二从意思上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之意,一种被动的无可奈何之感。人能感受到悲伤这种情感,诗人这样写就是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不仅仅是注释里的使草木凋落衰败的表面意思,更多了一种浓浓的哀伤。而“凋落”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小结】 首联短短十四个字里,描绘了满目萧飒的秋景,森森逼人的寒气,使人的悲凉心绪油然而生,给全诗奠定了一个悲凉的基调。

      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提问】 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深层次含义?

   【解析】 巫峡中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山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骇浪滔天,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诗人心情的阴沉郁闷。

  【小结】 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暗含感情,意蕴丰富。诗人于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动荡不安的时局、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提问】 为何丛菊是两开?

   【解析】 杜甫的晚年正好处于动荡的藩镇割据的时代。我们知道,那样的环境十分恶劣,阻碍着他回家的路途。所以,他两度看见菊花开放,说明至此已过两年。

   【提问】 诗人为什么不选择“残菊”而选“丛菊” ?

   【解析】 菊花开得这么茂盛,相较于诗人的身世飘零,就显示出他的凄苦之感。而且“两开他日泪”,这样茂盛的菊花在诗人的眼中却是在掉眼泪的,这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出诗人的一种心境。而且白露时节,菊花确实是开得十分茂盛的。

   【提问】 “系”的双重含义?

   【解析】 “系”的是实实在在的舟。实际上这个“系”牵念的是自己的“故园”。也就是说,自己的“心”牵念的是“故园”,而能让自己回家的舟却是“系”在岸边。舟在此,心在故乡,形成了一种反差。

       4.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提问】 “白帝城高急暮砧”是个什么样的情景?

    【解析】 山城这样高,但作者能清楚地听到敲打洗衣石的声音。四周很安静,而一声声急促的捣衣声,在这凄清的夜晚,敲击在空中也敲击在诗人的心中。一种凄清哀凉的感觉涌上心头。

    【小结】 古时候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戌边的将士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游子的愁绪。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

 六、课堂小结,深化理解(3分钟)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叹,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更为深远。”展现了唐诗气象中,特别是杜甫诗歌中“悲”的广度与深度。

 七、讨论现实,自我提高(3分钟)

      此环节我将采用讨论探究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具有杜甫爱国主义情怀的人,并从中得到启迪。

 八、作业布置(1分钟)

      1.背诵全诗。

  2.选择《秋兴八首》组诗中的其他一首来读,并试着自己分析。

     

       附板书设计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秋景    玉露  枫树林                     意:悲      自然之秋

        巫山巫峡  萧森气                             人生之秋

        波浪  风云                                   国运衰落之秋         

        从菊  孤舟  高城                        

    

更多相关推荐:
《秋兴八首(其一)》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注释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八首诗是一...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未20xx021405265d56b7b40100bzgk杜诗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已经教学完毕我想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诗的能力可以分解为如下三点能诵读和背诵并读出诗的韵...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ku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登高比较阅读学习目标1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一导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是仙超凡脱俗杜甫是...

秋兴八首(其一)解析

秋兴八首其一解析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未20xx02140526杜诗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已经教学完毕我想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诗的能力可以分解为如下三点能诵读和背诵并读出诗的韵律美秋兴八首其一描绘了巫山巫峡的...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基本情况思想情感及创作成就2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从写景抒情炼字方面赏析诗歌3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歌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杜甫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3理解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4感受诗歌中的羁旅之愁和家国之悲5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赏析诗歌体会...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2要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音字词义文意3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4在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

秋兴八首(其一)(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

秋兴八首其一人教版高一必修课型讲读课文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韦正魁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杜诗的风格特征及地位2体会作者即景生情感悟抒怀的写作方法3体会作者心系家园仍不忘国家前途命运的崇高品格教学课时1课时一检查预习提问学生讲解导学案上的有关杜甫的知...

秋兴八首其一读后感(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