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秋兴八首(其一)》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

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9.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 …… 余下全文

篇二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引刘辰翁评语说:“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家数。”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评价这一联:“气象足以笼罩,而复有开拓之余地,是绝好开端。”“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这就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江间”,即巫峡:“塞上”,即巫山。“兼”、“接”二字,写出浑莽之象。

…… …… 余下全文

篇三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

2009-02-14 0526 5d56b7b40100bzgk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已经教学完毕,我想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诗的能力”,可以分解为如下三点

1、能诵读和背诵,并读出诗的韵律美。《秋兴八首》(其一)描绘了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烘托出一种阴沉萧森的环境气氛,抒写留滞他乡的愁绪,表达了强烈的忧国之情。诵读要注意通过景物、环境描写。这首律诗前四句重在写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长江的滚滚波涛,要读出“凋伤,气萧森”之感情;后四句旨在抒发思念“故园”之情,要读出思念之情。通过反复有表情地诵读,最好能在课堂上完成背诵。

2、把握诗歌意象,仔细品味诗歌意境。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秋兴》八首也以之为主体意象。这里所选的第一首即为领起之作,《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那条“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恒的时间纽带,它牵系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淘洗着无数王朝的更替,冲洗着无数生命的流程。读杜诗,要首先读懂他的秋天和大江。此外,诗中还有“玉露”、“波浪”、“丛菊”等几个意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去细细解读,领略其中隐含的情感因素。

3、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去解读一首诗。譬如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提出解读一首诗的途径吟诵、意象、典故、炼字、知人论世、古人评论、比较阅读(与杜甫自己诗歌的纵向比较,与其他诗人的横向比较)。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原来一首诗可以从很多的角度去解读,逐渐培养形成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与有所创新的思维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四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题解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kuí)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飒(sà凉爽的意思)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yōng古代大钟),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 1

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引刘辰翁评语说:“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家数。”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评价这一联:“气象足以笼罩,而复有开拓之余地,是绝好开端。”“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萧森”,萧瑟阴森。

…… …… 余下全文

篇五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 》《登高》

——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

1、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一、导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是仙,超凡脱俗;杜甫是圣,超凡入俗。李白以天才写诗,“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在浪漫的想象中飞行;杜甫一生以学养写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泞中艰难跋涉。李白是盛唐精神的写照,杜甫是苦难人间的歌者。

二、知识回顾:

接触过的杜甫作品:

初中:《望岳》《春望》 《石壕吏》

《春夜喜雨》《江南逢李龟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高中:《蜀相》《旅夜书怀》《阁夜》

《登岳阳楼》

《小寒食舟中作》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恨别》《月夜忆舍弟》《夔州歌十绝句》

《村夜》 《野望》

杜甫诗歌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一)忧国忧民,渴望兼济天下;

(二)仰慕英雄、壮志难酬;

(三)漂泊无依、老病孤愁 ;

(四)眷恋亲情、友情、爱情。

三、老师范读 初步感知

谈谈你对这两首诗的第一印象

四、知人论世 解读诗意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秋兴》

白露使枫树林凋谢衰败了,巫山巫峡气象萧瑟阴沉。巫峡江中的波浪汹涌,接连天际,山上雾霭阴沉接地。丛菊已开两度令人回忆往昔而潸然泪下,一叶孤舟系在江岸,像系着我思念故园之情。深秋季节,人们在赶制新衣,傍晚站在白帝城高处,可以听到急促的捣衣声。 《登高》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 1

…… …… 余下全文

篇六 :秋兴八首(其一)解析

秋兴八首(其一)解析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题解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引刘辰翁评语说:“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家数。”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评价这一联:“气象足以笼罩,而复有开拓之余地,是绝好开端。”“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 余下全文

篇七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教学反思

2009-02-14 0526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已经教学完毕,我想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诗的能力”,可以分解为如下三点:

1、能诵读和背诵,并读出诗的韵律美。《秋兴八首》(其一)描绘了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烘托出一种阴沉萧森的环境气氛,抒写留滞他乡的愁绪,表达了强烈的忧国之情。诵读要注意通过景物、环境描写。这首律诗前四句重在写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长江的滚滚波涛,要读出“凋伤,气萧森”之感情;后四句旨在抒发思念“故园”之情,要读出思念之情。通过反复有表情地诵读,最好能在课堂上完成背诵。

2、把握诗歌意象,仔细品味诗歌意境。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秋兴》八首也以之为主体意象。这里所选的第一首即为领起之作,《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那条“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恒的时间纽带,它牵系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淘洗着无数王朝的更替,冲洗着无数生命的流程。读杜诗,要首先读懂他的秋天和大江。此外,诗中还有“玉露”、“波浪”、“丛菊”等几个意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去细细解读,领略其中隐含的情感因素。 3、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去解读一首诗。譬如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提出解读一首诗的途径:吟诵、意象、典故、炼字、知人论世、古人评论、比较阅读(与杜甫自己诗歌的纵向比较,与其他诗人的横向比较)。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原来一首诗可以从很多的角度去解读,逐渐培养形成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与有所创新的思维能力。

…… …… 余下全文

篇八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一、导入:

回顾诗歌鉴赏之“四抓”“三么”:

1、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

2、抓作者: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

3、抓诗句:(三么: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 )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4、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进入正课:(作者与时代背景简介)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歌,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时间是(755--76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

鉴赏诗歌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所做的介绍,鉴赏诗歌。

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说说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活动:自读,讨论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