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维基经济学读后感

维基经济学读后感

最近虽然还在为别人推荐一些管理类书,但是自己对于那些“忽悠”成分很浓的管理类书已有了很大程度的厌倦。如果说还有一本商业畅销书值得一读的话应该算是《维基经济学》。我已经读了大半,虽然不如《货币战争》那类书纯为了阅读的快感(且不论其是否有很深的理论造诣),但其带来的启示却几乎可以说超越《世界是平的》那类仅仅是对于趋势的阐述,这本书可以说不仅让你感知我们时代正在经历的巨变,更多是想让你理解这样的变化并能从中获益。如果仅仅如《世界是平的》那样罗列我们时代种种现象的观察其实还不难,在这方面托马斯?弗里德曼已经把一个记者的直觉与丰富的阅历发挥到了极限,也确实为我们勾画出了21世纪的个个片段。但是要把这种种现象用经济学、商业模式等等各种学科进行解释最终完成一幅完整的图景,让我们完全理解所处的变化那就绝非易事。还好《维基经济学》基本做到了。可能也应和《维基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协作”,这本书也是一个协作项目的产物。维基经济学的整个观点来自于一个900万美元的研究项目,是由很多学者共同协作完成。讲一些题外话大多优秀的经得起时间考研的著作多为研究项目的产物,最典型的要数杰姆?柯林斯带领的斯坦福研究团队写作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足能验证一句话The Wisdom of Crowds。

维基经济学中有太多开启我们思维的地方,现截取两个来探讨一下。

首先作者将科斯的产权理论引入到对于大众协作模式的探讨,从而解释为什么Blog、Linux社区的蓬勃发展。如果对于现在的网络世界的观察可以发现传统的门户网站已经开始没落,这种单方面提供资讯而缺乏互动的模式正在淘汰。不知道有没有人比较过新浪博客的某篇浏览量最高的文章与新浪首页浏览量最大的新闻到底谁的浏览量更大,也许这样的比较并没太大意义,传统媒体仍然可以用优质的编辑与权威性来占据我们信息接受的中心,但是不可否认个人的力量正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崛起。对于这样的趋势仅以科斯的产权理论来解释可能即不合规则也有用错地方之嫌。但是也能从一个独特角度阐释这样的现象。博客、播客、个人新闻网站等等这些网站不再将产权集中在网站管理者的手中(因为传统网站你只能浏览编辑权掌握在网络管理员手上)而将产权给了所有的网站参与者。那样所有拥有产权的网络参与者便会有动力有激励去提供更多优质的资源在自己的博客上而不是在网上涂鸦。随着越来越多人利用博客出名获是切实赚到了钱这样的正激励就愈发明显。正因为有了明确的产权你在网络上创造的东西的利益被准确的归到了你的头上。你在Linux社区编写的一段创意程序也会得到众人的仰慕,正是这种归属感和成就感和同时产生的正向激励很大程度上成就了web2.0现象。人们不是不能协作但建立在产权制度上的协作就更完美了。科斯理论:任何交易都要以产权为基础在网络领域竟然也大有用武之地。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维基经济学有感

读《维基经济学》 思考大规模协作

初读《维基经济学》原以为是一部经济理论著作,读过之后才知道《维基经济学》讲述的是以一种可以自由进行网络编辑的维基软件通过网络模式运作,充分调动和利用民众智慧,将社会潜能聚集、筛选、放大并在实际生活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一种现象,其中有很多知名的公司如Google、IBM等均因维基的运作模式而受益。书中讲述了很多案例,通过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品味、思索,使我受益匪浅。

《维基经济学》论述的4个重要法则——开放、对等、共享以及全球运作,正不断地挑战和更新现在的商业经济模式,充分展现了网络力量与个人、集体、公司力量之间的较量,很显然,一种低成本、快捷、方便、兼容并蓄的网络力量是传统力量无法与之抗衡的。尽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网络运作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网络与实际一旦偏离并被放大的话,造成的损失可能是无法想象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维基经济学所提倡的法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然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展现持久的魅力。

读《维基经济学》,要让我们树立起一种大规模协作与参与的意识。我们常常听到“建言献策”、“集中民智、广纳民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聚精会神搞建设”等话语,这充分展现了集体智慧的重要,而要把集体智慧聚集起来,运用到 - 1 -

现实生活中,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呢?

现在,我们假设政府要在网络上实现快速有效收集民意、妥善调查处理信访案、筛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好建议、提高办公效率等,按维基经济学4项法则,让我们尝试着分析一下:

一是开放。开放多表示张开,释放,解除限制等含义。要实现开放,我们的政府可建立一个专属社区或论坛,为纳民意、了民情创建一个平台,不限制进入专属社区的条件,广泛吸纳社会各阶层人员作为社区会员,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规定所有发表言论均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在社区内实现党务、政务和事务公开,让民众充分了解政府目标、计划和工作进程。同时,可在现有内网资源上建立类似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专属社区,实行实名注册(网络昵称另行设置),鼓励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普通工作人员对全市各项工作提建议、说看法、评得失,实现机关及事业单位内部的大众监督。为同步提高内网公文办结效率,我们还提倡领导干部在内网上下载公文后直接(涉密文件单独处理)在机关局域网上按用户权限签阅公文、提出拟办意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一份公文的传阅和办理速度,还能够免除打印、收集等程序,进一步降低办公成本。

…… …… 余下全文

篇三 :《维基经济学》《众包》的读后感想

题 目 《维基经济学》《众包》的读后感想

一:《众包》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及我的想法

该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阐述了众包的发展历程、众包的现状、众包的未来。书中,给众包下了定义:公司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外包给大众网络的商业模式。我看到了众包已经渐渐地发展成为了一种商业模式,而未来的互联网要发展,需掌握并利用“众包”,众包确实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下一个引爆点。

众包的生产方式:由封闭独占向开放共享式转变。而众包“共享式”的特点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章中还谈到“将劳动分解成小零件,或者单元,这是众包的特征之一。比起最具才华最专业的员工,数量庞大而多样化的劳动力群体总是能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是众包的一个中心理念。”众包需要的是一个聪明且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而互联网上有价值的信息增多,总会让大众变得更聪明,吸收到更多的知识。从这里,我意识到,众包还可以达到一种双赢。

众包引起的生产组织的变化---社区将取代企业的位置。社区有两层结构,个人的多样化增值层与平台的资源共享层,这种组织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是人类出现的第三种组织形式。这些社区和现实世界相差无几,他们也会在内部制定一系列的社交行为规范。如果你遵守规则,并在某方面拥有优于他人的专业技术,你就能在社区中受到尊敬,享受声誉,这就是回报。在信息时代,这成了强大的经济推动力,社区,是众包背后的组织力量。

社区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为志同道合的人们提供社交的场所,但用户之所以能在社区中很好地创新,最重要的原因是社区的构架为创新者提供了相当多有利的条件。

有四件事的发展为众包的兴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业余爱好者阶层的出现。

2、一种产品模式---开放源代码软件随之出现,这为他们提供了灵感和实践的方向。

3、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廉价的工具让消费者拥有了那些曾经只属于资本雄厚的公司的权利。

4、网络社区将人们组织起来,成为具有经济效率的生产单位,社区的发展让前三种现象具有了不可影响的替代力。

…… …… 余下全文

篇四 :维基经济学总结

第一章

在(维基经济学)的第一章的开头,D&A(作者Don and Anthony)就以一个黄金公司(Goldcorp Inc)的例子来向世人展现了开放资源的强大益处,这家小采矿公司的老板麦克欧文由于手中掌握的资源有限,债务拖延和生产成本等问题一筹莫展,但是当他听到Linux作为一个开放软件代码的公司是如何实现聚合世界有利资源的例子的时候,他决定将探矿的信息公开,以期获得像Linux那样的成果,虽然大多数正襟危坐讲求保守的资深专家们都对他的计划满腹狐疑,但最后这个向公众发布作为“挑战赛”的探矿人才挖掘计划为公司带来了无数包括大学生,顾问,数学家,甚至军事学家的专业及非专业集团队伍,将实际探测时间缩短了两到三年,把一个价值一亿美元的低绩效公司改造成了具有价值九十亿美元的大公司。更有价值的是(不仅从实际上还是从理论上),这个例子证明了共享的创新研究方法的意义,该公司将只是保守持有资深专有数据改变为分享,从而“将愚蠢的探测流程转型为一个融合了业内最聪明头脑的现代化分布式黄金勘探引擎,从而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

与当时很多人思维方式不同的Rob?McEwen最有价值的意识可以说是,他意识到更聪明,更有资质做出新发现的人可能会在他所处的组织之外,并且通过分享一些知识财产能够利用到这些天才的力量。这就是维基经济学的奥秘所在。

不能说维基经济学给我们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也不能说新的世界赋予了维基经济学以生机,因为,正像书中提到的一样,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们只能说,科技,经济,人口和思维方式在发展中给了我们一种新的参与方式的可能,而这种新的参与方式已经到达了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大规模协作。如今,大规模的协作方式已经给了世界一个全新的发明创造方式,给生产和分配也带来新的变革,协作从坊间来到开放的互联网上,人们的知识,权利(不是专权是每个人自身的权利)和资本不再像以前只能从事边缘活动时候一样被忽视,而是被可持续地重视与利用起来,加入到全球财富创造与分配的新方法中来,另一方面,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开放交流模式的人也会显得越来越孤独,一些传统的以专权为经营模式的公司会受到冲击,一些紧握知识产权不撒手才能生存的公司现在必须要改变思维模式,而那些依靠版权而活的产业也会首先受到冲击。

…… …… 余下全文

篇五 :维基经济学三个案例

案例分析一:黄金公司: 发动全世界找黄金 启发:即使在一个保守、讲求保密性的产业中, 创新的研究方法也是有效的 维基经济学的得名,缘于维基百科全书网站的巨大成功,它向世界证明:如果有一种方法充分利用组织里每一个人的智慧,它的能量将无比惊人。维基经济学所揭示的四个新法则——开放(Openness)、对等(Peering)、分享(Sharing)以及全球运作(Acting Globally)——正在取代一些旧的商业教条,许多成熟的传统公司正在从这种新的商务范式中受益。人们所熟知的企业如Google、亚马逊、宝洁、IBM、乐高、英特尔、宝马、波音、百思买、Youtube、MySpace等,都已经从维基经济中获得巨大的成功

在加拿大寒冷冬天的一个傍晚, 黄金公司(Goldcorp Inc.)的首席执行官罗伯·麦克欧文难抑沮丧。这家多伦多小型金矿采矿公司被罢工、拖延的债务和极高的生产成本等问题所困绕, 导致公司停止金矿生产。黄金市场正在萎缩, 多数分析家认为该公司50 年来采自安大略红湖的矿产即将消失, 如果难以找到大量的新黄金矿藏,黄金公司可能会宣告倒闭。

麦克欧文没有开采金矿的经验, 几乎无人相信他能够拯救黄金公司。然而他给地质学家们开出了1000 万美金的支票作为探矿费, 派他们前往北安大略省。几个星期后, 地质学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钻矿测试证实了那里蕴藏着丰富的黄金矿产,是黄金公司现在开采量的30 倍。但令麦克欧文极度沮丧的是, 地质学家们还难以提供黄金的准确位置。他极需让这个缓慢的旧行业能够适应市场的紧迫性。

1999 年, 当麦克欧文参加的麻省理工学院青年总裁研讨会即将结束时, Linux 突然成为讨论的话题。麦克欧文坐在演讲厅中, 全神贯注倾听这个非凡的故事。演说者讲述托瓦尔兹怎样向全世界公开了自己的软件代码, 允许成千上万的匿名程序员检视自己的系统, 并加入自己的一份力。麦克欧文听后大受启发: 如果黄金公司的地质学家不能找到红湖的金矿, 也许其他人可以。找到这些人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维基百科的成功能否复制---《众包》读后感

维基百科的成功能否复制?

-------《众包》读后感

电子商务101 陶春梅 201010734001

在老师推荐下,有幸读到了由《连线》杂志出色撰稿人杰夫.豪所写的《众包》一书,且由于近期正与团队一起努力完成已经申报成功的学校的科创项目:打造海事大学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该项目其实就是以论坛的形式,推进其他项目),因此这本书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也让我拓宽了眼界。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本书,我还专门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维基百科”的文献和资料。接下来我会分三部分来阐述我读这本书的收获:《众包》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及我的想法、维基百科对众包的成功应用、我的一些个人想法及问题。

一:《众包》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及我的想法

该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阐述了众包的发展历程、众包的现状、众包的未来。书中,给众包下了定义:公司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外包给大众网络的商业模式。让我对众包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且书中结合了Istockphoto、innocentive(创新中心)、价值中国网、 threadless等例子,让我看到了众包已经渐渐地发展成为了一种商业模式,而未来的互联网要发展,需掌握并利用“众包”,众包确实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下一个引爆点。

第二章中介绍了众包的生产方式:由向封闭独占向开放共享式转变。而众包“共享式”的特点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章中还谈到“将劳动分解成小零件,或者单元,这是众包的特征之一。比起最具才华最专业的员工,数量庞大而多样化的劳动力群体总是能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是众包的一个中心理念。”换句话说,众包的特征和中心理念正应验了中国的那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章里面,他用了开放源代码的例子时,提到“合作的话,沉重的压力会被平摊,而不会压在一小部分人身上。”对这点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深有体会,拿我自己来说,这学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需要我们自己做一个系统,后来我们采用了组队的方式,工作量自然就减少了。假如说一个人来自己做一个系统,那工作量之大是可以想象的,而且可能还会影响到工作的效果。

…… …… 余下全文

篇七 :公众风潮读后感

《公众风潮》读后感

互联网的第一个阶段是让所有人互联。在第二个阶段,它开始改变我们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的方式,人们开始意识到,互联产生的新沟通、互动形成的人际网络价值巨大。《公众风潮》详细记载了这种变化,并且这种巨大的市场变化对所有人都是机会。

Web2.0的兴起,不只是互联网技术,而是一次社会变革,这对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传统的产品样式,渠道模式,推广方式,定价都被新的互联网浪潮冲散、重构成为独特的互联网经济模型。本书主要是给传统的企业主和传统的市场营销人员准备的,它基本涵盖了所有web2.0的网络应用,以及如何运营这些应用程序给企业服务,这种服务在本书中更侧重于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当然作者写这书的时候,twitter应该还没到今天的程度,今天Twiiter已经具备了客户联系,客户反馈,客户激励,舆情监控,危机公关等强大的能力。

个人觉得,这些书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他所有的内容都会建构于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或是方法之下,在本书中,其最吸引眼球的建构基础就是对于社会化媒体技术的使用情况的6类分组:创造者、评论者、收集者、参与者、观看者、不活跃分子,以及对于如何来应对的策略——post(people, objective, strategy, technology. )二是他的案例收集比较全,而且案例都会用统一的分析口径,也就是前文中的建构基础。

这样的好处。首先是观点非常明确。看国内一些讲web2.0的书,总是引经据典,用了非常多的引语、罗列不同的观点,来证明自己所说的东西是多么的正确,但是结果却是书本身变成大而全的观点集子,却不能找到我真正需要的、有参考价值的东西;其次,具有更大的实际参考价值,如果我相信他的思考基础没有错误,那么,我就可以用它执行案例的例子来分析自己面对的情况,并可以充分运用其方式来解决我的实际问题。

事实上,我觉得公众风潮书中这六类用户的分类,是非常恰当和适用的,特别是把评论者和参与者单独陈列出来,并进行了明确的分群,从电商的角度来说,这种客户分群的角度可以方便地适用于和用户进行的社会化交流,抓住主要的重心。

…… …… 余下全文

篇八 :货币战争读后感--推荐

《货币战争》读后感

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班 ###

《货币战争》是宋鸿兵编著的一本欧美近代金融史书,书中内容指出从英法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到美国多名总统被刺杀甚至是经济大萧条,全部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所领导的国际银行家,即一群世界精英在背后操控。他们透过策划和资助暗杀、战争、经济萧条而获得巨大利润,并进一步掌握货币发行权,控制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命脉。“编著者”提出中国应该重回金本位,严防国际银行家入侵,以免中国经济受到外国势力操控。【注释1】

《货币战争》可以算是我的金融学入门书,书中对国际货币战争的描写像故事一样引人入胜,激发了我学习金融学的兴趣。但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就争议颇多,我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持怀疑态度,比如说“美联储是一家私人银行”“世界完全由国际银行家控制”“要恢复金本位制度”等。

书中认为美联储的私人性质就是为个别银行家服务的,美国人民也掌握不了自己国家的货币发行权,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美联储只是在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是纯粹私人银行性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联储总体而言还是在执行公共职能。【注释2】另外,美元钞票由美联储的十二个地区委员会印制不假,其私人股东按年分红也是事实,但是印量多少、股息高低等等,又都是被严格规定的。再有,印钞所得的铸币税收入,绝大部分都给了美国财政部而并未流入私人股东之手。在所有这些细节中,容易产生误解的关键点在于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关系。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私人”这个词的确切含义。英语 “private”这个词在用来说明公司或机构性质时,指的是不对外和非公开,私募基金中的“私募”,用的便是这个词。它对应的词是“public”,即 “公共”。上市公司有时也叫公共公司,其含义是对公众开放,谁都可以参与,所以公司上市英文也叫go public,但公共公司和在中国语境中通常理解的“公有”或“全民所有”,则差异很大。美联储的所有权是个难以明确定义的问题。美联储的设立参照了私有企业入股的模式,所有加入美联储系统的会员银行必须拥有美联储发行的股份。但美联储的股份与一般上市公司的不同,是不能用来公开发行和买卖的;拥有美联储的股份也不代表就对美联储有控制权,仅能保证每年有6%的利息收入。美联储存在的合法性归功于《联邦储备法》,所以它应该是对美国国会负责,而国会是由美国老百姓选出来的,所以归根到底,它应该是对美国的老百姓负责。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