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时间:2024.4.2

《伶官传序》教案

授课人:刘万俊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

“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情感目标: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

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积累重要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 :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 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发、讨论法、探究引申法,

课前布置预习,梳理文言知识,翻译课文,出卷:文言知识课课清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诵读,感悟全文

2、就文章疑难字词质疑,疏通文意

3、讨论文章阅读要点:如何以正反对比手法,写后唐之兴废。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新课导入,引出文章论题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2、作者、背景简介。(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3、解题 :“伶”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即“艺人、乐工”; “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传”,传记。“序”序言,一种文体。

二、复习检测重点词语、句子的翻译。

1、学生质疑 ,生——生 ,师——生互动,梳理解决文言知识点

2、同桌交换课课清卷子,答题人快速答题,出题人快速判卷,答题人出题人交流

3、课后归纳整理本课文言知识点

三、整体感知 采用诵读法,

1、 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1)、读出重音,体现出着重强调的意义来。 比如首段的“岂非人事哉”一句和“得、失”二字,通过重读,就可暗示出作者的观点,即认为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同时传递出立论的根据就是庄宗得失天下的对比。

2)、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 例如:“方其”领起的5个分句要一气贯通,读出声势,表现出庄宗不可一世的气概。

3)、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天命”与“人事”是一重对比;“可谓壮

哉!”与“何其衰也!”是一重对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对比;“方其盛也”与“及其衰也”仍是对比。几组对比,读起来都宜先轻后重 ,把着重点放在后边,低昂反复,先扬后抑,感慨淋漓,发人深思。

4)、读出语气,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例如开篇“呜呼” 一语,叹惋之情十足,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总的感情基调。再如“可以知之矣” 和“自然之理也” ,都应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去读,要读得从容缓慢 ,给人不容置疑的感觉。

2、、学生诵读。先散读,同小组互相听读点评,再齐读。

三、小组活动,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小组讨论,围绕以下问题发言,师生点评,小结)

1、 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2、 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

3、 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4、 作者从论证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5、 作者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 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

7、 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8、 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

9、 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四、课堂延伸:

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

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五、课后作业:

1、归纳整理:本课文言知识点

2、课下练笔:同学们都熟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也知道“玩物丧志”的典故,再结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两句话,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各抒己见,写一篇夹叙夹议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伶官传序

苏洵

论点——盛衰之理,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庄宗复仇灭敌——成则由人

论证

庄宗身死国灭——败也由人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教后反思: 本次授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以学生诵读为主,以诵读带动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本次授课,学生诵读的比较充分,诵读的形式也做到了多样化。学生的诵读很好带动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预习到位,课堂检查质疑互动交流加强文言知识点的掌握,节约了时间。在对课文结构的处理上,不做过多的纠缠,概而言之,这样也给学生留下了清晰的印象。在学生“写”的方面,也有涉及到,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课文的详略安排、文章材料的取舍,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然而因时间关系都没有涉及到,也是一种缺失。以后还可与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进行比 较教学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第二篇:《伶官传序》的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辨析活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课文,理解文意;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引导学生摘出名句,积累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针对北宋现实所总结的历史教训,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一、把握作者观点,总结历史教训,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和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

一、辨析词类活用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解决基础字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请一位学生朗读注释①,找出重要信息,教师加以补充。

同学们以前可能认为欧阳修只是个文学家,其实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他与宋祁等合作撰写了《新唐书》,独立编写了《新五代史》。他撰写的《新五代史》多数传文前都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历史,中国古代编写史书,不仅是为了记录历史,更是为了以史为鉴。《伶官传序》就是作者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言,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刺当时的北宋王朝。

二、通读全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词和断句

2、请两位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全体同学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一)学生自己翻译第一段,看有没有翻译不好的地方

1、提问两位同学,说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予以解答。

2、教师重点解释以下字词:

岂非人事哉:人为之事 ..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是“源”的古字,它的本义就是“水源”,后来经过演...

变就有了“追究根源”的意思。所以,表原因,可译为“??的缘故”。

可以知之矣:可以凭借 ..

3、请一位同学翻译第一段

4、学生齐读第一段。

欧阳修认为五代是乱世,所以他写的《新五代史》序多以“呜呼”开头。作者说从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中,可以找到国家盛衰的道理,那么庄宗是如何得天下的呢?请看第二段

(二)大家齐读第二段,同位互译,翻译得不够妥当的地方,听的同学要给他指出来。

1、提问重点字词:

吾遗恨也:憾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应当,一定。乃,你的。 ..

以一少牢告庙:祭告,祷告 .

请其矢:请,有恭敬意,领取 。其,庄宗父亲(留下)的 。 ..

负而前驱: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

2、教师翻译,请一位学生翻译“其后用兵??及凯旋而纳之”。

3、学生齐读第二段

庄宋这时频频打胜仗,可谓意气风发,锐不可挡,那么他的结局如何呢?

(三)学生齐读第三段,然后自主翻译这一段,翻译不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1、提问重点字词

函梁君臣之首: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

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向东 .

不知所归:回 .

何其衰也:多么,疑问语气,表示程度

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本,探究。 ..

2、请学生翻译“岂得之难??自然之理也”,教师予以指正。

(四)庄宋由盛转衰,说明“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那第四段作者又向我们阐述了什么观点呢?

1、齐读第四段,学生自主翻译,不清楚的做上记号。

2、提问重点字词

故方其盛也:当 .

莫能与之争:没有谁,不定代词 .

为天下笑:为,表被动 .

多困于所溺:沉溺,沉迷不悟 .

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 ..

3、教师讲解前半部分,请一位学生翻译最后一句。

4、齐读全文,注意体会其中的对称语句以及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效果。

最后作者得出了“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意在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四、知识扩展

(一)学生思考:本篇文章和本单元哪篇文章一样,是总结历史教训,借古讽今的? 明确:《六国论》

请大家找出本文总结历史教训,借古讽今的句子。

明确: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二)请大家想出一些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或格言,想好后互相交流,教师再补充一些格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朱熹)

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柏拉图)

(三)有的同学可能要问,难道我们就不能有业余爱好吗?

这里我们要注意这个“溺”字,它是“沉迷不悟”,这说明兴趣爱好也有个“度”的问题,超过一定的度,沉溺于玩乐之中,就会“玩物丧志”,即使健康的爱好,也会给人带来危害。

大家想想自己有没有所溺的事,或者听说别人有什么“所溺”的事?有没有因“所溺”而造成的教训?

学生讨论。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懂得了很多道理,比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些含义深远的名言警句,对今天的我们都是有借鉴意义的,有的人溺于“物”,溺于“事”或溺于“情”,虽不至于“身死国灭”,但“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希望大家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纵己之欲”,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二、三段。

2、以谈《六国论》和《伶官传序》的讽谏艺术为题旨,写一篇评论短文。


第三篇:伶官传序听课反思


《伶官传序》听课反思

大通二中:马理英

今年四月份,我县教研室组织了全县集智备课活动,本次活动中评选出的两所优胜学校选派教师于4月15日上午在大通六中进行了同课异构的讲课活动,我有幸聆听了两位老师风格迥异的讲课,这两堂课让我收获很大,也让我对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产生了很多思考。

本次讲课所选的内容是普通高中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贯通”中的《伶官传序》,分别由大通一中的高占林和大通七中的赵慧老师来承担。两位老师的课都准备的非常充分,都较为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都能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两位老师的讲课风格又完全不同,高老师的课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粗中有细,洒脱大气;赵老师的课侧重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注重人文教育和思想教育,潜移默化,温婉细腻。

一堂真正的好课,一定具有自己的特色,既能满足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可以在展示教师个人风采的同时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一堂成功的好课必须具有共性的东西,换句话说其一定是满足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的,比如说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就是一个基本要求,如果某堂课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不能认定其为成功的课。正如刚才提到的,这篇课文选自普通高中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贯通”,

我以为一堂课就需要有一股“气”去组织与建构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得整堂课不散乱,至少达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要求。课堂教学之“气”,形式主义上是有核心内容和核心办法的,当然有时候也可以是一种小技巧的使用,比如,两位老师都以主问题“提出论点——证明论点——得出结论”的脉络梳理来把握文章之“气”,这样就把课堂的主要部分贯穿在一起,使人对整个课堂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把握,而不会感觉杂乱。这一点上来看,两位老师都做得很好。

然而,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没有哪堂课会是特别完美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学才有了不断进步和不断完善的空间。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虽然两位老师都设计了“检查预习”环节,重点检查了学生对本课的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两位都只是采用了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也就是说只是告诉了学生“是什么”,并未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也让我想起前几天在网上观看的卢臻老师教学本课的视频,可以说卢老师这堂课的教学注重的是能力,传授的是方法。比如积累“原、以、其、抑、本、意气”六个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时,她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旁征博引的类比总结,这种总结就是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在翻译句子时,还总结了两种翻译的方法。在她的课堂,她能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堂外。这样学生通过学习,就拥有了将这一篇文章中学的词意和翻译迁移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中的能力。

对于《伶官传序》文章的解读,卢老师也没有按照大多数人的思

路“提出论点——证明论点——得出结论”,而是有自己独特的思路:

师问:文章的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那么“人事”都包括哪方面呢?

生答:“勤奋”“科学的方法”“勇敢”“心胸”等。

师:请再读文章,然后归结成牵动全文的一个字。

卢老师启发着学生把文章读得只剩下了“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一个“志”,然后围绕“志”梳理了全文,原来是“胸怀大志”(庄宗 受而藏之于庙)“志在必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志得意满”(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玩物丧志”(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小人得志”(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这样的解读可谓妙!奇!高!试着不看教参,用自己的大脑,把文章读得只剩一句话,一个字,我们的老师们往往缺乏这样的思维习惯,而是习惯于跟着教参的思路走,又因为我们手中的教参又多是大同小异,所以“同课异构”便无法体现出“异”来,而更多的是雷同了,正如今天这两堂课,课文分析部分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

课堂教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充分的备课,而备课要备的不仅仅是所要讲授的新知,还要充分考虑接受新知的对象——学生。也许是因为都是借班上课吧,两位老师对学生的了解都不够,以至于没能充分备学生。因为每个学校的教学特色不同,所以在课程安排上也有极大差距,《伶官传序》这篇文章在一中和其中都还没有讲,而六中却早已讲过。在上课的时候,两位老师都还是以新课来对待,我以为,那

样的处理办法就是在“炒冷饭”。既然是重温旧课文,就不同于上新课,那么我们就要在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内涵挖掘上下功夫。其实两位老师的拓展延伸环节都设计得很好,如果能把这个环节作为重点,让学生充分展示,也许效果又会不同呢。

可能会有老师说,文言文教学怎么可以不讲文言知识而将拓展作为重点呢?其实在教学实施中,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要看看我们站在怎样的高度。如果我们站在“课程”的高度上,那么,我们要讲的就不是这一篇文章,而是整个“语文课程”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用这篇文章做载体的,所以我们不用照本宣科,按部就班讲教材和教参。而实际上更多时候我们只就具体的课文来讲课文,所以小心翼翼的讲内容,唯恐出了差错。结果造成了我们今天的固步自封。那么,怎样改变呢?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拥有课程意识,站在“课程”的高度去准备每一堂课!

总之,树立课程意识,是高中语文课改的关键。路漫漫其修远兮,语文课改路上,让我们且行且探索吧!

更多相关推荐:
伶官传序听课反思

伶官传序听课反思大通二中马理英今年四月份我县教研室组织了全县集智备课活动本次活动中评选出的两所优胜学校选派教师于4月15日上午在大通六中进行了同课异构的讲课活动我有幸聆听了两位老师风格迥异的讲课这两堂课让我收获...

【唐雯】《伶官传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伶官传序教学设计课时二海南华侨中学语文组唐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2过程与方法走近庄宗人生理解文章对比论证借古讽今的写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成败兴亡在于人事的道理感...

刘宁老师《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学反思张家口一中刘宁伶官传序一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散文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所作的序文章背景复杂内容纷繁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

《伶官传序》课堂教学实录

《伶官传序》课堂教学实录学习目标:一.了解本文所总结的历史教训二.熟读全文,背诵第三段三.进一步了解词类活用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过了是宋朝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两个朝代之间又有无数个小的…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学案例宁乡十三中赖先慧教学设想伶官传序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散文本单元鉴赏的重点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和特征作者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通过字...

伶官传序教学案

伶官传序一新课导入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

语文备课大师xiexingcuncom伶官传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欧阳修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史料提炼观点的方法2了解史论的一般特点3认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4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知识链接史卷三百十九有传2题解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序作为一...

小班科学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教学反思小班科学教学反思一小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果的教学反思本次的集中教育活动我是围绕预设的目标一是通过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苹果和梨的名称外形特征及颜色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而开展的一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借助两...

《What Year Is It 》英语教学反思

WhatYearIsIt英语教学反思WhatYearIsIt英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大部分学生能用英语表达十二生肖并掌握相关单词能用WhatisyouryearMyyearistheyearoft...

小班数学活动《按大小排序》活动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按大小排序活动反思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利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结合小班幼儿爱游戏的特点创设了小兔生日会的游戏形式将原本枯燥...

第一周的教学反思

第一周的教学反思本周幼儿园大一班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其中有讲故事引导幼儿学会排除同伴之间的矛盾比个子排序引导幼儿认识数设置秋游的画面以及画鱼训练幼儿的艺术素养还有展示植物的种子让幼儿走进大自然等等给我留下了非常...

伶官传序教学反思(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