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虚词(15个)常见用法归纳

时间:2024.4.14

高考文言文虚词(15个)常见用法归纳

一、而

1、代词,通“尔”、“你”。

2、连词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递进: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图穷而匕首见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

3、复音虚词(不译)【而已】 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

【既而】【俄而】不久,一会儿

二、何

1、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什么、

2、疑问副词,放在句前或谓语前,译为为什么、怎么、

多么、怎么这样等;

3、复音词

【何如】【奈何】【若何】,译“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等;【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无何】译“不久” ;[何乃]译“怎能”

三、乃

1、副词(1)“于是”、“就”、

(2)表判断,是、就是;

(3)却、竟然

(4)只、仅

2、代词:你的、你、 这样;

3、复音词 【无乃】恐怕; 【乃尔】这样

四、其

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的”??

(2)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

(3)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其中”??

2、语气副词(一般放在句首或名词代词后)

(1)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2)表反问语气:难道

3、语气助词(不译)

4、连词(1)表假设(通常放在句首)可译为“如果”;

(2)表选择,其?其?。可译为“是?还是”。

五、且

1、连词,表并列、假设、递进、选择等关系。

2、副词(+谓),可译“将要”、“姑且”、“将近”等

六、若

1、动词,像,好像;

2、代词,你、你们、你的、这、这样、如此;

3、连词(1)表假设,“如果”“假设”

(2)表选择 ,“或“或者”

4、复音词

【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译为“要说那”、“像那”; 【若何】怎么样;

【若属】你们。

七、所

1、助词

所+动,“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 为+所,表被动

所+以,①??原因;②用来??的

2、名词,表处所

八、为

1、介词。①、表被动

②、表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③、表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④、表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⑤、表因果,“因为”

⑥可译为“替”“给”等

2、语气助词(句末)疑问语气词,可译为“呢”

3、动词: ①表判断;缚者曷为者也(是)

②表动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做)

③认为

九、焉

1、兼词,相当于“于此”“于是” “于之” 。

2、代词,(1) 人称代词“之”

(2)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3、语气助词(在句末),可不译 。

4、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十、以

1、 介词(1)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

“用”“把”“凭”“按照” 等。

(2)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因而”等。

2、连词,相当于“而”

(1)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用来”

(2)表动作的结果,可译为“以致”:

(3)表因果,可译为“因为”:

(4)表承接,相当于“而”,不译

(5)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 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3、动词,可译为“认为” “带领”等

4、复音词,【以是】【是以】译为“因此”、“所以”等。

5、通假“已”,译为“已经”: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十一、因

1、副词(+谓)相当于“于是”、“就”等;

2、介词(+宾语),有“依靠”、“凭借”、“通过”、“经过”、“由”、“因为”、“趁机”等;

3、连词,作“因此”、“所以”;

4、动词,相当于“沿袭”。

十二、于

1、介词(+宾语)

(1) 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方式等,可译为 “在”“到”“向”“从” “对”“对于”“比”“到”“自” “跟”“同”“给”“由于”等。

(2) 表被动,译为“被”。

2、复音虚词“于是”

(1)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古今同义

(2)在谓语前后可译为“在这”“从这”

3、通“吁”,语气词

十三、与

1、介词+宾语(1)和、同、跟等;

(2)替,为

(3)和??相比

2、连词,表并列关系;

3、助词,通“欤”,表反诘、疑问等语气;(在句末)

十四、则

1、连词(1)表承接,可译为“就” “原来是”

(2)表假设,如果、那么

(3)表转折、让步, “却” “虽然”“倒是”

2、量词;

3、判断词,相当于“是”、“就是”;

十五、之

1、代词:

(1)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

(2)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2、助词:

(1)结构助词,的;

(2)用在主谓短语中,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4)调整音节或表停顿(音节助词),无实义

3、动词:

到、往(后面大都是表地点性的名词)


第二篇:文言文虚词用法归纳


文言文虚词用法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x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靠、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文言文虚词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虚词归纳总结一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quot并...

高中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

高中文言文300实词+18虚词全总结

高考文言文300实词整理1哀悲哀哀悼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慨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悲伤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高考必考18个文言虚词总结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18个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18个汇总1而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高考高中必修教材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总结

高中必修教材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总结1而何乎乃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雠者荆轲刺秦王臣左受拔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荆轲刺秦王地势极而南溟深滕王阁序天柱高而北辰远滕...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打包-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

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1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一夫作难而...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总结[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

20xx年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

20xx年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5题21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

高考文言文虚词总结(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