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智慧2

时间:2024.4.27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曲黎敏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曲黎敏 养生智慧 从人体的智慧感受生命的智慧 西方“人类潜能运动”的研究者指出:现阶段的人类心灵状态并不是终极状态,日常意 识层次只不过是一种有局限的层次。因此,人类需要改变意识状态,发掘人类潜能。于是他 们对人进行种种实验,用化学药品、 电子仪器或者东方人的禅宗、 气功、 瑜伽术、冥想术等, 去改变人的意识形态, 希望能把人脑中未被充分利用的潜能及其他从未被开发过的心灵资源 发掘出来。 但如果大家认为这一切只与我们的意识形态相关, 而拒绝对我们的肉体进行重新 认识,则是进入了一个新的误区。我们只有在几个重要的观念上先有重大的转变,才能在生 命现象、生命意义的认知方面有新的突破。 现代“克隆”技术作为 20 世纪末最有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之一,已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 未有的关于生命概念的震撼: 动物或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独立生殖成一个动物或一个人 的全体,也就是说,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动物或人的全部智慧和才能。千百年前释迦牟尼佛说 的“亿万我身”已不再是天方夜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身也不再是神话,而是我们的生命可 以真实经历的某个简单的事实。 人体,开放的系统 人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它、感触它、参透它千百年来的进化。它不 应仅仅是一种功能, 而应是造化的精品, 是充满意义和力量的、 高贵而富于诗意的生命器官。 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医学的“藏器说”“藏”通“脏” ( )就远比西方的“器官说”更符 合造化的意志和人性。 中医学固有的特性, 使它既不能用已有的西方科学史著作来证明自己, 也不能凭借已有的中医学文献来拔高自己。 它于生命科学的意义就一直如埋没的珍珠, 直到 20 世纪西方稳态学说的出现,才使得中西医的对话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因为中医和西医都 是对生命、 生命体的自组织以及该组织的非线性性质的简述, 是在讲一个活跃的生命体在这 个世界中的所需、所能,是在讲它的生与死的界限——稳态的保持就是健康,破裂即死亡。 二者都是关于生命的学说。 在这个富于人性的学说中,人体这个系统是开放的,它和外界进行着自由的交换,在活 动的磨损和裂解中不断地解体,同时又不断地重建、修复。例如,心不再仅仅是一个泵。中 医讲“心为君、为火” ,它的尊严和热情也是支持这个生命体活下去的必要性。它还是爱和 勇气的象征。 当强大的破坏性的因素出现时, 心可以通过自身激发出的一种活力去抵消或修 复这种障碍。如果“心”放

弃或厌倦这王者之威,那么生命内部自我调整装置就会松懈、瓦 解。 生命是有智慧的 关于疾病,我们也还有许多需要改变的观念。一般认为,疾病意味着一种失调,意味着 痛苦, 意味着细胞不能再生或修复, 人们可以利用显微镜及其他更精密的仪器来观察那些细 菌对我们人体的损害和破坏,但它们无法探究我们内心的恐惧与欲望,而这些,正是疾病产 生的不可见因素。 在原始年代, 当细菌还不是人类机体最主要的敌人时, 欲望与恐惧就已经存在并威胁或 推动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了。至今,它们依然强大,甚至致命。比如,愤怒或恐惧会使 我们呼吸加深,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液分布从胃肠移向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消 化道的各种活动过程中止,肝释放出糖,脾收缩并放出浓缩在脾内的血细胞,并从肾上腺髓 质分泌出肾上腺素…… 这是一场全方位的生与死的搏斗, 瞬间释放的能量和机体的精巧安排, 既显示了我们生 命体的完善性, 也显示了它的智慧性。 如果我们能有效地预见并发挥因为各种情绪和欲望所 引发的能量,我们对身体机能的支配作用也许会得到大大的加强。 人体有天然的治愈力 治疗学在 20 世纪之初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当伟大的弗洛伊德在他那间摆满了艺术 品的办公室里为人诊病时,我们发现疾病可以用意象来治愈。由此,精神分析成了 20 世纪 的一场空前的运动,成了一个奇迹。 在远古,医者先驱们曾提到“天然的治愈力” ,即伤后的修复和病后的康复在相当程度 上不用依赖医生的治疗而得以进行。中医里也有“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样的话,说的是 与其让庸医诊治,不如等待身体自愈,反而更符合医理。 “天然的治愈力”的现代解释则是, 人体内部有独特的自我修复的机制,人体器官如心脏、横膈等拥有的潜在能量十分丰富,远 远地超过了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躯体在很大程度上能保护自己并且有自愈的能力。 于是,一种新的治疗学产生了。病人自己同医生一起介入到治疗活动中,医生熟知躯体 的自我调节及自我修复的可能性与局限性,并给病人以指导和勇气上的鼓励;而作为病人, 应该认识到自己身体内部潜藏着巨大的能量。 当我们想到那些时刻准备着为机体利益而工作 的力量就在我们机体自身当中时, 我们就可以丢掉为管理肉体工务而操心的枷锁, 并从奴隶 状态下解放出来,去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与珍奇。健康更不再是一种追求,而是我们生存的 实在。 我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刚一出版,即登上了全国各大书城的畅销书排行榜,得到 了很多读者的厚爱,让我

备感惶恐。这本《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 ,在前一本书的基础上, 加入了更多对人体脏器常识、 人体智慧的解读, 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真正学习到中医与养生 的智慧,同时也让大家明白: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自有让人反反复复阅读和思考 的价值,而学习中医,也不是读几本书那么简单,必须是在体悟生命、认识自我、认识自然 的实践中完成对人体智慧、乃至生命智慧的认知。 曲黎敏 2008 年 6 月 “皆生生之具” ,这个和现代医学的很多定义是不一样的。所谓“生生之具” ,就是使生命长 生的工具。 中国的医学到底是指什么?其实, 指的就是使生命能够长生的工具。 传统文化中, 经常会出现一个词,叫“长生久视” ,就是说不管人活到多大岁数,都要眼不花、耳不聋,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质量的问题。得老年痴呆症的人也可以活很久,可是他的生命质量不高, 没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状态。 中国的传统医学实际上强调的是要让生命健康、 有序地向前发展。 怎么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这是中医学一个很重要的内涵, 就是我们经常会讲到的养生问题。 中国古代的“养”字,写得非常有意思,它是指一个人赶着四只羊,在放牧。 “养”有爱护和放牧的意思。所以养生首先要爱护自己这条生命,然后还要牧养它。所 谓的“牧养”就是让生命自由自在地生长,保持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养生不是单纯地不生 病,而是使生命质量获得提高。中医永远是把质放在量的前面的,一个人即使活到一百六十 岁,但如果他得了老年痴呆症,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中医是对生命的细致体会与关切——“医者意也” 中医的第二个定义就是“医者意也” 。在很大程度上,有些中医问题是很难讲清楚的, 很多医家都说,最上等的医生,都是在谈这个“意也”“意也”来源于“医之为言意也” 。 ,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郭玉传》里。 《后汉书》里曾经记载过一位大医家郭玉,在他治病救人的过程当中,发生了很多有趣 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说,一些富贵的人来找郭玉看病的话,郭玉一定要让这些有钱人或者 官僚穿上穷苦百姓的破衣服,住到破房子里,才能给他们治好病。当时的皇帝就问郭玉为什 么要这样,郭玉说这就是“医之为言意也” :那些人的地位、气势摆在那儿,他觉得那些人 对他不信任,处在这种状态之下,他自己很恐惧,意念和想法就会受到干扰,就不能集中精 神为病人看病。还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一天皇帝想试验郭玉的脉法,就让“嬖臣美手腕者与 女子杂处帷中” ,找了一个手腕漂亮得像女人的手一样的男子和一个女子躲

在帷帐之后,这 两个人各伸出一只手来,让郭玉把脉。郭玉把完脉以后,就觉得非常奇怪,他说这个脉象很 怪,好像不是一个人的脉,而是两个人的。因为脉有阴阳,脉分男女,郭玉从脉法上一下就 判断出这两只手不是一个人的手。皇帝从此特别佩服他。 “医者意也”的来源 郭玉说: “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 可得言也。“腠理”是什么?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 ” “腠理”指的是人们的肌肤腠理,其实 就是指生命。 “巧”就是指医生的针灸治疗。郭玉说生命是至微至妙的一个东西,如果医生 要去医治人的生命,需要“随气用巧” ,即医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气去把握一切。医生在给别 人扎针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如果在扎针时,出现一点点问题,就会“毫芒即乖” ,就 是说出一点差错就会酿成很大的错误。 医生对“医者意也”理解的层面不同,他们医术的高低就会不一样。实际上, “医者意 也”涉及悟性、感觉和神明的问题,这属于医学中很高的一个层面。 在《黄帝内经》当中有一句话,叫做“下守形,上守神” 。西方社会强调的是“形”这 个层面,即肉体层面,给人体的定义是——人是机器。所以现在很多人就像对待机器一样对 待身体,总是想着怎么样去修理它。但是中医不同,中医强调的是气和神的层面,所以《黄 帝内经》又说“下守关,上守机” ,真正高明的医生,都是守着神明,是用意念、用神来看 病的。 “机”在古文里,左边是个“木”字,右边的上面是两个类似角丝的东西,下面是一个“戍” 字, “戍”字实际上是一个武器,而上面的角丝代表了一个最原始的意象,就是脐带。 “机”就是指小孩子出生时,切断脐带的那一瞬间。如果这一瞬间人把握住了,生命就 会为之改观,我们常说“抓住机会”“把握时机”就是这个意思。脐带是沟通人体先天和后 、 天的东西, 脐带一旦被剪断, 就会形成肚脐, 肚脐在中医里叫神阙穴, 就是指人先天的神明。 在把脉的过程中, 如何把出正确的脉, 实际上靠的就是医生在气脉搏跳的一瞬间对人生命的 全方位感悟。 一瞬间的感悟是非常重要、 非常微妙、 不可言说的, 它是一种感觉, 是一种综合的东西, 因此上医有上医的境界, 中医有中医的境界, 下医有下医的境界, 他们之间的区别很大。 “不 可言说”其实不是一种玄虚,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有很大不 同,西方文明总是要定义某一件事物,永远是在强调这个事物“是”什么,而中国文化却是 说这个事物“像”什么,

是在说一个共识性的东西。 比如西医非常强调量化,有人就认为中医在量化这方面是欠缺、不讲究的。其实,人生 中也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量化的。比如情感,有人会说“我非常非常高兴” ,这个“非常非 常高兴” ,到底有多高兴?说“我很生气”有多生气?这是没法量化的。一个男子对一个女 子说“我永远永远爱你” ,这个“永远”又有多远?这些情感、意念、感觉类的东西,是不 可以量化的。中医自有其人文的一面,但在量化上也会有一些微妙的地方,这是我们对“医 者意也”的另一种理解。 “医者意也”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把脉。比如《黄帝内经》说春天的浮脉是“春脉浮,如鱼之游在波” ,这是一幅 灵动阳光的画,即浮脉就像鱼游在波上一样。春天时,人们的阳气慢慢地生发起来,而鱼从 水底跃在波上的那一瞬间的情景就像人体的浮脉一样。 所以我们在教学生把脉的时候经常会 强调:一定要先培养自己对自然的这种敏感性,然后自己才能够真正地体悟把脉的内涵。 第二,扎针。我们现在经常会说到针灸,由于多方面的宣传,现在大家对中医、养生都 很感兴趣, 所以多多少少都会知道一些关于针灸的知识。 很多人现在对身体的穴位都很清楚, 可是真正的上医在扎针的时候,除了注意穴位,他还会注意人的气血状况。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气血状况都是不一样的。 气血有旺和不旺之分, 相同的穴在不同人身 上的位置可能就会不一样。比如合谷穴,合谷穴正确的取穴方法,是用大拇指中间的横纹, 卡在另一只手的虎口棱那里,然后摁下去的地方就是合谷穴(见图 1) 。摁下合谷穴,那里 会有一种酸酸胀胀的感觉。 这是一种很量化的取穴法。 可是如果人的气血非常不足, 厥症了, 他的合谷穴可能就要比别人的错一个位置。比如气血旺的人,合谷穴可能会往前冲了一段, 就不在我们现在所取的这个点上,而气血不旺的人,合谷穴也可能滞后一些,从而造成“上 合谷”和“下合谷”之分。 这就是“医者意也”的东西。作为医生,必须能感受到气的到来,才可以扎下针去。所 以在传统的针疗中,有一种说法就叫做“候气” ,就是一定要等待气的到来,才能确定针扎 在哪个位置。 如果人的性情出了很大的问题,人的生命状态就会随之出问题。比如我们经常会提到“现代 病” ,造成现代疑难杂症的三大原因是:一,情志不遂,人们在性情方面出了很大的问题, 压力、性情使人们的身体受到了很多困扰、遭遇到很多困境。二,暴饮暴食,人们没有养成 很好的生活习性,比如有一些人,很喜欢酗酒。三,缺乏运

动,很多现代人不是死于疾病, 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一点: 人们应该建立起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才能够使生命长生。一个人性情好了,他的生活就会很愉快,就会活出一种很快乐的状态。 所谓的“养性情” ,不是让人不去生气。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劝别人说你就不要 再生气了,这个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是,让人一开始就不去生气。这个如何做到?传统文化 非常强调在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 一定要有方法, 方法要很到位。 怎么养性情? “恬澹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大家可能会说,谁都想恬澹,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没 有几个人能恬澹的。 所以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在解决人生困境的时候, 无论如何都要寻找到一 种方法去应对困难才可以。 具体的方法就是: 首先,古人说“止怒莫若诗” ,假如你的性情比较暴躁,比较容易发怒,那就去学诗。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 中国是一个诗教大国, 很多古人都会写诗。 不过现在大家很少写诗, 倒是经常喝酒,可是大家又不知道喝酒是为了什么,好像就是为了买醉一样,而古代人喝酒 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通神明,通经脉,愉悦情志,在陶醉到微醺的境界时,能写出好诗来。 “止怒莫若诗” ,不一定要求现代人非要学会写诗,但是最起码要会读诗,人一定要受教育, 懂人情,通过读诗,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去忧莫若乐” ,即去除烦忧一定要懂音乐。因为只有音乐可以作用于神明,而且古代 所有的诗都是可以吟诵、有音律的,所以它就能够放松人们的心情。传统文化认为五脏都对 应着五音和五声,一个人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来,就会说明他内在是一种什么反映,而诗也是 一个人情志的一种反映,所以人要去学音乐、学诗、学礼仪,然后安静地去欣赏。 从生命的角度来讲,睡眠和长寿的关系最为密切。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有三个人,一 个不让他吃,一个不让他喝,还有一个不让他睡,看哪个人先扛不住。结果一定是不让睡的 人先垮下来,这就是睡眠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意义。 在《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鹭江出版社,2007 年 11 月版)中,我们已经充分地探讨 了养睡眠的问题,比如说一定要睡子时觉,睡子时觉是为了阳气的生发;一定要睡午时觉, 午时是阴阳交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阴阳交接的时候保持休息的状态;一定要睡丑时觉, 睡丑时觉是养肝的一个重要举措;一定要睡寅时觉,因为夜里三点到五点气血全身输布,此 时休息可以养气血。所以, 《黄帝内经》从生命的角度,已经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去睡。 中国古

代有一门学问,即所谓的风水学,它把人居住的地方分为阴宅和阳宅。古时有句话, 叫“室大多阴,台高多阳” 。人们现在买房子,很多都喜欢买大房子,但是在中国古代,房 屋的大小是有讲究的。古人认为客厅可以是大的,但卧室不可以大,因为卧室的大小和人的 气密切相关, 如果太大, 就会耗人的气。 大家去故宫看皇帝住的卧室, 会发现它实际上很小。 那么到底卧室多大才算合适?合适的标准又是什么?古人认为,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以后, 光 线正好打在床沿的前边,整个房间是阴阳对半的,即在房间里会形成一个太极之象,阴阳正 好各守一半,这个卧室是合乎标准大小的。 古代说“室大多阴” ,中医认为“多阴则厥”“厥”就是四肢厥逆症,如果阴气太盛, 。 人就会出现四肢厥逆症,说明此时人体的功能出了很大问题。假如一个人手脚冰凉,传统医 学就认为,这个人心气大虚。手脚冰凉的女孩子,比较容易让人怜惜,人们会觉得她们非常 乖巧。 如果用中医的理论解释, 手脚冰凉的女孩子的乖巧实际上是由于她们身体的原因造成 的,因为她们心气不足、心血不足。如果心气不足,血液循环不畅,末梢神经循环不好,血 就很难流到身体末梢,导致人手脚冰凉。这种女孩子,基本上都是比较温顺的,男性同她们 谈恋爱的时候,她们会很温顺,什么都听男性的,但是结婚以后,如果她被养得很好,心气 足了、心血旺盛,她慢慢就会变得有主见,主意很多。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中医认为“多阳则痿” ,痿症指四肢无力症,即四肢酸软。 《吕氏春秋》中说“此阴阳不 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 ”所以,古人是很强调房屋大小的。其实,不住 大房子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即不要去培养奢侈的、享受的习惯,要多运动,人要经常出去走 动,不要老在屋子里待着。房子再大,也要出去走动才可以。 养房事,其实是指要阴阳和谐,即一个人首先要把自己的性情、睡眠调理好。在人生当中, 我们是社会群体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不是一个人在生活,所以也要与别人保持和谐。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首先就要家庭和谐,也就是阴阳和谐,这就是养房事。家庭阴阳和谐了,社会 才会和谐。 人体是最复杂的系统,所以中医不可能是简单思维,比如说缺钙就补钙,这是一种简单 的思维,但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缺钙时,补钙能否真正补进去?如果一个人没有一 定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补什么东西都是补不进去的。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很多人都去买大 量的保健品来养生, 但是, 养生不是吃补药,养生是

一种健康的、非常有序的生活习惯。 《黄 帝内经》中强调的养生要点其实就是:人一定要建立起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一 个人如果没有很好的消化吸收能力,整天吃人参也没用,很多东西都是补不进去的。如果建 立起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性,就会使心情愉悦,使睡眠质量高——倒头便睡,醒来特 别精神,那么人生就会特别阳光、特别灿烂,即使天天吃窝窝头,人也会高兴。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强调的是要改变生活当中的很多有残缺的观念。人们只 有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学习,然后不断地感悟,才能慢慢理解中医的一些真正内涵,并 且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黄帝内经》讲了中医的五藏和意象思维的关系。民国时期,恽铁樵先生曾经说过, 《黄帝 内经》里面的“五藏” ,不是解剖学上的“五脏” ,而是气化的五藏。中医的“藏” ,是指内 藏的系统,而“脏”是血肉的五脏。中医所讲的五藏,都有内藏和外象的一个关系。所以恽 铁樵说, 《黄帝内经》里面的五藏,是四时的五藏,就像春夏秋冬一样。比如春天主生发, 肝胆也是主生发。 “藏象”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对人体生命功能结构的根本认识,是东方生命科学 的基础。 “藏象”二字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内藏外象”“藏”与“象” 。 ,一个在内,一个在 外,内外相应、内外同构。 “藏象”是一个表述内象的“象系统”“藏”与“脏”虽只一字 。 之差,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藏”反映的是意象思维的方法, “脏”反映的是具象 思维的方法。从《黄帝内经》的思维方法看,应当写成“藏” 。因为中医五藏——心、肝、 脾、肺、肾,并不等于西医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不是脏器实体,而是指心运 动系统、肝运动系统、脾运动系统、肺运动系统、肾运动系统。但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 在本书中统一使用“五脏” 。 恽铁樵的书里有一个例子,是讲水肿病的。西医认为,病人水肿,是因为静脉的血回流 出现了障碍,或者是管壁的渗透机能太强。西医还认为,患心脏瓣膜病的病人最容易罹患水 肿病,但是中医的理解就完全不同。中医认为,病人水肿,是因为肾湿土太过,阳气不足, 即身体内水太多了,而阳气的气化功能又不够,就会造成水肿。气化功能为什么会弱?是因 为寒邪凝聚的力量太强。而气化的功能太弱,就会伤肾气,出现水肿。 所以,对同样的病,中医和西医在分析或治疗当中,都会出现很大的不同,这是由于观 念不同所导致的。 中医不是按照解剖的模式去看待生

命的, 而是认为五脏内藏在内, 然后它自然会表现出 来,即“象” ,五脏都有象,一根手指上都有五脏。比如皮毛,肺主皮毛,所以手指上的皮 毛问题都是跟肺气相关的,如果肺气好,皮毛就滋润;皮毛里面有肉,肉由脾所主,假如手 指不饱满,肉出现一些问题,说明脾有问题;肉里边有血,如果是手指冰凉的象,说明心主 血脉的功能出了问题;还有筋,肝主筋,筋表现的是肝的功能;手指里有骨头,肾主骨,所 以从骨头可以看出肾脏的象。这是中医的思维方式,强调的是中医的意象思维。这个意象思 维的总原则就是“从气相求” ,是从气的层面去看待身体的。 中医里有关于“五行”的概念,即木、火、土、金、水,但此“五行”并不是指五种物质, 而是指五种状态和运行方式。 《尚书洪范》给“五行”下的定义是: “水曰润下” 。首先,润泽是水的一个特性,水的状态是滋润、清润的。水对应的脏器 是肾,如果人肾精不强,肾功能不好,再加上膀胱气化功能不好,人体的滋润性就不好,人 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状况。因为舌上的唾液是由肾精所产生的,如果肾不好,清润之性就不会 存在。其次,向下行是水的另一个特性。比如人失眠就是因为心肾不交,心火在上面飘着, 而肾水全都下沉。这是水的状态和功能。 “火曰炎上” 。炎是炎热的意思,火的状态是热性的,它的性能是热性,它的运行状态 是上行的,即火都是往上飘的。 “木曰曲直” 。首先,树木有“条达之性” ,向上向外舒展。木对应到人体,是指肝脏, 肝气要处在条达舒畅的状态才好,不能被抑郁遏制。其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疯长,不可能 无限制地往上生长,所以“曲”指的是收涩之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东方生风, 风生木,木生酸”“酸”就是指它的收敛特性。 , “金曰从革” 。金指金属,在传统文化中, “金”有两个特性,一个是“从” ,代表顺从; 一个是“革” ,代表改变,所谓“革命”就是指改变我们的命运,重新换一种活法,重新改 变自己。其实,凡是兵器、金属类的东西,都具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可以杀人,另一个是可 以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特性,就是“从” ;杀人的特性,就是“革” 。从这里,我们可以感 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诲, 它告诉人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从两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去考虑, 思维不 能太拘束,一定要放开自己的思路。 “土曰稼穑”“稼”是种植, 。 “穑”是收获。把种子撒到土里就是“种” ,是种植象。 “土” 在中医里所对应的是脾,脾具有土性,脾的特性是输布四方。如果过度输布,人

会呈脾虚的 象,脾虚的人就会很肥胖;如果脾土太旺,人又会很瘦。土的另一个特性就是收获,种下什 么种子,比如“不锻炼身体”的种子,人就会收获不锻炼身体带来的后果。胖和瘦,都是内 心种下“种子”——生活习性——得出的结果。 五行在大自然中表现的状态,即是五气。五气指风、热、湿、燥、寒。 首先是木,木在自然界中对应风。 中国的风水学认为,最好的院落是四合院,四合院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特性,坐北朝南 的房子是好的, 因为“北” 在中医里边是肾精, 肾精足了人才能够向南方输布,输布即运输、 布散。一般院落大门开在南面最好,但是对于四合院来说,大门开在东南最好。在后天八卦 当中,东南方向属于巽宫,巽宫的整个象是风,门开在东南方向实际上是开在风门上。为什 么开在风门上好?因为风有一个特性, 它可以把世界上万物的种子不断地传播出去。 如果没 有风,万物的运化就会很慢,因为是风在带着种子到处传播,所以中国古代把四合院的门开 在东南方,实际上是告诉大家“风生万物”之意。一个家族要想生长,需要靠风生万物的特 性,家族的延续和种子一代一代地传播是一样的。 火在天上对应热,因为火有炎上之性。方位为南方。 土在天上对应湿。在人体当中,湿的基本概念就是中焦, “中焦如沤” ,人们吃进去食物 以后,食物要发酵运化,要有一个湿气运化的过程。 西方之金,对应五气是燥气,是收敛。 水在天上对应寒,寒气主收引,是凝聚。方位为北方。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如果人坐在那里,一团太和之气,没有病, 就显不出五行来;人一旦有病, 就会显出五行来。 一个好的中医,可以通过五行去判断很多事情。比如,中医里边讲五行相生的时候,经常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讲相克的时候,会说木克土,土克水,水克 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医里木对应的是人体的肝,即肝主木,如果人一旦生气,就会吃不下饭,而中焦脾胃 就相当于土,这就叫做木克土。人生气时,肝气上升,就会压抑脾胃的功能,这就是邪气。 只有邪气强盛时, 邪气才会依照五行规律进行传变, 而正气虚弱时, 正气根本不会发生传变, 只会被邪气所传变和制约。 没病是不会出现木克土的情形的,但是如果肝气太旺,或者已经出现怒这个情形,肝就 会压制脾土。所以如果男人经常生气,会伤肝、伤胃。但是如果女人经常生气,又喜欢把气 憋在心里,可能不会直接伤害胃。不过胃经走乳房,会伤害到女人的乳腺,任脉走子宫,会 伤害到子

宫,像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乳腺肌瘤等病统统都和经常生气、郁闷非常有关系。 而且,爱生闷气的人压制了肝,木对应肝,肝被压制,木就不能生火,火对应心,所以如果 人总是压抑、苦闷、抑郁,还会患心脏方面的疾患。 五行也对应五个方位。比如木对应东方,东方为生发之迹;火对应南方,南方主散;土对应 中央,中央主运化;金对应西方,西方有收敛之象;水对应北方。五方分别用动物来表现, 即青龙、白虎、蚯蚓、朱雀、玄武。 为什么东方一定要用青龙这个象去表现?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从来没有见到过真正的 龙,只是在一些画、建筑上见过龙。我们会发现,龙身上所有的组成要素基本上都带有生发 的特性,比如说龙角是鹿角,鹿角生于春天,生发力最强,鹿茸用在中药中,也是取生发力 强这个性质和功能;龙头如驼,静定而又坚忍;眼睛如兔,疯狂而又温柔;颈如蛇,灵活柔 软;腹似蜃,坚硬;鳞如鲤,多变而美丽;爪似鹰,犀利勇猛;掌如虎,厚重而有力;耳朵 像牛;须子是鲶鱼须,特别长。在传统文化当中,须其实是生发之象,龙的须子特别长,是 过度生发之象。 在现实生活当中,亦可以举出例子,比如张飞的象。张飞长着醒目的胡须,根根都是竖 的,也就是说他的过度生发之象特别强,这说明张飞心计特别少,因为他全散掉了,憋在心 里的东西很少。而那种天生不长胡须的人,叫“天宦” ,这种人血特别旺,心计多,想法复 杂,因为他把气机全都收敛在五脏六腑当中,没有过度外散。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讲,过度生 发这种人很可能没有那些天生不长胡须的人长寿, 因为那种人把东西全都藏在内里, 而能涵 在里边是一个很好的象。 西方人练肌肉,把肌肉练得特别大,但是中国人的养生不强调这一点,中国那些真正很 有养生修为的人士, 他们的肌肤一定是非常柔软的, 而且肯定不胖。 一般来讲, 我们会说 “胖 和尚,瘦道士” ,因为道士都是讲究修行的,和尚都是讲究布散、布施的。相从心生,如果 像和尚,讲究布施之道,可能就越养越胖,最后就像弥勒佛那个象。道士都讲究内敛,所以 道士穿的衣服也都是青黑色的,外表看上去柔柔弱弱,但是内里的劲很足。 庄子曾经在《达生篇》里边举了一个斗鸡的例子,以解释什么叫“涵在里边” 。有一个 高手养斗鸡, 他抱出一只鸡跟国王说, 这只鸡不能参加战斗, 因为它斗志太强, 好胜心太强, 它一出来就想斗,还得养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养好了,抱出来以后,大家发现那只鸡全身 的毛都耷拉着,傻傻的、弱弱的。可是,别的鸡一看到这只鸡

,转身就跑。因为这只鸡把力 量全部都收回到身体里边了,一旦爆发出来是非常强大的。 “南朱雀” ,在人体象心。南方主散,就像红色的孔雀那样,永远在布散。 “右(西方)白虎” ,白虎可以吞噬万物,故代表肃杀、收敛、秋天之象,在人体象肺。 白虎,就是白茫茫一片,把一切都吞噬的象,所以有收敛之象。 “北玄武” ,北方,在人体象肾。 “玄武”这两个字代表一种神秘而伟大的力量。 “玄” 即神秘, “武”指“止戈为武” ,即“敌人”一看到它就能够把武器放到脚下,它不战而胜, 是一种很伟大的力量。所以,在中国古代,只要称之为武帝的人,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力量 感特别强,他可以指挥控制一切。比如汉武帝好战,同时他的力量也很大。北方玄武之象, 用龟和蛇来表现,龟和蛇都是阴气很足、很安静的动物,它们代表长生、长寿。肾主藏精, 而且元气藏在肾里边,元气是决定人的生命能否长生、长寿的东西,所以它代表着一种非常 神秘而伟大的力量,这是北方之象。 “中蚯蚓” ,中央在人体象脾胃。蚯蚓生在土地里面,它的钻土能力特别强,脾主运化, 蚯蚓就代表运化之象。在传统文化当中,黄颜色对应的也是中央脾土。比如东方大帝是伏羲 青帝,南方是神农炎帝,而中央是黄帝。为什么那本医书叫“黄帝内经” ,而不是“神农内 经”或者“伏羲内经”?它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内涵——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人 只要一出生,都是活在后天。如果能养护、护佑好自己的脾胃,就能使自己的生命往前健康 地发展。 人们都活在后天,先天带来的元气会被慢慢地消耗掉,因为人们每天活下去,都要用一 点点元气,如果没有元气,人们就没有力气去工作。人们每天都会散掉一些元气,但是如果 能够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人们就能够固摄住一些。元气一般是补不了的,如果人的脾胃是 好的,就能够积攒一些。元气靠的是天天吃饭和天天睡觉才来的,而不是靠天天吃补药。 道家有一个很好的比方,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五脏之象。比如五脏说像人事,像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它把肝比喻为木母,因为肝为东方、为木,但是又加了一个阴阳的特性,像母亲; 西方像金公,西方属金,是阳性;南方像姹女,姹女就是少女;北方像婴儿,婴儿是纯阳之 体;中央代表黄婆,黄婆实际上相当于媒婆, “婆”既不是母也不是少女,相当于老龄的妇 女,指一般人岁数大了以后,阴阳的特性已经不太明显了。 黄婆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相当于媒婆,这个媒婆叫官媒,是国家、政府亲自指定的一些 人。为什么要这么

做?因为中央的问题如果解决好了,社会就能够相对安定。所以官媒在古 代可不是一般的人,不是小角色,她们必须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是非常精明的一类人。黄 婆主要协调的就是木母和金公的关系,她让木母不要太亢盛,因为女人在家庭里是主妇,首 先,不能生得太亢盛,就像肝不可以生发过度一样,如果生发过度,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其 次,也不可以太压抑,一个女人在家庭当中的位置一定要摆得很正确才可以。同样,在说媒 的时候,她也会让男性不要收敛得太过度。 古代的做媒是非常有趣的,现在大家则是自由恋爱,这是新旧社会的很大不同。古代如 果没有媒婆的介绍,这个婚姻就会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过去是讲门当户对,开双扇门的人 和开单扇门的人,在观念上会有很大的不同,把这种观念上的不同带到生活当中来,就会出 现很大的问题。所以媒婆需要从很多方面去找他们之间的关系,找他们之间的互补,然后来 让他们和谐。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木母和金公非常和谐。在人体里,实际上就是指降龙伏 虎,要把肝和肺治好。在家庭里,夫妻关系和谐了,这个家庭就能够稳定地向前发展。 媒婆对于姹女和婴儿又起什么作用?现实生活当中, 很多的奶奶、 姥姥都要抚育第三代。 这些小孩子,从心和肾的角度看,他们都很纯,只要让他们能天真无邪地结合在一起,能玩 得很好,不打架,这就叫心肾相交,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黄婆也是要担一定责任的。 中国人为什么叫中国人,中医为什么也有“中”字?“中”到底指什么?实际上“中” 指的是一种能力。比如我们经常谈到“中庸” ,中庸是什么?是指一种不左不右、不上不下 的均衡能力,一个人有没有这种能力,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是很重要的。 “中和”就是指 运化和协调能力,看这个人能否让万物的运化和协调都达到很高的层面。所以在人体当中, 中央的脾胃就是这种能力的显现,如果中央脾胃很好,人体就能够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中 央黄婆对应的是土性,土能够生万物,有土才能涉及种植和收获的问题,才能涉及长久发展 的问题。 下面我们要具体去讲五行怎么对应人体的五脏和六腑,而且它的方方面面的表现到底是什 么,这个是很重要的部分。 人体的五脏之象是什么?人体的五脏是肝、心、脾、肺、肾,也是按照东、西、南、北、 中排列的。五脏所对应的是五腑,可是我们都知道是“五脏六腑” ,怎么对应五腑?这里有 一个相表里的关系。 五脏与五腑 在传统文化中,肝对应的腑是胆,所以有“肝胆相照”这个词。胆气生发起来,肝气才 能

为之生发。 心对应的腑是小肠。在日常生活中,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是心经当令,但是心不受邪, 所以小肠可能会代君受过,假如吸收这方面出问题了,会出现一些小肠病。小肠经当令时, 如果人出现脸红、心慌、胸闷这些象,实际上是心和小肠的表里关系出了问题,是心脏出问 题前兆的一种象。 脾对应的是胃,它和胃是一种表里夫妻的关系,脾不好胃就不好,胃不好脾也不好。 肺和大肠相表里,人要大便时,一定是靠肺气把大便排出来的。人们皮肤的一些症状也 和大肠有关,有些问题中医可能不直接扎肺经,而直接取大肠经,泄大肠经的火就可以解决 问题。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充足,才能促进膀胱司开合 的功能,尿液才能正常的储存与排泄。 肝胆对应筋。人体的弹性都是和筋有关的,比如手指曲合的能力。现在有一个说法:老人是 否长寿,要看他(她)的握力大不大。老人的握力越大,他(她)可能越长寿,而握力在很 大程度上,和人的肝胆功能有关。一些老人经常玩核桃,而玩核桃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锻 炼手指灵活性的过程。大家不要小瞧这些小的健身法,中国的传统方法就是大道至简,一些 很简单的方法就能解决我们生活当中的很大问题。 手指是非常奇妙的,手指头是人体经脉的出发之点,是阴阳交汇之所,手指是非常有玄 机的。拇指对应的是肺经。食指对应的是大肠经,食指和大肠的蠕动、大肠经气很有关系。 中指对应的是心包经,所以中指的麻木肯定和心包有关。无名指对应的是三焦经,因为三焦 为人体的孤府。小指对应的是心经和小肠经。从心脏的角度上来讲,如果是中指麻木,就是 心脏的轻症,如果是小指麻木、小指外延麻木,就是心脏的重症。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 注意观察,要经常活动手指,把这些经脉全都给调动起来,预防疾病。 心和小肠对应的体是血脉,因为心主血脉。其他,如脾胃对应的体是肉,肺对应的体是 皮毛,肾和膀胱对应的体是骨头。 中医认为可以通过外象来看五脏。怎么通过外象看五脏?其实就是看五窍。 “肝开窍于目” ,眼睛眼力好不好,实际上和肝的功能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老人要想 长生久视,一定要眼力好,眼不花。 《黄帝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里提到“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 ,舌头是心的 苗,舌头上的很多问题会反映心气和心情的问题。比如开会时,有个领导上去讲话,本来他 要宣布大会开始,可是一上来就说“好,大会结束” ,对于他的这种口误,西方心理学认为, 他已经表达了自己内在的感受

,其实他非常希望现在就闭会,不希望再开下去了,即口误表 现出来的东西恰恰是他内心心气的一种反映。所以舌头的灵活与否,舌头的灵巧与否,实际 上是和心气很有关系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和心脏的功能很有关系。 中医会望舌诊,看人的舌头能看出很多东西,不过最主要的是要看心。因为在一个舌面 上,也会分出五行来,舌头两边为肝胆,后面为肾,前面为心,中央为脾胃。不过最主要的 是,舌头的很多状况,比如灵活不灵活,是与心气相关的。 另外一种说法是 “心开窍于耳” 。 “窍” 在传统文化当中是孔窍的意思。 眼睛是一个孔窍, 耳朵里边是一个孔窍,肺是开窍于鼻,所以有人认为《金匮真言论》 里边说“心开窍于两耳” 是对的, 平常我们耳朵里边痒都和心气有些关系, 如果有潮湿感, 就是脾往外运化过度的象。 “肺开窍于鼻孔” 。如果从脸相上来看,鼻子的外形是属于脾胃的,因为鼻子中间属于 中焦,胃经的走向是起于鼻(迎香穴)之交中,挟鼻两侧,交于鼻根部,所以鼻子的外形是 归属于脾胃的。但鼻孔是属于肺气所主。如果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可能连呼吸都不太 会,按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来讲,左边主升,所以人们应用左鼻孔吸气,再用口呼气。 “肾开窍于耳” 。因为肾有肾阴和肾阳,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讲肾是开窍于 耳的,这是与《金匮真言论》不同的地方。 “华”就是花朵。肝所外现出来的象是爪,爪实际上包括指甲。我们从指甲当中可以看出肝 的一些问题,因为指甲也是生长的东西,是肝气的一种表现。如果人的身体有些问题,指甲 上就会有竖的棱,竖的棱就是肝胆这些脏器出问题的表现;如果出现横的棱,就说明身体的 问题在一点点得到改善,因为横的棱会一点点地长出去。这是中医思维的一个要点,中医通 过看人的外象就能看到内部的很多东西。 心所外现出来的象是面,即脸色。人的脸上是否滋润有光泽,跟心气相关。心气很旺, 人的脸是红润的、润泽的。但如果是那种赭红,红的颜色特别难看,像黑血一样,就非常不 好。 所以中医在谈到脸色的问题时, 不管是什么颜色, 都强调一个要点——什么是好的颜色? 就是像蒙了一层白的薄薄的纱一样,透出一点润泽之形。一个人长得黑没关系,但是要很润 泽,脸上要有光泽。 脾所外现出来的象是嘴唇。嘴唇是否饱满、滋润,就可以看出人的脾功能如何。如果嘴 唇老是翻肿或者起皮,那就说明脾虚或者血虚。 肺所外现出来的象是皮毛。 皮毛的所有问题一般都与肺气相关。 中国将来会有非常多的 人有过敏症状或

者皮肤病。以前这些病症在西方社会特别多,现在中国人得的也多,因为现 在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相近, 比如都生活在一年四季有空调的房子里, 越来越 喜欢喝冷饮等。 “过食冷饮伤肺” ,一旦伤了肺气,就会出现皮毛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鼓 励孩子从小就喝温热的开水,如果大量地喝冷饮,身体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 当时可能显现不出来,只有等人年纪大了以后,才会越来越明显。有些时候,过敏症状和皮 肤病可以被认为是免疫力低下的一种象征,其实这跟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头发是肾的花朵,所以头发的好坏是肾气的一个外现。头发如果非常黑、非常滋润、非 常柔亮,就说明肾气足。有人头上总会长头皮屑,或者是脂溢性头皮,这其实是脾虚的象。 脾虚会造成外溢,使很多东西发生外溢,浮现上来,这是造成头皮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头皮屑并不能靠洗发水彻底解决,最根本的是要解决脾的问题。 把身体内部解决好了, 外部所显现出来的东西才能好, 这就是五脏和中医意象思维的关 联性。 五脏还涉及五色的问题。 肝所表现出来的是青色, 实际上在传统文化当中, 应该是苍色。 因为肝木从肾水生起,肾水是黑色,黑色慢慢生发起来后,会出现黑中带白的一个象,这就 是苍色。青色是生发过度的象,而苍色是从肾精慢慢生发起来的肝木之象。脸的颜色表现心 的色,是心脏所浮现出来的颜色,即红色。脾是黄色,肺是白色,肾是黑色。如果脸非常白, 又瘦又高,这种人容易有肺气虚的象。如果脸发黑,就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的肾有问题了。 中医里还有五声,不同的声音可以表现出五脏六腑不同的问题。 “肝音为呼”“呼”又分几种声音,如果肝血空虚,人就会狂呼乱喊;如果员工受了上 。 司的气,回到办公室以后就会发出叹气、叹息声,这是肝气被郁的象,其实,发这种声音是 一种自救,可以缓释肝气的压力。所有养生的东西,都是从身体里发出的,都是对身体发出 的这些东西的一种总结,因为人体是知道自救的。 “心音为笑” 。笑分正常的和非正常的两种,如果一个人心气特别足,笑就代表他的心 气的运行没有窒碍;但如果总是笑,没事就坐在那呵呵乐,那是心气将散之象,叫“心气动 泄也为笑” 。大家可以通过声音判断出人的很多疾病。大喜和大恐会让人死, 《说岳全传》中 就讲过,牛皋抓住自己的老对手金兀术之后,非常高兴,结果“大笑而亡” 。笑让他的心气 一下子全都散掉了。 “脾胃为歌” ,即像唱歌一样。正常的脾胃之象应该是歌声广大嘹亮,

可以传播四方, 就像脾的四方输布之象一样,无所限制。但是如果脾胃有病,在唱歌上也会有表现。脾胃过 度压抑或者是实证,就会显出一个“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象,即没事就爬到高地方去, 狂呼乱喊、唱歌不停。所谓唱歌,在五音和五声上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一切都要有节 制,为什么会有哆来咪发唆,这五音都是相互制约的,如果哪个声音太过度,它就“将绝” 。 《红楼梦》里有一回是“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宝玉和妙玉听黛玉弹琴的时候,妙玉说“君 弦太高”了,听到后来,妙玉又说“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只是太过。 ”宝 玉问她太过会怎样?妙玉道: “恐不能持久。 ”正议论时,听得君弦“嘣”的一声断了。这就 像我们生命当中的很多现象,如果过度,不知节制,发出来的声音就是一种病态的象。 “肺音为哭” 。肺气足,哭的声音就特别嘹亮。小孩子哭的时候,绝对不是使劲叫,而 是升中有降, 因为小孩子是哀而不伤, 他们哭是不动情的。 所以有时小孩子只哭但不流眼泪, 哭声嘹亮,实际上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愿望,告诉家长我需要你了,你要过来为我服务。他们 “哀而不伤” ,哭的时候不会伤到气, 所以他会“终日号而不嗄” 整天哭嗓子也不会哑。 , 《黄 帝内经》曾经专门探讨过哭的问题,认为从一个人的哭声里面,能听出很多东西,比如一个 人要是流眼泪了,就说明他动了肝气,因为肝主木;如果哭得满头大汗,就像贾宝玉听说林 黛玉要回南方以后, 哭得浑身大汗, 说明他动了心气, 因为汗为心液; 如果哭的时候流鼻涕, 说明这个人动了肺气;等等。 “肾音为呻” 。呻,就是伸发。元气藏于肾,所以如果一个人发出呻吟之声,那就说明 动了“老本” 。一般人在疼痛、受伤、自虐、过度虚弱、性高潮的时候有可能发出这种呻吟 的声音。 五脏对应五神。五脏皆有其神,神是脏腑之气特别足了以后的外现。比如肺对应的神是魄, 肝对应的神是魂。肝主生发,所以魂属于阳神,是往上走的。中医里是讲魂魄的,中医认为 人死是魂魄分离象,人活是魂魄如胶似漆,就像夫妻一样黏合在一起的象。魂魄分离的象, 就是魂一点点往上走,魄一点点往下走。魄是肺气特别足的一个外现,肺与大肠相表里,所 以人最后死的时候,魄走的是魄门,即肛门,魂走的是嘴巴或者鼻子。 传统的医学认为如果五脏精气特别足, 它的神明才能显现出来。 所以肝气特别足的时候 显现出来的神明是魂,心气特别足的时候,显现出来的神明是神,此时,脑子特别清楚。心 气足脑子就聪明,反应力

好;如果心气不足,脑子就不愿意多想,反应差,神就不足。有的 人年轻的时候是敢作敢当的象,但是中年以后再把他的脉,会发现他的心气很不足,他现在 做事已经很没有勇气了,甚至有些事已经不想做了。打个比方,五脏的精气就像油一样,而 神就是它的光亮,是五精所照射出来的东西,油如果不足,光亮自然就暗淡了;如果油特别 足,光亮就会特别大,可能会照亮满间屋子。 脾的神明是意, 《黄帝内经》说“心之所忆谓之意” ,而一般人就把“意”理解为记忆力。 实际上,有没有意志和记忆力关系不大,关键是记忆能不能同所看到的事物相关联。如果能 够相关联的话,思维就有了一定的宽广度,而这个思维宽广度就是“意” 。所谓关联性就是 运化,这就是脾的功能。聪明,反应非常快,这都是运化的作用,是脾的作用。 肾的神明是志,就是一种收藏的特性、收藏的能力。如果收藏能力特别强,人的志向就 特别大,如果收藏的力量不强,人所外散出来的志向,也不会很足。 五志,即五种情志。 肝的情志是怒。 “怒伤肝” ,中医认为经常发怒的人,是肾精不足的象,即肾精已经固守 不住肝了,水已经不能涵养木了,脾胃(土)也不能涵养木了,所以人才会经常发怒。在生 活当中,有“路怒一族” ,即在马路上开车经常发脾气的人。他们或者追尾,或者同他人硬 扛,挡到他人前面去,这个问题表面上来看是因为交通堵塞,其实还是因为个人压力大。同 样一条路,大家同样被堵在这里,为什么有的人着急,有的人不着急?有的人能忍,有的人 忍不住, 非得在马路上打架?其实打架的人事后也会觉得很没有意思, 可当时就是压不住火, 这其实说明他们的五脏六腑有了小小的问题, 应该去解决。 比如说他可能是由于头天夜里没 睡好,然后精神处在很不好的状态;或者因为压力太大、过度焦虑,肺经亦处在不好的状态 等。 心的情志是喜。喜亦有正邪之分,正的就是输布四方,此时血脉特别充足;如果经脉不 通畅,一个人老憋着,是不喜。反过来,如果他老不喜,血脉就会出问题。邪的“喜”就是 过度外散,会伤心神。 脾的情志是思虑。正常的思维是好的,输布四方,像脾一样;如果过度思虑就会出现邪 气,人越来越瘦,脾主肌肉,过度思虑的话就会把自己的肉消瘦完了;而不思虑会有黏滞、 懒惰之象,人会越来越胖,湿气特别重。 肺的情志是忧愁。有肺病的人就喜欢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林黛玉。林黛玉是典型的肺 病,她的所有表现都是肺气特别虚的象。林黛玉没事就哭,而且她多思,所以林黛玉也胖不 起

来,她不会有薛宝钗那种丰腴的体态。多思则伤脾,肺气又虚,所以她喜欢哭。肺气虚的 人会两颧红,眼睛里总有眼泪,是水汪汪的象,这种女孩子比较容易让人怜惜,跟她谈恋爱 很舒服,她们想得很周到,情意绵绵,招人喜欢,不像薛宝钗似的过度冷静。 肾的情志是恐。恐也有正邪之象,正象是谨慎内守。人的一生中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这 是孔子教育我们的。人有敬畏之心,知道谨慎,知道内守,这是肾精足的一个正象的表现。 恐的邪象就是“恐外散” ,比如人过恐会尿裤子,或者“恐则气下” ,指人一惊恐,气就会散 了,收摄不住。 变是变化,五变即指心、肝、脾、胃、肾如果出现变化,身体会有哪方面的表现。 肝气的表现是“在变动为握” ,即肝气出现病变时,首先会表现在手的握力出问题,比 如手没劲,或者是抽筋、肌肉紧张等,这是在表象上的病变反映。 心病的表现是厥症。厥症就是四肢厥逆症,即手脚冰凉。医生在把脉时,会观察到一些 细微的东西。一个人凉到哪儿,他的四肢厥逆已经到了哪一步,手轻轻一捋就都清楚了。把 脉时医生会发现, 有的人只是手指尖冰凉, 有的人是整个手指冰凉, 有的人是整个手掌冰凉, 有的人甚至凉到手腕,或者凉到肘部,这每一步的发展都是很可怕的。中医甚至认为,一个 人如果凉到肘部,那简直就是危症,很可怕。头顶和脚也是人体末梢,人们年轻的时候,心 气很足,冬天很少戴帽子,可是如果老了,到冬天就会有点畏寒,因为此时心气不足,血脉 上不来了。如果一个人腿冰凉,凉到膝盖,医生也可能会告诉他,他的心气现在有问题。 脾胃的表现是哕(yue,三声)“哕”这个声音在古代是呕吐的声音。人体正常的时候 , 胃气是下降的,人体以降为顺,如果“哕”就说明元气虚,肾精不足,人的气收不住就往上 走了。人会打嗝甚至呕吐,实际上都是脾胃出现了问题。 肺气的表现是咳。比如人们在肺寒时会咳嗽,就是通过振动把肺寒振出去,所以肺“在 变动为咳” 。 肾的表现是栗,即哆嗦。打哆嗦这个毛病实际上与肾病相关,如果肾特别寒,就会出现 哆嗦、战栗或者打喷嚏的象。打喷嚏实际上是振奋肾阳,是身体要通过打喷嚏的方式,把肾 阳调起来,把寒气赶掉。所以,身体好的人还能打喷嚏,身体不好的人直接就会感冒。 五脏在五味上也分别有表现。 肝味为酸。中医认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正常的疏泄需要收敛功 能的制约,疏泄兼收敛的功能需要有形的肝脏来蕴含。肝主木, “木曰曲直”“曲”就是人 , 要有所收敛,不能直接就

条达上去,所以肝味为酸。酸味有收敛作用。 心味为苦,焦味就是苦味。烤馍片的味道就是焦香之味。 脾味为甘,小孩子爱吃糖,是因为脾胃太虚弱。 肺味为辛辣之味。 肾味为咸,凡是咸味的都可以调肾精上来。人活着,要靠每天调一点点元气,就靠盐去 调肾气,因为盐是最方便调肾气的东西。 还有就是五臭的问题, “臭”这里读 xiu(四声) ,是指五种味道,即臊、焦、香、腥、腐。 肝味的味道为臊,心味的味道为焦,肺味是腥味,肾味是腐味,脾味是香味。这个味道 表现出什么?如果你身体某个部位呈病态的话, 就会特别喜欢吃某种味道的东西。 比如脾胃 如果黏滞, 人就喜欢吃一些香窜的东西。 香窜的东西, 会宣开脾胃的湿滞。 当脾胃特别郁闷、 特别压抑的时候,香窜的东西可以开窍。古时候,如果有窍闭、昏倒的人,医生一般都会给 他服用苏合香丸,这个药的主要成分就是麝香,麝香可以通大窍。但是有些穷人,买不起麝 香来通窍怎么办?一般来讲,可以用臭味的东西来通窍。比如将粪便在他面前搅和一下,照 样能把他的窍宣开,使他苏醒。 五脏与五液 最后一个是五液,肝液为泪;心液为汗;肺液为涕;中焦脾胃为涎,脾虚的人就经常流 口水;肾液为唾,舌面干不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肾液的问题。 《灵兰秘典论》是《黄帝内经素问》的第八篇文章,也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 《灵兰秘 典论》中的“灵兰”二字,是“灵台兰室”的简称。 “灵台”是儒家对“心”的比喻或别称, “兰室”是对君子住所的雅称。 《孔子家语》中说: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为其所化 也。“灵台兰室”就表示“朴实无华、真实不虚”的真理。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要用一种最 ” 朴实无华的表述方式来告诉大家中医的内涵是什么。 “秘典”是不可以轻易给庸人观看的意思。黄帝在此篇的最后说: “善哉!余闻精光大 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 ”其中“斋戒择吉日”就是在去除 了“个人欲望和由此欲望而产生的杂念”的情况下,才能领悟此论的深刻内在含义,否则, 一定要秘藏于“灵台兰室”之中,贪欲横流的庸人是不能够随意翻看的。如果人在欲望横流 的情况下读这篇文章,就如同进不了君子之室一样,进不了心灵的层面,会读不懂。所以我 们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也应该保持一种沉静的心态,好好阅读这篇经典之作。 文章开篇,黄帝问岐伯“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贵贱”就是人体十二脏的职能分工 , 及彼此之间的联系,用人事中的地位高低作比喻。 “何如”就是像什么。

这篇文章用的还是 打比方的方式,但它是用社会现象甚至是政治来比喻五脏和六腑的。这篇文章非常简短,但 是它把中医的五脏六腑谈得非常透彻。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 “君主之官”是指心在五脏六腑当中是统摄脏腑的,是十二官之主。 “心”字非常有意 思,其他的“五脏六腑” ,比如大肠的“肠”字,是有“肉月”旁的,唯独“心”字没有这 个偏旁。西医谈到“心” ,指的是心脏,而中医谈到“心” ,是指神明的一个象。 “君主之官” ,是指心在我们五脏六腑当中,就相当于一个君主。所谓君主的概念,如 果我们经常看史书的话,就是帝王之相,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这个象。 “君主之官” 这个名词,一下子就把心的重要意义给烘托出来了。 心主血脉 现在一说到“血” ,我们都认为鲜红的液体就是血,但是在中医里,关于血的定义是这 样的: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 “中焦”指脾胃, “受气取汁”指人吃下食物的精华可以变化出一种东西, “变化”指一 个运动过程, “赤”相当于动词,赤原本是红颜色,在这里红颜色就代表输布之象。这句话 的意思就是说人们吃下饭以后, 产生了一种能量, 这种能量能够发散出去, 这就叫 “是谓血” 。 这个“血”有动词的含义,即人吃下去东西,水谷精华还能够输布四方,才是血。 心藏神明 人体的神明是藏在心里的,所以古时人们不说“心脏” ,只说“心” 。那什么叫“神”? 《黄帝内经》里有一个关于“神”的定义: “两精相搏谓之神。 ”所谓“两精”就是指阴阳, 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功能才被称为“神明” 。即人的心气足了以后,外散出来的才是 神明。 心主喜乐 心在志为喜,心气虚就会悲,但如果心气特别实,人会喜笑不休。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这是心的一个特性。痒是一种很细微、很细腻的生理反应,这么细腻的生理反应是由心 来感知的,所以人们身上出现痒这种症状的时候,实际上是由心来取决的。 常见心病及其中医对治 心得病有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心主血脉的层面。西医认为心得病了就是得了心脏病,认为全 部都是心脏的问题。但是中医会有不同的分析,中医认为,所谓心病的问题,可能跟肺经、 胃经、脾经、心经、肾经等都有关。 中医中有关于时辰的问题, 它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养成一个习惯——当身体不舒 服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时间。这个时间很重要,比如说上午九点多发的心脏病和下午两三 点或四五点发的心脏病,根源是很不同的。西医会认为这些都是因为心梗。可是中医认为

, 上午九点多发作的心脏病,有可能是由脾胃的问题造成的,而下午两三点发作的,可能是小 肠经的问题,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有的人中午吃过午饭以后,脸通红、胸闷,这实际上是 心脏疾病的一种前兆。如果是下午三点到五点发病,是膀胱经的问题,那是阳气大虚的象。 如果是下午五点到七点发作,就和肾经相关。 首先,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心脏病人有便秘情形,会对他的心脏非常不利。很多心梗 病人都是倒在厕所里的,因为人在大便的时候,会用到心肺之气,如果这个时候人特别使劲 去排大便的话,就有可能会过度耗散自己的心肺之气,底下空了,上边的气可能“哗”一下 就散掉了。所以凡是在厕所里犯病的人都是心气已经很空了,再加上下面一泻,心肺之气就 彻底没了。 同样,在《经脉》篇里,也提到了肺经的表现,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 烦心,胸满” ,就是人会呈胸口憋闷的象,但如果到医院去检查,心脏的各项指标却都没问 题。这种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个象,就是喜欢长出一口气,没事就调一口气上来,这其实 是肺经的病,是肺经表现在心脏上面的一个问题。 其次,如果心梗病人倒在厕所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吃饭吃得过多。中医把气分成胸 中大气、营气、卫气等,但是实际上人就活一口气,死也死在这一口气上,人玩玩的是这一 口气,人养生养的也是这一口气, “这一口气”是最重要的。如果吃饭吃撑了,脾胃运化时, 就会需要多用一点儿气来把食物消化掉。我们知道,火生土,火指心火,土指脾,火和土之 间就形成了“母子关系” ,即心是脾胃的“母亲”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儿子缺钱了,会去找 谁要钱?在关键时刻,都会去找自己的母亲要。所以,在消化过程当中,如果脾胃需要多一 点的气,就会从心那里“夺气” ,中医里叫“子盗母气” ,就是儿子会到母亲那里“夺气” ,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引发心脏病。所以对于心脏病患者,医生会经常嘱咐他们:第一,最好 别有便秘的情形;第二,吃饭最好吃七八分饱,少吃多餐都行,不然儿子一下子盗母亲那么 多气,心脏肯定会出现问题。 在《经脉》篇里,也讲到胃经和脾经得病对心的影响。如果胃经得病,会“心欲动” , 就是指心总会有点儿慌,比如饿的时候,人就会心慌;人吃撑了有可能“子盗母气” ,也会 造成心脏“嘭嘭”乱跳的象。如果脾经得病,会“烦心,心下急痛”等。 再次,心经对心病表现为心痛,心血虚会造成心痛,心血虚就是心脏缺血。在人体当中 有几个脏器每时每刻都不能缺血,一个是大脑,

一个是心,一个是肾,这三个脏器只要一缺 血,身体马上就会启动元气及时补给。所谓的高血压也是由于大脑缺血或者心缺血时,身体 通过加压的方式满足它们对血的需求。 “心为君主之官” ,中国古代被称为“君主”的人,也被称为“天子” ,即天的儿子。也 就是说君主是有天管的,他是代天行令。 “天”指什么,其实,天就是气数。在历史上,崇 祯皇帝很勤劳,很想有所作为,但是他生存的那个年代,明朝气数将近,他无论多么努力, 天灾人祸全都会有。这是一种比方,就是气数会管天子。 心在五脏六腑当中也是君主之象,那么在五脏六腑之中,心自然也会被管,管它的就是 元气。所以如果一个人元气大伤,也会造成心脏病。元气藏于肾,如果肾精大伤,心就会很 不舒服。这种情况下,人如果去把脉,可能会有两种脉象,一种是西医所说的“早搏” ,就 是跳,自己都能感觉到;还有一种是“间歇” ,自己也能感觉到。早搏和间歇都是由肾精不 足即元气不足导致的。早搏,是元气尚可的象,间歇,是元气大伤的象。 早搏是一种什么情形?我们打一个比方,比如给自行车打气的时候,有的人很使劲,每 打一下都会把气筒按到底,每打一下都是足够的,就像脉动一样,正常有序。但有的人很无 力,他打气的时候,一下按不到底,他就会通过增加频率的方法来把车胎的气打足。这个加 快频率的方法,就是早搏。早搏相当于你通过努力的方式完成任务。再比如一天拉一车煤就 可以完成任务,但是现在我没劲了,一次只能拉半车,所以我必须通过多跑一趟来把这件事 完成。 间歇是一种什么情形呢?间歇会出现脉动上的停顿。 指元气已经很不够了, 中间得给它 努把力,抽它一鞭子,它才往前走,就像马车一样,如果你不抽马,马能歇就歇,所以会出 现脉动上的停顿。 早搏和间歇,实际上都是很严重的心脏病。但是间歇比早搏更加严重,因为元气已经大 伤了,如果早搏、间歇都已经存在,那就是更加严重的病。 其他,如肾经、心包经、胆经出问题时,也会影响心脏。比如肾气大虚会造成心梗。因 为肾精不足,所以表现为烦躁、发怒,就是因为敛不住虚火,肾精已经严重亏失了。肾虚的 人,心总是空空荡荡地悬在那儿,容易受到惊吓,而且比较容易烦躁。肾精不足还会表现为 心痛。 心包经是心脏的外围, 如果心包经出现问题, 心脏自然也会出现问题, 会出现 “心大动” 的象,比早搏、间歇都严重,心脏会“扑通扑通”往外跳。但这个病症在中医看来反而不严 重,因为它是在心的外围,不是在里边。在治疗心脏病时

,我们会看到一种现象:有的人心 脏病已经很严重了,但是不间断吃药的时候,会突然出现“咚咚”跳的现象,其实,这是把 心脏里边的病往外赶的一个象。 胆经出现障碍,表现出来的象是“心胁痛,不可转侧” ,即转身都难受。有的病人躺着 的时候,就会觉得心脏特别憋闷,而且不敢翻身,这就是由于胆经出现障碍所造成的。 心是藏神的,在中医里, “心主神明”这个层面的病,一般来讲是指精神的疾患。很多人认 为,所有的精神疾患都是心脏的问题,但是中医有不同的看法,中医里有一句话,叫做“心 之官为思” 实际上心所表现出来的官能,是用于思索的,如果人们大脑昏沉、思虑不清, , 就说明心气不足。如果神明特别清爽,就说明心气特别强大,心的输布功能也会特别强大。 在“心主神明”这个层面,经常会涉及另外两条经脉,一条是胃经,一条是肾经。 胃经之脉如果得病,会出现好几个象,一个是“病至则恶人与火”“恶”是讨厌,人会 。 有一种心理疾患,就是特别讨厌生人,所有的人都不愿意见。这个人还会畏于火,火就是光 亮,如果人的胃病严重到影响“心主神明”这个层面,这个人就会很怕亮的东西,会有“心 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的象,愿意自己在屋子里待着,把门关得很严,窗帘也得拉上,让 屋子里保持着昏暗,这样他才觉得安全。还有一个象,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 ,即听到响 动就很恐惧,这是胃经的虚证,也会造成心理疾患或是精神疾患。它的实证会造成人“甚则 欲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 ,人肚子里老是“咕噜咕噜”乱叫,然后腹部胀痛。 那么胃经为什么会和“心主神明”这个层面产生关联?其实,在《黄帝内经》里有一句 很经典的话,叫做“如环无端” ,就是经脉彼此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是分割的。胃经有一 条线,胃经走的时候,自然就和心经联系上了,它们彼此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胃经 的病,也会造成心的疾病。 心气不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元气大伤,而元气藏于肾,所以肾经如果出现病变,首先会 出现“目如无所见”的象,好像什么都看不见了,总是一种恍惚状态;其次,会出现“心如 悬”的象,心老是悬空的、害怕的;再次, “心如悬若饥状” ,就好像饥饿一样,心里慌慌的, 可是“饥又不欲食” ,饿了也不太想吃东西,总是心慌,手脚冰凉,就像人低血糖时的症状。 还会“气不足则善恐” ,如果肾气不足,人特别容易恐惧,叫做“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心里 总是慌慌的,总觉得后面有人想抓自己。这些都是属于肾经的病变。 这两种病变

,都涉及一个层面,就是人的精神疾患的问题。现代人的压力比较大,得精 神疾患的人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和社会背景、工作压力有关,另一方面和自己的生活习性有 关。 一个人如果不好好养生, 老处在一种过度消耗自己元气的境地, 就会对胃和肾造成伤害。 工作压力大,人就会出现木克土的情形,得胃病的人就会很多;如果胃寒过重,整个胃经不 通,人就会形成抑郁,最后就发展成狂证,会有点疯狂。这些病症现在一般归属精神病这个 层面, 但是中医认为归根结底还在于胃和肾的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 西方人遇到这种病, 一般会去找心理医生,先通过心理辅导来治疗。但是中医就认为要先在生理上解决,比如把 他的胃寒去掉,把他的肾寒去掉,有可能经脉通畅以后,这些病自然就消失了。 这是“心主神明”的层面,人的心气如果特别足,神明就会昌明;如果心气大伤,肾气 大伤,或者胃气衰败,神明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相傅之官”也是一个官称。 。 《灵兰秘典论》这篇文章很有 趣的地方就在于, 它把五脏比喻为中央官员, 把六腑比喻为地方官员。 六腑都是干活的官员, 是基层的干部,做很细致的工作;而中央官员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它起到一个权衡治 理、统摄大局的作用,如果人的身体没有这种统摄作用,也会垮掉。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 为贵,六腑为贱。 肺为帝王师 五脏中,最“贵”的是心,它是“君主之官” 。它的下一级就是肺,肺是“相傅之官” , “相”即宰相, “傅”即师傅。在人体当中,心虽然是最高位,处于南方,但是从人体解剖 方面来讲, 肺比心的位置高, 所以肺可以做君主的师傅, 相当于刘伯温、 诸葛亮这样的人物。 肺主管“治节出焉” 。一般来说,大家会认为“治”是治理调节,肺主管治理调节,但这样 理解比较粗俗,毛泽东曾经说过“天下大乱方能天下大治” ,实际上“治”是与“乱”相对 而言的一个概念,就是指“正常” ,乱是混乱,治是正常。肺的“治节出焉”就是指,如果 肺的功能很好,人正常的气机才能表现。 而人正常气机的最关键表现就在“节” ,人体有节,天地之间也有节,那就是二十四节 气。天地之气正常,二十四节气就可以正常,人的肺气是否正常,也要通过节来表现。比如 有些人到了某个节气的时候, 关节就会出现疼痛, 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不正常的气的作用导 致的,如果是不正常的气机,就会导致节的关键点出现问题,造成疼痛的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注重节日,中国有春节、元宵节、端午

节等各种各样的节日。 节到底是什么?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大家可以看竹子的竹节,竹子长一段以后,就会有一 个关键点,那个关键点就是节。中国古代强调过节,实际上是告诉大家:每到一个节日,人 们的生活都会出现一次转变、转机, “节”其实是转机的意思。过节为什么要休息?实际是 在告诉大家,要通过这种保持休息的、安闲的状态,来让自己平安地度过气机的转换点。 但是人们现在对过节有认识上的误区, 似乎过节就意味着大吃大喝、 暴饮暴食的日子来 了, 这样反而会造成很多的节日病, 这跟古代的理念恰恰相反。 古人认为, 这种时候要休息, 才可以躲过节节坎坎。比如,过去人们认为春节就是一个大鬼,怎么躲过去?传统文化、传 统民俗就有很多办法,首先,人们过春节的时候会放鞭炮,放鞭炮其实就是在驱鬼。其次, 过节的时候,大家还要聚在一起,因为聚在一起人多力量大,可以抗衡邪气。再次,人们还 要守岁,因为“岁”是个大怪兽,人们一夜不睡,大家坐在一起,让关键点的这个鬼能够过 去,守岁时,到处灯火通明,因为鬼怕灯、怕火。这样,大家就能很好地去理解“节”的意 思。 在中医理论里,肺的第一个功能是“权衡治理,主一身之气” 。人的一身之气,全是由肺主 管的。半夜三点到五点的时候,是肺经当令,它开始重新分配全身的气血,所以夜里三点到 五点的睡眠,是必须要保障的。这个时候人们如果不睡,就会干扰肺气对全身气血的输布, 因为在分配的状态下,所有的部门最好都能处在一个相对平静的局面。如果这个时候,突然 有个部门处在活跃的状态,那么它要的气就会多,就会干扰中央输布的功能。但是有的人恰 恰会在半夜三点多钟起一次夜, 这个怎么解释?当气血要全身输布的时候, 如果人有一泡尿 憋着,它也会影响全身气血的输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该排泄就去排泄掉,只要回来能够 继续睡着就没事了,它并不影响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肺还是会去正常分配全身的气血。 快死的人,医生会给他们上呼吸机,但还是不行,他们还是猛喘,他们身体内部的气已 经严重不足了,不是外界就能给的。为什么外界不能给?因为中医说到“气”时,气降不降 得下去,还同另外一个脏器有关,就是肾。 “肾主纳气” ,肾的收藏能力强,气才能够进入身 体,包括呼吸之气;如果肾的收藏能力不强,气可能只到咽喉部位,也可能只到胸部。 有的人自己安静下来时,会觉得胸闷,就是因为他肾气虚了,他的气下不去,只能停留 在胸部那里,肾主纳气的功能已经很弱了。那么,如果

一个人“肾主纳气”的功能弱了,就 说明他有肾虚的病。 比如说肺炎、 感冒咳嗽这些普通的毛病, 可能还处于司呼吸的这个层面, 是由肺寒造成的,但是如果是很虚的哮喘,躺都躺不下去,病症的根就在肾而不在肺了。而 肺和肾之间又隔着胃,这个胃气足不足也很重要。 《黄帝内经》认为“人受气于谷”“谷” , 就是粮食,所以人体内部的气,是从胃来的,是从食物当中来的,如果人自身消化吸收功能 很强,人体自身的气就会很足。人活在后天,所以一定要把脾胃养好, “谷入于胃,以传于 肺” ,人们吃下食物之后,食物的精华输布出来给肺,由肺输布全身,人才有足够的气。 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 ,就是指在这个气里边,比较清的那一部分,即比较精微 的物质, 就为营气, 比较浊的部分为卫气。 精微的部分行在脉络中, 经脉是全身心的, “如 是 环无端”的。在中医学上,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人全身的经脉都应该通畅,如果不 通畅,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也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肺可以“司呼吸” ,它下属有一个部门是管呼吸的。所以,现在很多人会去郊外呼吸新 鲜空气,认为这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与肺更有关系的是气。中医把气分为营气和卫气,营卫 之气(营,将所藏之精输布出来;卫,将产生的精微收敛固摄起来)都来源于水谷,经脾胃 运化而成,并未说来源于空气。呼吸只是肺的功能之一,肺所“主”的是全身的营卫之气, 而不是“主”呼吸之气。许多危重病人会出现严重的喘促,此时使用氧气或去掉氧气,患者 的呼吸频率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高原反应除外)所出现的呼吸困 难,不是缺少氧气,而是缺少元气。 肺的神明是魄, “魄”指耳目之聪明,即本能。 “相傅之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 上对下,均有责任,肺气足了以后魄就强。肺和肾同属先天,所以,魄力的问题实际上是本 能的问题,即有没有魄力,这件事敢不敢干,实际上是人的本能强不强的问题。 肺经病比较浅时表现在经脉上,一个症状是肺胀满,人“膨膨而喘咳” ,即一个人咳声非常 嘹亮非常响。这是轻症,比较好治。还有一个是“缺盆中痛” ,缺盆穴(见图 2)位于肩前 锁骨里边, 很多经脉都会从缺盆穴处经咽喉上脑, 所以很多的病症一步一步往上发展的时候, 就会显现在缺盆穴,比如肩膀会酸痛、不舒服等。 图 2?缺盆穴 如果肺经病往脏腑发展,就会出现“上气喘喝” ,即开始出现喘,这说明病深入脏腑了, 和肾精相关。还可能“烦心胸满” ,可能会影响到心脏,比如

人肺气不足,可能心气会大伤。 肺经病也会与胳膊相关,因为肺经出于云门、中府(见图 3) ,沿着手臂前缘的上线,一直 走到拇指指端。另外一条,会走在食指指端,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这个指尖就是经脉阴阳 交通之所,是很重要的地方。 “掌中热” ,即手掌心发热,也是肺经深入脏的病,因为它影响到心包、心经。如果出 现寒证, “小便数而欠”“数”就是总去厕所,是多次的意思; , “欠”是少,每次就一点点, 这是肺气虚的象。即有一种人肺气虚,他会一遍一遍上厕所,但每次排泄的不多。如果肺气 再虚, “少气不足以息” ,相当于人有很深的哮喘症,老喘不上气来。然后还有一个现象,就 是“溺色变” ,即尿的颜色可能会出现一些改变。这些都是肺经导致的症状。 图 3?肺经经穴图 所有的指端表里经相交的点位,就是阴阳交通的要点,这些地方很重要,它们的经脉气 血最薄。有句话叫“十指连心” ,大家会发现指尖稍微受一点儿伤,人就会觉得很痛,心都 会痛,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气血特别薄。这个地方如果通了的话对身体很有好处,所以大家可 以经常活动十指,用十个指尖相碰,经常敲打指尖,让指尖的气血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气 血阴阳交通。手脚总是冰凉的人,也可以经常做这个动作,这个动作实际上对人体是非常有 效和有益的。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将军是要主谋虑的。人的聪明才智能不能发挥出来,要看 自己的肝气、肝血足不足。如果肝血足、肝气足,人做事就会踏实、稳重;如果肝血虚,人 会非常容易动怒、烦躁,动肝火。为什么会动肝火?因为谋虑不足,想问题想不清楚。 《黄 帝内经》认为“因思而远谋谓之虑”“虑”指想得非常远, , “谋”是策划。所以,将军最重 要的工作并不是带兵打仗,而是要运筹帷幄。 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个现象,有些学生怕自己考试考不好,经常会熬夜,夜 里看书看到两三点。 岂不知夜里一点到三点正好是肝经当令,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充分地休息, 肝血就会不足,人不见得能记住什么内容,反而会影响自己聪明才智的发挥。 人为什么需要休息——肝主藏血 肝主藏血, 《黄帝内经》里边有一句话,叫做“卧则血归于肝”“卧”就是睡觉,如果 , 人要睡着,有一个动作就是闭眼睛,因为“肝开窍于目” ,肝在所有脏器里相当于一个官窍, 就像阀门一样,假如人闭上眼睛,就等于把阀门关闭了,全身的气血就会归于肝,由肝来藏 血,重新做血的滤化。所以如果人的睡眠很好,就能够使肝脏得到很好的休息,这是肝经的 一个主

要功效。 现在,人们大量地使用电脑,一天到晚盯着电脑屏幕,有人连续不断地在网上玩游戏, 不吃又不睡,最后就会疯掉,因为他们的神明已经散尽了。如果眼睛不常闭的话,对人身心 的损伤是很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随时随地休息一下眼睛。比如在阅读过程中,在 上网过程中,人如果能够时不时地闭一闭眼,对身心来说都是一种休息,会使神内敛,不会 耗散太多,因为眼睛就是神,是肝神出窍的地方。所以如果人总是睁着眼睛,对自己身体也 是不太好的。 肝主藏血,如果血不足,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即风动之症、抖症、头摇晃等,其实 都是肝血不足的象,这些病症都会表现在肝上。 肝主怒,如果肝血不足,人就会非常烦躁,会经常发脾气。 如果肝经这条经脉出现病症,会有很多表现(见图 4) 。 第一,会“两胁下痛”“胁”指从腋下到腰上的部分;然后“引少腹”“少腹”指肚脐 , , 以下的肚子, “引少腹”就是指使得小腹也会疼痛,因为肝经也从小腹处经过,所以它也会 造成小腹的疼痛,同时“令人善怒” 。这些都属于肝经的实证病。 第二,会“目无所见”“肝受血而能视” 。 ,就是说如果肝血足,人就能看见东西,所以 当人两眼模糊的时候,实际上是肝血不足的象。 “足受血而能卧” ,如果脚部能够得到血液的 濡养,就能走路。 “掌受血而能握” ,如果手掌气血充足,人就有握力。 “指受血而能摄” ,摄 取的作用, 其实是很精细的, 比如小孩子, 刚开始是抓东西吃, 然后才会一根一根地往外挑, 这都是肝气不断壮大的一个象,是肝血足的一个象。如果“卧出而风吹之” ,即睡醒以后, 出去吹一吹风,人就会“血凝于肤者为痹” ,出现痹症,因为气血还没有很好地输布开来, 会凝于皮肤之间,形成麻痹之症,然后凝于脉。如果再继续往里深入就会“涩” ,涩就是指 有点像血脂黏稠的象,如果肝血被凝聚了,就会很黏稠、 很涩, 气脉不通。 “凝于足者为厥” , 如果脚受风,就会成为厥症。 第三, “腰痛不可俯仰” 。有些人腰痛得很厉害,弯腰都特别难受,如果有这种情况,人 可以去按摩一个穴位——太冲穴,它是肝经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在大脚趾旁边。如果人生 气,太冲穴就会有疼痛感,所以大家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按摩太冲穴,可以把疼痛揉开, 只要太冲穴不疼,这条经脉就没事了,就算很通了。 第四, “丈夫疝, 妇人少腹肿” 肝经是唯一绕生殖器而行的经脉, 。 它不仅绕男性生殖器, 也绕女性生殖器,这样男女都会出现生殖系统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阳痿

这个症状,中医一 般把它归属为肝病,肝主筋,阳痿就属于筋的功能出现了问题。治疗时,有一个大方向,就 是一定要使经脉通畅,肾经经脉通畅,才能够生肝木。如果人肾精特别亏失,也会造成肝的 病变, 所以中医经常说肝肾同源。 如果一个人已经得了肝病, 不要单纯地认为只是肝的问题, 因为肝的根本在肾,如果肾出现了问题,人照样会得肝病,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这就是 《黄帝内经》传递给我们的一个信息:当人们看任何事物的时候,最好多方面地去观察,知 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一定会有前因后果。 第五,如果肝病发展严重了就会“嗌干” ,即嗓子会疼痛。咽喉是“要道” ,因为凡是上 脑的经脉,统统都要经过这个狭窄的通道上去,肝经也是循着咽喉处走的。所以咽喉病并不 是小病,而是重病。很多人会经常犯咽喉病,比如说现在的小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但是 他们想得太多思虑太过,所以小孩子现在也经常会犯咽喉病。 第六,如果肝气外泄,一直上亢,条达之性过分,酸收之性不足,人就会口苦、口干, 比如有些人早上起来口会很苦。因为肝胆同源,苦,也是病变的一种表现,所以我们大家在 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每个细节。我建议大家最好能有一张中医经脉图,挂在自己的办公室 里或者家里,当你哪个地方出现疼痛的时候,先在经脉图上找一找,到底是哪儿的问题,这 样你也能向医生表述得更加准确一点。而一个好医生,在问诊的过程中,一定会问清楚病人 到底是哪儿疼。 比如头痛,是前额痛,还是后脑勺痛,是两边都痛,还是偏头痛,都要问清楚,因为中 医认为头痛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前额的头痛属于脾胃的病, 有些老太太经常在前额勒一个 带子,她们认为是受风,实际上是情志不舒,脾胃有问题,再加上过度思虑,才会头痛。如 果又不经常活动,湿气就会很重,会“头如裹” ,就好像裹着湿毛巾一样有湿重的感觉。两 边的头痛,基本上属于肝胆的问题。后脑勺痛是膀胱痛。与肝经有关的,是头顶,又叫巅顶 的中空痛。因为肝经是直接上巅顶的,脑子中空痛,就是肝经的疼痛,这种病是所有的头痛 里边最难治的一种,因为这是肝血虚的表现,有可能和年轻的时候纵欲过度有关。 第七,会“面尘脱色” ,即脸上没有光泽, “如蒙土状” ,好像蒙着一层尘土,而且面无 表情。 “色”代表一种表情,比如“喜怒形于色” ,就是喜怒在脸上会显现出来,如果不显现, “脱色”了,就是肝血虚的表现。 第八,会“胸满呕逆” ,就是人经常会气逆,经常打嗝,

气往上涌。在日常生活中,通 过按摩胃和肚子, 能够先解决一下, 即气上逆时, 你就让它下行。 假如人郁闷得很严重的话, 膻中穴(见图 5)就会被堵,这时,我们可以用大拇指往下捋膻中穴,让气能够降下去。 现实生活中, 人们的苦恼很多, 因为欲望太多。 如果郁闷, 就要有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法, 让自己的气顺畅地下去。 “止怒莫若诗” , “去忧莫若乐” 如果你不喜欢读诗, , 不喜欢学音乐, 最起码要学一些基础的医学常识,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这对身体也会有一定的好处。 第九,会出现“飧泄”“飧”是晚饭的意思, , “泄”就是拉稀。 “飧泄”就是食谷不化, 吃什么东西拉什么东西。得这个病的根本原因就是“下焦无火” ,肾阳很虚,没有热性的东 西,没有力量。拉稀意味着津的功能减弱了,就是人体内的液向外渗透的功能减弱了,这个 渗透的功能可以靠“火”来增强,比如热气就是“火” 。 第十, “遗溺闭癃” 。它分两种象,一种是小便收摄不住,遗尿。有的人经常是咳嗽一声 尿都能出来,这种人的身体不但下焦无火,而且上面有肺寒。另一种是闭癃,憋得难受,但 是尿不出来。 要想撒出尿, 靠的是膀胱的气化功能。 膀胱属于太阳经, 它的主要功能是气化, 需要由阳气把尿津出去,如果没有这个功能,尿就可能会被憋住。 “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的遗篇《刺法论》 ,而在《灵 兰秘典论》中,脾胃被合称为“仓廪之官”《刺法论》专门把脾胃分出来,说脾是“谏议之 。 官,知周出焉” 。 我们都学过一篇文章,叫《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实际是暗示的意思,下属给上司提 。 意见是需要技巧的,不能直接指责上司,这在传统文化中是不允许的,因为古时讲究地位的 尊卑。邹忌正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提示齐王。当时齐威王很骄傲,觉得全国人民都挺喜 欢他,所有大臣也喜欢他、崇拜他、欣赏他。邹忌看出齐威王有这个问题,于是就告诉他: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他 说大老婆夸他漂亮,是因为爱他,小老婆夸他漂亮,是因为怕他,而朋友夸他漂亮,是有求 于他。也就是说,每个人夸他,实际上都是抱着自己的个人目的来的。齐王听到这个故事就 清醒了,明白所有人夸赞他,都是有个人目的在里边的。如果邹忌直接说: “你太傻了,别 人是怕你、有求于你,才会恭维你的。 ”这样直接提出来,齐威王肯定不爱听。所以中国的 谏议之官,很会发现问题,并且很会给别人提醒。脾在人

体当中就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 脾能检查出心肺的问题 脾能够知道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出在哪儿,即“知周” ,然后通过自己的作用来把这个问 题改善掉。脾在中央,所以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心肺。如果对照现代社会,谏议之官就相当 于检察院系统,负责看各方出现什么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传达给中央。 脾主一身肌肉 脾在五脏这个大家族里面,就相当于一个丫鬟。因为“脾”的右边和“婢”的右边一样, 都是“卑”“卑”是地位低下的意思。脾相当于丫鬟,它很忙碌,哪儿出现问题,它就马上 , 去解决,或者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在一个大家族里,最怕丫鬟得病,丫鬟一生病,就没人 做饭、没人干活,这个家族就会处在一个瘫痪的状态。所以《黄帝内经》很强调脾的重要意 义。 “脾主一身之肌肉” ,假如脾生病了,那么人体的肌肉就会出现问题,比如会出现痿证, 即肌肉无力的症状或者重症肌无力等。 脾主统血。 “统”是统摄的意思。脾统摄血不外溢,比如女子来月经,是往下流,可是如果 脾统摄血的功能丧失了,血就可能会上溢。如果一个女子月经不调或者不来月经,医生会问 她有没有过流鼻血的现象。流鼻血在中医里叫做经血倒流,如果脾统血的功能减弱,它就不 “知周”了,也不“谏议”了,它会不管四方,这样,血可能就会到处流溢,不按照正常的 路线走,从而出现经血倒流的现象。 而且, 脾在志为思,如果一个人过度思虑, 也会伤害脾。 常见脾经病及其中医对治 脾病的浅证表现,首先是“舌本强” ,即舌头不灵活。因为脾经在循行的路线上,是沿 着咽喉上来的,然后“连舌本散舌下” ,即最终散于舌下。假如舌头不灵活、僵硬,就可以 考虑是不是由于脾经的问题造成的。其次,浅证会表现为“食则呕” ,即一吃饭就往外吐, 这个象也是脾经不运化的一个表现。再次,会表现为“胃脘痛”“腹胀善噫” , ,即胃痛,肚 子里老是有腹胀的感觉,并且不断地从那儿打嗝。如果有人得这样的病,如何能舒服一点? 《黄帝内经》中说“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 ,即假如腹胀、打嗝,上下都不通的时候,放 个屁, 人就会觉得很舒服。 其实人有些很本能的快乐,比如说大小便、 放气、 出汗这些现象, 都是人的一种很本能的表现,其实这些现象是身体在自保,是人体自身在解决问题。 脾病的另外一个象是“身体皆重” 。因为脾主肌肉,人脸上有一个纯肉的象,就是嘴唇, 嘴唇里面没有骨头,全是肉,所以脾气如果很充分,嘴唇就会很丰满、很圆润。如果嘴唇变 薄或者嘴唇有一些病变, 就说明脾生

病了。 如果人身体内部湿气特别重, 也是脾虚的一个象。 有的人特别胖,有可能就是湿气重,像这种问题如何解决?首先,要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 然后,要多运动,因为脾主运化,若要运化四方,就需要不停地动,才能够帮助人把身体里 的湿气全都运化出去。 脾病如果加重就会出现“舌本痛” ,即舌根底下开始出现疼痛;会出现“体不能动摇” , 身体特别重,动不了;或者吃不下、 “心下急痛”等;有时会“溏泄” ,即经常拉稀,或者大 便非常黏滞。什么叫“黏滞”?就是冲厕所的时候冲不干净、冲不下去,就说明它的性质比 较黏,这个也属于溏泄的象,属于脾的湿气太重造成的。 “黄疸”也是脾气外溢的一个象。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能卧,一躺下就特别难受,如果勉强站起来,大腿和膝盖就会出现肿 胀和厥逆之症。足太阴脾经是从大脚趾的隐白穴开始出现(见图 6) ,隐白穴在大脚趾内侧, 因此,如果大脚趾疼痛,实际上也是脾经有毛病。 手和脚都有经脉循行, 脚尖和手指尖都有很多经脉通过。 脾经通过大脚趾内侧——就是 赤白肉际处,即足掌面与背面的交界处——沿着大腿内侧往上走。在中医里,凡是在大腿内 侧的都是阴经,在大腿外侧的都是阳经,比如腿的上缘前面这部分相当于胃经,沿着裤线的 是胆经,后边沿着大腿的正中线下去的是膀胱经,这些都是阳经,而脾经是阴经。中医里有 一个方法是拍胆经,很多锻炼方法也会提倡敲打阳经。如果阳能够运化起来,也能够带动着 阴经起来,对身体会非常好。因此,人们平常除了敲打胆经之外,还要经常按摩大腿内侧, 如果要减肥,也可以沿着脾经去做一些调理,会非常有效。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 “作强之官”到底是什么样的官?前几 节讲过,心为君主之官,肝为将军之官,肺为相傅之官,脾为谏议之官,这几个“官”都好 理解。那么这个“作强之官”到底是什么官?其实,这个作强之官,就是指大力士。 肾是心的护佑 大力士可以干什么?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够懂了。古代打仗时,会有战车,战车上 一般站三个人,这个大力士有的时候就会居于中央驾车,古时强调“左边为尊” ,所以君主 或者将军一般都立于左侧,而“作强之官” ,即这个大力士,就是保护君主或将军的。他的 力量非常强。 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的力气或者“劲”都是从肾来的,也就是从腰来的。 人有没有劲, 其实全看腰有没有劲。如果肾已经虚了,人就会老哈着腰,这是肾气大伤的象。 “作强之官” 大力士就是来护佑心、护佑君主的,如

果心有问题、心得病,有可能就是肾护佑心的功能出 问题了。 大力士除了护佑君主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打仗的过程中,如果战车陷到沟里泥 里,大力士一定要把它扛出来,所以大力士必须有劲。这实际上就已经说出了肾的功能,第 一,要护佑心,第二,要有力气。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说过,诗歌起源于劳动和 宗教,如果说人类的诗歌起源于劳动,那么第一首诗应该是“嗨哟嗨哟”派。为什么是“嗨 哟嗨哟”派?因为人在劳动过程中需要用力气,比如抬重物时,大家都会保持节奏一致,喊 号子“嗨哟嗨哟” ,边喊边往前走,这样可以减轻辛苦。像南朝梁时医药家陶弘景的《六字 诀》里曾经讲过,发“嗨”这个音,实际上对肾是有作用的。因为人们只要一动肾气,就会 发“嗨”这个音。比如举重运动员,他会有一个爆发力气的时刻,他绝对不会发“啊”音, 因为“啊”是心音,他爆发力气的时刻用的不是心,而是肾。而且一般来讲, “嗨”这个音 别人是听不到的,他是自己暗中较劲, “嗨”的一下就把它发出来了。在现实生活当中,人 的很多声音,都不是无缘无故发出来的,尤其是在事情很危急的情况下,人们发出的声音可 以表现人体的某一个脏腑在启动。 “伎巧出焉” ,表面来看, “伎巧”就是说人很灵巧,什么都会做。当人肾精足的时候,心肾 相交的能力强,人的心就会很灵,心气很足。有一个成语叫“心灵手巧” ,其实心灵手巧这 一件事代表了两个脏器, “心灵”是心的问题, “手巧”是肾的功能。 “伎巧”更深层的一个含义是什么?有一个注解《黄帝内经》的人叫王冰,他曾经说过 一句话,就是“造化形容” ,他认为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造化形容” 。所谓“造 化形容” ,就是指肾可以造化万物,造化生命。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人要怀孕,就要动用 肾精。对于男人的生殖系统来说,精子具有极强的活动能力,能够促使卵子发生变化;对于 女人来说,受精卵着于子宫内,可以使一个“卵细胞”逐渐培养(造)变化(化)出具有特 定形体(形)和容貌(容)的人来,所以称作“造化形容” 。如此的“作强”和“伎巧” ,真 可谓“天地造化” ! 有的时候,当一个女人怀孕的时候,她会想这个孩子一定要像我,一定要像妈妈,其实 孩子的长相不是我们人所能够决定的,这个孩子会怎样,其实全看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怎样, 这是天地造化的一个问题。精子和卵子某一瞬间的结合,最后会产生什么,是超出我们想象 的。所以每一个孩子的诞生,都会给父母带来一种惊喜。这是

肾的另一个功能,即能够创造 一个新的生命。 中国人喜欢补肾, 这是中国人很聪明的一个象。 因为中国人明白人的生命力来源于身体内部, 更深的身体内部就是肾精。肾属北方,有玄武之象。 “肾主藏精” ,就是说肾主要是有封藏的 作用。在《黄帝内经素问》的《六节藏象论》里,曾经提到过一句话,叫“肾者主蜇,封 藏之本,精之处也。 ”即肾是精所存在的地方。 大家不要把肾理解成肾脏或者“腰子” 。在中医里谈到某一个脏器的时候,更多的是指 这个脏器的功能,而不是那个实体。所谓功能的更好的一种表现,就是指经脉,一个脏器要 通过经脉把这些功能显现出来。 肾是主藏的, 不管任何东西, 它都可以把它们很容易地进行封藏。 但是用一句俗话来说, 肾有点傻,因为不管有什么东西来了,它的第一个功能就是先把它们藏住,所以在治疗上会 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阴寒性的药,它要入肾,肾会一下子把它们藏住,这些药里一般都有 阴黏之性的成分,如果要想化掉这些黏滞之性的药,就需要多带出一份肾精,需要更多的元 气来化它所藏的这个东西,所以这样对我们的身体就会有一些影响。 在上一本书(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鹭江出版社,2007 年 11 月版)中,我们讲过北 京城门的问题。从风水学上看,北门是不可以开的,因为肾属北方,北方主收藏,要想藏得 住,就不能开北门。但是北京城的北面有两个门——安定门和德胜门。这两个门在古时平常 情况下是不能开启的,但在某种情况之下是可以开的,不过也不能同时开启,就是在军队出 征打仗的时候,可以开启安定门,当军队得胜回朝时走德胜门。这是什么意思?这实际是在 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即如果人要想有定力,是要靠肾精足,要想得胜还朝,也要靠 肾精足。同时,这两个门一定是一出一入,因为肾主封藏,只有在动用兵力,动用人身体最 关键的部位时,才可以把肾精调动出来用,平时,一定要把肾精藏好。治病也是一场战争,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用药如用兵论” ,即用药就像用兵一样,敌人就像我们身体的寒 邪,如果要打败这些寒邪,人一定要调动正气,但是在打退寒邪的过程中,人肯定也会有损 伤,如同有战争必然有牺牲一样。所以有时治好病以后,人们会出现一个虚象,因为正气缺 失了。因此肾精有一个原则,一定要有出有入,要及时回补,就像企业动用了老本以后,一 定要记着及时回补,所以,中医强调补肾。 但是肾该怎么补?首先, 大家要明白身体是一个最自足的组织结构, 不是人想补就能够 补进去的。人如果经

脉不通畅,又乱吃补药,只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亡羊补牢” ,假 如羊圈里有五只羊,由于栅栏坏掉了,跑掉两只羊,从一种很简单的思维来讲,就是再去买 两只羊放在圈里,但是这不叫“补” ,真正的“补”是要先把栅栏修好,修好之后羊就不会 再缺失。对应人的身体来说,人一定要固摄住现存的一些东西,其实,中医里谈的“补”的 问题,在很大意义上也就是固摄的问题。如果人只是不断地往身体里加东西补进去,而身体 的“栅栏”没修好,肾精照样会缺失。所以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经脉要通畅,不然药是补 不进去的。 而且所有的补药都有一个特性, 叫滋黏之性, 很难化开。 有的人脾湿本来就很重, 脾胃很弱,如果他还总吃滋黏之物,像年糕之类的,那么他的脾湿就会更加严重。所以大家 要从新的方面去想补的问题,首先经脉要通畅,如果经脉不通畅,营养没补进去,反而会造 成人体的负担。 肾病经常会表现在哪些方面?所谓肾经的毛病都有什么? 第一种,叫“饥不欲食” ,即虽然人感觉很饿,但并不想吃东西,吃不下。因为人元气 不足,没有力量去消化食物,所以,人饿了也不想吃,吃了以后反而要多调元气上来,更加 损伤身体。 第二种,叫“面如漆柴” ,即人脸上像漆柴一样。中国古代,家里一般有年纪很大的老 人时, 都会准备一口棺材, 这个棺材每年都要上一遍漆,要不断地打磨,不断地上漆, 最后, 棺材就会油光锃亮,能照出人来。所谓“漆柴” ,就是指人的脸像柴只被一层油漆刷过一样, 没有光泽,发黑,因为肾属黑色,所以,如果人“面如漆柴” ,就表明肾有毛病。 第三种,叫“咳唾则有血” ,即人只要一咳嗽或者吐唾沫,咳出来的东西或者唾沫里边 就有血, 这是肾精不再收敛的象。 因为肾精是主变的, 而唾是肾液的外现, 唾是肾精的精华, 就像云雾一样, 就像肾水气化以后的雾一样, 所以唾是很宝贵的。 但是如果唾里边含有血丝, 那就代表肾主藏的功能已经很弱了。 第四种,叫“喝喝而喘” ,实际上是指哮喘,特别是指肾精大虚的哮喘。这种哮喘会让 人“坐而欲起” ,即人坐下之后就觉得气被憋住了,总想站起来。 第五种,是一种精神症状,叫“目如有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 。指人会 惊恐,总担心、害怕事情的发生,什么事都担心。比如下了楼以后,又跑上来开门,看看屋 里怎么样,然后重新锁上,再下楼,再上楼……这都是肾虚的一种象,是一种抑郁的前兆。 第六种,如果肾病更加厉害,会出现口热舌干等现象,还会咽喉肿痛,气往上涌。因为

肾不藏精了,所以气也不能收敛。而且肾不藏精还会使肝也生发不起来。还有心痛、黄疸, 都同肾生病有关。 第七种,是“痿厥嗜卧” ,即人特别爱躺着。为什么爱躺着?因为人的精不足,全身无 力。有一些老人,白天总是躺着,就说明他的气和精不足。小孩子很少有喜欢躺的,他们只 要会走路,好像永远在走,永远在跑着,而且是跳着跑。而人年龄大一些之后,肾气缺失, 只喜欢慢慢走路。过了四十岁以后,人就喜欢坐着。六十岁之后,人就喜欢躺着了。这都是 肾精缺失的象。 第八种,是“但欲寐” 。即人会隔一会儿就会睡一小觉,但每一个小觉睡得不踏实,这 都是老人的象。人老了以后,白天总会昏昏欲睡,这实际是肾精不足、阳气不足的象。为什 么晚上反而不睡?其实,这也是肾精不足的象,因为肾精不足,人没什么可收敛的,所以晚 上反而会精神,而年轻人往往头一挨着枕头就会睡着。 什么叫健康?什么叫亚健康?健康就是在生活当中没什么心事, 躺下就能睡着。 现在很 多人躺下反而睡不着,这实际上就是亚健康。过去有一句话,叫“圣人无梦” ,如果有人夜 里一个梦接一个梦, 甚至是今天做完的梦明天接着做, 那就说明这个人真的没有得到很好的 休息,久而久之会疲惫不堪,慢慢地就会失眠。所以人能不能好好睡觉,是一个健康的大问 题。 第九种,是“足下热而痛” ,即脚底下很痛。这个是足下的病,因为脚底有一个涌泉穴 (见图 7) ,是肾经的发源地,所以脚下的痛也同肾经有关系。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 所谓“膻中者” ,是指人体里边很特殊的一条经络——心包经,即心包和三焦,这是在 五脏之外,中医里边加出来的一个脏器。膻中穴在两乳的正中间,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 位。 《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 ,人体的气机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通过膻中来表现。这里又 涉及西医的一个概念,就是“胸腺” ,胸腺是指膻中穴到肚脐之间的一条直线。在人出生之 前,胸腺是一个很大的器官,等到人出生以后,它就迅速地萎缩。其实,这里边暗示着一个 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小孩子之所以能用十个月来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和膻中、胸腺是有 密切关系的。 所谓“喜乐” ,在某种意义上是指经脉特别通畅,如果经脉特别通畅,小孩子的发育就 会特别顺畅。我们也会发现,人在婴幼儿时期长得非常快,基本一天一个变化,而过了青春 期以后,人的生长速度就明显减缓了。这些实际上都和膻中非常有关系。 “臣使之官” ,是说膻中是代君发令的。中医认为人体有心,同时有心的外

围,即心包, 心是不受邪的,而心包就有代君受过的功能。所以这个“臣使之官”就相当于所谓的宦官, 代君行令。为什么要用它代君行令?因为传统文化认为,君主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就像心的 喜怒也是不形于色一样。那么“形于色”的这个功能,要由谁来承担?就是心包来承担的。 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阻挡邪气、宣发正气。比如北京有紫禁城,紫禁城里有 皇宫,紫禁城就有阻挡邪气的作用,让外面的邪气进不来,同时又可以向外宣发正气。 心包在人体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疏通气机。如果膻中闭塞,人们的气机就会很 不顺畅。现在的人工作压力都很大,膻中这个穴位非常容易堵塞。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 大家要经常梳理、按摩膻中这个地方,其实不难,用大拇指直接往下捋就可以。现在有一种 做法,就是拍打膻中,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拍打对膻中的影响有点太过了,只要往下捋就行 了。人如果生气,就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这样对自己的气机会很有帮助。 常见心包经病及其中医对治 心包经的病症经常会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它会表现为“手心热” 。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一 直走到中指。人的手心里有劳宫穴,劳宫穴也是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如果心包有热,就 会体现在劳宫穴上,即手心热。如何解决?大家可以拍打心包经(见图 8) ,先按摩位于腋 下的的极泉穴,极泉穴是解郁大穴,属于心经穴位,然后沿着手臂前缘的正中线向外拍打。 拍打心包经,对心包的一些气机非常有作用。 第二,有的人手心总出汗,这是心包不收敛的一个表现。因为心包经属于厥阴经,厥阴 经就是主收敛的,如果不收敛,手心总出汗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第三,臂肘挛急。就是沿着这个肘臂,会出现“挛急” ,即抽筋,或者是不舒畅、麻木。 在临床上,这样的病人越来越多,他们总觉得自己手臂发沉、发麻。实际上手臂的发沉、发 麻,尤其是以中线向下这一块发沉、发麻,就是人已经出现心脏病或心包病的一个前兆。这 种人一是工作压力太大,二是过度焦虑,阻碍了气机,造成了气血不通、经脉不通畅,导致 了麻、胀、沉的感觉。 第四,腋肿,即腋窝下会出现肿痛,这个也是心包的病。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就会觉 得“胸胁盛满” ,就是总觉得两个胸胁特别地胀。再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心大动” ,心会“扑 通扑通”跳得特别快,就像人特别紧张一样。 第五,是心脏病前兆的一个象,叫“面赤目黄” 。就是脸会发红,如果红在眉心“如灯 花状” ,那就很不好。在道

教医学里,眉心正中的地方叫印堂,如果这个地方发红,人“祸 福在旦夕间” 。如果印堂发黑,就更加不好,因为黑的颜色是肾水的颜色,水克了火,就会 造成心脏更加重的病症。平常大家在照镜子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脸,有些病的前兆会 反映在脸上。 第六,喜笑不休,即人一直收不住,总是呵呵乐的状态。 “喜则神散” ,中医讲究任何事 情都不可以过度,喜也分正邪,如果是正常的喜,那就没问题;如果人老是喜笑不休,尤其 是老人突然出现喜笑不休的情况时,晚辈就应该多加小心,因为这是心神将散之象,老人的 病情会加重。 不知大家想过没有, 五脏和六腑的区别在哪里?就人体而言, 是五脏重要还是六腑重要? 《黄 帝内经》说“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所以”是“用来”的意思, , “五藏”现 在也可以写为“五脏”《黄帝内经》认为五脏是用来藏精神、血气、魂魄的,因为精神是五 。 脏神,魂魄也是五脏神 ,血气也都是由五脏来收藏的。所以五脏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叫 “藏而不泄” ,即它们只负责藏精,不用太过度地去创造利润,只要收其租税就行。人们通 过六腑的运化,使消化吸收的食物变现出的精华,全部由五脏来收藏。所以五脏相当于中央 官员,它不直接创造价值,而是收起精华、收起精粹,更好地统摄五脏六腑。 相比之下, 六腑是干什么的? 《黄帝内经》 给六腑的定义是 “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 “化水谷” 指六腑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消化和吸收, 可以让津液运行起来, 进行分泌和吸收。 吸收完成以后,由五脏来收藏。所以六腑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泄而不藏” ,它只是 往外输泄, 并不收藏。 六腑只是劳动者,需要创造价值,但是自己不能够享用, 要全部上交。 所谓五脏“藏而不泄” ,表明五脏为实; “六腑”的“腑”字原先是“府” ,真正内涵是 空的意思,即五脏为实,六腑为空。那么,对于人体来说,是“空”重要,还是实体的东西 重要?肯定会有很多人认为是实体重要。五脏心、肝、脾、肺、肾,难道不重要吗?它们当 然非常重要。 但是,老子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他让大家思考:一个房间里边哪个部分最有用?一间屋 子里有门、有框、有屋顶、有墙壁等。大家说来说去都不正确,那么老子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呢?他认为,房间里边的空间——这个“空”是最有用的。因为住房子,最终要用的就是这 个“空” ,而那些地基、窗户、门,它们是实体,就放在那儿,人真正要用的是它的空间。 所以从老子的思维方式来看, “空”要比那些“实

”有用, “空”更重要。从中医学角度 来看,六腑的功能比五脏更加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六腑的运化过程,五脏是什么精都收不上 来的,也藏不了什么东西。也可以这样说:即使地位很高,有统摄下面的能力,但是如果没 有基层的地方官员亲力亲为去做一些事情的话,中央官员是什么租税都收不到的。以上,就 是五脏和六腑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六腑指的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首先,我们要讲一下胆。 可以“交通阴阳”的胆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前面说过, “六腑为阳” ,六腑像丈夫一样,经常在外 活动,而正是由于它们的活动,人体的整个气机才能转起来。那么胆相当于什么?胆相当于 “中正之官” 。所谓“中正之官” ,在现实生活当中,就相当于法制系统,而且是代表正气的 法制系统,比如包公这一类人物。它们非常中正,主要强调“中”和“正”两个字。如果这 个正确的、正气的法制系统是存在的,那么人的决断力就能够生发出来。 胆主生发,夜里十一点到一点为子时,是胆经生发的时候。胆是少阳之火,是一个很小 的火。我们知道,十二生肖以鼠为首,而且是“子鼠” ,那么,老鼠的象与子时的象有什么 共同性?我一一为大家说明。阳气在胆经当令的时候,虽然很小,但是它可以起到一个很了 不起的作用,因为它的生发力是最旺盛的,像老鼠的繁殖力是最强的一样,虽然很小,但是 它可以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地盘。 胆也有这个功能, 它虽然阳气很少, 但是它可以交通 “阴阳” 。 《黄帝内经》说“少阳主枢” ,就是它能够将汇聚的精气通过“枢纽”的作用生发传导,而 后由“心”输布四方。枢,就是枢纽,枢纽是指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比如:交通枢纽、 通信枢纽。而胆在人体中就有交通“阴阳”的功能。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即人体其他的脏腑,全都取决于胆经的生发。我们用一个 例子来解释这句话。现在开车的人比较多,如果我们用车来比喻人体的话,就会发现车“麻 雀虽小,五脏俱全” 。如果要想让发动机、油箱等全都运转起来,一定要有一个动作,就是 要拧车钥匙,当我们把车钥匙插到钥匙孔里以后,打开的瞬间,就相当于决断,就是说你一 拧开,这个车马上就运转起来了,油箱、发动机也都全部开始工作。胆在人体中就是起“决 断出焉”的作用,促使人体生机的发动。比如心就有一点像发动机,而油箱就有点像肾精, 如果这个“决断”没动,阳气生发不起来,人体这部车是运转不起来的。 精气愈加充足,生发之机就会愈

加强大。假如心这个“发动机”要想运转起来,一定要 看肾精足不足。如果肾精不足,心脏就会持续出现早搏或者间歇,这些现象也用汽车来打比 方:如果油箱没有油了,前边的发动机,要么就是加把劲儿, “突突”乱跳——“早搏” ;要 么就是“刚当刚当”跳几下然后“啪嗒”停了——“间歇” 。而且,如果肾精不足,敛藏凝 聚的功能就会减弱,生发之气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人也就容易轻浮而不稳重,不能对事 物进行认真的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断。比如当回答不出问题时,人就会心慌意乱,不能被敛 藏的虚火就会上逆于头部,头皮就会发痒,人就会不自觉地去挠头搔痒,痒的部位就是胆经 在头部所循行的路线。所以大家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应到人体里边,也会有 助于自己对五脏六腑的解读。 现在得胆囊病和胆结石的人越来越多了,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第一,人的生机被压制。如果一个人的生活状况不好,总是感觉郁闷或者压力太大,就 会使得他的气机提不上来,这样他会感觉更压抑、更焦虑。人的生机被压制,少阳之气不能 起来,就会影响到胆的生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去观察得胆结石的人,可能他表面 上会很快乐, 但是他骨子里肯定有许多让他自己非常苦恼的东西, 而且那些东西他总是解不 开,在心里形成了很大的心结。 第二,长期晚睡。比如有一些文字工作者,本来就很辛苦,自己又经常晚睡,从来不知 道睡子时觉,基本是过了半夜一点才睡的,这种人会过分地耗散自己的少阳之火,逐渐使自 己的胆经出问题,导致胆囊有毛病。所以我建议大家:即便工作很忙,不可能保证每天晚上 都十一点之前睡觉,但最起码一个星期有两天,能够保证在十一点之前入睡,这样对自己的 身体会很有好处。否则,人长期熬夜,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因为如果人的睡眠状况不 好,就会折寿。而且,从西医的角度讲,夜里十一点到一点是人体的寿命激素——褪黑素分 泌最旺盛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期大家没有很好的睡眠, 对人体以及自身寿命都会造成极大的 损害。所以,改善睡眠、从方方面面去真正改变自己身体的一些问题,是很重要的。 第三,饮食不节。因为饮食和胆汁的分泌是有密切关系的,如果一个人长期暴饮暴食, 会增加胆或者胆经的负担,导致胆囊产生一些病变。 以上就是得胆囊病的三个原因, 如果已经生病的人能够改变以上不好的生活习惯, 对自 己的病情会有所帮助。 而且 “舒肝利胆” 的方法是不能治愈此类疾病的, 一般只会清了虚火、 补了寒邪、泄了真阳,抑制或

掩盖了症状的发生而已。正确的做法是祛寒兴阳,恢复脏腑的 生机, 使水谷能够转化成精微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真阳之所。 真阳精气充足则胆气强劲,胆” “ 的功能自然得到恢复。所以,治疗胆病,应该从“阴阳”方面着眼,不能就胆病而治疗胆病。 假如“阴阳”的关系不能理顺,任何局部的疾病都不可能真正治愈。 胆经经证的表现很明显: 第一,口苦。比如说每天早晨,有一些人会口苦,这是典型的胆经病。 第二, “善叹息” 即一个人总是长吁短叹。 , 为什么会长吁短叹?因为少阳胆经被压抑了, 气机起不来,人就希望通过叹一口气,让气机上来一点。 第三,会引发心脏的不舒服。 《黄帝内经》是这样描述的: “心胁痛不能转侧。 ”就是心 的两边疼痛,而且心的左边特别容易疼痛,在床上翻身都很困难,这是胆经的毛病,也是因 为人的生机起不来,造成了心的病变。因为木生火,胆为木,心为火,如果木不能生火了, 火就起不来,就会造成心脏的病变。 第四,胆经病严重以后,在人脸上会有所显现,叫“面微有尘” ,就是人脸上好像微微 地蒙了一层尘土一样,灰暗,没有光泽。而且,胆经病在身体皮肤上也会有所表现,叫“体 无膏泽” ,人身上一点儿也不滋润。 第五, 头痛, 头的两边会痛。 这是少阳的问题, 因为胆经是从人的外眼角开始 (见图 9) , 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面走下来,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即小趾旁 边倒数第二个脚趾) 。所以人两侧的头痛,都是和胆经有关的。人们感冒,也是胆经被压抑 受寒的一个象。 第六, “目外眦痛” ,就是外眼角疼痛。肩膀的缺盆穴中间的凹陷处疼痛,也是胆经的疼 痛。 “腋下肿”也是胆经的病,因为胆经是沿着人体侧面往下走的。 第七,得疟疾。疟疾是最明显的胆经病,人得了疟疾,会忽冷忽热,一会儿发烧一会儿 冷。 为什么?因为胆主少阳, 少阳与太阴接壤, 属于阴阳交界之地, 是阴阳的一个交通枢纽, 如果邪气附于胆,出与阳明相争就会有热的表现,入与太阴相争就会有寒的表现,所以患者 会出现“寒热往来”的症状。张仲景在《伤寒论》里,一般都是用小柴胡汤来治疗疟疾的。 因为“小柴胡汤”专舒木气,木气得舒,枢机恢复运转,邪气自然因枢机转运而出。 《灵兰秘典论》认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刺法论》是把脾胃分开介绍的:脾 。 为“谏议之官” ,胃为“仓廪之官” 。东汉末年,有一本专门探求事物名称之源的佳作叫《释 名》 ,里面说道: “脾,裨也,裨助胃气以化谷也。 ” 我们先要解释

一下“胃”字的含义。 胃 “胃”字上部是田地的“田” ,底下是“肉” 。所谓“田”是什么东西?“田”指大片的 土地,是土地的分区。田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撒下种子就可以发芽。我们人体会出现所 谓的“三丹田”——比如下焦里有一个地方叫下丹田,中焦有一个中丹田,头部两眉之间为 上丹田——就是因为这些地方也像“田”一样具有再生的能力。 “胃”字从“田” ,在田里撒下种子,相当于人们吃下食物,种子可以发芽,相当于胃 可以收获很多东西。收获的是什么?胃里收获最多的是精气,是水谷化成的精和气。在谈到 肺经的时候,我们了解到“肺主一身之气” ,这“一身之气”从哪儿来?就是从水谷精微来。 中医为什么特别强调护佑后天脾胃?用老年人的话来说,就是“能吃是福” 。一个人如果不 能吃,吃下去人体消化吸收不了,就很不好了。中医强调,如果一个人胃脉已绝,他基本上 就没救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家一方面不要暴饮暴食,另一方面要养成一种健康的 饮食习惯,这对身体是非常重要的。 水谷皆入于胃 什么叫“仓廪之官”?胃就像粮仓的管理员,它负责把天地万物收获的这些好东西进行 分类。怎么分类?“五味出焉” ,即按酸、辛、甘、苦、咸五味去分。因为人体的五脏各有 所喜,比如肝喜酸,脾喜甘,心喜苦,肾喜咸……人吃下食物,化出水谷精微,然后由胃重 新全身心地去输布。 《黄帝内经》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 。胃是什么?胃是五脏六腑的 大海,这个海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个海,五脏六腑就无源了。 “水谷皆入于胃”“水谷”就 , 是指人们吃喝的东西,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五脏六腑的精华全是从胃那里得到的。这是 胃的一个重要作用。 另外, “胃主血” 所谓的水谷精微到了人胃里以后, 。 所提取出来的精华就是 “血” 这个 。 “血” 指的是什么?血属于中焦受气,就是中焦脾胃先吃了东西,然后“取汁变化而赤” ,那个汁 就是精华,精华像气一样输布出去就叫做血。人体无处没有脉,无处没有血,所以人体处处 都有胃的功能在那儿起作用。 在十二生肖当中,龙对应的是辰时,而辰时为胃经当令。龙的生机是最旺的,人的胃就 像龙一样,只有吃下去的东西变现出精华,人才有生机。所以人们一年四季都是要吃饭的。 大家要记住一句话——饭是精血的来源, 补药不是精血的来源。 大家不要以为吃点药就可以 补血,一定要靠吃饭,要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才能变现出血,如果胃的功能正常,人就是 吃窝窝头,胃也能把它的精华提取出来变现

成血,这就是胃对人体的重要意义。 水谷只要被消化就变成了血,血能够往外输布、往外散。血里边更加精微的东西,一旦 被吸收就是液,胃主血、主燥、主运化消化,小肠主液、主寒、主敛藏吸收。如果身体整个 运化出问题,其实就和胃主血的功能相关。人体如果出现血液上的毛病,也可以从胃经当中 去寻求根源。血被吸收以后,最终被肾精藏起来了,所以肾精的来源也是胃。所以大家一定 要养护脾胃。 养护脾胃有一个原则:吃饭最好是七八分饱。早晨七点到九点是胃经当令,这个时候一 定要吃饭,因为经脉气血是从子时一阳初生,到卯时的时候阳气就全升起来了。辰时,太阳 也已经升起来了,天地出现一片阳的象,人体需要补充一些阴,而食物属于阴,这个时候吃 早饭,就像“春雨贵如油”一样,能够补充人体能量。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得很丰盛才可以。 而且吃早饭不容易发胖,因为上午是阳气最足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气机最旺盛的时候,这 时候吃饭最容易消化。另外,到九点以后就是脾经当令了,脾经能够通过运化把食物变成精 血,然后输送到人的五脏去,所以早饭吃得再多也不会发胖。午时以后,大家也要吃一点。 到了下午,一派阴霾之气,所以中国古代人就讲“过午不食” ,但是这个做法对现代生活是 不太实用的,因为古人是先去劳作,回来以后吃点饭,下午四点多钟再吃点饭,但是他们晚 上八九点钟就睡了,我们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步,因为现在人都睡得偏晚,所以晚饭是 肯定要吃的。但是要想让夜里的睡眠好,晚饭就要少吃,既补充精血,又不会把脾胃过度地 累着。总结一下,就是人上午吃东西好消化吸收,下午吃东西基本上不太好消化吸收,所以 晚饭八成饱就是很合适的。 胃经病一般都会表现成什么样子?在《黄帝内经》里,有一大段的描述。 第一, “洒洒振寒” ,即人会无缘无故哆嗦一下。 “振寒”就是哆嗦,这是胃火不旺的一 个象。因为胃经属阳明燥火,要是没有火,水谷精微化不掉,没办法消化和吸收,人体就会 出现“洒洒振寒”的象。 第二, “善伸数欠” ,即人特别爱打哈欠。这说明人的胃很寒,是胃气虚、胃气不振的一 个象。不过,打哈欠是一种自救,当人打哈欠的时候,胃是处在抻拉状态的,通过打哈欠可 以让胃气稍微舒展一下,把胃寒散掉一些。用西方医学的说法,打哈欠可以增加吸氧量,其 实,吸氧也是气的问题。中医认为,气从胃来,通过打哈欠这个动作可以让气能够旺一些。 第三,口歪。如果阳明胃火太胜,而血又不足,人体营养不够,嘴唇就特别容易上火

, 然后还会出现口歪。 第四,唇胗,就是嘴唇外翻上火。因为胃经环唇而走,所以胃部有病,有可能会出现唇 胗。 第五,牙痛。不过同样是牙痛,大家也要有所区分。胃经的牙痛是上牙痛,因为胃经入 上齿中,一般针刺,即扎一扎胃经的内庭穴就可以了。 第六, “颜黑” 。当胃统摄血的功能降低时,血不能“上荣于面” ,即心血带不上来,所 以人的脸就会很黑。 第七, “鼽衄” ,就是流鼻血。这说明脾胃不再统摄血了。胃气是以下降为顺的,而现在 所谓的呃逆,都是属于胃气不降造成的。胃气往下降,对于女人来说,表现为月经,可是如 果上逆就叫经血倒流,有可能从鼻子出来,这就是鼽衄之症。 第八, “喉痹” 。胃经走咽喉(见图 10) ,胃经起于迎香穴,往上一直走到山根,然后分 两支,一支走脸,另一支沿着头角到额颅,沿着颈部一直往下走。总之,就是要经过咽喉部 分。如果胃气不降,咽喉部分就会出现肿痛,得不到滋润,特别干。女人为什么会变老?女 人到了三十五岁以后,阳明胃经会衰,整个脸就会显得苍老,皱纹都会生出来。 第九, 水肿。 人的肚子会特别大。 脾主运化的功能,如果脾无法化湿气,就会形成水肿, 因为脾主湿土,湿气化不掉,就像沼泽一样,水越来越多,形成水肿。水肿是阳明燥火和肾 火不旺导致的。 第十, “膝膑肿痛” ,就是膝关节出现肿痛。因为胃经是沿着伏兔穴一直往下走,中间经 过膝盖, “下入膝膑中” 。很多老人的膝盖疼痛的毛病,实际上和胃经不通有关。因为中医讲 “不通则痛” ,人老了以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吃的东西也少,气血就更加少,如果再不 锻炼,经脉就会不通畅,整个膝盖就会出问题。 十一, “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 ,就是如果胃火太盛的话,人们就特别容易饿。有的人 刚吃完饭就会饿,这是阳明燥火太盛所造成的。 十二,精神症状方面。同样一个胃病,在精神症状里可能表现为两方面,一个是实证, 狂躁,即癫狂症;一个是虚证,即忧郁症。 “甚则郁,上高而歌” ,为什么登高而歌?因为人的运化和输布没有制约,他就狂了, 开始张扬起来,总觉得自己特了不起,没事就坐着瞎想,脑子里想的与之交流的人物,全是 领袖阶层,这是典型的狂证。实际上是阳明燥火和身体的输布功能出现了不能制约的现象。 接着他会“弃衣而走” ,开始出现裸奔、到处乱跑这种现象,说明这个人已经没法掌控自己 了。 如果一个人没事老返回家去,老有不放心的事,总怕自己抽的烟没有掐灭,一遍一遍地 跑回去看,一遍遍地检查,这可能代表他负责任

,但是,其实是因为他肾精和脾胃精气不足 造成了他内心的惴惴不安。比如说他听到点响动,就很害怕, “闻木声则惕然而惊” ,假如有 人听到拍桌子声就恐惧,这是胃病。可是同样的,声音也可以用来治病,比如小孩子因为脾 虚特别嗜睡,古时人们可能会用敲拨浪鼓的方法来让小孩醒过来。因为鼓音是振奋士气的, 就像古代战争,打仗之前一定要敲鼓,可以振奋士气。虚证方面,人还会“心欲动,独闭户 塞牖而处” ,说明他非常地不自信,非常地悲观。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中医认为,小肠的一个功能是主吸收,有点像税务局, 总是吸收精华。另一个是主改变, “化”就是把一个东西彻底地改变。 “化”是一个正立的人和一个倒着的人,即把一个人彻头彻尾地改变。小肠接受容纳脾 胃腐熟的水谷,并将之充分腐熟和吸收。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将食物中能够消化的部分都 化成人体能够吸收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元素——精,这就是“化物出焉” 。精就是水谷变化 以后的精微产物,是组成人体脏腑组织的最基本物质。小肠化的是精,也就是“液” ,是人 体气血的精华。从文字上解, “肠”字在古文里,都有畅通的含义,所以大肠和小肠都是通 道。小肠这个通道主要管什么?小肠是“受盛之官” ,它收了很多东西,但是它自己不能用, 它必须把它的精华拿出来,上缴“国库” ,然后由“肾”来做国库的管理员和支出官员。 第一,蝴蝶斑。小肠经走颧骨这个地方,所以“斜络于颧” 。如果女人长蝴蝶斑,就说明她 的小肠吸收功能不好了,体内开始堆积垃圾。所以像蝴蝶斑这种现象,并不是说通过外部美 容就能够解决的,而是要通过小肠、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来真正地解除。 第二, “嗌痛颔肿”“不可以顾” 、 。小肠经沿着脖子两侧走(见图 11) ,所以像嗓子痛, 像脖子两侧、两个腮帮子肿也是小肠病。 我们听过“脸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的话, 得小肠病的人脖子两侧、腮帮子会特别大。如果小肠经出现病变,转头也会出现问题, “顾” 就是回头的意思, “不可以顾”就是回头比较费劲。 第三, “腹若垂囊” ,肚子特别大,都鼓出来了。胖人往往把腰带别在小腹部位,因为肚 子太大,提不到腰那里。其实,这说明他的吸收功能出问题了。 第四,耳聋。因为小肠经走耳部这个线路,所以耳朵的病症也和小肠病变有关。 第五,如果小肠的吸收功能特别差的话,人就会出现眼睛黄、脸颊肿胀的样子。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水谷被消化变成了血,血里边更加精微的东西,一旦被

” 吸收就成了液。 液不一定在脾胃处被消化吸收得非常干净和彻底, 所以有一部分要经过大肠 和小肠的进一步吸收和分泌, 分别出清和浊的东西, 清者为液, 由小肠吸收, 浊者就为糟粕, 由大肠传导出去,即把精华的液渗透出来,就是“津”出来。大肠就像管理调度道路运输的 官员一样,能够传导糟粕也能传导水液,所以称之为“传道之官” 。 大肠传道,其功能在于一个“津”字, “津”是动词,指分泌功能。 《灵枢经经脉第十》 说: “手阳明大肠经脉,……是主津所生病者。 ”所谓“津” ,在《灵枢经决气篇第三十》 是这样定义的: “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也就是说,由于三焦经脉通畅,人体才得 以进行新陈代谢,就像皮肤具有敛藏功能的同时,皮肤上的毛孔又具有疏泄的功能一样。而 新陈代谢主要是通过水作为介质来运送营养和垃圾, 也就是用水液来进行代谢。 如果阳明经 气不足,就会使得新陈代谢失调。按现在西医的话来说,属于内分泌失调。 “汗出溱溱”是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只能渗出而不能回流的意思。 简而言之, 津就是指液体只渗出而不能倒流的意思, 就像人体的汗液只会流出体外而不 会渗回体内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济泌别汁” 。所以,大肠具有主管人体内分泌的功能。比 如:汗、涎、泪、尿、体液(组织液)等。 大肠火盛, “津”的功能过强,人会便秘; “津”的功能不足,人就会溏泄,也就是拉稀。 现在市面上主要是靠使用番泻叶这些腹泻的方法,来解决便秘,但久而久之人会很虚弱,会 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还是要从大肠“主津所生病”的功能上去解决这两个问题。 常见大肠经病及其中医对治 大肠经证经常会表现在哪里? 第一,下齿痛。大肠经也走牙齿,胃经的牙齿疼痛是上齿痛,大肠经病变,会造成下齿 疼痛。如果是下牙痛,就要取大肠经的经穴,扎合谷穴、颊车穴这些地方就很管用。 第二,脖子粗。大肠经也走颈部,所以脖子粗、肿胀也和大肠经有关。 第三,两臂痛。大肠经经过食指(见图 12) ,并沿着手臂一直上来。如果两臂上缘痛或 者食指不灵活,也说明大肠经出了问题。 三焦经在中医里号称“孤府” ,它是一个很奇特的脏腑。所谓“三”者,取象“三才” ,就是 人的腹腔,将所有脏腑包罗不遗也。三焦与心包络互为表里,三焦为脏腑的外卫,心包络为 君主 (心) 的外卫, 就像北京城墙和紫禁城墙的作用和关系一样。 它们都属阳, 均称之为 “相 火” 。如果能够明白心包络的功能,那么,三焦的功能也就好理解了。 《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

更多相关推荐: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的需求了解其中的养生语录将会使您受益匪浅养生语录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2唾沫吐得太...

黄帝内经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养生语录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黄帝内经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志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

《黄帝内经》名言警句 (一)

黄帝内经名言警句一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2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

黄帝内经 养生法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深入挖掘藏在五脏六腑中的养生秘诀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讲述人体是大天地五脏六腑是小天地五脏六腑出现小问题反映在人身上便是大问题人体是一个讲究平衡与和谐的系统五脏六腑又各司其职彼此照应又相互...

黄帝内经与养生

黄帝内经与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是医疗发展的趋势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黄帝内经 指导四季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里的心理养生

黄帝内经里的心理养生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有关专家指出在黄帝内经中也有很多与健康心理学相关的内容一形神既俱养心要理内经健...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1

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唯一是一本医生王为名的书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2可以认知自我生命活力魄力精神意志胆识聪明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

《黄帝内经》中的三月养生之道

丽子给您带来黄帝内经中的春三月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说的是春天是...

《黄帝内经》名言警句 (二)

黄帝内经名言警句二1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2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黄帝内经养生名言(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