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

时间:2024.4.29

《 杨修之死》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谈起三国里的风云人物,我们如数家珍。特别是曹操,大家仍然记忆犹新。曹操是个性格很复杂的人,他既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他的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就反映了他猜忌的性格。吕伯奢想杀猪犒劳要刺杀董卓而成为天下闻名人物的曹操,没有想到却成了他这种性格的第一个有分量的牺牲品。那么,杨修这样一个“恃才放旷”的人,数犯曹操之忌,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对于此,引起了你哪些思考?

学习目标

1.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2.概括典型事件,分析人物性格,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探讨杨修的死因及做人的启示。

4.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感受作者笔下两位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庖.官(páo) 夏侯惇.(dūn)鸡肋.(lèi) 主簿.(bù) 恃才放旷(shì) 分食讫.(qì) 佯.装(yáng) 心恶.之(wù) 大簏.(lù)伺.察(sì)谮害(zèn) 麾.军(huī) 阜.(fù) 绰刀(chāo)

2.解释下列重点词义。

1

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谮害:诬陷,中伤。

佯装:假装。

绰刀:抓取。

适庖官进鸡汤:适,正好。

数犯曹操之忌:数,多次;忌,忌讳。

人皆不晓其意:意,意图。 丕如其言:如,遵照。

植然其言:然,认为??对。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但,只要;之,代词,指曹操。

3.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集材料,以史实为根据,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巨著中,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主张——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4.背景链接。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2

【交流点拨】记叙了曹操杀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2.课文围绕杨修数犯曹操之忌写了哪几件事?试着概括复述。

【交流点拨】①鸡肋事件。②改建园门。③分食酥饼。④语破奸心。⑤轻视吴质。⑥教植斩吏。⑦巧作答教。

3.找出后六件发生在曹杨之间的矛盾故事中,曹操心理反应的词语。 【交流点拨】按曹操对杨修的忌恨程度为序,即曹操从“心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亦不喜植”——“有杀修之心”。可以说是层层加深,最后导致杀死了杨修。

4.再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

【交流点拨】①(第1—3自然段)曹操焦虑战事,以惑乱军心为名,处死杨修;

②(第4—9自然段)插叙杨修之死原因;

③(第10—12自然段)曹操强行进兵失败,厚葬杨修。

5.课文中哪些情节是顺叙?哪些是插叙?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前三段和后三段是顺叙;中间六段是插叙。顺叙是以“现在时态”正面讲述故事的发生发展,一般是叙事的主体;插叙是把时间闪回到过去,补充一些情节,给“顺叙”提供背景或强化其合理性。

四、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1.改建园门 甚忌之

生活小事 2.分食酥饼 心恶之

3.语破奸心 愈恶之

4.轻视吴质 愈恶之 宫廷争斗

5.教植斩吏 曹大怒

6.巧作答教 曹大怒

导火线:

7.“鸡肋”事件 大怒斩之

3

五、拓展延伸

默读课文,理清七个材料的前后顺序,分析插叙与倒叙的区别。

【交流】插叙:是在顺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叙完接着顺叙中心事件。插叙的内容是一个片段,它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插叙的部分是安排在顺叙的过程之中,位臵居中。插叙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对某事件做注释、说明,有时是为了突出主题。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果提到开头来说,然后再顺叙全文的中心事件,最后再回到倒叙与顺叙的接榫的地方上来,结束全文。倒叙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叙述顺序上的变化,位臵在前。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复述故事比赛。

2.复习导入:刚才我们通过复述故事的形式,把握了文章的基本情节,接着我们来深入探究人物在这些故事里所体现出的性格特点。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人物赏析

1.再读课文,由文中写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再结合杨修与曹操的表现,分析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交流点拨】曹操借故梦中杀人,暴露出残酷与多疑的本性;对杨修的忍耐,杀侍卫后的痛哭,“佯怒夏侯惇”,厚葬杨修,又表现出狡猾虚伪的性格特征。

曹操性格:嫉贤妒能,狡猾虚伪,老谋深算。

曹操梦中杀人,修指出“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写出了杨修的聪明,也暗示了杨修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梦中耳”形象地写出杨修恃才放旷,卖弄聪明的神态。

在吴质事件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写出杨修聪明机敏,却办事不严密的特点,“径来”一词,将得意洋洋的杨修写得栩栩如生。随意与轻狂的杨修的形象跃然纸上。 杨修性格:恃才放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 2.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用原文回答。

4

【交流点拨】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3.结合前面所分析的,依据课文,总结归纳杨修被杀的原因。 【交流点拨】依据这篇课文,杨修被杀可以归纳出三个原因:

①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臵军纪于不顾。

②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担心他左右自己的家事。 ③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三、板书设计

杨 修之死 内因 修 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好耍小聪明

外因: 操: 虚伪狡诈 忌才妒能 老谋深算

鸡肋事件

改建花园大门

分食塞北酥饼

点破梦中杀人

告发曹丕事件

教曹植斩门吏

为曹植作答教

四、拓展延伸

如何评价曹操其人和小说中曹操的形象?

【交流】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用人唯才,抑制豪强。精兵法,善诗歌。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而《三国演义》却主要强调了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中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完全有必要加以澄清,要把小说人物和历史人物区别开来。因为小说中的曹操形象,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早已脱离历史真人真事的限制,而被创作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 知识链接: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三国演义》的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 5

反曹,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课后反思:

6


第二篇:《杨修之死》人文素养养育的渗透


渗透科学人文素养教育资源开发的教学示例

_____《杨修之死》的性格养成教育示例

一.培养目标:

1.弄清故事情节,分析杨修的死因。

2.揭开杨修之死的内因和外因,明确性格决定一切的道理。

3.逐步形成宽容与谦逊的品格。

二.资源链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小说单元《杨修之死》;才华出众的杨修英年早逝的原因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现实生活中恃才放旷的人的结局;缺少宽容性格而导致恶果的现实教训。

三.资源价值:

1. 本课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该回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课文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讲的是魏、蜀汉中之战的最后阶段。蜀兵据险固守,魏不得进,魏军主将曹操陷入进退两难之境地。主簿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终被以“扰乱军心”而斩首。课文出自名著,语言简洁,叙事紧凑,学生非常喜欢。初三学生有了一定的见解,并且能言善辩。又恰逢《百家讲坛》的“品三国”余兴未尽。因此很能激起学生兴趣。

2. 通过阅读梳理文章的事件脉络,能复述7个小故事,掌握本文的叙事结构。能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启示。

3.现实中很多缺少谦逊和宽容导致恶果的教训,警示学生这种品格养

成的重要性。

四.实施建议: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里的七个小故事,为后面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做好基础铺垫。

2.分析人物形象,分别弄清小说中曹操和杨修各自的性格特征,以及最后的结局。

3.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而,在教学设计的最后一环节中,增加一个关于价值观的设计,即文章所带给我们的启示。虽然问题很简单,却能给学生一个构建价值观的空间。杨修因何而死,是因为他的恃才放旷,数犯曹操的禁忌;曹操为何杀修,是因为他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在日后人生中,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这不能不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同学们分析之后,引用名言 “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等句子辅助教学。

4.根据生活中的观察,举例说明缺少谦逊和宽容性格而影响了命运的人,帮助学生认识谦逊和宽容的性格与命运的关系,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格。

五.课题小组评议:

1.在这个到处充满色情暴力的时代,宽容和谦逊的性格对学生终身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语文课中渗透科学人文素养的教育也尤为重要。

2.课堂通过历史人物和生活现实中的人物,让学生明白谦逊和宽容

品格与命运息息相关,分析利弊,促成性格的养成。

3.学生的性格养成非一蹴而就,一课形成,需要长期的熏陶和养成教育,因而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和教师的身教上,都要多加努力。

更多相关推荐:
杨修之死感想

杨修之死感想杨修的死因应该是由于他太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加上杨修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

《杨修之死》读后感

读杨修之死有感剖析杨修死因杨修之死是小说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二回讲述了杨修被曹操杀死的前因后果在这篇文章中杨修与曹操的个性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杨修为什么会死呢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吧文中道杨修为人...

杨修之死读后感

杨修之死读后感杨修之死gt读后感一凡看过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人都会为才子杨修39恃才放旷39而死在39奸雄39曹操手中而感到惋惜对曹操那种39嫉才妒能不能容人39的行为感到憎恶但是我认为曹操那么做是无可奈何的曹操...

18、杨修之死

123456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杨修之死教学反思杨修之死教学反思王凤玲上完杨修之死一课后我又重新回顾了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感慨颇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讲解分析了人物性格这种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的使用使...

杨修之死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课杨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土左旗第二中学董素珍1234567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邹琳0806010210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8中文1班杨修之死教学设计邹琳0806010210汉语言文学专业08中文1班教材内容分析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

杨修之死导学案

18杨修之死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并能够复述课文2品析关键语句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3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归纳整理信息并能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

竞赛课教案: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竞赛课教案执教者邹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疏通文章大意理清情节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杨修曹操的性格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读课文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在讨...

杨修之死_李琳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中学语文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01

2467

18《杨修之死》示范教案

18《杨修之死》示范教案,内容附图。

杨修之死感悟(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