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

时间:2024.4.27

目 录

论文摘要????????????????????????1 正文??????????????????????????2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3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是其“个人因素”作用的结果?????4

1、 选贤用能??????????????????????

2、草创建制??????????????????????

3、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军事才能?????????????????????

结束语??????????????????????????7 参考文献?????????????????????????8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

论文摘要

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蒙古勃儿只斤氏人。一二0六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在斡难河畔召开了库列尔台大会,成吉思汗当上了全蒙古的大汗,建立了蒙古政权,史称“大蒙古国” 宣告了蒙古统一的最终完成。它在蒙古族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成吉思汗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而为蒙古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贡献呢?究竟是“时势造就英雄”,还是“英雄造就时势”呢?本文试图对次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选贤用能 草创建制 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军事才能

一.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蒙古族,又称“室韦”、“鞑靼”、“萌古子”等,居住在黑龙江西北鄂嫩河、克鲁伦河、额尔古纳河、肯特山一带的游牧民族。十世纪初,受契丹族控制,这时的蒙古族逐渐得到发展,出现大大小小游牧部落。到十一世纪末十二世纪初,受金朝女真族统治。这时,蒙古高原各部生产力有了发展,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人口不断增加,各部之间的交流和冲突日益频繁 ,原来那种“小国寡民”的初期奴隶制国家已无法维持了, 经济发展要求打破各部落的界限,要求有更大范围内的统一。 频繁的战争造成当时的整个蒙古社会是“有星的天空旋转,诸部混战不已,睡眠无暇,到处劫夺、掠夺。地上的世界动荡着,诸部混战不已,按寝无暇,互相苦斗、残杀。愿望不能实现,只有奋斗拼战。躲退却无路,只有挺身作战。安乐无发享得,只有厮杀、混战。”①战祸连连不断,社会的混乱给各部族人民带来了灾难,人们希望自己的生命财产能够得到保护,希望能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迫切要求和平、安宁,渴望统一.

此外,蒙古高原各族人民要求摆脱金王朝的民族压迫,反对金王朝的屠杀和掠夺政策,反对各地封建政权的割据混战,要求实现统一的要求已迫在眉睫.为此,必须领先将蒙古各部统一起来.

总之,十二至十三世纪之际,蒙古各部为了和平、安宁需要统一,蒙古各部为了反抗外来民族压迫也需要统一,而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一系列军事集团的出现又为统一提供了必要条件 .因此,统一成了当时蒙古草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行统一,当时蒙古社会需要有一个英雄人物来完成统一蒙古的历史使命,成吉思汗就是这一使命的承担者。他之所以能统一蒙古,是因为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历史渊源。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是其“个人因素”作用的结果

当时蒙古草当原必然走向统一的趋势对每一个有相当实力的草原贵族来讲都是一样有利的,但为什么只有成吉思汗能独邀天宠、大获成功呢?其原因是他能依据当时有利形势,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他执行正确的政策,制定了适宜的制度,运用了正确的策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天才,最后他终于力挫群雄,一统蒙古。成吉思汗的个人才能及努力是其统一蒙古的重要原因。

1、 选贤用能

成吉思汗非常懂得“千兵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他极其注意选拔人才,在选“才”、用“才”中,不问贵贱高低,量才用人。他说过:“智勇兼备者,使之典兵;活泼浇捷者,使之看守辎重,愚钝之人则付之以鞭,使之看守牲畜。”②他把出身低微的巴歹和乞失里黑,牧羊者迭该等任命为自己的亲信将领。成吉思汗“四狗”中者勒篾是铁匠的儿子,“门限内的奴隶”,木华黎也是成吉思汗“门限内的奴隶”。

成吉思汗在用人中尽力做到了打破旧贵族的特权,打破原来的民族界限,任人唯贤;他胸襟广阔,能够重用过去的敌对人才。如击败蔑儿乞人后,他吸收了大批蒙古部众,并把其中许多人任命为自己的将领。这批人中有: “兀良合人速不台兄弟,札剌亦儿人合赤温兄弟和阿儿孩合撒儿父子,速客族人速客该者温,以及伯牙乌族人等;

有阿鲁剌族人斡歌来兄弟,忙兀族人者台兄弟,墨豁坛族人速亦客秃,速勒都思族人赤勒古合,古出古儿等。”③后来被成吉思汗任命为大断事官的失言忽秃忽是从世仇塔塔儿人的营盘中捡来的,曲出、阔阔出、孛罗忽勒也是从敌人的营盘中捡来的,甚至射伤他脖子的敌将哲别也被他任命为大将。成吉思汗用人真正体现了象草原一样辽阔的心胸,以至被他重用的人“士为知己者”死,拼死奋战,大大推动了统一的进程。 由于成吉思汗能够打破民族界限用人,因此在成吉思汗手下收集了各民族大量有用的人才,如乃蛮太阳汗的蒙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阶,金国的降臣契丹人耶律楚材,畏兀儿人因镇海,出身汉族地主阶级的文臣武将,以及出身波斯、钦察、斡罗思阿兰等部的一批人才。这些人才不仅积极执行成吉思汗的政治紧军事路线,而且为成吉思汗出了不少主意,为他制定正确的政治军事路线起了重要作用。如塔塔统阶帮助成吉思汗创造了畏兀文,帮助成吉思汗完善了各种制度;耶律楚材对蒙古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田镇海首先屯田,建立了有名的镇海城;汉族和波斯等地的文臣武将对成吉思汗巩固和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总之,在成吉思汗部下,既有出身奴隶的将军、国王,又有原为仇敌的先锋大将,既有出身本族的宗族大臣,又有来自各部族的文臣和帅才。他们是贯彻成吉思汗路线的各级骨干,是成吉思汗取胜的主要力量。

此外,成吉思汗对文臣武将爱护备至,对一些受伤将士更是关心备至,有时甚至亲付善药。如畏答儿“??脑中流矢,创甚,帝亲付以善药,留处帐中,月余卒,帝甚惜之。”④成吉思汗不仅能关怀自己的文臣武将,且能施惠于其他部族,甚至于曾经与他敌对的部族。如在一次围猎中,成吉思汗故意将野兽驱入泰赤鸟属部照烈氏的猎场,让他们多获,然后要求结盟。后来照烈氏首领率部来归,成吉思汗因此获得了‘衣人以已衣,乘人以已马’⑤的美名。由于成吉思汗能常施仁义,关怀笼络,连一些敌对部落的人都愿意为他出力。如1201年札木合要攻成吉思汗,“抄兀儿知其谋驰告太祖。”1203年王罕父子要偷袭他,牧马人巴歹和乞失里黑驰告成吉思汗。正因为人心所向,所以他才能统一蒙古。

完成伟大的历史事需要大量杰出的人才,没有这些人才的共同努力,任何杰出人物都不会有所作为。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就是这样积极争取人才,破格录用 ,因才授职,从而导致了各部族,各民族大量的人才纷纷投靠成吉思汗,为他所 从事事业共同奋斗,这是成吉思汗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2、草创建制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开始逐步建立起各种制度,它对巩固成吉思汗的地位和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铁木真被推为可汗后,就立即建立了一套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制度。任命最早追随他的亲信那可儿(亲兵)博尔术、折里麦为那可儿之长,并分设了十种职务,任职人员除其弟外,几乎全是他的那可儿。这样铁木真就建立了一支以那可儿为中心的精悍队伍。它大大巩固了成吉思汗的地位。

建立千户制和护卫军制。1204年成吉思汗对他的军队进行整顿,建立千户制和护卫军制,进一步健全了军事组织。整顿内容是:(1)将所有军队按千户、百户、十户统一编组,委派各级那颜;(2)设立扯儿必官,任命亲信那可儿6人为扯儿必;(3)成立护卫军,设八十宿卫、七十散班;从千户、百户那颜和白身人的子弟中拣选身材好的做护卫,??规定了轮番宿卫制度。通过整顿,一改过去贵族每家各自为政的松散组织形式,使他的军队成为一支纪律严明、高度集中的武装力量。

制定札撒(法律)。12、13世纪之交的蒙古社会秩序相当混乱,成吉思汗认为只有用札撒“整顿秩序,才能绥服其众,使人们各安其位。1202年,成吉思汗任命其异母弟别里古台为断事官;1203年击灭王罕后,诸部纷纷来归,他召集大会制定“札散”。成吉思汗用札撒来绥服其嚣嚣之众,在部民及军队中建立了秩序。

千户制的建立,标准着许多部落和氏族的最后瓦解,护卫军制的建立,加强了军队的武装力量,巩固了大汗王的统治地位,维护了最高的汗权,也是成吉思汗对外进行征服战争的有力工具,为其统一准备了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制定札撒法,整顿秩序,安抚人民,为统一创造安定的环境。

3、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2世纪蒙古社会生产力已有了极大的发展,它给蒙古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在统一过程中,成吉思汗安定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生活。在征服敌对部落后,对其工匠采取积极保护和重用措施,让他们为发展经济生活服务。另外,他还从中原及南邻汪古等部落中直接输入先进的农耕技术。所有这些,对蒙古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它为统一战争夯实了经济基础。

4、军事才能

成吉思汗“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⑥。他的军事天才使他获得了一个个的胜利,其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军队训练、军队管理和军事指挥及策略合宜上。

军队训练。成吉思汗通过各种方法来训练自己的将士,使得每一个战士都有高超的骑术、纯熟的箭术,如每年大规模的围猎活动,其顺序方法与作战一样,相当于实地演习,小孩子从小参加围猎,长大后常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成吉思汗十分注重马匹的训练,马匹经过训练后要达到“千马为群,寂无嘶鸣。下马不用控系,亦不走逸”⑦的程度,这样在作战中就能运动自如。

军队管理。成吉思汗治军严格,如违令者,虽贵必诛,严惩不贷。1202年,他统一军令,下令“在战胜时,不许贪财,即定之后,均分。若军马退动到原排陈处,再要翻回力战,若至原排处不战回者,斩。”⑧如阿勒坛,忽察等显贵随意抢阵,都遭惩处。

指挥得当,灵活多变。其作战风格为:每战出发前,他要严格地检查士兵甲胃、兵械,留下保护后方的军队,以免后顾之忧。行军时“尝恐中伏,虽偏师必发精骑,四散而出,登高眺远,深哨一二百里间,掩捕居者、行者,以审左右前后之虚实,如

某道可进、某城可攻、某地有敌兵、某处有粮草,皆责办于哨马回报。”宿营时“营留二马,夜不解鞍,以防不测。”临阵时“登高眺远,先相地势,察敌情伪,专务乘乱”。冲锋时“交锋之始,每以骑队径突敌阵,一冲不动,又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撞,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方其冲敌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左右与后之计,兵既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方八面响应。齐力,一时俱撞。”交战困难时,“诡弃辎重,故掷黄白,敌或谓是诚败,逐北不止,冲伏其骑,往往全没。”退却时“四散迸起,追之不及。”⑨当敌兵追袭时,常据险待援;或突然疾还,合围轻进敌兵,成吉思汗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方针,这常使他们获胜。

策略合宜。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采取了联合王罕、逐步壮大自己、各个击破的策略。

早年为抵抗泰赤乌贵族的压迫,他把当时强大的克烈部首领王罕选做自己靠山,又争得札只刺部札木合的支持。在这两位草原贵族的支持下,成吉思汗袭击了篾儿乞人营盘不兀刺川,大败篾儿乞人,壮大了自己的实力。随着成吉思汗力量的壮大,一些有名望的乞颜贵族向他靠拢,形成乞颜同盟,成吉思汗被推为可汗。被推为可汗后,成吉思汗继续争取了王罕的支持。但札木合及泰赤乌贵族不能容忍这一股新势力的出现,他们联合起来对成吉思汗发动战争,史称十三翼之战,铁木真击败札木合联军。

在王罕的支持下,成吉思汗于1201年再次击败札木合联军,1202年战胜塔塔儿人,随着成吉思汗势力的不断壮大,引起了王罕的不安。1203年王罕父子向成吉思汗挑战被击灭。1204年成吉思汗攻杀乃蛮部太阳罕。1206年他终于无情地填平了纵横蒙古草原上的沟壑,一统蒙古。

成吉思汗具有卓越军事才能,能正确制定策略,在冷兵器时代,蒙古地处边远的蒙古大漠,生存条件极其恶劣。所以,养成了他们坚强斗争的品质,运用马匹灵活机动的特点。成吉思汗很好的利用这样特点,管理有方,上马可以战斗,下马可以屯聚牧养,出征时 采用包围 、猛追、迂回等合宜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了他的个人才能,成为统一蒙古的重要原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的蒙古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各部新兴贵族为掠夺财富而互相进行混战,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人们要求结束这种混乱局面;同时,反抗女真族的压迫也要求蒙古统一强大起来。所以,当时的蒙古社会,实现统一是人心所向,历史的必然。成吉思汗正好顺应了这有历史形式。根据当时蒙古社会其他各族情况看,札木合阴险狠毒,失去民心,众叛亲离,不能成为大器;王汗也“多杀戮”自己的亲兄弟都不放过 ;

塔塔部被金朝于一一九五 。一一九六等多次击溃,力量早衰;乃蛮部太阳汗是一个柔弱无能的人,除打猎。什么才干也没有??这样的人怎呢感干成一番事业呢?而成吉思汗则选贤任能,关系将士,注意军队建设,讲究策略,争取了民心,得到军民的支持,充分发挥了个人的领导才能,比起那些人,成吉思汗自然高出一筹,统一的任务自然而然由成吉思汗来完成了。可见,蒙古的统一不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与成吉思汗个人因素分不开。

参 考 文 献

① 《元朝秘史》第254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21页

② 彭大雅撰《黑鞑事略》第2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③ 董千里著:《成吉思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231-235页


第二篇: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


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上)

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

20xx年12月17日19:27北方网我要评论(8)

字号:T|T

世界蒙古涵化民族分布图

由内蒙古师范大学苏和先生和苏日娜共同执笔完成的《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后人》一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介绍了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所建立的国家、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名城、历史名人、风俗习惯、历史渊源以及与中国的关系。本版从今日起分3次选发其中的内容,以飨读者。

拉开了人类全球化的序幕

800年前,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随后组织多次远征,先后有40多个国家、700多个民族都归附于他,他建立了人类历史上领土面积空前的蒙古大帝国。当前很多领域:国家版图、政治体系、哲学、科技、战争、商业、文化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影响。今天,各国的学者普遍认为:成吉思汗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拉开了人类全球化的序幕。

由于成吉思汗蒙古大军13世纪的远征,一部分蒙古人陆续离开了蒙古高原,来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大陆。蒙古人和成吉思汗的子孙在近800年的历史中建立了众多国家和政权,这包括在中国建立的大元王朝(1271~1368年),还曾建立金帐汗国(1242年建立,统治俄罗斯各公国长达240年)、伊儿汗国(1264~1388年统辖波斯地区)、察合台汗国(1225~1321年统治河中地区)和窝阔台汗国(1225年建立,居今新疆西部地区)、帖木儿帝国(1501年建立,统治中亚地区100余年)、昔班帝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蒙兀儿帝国(存在于15~16世纪的中亚),还包括与明朝始终对峙的北元蒙古诸部。更不可思议的是,帖木儿后裔巴布尔1526

年又建立了莫卧儿帝国,统治印度331年。由于诸多蒙古政权和汗国的建立,蒙古人及其后裔成了这些汗国和领地上的主人。他们在这些土地上劳作耕耘,创造了这一时期的人类文明。

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国政权把蒙古人像种子一样撒向了欧亚大陆,融合了当地民族、部落文化。由于互相的影响,逐渐演变形成了新的民族和国家,这一现象在文化和民族学领域中,被称为涵化现象。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的民族体系间发生持续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被对方的文化所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民族涵化现象。我们把这种以蒙古族与其他部落和民族融合产生的民族称为蒙古涵化民族。在这些由蒙古涵化民族组成的国家里,人们把蒙古人和成吉思汗尊为祖先,这些民族的统治阶层和贵族大多是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后裔。

蒙古涵化民族的地理分布情况如下:俄罗斯联邦境内有鞑靼人、卡尔梅克人、阿尔泰人、图瓦人、布里亚特人;在西亚的阿富汗及印度次大陆,有哈扎拉人、莫卧儿人;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有乌兹别克人和哈萨克人;蒙古国的喀尔喀蒙古人及蒙古族其他分支部落。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散居着他们的移民。

从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世系延续角度来研究,成吉思汗的4个儿子有3个人的后裔留在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只有四子拖雷和孙子忽必烈及成吉思汗之弟哈萨尔的后裔留在了中国和蒙古国故地,他们的后人演变形成了现在的卡尔梅克人、阿尔泰人、图瓦人、布里亚特人、蒙古国的蒙古人和中国的蒙古族。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和他的金帐汗国后裔演变形成了鞑靼人、乌孜别克人和哈萨克人。窝阔台汗国后来并入了察合台汗国,他们有很多后裔又融入了乌孜别克人和哈萨克人中。哈扎拉人是成吉思汗四子拖雷和孙子旭烈兀的后裔。

从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在世界各国的人口数量来看,中国:蒙古族人口约550万;蒙古国:蒙古人总数约265万;俄罗斯联邦:鞑靼人约600万,布里亚特人约45万、图瓦人约25万、卡尔梅克人约20万、阿尔泰人约7万;阿富汗及西亚和印度次大陆的哈扎拉人约200万;在中亚(乌孜别克族和哈萨克族在中亚各国家都有散居):乌孜别克族约1600万、哈萨克族约1400万。在全世界,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总人数近5000万。

从蒙古人离开亚洲蒙古高原大漠腹地的历史时间来看:在12、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时,布里亚特人、图瓦人、阿尔泰人等各部落就被统一,并构成了蒙古人的组成部分;在13世纪,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西征,留在阿富汗的蒙古人后裔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哈扎拉人;成吉思汗之孙、术赤之子拔都发动的蒙古大军西征,征服了东欧和中欧的广大地区,拔都建立起金帐汗国,他们的后裔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鞑靼人;在14世纪,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南征统一中国时,留在四川、云南的蒙古人就演变成今天的南方蒙古族;15世纪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后裔昔班尼(乌兹别克汗),建立乌兹别克汗国,他的部众就称为乌兹别克人;乌兹别克汗国内另两个术赤后裔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带着一部分百姓投奔察合台汗,这些人被称作哈萨克人,这是近现代哈萨克人的起始;17世纪生活在中国新疆的土尔扈特蒙古人来

到了东欧伏尔加河下游驻牧,他们就形成了今天的卡尔梅克人。

从人种和种族人类学特征来看蒙古涵化民族:鞑靼人离开亚洲蒙古高原的时间最早,距离蒙古腹地达万里之遥,来到白种人的故乡欧洲,经过长达800年的蒙古人与其他民族的混血。鞑靼人兼具白种人与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大部分人更接近白种人;乌孜别克人的白种人血统成分比鞑靼人要少,但也兼具白种人与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哈扎拉人、哈萨克人以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为主,但也有白种人血统成分;布里亚特人、图瓦人、阿尔泰人、卡尔梅克人以及中国、蒙古国的蒙古族都具备典型的黄种人的人类学特征。

从宗教信仰来看:早期的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自古以来就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留在东北亚的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图瓦人、阿尔泰人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萨满教的信仰习惯,藏传佛教是多数蒙古涵化民族主要信仰的宗教;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图瓦人、阿尔泰人,直到现代都在虔诚地信仰藏传佛教;由于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当时的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金帐汗国最终都皈依了伊斯兰教。因此,哈扎拉人、鞑靼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都是伊斯兰教信徒。由于受到俄罗斯东正教的影响,部分鞑靼人转信了东正教。

从语言学上来看,蒙古涵化民族现在使用的语言主要是阿尔泰语系,只有哈扎拉人操的是印欧语系。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族和蒙古涵化民族又分别属于两个语族,即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和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民族有鞑靼人、图瓦人、阿尔泰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由于这些人与蒙古人的渊源关系,他们在山水地名和畜牧业术语方面还保留着蒙古语特点。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有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

在文字的使用上,原苏联所属的俄罗斯联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诸蒙古涵化民族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鞑靼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图瓦人、阿尔泰人都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在原苏联政府的干预下,30年代后都改用斯拉夫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蒙古国当时也追随原苏联,走了同样的路。20世纪90年代原苏联解体,他们又陆续和部分地恢复了原来使用的传统文字。在中国的蒙古族一直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使用塔吉克文字。

从婚丧嫁娶和衣食住行等民俗及生活习惯上来看,散居在欧亚大陆的诸蒙古涵化民族有很多共同点,一定程度上保留着草原民族的特点。从古代开始,畜牧业一直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手段。直到今天,畜牧业在蒙古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图瓦人、阿尔泰人、哈萨克人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他们有的还继续被世人称为“马背民族”,保持了当年蒙古人彪悍的骑射武士的特点。鞑靼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哈扎拉人都是伊斯兰教徒,他们的生活习惯也都不同程度上伊斯兰化了,但仍然保留了部分蒙古人的遗风。另外,布里亚特人、卡尔梅克人、图瓦人、阿尔泰人、哈萨克人、喀尔喀蒙古人都有曾经生活在中国元朝、清朝的经历,因此他们与中国都有很多渊源关系。

生活在阿富汗腹地的成吉思汗子孙——哈扎拉人

今天的哈扎拉人(Hazara)主要居住在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以南、巴米扬与赫拉特河谷之间的哈扎拉贾特山区一带。此外,在坎大哈、赫拉特、构格哈尔、巴达赫尚等省,也散居着一些哈扎拉人。据统计,阿富汗约有160多万哈扎拉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6%,是国内第三大民族。在西亚和印度次大陆还有约40万哈扎拉人。许多哈扎拉人也自称是“中国人”,称他们同样使用十二生肖。

不少历史学家和学者经过考察认为:阿富汗的哈扎拉人是蒙古人的后裔,最早来自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的蒙古军队和伊儿汗国的蒙古移民。在帖木儿、莫卧儿帝国时期,又有一部分突厥化蒙古人加入进去。尽管他们现在已经不会讲蒙古语,也不使用蒙古族姓名,但他们最早的来源的确是蒙古人。根据欧洲旅行家报道,直到16世纪初,哈扎拉人还在使用蒙古语,后来才淡忘。现在他们通用塔吉克语。但他们所讲的塔吉克语里仍夹杂着不少蒙古语和突厥语词汇,与纯正塔吉克语相比存有区别。至今,他们还没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使用的是塔吉克文字。

从生理特征上看,哈扎拉人属于蒙古人种,具有蒙古人的体质特征:他们是黄皮肤,头发直而硬,体毛和胡须少,鼻宽度中等,鼻梁较低,脸平扁,唇厚适中,眼睑多有内眦褶;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眼眶较高,面骨平扁,颧骨突出。虽然他们由于长期以来与当地民族通婚,但是这些身体特征仍然能表现出来,经过若干世纪的长期演化和同异族通婚混血,还没有完全消失。20xx年根据英国牛津大学遗传科学家赛克斯通过人类染色体和DNA样本的调查,其中三分之一的哈扎拉人具有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遗传基因,因此完全体现了他们的蒙古族源。

目前,从哈扎拉人的生活习俗上,仍然可以窥见其蒙古族的遗风。首先,哈扎拉人居住的房舍与传统的蒙古包一样,还是圆形的。在服装上,男人上衣穿无领肥大衬衫,下衣穿灯笼裤,冬季外罩长袍,腰间束带,有的还要加上一件坎肩。在家时头戴绣花小帽,外出时头缠深色或白色头巾。女人服装与男人的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只是妇女不束腰带,只将头巾包在头上,面部裸露,这与教规的要求有所不同。哈扎拉人的穿着打扮已被中亚穆斯林同化,已没有了蒙古族服装的遗风。

其次,哈扎拉人的饮食以烤饼和奶制品为主食,这些与蒙古族的生活方式相同,并且,从奶制品的种类和制作方法上,也能看出与蒙古族的联系。哈扎拉人把奶煮沸、发酵、晒干,制成奶酪,这与蒙古族制作奶豆腐的方法基本相同;用做奶酪剩下的乳浆,熬去水制成干酪,这与蒙古族制作奶渣的方法也相差无几。甚至用酸奶加水制成饮料,用酸奶打制黄油等也与蒙古族的制作方法几乎接近,但他们在节庆日的羊肉抓饭则具有更多的中亚风味。

哈扎拉人的婚姻多为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数富有者为一夫多妻。婚姻由父母包办,几乎

没有自由恋爱。订婚这天,男女双方的父亲要举行一个换包仪式。男方家长事先要在给亲家的包里放入一定数量的钱,换包以后,就按人头分糖,凡参加者都得到一份。哈扎拉人婚姻中很重视送彩礼。男女订婚以后,关于彩礼的数量还要协商几次,哈扎拉人当中盛行的是嫡堂婚和交表婚。如果男女双方是堂兄妹或表兄妹,彩礼可以少要些。举行婚礼这一天,先由一位富有的、儿女双全的妇女给新娘梳妆打扮,然后,给新娘蒙上盖头,唱离别曲(边哭边唱),一般只对母亲和姐妹唱。与此同时,伊斯兰教的毛拉、男性亲属和尊贵客人则聚集在一个大帐篷里,由毛拉诵经祈祷,祝贺新人。这一切做完以后,人们把新郎引到唱完离别曲的新娘跟前,新郎将新娘领出帐篷,帮助她骑上早已备好的马或骆驼。新娘家派一位年长女眷与新娘同乘一匹坐骑,一直陪送她到新郎家。如果新郎家与新娘同住一村,接亲的队伍则需绕村一周。婚礼期间,一般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

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下)

卫拉特蒙古的一支——阿尔泰人

居住在俄罗斯的阿尔泰人(Altai)与蒙古人有着密切的族源关系,阿尔泰人被学者认为是蒙古族的一支。全俄罗斯共有阿尔泰人67239人(20xx年统计),占全俄罗斯联邦总人口的0.02%,他们绝大部分居住在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阿尔泰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西西伯利亚主要行政区之一,面积9.29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联邦领土面积的0.5%。

阿尔泰地区曾长期处于蒙古卫拉特部准噶尔人的统治之下,阿尔泰人旧时一直被称为“阿尔泰卫拉特人”,自称“卫拉特人”,属蒙古准噶尔部。1679年准噶尔部与清朝开战,准噶尔兵败,一部分蒙古准噶尔人退到这里,并融入了一些居住在阿尔泰地区的其他部落,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阿尔泰人。当清朝胜利后,该地区被清朝管辖,当地的准噶尔人被编入阿拉坦淖尔乌梁海二旗,他们就是现在的阿尔泰人的前辈。1864年,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边防当局迫使阿尔泰人归属俄国,阿尔泰地区遂被并入俄罗斯版图。十月革命后,于19xx年6月1日在阿尔泰人的土地上建立了卫拉特自治州,19xx年1月7日改为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19xx年改名为俄罗斯联邦阿尔泰共和国。

阿尔泰人早期操卫拉特蒙古语,由于受到突厥人的影响,后来改操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吉尔吉斯-奇普恰克语,可以和维吾尔人、哈萨克人进行语言交流,但是他们不信仰伊斯兰教,而信奉原始萨满教,有部分人在俄罗斯人的影响下,已经改信东正教。

到19xx年为止,阿尔泰人一直使用托忒蒙古文,19xx年以后开始使用斯拉夫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言。从19xx年开始用蒙古、俄两种文字发行《阿尔泰启明星报》至今。由于长期生活在俄罗斯和哈萨克人中间,语言受其影响很大,但山水地名、畜牧业术语还是保留着蒙古语特点。

阿尔泰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xx年,共有191所普通中学、3所技校、5所专科学校和1所大学。近年来,阿尔泰人民在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的同时,也在为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阿尔泰共和国的经济事业也在发展。该共和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境内有石灰石、水泥原料、黄金、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矿藏,其中稀有金属和贵金属储量巨大,这在全俄自然资源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另外木材资源也很丰富,但目前可开发和利用程度很低,从长远来看,具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的特点。主要工业部门是有色金属冶炼业、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等。阿尔泰人主要是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畜牧业饲养有羊、牦牛、马鹿、梅花鹿等品种。

古老的唐努乌梁海人——图瓦人

图瓦人(Tuva)是俄罗斯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居住地域大体上位于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上游,具体来说主要是指萨彦岭和唐努山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地处亚洲中部。图瓦地区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设四十八佐领,隶属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副将军、哲布尊丹巴大活佛及札萨克图、赛音诺颜两部节制。1864年10月,中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被割去唐努乌梁海西北部十佐领的土地。19xx年沙俄强占乌梁海。十月革命后,中国收复中东部三十六佐领,但不久又被迫撤退。从此,乌梁海东部九佐领土地,属今蒙古国,中部被俄占领二十七佐领的土地。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xx年宣布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xx年改称图瓦人民共和国,19xx年加入苏联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享有自治州的地位,19xx年改为图瓦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内的自治共和国。

图瓦人从种族学特征来看,是典型的蒙古人种,外观与蒙古人相同,风俗习惯、服饰也与蒙古人基本相同。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回纥-乌古斯语组。20世纪30年代以前使用蒙古文,以后改用斯拉夫字母拼写图瓦语。

图瓦人信仰藏传佛教,但萨满教对他们的影响也较深。图瓦人较完整地保留着古老的部落氏族观念和宗教信仰。图瓦人每年举行祭天、祭湖、祭山、祭鱼、祭火等宗教活动。“敖巴节”是每年一次最大的节庆。

今天的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主要居民就是图瓦人。在俄罗斯境内的图瓦人总人数为243442人(20xx年统计)。此外,在蒙古国境内约有图瓦人3万,中国也有几千民族成分为蒙古族的图瓦人,他们居住在中国新疆喀纳斯湖附近。

贝加尔湖林木中的百姓——布里亚特人

布里亚特人(Buryatia)是俄罗斯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为445175人(俄罗斯境内,20xx年统计),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伊尔库茨克州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赤塔州阿金布里亚特自治区以及俄罗斯其他远东地区,少量分布在蒙古国和中国的呼伦贝尔地区。布里亚特人是13至14世纪进入贝加尔湖地区的蒙古部落与当地居民混合而成的,其后该地区成为蒙古大帝国的主要组成部分。布里亚特的民族形成过程在17世纪基本完成。18世纪初期布里亚特地区并入俄国。在并入俄国前,曾与清朝政府保持宗主关系。19xx年4月27日和19xx年1月9日分别成立了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州和蒙古-布里亚特自治州。19xx年5月30日将上述两州合并为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隶属俄罗斯联邦。19xx年改名为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

布里亚特人历史上以畜牧业为主,狩猎和捕鱼业也很重要,18世纪开始经营农业,19世纪以后受到俄罗斯人的影响,也有了近代工业和手工业。

布里亚特民族从种族上是厄鲁特蒙古人的近支。其祖先原游牧于外贝加尔地区,后来向北发展到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地区,与当地居民混合而形成现代的布里亚特人,其民族形成过程经历了几个世纪。1631年,俄国人到达叶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立即与布里亚特人发生武装冲突。经过25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被完全压服,才臣服于俄国。但其中一部分布里亚特人一直反抗俄国人,他们向南移入喀尔喀蒙古领地。另外一部分布里亚特人,当清军在黑龙江以西与俄国殖民军作战时投向中国,被赐名巴尔虎人,编入八旗,并安置在呼伦贝尔地区。目前居住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人,至今仍保留着完全蒙古式生活的村寨部落,有的已被辟为“民俗文化村”供人参观,其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与现在的蒙古族相近,建筑也表现着不同于俄罗斯其他城市的风格。

他们使用布里亚特语,分东西两大方言区,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其他地区的蒙古人语言相通。18世纪起使用老蒙古文,19xx年创造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拼音文字,19xx年改用斯拉夫字母拼写布里亚特语。

布里亚特人在历史上曾经信奉传统的萨满教,从近代转信藏传佛教,在布里亚特地区建有很多喇嘛寺庙,但是现在仍然保留一些萨满教残余。

留在漠北故土上的蒙古人——喀尔喀蒙古人

更多相关推荐:
成吉思汗名言

一代雄主成吉思汗名言1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2我一旦得到贤士和能人就让他们紧随我不让远去3战胜了敌人我们共同分配获得的财物4没有铁的纪律战车就开的不远5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6在我的...

成吉思汗名言

成吉思汗名言1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2我一旦得到贤士和能人就让他们紧随我不让远去3战胜了敌人我们共同分配获得的财物4没有铁的纪律战车就开的不远5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6在我的力量还不...

成吉思汗名言

成吉思汗名言1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632我一旦得到贤士和能人就让他们紧随我不让远去633战胜了敌人我们共同分配获得的财物634没有铁的纪律战车就开的不远635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

成吉思汗名言

成吉思汗名言1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2没有铁的纪律战车就开的不远3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4在我的力量还不足的时候我就得忍让违心的忍让5不要想有人保护你不要乞求有人替你主持公道只有学会...

成吉思汗的三道遗嘱

第一道遗嘱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因花剌子模帝国乌孜别克撤马尔罕一再挑衅连续杀掉了他所派的一百名商队人员及多名使者非常愤怒决定亲自出征此时成吉思汗早已统一了蒙古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并沉重地打击了西夏与金国夺取了金国的...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以前最流行的有三种说法1被雷劈死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电警告不孝者成吉思汗因惹母亲生气导致母亲去世有不孝之嫌所以特别害怕雷电但越怕什么越来什么1227年夏天成吉思汗在外行军时遭遇大雨被雷电劈死2被...

论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成吉思汗的功德学院建工学院姓名王蓉学号1063116230摘要他是一代天骄由草原牧人而一跃成为世界皇帝他是蒙古草原诞生的一位震惊世界的战神他的铁蹄如飓风一般席卷中亚及东部欧洲他和继任者子孙后代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强...

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的后人

怪兽阻挡成吉思汗西征之路成吉思汗攻下大半个欧亚大陆惟独不取印度据元史和耶律楚材传记载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有关蒙古人西征100年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建立的四大汗国四分...

论成吉思汗的战略战术与狼文化的关系

论成吉思汗的战略战术与狼文化的关系学号32120xx035姓名张鎏专业层次预防医学本科队别学员旅11队摘要东方战神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成吉思汗率领他所组建起来的铮铮铁骑运用各种千奇百怪的战略战术横扫西亚征...

成吉思汗的陵墓之谜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留下皇陵的朝代到目前为止所有蒙古大汗和皇族的陵墓都渺无踪迹给后世留下无数千古谜团特别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葬身地更是谜中之谜大汗陵寝今安在宁夏退休地质工作者王景武通过四十年的蒙元历史研究和...

成吉思汗四子的微妙关系及四大汗国的兴衰

成吉思汗四子的微妙关系及四大汗国的兴衰第一节四大汗国的形成大蒙古国建立之后在开疆扩土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但在维护统治巩固政权方面却未能革除部落社会遗留的旧习蒙古集团统治阶级内部尤其是上层贵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日...

成吉思汗的十三翼之战

成吉思汗的十三翼之战txt11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成吉思汗的十三翼之战公元1189年在义父克烈...

成吉思汗的名言(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