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国藩的为官之道

时间:2024.4.21

曾国藩的为官之道

【曾国藩语录】

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者,不过二年,则必为上官僚友所钦属也。

【语录精解】

安守本分,竭力任事,淡泊宁静如一无所求的,不超过两年,则必定会受到上司同僚的钦佩推重。

曾国藩认为: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这是因为身在官场都会遇到许多烦事,还必须要处理许多烦事,有的人处理一件烦事还可以,处理两件烦事也还凑合,但三件或三件以上的烦事就耐不住了;有的人遇到一件小的麻烦还可以,一旦遇到大的麻烦就挺不住了;有的人处理别人的麻烦事还可以,一旦自己遇到麻烦就受不了了。这样就有可能使自己心浮气躁,做出一些不符合理性的事情来,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

做官要耐烦,第一件事就是训练自己处事不急不躁,无怨,清醒。头脑清醒才能保持安静,保持安静才能稳住部下,稳住部下才能做出决断。不然的话,心急似火,性烈如马,只会使事态的发展更加混乱。

有一天,曾国藩接到曾国荃的一封信,信中说:“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曾国藩谆谆告诫弟弟说,这已经露出了不耐烦的苗头了,将来恐怕难以与人相处。能耐烦的好处就是从容平静,从容平静方能产生智慧,方可处变不惊,才能安稳如山。

1862年,曾国藩率部追击捻军。一天夜晚,捻军突然来袭,湘军护卫仅千余人,湘军开始不耐烦了,惊惧不已。幕府文书钱应溥急忙向曾国藩说:“现已半夜,力战肯定不行,突围恐怕危险重重。但若我按兵不动,佯为不知,彼必生疑,或许不战自退。”曾国藩于是高卧不起,钱应溥也镇静若常。守护曾国藩的卫兵见主帅若无其事,于是也都平静下来,恢复常态。捻军见状,果然怀疑曾国藩布有疑兵,徘徊不定,不敢冒进,最终匆匆撤去。

曾国藩认为,做官能做到耐烦,这主要来源于平时对心性的修养,下面的这些话就基本包括了曾国藩训练人耐烦的主要内容。

美名

曾国藩引用庄子的话说:“美名成功于长时间的积累。”骤然为人信服的人,那么这种信任是不牢固、不可靠的;突然之间就名噪一时的人,那么他的名声一定大于实际情况。品德高尚、修养很深的人虽然没有赫赫之名声,也无突然而得的美名:这就像一年四季的更替,是逐渐有序地完成一年的运转,让人们不知不觉。因此,一个人诚实而具美质,就像桃李,虽不说话,但由于它的花果美好,自然会吸引人们慕名前来。他还曾经说:吴竹如教诲我说“耐”。我曾经说过做到了“贞”,足够干一番事业了,而我所欠缺的,正是“贞”。竹如教给我一个“耐”字,其意是让我要在急躁浮泛的心情中镇静下来,达到虚静的境界,以渐渐地向“贞”靠近。这一个字就完全能够医治我的心病了!

平实

曾国藩好用“平实”二字教育人,我们从他的《批牍》中可以知道。他曾在《批管带义字营吴主簿国佐禀》中说:“本部堂常常用‘平实’二字来告诫自己。想来这一次必能虚心求善,谋划周全以后再去打,不会是像以前那样草率从事了。官阶有尊卑,阅历有深浅,这位主簿一概置诸不问,本来是个生手,但自充是熟手,没有学问自夸有学问,志向很高但不去实践,让他去办的事情都不行,更何况于打恶仗那样的危险呢?”

“凡是做一件事,无论艰险还是容易,都必须埋头去做。掘井只要不停地去挖,终究有一天会出水的??如果观望犹豫,半途而废,不仅对于用兵会一无所成,就是干别的事也会因自己停止而完不成。”

不忮不求

为了去掉好胜好名的私念,曾国藩常用“不忮不求”作为治心的重要内容。他说:“我这一辈子粗读儒家经典,看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中最重要的是‘不忮不求’。忮,就是嫉贤害能,妒功急宠。所说的‘怠惰的人自己没有修养,忌妒人的人又怕别人有修养’的人就属于这一类。求,就是贪利贪名,怀士怀惠。所说的‘没得到的时候想着得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掉’的人就属于这一类。‘忮’不常常表现出来,每逢发生显露都是在那些名声事业相等,权势地位相当的人之中;‘求’也是不常表现出来的,每逢发生显露都在事物相互承接,升迁相互妒忌的时候。要想造福,先要去掉‘忮’心,所以说‘人能够完全没有害人的心,那么仁就用不完了’。要想树立品德,先要去掉‘求’心,所以说‘人能完全没有偷窃的心,那么义就用不完了’。不去掉‘忮’,满怀都是荆棘;不去掉‘求’,满腔天天都是卑污。我对于这两项常常加以克服,只恨没能够扫除干净。你们要想心地干净,应当在这两项上狠下工夫,并希望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警惕,每天都在功利场里,能够不忮不求的人,真可以说是大彻大悟了。可惜这番道理太高了,不能向平常人说罢了!”不但当官要耐烦,而且人做任何事都要耐烦。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符合心意,怨天尤人总不是办法,只有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慎重处理才是根本之道。不然的话,心急似火,性烈如马,只会使事态的发展更混乱,个人就越控制不住大局。

【曾国藩语录】

以精微之意,行吾威厉之事,期于死者无怨,生者知警,而后寸心乃安,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穷窘时,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一则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遇有保案,以优奖笼之。

【语录精解】

用严谨精微的态度,去做树立威严之事,是期望被处死的人没有怨恨,活着的人知道警戒自己,这样寸心之间才能得到安宁。对待属下的方法,有两个方面应该宽。应该宽的:一是使用银钱之事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钱财充裕的时候,要挥金如土,一掷数十百万;当穷困窘迫的时候,也要慷慨解囊,分利于人,而自甘困苦。二是不与人争功,遇到打了胜仗,要将功劳全部归之于别人,遇有保举的事,就通过保举优奖笼络人。

厚饷养兵的统军方式

曾国藩一生不爱钱财,因而他在用人选将上也反对选用为名利而来的人。他的四条选将标准中,第三条就是所选将领要不汲汲名利。他说:为名利而来的人,提拔得稍迟一点就怨恨不已,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就怨气冲天;他们与同僚争薪水,与士兵争毫厘;小肚鸡肠,干不了大事。所以对带兵的人来说,不热衷于名利,是第三要务。

曾国藩在用兵上,却主张以“利”来获得军心,以厚赏来得兵将之勇。因此他不惜财力,多方努力,坚持实行了一种厚饷养兵的统军方式,因而得到了一支勇猛无比的军事力量,这是他军事上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国藩认为,绿营兵腐败无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兵饷太低。绿营步兵月饷银一两五钱,绿营的守兵月饷一两,绿营马兵月饷二两。这种情况在清朝初年,勉强可以维持生活,至道光以后,米价上涨,绿营兵饷已不够维持五口之家的食用,加之绿营兵饷日薄,就更无法依靠兵饷来维持生计了。因此绿营兵就不得不经常出营寻求生计,便忽视了军营训练,最后导致战斗力下降。绿营军官为了聚敛财富,也常常扣军饷或冒领军饷,导致绿营军军心不稳。 湘军的军饷是相当优厚的,湘军士卒的月饷几乎是绿营兵月饷的三倍或三倍以上。统计各项总的收入,营官每月为二百两,分统、统领带兵三千人以上者每月为三百九十两,五千人以上者五百二十两,万人以上者六百五十两。连曾国藩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过于丰厚。王闽运在《湘军志》中指出:“故将五百人,则岁入三千,统万人,岁入六万金,犹廉将也。”湘军将领中除多隆阿“统万人,而身无珍裘、麻葛之奉,家无屋,子无衣履”以外,“人人足于财”。

曾国藩通过厚饷养兵的原则,收到了一些成效。湘军士兵的兵饷,除个人生活外,还可贴补家用,因此能够安心操练,提高战斗力,一改绿营兵因口粮不足,而常常离营兼做他事,荒于训练的弊病。同时,曾国藩也希望通过给予将领丰厚的收入,来减少克扣兵饷的事情发生,达到“养廉”的目的。曾国藩在奏疏中阐述了这一想法,“臣初定湘营饷项,稍示优裕,原冀月有盈余,以养将领之廉,而作军士之气”。

曾国藩如此厚饷养兵,自然“陇亩愚氓,人人乐从军,闻招募则急出效命,无复绿营征调别离之色”。于是,当兵——卖命——发财成了湖南贫苦农民的一条新的出路,湘军也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武装。

至于文人好名,曾国藩幕中也养了一批“鸿儒硕学”之辈,以满足他们的好名之心,以为他自己服务。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利用高薪可以激励下属、创造财富。以高薪养人,以人创利,可谓最明智之举。利用金钱不仅是手段也是战术,对一个人的付出是有限的,但这个人所带来的利益回报却是无穷的。

曾国藩官场厚黑术:想“跳龙门”先“钻狗洞”

【核心提示】:曾国藩认为,人要想“跳过龙门”,享受成功,就必须“先钻狗洞”,忍受生活带来的委屈。其实不止是曾国藩,凡是有大志向的人,都能忍受命运的不公。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他们会忍辱负重,以曲求伸,等待时机,寻找获胜的机会。

本文摘自《晚清第一权臣厚黑之术:曾国藩官场笔记》 作者:王磊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官场上,每个人都向往更高的位子。可是那些大官并非一开始就“高人一筹”的,他们也曾有过艰难曲折的经历,但他们能够忍受“低微卑贱”的考验,并在 低微中养精蓄锐、奋发图强,然后他们才攀上官场的巅峰。所以,处于低谷的人,不要因为现在的遭遇就放弃了自己。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咸丰二年,皇上钦点曾国藩为湖南帮办团练大臣。当时,曾国藩正在为母亲守孝,接到圣旨,不敢怠慢,赶紧收拾行李,去了长沙。

在长沙城里,驻扎的不仅有湘军,还有清廷的主力子弟兵,俗称“绿营兵”。自打“康乾盛世”后,绿营兵早已没了当年的英勇,战斗力极差。可是,清廷一向娇惯绿营兵,平日里他们不是喝酒就是吸大烟,根本就不参加正规的训练。这让曾国藩颇感为难。

他将绿营兵和湘军放在一起训练,那些平日里被惯坏了的绿营兵根本不愿意在烈日下训练,那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为了训练出更好的战斗力,曾国藩特意让湘军将领塔齐布做总指挥,负责两支军队的训练。

这样的安排引发了绿营兵将领的不满,在他们的教唆之下,绿营兵更加憎恨曾国藩和塔齐布。所以,绿营兵总是喜欢找湘军的麻烦,军营里也常常发生两军的械斗事件。

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每一次曾国藩都会对参加械斗的湘军进行严惩,但是绿营兵的将领对其部将犯下的错误不闻不问。这样,绿营兵更加有恃无恐地对湘军进行挑衅。

有一次双方械斗时,绿营兵的将领趁机煽风点火,说了很多曾国藩的不是,结果愤怒的士兵又冲向了曾国藩的府邸,想要杀了他。曾国藩听闻消息后,躲进了巡抚衙门,才逃过这一劫。 被朝廷委以重任的大臣,却屡屡受到排挤,甚至险些丢掉性命,换成一般人也许无论如何也是咽不下这口气的,但是曾国藩忍了下来。他忍下了这口气,率领湘军移师衡州。在以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很快训练出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军队。

曾国藩把与别人钩心斗角的精力都用在了团练上,终于以一支相对强大的正规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现在的低头只是为了以后把头抬得更高。只有把拳头缩回来,再打出去,才是最强劲有力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当年的“低人一等”,他哪里会有后来的“高人一筹”呢?

曾国藩认为,人要想“跳过龙门”,享受成功,就必须“先钻狗洞”,忍受生活带来的委屈。其实不止是曾国藩,凡是有大志向的人,都能忍受命运的不公。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他们会忍辱负重,以曲求伸,等待时机,寻找获胜的机会。


第二篇:遴选考试热点备考素材:“为官不为”的治理之道


遴选考试热点备考素材为官不为的治理之道

居官当思尽天职,为政尤贵合民心。只有破除“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样子”的“为官不为”现象,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攻坚克难、披荆斩棘。

“为官不为”非一朝一夕形成,表面上看是制度的牢笼越织越密,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导致的“为官不易”,让干部干事的风险更大了才导致“不为”,实则有其深刻的内在根源。一些干部在责任担当上出了问题,把个人得失看得高于一切,满脑子都是为官之道、进退之策。工作中怕担风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凡事等文件,遇事慢半拍。有的地方干部考核不深不实,一些善于投机取巧、钻营、拉关系的人能够得到提拔,“怕出事不干事”、“谁都不得罪”的老好人反而“有好事”,而真正埋头苦干、不跑关系的人得不到提拔重用,出现干部“逆淘汰”现象。破解“为官不为”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淬炼党性修养,增强有为动力。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培养教育制度,增强“三个自信”,切实解决干部思想“贫血”,精神“缺钙”问题,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真正弄清当官“干什么、为什么、比什么、留什么”的问题,找准自身角色定位,明确当干部就是要服务,不能以“特权者、官老爷”自居。要将“为官不为”的干部在一定范围内曝光,用反面典型来警示鞭策干部。面对知识保鲜期缩短、折旧率加快的现实,干部原有老经验、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导致在工作中处处碰壁,从而产生不敢为、不愿为现象。针对这类干部,要加大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推动改革发展、驾驭复杂局面、创新实践、依法办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明确用人导向,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在明晰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探索出与岗位职责密切挂钩的实绩考核办法。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考核干部的“声名”、“实绩”,并作为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正向激励效应。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的“试错机制”。建立试错机制根本意义不在于为失败者免责,而在于提振干事者信心,打开创新发展的局面。改革和创新都没有先例,做的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工作,靠的是敢闯敢试、摸爬滚打的实践,这一过程中难免犯错,对待客观因素影响导致的工作失误要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要给予干部干事创业必要的宽容,在舆论上大力支持,努力创造能够“容错”的环境,鼓励干部突破原有经验模式局限和过时的条条框框束缚,尽展才干、创造业绩。 严格制度执行,强化效能监督。要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程序不变通,坚持在发展实践中考察、识别和选拔干部,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狠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说情打招呼等歪风邪气,既查当事人、又查责任人,以重典治乱、猛药治疴的决心净化官场风气。使那些敢作为、能作为、有作为、不乱为且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及时得到提拔重用;让不作为、无作为、不能作为的干部“失位”。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坚持完善领导干部“三责联审”制度,坚持任前公示、任中述职、离任审计等。对于碌碌无为的干部,该交流的交流、该调整的调整。加大问责力度,树立“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的理念,制定完善问责体系,对问责的内容、原则、对象、方式、程序和处理作出具体规定。

更多相关推荐:
从习主席引用的古语中感悟为官之道

从习主席引用的古语中感悟为官之道余文生讲话写文章注重引用名言警句可以使之生动深刻习主席在讲话和文章中常引用古语日前有媒体将习主席就如何为官从政的引文进行了整理编辑成册对照学习深感句句沁人肺腑所揭示的为官从政之理...

“为官之道”讲课稿

十道讲座之为官之道讲课稿李治国讲课要点定义意义怎样为官为官方法探索怎样用好手中权力启示和要求为官之道通俗地讲就是做干部做领导干部的方法同学们考入军校经过四至五年的学习毕业后都将成为军队的干部有的人未来将走上领导...

从《老子》看为官之道

从老子看为官之道老子亦称道德经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优秀典籍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有许多关于做人做事做官的精辟论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

领导干部要恪守做人做事为官之道

领导干部要恪守做人做事为官之道做人做事为官是个大命题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政治中有的人恪守做人做事为官之道敬业爱民时刻自律受到百姓广泛传颂流芳千古有的人违背做人做事为官之道谗上欺下不顾廉耻遭到群众痛恨唾骂遗臭万年做...

孔子教给我们的为人之道

孔子教给我们的为人之道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镇学校姚福成邮编133724电话132xxxxxxxx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不仅在政治上教育上思想深邃有真知灼见在修...

至理名言做人的道理

至理名言做人的道理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口德于己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肚量于己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内涵于己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收敛于己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谦让于己得...

做人的道理的名言

18欲人是生貧至窮惡的是標善誌談人事過能常人足生至心愚常惡愜聞己人過到無19求品諸自惡莫高將名15利多掛門心之頭室生粗風茶淡多飯言隨之緣人過生禍富貴榮世16華事莫忙強忙求如水17流我休友不飲做清皺靜眉之事茶世上...

六祖坛经中的为人之道

六祖坛经中的为人之道六祖坛经也称坛经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禅守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国人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佛教经典六祖坛经不仅阐述了南宗禅的思想和修行方法还详细阐述了为人之道六祖坛经是禅宗主祖惠能大师应韶州刺史邀请而作...

中小学生作文素材精选:改变世界的为人处事之道名言格言警句

中小学生作文素材精选改变世界的为人处事之道名言格言警句孔子做人格言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

为人处事的名言警句

为人处事的名言警句为人处事的名言警句1无形的财富比有形的财富重要2学习可以改变一切行动可以解决一切问题3态度决定一切4自以为是的人会走向下坡路5我们现在的一切的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6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

关于做人的经典名言,为人处世之道十则

1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2成功艰苦的劳动正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3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伊...

历史名人的为人处世之道

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20xx0114084505网友提供曾国藩一生为官为将帅待部下唯以一个诚字取胜且强调诚必须出自内心谓之血诚曾国藩强调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他简直把血诚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根本与基石曾国藩不仅...

为官之道名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