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送元二使安西

时间:2024.4.2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

9《古诗三首》

(初稿)

第一课时

负 责 人:李振东 组 长:刘春莲

主要设计者:刘春莲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一《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友情的美好,并懂得珍惜友情。

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友情的美好,并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巧导入。

同学们,“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离别是泪水。特别是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等种种原因,人们一旦离别,人的前途和生命安危都很难预料。所以,以送行饯别表达深情厚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行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我们读过 “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这些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1

二、解题,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1. 指两名学生读题。

刚才两位同学读了课题,你认为谁的读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元二”一词合起来读是正确的,因为元二是一个人,元二就是姓元排行第二。如果姓董,排名第一,就叫董大。明白了吗?) 谁再来读题?

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送元二去出使安西。)

2.介绍时代背景。

唐朝的时候,国势强大,很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长安城经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使。而每一次出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高兴又忧伤的事情,高兴的是可以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贡献,忧伤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这一别就是海角天涯,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

3.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再来读题?

4.简介作者。

谁送元二? (王维) 谁知道关于王维写过的诗或是关于王维这个诗人的某些资料?

4.出示王维简介。(课件出示)

王维(公元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山西永济人。他少年聪慧,9岁以文才出名,他通音律、绘画,长于书法,开创中国文人画画风,他的创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晚年他过着退隐生活。

三、初读诗歌,掌握节奏。

了解了王维,同学们先来读读王维的这首诗。

1.生自由反复地读。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第一,字音要读准确;第二,节奏要读清楚。

2.指名读。

3.你读得已经有味道了。我请你来推荐一个朗读高手来读读看! 2

4.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5.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次,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6.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四、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这首诗,然后想一想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

(伤心、难过、惆怅、依依不舍、痛苦、忧愁)

五、品读诗歌,入境悟情。

(一)感受送别景。

1.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诗题。生读题:送元二使安西

师:送别时的景是怎样的?谁来读读有关诗句?

2.指名汇报并相机出示第一、二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大诗人苏轼说:“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读读王维的这两句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指名汇报。

5.指导朗读。

这幅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谁能用一个词来说?

(清新 生机勃勃 清爽 明丽 欣欣向荣)

师:这就是景语。

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6.创设情境导读。

让我们走入景中,去感受渭城的美。

师:我们看到了春回大地,柳枝吐绿的盎然生机——

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

师:看到了春雨润轻尘的清新,闻到了雨后空气的芳香—— 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看到了春雨绵绵,道路湿润洁净,客舍青青。柳条嫩绿的清爽 ——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7.渭城的景色美吗?这么美的景色正适合王维和好友愉快地游玩哪,可王维无心流连这良辰美景,因为他心中装着一个“别”字。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王维的离别情怀吗?

8.生齐读一二句。

9.教师引导并介绍折柳送行的习俗。

师引导: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飘飘洒洒的细雨和随风摇曳的柳条,王维为什么选了这两种事物,他要向我们传达什么呢?

雨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生:离别的愁、惆怅)师:愁的感觉。

而柳在古人眼里更是有含义的,古代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传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就会产生离别之意。非常巧的是,;柳树的“柳”跟“留下来”的“留”音相近。表示挽留的意思。这一雨一柳搅扰着王维的情思,蒙上了淡淡的离愁。

10. 配乐朗读一二句。

(二)体会送别情。

1.细雨如丝柳色青,离别情深意更浓。诗中有两句直接写离别之情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了王维浓烈的离别情了吗?

2.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你感受到了什么呢?从哪儿感受到的?王维为什么会这么依依不舍呢?(因为这次离别可不是一般意义的离别)。

3.了解安西的荒凉。

(1)王维要去的地方是哪儿?(要到安西去。)

(2)在你的想象中,安西是个怎样的地方?(出示安西图。这里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那儿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和我们大不一样,说话也听不懂。)

4.体会渭城的繁华。

4

安西满目荒凉,人烟稀少。而王维和元二喝酒的渭城又是怎样的呢?(渭城图)

5.体会路途艰险。

(1)从渭城到安西有多远呢?出示唐朝疆域图。

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

从渭城到安西要经过阳关。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它和玉门关都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

(3)课件出示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见,玉门关外是何等的荒凉啊!而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

(4)课件出示阳关图、沙漠图

阳关以西就是安西的范围了。这一路上云山浩渺,大漠茫茫,黄沙漫天,举目无亲,陪伴他的是无尽的戈壁和满目的荒凉。

(5)读了这四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王维的依依不舍。

从欣欣向荣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这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到了安西,他能顺利完成使命吗?又能平安地回来吗?张骞出使西域用了十三年,苏武用了十九年时间才回到祖国。更何况,王维此时已到了晚年,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和元二能否再相见很难预料啊。 师:现在,你就是王维,元二即将远行,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吧!

7.交流、评议,指导朗读。

师:这酒中饱含着你对好友的深深的祝福,来,端起酒杯对元二说,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酒中融入了你对好友的关心、牵挂。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酒中溢满了你的难分难舍之情。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酒中饱含着你的痛苦、无奈、忧愁。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酒中盛满了你对元二前途、命运的担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 5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生:喝下了。

师:可我怎么感觉到这不是一杯酒,这里面分明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是离别的不舍)

9.指名朗读。

师:这是一杯怎样的酒?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痛苦、悲伤、难分难舍、祝福、牵挂、关心、友谊、难以下咽)

10.教师创设情境导读。

师:朋友,还记得我们一起饮酒赋诗,纵马驰骋的快乐时光吗?可现在,我们就要分别了。怎不让人伤感呢?来,再饮一杯酒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朋友,你这一去,路途遥远,千山万水,千难万险都等着你去经历,你要保重啊。来,我们再饮一杯。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朋友,我真舍不得你啊,出了阳关,谁陪你喝酒,谁陪你聊天?来,再饮一杯酒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朋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让我们就此分手吧。祝你马到成功,早日凯旋而归。来,再喝一杯。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5年后就病逝了,在这期间,王维和元二是否重逢过,我们不得而知。现在,你理解了王维的依依不舍了吗?

六、欣赏《阳关三叠》。

师:千杯送别的酒,万句祝福的话。此时此刻已难以表达朋友间依依不舍之情。听,是谁唱起了这忧伤?让我们再次诵读,读出你的感受。

七、比较送别佳句,体会不同风格。

1.谈话: 送别诗的千古名句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一起来看王勃和高适这两位诗人的诗句。

2.出示送别名句,引导比较,体会作者感情的细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6

3.指名谈感受。

师:王维的两句诗道出了我们常人的感情,所以被推为送别诗之首。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的早晨,王维在渭城送别好友元二,真情流露,创作了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生诵读全诗。

师:于是,千百年来,一代代人口中传送着这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

生诵读全诗。

师:一千二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古诗,诵读经典《送元二使安西》,生诵读全诗。

师:若干年后,当你和好友分别时,你会想起这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

生背诵全诗。

八、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除了友情,还有亲情、师生情等,也许,你也有一些话想对亲人或朋友说,或者你也有一个分别很久的朋友,课后,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好好珍惜这份真情吧。

7


第二篇: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词语解释】

①元二:作者的友人,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②使:出使。

③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④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⑤浥:湿润。

⑥客舍:旅店。

⑦更:再。

⑧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⑨故人:老朋友。

【韵译】: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

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

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

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

【诗文赏析】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

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更多相关推荐: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学校平罗县陶乐二小教师姚涛涛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上周我执教了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维为辞别朋友而写的一首送别诗全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在不断的对话中品味以酒相送的情深意长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古一小学王昌玲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沙溪镇龙瑞小学杜燕珊今天我和学生们一起又学习了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在课堂上学生都非常认真在我的引导下一步步地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再精彩的课堂也会有不完美之笔更何况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所以...

送元二使安西(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

送元二使安西听课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听课反思沙溪镇中心小学黄雅艺在星期二上午第二节我有幸的去听了陈丽莉老师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课让我感受颇深从中受益匪浅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诗歌中常留...

送元二使安西 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舒丹本学期我上的公开课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我的教学目标是1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

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送元二使安西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并且已经接触了一些古诗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所...

诗中情《送元二使安西》课后反思

诗中情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广州市越秀区桂花岗小学肖莉莉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导学案与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

送元二使安西 课后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是送别诗的典范我在教学时先播放歌曲送别并以抽背的形式让学生背学校举行我爱记诗词时背过的送别诗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

送元二使安西 刘俊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反思(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