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情《送元二使安西》课后反思

时间:2024.5.15

诗中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广州市越秀区桂花岗小学肖莉莉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由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舍,君”两个生字。

.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想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地学会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读中有思、读中有悟、读中有得。 .学会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古诗句,发展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够初步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体会诗中丰富复杂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给唐诗配置音乐,使唐诗教学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首先配乐深情朗读了四首千古绝唱: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柳永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

原草送别》白居易

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力求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接着围绕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带领学生们走进了王维的诗境中。一节课下来,对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有了新的感悟:

一、古诗到底该如何读?

古诗教学,读是主旋律。然而怎样细化读,让读成为古诗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让读在古诗教学中化静为动,激活语言文字背后的隐性内涵呢?我认为课堂上要用读贯穿整首读的教学,但这种读不能是单一、空白的读,是一种盘旋环绕,回复上升的读。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从感受诗人笔下的美丽景色,再到感悟诗人离别时的瞬刻情感及隐藏其后的淡淡忧伤。因此,我设计了读的层次:初读——研读——品读——诵读。读的层次分明,一步一个台阶,学生不仅学得轻松,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步步递升,从而避免了将老师的情感强加于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情境究竟如何创?

古诗语言精练、意境的深远,其丰富意象决定了它深沉的内涵和表达的含蓄,因此能给人留下非常广阔的品味空间。这正是它能千百年来被人们不断传诵的真正原因。如何把古诗教学的浑厚内在传达出来,让学生与它一起深呼吸?这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情境的创设。在不断地尝试中,我没有用过多的引导语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先用四首离别的千古绝唱渲染气氛;然后出示元二一路所经的地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感知此行的路途遥远与艰辛;接着引出诗人临别时的劝饮之辞,启发学生理解这一杯杯的酒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让学生披文入境,再现故事情景,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与诗人达到情感共鸣。在对“酒”的多元解读后,教师情满胸腔地采用了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更”这似乎平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最后,在《阳关三叠》的配乐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由于前面的铺垫,感情朗读自然会很到位。学生读出诗人王维与朋友话别时的伤感和心境。深情的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的外在情感体验逐渐上升为内在的理性认识,同时也深化了对语言的感悟。

三、学习方法如何教?

古人曾经说过“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习古诗也是一样,掌握一种行之有效地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受用一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很难总结出来一条非常有效地学习方法,那么学习方法该怎样教呢?因此,当学生对古诗的感性学习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我及时引导他们对前面的学习过程进行简要回顾小结,使其从回顾中发现和领悟学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导学生将发现的领悟到的学法归纳出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学习技能的意识化,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学习古诗方法的自觉性。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上一节课是怎样一步步学习的,同时强调这就是学习古诗的方法。其次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示要点,由学生读,以强化对学习方法的意识。最后告诉学生这种古诗学习方法完全可以在学习其他古诗时使用。

一首古诗,之所以被人们代代所传诵,是因为它饱含着诗人无限的情感。一个经典,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是因为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华。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仅仅靠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等到他们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后,也许才能真正体会到古诗中的深刻内涵。因此,鼓励学生用一

生的时间去解读每一首古诗也是必要的。

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我怀着一份对“渭城”的向往,一份对“阳关”的憧憬,我和孩子们相携走近了她,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那种“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

2012-2


第二篇:《送元二使安西》导学案与课后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由王维的这首诗在送别诗里被誉为“压卷之作”引出。感悟本诗之妙。

二、初读古诗

1、初读: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

2、结合注释自己理解诗句意思。

三、理解诗意

分配任务:题目与各句的分析展示由1——5组展示,6——8组点评

(1)题目: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作者的朋友,元常。

使:出使

(2)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这一句你认为怎样读?指几名读。

渭城\朝雨\浥\轻尘,

(3)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舍:shè(四声),宿舍、校舍。多单字,还读三声,舍不得、舍己救人。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读读这句。

小结: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客舍\青青\柳色\新。

和前一句连起来读读。

(4)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君”读音,写时注意什么?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读出来,好吗?

劝君\更尽\一杯\酒,

(5)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再来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西出\阳关\无\故人。

(6)我们理解了这首诗,前两句告诉我们送别时的环境(写景),后两句作者送别时的情景(抒情)。

四、体会意境,朗读背诵。

1、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从诗中的哪些字词中最能看出王维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

提示:劝君、更尽、无

3、想象自己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场面,加上你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再读这首诗。生自由练读。(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

4、指名读,师生评议。(从情感上去评价)再指名读。

5、指导:有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无

景、情

借景抒情。

课后反思:

教学这首古诗,因为前面的同事都未把课完整地上下来,而康老师上前一首又充分地展示了读,我便选择从欣赏的角度进行教学。

我想从一个“妙”字入手让学生去体会诗景与诗情画意。这种考虑本身没有错,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一是学生活动得不够充分,想得也不够深入;二是老师介入得太多,没能实现学生自主课堂。给同事们留下的印象是老师的一言堂,使大家承受了我的写作与教学之间的巨大落差。

我想,这个客观原因是自己从初中教学转入小学的教学,还没有从“讲”的习惯中走出来。另一方面,与小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心理上的距离,总认为孩子太小,什么事都得扶着他们走,于是,当他们思考上出现问题时,便不自学地表现出包办代替的情形。

主观原因是自己对学生的研究还不够,尤其是学生的思维现状和认知水平,有拔高之嫌。正因为如此,我过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上课,有些我行我愫,体现的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再加上问题的设置,又过于笼统,没有结合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的情形进行细节设计。

总之,这一随堂课,暴露出自己思想与教学操作中的诸多问题,它让我深刻地反思到自己的教学,以前的那些老套头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只有在学习与研究中改变自己,发展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更多相关推荐: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学校平罗县陶乐二小教师姚涛涛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上周我执教了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维为辞别朋友而写的一首送别诗全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沙溪镇龙瑞小学杜燕珊今天我和学生们一起又学习了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在课堂上学生都非常认真在我的引导下一步步地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再精彩的课堂也会有不完美之笔更何况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所以...

送元二使安西 课后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是送别诗的典范我在教学时先播放歌曲送别并以抽背的形式让学生背学校举行我爱记诗词时背过的送别诗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

送元二使安西 课后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是送别诗的典范我在教学时先播放歌曲送别并以抽背的形式让学生背学校举行我爱记诗词时背过的送别诗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严芳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教学中按照学校的要求我上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然而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

《送元二使安西》导学案与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重难点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

《送元二使安西》导学案与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

《送元二使安西》导学案与课后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

送元二使安西(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

送元二使安西听课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听课反思沙溪镇中心小学黄雅艺在星期二上午第二节我有幸的去听了陈丽莉老师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课让我感受颇深从中受益匪浅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

送元二使安西 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反思舒丹本学期我上的公开课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我的教学目标是1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

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送元二使安西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并且已经接触了一些古诗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所...

送元二使安西课后反思(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