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行乞行为的思索

时间:2024.5.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当代行乞行为背后的思索》

姓名: 蒋长山

学号: 107077

专业: 土木工程(职教师资)

联系方式: 188xxxxxxxx

上课时间: 周二(晚)

任课教师: 黄国庆

《承诺书》

我承诺:

我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通过学习、研究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内容。本论文的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

当代行乞行为背后的思索

引言

近期,闲暇之际,在各大网站新闻和博客论坛上浏览到各种有关行乞的新闻。 新闻一:职业行乞者频对社会救助说“不“

20xx年11月下旬,北京市气温持续走低,各城区救助管理站开始为街头流浪人员准备过冬衣物、食品,增加上街主动救助频次。但据西城区救助站不完全统计,辖区内近八成流浪人员不愿接受救助。工作人员救助时,偶尔还会被骂,送往救助站,被流浪人员称作“破了财路”。

新闻二:女大学生街头"行乞":讨房子讨工作讨老公

20xx年11月23日,河北邢台市一名红衣女子在泉北大街天厦嘉园对面的便道上铺设手写“讨房子、讨工作、讨老公”标语,当街乞讨。记者在现场从红衣女子口中得知,她姓赵,今年35岁,大学毕业后一直独自生活,虽然有一份月收入1000多元的工作,但除去日常开销后所剩无几,因此对于想要一套属于自己房子的她,“购房梦”显得遥不可及。然而坚持“购房梦”的她,想出靠流浪乞讨圆梦的办法。

新闻三:“竞争“加大,行乞生活越感艰难

浙江桐乡市市区东兴街与城河路交叉口、或时代广场等人多热闹的地段,经常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头发花白,胡须一大把,手里一把陈旧的二胡拉出悠扬而略带沧桑的旋律。老人面前摆放着一个杯子,杯子里面及周围散落着一些硬币零钞。附近几个商铺的业主告诉记者,老人在这一带行乞已经有些年头了,他在这边行乞时,只听到他拉二胡的声音,但从没见过他向路人伸手要钱。现在乞丐挺多的,估计老人“讨”到的钱也没多少。

虽然这些类似新闻早已屡见不鲜,但每每看罢之后总会感慨万千,思绪翻涌。 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下,而行乞者作为众多社会成员之一,每天都会和我们插肩而过。大街边,地铁站,火车上,风景区……各个角落,各种场合,他们都会以“行乞者”的身份出现,无论是与主调和谐或是不和谐,他们都客观存在并为众人所接受,千百年来未曾改变。纵然是在生产力已相对发达的今天,行乞者的数量也是有增无减。而且在当今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和不稳定因素的他们,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加强,不容忽视。对于他们,我们也一直在同情,在关注,也在援助,享受自己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说到这里,似乎一切都在顺其自然地和谐共处,他们行乞,我们施舍,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是的,这样一种行乞和施舍的主客体关系,如果就这样默契地存在或是延续下去,本无须置议的。然而时至今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着历史的进步,作为行乞者的他们似乎也在随之“进步”,行乞者的成分已渐渐地演变得不那么纯粹,他们中的部分人已可能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代表,而是投机倒把的骗子。那么我们的角色也必然随之改变,由善良热心的施舍者,可能变成了上当受骗的受害者。这让作为主体的我们很苦恼,面对一个行乞者,在施舍后的那一刻会不禁在心头画上一个问号,我们是在做善事还是在受骗。想到这里,原本帮助他们带来的快乐也被冲淡了许多。的确,如果这个彼此默契的法则一旦被打破,我们是无法忍受的,我们可以乐善好施,但不代表我们愿意上当受骗。

事到如今,我们只好从施舍者的身份中跳出来,好好地审视这么一个群体,去挖掘和思索,找出缘故,而后竭力去弥补之间的嫌隙,得以让这种默契延续下去!

一、当代行乞者群体成份的转变——部分人群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缺失

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曾牵头进行为期2年的调查,对救助站工作人员、救助对象和街头乞讨者进行深入访谈,并选择个案进行全天跟踪观察。在其问卷调查中,51.2%的人员是经过工作人员劝说后,才选择接受救助。而且该调研援引的数据显示,19xx年前,因生活困难沦为乞丐的人员约占乞丐总数的80%,到80年代末锐减至20%,改革开放至今,该数据已经越来越小。“对于职业行乞者,进入救助站就等于断了‘财路’。”李教授如是说。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人是行乞者吗?怎么会这样?”

是的,回归本源,我们是该想想什么是行乞者。

行乞者,又称为乞丐,叫花子。乞丐在我国上古文字中,最早以单音词出现。“乞”在金文字中的意思是乞求、求讨,同时又可用为反义,指给予。“丐”又作“句”(gai丐),在甲骨卜辞中多作祭祀用词,指向神灵乞求。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乞求和给予。乞丐的群体结构大类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确实有因为肢体残障,失去了劳动能力的,或是家庭破败、贫病交加、完全失去生活依靠的,又或是孤苦弃儿,鳏寡无依,只得靠人施舍赖以为生的人。而另一种就是游手好闲的市井无赖,还有些流氓痞棍、逃犯流贼,这些人也是乞丐一类。当然也有特例,像一些遇到特殊困难、流落异乡不得已靠暂时行乞度过难关的人,像古时的伍子胥,乃至至圣孔子等许多文人雅士在某些时段也都有过类似行乞的经历。无可置疑,行乞者的身份主要是社会底层的人员,迫不得已而为之。

然而,在当今,像新闻中和上述资料中提及一样,行乞者中已经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们敢于做乞丐,乐于做乞丐,一辈子做乞丐,把做乞丐当作一种职业。当代行乞者群体身份已经由以前的弱势群体变为了现在的小部分是弱势群体,大部分非弱势群体的境地。现在社会上有许多这种现象,好多人原本有一份工作,虽然这份工作可能不尽人意,但这些人愿意放弃这份职业,而堂堂正正,毫无愧疚地走进了行乞的队伍中的一员。在我们看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为什么这些人明明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却要放弃身段,放下尊严去做一个向别人伸手乞讨的人呢!这个问题,从更加深入地层面去思考。这个内在原因是他们思想领域的错误——人生价值观的缺失。

在他们自己内心,生活即是生存,做什么不重要,过得好最重要。他们是以人生享乐为目标的,只要自己能够少干活,多享受,那么人生就是成功的。也正是由于这种思想,所以当代行乞者的群体越来越多的不是弱势群体,其中混入了越来越多的投机倒把的骗子。他们的精力没有用来做好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是用来思考如何设计更好的场景让大家相信自己,如何骗取更多的人的同情和施舍。更有甚者,有人还认为行乞是一种学问,对于如何能够乞得更多的钱财看作是一门技巧,谋生的技能。这是多么可悲,大学生、工人,一个个原本为社会建设的劳动力,就这样变成了彻底的消费者。他们的这种人生价值观已经严重扭曲和缺失,丧失了追求,丧失了梦想,成为了社会的寄生虫。人生价值观在他们心中是一句口号,“务实”似乎才是最重要的。

二、当代部分行乞者动机的转变——拜金和不劳而获思想的膨胀 在当今商业气息如此浓厚的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多的为利所驱,我们如此,行乞者亦如此。网上有这么一段热议“街头行乞,是生活所迫还是为了致富。”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竟觉得行乞是一种职业,是致富的手段。而有数据也说明每一次办活动,行乞者的数量会大大增加,而行乞者也称一次能乞得数百元,着实可观。在一次记者采访中,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邱伟果断地说“成都的流浪乞讨人员90%以上都是职业乞丐。”可见,如今行乞者的队伍已经在膨胀,膨胀

的人员绝大多数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而是为了赚钱致富。在各个场合,总有行乞者的身影,他们或化是钱财丢失讨钱坐车回家的,或是化作与家人失散、讨钱打电话的,又或是化作外出旅行钱财花完、讨钱吃饭的,各种各样层出不穷。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此脸不红心不跳的说白,真的让人相信不是,不相信也不是。

现当下,金钱的力量愈显突出,为此部分人群的目光一致地“向钱看”。他们心中拜金主义情绪越来越浓,只要能够致富,纵然是放下身段、放下自尊,他们也“在所不惜”。追求物质富裕本无可厚非,因为这本也是证明自己能力和为国

家建设出力的一种体现。但是,行乞者这种利用人们同情心,可以说是骗取钱财的手段却是为我们所唾弃的。财富是要靠双手创造的,每个人的财富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通过努力获得的。若是靠骗取同情而获得钱财,这是取之无道。这些道理我们大家都懂,可是社会上还是上演着一幕幕上述的剧目。缘何?因为部分人群其创造财富的能力有限,但其拥有财富的欲望却在膨胀,无法平衡的情况下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他们并不是为生活所迫,可能过得还不错,可是他们的欲望很高,同时能力有限或是不愿奋斗的他们靠自己努力获得是不可能(只是他们自己觉得,其实任何人都有创造巨大财富的潜力),故而不劳而获的歪门邪道

就随之诞生了。扮作行乞就是这些歪门邪道中的一种,所以在调查中才会有那么高的比例是职业行乞人。

三、行乞者成份和动机转变所造成的影响——默契被打破,群众

和行乞者出现信任危机

“行乞者,莫说我心冷,我已经心伤!”这是一位济南人在博客上写的一句话。

“济南人现在一点爱心都没有,在济南我都很少要到钱了。”一位在济南行乞的职业乞丐在 面对一位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这并不是济南一个地方有这种情况,其实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同样的状况。扪心自问,当我们走在街上,看见一个大爷蹲在街边,身前放着一个破碗,我们还会像小时候那样,忙着掏出自己的零钱毫不迟疑地给他吗?现如今,当一个行乞者走在面前时,我们第一个想的不是“他多少天没有吃过一个饱饭,睡过一个舒服觉”,而是“我该不该给,不会又是一个骗子吧”。想想曾经,平日买菜回家的妈妈走过菜市场,看见行乞者,总会将买菜剩下的零钱给他,并耐心告诉我们说做人要有爱心的道理。现在呢,我想更多的是,经过的时候把自己的皮包揣紧,不屑地经过并和小孩子警戒说,不要相信这种事情小心受骗之类的话。令人无奈,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心中对行乞者抱着一种不信任、怀疑的心态,也许是曾将受过骗,也许是听别人说过那些经历。总之,信任危机已经成为了事实。

自古至今,虽然行乞者中也有许多市井无赖之类的不屑之徒,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属于社会的底层,是弱势群体的代表,得到大家的施舍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今天,行乞者可能部分不再是弱势群体,而且他们用的是欺骗的手段,他们本是不需要大家的施舍的。这样,无疑将长久以来的默契打破,群众和行乞者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人们献爱心的同时蒙上了担心上当受骗的阴影。人们施舍变得谨慎,变得小心翼翼,变得犹豫不决,

这种感受是令人沮丧的,原本献爱心能带来快乐,但现在却没有了或是削弱了。于是乎,索性,好多人选择了不去施舍或是很少施舍,以避免上当受骗。

但是不施舍这样就解决问题了吗?显然不是的,因为在行乞者中间还有一些是真正需要帮助和需要大家施舍的弱势群体,这些人是真正意义上的行乞者,也是信任危机最大的受害者。就像新闻三里面所说的,那个拉二胡行乞老人,作为真正的需要行乞的人,他却由于信任危机而乞讨到很少了。这种矛盾,这种无奈,着实令人头疼。

四、如何消除信任危机,恢复从前的默契

行乞者,作为弱势群体,行乞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权利;施舍者,作为优势群体,施舍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义务。这种默契,我们已经传承了数千年,如今出现如此的危机,我们自然不能回避,应该直面这种情况并想出办法去解决。其实矛盾的出现不可怕,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可怕的是遮盖矛盾。

这个矛盾的出现是多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病源”并非来自一处,故其解决也不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着手,一起努力,一起解决。

首先要说的是社会和政府,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之中,问题也是在其中发生的。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真金或是废铁都是在其中锤炼,政府就像是炼炉工人。对于行乞者和施舍者信任危机这个问题,社会和政府在其中起得是一个导向作用。政府可以提倡一种风气,比如说拜金主义、不劳而获等思想,虽不能根除,但多多提倡和宣扬总会达到净化社会的效果的。久而久之,在大力提倡宣扬下,一旦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了,那么不光是这个问题,其它的一些问题也会得到缓解的。除了促进风气,政府也应对行乞者进行规范管理,比如出台一部《救助法》之类的就是很好举措。救助站可以对行乞者进行登记,而后定期对其走访,及时地了解情况和救助。对于一些身体比较健康的行乞者,政府可以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和职业教育,让他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这样日久实施,这种矛盾也能显著缓解。

然后要说的是教育,不管出现什么问题,我们总免不扯上教育,因为教育是民族的根本。任何文明的传承都要依靠教育,自然文明的中断也会部分归咎于教育。每个人生下来都要接受教育,教育可以来自父母,也可以来自老师,又或是来自社会或是其它。我们接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一生。所以,看这个问题,行乞者中那么多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缺失,那么多人放下自尊,肆意行骗,这总总现象也可以说部分由于他们缺少教育,或是说教育得不够。育德是很重要的,教育当多多育德,培养人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部门可以抽调一部分师资力量,对于那些有能力学习的行乞者进行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而后推荐就业。这样不说解决,但也是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的。

而后说施舍者和行乞者,行乞者应该主动去学习知识和职业技能,到政府开办的救助站进行咨询和培训,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肯学,不管怎样,都会有用武之地的。对于施舍者,我们一方面不能因为害怕上当受骗就吝啬于施舍,一方面要能辨别出哪些是真的行乞者,哪些是骗子。虽然很难,坚持下来,总能找到自己的一些辨别的方法。这样既能尽量减少上当的次数,也不缺乏献爱心之后带来的快乐。

结束语

行乞与施舍,让我们将这种默契共同传承!

参考文献:

《 职业行乞者频对社会救助说“不“》————《法制晚报》

《女大学生街头"行乞":讨房子讨工作讨老公》————《上海热线》

《 “竞争“加大,行乞生活越感艰难》————《桐乡新闻》

《中国乞丐文学》

————百科文库


第二篇:略谈当前课改某些教学行为的反思


略谈当前课改某些教学行为的反思

更多相关推荐:
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

抓常规提效率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逸夫小学薛明忠每年暑期政治学习都有新的学习内容都有新的认识和收获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教训和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认为要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转变教...

教师教育行为反思

教师教育行为反思教师教育行为反思教师的教育反思是指教师能够以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学生做人成才的引导者的角色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审视与思考也就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

反思行为

二反思行为1教育教学行为反思可以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也可以是对集体备课评价研究班主任少先队等教育活动的反思可以是对整节课整个教育活动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某个教学片段或教育活动的某个环节的反思2树立反思意识坚持把学科知...

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反思

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教后反思优点1课堂环节齐全开始先锁定教学目标再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接着师生共同解决重点问题然后让学生有针对地进行练习最后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布置作业2课堂中坚持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由教师进行...

教师行为反思

我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已有十余年了在此期间我喜欢读书也喜欢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我曾读到一本书中的一段话对我启发非常深身为教师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教师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反思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反思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是第五单元第二章的第二节知识本节知识内容不多但有些知识不容易理解并且本节课强调培养同学们的对比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因此课堂中充分列举实例并结合板图和练习使同...

教学行为反思

关于我的教学行为的反思凌海市余积初中李继伟关于我的教学行为的反思有幸参加了辽宁省首批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培训今天听了朱成科等四位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尤其是关于教育教学行为的论述更是高屋建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育教...

社会行为 教学反思

社会行为一课的教学反思今天我教学的内容是社会行为接下来我就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我个人认为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白板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恰当运用对动物的群体生活的观察及社会行为的特征的研究是比较宏观的课题把所讲...

我的教学行为反思.9月28上交

我的教学行为反思中国有句古话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实践中我时刻不忘反思自我自己所面对的这些学生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应该对镜自照以便正确地认识自己在素质教育扬帆启航的今天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

教学不当行为反思

学习教师不当行为的反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教师在青少年人格养成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必须严以律己热爱本职工作关心爱护学生最近通过学习教师不当行...

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

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为了学生写好作文新学期我接手了初一两个班的语文课面对一张张新鲜稚气的面孔我也觉得年轻了好多从心里愿意和他们接近我也暗下决心努力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学习发展开学第二天我上了第一节作文课为了使...

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

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张希娥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快随着学生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当教师的常会这样感叹教师不好当了教学工作不好做了教材太难把握了知识不够用了经验不足了通过反思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

行为反思(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