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时间:2024.5.2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教育成就

[难点] 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课时] 1 课 时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等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孔子)。

讲述: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三十岁时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后周游列国,传自己的政治主张。14年后回到鲁国,专门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和传播工作,五年后逝世。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孔子的主学说是什么?“仁”“爱人”“为政以德”

(讲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最高的道德准则什么是“仁”?包含一切美德“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苦役和任意刑杀。

其他的一些主张,例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苛政猛于虎”

(他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

成。)

2.结合语文课文《论语》,孔子的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在文化方面,孔子做出了哪些贡献?编了哪本书?《春秋》。他

的言行都记录在哪本书里呢?《论语》

(小结) 后来,孔子的学法成为封建文化的传统思想,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在今天孔子的老家山东

曲阜,能看到规模宏大的孔府,孔庙,孔林。

3、我们学习了孔子,那你认为怎样评价孔子才合理?

(他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反对苛政、兴办教育,具有进

步作用。但是,他主张恢复旧制度、轻视耕田种菜,显然是错误的。)

导入下一问题:过渡设问:除了孔子之外,当时还有哪些思想家呢? 拿出词典,查阅“三教九流”的含义。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

家。首先来看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道家的创始人—老子

二、思想家老子:

1、(简介)老子生平: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

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创始人

2、 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短暂,柔可以克刚。这体现

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有用? (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

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

为,平凡的人经过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老子的学说基本上都记录在《道德经》里

(过渡)老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百花齐放、一个百家争鸣的

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

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一时代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思想

孔子和老子都属于春秋晚期的代表人物……著作、主要思想(见下)

三、百家争鸣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⑴战国时期有哪几家著名的学派?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

(2)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他希望人们和平相处,团结友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侵略战争。

(3)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两个?(孟子、荀子)

其中哪一个主张保护环境?(孟子)

孟子的生平: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曾游历数国,阐述其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 思想主张: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

(4)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是哪一个?(庄子)

其中哪一个的主张与荀子相反?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5)战国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是谁?(韩非)

这时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一个?(秦)

秦国国君为什么最赏识韩非的主张?

(秦国想要灭掉其他六国,必须通过改革、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来增强力量。)

韩非子的思想: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只有实行严刑重罚,统治才能巩固

(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6)春秋晚期的“兵家鼻祖”是谁?(孙武)

战国时期反对空谈主义的军事家是谁?(孙膑)

其中与成语“围魏救赵”有直接关系的是谁?(孙膑)

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哪本?《孙子兵法》

你能给大家介绍《孙子兵法》中有哪些著名的观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十击一,以众击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不战而屈人之兵”……

[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而贯穿整个时代的是奴隶制度的没落和消亡,新兴的地主阶级异军突起,封建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日趋繁荣。大的社会变革促使那些有识之士去深入思考当时的种种社会现象,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政治主张。当历史的车轮由滚滚前进的时候,科学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思想、军事、科技、文字各个领域英才辈出

[课后反思]

板书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二、思想家老子:

三、百家争鸣


第二篇: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教育成就

难点:七位思想家和两位军事家的主张,通过比较分析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学法指导

1.学会联系。第一,学习本课文化史内容可与同一时期经济、政治特点联系;第二,注意不同时期同一学派观点的前后承袭关系;第三,注意同一时期不同学派观点的联系;第四,可以将课外知识与本课涉及到的内容结合起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注意总结、归纳知识。本课共学习了六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内容十分庞杂。但是有些人的活动和思想是十分接近的,可以通过比较,归纳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可以利用表格进行分类总结。这样将有助于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处理复杂学习内容的方法。

3.要加强理解,避免死记硬背。本课学习内容或涉及政治,或涉及哲学,如果不理解,将变得十分乏味,如同嚼蜡。

四、课前预习:

1、列表完成诸子百家的名称、代表任务、思想主张以及著作。

2、阅读:《论语》十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说明了当时具有怎样的历史特点?(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社会剧烈动荡着——发生了质变。)

过渡讲解:这种时候,人们的思想也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具体情况请看43页“导入框”和第一目“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二)教学新课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

(1)思想:

(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他在政治上的主学说是什么?

(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教育:

(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4)指导学生读47页“自由阅读卡”,讨论回答:“?曲阜三孔?中,哪一项是纪念孔子用的?哪一项是孔氏家族的墓地?哪一项是专门给孔子后代居住的房屋?这说明孔子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孔庙,孔林,孔府,他在我国古代备受尊崇。)

补充:孔子不仅在国内受到尊崇,在世界上也同样受到尊崇。(日本长崎孔庙、越南河内文

庙、德国科隆孔庙) 过渡:看一组反义词,(多媒体出示)说明事物有两面性,这是一位与孔子同一时期出现的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思想,他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指导学生阅读45页“动脑筋”,讨论回答: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短暂,柔可以克刚。这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讨论: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有用?(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经过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请你举例说明上面几种现象。(最好能联系自身经历过的事情来说明) 3、百家争鸣:(板书)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1、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孔子“仁” 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2、 比较:诸子百家中关于战争、治理国家的观念。 战争:墨家和儒家的观念

治理国家:道家、儒家、法家观念分别是什么?其中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3、女孩说:“诸子百家辩论争鸣,观点全是对立的,吵得可热闹啦!”男孩说:“百家争鸣的观点不可能都是对立的,但他们都踊跃发表看法,当然热闹。”判断:他们谁说的有理? 男孩说的有理。 (四)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1、看一组图片,你认为应该运用哪个学派的主张进行教育?

2、结合当今社会和本校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就社会风气和校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六)随堂训练:

1、连线题:

儒家 孔子 改革变法

道家 庄子 “爱人”

法家 孟子 “无为而治”

墨家 墨子 “仁政”

兵家 孙武 “非攻”

老子 “知己知彼”

韩非子 朴素的辩证法

2、秦国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A、牛耕得到推广 B、广泛使用铁制农具

C、推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3、商鞅实行变法是哪家思想的具体实践(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制度的变化 D、新生地主阶级的产生

更多相关推荐:
中华文化勃兴教学反思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反思前石畔九年制学校张彦依据课程标准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的要求本课的设计分为三部分一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通过分角色朗诵孔子与弟子对话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同时...

七年级中华文化的勃兴反思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体现形式不够明显一堂课下来有优点也有缺点下面我分教学内容对这节课进行以下总结一文字的演变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以及导入课节内容我先...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1学生的知识背景决定着将来知识的获取2学生的知识背景决定着将来知识的获取3学生的知识背景决定着将来知识的获取4学生的知识背景决定着将来知识的获取5学生的知识背景决定着将来知识的获取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

山西省灵石县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学案

中华文化的勃兴1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历史大师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历史大师历史大师历史大师历史大师历史大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2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钟鼓之乐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涉及到文字天文历法医...

吉林省公主岭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用心爱心专心1用心爱心专心2

20xx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教师寄语用心爱心专心1用心爱心专心2用心爱心专心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迁安市蔡园镇初级中学杨兆国137xxxxxxxx一教学目标1认知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要作用及各时期的具体表现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说课稿张睿

灿烂的中华文化说课稿东宝区文峰中学张睿教材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单元第一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本节课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的内...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反思(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