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平均数》 教学反思

时间:2024.5.2

《统计:平均数》 教学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这一个知识点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呈现了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本节课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已学知识和现实问题产生认知的冲突,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进而探究平均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建有趣的生活情境,在疑问中让学生认识到已学知识的不足。

首先,出示学生比较喜欢的体育课“跳绳比赛”的情境,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兴趣盎然。根据情境适时抛出问题:(一)把学生分成两组:男生10人,女生10人,问男生跳的多还是女生跳的多?学生通过观察直接得出:人数相同的时候比较总数,总数多的就多。(二)跳绳人数不同时,是男生跳的多还是女生跳的多?顿时引发了学生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男生组,有的认为女生组,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的学生用跳的最多的个体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跳的最少的个体进行比较,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在讨论中,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性。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也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

二、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学会平均数的算法“男生平均每人跳了多少下?”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另一种是移多补少。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出平均数。然后,在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学生自主探索,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再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将自己探索的方法交流,达到共识。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的语言不简练而且讲的太多,有的地方语言不够严谨。在讲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上,“80”与原数据的对比:这里的平均数“80”真的是每个男生跳80下吗?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这一点没有讲到位。


第二篇:三年级人教版平均数 教学反思


《统计:平均数》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钻研教材后,我认为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这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实际问题(通过小组口算比赛)比赛是哪一组获胜,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在学生的活动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认识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也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学会平均数的算法 教师应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先合再分,一种是移多补少。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生中有一部分已经知道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出平均数,其实这种方法也能够利用教材上的统计图很好地进行过程的演示;还有一部分数感较强的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一组数据感觉出平均数大概是多少;而用总数除以份数得到平均数的计算,也不难,学生肯定会有这种思维。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很多人对平均数的含义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两个包含平均数大句子,通过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是一

个虚拟的数,而不是具体的真实数。通过学生对句子的解释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平均数”的表象已经逐步清晰起来。

三、渗透估算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中我结合平均数的特点,先让学生估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再实际计算,不但找到平均数的范围,也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培养了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的能力。

四、练习具有坡度,循序渐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练习也要注入新的内涵,在进行基本训练的同时,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第1个层次是引用课本上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算法。第2个层次是计算学生为敬老院作衣架,让学生在理解各做和共做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平均数时,总数要与份数相对应。拓展题,身高是130厘米的小朋友过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河是否有危险?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在意义教学时候没能在恰到好处时给学生归纳总结出平均数的意义,让学生的知识处在游离状态,时间的安排及学生的把握不是很好,练习的时间不够,使得第2个层次及拓展练,没能在课堂上及时练习,在语言反面也要加强锻炼。

更多相关推荐:
平均数教学反思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平均数教学反思常熟市昆承小学唐丽霞平均数是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例如跟学生息息相关的一项就是平均分问题而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

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教学反思一问题引导学习提示概念本质数学概念是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抽象出来的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课堂教学中要全面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紧抓概念的核心通过适当的情景设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用数学形式体...

8下20.1《平均数》教学反思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这节课是在生本理念的理论指导下的新型实验课课程类型展示课我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出发有浅入深让学生们在生活实例中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感觉平均...

平均数教学反思

认识平均数教学反思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教学反思,内容附图。

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教学反思今天为期一周的磨课终于结束了这是怎样的一周呢白天备课白天说课然后试讲反复揣摩估计到最后就只剩下一句一句的捋了李主任整整跟了两天环节反复揣摩语言反复精炼问题反复设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课讲完了没有想象中...

加权平均数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设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以生活情境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以问题串的形式来展开采用引导探索发现式教学法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本课堂设四大部分一...

求平均数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教学反思鲁永忠新课标强调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就向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必须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本课教学中本人充分运用情景教学...

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

讲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是我引以为荣的事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

求平均数教学反思表

20xx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反思表注此模板可另附纸字数8001000字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三年级数学___平均数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统计平均数教学反思统计平均数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平均数 教学反思(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