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时间:2024.5.2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主备人:周婷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句、感叹句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重难点】

通过对文章的朗读、分析揣摩,感悟文章的情感。

【教学方法】提问法、教授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下载有关“安塞腰鼓”的画面、和范文朗读片段。

学生:听歌曲《黄土高坡》的录音,体会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查找“安塞腰鼓”的历史资料。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 碍,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导入语:一曲激昂高亢,展现西部人民壮志豪情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图)这里是黄帝轩辕氏书写华夏民族第一部史诗的地方,这里的子民自古以来就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在数千年的抗争史上,产生了许多展现着西部粗犷,豪放的民风民俗的艺术形式。今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将随着 刘成章 先生的生花妙笔踏上这片黄土,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黄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出幻灯片)

谈到天下第一鼓,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呢?(提问三四个同学,问题留到课尾解决)【注:

2、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学生欣赏。

3、学生谈观感。教师从以下方面适当引导:

①安塞腰鼓,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③通过观看视屏同学们对安塞腰鼓的感受是什么?(雄伟,气势磅礴等等)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现在同学们带着对安塞腰鼓的感觉我们一起来看刘成章先生是怎样用文字开描写《安塞腰鼓》的。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二)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寻美点。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教师应适当提醒同学们用笔勾画;及时表扬同学做的好的地方;教师下讲台走动观察)。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在互动中体会文章感情,讲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掌握文章主旨。

①请同学们起来说说找出的优美句子。重点讲解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子(包括情感、重读、效果)。讲解后请一个同学读,再全班齐读,再放录音。让同学们在对比中体会文章的感情。

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②出除了鼓声,作者还描写了后生们的动作。重点讲解“搏击”一词,与其他描绘打鼓的动词(打击、敲打)相比,作者为什么要用“搏击”,这体现了后生们的顽强的生命力。与安塞腰鼓的发源地——黄土高原联系(搏击腰鼓、更搏击贫瘠、搏击艰难的生存环境)。让同学们体会文章的主旨。(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③回头看,安塞腰鼓不仅仅是写腰鼓,还写人、写环境、写土地。(老师点明主旨)

④要求同学们找出最能体会作者情感的句子(提问)。讲解反复的修辞手法(情感效果、在全文中的作用)同学读、全班读、录音机读。比较学习,体会情感。

⑤短句和感叹句的运用。(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短语,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没命了”。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短句,感情朗读。) ⑥播放“忘情了,没命了”放录音,同学们齐读,体会作者情感。老师引导,适当总结。

⑦再看安塞腰鼓视屏。让同学们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之美,加深同

学的体会。

⑧回答刚开始的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的疑问解决了吗?解决了,请一个同学起来回答;没解决,老师引导总结)

(三)布置作业。

A、两部分的“静”有没有不同? (第一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二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这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呢? (以动衬静,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与第-部分形成前后呼应。)

B、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四)板书设计

板书:

安塞腰鼓 刘成章 意蕴美 生命的力量 形式美 阳刚之美


第二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与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执教内容:六年级语文(上)《14.安塞腰鼓》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黄土高原后生们粗犷、豪放的性格。 2.体会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壮阔、震撼的力量。

3.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与手法,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

4.内化文本语言体式,借助逼真的视听画面来激发学生表达对安塞腰鼓的理解、体会、看法。

三、多媒体运用:

1.出示关键句

2.播放安塞腰鼓的场面

四、教时安排:第二教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导

1.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部,这块特殊的地域,在长期的孕育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最具有魅力的大型舞蹈之一,它以粗犷、豪放的动作、铿锵有力的节奏、欢腾、跳跃的舞姿,赢得了许许多多人的赞叹。 安塞腰鼓属于黄土高原,唯有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4.安塞腰鼓》

(二)抓关键词引导学生总体把握课文的基调,初步感受作者语言特点与内心的震撼

1.出示词语

蓬勃 亢奋 碰撞 元气淋漓

震撼 烧灼 威逼 奇伟磅礴

壮阔 豪放 火烈 惊心动魄

(1)读读这些词语,结合课文插图,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安塞腰鼓?(学生回答安塞腰鼓的特点。)

(2)安塞腰鼓是多么奇伟磅礴!难怪作者在文中这样赞叹:“好一个安塞腰

鼓。”

2.总体把握课文基调

(1)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课文中

出现了几次呢?(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2)同学们,作者为什么反复赞叹四次呢?你能结合课文说一说吗?(默

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怎么才能读好这四句话赞叹的话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句赞叹的话)

3.感受语言特点与作者内心的震撼

①作者对安塞腰鼓发出四次赞叹,每一次赞叹的内容都是相同的,那么每次

都因为什么而发出强烈的感叹呀?赞叹怎样的情景呢?(学生思考、回答)

生⑴赞叹火烈的舞蹈场面: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

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生⑵你听这激越的鼓声: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

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

生⑶你瞧,击鼓的后生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

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小结:

同学们,作者被这安塞腰鼓深深地陶醉了,震撼了,所以,反复赞叹了四次,

其实,这种写法本身就是一种美,它使语言更加凝练,简洁,使形象更加深刻、清晰。作者刘成章是怎样描绘安塞腰鼓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它的力量与气势吧!

(三)精读指导,感受安塞腰鼓的豪放、壮阔、大气,给人强烈的震撼与感

1.请同学们读课文1——5小节,一边读,一边想,在你面前仿佛出现了怎

样的画面?有什么感觉呢?

生⑴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火红的高粱地,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不曾响过的腰鼓。

生⑵我感受到了咝溜溜的南风。

生⑶我看到了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像那片高粱,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小结:同学们,在鼓未敲响以前,是一片肃静,是严阵以待,是胸有成竹,而展现在他们背后的是一大片无限的高粱地,这背景多么壮阔、多么恬静、多么舒缓、多么柔和,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这里突出了安塞腰鼓上演之前的“静”字。腰鼓即将上演了,写腰鼓鼓舞的场面可分四层:

2.学习第一层(6——11)节

这几节主要写鼓声乍起的,着重写鼓声的。

(1)谈一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读书,边读边画有关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⑴:我看到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

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生⑴:读第6节的内容。

生⑵:我听到了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

你能读出怎样的响声吗?

生⑵:读第9、10节。

生⑶:我感到后生们击鼓很投入,我是从“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句话中体会到的.

不错,黄土高原的后生们在击鼓之前,神情是那么沉稳,那么安静。可是一捶起腰鼓,他们仿佛都变了,变得那么热烈、豪放、那么激情四射,难怪作者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你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了吗?鼓声是激烈的!文章的语言是惊心动魄的!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这一部分,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交流。

理解句子

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A.读读这句话,哪几个词形成鲜明的对比呢?

(学生回答:冰冷—燥热 恬静—飞溅 困倦—亢奋)

B. 理解 燥热、飞溅的意思

为什么冰冷的空气立即会变得燥热了?为什么恬静的阳光立即会变得飞溅

了?为什么困倦的世界立即会变得亢奋了呢?

生:因为有了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有了一敲起腰鼓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安塞后生呀。

②下面两句话你理解吗?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的响声,碰撞在田野长满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的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A.自由读这两节,想一想这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生⑴:都是写腰鼓的沉重响声的。

除了写沉重的响声,还写了什么呢?

生⑵:写鼓声的震荡、强烈、力量大。

B. 为什么山崖和观众的心会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呢?为什么这恢宏的鼓声,不仅仅回荡在牛皮鼓面上,还回荡在人们的心上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因为鼓声壮阔、豪放、火烈,在山崖上产生了回响,人们观赏这样火烈的场面被深深地感染了。

小结:这安塞腰鼓引起了山崖的回响,观众的共鸣,使艺术与自然与人的心灵融为一体了。天地间似乎只剩下隆隆的豪壮、隆隆的震撼、隆隆的激荡。好一个安塞腰鼓!

(2)学习第二层。

读12—16小节,在读的过程中,你感受到哪句话给你带来生命的震撼呢?你就把它画出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

这部分内容着重写舞姿,突出了舞姿的遒劲。

出示句子⑴

后生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起大落地搏击着。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生命的震撼?你能读出生命的震撼吗?你感受到怎样的生命?

学生说关键词“搏击”、“有力”、“急速”、“大起大落”。

找生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句子⑵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难道是安塞腰鼓使我们受到伤害,使我们受到威胁吗?不,当然不是!那么“烧灼”、“威逼”表现了什么呢?

生:这些词表现了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它让我们强烈地震撼在艺术的享受之中呀!所以作者赞叹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小结:这三个词把安塞腰鼓的活跃、激烈、动感表现得逼真、生动。安塞腰鼓不仅给人感官上的刺激,更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这些词形象地展现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强烈的生命力。

(3)学习第三层(17节)

这一层写鼓舞到了高潮的部分。

自由读读这一层,你与第一、第二层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⑴:这一层写得简洁,没有第一、第二层那么多长句子,运用的短句子比较多。

生⑵:这一层没有直接写安塞腰鼓。

小结:这一层写得比较简单,语句短小、急促,有很强的节奏感,好像那急促的鼓点,充分展示了人、声、舞融为一体的茫茫景象。

(4)学习第四层

课文的最后一层写鼓声戛然而止了。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层你有什么感受? 生⑴:鼓声戛然而止了,世界出奇地寂静。

生⑵:鼓声戛然而止了,人们感到对世界十分陌生。

生⑶:鼓声戛然而止了,是耳畔渺远的鸡啼把人们从梦幻中拉回到现实中来! 小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人们还陶醉在火烈豪放、壮阔变幻的安塞腰鼓舞的场面之中,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是一声鸡啼打破了寂静,让人们如梦初醒。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静”。(教师用红笔在黑板上板书)那么这个“静”与文章写腰鼓舞即将上演的“静”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⑴:这样写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生⑵:这样写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影响力、感染力。

是呀,这样的写法,虽然都是“静”,但表达的效果有巨大的悬殊,前一个“静”意味着蓄势待发、胸有成竹、跃跃欲试、激情待发;后一个“静”是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余味无穷,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为了突出安塞腰鼓的震撼力,感染力,影响力是那么持久、深远,让我们有一种如闻鼓声、如见鼓舞、如临其境的感觉。

二、揣摩写作方法

同学们,这篇课文把鼓舞的场面写得非常惊心动魄、结构写得层次分明,语言绘声绘色,有强烈的音乐美,又有很强的节奏感。你能找一找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吗?(略)

三、拓展延伸

1.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大型民间舞蹈,它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陕西“民魂”的体现,号称“天下第一鼓”(播放安塞腰鼓的场面)

2. 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上排比、比喻、拟人、反复、叠词等方法来写一写你心中的安塞腰鼓吗?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迈、火烈的特点。

因此,这篇文章的重点应是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看图,看录像等方式去领略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领悟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内化语言能力。

我在执教《安塞腰鼓》这课时,采用的是两种分段相结合的方式,既有“静—闹—静”结构形式,又有“静—闹静”的结构形式,把“闹静”结合为一体,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火烈、壮观、豪放与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的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到黄土高原的后生们的粗犷、豪迈、开放的特点。在教学课文最后一层时,引导学生把安塞腰鼓即将上演的“静”与鼓声戛然而止的“静”对比、联系,渗透篇章结构的练习。

在语文教学上,通过突出对关键词品味,对句子的朗读、感悟,对语言形式的体会、吸纳、内化于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感受安塞腰鼓的特点,我结合课文的插图引出牵动全文的情感线索:好一个安塞腰鼓!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反复四次赞叹安塞腰鼓呢?为学生阅读课文、吸纳课文的语言文字提供了铺垫。在学生对课文的四次赞叹基本理解之后,学生口语表达出作者赞叹安塞腰鼓的理由就顺理成章了。如:“你看,这火烈的舞蹈场面??(第6节的内容)。你听,这激越的鼓声: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的响声(第9、10节的内容)。你瞧,击鼓的后生多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教师适时点拨:作者被安塞腰鼓深深地陶醉了,反复赞颂了四次,其实这种写法本身就是一种美,它使语言更凝练、简洁,使形象更加深刻、清晰。这样,学生对反复的表达手法感知就深刻了,体会就形象了。这样的指导是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指导,是在具体可感的语言情境中进行,语言形式的指导体现了语文实践性的特点。

在体会、揣摩文章的音乐性时,引导学生找一找句子来读、来品,当教师介绍了安塞腰鼓是陕北民魂的体现,号称“天下第一鼓”之后,接着播放安塞腰鼓的视听场面,这时学生与安塞腰鼓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真切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火烈、壮阔、粗犷、雄浑、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此时,学生肯定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感受要表达,有许多想法要倾吐。这说明表达的时机到了,于是我设计: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感受过的排比、比喻、拟人、叠词、反复等手法来表达心中的安塞腰鼓。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基本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必须努力做到教材思路、作者思路、学习思路、导读思路“四路贯通”,

学生自主读书活动、合作交流活动、教师导读活动协调统一,必须进行良好语感的培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培养”,“揣摩文章表达顺序的能力培养”。

更多相关推荐: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师播放幻灯片先提问学生两个问题1大家看这是什么腰鼓2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在哪里吗陕北的安塞县3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二看了刚才的片子给你的感觉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学生围绕关键词语去谈感受气势磅礴震...

初中语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七星二中七年级任双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并把它们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去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李家初中李文虹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

安塞腰鼓教学案例与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案例与反思世界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在语文的...

14 安塞腰鼓(3)教学设计(含反思)

如皋市东陈小学六年级1班语文备课设计者徐亚群20xx102514安塞腰鼓3学习目标1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的性格2体会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活动方案活动一观赏火烈场面的舞蹈美1轻声读读57自然段想想作者用了哪些方...

14、安塞腰鼓 教学反思

14安塞腰鼓教学反思当然由于我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课堂上也出现了教者目标预期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的情况师生之间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交流落实得不够理想如果时间允许我将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从课文中读到的体验这最能检验课...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教后反思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要透彻理解文本的全部内涵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我确...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至16自然段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3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4理解...

20xx六上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扣读导悟读悟相生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4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目的l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3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难...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辛兴小学王金福教材分析本文要求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安塞腰鼓收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整体领悟发表见解新课标在实施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郴州亚星学校执教者肖阳群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与反思(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