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时间:2024.4.29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至16自然段。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3.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2.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师:19xx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象征。(看视频)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安塞腰鼓》,从文字中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

(简介作者及安塞腰鼓)

二、整体感知

1、(看课文朗读视频) 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和气势。

2、谈谈你对安塞腰鼓的感受。(可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三、理清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2、按上面的顺序将课文分三段

第一段(1-4) 第二段(5-17) 第三段(18-20)

四、学习第一段 鼓响之前

1、自由读

2、讨论:腰鼓表演开始前,你看到了什么

背景 一片高粱地

后生 茂腾腾 朴实 沉稳而安静

腰鼓 呆呆地

这时给你的感觉怎样?(静)

3、开头的静态描写有什么好处?(为后面的文章蓄势,高粱地是边沿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风”是助阵的声势,那“沉稳而安静”的表情显示着表演者的成竹在胸,这些都为后面热闹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铺垫)

4、齐读第一段

五、初学第二段

1、浏览第二段(5-17),有一句话在其中出现了多次,在文中找出来。(“好一个安塞腰鼓!”)

2、四句“好一个安塞腰鼓!”分别是说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讨论后板书:场面、声响、后生、舞姿)

3、划分层次,小组分别读一读相关句段。

六、作业: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4. 安塞腰鼓

场面

好! 声响

后生

舞姿


第二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至16自然段。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3.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2.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19xx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象征。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安塞腰鼓》,从文字中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

(简介作者及安塞腰鼓)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和气势。

2、谈谈你对安塞腰鼓的感受。(可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三、理清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2、按上面的顺序将课文分三段

第一段(1-4) 第二段(5-17) 第三段(18-20)

四、学习第一段 鼓响之前

1、自由读

2、讨论:腰鼓表演开始前,你看到了什么

背景 一片高粱地

后生 茂腾腾 朴实 沉稳而安静

腰鼓 呆呆地

这时给你的感觉怎样?(静)

3、开头的静态描写有什么好处?(为后面的文章蓄势,高粱地是边沿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风”是助阵的声势,那“沉稳而安静”的表情显示着表演者的成竹在胸,这些都为后面热闹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铺垫)

4、齐读第一段

五、初学第二段

1、浏览第二段(5-17),有一句话在其中出现了多次,在文中找出来。(“好一个安

塞腰鼓!”)

2、四句“好一个安塞腰鼓!”分别是说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讨论后板书:场面、声响、后生、舞姿)

布置作业:1、预习课文剩余部分

2、了解更多的中国民间艺术

板书设计:

14. 安塞腰鼓

场面

好! 声响

后生

舞姿

《安塞腰鼓》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连串的短语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像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由此特征,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基于这个特点本次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品味铿锵语句,传达的勃发的生命激情,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还有《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两篇课文,纵观这一单元的体系编排,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精心旨在通过体味作者对民间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本课同时通过体会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的精妙,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

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排比、叠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3)、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体会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4、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思想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按照新课标的解说,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人文性主要凸现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对真善美永恒的 追求和对自由、自觉、超越的意向与价值取向。实践性是实现课程理念转变的突出特点,实践的内容和对象,不只限于教材,还应包含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在内的自主亲历探索与创新,注重听说读写思能力的综合训练等。民族性则包含了汉字书写、语法结构、思想文化、表述形式等特点。语文教育的三大特点,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因此,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作为本课的基本任务,发挥语文课堂具有的形象性、情意性、动态性等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流动的过程,有机渗透生命情感的教育,使学生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展示。在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主动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协作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而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中从多维度、多层次为学生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从文字中体会美好的的意境,培养欣赏能力,并且从美好的意境中感悟人生。

三、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的特点,以声感人是主线。教学设计思路为:先从声像体验安塞腰鼓的魅力,再朗读进一步从文字上品味作者创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讨论从中领悟的对生命力和人生的认识并拓展训练。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创设情境、诵读指导、品味语句、讨论合作等,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其中于以诵读、赏析、讨论为重。课型为赏析合作式。

真正的诗歌是需要反复咏唱的,这是《诗经》以来的传统。反复和排比是制造节律、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必要手段在里,每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出现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内涵、新的情景。对学习《安塞腰鼓》而言,不断地诵读必定能带来精神的愉悦。 “安塞腰鼓”所表达的内涵是无比丰富的,但“诗无尽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而要指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其中所渲泄的激情和生命力,每个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认识。通过讨论合作,表述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五、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

1、19xx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象征。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安塞腰鼓》,从文字中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

(简介作者及安塞腰鼓)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和气势。

2、谈谈你对安塞腰鼓的感受。(可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三)、理清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2、按上面的顺序将课文分三段

第一段(1-4) 第二段(5-17) 第三段(18-20)

(四)、学习第一段 鼓响之前

1、自由读

2、讨论:腰鼓表演开始前,你看到了什么

背景 一片高粱地

后生 茂腾腾 朴实 沉稳而安静

腰鼓 呆呆地

这时给你的感觉怎样?(静)

3、开头的静态描写有什么好处?(为后面的文章蓄势,高粱地是边沿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风”是助阵的声势,那“沉稳而安静”的表情显示着表演者的成竹在胸,这些都为后面热闹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铺垫)

4、齐读第一段

(五)、初学第二段

1、浏览第二段(5-17),有一句话在其中出现了多次,在文中找出来。(“好一个安

塞腰鼓!”)

2、四句“好一个安塞腰鼓!”分别是说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讨论后板书:场面、声响、后生、舞姿)

(六)、布置作业:1、预习课文剩余部分

2、了解更多的中国民间艺术

(七)、板书设计:

14. 安塞腰鼓

场面

好! 声响

后生

舞姿

更多相关推荐: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师播放幻灯片先提问学生两个问题1大家看这是什么腰鼓2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在哪里吗陕北的安塞县3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二看了刚才的片子给你的感觉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学生围绕关键词语去谈感受气势磅礴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与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执教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安塞腰鼓二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黄土高原后生们粗犷豪放的性格体会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壮阔震撼的力量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与手法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内化文本语言体式...

初中语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七星二中七年级任双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并把它们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去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李家初中李文虹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

安塞腰鼓教学案例与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案例与反思世界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认为在语文的...

14 安塞腰鼓(3)教学设计(含反思)

如皋市东陈小学六年级1班语文备课设计者徐亚群20xx102514安塞腰鼓3学习目标1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的性格2体会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活动方案活动一观赏火烈场面的舞蹈美1轻声读读57自然段想想作者用了哪些方...

14、安塞腰鼓 教学反思

14安塞腰鼓教学反思当然由于我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课堂上也出现了教者目标预期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的情况师生之间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交流落实得不够理想如果时间允许我将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从课文中读到的体验这最能检验课...

20xx六上语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扣读导悟读悟相生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4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目的l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3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难...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辛兴小学王金福教材分析本文要求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安塞腰鼓收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整体领悟发表见解新课标在实施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郴州亚星学校执教者肖阳群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刘桥中心学校李艳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品味本文美的语言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3会作者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叠词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教学难点理...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与反思(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