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反思

时间:2024.5.13

教学反思

二年级

通过发现长处而生欣赏之情,从而帮助学生在班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为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课前进行调查、统计,有利于有针对性地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并能提前设计好教学对策。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件教育学生,远比进行空洞的说教有效。

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好动、好奇的天性,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之懂得与同伴友好相处,形成相互配合的良好合作意识。

通过他们较感兴趣的活动,合作完成任务,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会了合作的方法。另外,由于在班级生活中确定了合作的伙伴,明确了具体目标,便于落实。活动的评价点落在合作的态度上,只要学生愿意拿出热情、真诚与人合作并付诸行动之中,就会得到老师与同学的尊重与肯定。

让学生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使他们都参与到班务合作管理之中,集体凝聚力增强了。在活动过程中,成员之间能互相提醒,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互补不足,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积极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在做小事中实实在在地培养合作的精神。

在活动中小组自然分胜负,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勇敢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合作的意义和必要,也体现了品德教育的生活性。


第二篇:《浮 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浮 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理念】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和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并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决策的能力。

3.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探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称重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决定的。会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用称重法测浮力。

2.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铁块、乒乓球(3个)、胶拍球、烧杯、水桶、水、、

【教学过程】

一、课堂启发(感动)(2分钟)

师启发提问:轮船、鸭子能浮在水面上,我们都认为它们受到浮力。但是沉在水底的物体比如石头、铁块等是否也受到浮力呢?

学生讨论1分钟,初步得出结论:沉底的石头、铁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二、预习思考(感觉)(5分钟)

师提问:

1. 什么是力?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弹簧测力计)

2.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铁块。铁块受几个力作用?(两个)各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3.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4. 浮力应该怎样描述?大家猜猜,浮力的方向如何?

三、问题讨论(感知)(5分钟)

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

2.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为什么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3.浮力的大小应该怎样测量?

4.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将如何实现上浮、下沉或悬浮在水中某一位置?下面我们将对以上的几个问题通过实验分析来一一解决。 溶液。

四、教材分析(感悟)(23分钟):

(一)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

1.演示实验:(1) 把铁块用细线拴好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用手托住铁块。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铁块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让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

(2)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的铁块,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3)将吊着的铁块瓶放入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2.学生实验:

抽调一部分学生轮流实验,将胶拍球投入水桶中,用手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3.板书 (一)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方向)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归纳:

1. 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小石块,如何测出小石块浸入水中的浮力? 通过个别提问并归纳出方法:

(1)先测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

(2)把小石块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

(3)求浮力F浮 = G - F示

(二) 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

1.演示实验:(如下图1所示)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1

1

(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来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口底部,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

2.板书: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

4)将水倒回烧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即同时受到水对它向下与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上浮说明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就是压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2

我们举特例来分析:如上图2所示是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受力情况,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的面积都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也相同。

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

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两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大,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因。

3.板书:浮力产生的原因:4.板书:实质:是竖直向上的。

(三)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浮力,那么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

2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 -,这就是浮力。 而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向竖直向上。 5.总结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板书:三、物体的浮沉

1.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3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谁?(地球、水)

2.讨论分析: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所受的力共同决定。

(1)当F浮=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悬浮或漂

浮)

(2)当F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向上运动)(上

浮)

(3)当F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 (向下运动)(下

沉)

3.板书: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问:下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为什么?(另外受到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G = F浮 + F支持)

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我们就说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那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总结扩展

(一)本书主要学习哪几个知识点:(让学生归纳)

1.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如何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大小?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物体的浮沉条件以是什么?

五、课堂练习(感恩)(10分钟)

1.一个物体从水中某处上浮直至最后漂浮在水面上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的体积又怎样变化?说说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3

教学反思:

教材中本节内容还有一个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法求浮力”,我设计时把它单独安排在第二课时作为一个重点并难点的内容来学习,所以本课时只学习了三个知识点。这三个知识点连贯性强,我用“悟学式”教学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入手,步步深入探讨并归纳出一个个结论。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善于决策与实践并学会归纳的学习习惯。但是这一课时中,我只是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而没有进行学生分组实验,也没有用到多媒体教学,这是一个较大的欠缺,导致个别参与意识较差的学生未能真正体会整个实验结论的推导过程。

4

更多相关推荐:
背影 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深刻理解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父爱比较难但是如果从散文中的细节描写展开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他们的理解就相对比较简单背影是父爱的凝聚课文第六段是作者印象最深的两次背影的集中描写所以第...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背影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宁波市兴宁中学徐赛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习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

《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执教者所属教材目录背影第1课时课时背影是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二单元是在第一单元以战争为话题的单元的基础上发出的呼唤再也不能让人类之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所以第二单元以爱为主...

《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执教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其中如何选好角度分析课文是语文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

背影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背影是一篇写父爱的文章父爱在初二学生心中是一个正在觉醒的懵懂意识也是一份隐藏较深的情感所以对父爱的体会或者说对爱的体会是初二学生基于自尊独立而比较敏感的话题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引导学生顺利揭示文...

《背影》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背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叙事散文是作者19xx年10月在清华大教任教时写的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深刻理解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父...

朱自清《背影》教案教学设计(一)

背影朱自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点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2朴实的语言风格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媒体设计多媒体投影仪教学...

八年级《背影》教学设计

八年级背影教学设计八年级背影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xx年10月15日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背影来刻画人物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父子深情教材...

背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