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案”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时间:2024.4.21

复旦投毒案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复旦投毒案”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来源于: 律生活原创 2014-12-05 10:13 关键词: 民法,刑法,律生活,刑事拘留,剥夺政治权利 20xx年4月,复旦大学高材生黄洋因疑似遭室友林某投毒中毒而死的案件轰动一时。据了解,黄洋和林某都是复旦的优等生,同住复旦上海医学院西20楼303,都有着令人羡慕的光环,是亲朋好友眼中人品正值前途远大的优等生……如此美好的两个年轻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冲突,使林某毒死了黄洋,也毁了自己本应精彩的一生?

“复旦投毒案”的基本案情经过:

20xx年4月15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称,“4月1日,我校一名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4月11日,上海警方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4月12日,基本认定同寝室某同学存在嫌疑。”16日下午,复旦大学将其新浪微博官方账号的校徽换成黑白色,“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发布通报:“研

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

20xx年4月12林某作为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19日下午上海警方正式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将林某逮捕。13年11月27日上午9时30分“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C101法庭公开开庭审理。庭审中,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指控,被告人林某因琐事与被害人黄洋不和,竟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害黄洋并致其死亡,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提请法院对林某依法予以严惩。

被告人林某辩称,其只是出于“愚人节”作弄黄洋的动机而实施投毒,没有杀害黄洋的故意。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不持异议,但提出林某系间接故意杀人,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罪行,有认罪表现,建议对其依法从轻处罚。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人林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4年2月25日,林某的二审代理律师正式向法院提起上诉,同年5月复旦177名学生签署请求信,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某死刑立即执行,12月1日又曝出被告林某于3月份写给黄洋父母的一封道歉信。该案二审则在近日开庭审理。

1、 学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一审中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指控被告人林某因琐事与被害人黄洋不和,到底是怎样的“琐事”让林某起了杀心?

林某从优等生到投毒凶手的角色转换让他的同学很是不解,在大学同学眼中的他阳光热情,成绩优秀,待人和善;也有部分高中同学表示林某中学时期比较安静,但是待人真诚和善,可是有时候也比较古怪,“会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跟同学一起玩,他不打招呼就跑了。”对于自己看不惯的行为,林某也忍不住要恶言几句。比如他曾骂女作家木子美是“极品肮脏女”,也对很多女研究生找男朋友注重对方的物质基础而出言不逊。“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写论文,一个错别字也没有。Word排版没有美感,他也会非常不爽,”林某的朋友说,“他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抓狂。”

黄洋家境贫寒,早前黄洋对于继续攻读博士也有顾虑。在20xx年,黄洋的成绩足以让他获得直升博士的资格,但他却选择放弃了。黄洋的大姑妈说:“黄洋在今年春节后的一次成都之行,实际上是去联系工作的事情。他还是想早点挣钱,为家里减轻负担。”“黄洋从小就特别懂事、脾气谦和、朋友特别多”,黄洋的表妹说,而黄洋大学阶段的很多假期时间,都用在了去西藏墨脱的支教上。

黄洋和林某本来并没有住在同一寝室,但黄洋曾经两次更换寝室,其中一次是因为寝室漏水,另一次是因为他嫌住在一楼太吵。一年前,黄洋住进了医学院西20楼303寝室。

据林某的朋友讲述,虽然与黄洋住同一个寝室,“但每次我们邀请林森浩去上海歌城K歌,或者半夜里把林森浩拖起来去吃夜宵,他都没有叫上同寝室的黄洋。”

对于黄洋,林某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黄洋家境贫寒”,“睡觉打呼噜影响我的睡眠质量”等等。“但这点小事不至于构成林某的杀人动机”,林某的朋友认为。虽然彼此漠然,但却并不意味着两人在生活上的孤单。实际上,两人各自都拥有许多好朋友,也都有非常积极和健康的课外生活。

逝者已矣,对于二人之间的“琐事”到底如何外界还是不得而知,还是只是像林某说的为了愚人节开个玩笑?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就是心理素质教育不能忽视。黄洋和林某在学业上都出类拔萃,但一个家境殷实一个家境贫寒,形成的性格也是迥异,从而影响双方的言行举止,容易产生误会或矛盾。家长和学校过度重视学业成绩而忽视心理教育、就业压力大、学校教育中缺少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引导等都是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教育应充斥着我们整个学生阶段,家庭的关心和学校的重视共同促使学生以正确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矛盾,避免高智商的孩子犯低级的错误,不要再发生黄洋和林某这样的悲剧。

2、主观情感因素是否可以作为定罪量刑的参考依据

常言道“铁面无私”、“法不容情”,对于177名复旦学生联名签署的请求信和林某的道歉信我们该如何看,待,法院是否要以此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我国《刑法》中关于从轻处罚的规定主要有以下15种: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7、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8、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9、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0、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1、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2、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13、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14、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5、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显然,林某的行为并不包含以上情节。那么“联名请求信”“道歉信”该怎样看待呢?我们不妨从林某的主观认罪态度来考虑。主观认罪态度包括自首、立功、坦白、积极退赃和赔偿损失等多个方面,属于酌定量刑情节。林某及其家人积极筹款给黄洋家属,但其家属拒收,林某又写了这封“道歉信”可从其主观方面考虑;“联名请求信”则可以作为其社会危害性和本性认定的参考要素之一。但是对于酌定量刑幅度我国法律中并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20xx年10月1日我国全面试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4条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对被告人从轻处罚,应以分则规定的量刑要素所决定的刑罚为基准,再依据所具有的从轻的量刑要素比率确定宣告刑。充分考虑所犯罪行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决定从轻处罚的幅度,但不得低于法定最低刑,不得将多个从轻量刑要素合并为减轻量刑要素。

法理与情理并非对立关系,但是只有将法理和情理与法官们自由裁量权的严格相结合,才能更好的维护司法公平与公正,更好的维护当事人和被告人的合法利益。

如有问题,请咨询律生活:

更多法律资讯,请登录律生活·看法:


第二篇:复旦投毒案始末


复旦投毒案始末:被毒死的青春

新闻背景:

在毒死室友黄洋7个月后,今天上午,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站在了被告席上。

法庭上,林森浩一身灰色囚服,神情冷静,首次公开讲述这桩离奇案件的具体动机和细节。而在距上海约两千公里的四川自贡,28岁的黄洋仍躺在冰冷的殡仪馆里。黄父称,只有在凶手受到应有惩罚后,才会让

孩子入土为安。

这个在下岗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曾是黄家最大的骄傲:20岁考取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5岁转临床医

学并获直研机会,去世前,他还在读博、就业、创业中纠结,并最终选择了前者。

家贫不掩志,业精不倨傲。他曾在获得直研资格后吐露心声:

“我来自四川一个小县城,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体弱多病,家里欠下了大笔钱。我动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

的念头。是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让我决定继续在医学道路上走下去。”

但他无法再走下去了。20xx年4月16日15时23分,被室友投毒的黄洋,在经过15天的抢救后,终因

多脏器衰竭而遗憾离世。

那一刻,一切都改变了。

他喝了一口饮水机里的水

4月1日早上,黄洋喝了一口寝室饮水机内的水,感觉味道有些古怪,自然以为是过期了。心性善良

的他,担心同学和他一样误喝了过期水,便把水倒掉并清洗干净了饮水机。

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口水里,隐藏着致命毒药。

除了林森浩。在11月27日的庭审中,林森浩回忆,当时听到黄洋用勺子清洗水杯的声音,知道黄倒

水了。此前,他已经把毒物放进了这台饮水机的水槽里。

林森浩担心被发现。毒物为黄色液体,气味也比较浓。他甚至听到了黄呕吐咳嗽的声音。害怕黄发现

异常,他选择继续躺在床上,一个同学的电话“拯救”了他,他随即离开宿舍,避免和黄洋对话。

当日晚10点多,黄洋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及发烧症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初步诊断以为他吃坏了

东西,便按照胃肠炎的处理方式进行输液治疗。

4月2日,黄洋症状却并未好转,手和脸都肿了起来。医学专业的同学见此情景都感觉到,这肯定非

吃坏了肠胃那么简单。

当晚9点,黄洋在同学的陪同下再去急诊,此时,化验结果显示其肝功能已出现损伤。

情况变得危急起来,一小时后,黄洋的导师携带了1万多元现金赶到医院,协调安排黄洋住院治疗。 3日,黄洋病情继续恶化,血小板开始减少,并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医生会诊初步认为是中毒造

成了肝功能的损伤,但究竟是什么毒素,一时难以判断、无法确定,因此更无法及时对症下药。 得知儿子患病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黄洋的父亲马上飞到上海:“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到4月5日

左右,还流着鼻血,再往后就处于昏迷状态了。”

7日,黄洋开始鼻孔出血,而他对医院进行的治疗没有任何反应。

8日,陷入了昏迷的黄洋,让其父亲、导师和同学们格外揪心,因为昏迷以后,其病因仍然未明。 据复旦大学新闻发言人称,从黄洋发现不适到诊断中毒,学校一方面组织全市医生进行多方会诊,想

寻找病因。“但是迟迟没有找到病因,所以才提请警方介入调查”。

中毒事件开始变得复杂而诡异。

9日,黄洋的师兄收到一条陌生短信,提醒注意一种化学药物,至此,黄洋的中毒终于被确定毒源。

随即,针对毒源,医院尽一切努力进行抢救,但一切都为时已晚。

12日,医院发出了黄洋的病危通知书。

13日下午,黄洋瞳孔放大。

14日下午,脑电图停止,肺部纤维化,黄洋再无法自主呼吸。

16日下午15时23分,医院宣布:黄洋去世;3时30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门打

开;4时18分左右,黄洋的遗体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由医院工作人员抬进了太平间。

守候在外的黄洋的同学们,终难抑悲痛,抱在一起哭出声来。

复旦大学通报:“我们为挽救自己的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我们表

示沉痛的哀悼!”

17日,黄洋父母同意警方进行尸检,“希望配合警方调查,还儿子一个公道”。

如今,黄洋身前所住的宿舍——西20号楼303室,室门紧锁、空空荡荡。而在宿舍楼正对的基础医学

13号楼的7层实验室公告栏里,多了一张A4纸,其上打印的,是一位医学院老师的悲愤: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愚人节整人?

正如这位老师的悲愤,太多的追问集中于一点:投毒者对黄洋究竟怀有多大的恨?

新华网评论援引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的话评论道:“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

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11月27日,关于投毒动机的答案终于在庭审中揭晓,却简单到不免让人愕然:林森浩称,这只

是愚人节整人想法。

林森浩在法庭上回忆,愚人节前夕,黄洋称自己有一个整人计划,林森浩觉得,自己可能会成为被整

对象,“好,那我就来整你一下”。

医院实验室里的二甲基亚硝胺原液成为他的“整人”工具。这是一种会对肝脏造成损伤的有毒化学物。 在林森浩的讲述中,他与黄洋关系一般,互相有些看不惯,可能黄洋觉得林没有情调,而他觉得黄洋

有点自以为是,但两人并无较大的个人恩怨,“投毒只是想要黄洋难受,并不是想要他的命。”

复旦大学认识林、黄二人的学生此前也有表示,担任过学生会副主席,与黄洋同样成绩优异,且与黄

洋在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从事着不同方向研究的林森浩,与黄洋并无公开矛盾。

然而,眼看室友一步步走向死亡,林森浩并没有及时说出真相,“我以为所放的剂量是很少的”,此外,

“实验中的大多数老鼠并没有死亡”。

4月5日、6日、8日,他甚至去重症监护室看望黄洋,"从玻璃窗外看见,黄洋表情还是比较自然的。”

但这位投毒者仍然不敢跟自己的室友说话。

据此前媒体报道,林森浩被警方快速锁定为投毒嫌疑人,是因为一条神秘短信。

在黄洋于中山医院抢救但难以确定病因的9日,黄洋的师兄收到了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提醒其注

意一种化学药物,这种药物“周围有人常在用”。

收到短信后,黄洋师兄马上将这一情况告诉了黄洋的导师,并查询了校内的医学论文资料,发现使用该药物后的实验室小白鼠症状与黄洋中毒症状十分相似,而相关实验论文的作者,正是黄洋的同寝室室友

林森浩。

此短信从何发出,至今未知。

但林森浩很快被警方锁定。4月11日,林森浩被警方刑事传唤,次日,被依法刑事拘留。16日,黄

洋去世后尸检,尸检结果最终成为重要的案件证据。

20xx年4月25日,林森浩被上海市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

不把负担落在家里”

查看林森浩的微博,最后的更新时间为4月8日,文字间满是对医学行业的困惑与不安:

“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

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好比带一个问路者走了一段路,然后跟他说,你找别人帮忙吧。”

他也在微博中提到过黄洋。20xx年11月27日,他这样写道:“上海的冬夜,开着电脑,在小台灯的光照下,看着各种图文,听着电脑的沙沙声,还有黄屌丝的呼噜声,头脑里偶尔闪过各种念头,随即如云

烟随风飘散。”其中提及的“黄屌丝”被多猜测为黄洋。

而一个真实的黄洋,在公众的关注与哀悼中,被清晰还原。

据好友讲述,黄洋一直纠结于读博、工作、创业等不同道路的选择困境。

生前刚以第一名考上博士的黄洋,本获得了直博机会,但为了早日改善家里的环境,他放弃了直升,但就业并不太顺利后,黄洋选择再回校读博,“其实他的纠结,归根结底还就是为了照顾父母,为了经济上

的考虑。

19xx年出生于四川自贡荣县的黄洋,是家中的独子。现年57岁的父亲黄国强是荣县盐厂的下岗职工,

55岁的母亲杨国华是供销社的下岗职工,且常年患病。

黄洋离开后,其家所在的荣县古城街北街农贸市场,亦弥漫着悲伤。

当地人告知,黄洋的母亲杨国华因为肝病曾在重庆做过大型手术,医疗费、药费等共用去30多万,“这30多万的费用基本上全部是黄洋用奖学金和打工挣的钱来偿还的”;而黄洋的姑妈黄资蓉则对媒体说道: “黄洋曾被复旦派去香港交流两次,本来还准备去澳大利亚公派留学一年,一直是家族兄弟姐妹间的佼佼者,大学七年的学费生活费都没让家里出过。”;“黄洋进入大学时就申请了3万元的助学贷款,大学一

年级时就拿到了导游证,此后做过导游、家教,还卖过服装,为的就是不把负担落到家里。”

对逝去的孩子,母亲的回忆则格外温柔但刺痛。

在《东方早报》的报道中,杨国华回忆起儿子幼时的种种故事,泣不成声。她说儿子2岁就会洗袜子,自己身体不好,可儿子很孝顺,懂得关心照顾父母。自小起,黄洋放学回家后就主动做家务,打扫卫生、

做饭炒菜样样都干,还炒得一手好菜,几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洗袜子、洗鞋子。

对母亲格外关心的黄洋,孝顺得则格外细心,在其书房里,母亲年轻时的照片被黄洋细心地用相框装起,而在大学期间,他还和母亲保持最原始的通信,黄洋的姨夫说道:“他妈妈文化程度不高,不会发短信,

所以他才选择写信。”

而在友人眼中,黄洋则不仅成绩优异,也乐于奉献。通过致力于西藏墨脱支教的复旦慈善社团“圆梦墨

脱”,黄洋于20xx年前往西藏墨脱为当地小学支教,其支教经历还包括安徽颖上。

据其社团好友高翔,黄洋本计划今年7月带队再次前往西藏墨脱支教,4月3日,高翔曾接到黄洋电

话,说自己“生病了”,担心会耽误支教工作。

如今,这位28岁的年轻人却只能孤独躺在殡仪馆里,黄父称,只有在凶手受到应有惩罚之后,才会让黄洋入土为安。对于赔偿,他们目前还没有过多地考虑。"我现在想的就是逞凶追责,还黄洋一个公道",

他说。

“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重读这句以希腊医生

希波克拉底命名的行医誓言,再想起19年前中毒至今,仍悬而不知结果的朱令案——

黄洋的死,格外悲。

注:综合中国新闻网、《东方早报》、《天府早报》、《京华时报》等媒体报道

更多相关推荐:
反思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反思

反思复旦大学投毒案用尊重理解宽容的心看世界看过对林某的采访感觉很理性很睿智的一个小伙子真的很为他惋惜通过林某与黄某现在的结局我想说的是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长经历我们应该以尊重为基础以理解为目标用宽容的心看待人和事...

复旦大学投毒案反思 论文

文法学院考查课论文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反思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xx年6月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1引言2一复旦大学投毒案的事态发展2一投毒案的事情经过2二案件的处理2二对该投毒案案件...

反思复旦大学投毒案

反思复旦大学投毒案文明以尊重生命为起点复旦学生投毒案成一周微博热点在4月15日以来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复旦学生投毒案成为网络上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4月15日当天一条名为复旦大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入院的报道受到媒体及网...

复旦投毒案带给我们的反思

复旦投毒案给我们的反思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宽容20xx年4月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因遭舍友林森浩投毒死亡大学是不少人远离父母相对独立生活的开始是另一种集体生活的开始与同龄小伙伴怎样朝夕相处是以自己为中心还是照顾他人感受...

思修论文-复旦投毒案的反思

题目人际交往也是门课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密切人际关系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当我们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决定我们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使大学...

复旦投毒案:因琐事杀人带来什么反思

复旦投毒案因琐事杀人带来什么反思导语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逮捕了复旦大学投毒案的犯罪嫌疑人林某据初步调查显示林某是因生活琐事与黄某不和心存不满而向其投毒详细这起毒杀案从曝光起就牵动着公众的神经名校的高材...

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思考

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思考摘要20xx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发布官方微博20xx级医科在读研究生黄洋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不治身亡上海警方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并锁定同寝室...

新闻回放 复旦投毒案的大部分信息整理

新闻回放复旦投毒案今年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接复旦大学保卫处报案称复旦大学枫林校区20xx级硕士研究生黄洋自4月1日饮用了寝室内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身体不适有中毒迹象正在医院抢救黄洋经医院救治无效于4...

对复旦投毒案的思考

对复旦投毒案的思考复旦投毒案指20xx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引用自百度百科案件的经过是林某和黄某因生活琐...

相煎何太急——对复旦投毒案的思考

相煎何太急对复旦投毒案的思考20xx年12月8日复旦投毒林森浩最后陈述曝光请求被害人父母原谅该校20xx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经警方介入在该生宿舍饮水机内剩余的水中检验出某些含毒化学成分认...

复旦大学投毒案 公关事件

事件简述20xx年4月1日复旦大学一名20xx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当晚该生被送往复旦大学某附属医院就医入院后该生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和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并经医学检查未发现病因学校...

复旦大学投毒案时评:缺失的生命教育

缺失的生命教育20xx年4月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曝光引起了舆论的喧哗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28岁的林森浩在宿舍饮水机投毒其舍友黄洋在喝水之后身体出现异常最终因抢救无效而身亡20xx年2月28日复旦大学投毒案一审宣判林...

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反思(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