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承受生命之轻---复旦投毒案反思

时间:2024.4.30

无法承受生命之轻

--反思复旦投毒案 在复旦大学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这个案件震惊了整个社会。本该如此美好的生活却来不及享受,原本可以成为国家栋梁的他,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对于整个事件我们不仅感到惋惜,感到伤心,而更多的是要得到反思,为什么会发生如此荒唐之事?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不能多点尊重与赞赏,而是嫉妒呢? 黄洋,复旦大学在读研究生,于20xx年4月16日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不治身亡。警方表示,在发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份,并锁定同寝室某同学有投毒的嫌弃。这种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的情况,谁能承受的了。而事情发生的原因却是因为琐事与其关系不和,事先预谋将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水槽。

大家都很清楚,被害人与当事人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就是生活上的一些小摩擦,却酿成大祸。为什么一点小摩擦会驻成如此悲剧值得我们深思。

林某,少有人相信他会毒杀室友,因为他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积极规划人生,在公共场合略带羞怯,但在自己的圈子里擅长沟通合作的瘦高男生。和林某相处的很多人从未留意过他的另外一些特征;用独特的方式处理和异性沟通上积累的挫败感,在网上习惯用极具攻击性的侮辱性语句,常把家庭,故乡小心的隐藏在

与人交流的话题之外。而迥然相异的两面在内心长期煎熬,发酵。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心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心理的极度扭曲,难以抑制的愤怒,错误的发泄方式,使他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从这一点可以推出现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小的问题,而一些大学生不会处理问题,不知道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发泄,做事过于计较,缺乏包含心,就存在有些同学总觉得同学说话过于针对自己,看不起自己;习惯用消极的方面思考问题,而我们不正确的解决出现的矛盾也是发生类似事情的突出原因。人与人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矛盾,这是正常的,因为人与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应该化矛盾为玉帛,用我们的诚意打开对方的心扉,双方后退一样。相互交流、沟通,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也许你会对他刮目相看。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陡然上升,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文化和生活习惯等的冲突,以及青少年过于以自我为中心,都会使我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扭曲,如果不及时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发泄,就有可能造成如此后果。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打击和挫折,但我们不应该气馁,应从一种乐观的心情去坦然的接受他。面对他人的缺点,我们要予以包容,不要过分的苛求完美,人无完人,生活中总会有残缺,总会有遗憾,我们要用余生去补全他,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去毁掉它。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我们要善待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我们用爱心去温暖世界,让世界更有爱,

让悲剧不重演。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科三班赵欣然


第二篇:复旦投毒案


晚报讯 昨晚10:13,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该校一名在读医科研究生因身体不适入院,后病情加重。通报中,复旦大学方面续称,警方介入后称该生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并基本认定同寝室一同学存在嫌疑,目前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记者上午获悉,犯罪嫌疑人林某已被刑事拘留。

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关于我校一研究生突发事件的通报》中写道:“我们非常痛心地向复旦师生和社会通报一起不幸事件。4月1日,复旦一名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当晚,被转送至我校某附属医院就诊。入院后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并经病因学检查,未发现病因,学校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并请上海警方介入调查。 ”

复旦通报中续称,“事件发生后,学校成立了工作小组,组织医疗力量全力抢救,积极配合警方侦查案件。 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 4月12日,基本认定同寝室某同学存在嫌疑。 ”通报最后表示,目前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复旦官方微博为这名入院学生点起了祈祷的蜡烛,“生命脆弱得让人心痛,更揪心的是孩子父母。如果爱能稍稍挽回悲剧,让我们祈祷。 ”

上午刷新

连线中毒学生之父:孩子仍在抢救 医生称为肝损伤

据新民网记者 李欣、李若楠 报道

复旦大学4月15日晚通报称一研究生病重,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基本认定一室友涉嫌投毒。今天上午10点记者与该研究生黄某的父亲取得了电话联系。黄爸爸说,4月初,从学校方面获悉儿子发病的消息,立即从四川老家赶到上海。黄爸爸告诉记者,昨天他到医院去看了儿子,“医生说是肝损伤,现在还在抢救”。

记者了解到,黄某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也双双下岗。 “他妈妈还在老家,非常着急。 ”黄爸爸说,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上,孩子从来没让他和妻子操过心。 20xx年,黄某以优异成绩考进了上海复旦大学,因为家庭困难,他每年春节才回一次家。 “他跟我们说,他在学校跟老师、同学相处得很好。 ”对于现在发生的一切,黄爸爸至今不敢相信。

黄爸爸告诉记者,昨天他到医院去看了儿子,“医生说是肝损伤,现在还在抢救”。而因为在上海人生地不熟,这些天来,他住在一处家庭旅馆里。

采访同楼学生家长:上周四楼下停着警车

记者 张骞

晚报讯 今天上午9:30,记者来到事发的复旦医学院研究生寝室楼。记者采访了楼里的多位学生,很多人表示听说过此事,但不清楚详情,不止一名学生向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得有多大的恨啊?非要用投毒不可? ”

事发寝室楼是一幢5层高的老式楼房,通道口还贴着“文明卫生楼”的标牌。这栋宿舍楼都是研究生住宿楼,研一到研三都有。楼内的寝室基本为四人一间,大多数学生并不愿接受记者的采访,大多摇头不说。

记者在这里遇见了一位来自安徽的家长,他来这里看望孩子住了一周。他告诉记者,上周四,他看到寝室楼下停了一辆警车,当时就轧热闹问了点情况。听说受害学生一开始被送到中山医院的滞留观察室,后来又被送到ICU,院方一开始分析是食物中毒,后来又觉情况比较严重,于是报警,随后警方到校调查。

这位家长表示,现在的学生不大重视人际交往,平时总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情,碰到问题也不会注意解决方式。他也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注意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方式,还要适当调试心理。

针对网上流传的一种说法,毒药可能是学校实验室里的试剂,一名学生表示不大可信:学校实验室对有毒害可能性的试剂都有严格规定,使用前必须登记,“也许毒药是犯罪嫌疑人自己购买的吧? ”

采访复旦教授:应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

记者 张骞

记者来到出事寝室楼对面的基础医学院的大楼,随机上到7楼,在一个实验室外的橱窗口,已经张贴了一篇研究生被投毒的新闻报道,而在报道下面,更是用A4纸打印出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黑体大字。张贴这张报纸和A4纸的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常务副主任吴根诚教授。

“太惨了,这是完全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医学生应该是社会上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 ”吴教授告诉记者,大学实验室对实验用品有严格规定,但这也是防外人;如果一个学生处心积虑要下毒,可能难以防备。

当记者询问到“四氯化碳”这种药物时,吴教授表示这是一个临床医学生在做肝损害模型实验中的常用药。

对于此次事件,吴教授认为,应该吸取教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目前,医学生人文教育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在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是学不完的,医学生更要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做学问。医学生相比其他专业学生来说,可能学习压力更大一些,但是要提倡良性竞争。

清华女生16年前铊中毒 母亲盼早日破案给其交代

20xx年11月05日 18:18新华每日电讯【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

64条

复旦投毒案

16年,朱令的父母付出了太多的爱,体验了太多的艰辛。

16年前,她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天生丽质、成绩拔尖、才华横溢。

而如今,她全身瘫痪、视力范围不到20厘米、智力只有6、7岁孩子的水平,更要命的是,因免疫力受到破坏性的损坏,一次感冒都有可能致命。

这个极具悲剧色彩人生的主人公,名叫朱令,而悲剧的源头就是她21岁时遭受的2次中毒,致毒物是很少有人能接触到但具有致命伤害的铊。

经诊断调查,朱令系被人投毒,家属到公安机关报案。可如今16年过去了,此案仍未告破。

这16年,本应是朱令人生中最为闪耀的年华,可她却是在与病魔的艰辛抗争中度过,就如她喜欢的“不死花”一样。而这背后,凝结了朱令的父母──爸爸吴承之、妈妈朱明新太多的爱与艰辛!

16年如一日的坚持,有小进步

“对我们家来说,时间过得特别快。”朱妈妈说。他们老两口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投在了对女儿的照料上,16年来日复一日。

虽然探访这个家庭之前,记者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当目睹这一家3口的生活时,还是感到非常无措而沉重。

家住北京南城的朱令家的房子是朱妈妈之前的单位分房,自朱令中毒后,十几年来家里几乎没有添置过一件新家具。摆放在客厅一角的铁制风扇,是上世纪70年代买的,客厅里的黑皮沙发好几处已经破裂,露出的海绵也被灰尘侵蚀成了灰暗色。

如今朱令每天的生活,除了睡觉和吃饭,其余的时间都在父母的陪伴下做康复运动,与病魔斗争。

父亲吴承之是“主教练”。每天清早起床后,先将朱令抱上练习站立的器械上练习一个小时站立,然后再抱下来休息会儿,再搬个小凳子与坐在沙发上的朱令面对面,让朱令把手搭在自己肩上,做推拉的练习。

随着一声声的“起──推──”,每当朱令吃力地将手放到父亲肩头,吴承之都会大声鼓励女儿:“哎,不错不错!另一只手!”。

而朱妈妈则在一旁手上握着白手巾,频繁地给朱令擦汗水和口水。

简单的站立、坐起这些对常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对于被铊破坏了全身神经的朱令来说却是极大的挑战,并且日日重复枯燥冗长的训练也需要极大的耐性和恒心。

“刚开始她还配合,但是时间一长,她就变得烦躁起来。”朱妈妈说。有一次训练中,不耐烦的朱令甚至混混糊糊地说,“我是学化学的,是脑力劳动者,你们干嘛让我做体力劳动?”

“我们不敢奢望这个病完全康复,就希望她能保持下去,千万别再恶化了。”正是老两口提携着女儿不停地运动、锻炼,朱令才由起初卧床不能动弹到扶持下短时间的站立,从需要喂食到能自己拿勺吃饭。

医生说,根据朱令当时严重的中毒病情,十几年来能保持现在这个样子,太神奇了。这个神奇的创造者就是16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朱令的年迈父母。“我要起来干事业。”一次,从睡梦中醒来的朱令突然地含糊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吴爸爸平时话不多,但他喜欢和女儿如好伙伴一样逗乐。吴爸爸将一小块桃子送到女儿嘴边问,“令令,吃不吃桃?”当听到朱令含糊不清地回答时,吴爸爸假装生气:“说大声点哦,要不然拿走不给你吃了。”

朱妈妈则温柔地给朱令讲《木偶奇遇记》、《哈利波特》,尽管凭朱令如今的智力根本无法理解故事里的人物关系。

锻炼之余,三人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视新闻。对于视力严重受损的朱令来说,新闻只能听不能看,可久而久之,当吴爸爸问“俄罗斯总统是谁”时,她竟然能够说出“梅德韦杰夫”。

“好心人的帮助,今生无法回报”

朱令家的屋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没有拆封的玩具娃娃。朱妈妈说,这些装饰品都是许多热心人送来的,这其中有朱令的同学,也有很多原本不认识的,甚至匿名的。连朱令每天练习站立的器械,也是医疗器械厂的热心人专门为她量身订制的。

朱令站在机器上,头顶上悬挂了很多装饰品。“那两个红灯笼是前年朱令生日的时候,朱令在清华大学民乐队的同学来看她时给挂上的,那个玩具牛是去年医院大夫送给她的,墙上的藏族装饰品是她小学同学从香格里拉带回来的。”朱明新如数家珍。

朱令在光明小学上学时好朋友王晓丽,现在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生。20xx年时,通过打听找到了朱令家,她惊讶地发现她家只和朱令家隔了一条马路。

“08年夏天那几个月我去的比较勤,把朱令家里需要调整的地方,只要我想到的都做了。”王晓丽说。“这屋里好多东西都是晓丽带来的,连手纸她都能想到给我们送来。”朱明新感激地说。

由于经常去西部采风,20xx年王晓丽为朱令从香格里拉请了缂丝的唐卡,后来又请喇嘛来做法会。她还请来了给邓小平看过病的中医大夫李红莲,给朱令开药调治。李大夫看到有这么好的朋友也很感动,在药材上资助了朱令不少。

“等我研究生毕业就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这个家庭中了,首先要把我自己的工作做好,才有能力帮助她。物质上的援助是必须的,但主要还是精神上的支持,平复一下两位老人的恐慌感。虽然朱令恢复是非常缓慢的过程,但是我们坚持做下去就会有希望。”王晓丽说。

采访中,站在器械上练习站立的朱令,可以缓慢但清楚地说出“王晓丽”三个字。 “我有一个朋友的儿子,自己开了公司。他就把令令聘为职工,这样一来就‘三险’什么的都有了,他整个管起来。其实他的压力也挺大的,自己本身好几个孩子。”朱明新表情严肃地历数着帮助过他们的人。

20xx年,有个叫“珍珠”的网友联系了宣武医院康复科的王主任,并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朱明新。“那里的大夫对令令挺不错,现在基本上每周去一次,看看各方面情况如何,让大夫指导一下怎么活动。”朱妈妈说。

“这么些人的帮助,我们今生已经无法报答了。真是托大家伙的祝福,我们这一年还是有进步的。是吧,令令?”母亲边整理着女儿耳后的碎发边说道。

二老已七十多岁,“危机感上来了”

这是一个经历了过山车般起伏跌撞的家庭。

朱令的父母都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在北京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婚后育有一对聪明女儿,大女儿考上了北京大学、朱令考上了清华大学。

可天有不测风云,厄运接踵而至。19xx年大女儿在一次郊游中意外丧命,随后,风华正茂的朱令铊中毒。

虽然眼前的朱妈妈穿着一身素雅的连衣裙得体大方,吴爸爸戴着厚厚的圆框眼镜精神饱满,但岁月的印记还是无情地爬上了这两个已经年过古稀的老人身上。

“朱令刚出事的时候我们50多岁,还想着她能尽快好,可现在我们已经70多了,危机感一下子就上来了。”谈到朱令以后的生活,朱妈妈说“都不敢想下去”。

小区里的熟人平常难得见到朱妈妈,见到一次就拉着朱妈妈的手说,“你们太辛苦了,出来玩玩吧,给她搁到福利院什么的。”

“这不可能,除了我们,没人能照顾好令令。”朱妈妈说。也有好朋友心疼老两口,想邀请他们去大连休养,可朱妈妈一口拒绝了,“家里离不了人。”

“朱令是怎么铊中毒的,又是谁投的毒?我想把它搞清楚,可我不明白为什么事情碰到朱令这里就这么难。”朱妈妈说。

10多年的时间里,凡是感觉有可能促进这个事的,老两口都认真地去试了,连他们自己也记不清在公安局、清华大学、协和医院以及法院跑过多少次了。

朱妈妈说,她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公安机关能早日破案,给朱令一个交代。” (吉玲、孙潇潇)

复旦大学被投毒学生生前在奖助仪式上发言(全文) 20xx年04月16日 17:20 来源:唯爱天使基金网站

154人参与0 15条评论0

复旦投毒案

分享到:更 多

黄洋发言。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0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中山班的黄洋,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代表获得助学金的同学在此发言。

我来自四川一个普通的小县城,父母在我上高中那年就双双下岗,母亲还体弱多病,光医疗费用已经让家里欠下了一大笔钱。5年前,当我手里接过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面对着非常困难的家庭经济条件,我就下定决心:从此,我要自己养活自己,而且还要把学业完成好。5年后的今天,我即将本科毕业,回首自己在复旦这五年,我真的可以很骄傲地告诉自己:我,做到了。在这五年里,除了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我也得到了很多的帮助,我非常感恩,也在积极地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五年里,志愿者工作,我参加了不少,在服务与人的工作里我感到很快乐;五年里,我参加了两次支教,大一暑假去安徽颍上,和现在即将踏上行程去西藏墨脱支教。在支教的活动里,我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当地的小同学们要加油,努力,不放弃,同时,我也从他们身上学习,以激励自己不断向前。就在前段时间,我收到了助学家园的一封邮件,是为和我同样05级的数学学院的汤毅同学捐款活动的倡议书。看完汤毅同学的事迹,我很受震动。汤毅同学从小左眼失明,父亲于09年癌症去世,母亲在今年1月发生车祸,脑部受伤,同时,他得知自己患尿毒症,需要进行换肾手术。他家里还有一个读大学的弟弟。即便是命运对他这么的不公平,他仍然很努力,通过考试,即将成为经院的研究生。虽然我不认识他,但知道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坚强乐观的小伙子。他是复旦学生的优秀代表,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我已经直研,即将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耳鼻喉科开始我的研究生学习。其实,在学医的这条道路上,我不是没有过犹豫。就在保研的那段时间里, 我其实有些挣扎。想到家里的情况,又想到学医这条道路如此的漫长,我动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的念头。最后,是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以及自己的那一份坚持,让我决定继续在医学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大五实习的这一年中,我切实地感受到医学的魅力,责任还有艰辛。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是一条需要你用全部身心去奉献的路,是一条需要你执着坚持的路。因而,这条路对于我们这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医学生来说又显得更难走了一些。我身边有因为现实压力,放弃医学而工作的同学。我们都觉得很可惜。

所以,当我得知唯爱天使基金对我们这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医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有持续资助的时候,我真的非常感激。唯爱天使基金从07年的时候就开始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医学生和全科医生,帮助我们完成白衣天使的理想。并且这种帮助不仅仅来自物质上,更来自于精神上。

在此,我仅代表所有受资助的还在在学医这条道路上继续奋斗的同学们向唯爱天使基金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当我们接受帮助的同时,也让我们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医学,是需要我们用奉献的精神去履行的神圣职责。

谢谢,大家!

复旦投毒案

更多相关推荐:
复旦大学投毒案反思 论文

文法学院考查课论文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反思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xx年6月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1引言2一复旦大学投毒案的事态发展2一投毒案的事情经过2二案件的处理2二对该投毒案案件...

反思复旦大学投毒案

反思复旦大学投毒案文明以尊重生命为起点复旦学生投毒案成一周微博热点在4月15日以来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复旦学生投毒案成为网络上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4月15日当天一条名为复旦大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入院的报道受到媒体及网...

反思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反思

反思复旦大学投毒案用尊重理解宽容的心看世界看过对林某的采访感觉很理性很睿智的一个小伙子真的很为他惋惜通过林某与黄某现在的结局我想说的是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长经历我们应该以尊重为基础以理解为目标用宽容的心看待人和事...

复旦投毒案带给我们的反思

复旦投毒案给我们的反思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宽容20xx年4月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因遭舍友林森浩投毒死亡大学是不少人远离父母相对独立生活的开始是另一种集体生活的开始与同龄小伙伴怎样朝夕相处是以自己为中心还是照顾他人感受...

思修论文-复旦投毒案的反思

题目人际交往也是门课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密切人际关系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当我们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决定我们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使大学...

从复旦大学投毒案反思中国教育问题

从复旦大学投毒案反思中国教育问题导语12月11日备受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此案历经三年一波三折至此司法程序宣告完结只是尘埃未曾落定相信许多人心里仍无法完全平静下来林森浩的冲动行为结束了黄...

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

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写作佳苑05260631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事件回放20xx年4月1日早上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在宿舍喝了一口饮水机中的水觉得味道不对以为水过期了为了避免别的同学喝到他...

复旦投毒案

复旦投毒案复旦投毒案指20xx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20xx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

复旦大学投毒案给国人带来怎样的震惊和反思?

复旦大学投毒案给国人怎样的震惊和反思蒋成博4月16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中毒入院的20xx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目前警方基本认定同寝室同学存在嫌疑并将其刑拘调查刚刚考上...

复旦投毒案续

复旦投毒案续大学生心理问题并非到大学以后才出现20xx年04月18日1908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记者郝孟佳16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证实疑似被室友投毒的硕士...

浅谈复旦大学投毒事件

爱满人间校园投毒事件有感人生会面临许多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而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如何抉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因而选错了道路让自己后悔一生复旦学生投毒案自20xx年案发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今...

对“复旦投毒案”的感想

对复旦投毒案的感想20xx年在复旦大学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人本应该是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但是却出现了投毒残害室友的残暴行径这令我们震惊同样也引人深思作为一个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没有人性没有法律意识...

复旦投毒反思(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