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4.20

采薇

张謇为通州师范撰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注:庠序,古代学校)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 阳货

兴,培养联想能力。怨,学得讽刺方法。

这副对联是由大家非常熟悉,南通人引以为荣的清末状元,爱国实业家张謇先生为他创办的我国第一所新式师范学校——通州师范撰写的。张謇先生希望师范生能够“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要他们掌握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为改造社会、造福民众学习实际顶不住。张謇先生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那就是《论语》中孔子的话。孔子高度评价了《诗经》,劝勉他的学生去读《诗经》

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在读《诗经》,《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经典遗产之一,它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许多多的营养。即使单从语文的角度来看,也有许多经典的诗句值得我们反复口味。有人批评现代人的语言过于贫乏无味,比如现代人表达思念时仅仅是“我很想你”,表达爱恋时仅仅是“我爱你”而已,但看看古人,表达思念时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表达爱恋时则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对啊,这是多么典雅而动人的表达啊!比起现代人贫乏的语言不知要强多少倍呢。其实就是大家学过的《关雎》和《蒹葭》中也有这样的语言,回忆一下《关雎》中表达思念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蒹葭》中主人公爱慕的“伊人”找到了吗——没有,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哀而不伤,也是那样的典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采薇》,也有精妙的语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与《诗经》相关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在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百余年间的作品。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与我们所说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不 ,“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义的具体解释: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这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风、雅、颂是就不同的音乐而言的,赋、比、兴是就不同的表现手法而言的。《关雎》和《蒹葭》都属于“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采薇》属于小雅。此外,《诗经》中的诗歌还具有什么样的章法特点?——重章叠句,在一唱三叹中增加了音韵上的美感,又强化了所咏之情。

下面大家把《采薇》读一遍,把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再看看赋、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句的章法在本诗中是否有体现。

处理不理解的字词

找出重章叠句的诗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

将使用赋、比、兴的诗句找出来——第一至第三章的开头两句是兴,其余为赋

第四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也是兴

一至三章的兴咏唱的是什么?——采薇,还有薇的生长过程,由“作”到“柔”到“刚”

由“作”到“柔”到“刚”暗示了什么?——时间很久

什么时间?——戍守边关的时间

这在一至三章的赋中有没有相呼应的内容?——岁亦莫止 岁亦阳止

戍守时间之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玁狁之故

那些戍卒的生活状况如何?——靡室靡家 不遑启居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王事靡盬,不遑居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能不能归纳一下?——生存条件很艰苦,与家人音讯不通。

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戍卒们的内心会怎样?

——讨厌、怨恨战争,思念家人,想早点回家

(板书:章 兴 赋

一二三 作 柔 刚 戍守之久 玁狁之故 怨战 条件艰苦 音讯不通 思归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第四第五章。

第四章兴的内容是什么?——常棣花开得很盛

由常棣花之盛起兴,反复咏唱的是什么内容?——马很高大、强壮,还有他们的武器、装备

这两章为什么要咏唱这些内容呢?

大家不理解就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看看第四第五章还写了什么?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日日戒备,不敢定居,说明了什么?——战事频繁

我们再回过头来考虑一下为什么要咏唱战马、装备?

——诗并没有正面写作战的情景,而是通过战马、装备间接透露出战斗的激烈,反复咏唱就是说明战事频繁。

战斗激烈、战事频繁,就进一步流露出戍卒们的——怨战和思归

板书: 章 兴 赋

四五 常棣之盛 马、装之盛 战事频繁 思归 我们再来看看第六章写的是什么?——归途中戍卒心情

板书: 章 赋

六 归途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多么典雅动人的诗句。关于这四句诗,老师给大家看一些资料。

相关评说: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刘义庆《世说新语》)

谢公,指谢安。遏,谢玄的字。毛诗,由毛亨、毛苌父子所作的《诗》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体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王国维《文学小言》)侔:相等。

“昔我往矣??”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谢玄没有说为什么喜欢,但王国维先生看到了这几句诗妙在“感情真”,真感情写出了真景物:依依的杨柳和霏霏的大雪。王夫之则从修辞角度,看到了乐景写哀和哀景写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初我出行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悲伤和不舍,可身边的杨柳却轻柔拂动,是那样的婀娜多姿,明明是美景,却用来写悲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现在能够回家了,路上却下起了寒冷的大雪。其实,这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什么修辞手法?——反衬

这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手法在我们古代的诗歌中经常用到:

行宫 唐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乐景写哀情,红花让人感到生命的活力,但行宫的寥落是一片衰败的样子,白头宫女的青春也已不在。红花来衬寥落行宫和白头宫女,表现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和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

“闲”是无聊的样子,与红花相对,红花美景与无聊的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的哀怨。一首小诗中三处乐景写哀。

刚才说的王夫之人论断,有人表示怀疑,认为“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根本没有“乐”可言,请大家思考一下,说说你的观点。

哀:“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心似箭,但由于大雪天气,归程被耽误了,而且又饥又渴,所以内心充满悲伤。

戍守的时间比归程的时间长多了,而且戍守时也提到载饥载渴,所以归途中的这些遭遇比在戍守时好多了。之所以回家还感到悲伤,主要是第五章提到的“猃狁孔棘”,作为一个爱国的战士,敌人并没有被完全击败,还有那么多的战士“靡室靡家”,所以虽然自己马上将有室有家,但心里也并不快乐。

乐:路途虽不便,载渴载饥,虽然敌人还没有被完全打败,但自己毕竟能回家跟亲人团聚了,这样的欢乐可以冲淡一切,实实在在的哀景写乐情。

我认为戍卒的心情是复杂的,有一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感觉,既有归家之乐,又有归途不顺、战争没有结束之哀,所以不能用简单的哀和乐来概括。

渡汉江 唐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层,不敢问来人

诗人为什么近乡情更卖劲,而不是情更“切”

——因为:岭外音书约,经冬复历春。很长时间没有和家人联系了,心里有一种担忧。

那么大家再看看《采薇》,能不能体会主人公的那句“莫知我哀”中其他的含义呢? 主人公的哀伤原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要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原因:时时思念着归家 ,却很久没有和家人通音讯了,等到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涌上心头——家人还好吗?面对自己的将是什么状况?那是对家人命运、自身前景的极为沉重的用至不祥的预感。而这一切都源于战争。

再读,体会主人公对回归的思念,对家人的担忧,对战争的怨恨。


第二篇:采薇的教学设计


《采薇》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采薇》是如何体现《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

4.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学习重点]:

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手法。

[学习难点]:

1、赋、比、兴手法的理解

2、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诗文

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诗经》是什么吗?有没有同学愿意说说你所知道的《诗经》?可以结合资料和初中的知识说一说。

二、 字词点击

1.录音范读,疏通词句。

2.学生朗读,纠正字词。

岁亦莫(mù)止:“莫”,同“暮”。 .

玁狁(xiǎn yǔn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

彼路(lù)斯何:“路”,通“辂”。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

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

我行不来(lài):慰问。 雨(yù)雪霏霏:下雪。 .

1

三、集体朗读,思考讨论。

1、 我们初中学过《关雎》和《蒹葭》,知道“参差荇菜”、“蒹葭苍苍”

都是起兴的作用,那么本诗的起兴之词是哪个词呢?在本诗中又是如何由“此物”兴“彼物”呢?此物是什么?彼物又是什么呢? 以采薇起兴,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

程,然而戍役军士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2、 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

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

ⅰ为了猃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ⅱ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信?(驻军地不定,不能互相通信)“我戍未

定,靡使归聘”

ⅲ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3、 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样情况下戍卒的士

气如何?有中途逃跑的吗?阵容又如何呢?4、5两章在描写车马服饰之盛 ,武器装备时,流露了什么样的情感?

周家军队军威盛大,纪律严正,卒伍精强,日日加强戒备。

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描写了将

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

4、 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

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呢?为什么?

ⅰ 长久的戍边生活

ⅱ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

ⅲ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

2

四、脉络梳理

五、末章品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那么这四句诗是怎样的抒发主人翁的感情的呢?

1本诗借景抒情。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

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本诗借助“杨柳”意象来抒情的。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

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

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

3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周邦彦《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

六.问题探讨: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与初中所学的过《关雎》和《蒹葭》相对照,重章叠唱的手法在本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 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在每章的后六句具体描写思归之情时, 表达形式也有所变化。显然,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乡情也日益深重。作者就是采用这种反复吟诵,渐次深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到戍卒的心灵深处,体会着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

七、结语

4

更多相关推荐:
背影 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深刻理解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父爱比较难但是如果从散文中的细节描写展开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他们的理解就相对比较简单背影是父爱的凝聚课文第六段是作者印象最深的两次背影的集中描写所以第...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背影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宁波市兴宁中学徐赛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习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

《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执教者所属教材目录背影第1课时课时背影是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二单元是在第一单元以战争为话题的单元的基础上发出的呼唤再也不能让人类之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所以第二单元以爱为主...

《背影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执教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其中如何选好角度分析课文是语文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

背影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背影是一篇写父爱的文章父爱在初二学生心中是一个正在觉醒的懵懂意识也是一份隐藏较深的情感所以对父爱的体会或者说对爱的体会是初二学生基于自尊独立而比较敏感的话题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引导学生顺利揭示文...

《背影》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反思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背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叙事散文是作者19xx年10月在清华大教任教时写的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深刻理解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父...

朱自清《背影》教案教学设计(一)

背影朱自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点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2朴实的语言风格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媒体设计多媒体投影仪教学...

八年级《背影》教学设计

八年级背影教学设计八年级背影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xx年10月15日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背影来刻画人物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父子深情教材...

背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