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4.2

反思能力的培养

201010824477 张骋 指导老师:柯俊斌

【摘要】:学生和老师都要注重反思能力的培养,学生主要是在方法上、探究活动中、出现错误时、经验总结时进行反思;而教师主要是通过自我剖析、以教师为镜、以学生为镜、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以及加强反思指导等方式进行反思,并在相互学习中进行反思,反思中互相促进。

【关键字】: 学生反思 教师反思 能力 培养

反思是指对自身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这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要反思,教师也要反思。所以反思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学生的反思能力如何培养

反思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探索性。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直接地把握学习活动的本质.例如,遇到问题怎么办?产生了错误怎么办?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需要进行反思.反思活动进行得愈全面、愈深刻,愈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平时解题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1、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反思

教学中在提出学习任务时,就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在记忆中搜索、反思以前所学的类似的内容、类似的情境、类似的方法,从而猜想本课内容。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学生掌握了通过拼、移、转化的方法去思考,在后续的《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只要引导学生反思上节课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回顾中迁移,在反思中猜想,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反思的优势所在,乐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反思,有利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又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分数与除法的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讨论,正向迁移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不用教师苦口婆心地教授,通过学生内心重组已有的知识,反思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得到新知识,这就能更深刻地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通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己发现新知识,远比通过教师灌输获得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2、在探究活动中提倡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利用学习错误,及时引发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而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写出1-12各数的约数,然后让学生试着分类,有的 1

认为分2

反思能力的培养

类,有的认为分3类、4类、5类??各说各的道理。这时教师不作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说法,看看最后谁能说服谁。结果,学生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认为按约数的个数分为3类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不仅理清了思路、巩固了知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通过自己的反思,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3、在出现错误后及时反思

在学生解题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能包办错题分析,可以留足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反思错误形成的原因,由此得到启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上,可以给出这样一道练习题:“做一个不带盖的正方体铁盒,棱长15厘米,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受了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影响,许多学生求的还是6个面的面积,他们往往还没有意识到解法是错误的。我问: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很快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把无盖的正方体当成有盖的正方体来算了。”另有学生说:“我是受了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影响,没有看清要求就套用公式计算了。”其他学生听了频频点头。我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解法进行反思,有哪些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从而讨论得出无盖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5。我并没有因此满足,接着让学生思考这道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甲说:“以后做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把题目意思看清楚。”学生乙说:“不能因为课上教了什么,做作业时就不动脑筋地照课上学的去搬。”??学生们一个个若有所悟,这么深奥的道理在几分钟之内学生就体验到了。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苦口婆心地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可收效甚微,而经学生自己反思得到的体会,必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4、在经验总结时培养反思

在数学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交流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结论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反思中“提炼”方法,学会学习。事实上,学生不仅仅是被反思的对象,而且是反思的主体和主要收益者。在反思中自我评估,自我修改,从而反思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又是如何学习的。

例如在《长方形的认识》一课中,认识了长方形后,我们可以提三个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有哪些值得积累的学习方法?借助这样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方式、策略三个层面进行反思,这样的过程追溯必将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层”走向“深入”,由“草率”迈向“成熟”,由“被动”转向“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知识得以回顾,学法得以强化,经验得以巩固。

反思是学生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回顾、分析和检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对数学结构认知水平的限制,再加上考试的压力,学生往往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往往一错到底,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反思不但有利于学生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思考方式,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能起到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也是在培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

二、教师的反思能力如何加强

反思能力的培养

2

反思能力的培养

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极为重要。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就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1、自我剖析。自我剖析既是教师对自己进行批判性反思过程,更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人都有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来自于内在动力的激励作用要远远大于外部约束的激励作用。教师经过不断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剖析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这种活动的不断成功,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也就随之加强。这将成为教师进一步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是专业工作者,是受过较高教育的人,教师完全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调整或改进。自我解剖是痛苦的,特别是找出自己的问题的过程更是难堪的,因此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教师自我剖析。通过自我剖析,一旦找到了问题,特别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会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也会带来主体精神的享受。

2、以教师为镜。把其他教师作为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为此,一要认真做到经常性地进行学习性听课,特别是听优秀教师的授课过程。通过对照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吸纳他人的成功之处,并有效地溶入自己的经验中。但不要片面地模仿,应该主要吸纳他人的思想。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模仿不来的,一味地模仿往往会出现“四不象”的不良效果。二要虚心听取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反馈意见。教师虽然经历了自我剖析的过程,但常常因为"身在此山中",往往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这时同行教师或听课专家的意见就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为此,应该尽量减少背对背的评课方式,加大面对面的评课力度。因为面对面的评课能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晰、更透彻,使被听课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若想真正做到面对面的评课,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评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在评课的过程中,不应带有其它功利色彩。

3、以学生为镜。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获取学生意见或建议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仅知道一个量化分数没有太大用处。让每个学生写综合评价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综合评价中应着重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并要求学生给出改进建议,以作为教师修正自我时的参考。例如:学生在综合评价上向我建议把课堂还给他们,为此,我在以后的教学上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总结。尽管有些学生的探索可能是错误,甚至是可笑的,但只要其思想有一点可以借鉴的地方,我都要鼓励,以保护学生的大胆探索、猜想的精神,并把他们引导和启发到正确的思维上来,绝对不能棒杀另类答案。比 3

如我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先进行小组讨论:表示a、b两数的平方差。发现讨论的结果一点也不满意,于是,我让学生先做几道习题,要求他们根据练习找出规律? 107×93; 76×84; 96×84;111×89;这个环节后,我发现竟然有一些学生感到题目太简单,思想有开小差的现象,于是。我信手拿起一张纸说:矩形纸片长宽分别为a+b、a-b,你能求出矩形的面积吗?它有几种表示方法?很显然,通过这样的对知识的变形教学,达到了课前预计目的:(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3)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写教学后记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在内容上可以有所侧重。一般来讲,其内容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是否出现偏差;外显行为是否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等等。无论记载什么内容,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失败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或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或是教学中的困惑,或是教学中的疑难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反思,就会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反思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上。另一方面,在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守如下原则。第一,及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感悟,往往很难长久地保持在记忆库中,特别是灵感性的东西往往转眼即逝,因此,课后应该及时做好记录;第二,真实性。教学后记贵在求真,贵在一分为二,做到所述事实真实,剖析问题一针见血,分析教学实事求是。切不可为了应付检查而自欺欺人。第三,服务性。做教学后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怎样写、写什么,都应该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因为教学后记即是上一轮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新一轮教学过程的高质量准备。

5、加强反思指导。反思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技术。诚然,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本人,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接受一定的指导也是必要的。这样会使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少走弯路,不断加强反思能力,提高反思效率。这种指导主要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反思策略的指导,即反思方法、途径、技巧等的指导;二是反思理论的指导,尤其是应让教师明确反思的具体过程。奥斯特曼和可特凯普的反思过程理论值得广大教师借鉴。他们认为反思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积累经验——观察和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积累经验指教师通过对实际教育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并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结构。在此阶段,获取更多的信息很重要,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相关理论等都会起作用。教师一旦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就会感到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开始进入反思活动;观察和分析指教师广泛地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等。比如,通过长期的教学发现和总结,我得到学生上课期间不主动学习的原因通常有三种情况: 获取一定的信息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重新概括是在分析和认识了问题的成因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育教学的思想依据,并积极寻找新的思想和新的策略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积极验证就是积极验证上阶段所形成的假设和教育方案,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又积累了新的经验,发现新的问题,开始新的循环。 4

所以,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教学实践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和整合,才能自我成长。

总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反思,同时也要会反思。教师在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学生在反思中积累知识,从而折射教师反思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熊川武

[2]里 根

[3]张 燕

[4]陈志良

[5]华同旭

[6]陈大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p12-23 2005 p47-46 2007 p14-18 1989 p35-37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p5-14 2007 p22-28 5 《反思性教学》 《成为反思型教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在反思中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思维的建构和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策略与反思》 《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二篇: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反思及其对策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反思及其对策

三幼 李旎

内容摘要:

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大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影响,在以自我为中心现象、合作机会的缺乏、合作意识的淡薄、合作要求不明确、教育要求不统一几方面存在着问题。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与教师的合作、幼儿与家长的合作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反思,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1、 合作环境的创设。

2、强化幼儿的合作情感体验。

3、正式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4、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5、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6、鼓励为主,惩罚为辅。

7、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8、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1

人来到世上,一个重要的生活和生命课题就是:学会合作。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便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期是人生初级阶段,也是培养良好习惯,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幼儿合作”既体现出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水平,又是人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人的合作性必须从小加以培养。

纵观现幼教界对“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视度,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充分显视出了。如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五个领域处处体现出了“合作”的精神,健康领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语言领域:“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科学领域:“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艺术领域:“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而在一片红红火火的“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研讨声中,我结合实际情况,对自己执教的大班幼儿间的合作现象及问题进行了实实在在地反思,同时也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拙见。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合作”的意义。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

目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大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和一二年的 2

集体生活的影响,在与人合作的方式方法上,在一定程度上较小、中班幼儿有些进步,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合作态度”,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

一、以自我为中心现象。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集长辈的疼爱于一身,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有的幼儿心目中只有自我,毫无旁人。如分配玩具时,幼儿各自抢一大堆,自管自玩:外出散步时两人拉手,走得快的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能跟上。这种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二、合作机会的缺乏。

因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大多以独门独户为主,家长们忙于工作、生活,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陪孩子、教育孩子。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整日一人呆在家里,无语言、无沟通地独自玩玩具、做游戏,更难谈得上与人合作了,久而久之,在幼儿园也养成了一人坐着看书,对着鱼缸里的小鱼自言自语,拿着新积木不知怎么搭,也不会问旁边搭出好多造型的同伴。如果增加幼儿平时的合作机会,积累了经验,我想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吧。

三、合作意识的淡薄。

正是由于合作机会太少了,幼儿脑中对于“合作”印象模糊,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他们做事事半功倍,不能圆满完成任务。就像在一些主题活动中,我要求幼儿用棉签画各种颜色的菊花,每个幼儿只发了两根棉签,而每组桌上却有五种颜料,且颜色不能搞混,怎么才能画出又多又好看的菊花?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得出合作的好处。但从上交的美术本反映,部分幼儿限于棉签的数量,只画了两种单调的颜色;部分幼儿用两根棉签重复使用多种颜色,使得颜料变色,画面乌七抹黑,自己身上、脸上一团脏;只有极少部分幼儿想到了互相合作,交换棉签颜色,画得又快又好。

四、合作要求不明确。

虽说大班幼儿有自己的主见,但他们毕竟还小,社会经验不丰富,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须大人认真的指导、提示,且幼儿的合作意识淡薄,更需要成人在教合作方法的同时,明确讲清合作的要求,这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建立合作关系。不过,我们有些教师和家长,在疏忽 3

中,往往忘记了交代清楚,只是口头上不断催促“你们自己好好合作一下!互相合作啊!”怎么合作、从何开始,幼儿搞得一头雾水。有次我就亲身经历过,在娃娃餐厅的区域角刚布置好,开始活动时,由于我正忙于教学活动的准备,有几个幼儿过来问我:“老师,这些碗干什么用,可不可以拿到娃娃家里去?谁做厨师、谁做服务员呀?”我应付道:“你们自己商量,合作着玩吧!”结果,等我忙完了,回头一看,娃娃餐厅乱七八糟,幼儿争做厨师,正闹得不可开焦,此次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失败了。

五、教育要求不统一。

教育要求包括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家长与家长间,教师与保育员间的默契、一致性,都会影响其与幼儿的合作关系。如我班邵方辉家长向老师反映,小朋友喜欢看电视,妈妈要他去睡觉,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的爸爸说:“他要看就让他再看一会儿吧。”孩子明显觉得爸爸在袒护他。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不愿意与妈妈合作了。因班内两位老师的交接班工作没做好,以前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一幼儿数字写得慢,张老师让他饭后再写,我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接班,饭后让全体幼儿到户外散步,他也高高兴兴地跟着去了,导致该幼儿不愿听张老师的话,不愿合作了。

反思幼儿出现的这五种情况,有幼儿自身的因素,有社会、心理环境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针对我大班幼儿在合作、交往能力方面的问题,面临幼小衔接的实际情况,需要尝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对幼儿分组、幼儿交往技能和合作行为进行训练,促进发展,为其合作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一) 幼儿与教师的合作。

1、合作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以培养合作性为目标,将幼儿喜爱的多种活动进行分类组织,建立幼儿活动区,经过反复研究,明确了在各活动区中对幼儿进行合作性培养的具体目标。

图书区域:不争图书,愿意与同伴交谈书上看到的内容,同伴间能讲简单的故事、念儿歌等。

手工区域:能与小伙伴分用材料,如油画棒、纸、剪刀、胶水等。

4

棋类区域:能几人安静地摆棋子、下棋,学会一起收棋和棋谱。

玩具区域:不独占玩具,与小朋友友好地玩。

益智区域:在钓鱼、分苹果、夹夹乐、拼图、接龙等操作活动中,能与小伙伴轮流玩。 随着区域活动的推广和重视,对班内的活动区的环境布置、材料的投放等,也考虑到让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合作的意识。

2、强化幼儿的合作情感体验。

成人是孩子行为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音乐游戏时,一教师在前带领幼儿做动作表演,一教师在旁弹琴伴奏;又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保育员主动帮着摆放、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

在平时的各个活动中,教师要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我们教师经常会说一些这样的话:“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积木,真好!”,“你们都想当经理,没人当员工,玩不成了,怎么办?”教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地点头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会使幼儿更自觉地做出合作的行为。

3、正式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正式教育活动包括五个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手段通常有:欣赏歌曲、故事、儿歌、情境表演、观看图片、幻灯片、VCD等。如:看VCD《狮子与老鼠》,幼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唤起了幼儿参与讨论与交流的激情,从而得出了“原来强大的和弱小的之间也能合作互助”的道理。又如,引导、组织幼儿在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随机教育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区角活动、晨间活动、自由活动、散步等。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去体会实践,例如:活动区有四位小朋友,只有三样玩具怎么办?许多小朋友同时去争演一个角色怎么办?幼儿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午睡前后让小朋友互相帮助脱穿衣服、解扣钮扣;请 5

小朋友们把心爱的玩具、图书拿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还有大带小活动,共同分享合作的快乐。又如: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孩子们会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抓住这一机会,就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蚂蚁来搬这块食物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的意识又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了。

4、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在没有进入幼儿园之前,生活在家庭的小天地中,是被关爱、被满足的重要对象,因而没有合作方面的意识。而进入幼儿园后,集体教育使幼儿有机会与同龄人游戏和交流,促进其社会化的萌芽。如:在主题活动 “我们动手包粽子”,幼儿自己学着包粽子,大家一起合作,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同伴共同合作原来是如此的快乐!

“水桶”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发展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由此,个别教育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了。个别教育是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教育要求、方法也应有针对性。例如:我班有位叫郑义磊的小朋友,虽能说会道,却有攻击性行为,不爱合作、不会交往,没有自己的朋友,显得比较孤立。根据对郑义磊的观察,发现孩子有交朋友的愿望,主要是由于方式、方法的不正确,导致他没有朋友。因此,我们重点教会他正确的交往方式,建立与同伴合作的良好关系。根据孩子爱劳动的优点,经常让其帮助老师做事,以确立他在同伴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又帮助他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鼓励他带书、玩具来和大家一起看、一起玩。久而久之,他也能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还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父母十分支持孩子将书和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让其与弟弟经常在一起玩一种玩具,学会谦让、合作。

(二) 幼儿与家长的合作。

1、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家庭环境的创设是在父母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下才能形成。一个民主宽松平等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造就活泼开朗的儿童,而在这种氛围中幼儿愿意、也乐于合作,然而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往往不尊重孩子,以不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要么强制压服,要么宠爱有加。现在,许多父母十分疼爱孩子,可家教观念上的偏差,方法上的不当而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变得任性、无理、与你对着干,拒绝与家长的合作。有的家长过分专制、严厉,孩子顺从得像只“小绵羊”,对家长的某些要求虽然不满,但还是被动合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这个孩子就是不肯听话!”经常受到父母否定孩子往往会拒绝听从父母的任何要求。作 6

为家长,当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和主张时,应予以尊重和理解。这样,他们也就会懂得对别人合理的、正确的要求应该予以合作的道理。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至关重要的。

2、鼓励为主,惩罚为辅。

幼儿都有上进心,当他们由于合作而得到家长的肯定、赞扬时,在情绪上产生快感,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鼓励。从而增强自尊、自信和上进心,并产生与家长再合作的欲望。对于初次出现不合作的情况,应给予机会。但假如真的重犯,必须依照当初的警告或孩子答允的承诺而作出惩罚。否则,孩子就会有恃无恐,看穿父母的弱点而加以控制。不要使用物质刺激和欺骗的手段,处罚应建立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

3、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家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和纵容放任不能交替进行。例如:要求孩子收拾好玩具并放在固定的地方,晚上睡觉前要刷牙等,就应当经常让他遵照去做,不打半点折扣,养成习惯。否则,就会应父母的意志薄弱或要求不一致使教育无能为力,即使使用最严厉的"最后通牒"孩子也不会认真接受。

4、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父母在给孩子提要求的同时,可适当的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因为选择是权利的体现,这能使孩子在无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地服从要求。但是孩子无论作出哪项选择都应达到家长预期的要求,保证所给予选择项都不超过预期的范围。例如:“你是吃饭还是吃面?”“你是画画还是去做手工?”有时家长还可以采用提供时间的方法控制选择结果。例如:“你再玩5分钟睡觉,还是再玩10分钟睡觉?”

今天的孩子是新世纪的小主人,他们必须学会共同生活,这就需要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与和平共处,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不仅如此,还要学会在合作中和不合作的伙伴间增进友谊,相互了解,因此,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7

8

更多相关推荐:
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提高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师生同步发展河东区互助道小学王莉君肖川博士说过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门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在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及时地进行教学的调控矫正教学中存在...

浅谈反思能力的培养

浅谈反思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靠自己的领悟而领悟必须靠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对数学学习...

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本专题着眼于教师的反思和教学反思能力着重从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反思教学能力等方面阐述教师反思能力的内涵培养与训练的方法通过若干反思案例来创设反思情景示范反思方法训练反思能力引导广大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对反...

反思能力的培养

反思能力的培养20xx10824477张骋指导老师柯俊斌摘要学生和老师都要注重反思能力的培养学生主要是在方法上探究活动中出现错误时经验总结时进行反思而教师主要是通过自我剖析以教师为镜以学生为镜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

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东城小学吴贤萍反思就是总结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并进行及时调整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顺手教学成绩提高教师更具有人格魅力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

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摘要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反思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而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偏重于对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模式的研究在学生大量获取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反思...

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问题的回答我去年的小小策略和大家共享1正规作业本有悟让学生养成写感悟的习惯对题目的理解和反思2特别重视改错强调改错是进步最快的方式任何时候都是让同学先改错第一重视3鼓励抢答对不加思考的抢...

自我反思能力调查问卷表111

自我反思能力调查问卷表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各位同学的学习情况以便我们能针对性的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改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率请同学们务必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感谢同学们的合作请您在下列每道题中选...

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作者欧立志初中语文20xx年湖南岳阳初中语文一班评论数浏览数0155发表日期20xx081813403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当中...

中学化学教师反思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1)

中学化学教师反思能力的构成及培养张莉天水师范学院甘肃741001摘要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学化学教师反思能力的构成入手同时寻求有效的培养途径希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有所借鉴关键词化学教师...

浅析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学年论文设计学院信阳师范学院专业汉语言年级08级姓名翁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教师应具备的部分教学能力20xx年6月8日浅析教师应具备的部分教学能力摘要在当今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社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扮演着日益重...

反思能力(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