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问题的反思

时间:2024.4.13

关于环境问题的反思

摘要:众所周知的是,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也是现今各国政府共同关心并竭力处理的一件大事。人类因为缺乏对保护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

济的快速发展,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构成了现实威胁,而且人与环境的发展正处于的矛盾状态。因此,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探讨

也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

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以及我们子孙后代的

更好发展。

关键词:全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1、前言

面对近年来,各类棘手的全球性以及某些局部性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与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至于如何实

施、实施怎样的可行性应对措施,还需要根据当今具体的环境状况做具体分析。环境问题,

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乃至整个环境的生态退化和资源、能源面临枯竭。环境

问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非人类活动所发生的环境问题,另一种是由人类活动所引发

[1]的环境问题即次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而不断变化,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极大的。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发展模式,指既满足当

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

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程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了克服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

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选择。而

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依赖互为加强的组成部分。可持续发

展在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

[2]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很明显地,在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下,尽

管成就是丰盛的,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惨痛的。除了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等一系列问题外,更甚的是近几年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数就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都昭示了我

们人类正自食恶果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活动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对自然的每一

次灾难性的破坏,自然就会用更惨痛的教训来报复我们。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并且唯一能去

做的就是采取对大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的可行措施。值得记住的是,在每一次的经济

利益驱动下,我们都要把环境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全人类的实际环保行动,才是对环境问题

的最好答复。

2、环境的重要性与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2.1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

源和条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的条件之一,起着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

用。就人与环境的本质来讲,环境的狭义概念是围绕人类的生态圈,广义概念是

指包含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与非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人

的存在息息相关,环境不远人,人不离环境。马克思亦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

来考查,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人

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制约” [3]。也可以这么说,人本来就是自然界鬼斧

神工的伟大杰作,是在环境中成长与环境共同发展起来的。因此环境构成了人类生

存与发展的基础,并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1

2.2 环境保护意识是依据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依赖关系以及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限制作用,认识或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思想、情感、意志等意识要素

与观念形态的总和。从根本上,它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

识程度,又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

境、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4]。自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众便

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一些小举措,比如不使用塑料袋,少

使用一次性用品,增加绿化,参加“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低碳生活,节能减

排等环保行为及活动。还有规定的某些具体环保节日,比如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

界环境日等世界性节日,号召着我们共同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尽管公众的

觉醒日益显著,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但我们还需要一些大型的可行

措施,并且在全人类的参与下,才能真正遏制住环境的“堕落生活”以及强大的

“报复心理”。我们应该在紧张对立的人与环境关系中,找到二者和谐统一的发展

方法,使生活越来越美好。

3、全球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实例

3.1恩格斯曾经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这样的胜

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这句话将人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很

显然的是,我们为了经济利益、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环境进行的破坏,最终还

是转嫁到了我们人类自己身上,我们和环境其实都是最终的受害者[5]。所谓,“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说得很对,环境在抚育我们的同时,我们如果不善待

它、不用恰当的方法合理运用它,最后将会是船翻人亡的惨剧。环境对我们的报

复已经展开,全球生态灾害频发,人和周围环境的失衡也日趋严重,大气污染,

水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不胜枚举[6]。 3.1.1大气污染,是指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大气圈层中某些成分超过正常含量或排入有毒有害的

[7]物质,对人类、生物和物体造成危害的现象。如今表现为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并且它对气

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

球气候有很大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它是一种全球性的污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增加,会给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大气中的一氧化碳能迅速进入

人体的肺部而被血所吸收并与血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后者会大大降低

血液的载氧能力,从而导致血管疾病的发生。

3.1.2 水污染,是指人类生活生产中,所倾倒或排放出的物质污染了水质,进一步影响到环

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文件公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之一。目前,

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

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

浓度,降低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

所以,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水污染,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到了人

类健康。

3.1.3 生态破坏,又名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造成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必须指出的是,生

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需要几倍的时间乃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恢复,甚至永远不能复原。人

[8]类为恢复和改善已经恶化的环境,必须做长期不懈的努力,其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日益恶

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人类应当不断更新自己

2

的观念,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共处。

3.1.4 资源耗竭,指自然资源的数量逐渐减少、质量恶化直至完全消失或变质的过程。资源,

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产物,有的资源甚至要上千上万年才能完全形成。人类不

断地向大自然索取,至今环境资源已被啃食得所剩无几。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

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

规模开采所至。本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预测到20xx年能

源消耗量将翻一番。从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

分困难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阳能、快中子反应堆电站、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

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

[9]日益减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 3.1.5 固体废弃物污染,就是一般所说的垃圾,是人类新陈代谢排泄物和消费品消费后的废

弃物品。目前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工业生产

排出的固体废弃物,数量急剧增加,成分日益复杂,大大超过自然界的自净能力。垃圾若不及

时清除,必然污染空气,对土壤、水体都会造成严重污染。例如,固体废弃物经日晒雨淋,

它们的渗出液中所含有毒物质渗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妨

碍植物根系生长或在植物体内积累。

3.2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蕴含了环境的多少愤怒与无奈。近年来,全球发生的

自然灾害数不胜数,而且都甚是惨不忍睹,环境一次又一次的向我们人类示威着。

下面是近年来国内外所发生自然灾害的流水账:20xx年12月印度洋海啸;2005

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20xx年10月南亚大地震;20xx年的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

将人们心目中的“天河”退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红河” [10];20xx年夏四川地区的

大干旱; 20xx年夏,太湖暴发大范围蓝藻;20xx年11月“锡德”风暴;2008

年1月南方九省的大暴风雪;20xx年5月2日“纳尔吉斯”重创缅甸;20xx年

5.12汶川大地震;20xx年秋干旱事件;20xx年11月北方暴雪等。那触目惊心的

一幕一幕画面,那满目疮痍的大地,那污浊不堪的河流,那浑浊的天空和那些因

环境污染而畸形受伤和死去的人,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

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则是一个拯救当今环境的重大转折

点。江泽民同志也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由此可见,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

[11]续发展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大

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

几十倍,但却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社

会矛盾。可见经济要持续发展,社会能够和谐发展,保护好环境是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但

涉及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发展就是高消耗,高增长的消费经济模式,不考虑自然的承

[12]受能力,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

在继续实施可行的措施的同时,我们必须发掘新的拯救环境举措,比如发掘新的绿色环

保能源、发明新的净水药物或装置等,从而使人与环境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其中,实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措施有: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环境保护作为产业;

发展循环经济;在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强各国人民的环保意识;媒体宣传环保;大力发

[14]展清洁生产;使用绿色能源;收取环境税等。

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两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

3

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

[13]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现今,“先

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已成为过去式,是必须遭到人们唾弃的。为了达到环境与经济的

科学发展,在经济建设中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协调,将环境代价减

[15]到最小。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可持续发展观理论,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以可持续发

[16]展观作为行动指南,来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5、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环境问题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

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的加大,近年来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的频率逐年增多,二者呈正比

关系;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去克服环境问题是完全可以的,只需要对该问

题有更多的关注以及研究;3、经济的发展并不是毫无节制的,必须优先考虑环境因素;4、

“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方式以及过去,只有环境与经济二者的正确结合,才是科学的发

展、负责任的发展、长久的发展;5、科技发明的指导思想要根据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的三重结合,并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6、发达国家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环境保

护的责任,增加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资金援助,加强环境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际传播与合

作;7、发展中国家也要在加快发展中积极防治污染,保护生态;8、在一定程度上,环境保

护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除了需要全人类的参与外,一些国际的、官方的或者民间的机构

在引领环保时的作用也不可替代。

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找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统一的结合之处,实现绿色发展、

科学发展。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保护全球环境,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

努力,这也是我们神圣不可侵犯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自然辨证法大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来自于百度百科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梁玉柏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 [J] .福建质量信息,2004

[5] 杨淑琴.浅析人与环境的关系. 北京:兵团党校论坛,19xx年第3期

[6]陈亮.人与环境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7]大气污染的危害.辽宁省环保厅,2009

[8]我们被偷走的未来.唐艳鸿.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刘波.浅谈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科技与企业杂志,2011

[10]周生贤.机遇与抉择——松花江事件的深度思考.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11] 付修勇,刘连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2] 张锦瑞.郭春丽.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国科技报,2002

[13]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4]蒋海勇. 秦艳.税务研究.中国税务与经济报,2010

[15]王克敏.经济伦理与可持续发展[M]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16]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4


第二篇:《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垃圾的调查情况。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课堂纪律,如教室卫生等等,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调查探究,更多的是好玩有趣,因此在活动中也就缺乏组织纪律性,难以调控(一个班实践的体会)。因此,我将此项调查活动调整为课前在家中完成调查统计,要求详细记录一天中产生的所有垃圾项目,每一种的重量学生测量也是有困难的,就要求记录一天垃圾的总重量。课堂教学时,将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全班家庭每天日产垃圾量,进而计算一个区、一个市日产垃圾的数量。学生对于日产垃圾N公斤或N吨这个数字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可以换算成需要多少辆大卡车运送,这样就比较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日产垃圾的量是相当惊人的。

如果教师提供一些图片,如学校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小区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环卫中转站满车垃圾的照片等,这样会使学生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有更多的感受。总之,这节课的活动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多,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让学生体会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到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及难度。

《垃圾的处理》教学反思

在第一课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的巨大,自然得思考垃圾的处理问题。学生依据知识储备,也了解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但对这两种方法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却知之甚少,这便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垃圾处理对环境造成的众多影响。但是教学中如果没有更多的直观资料,是难以让学生对由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操作上并没有什么困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瓶子底部的水被污染而变色的过程,也能够明白模拟实验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什么物体。这个实验要想效果好,有一定震撼力,做实验用的瓶子要大,最好是用小型鱼缸,这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能极大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验,学生意识到随意填埋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由此针对模拟实验中的各个部分进行改进处理,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垃圾填埋场,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切中要害,所想到的办法也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新型垃圾填埋场”示意图,从而加深理解,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再引导学生分析垃圾填埋处理的其他问题,如占用土地,分解速度慢等。

对应垃圾填埋方式的优点与缺点,引导学生分析垃圾焚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也能够较好进行分析归纳,没有什么问题。在总结本课活动时,应该强调“虽然将垃圾填埋或焚烧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并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佳办法”,由此引发思考:寻找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方法。将活动引入下一课教学。 本课教学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在学生的思维碰撞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看似没有问题,但总感觉缺些什么?缺什么?缺的是更多形象的,能说明问题的媒体资料,尤其是视频资料!必尽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垃圾填埋场,接触垃圾焚烧厂的,就两张图片,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参配套光盘中

的视频片断也太简单。而这方面的资料教师也很难收集。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非常需要更多精彩的视频资源来补充课堂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期待有关部门能为我们搜集整理更多有用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执教了《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一课。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比较大幅度的变化。一节课下来,感觉不错。与大家交流,欢迎批评。

看了这节课,我感觉,这节课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主要从商品的生产环节来说的,怎样在产品的包装设计等方面能够减少以后可能出现的丢弃;二是从商品在经历正常的使用来说的,怎样重新使用发挥“垃圾”的作用。

我觉得,教材这样的设计,从内容上考虑的比较全面,但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让学生研究遥不可及和力所不能的事。现实意义不是很强。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弱化了“包装盒的观察研究”这一内容,强化了“生活物品的重新使用”环节。

对于“包装盒的观察研究”部分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带来的包装盒,选择教材24页中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讨论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再班级内部进行简单的讨论。

对于“生活物品的重新使用”部分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说一说,课本25页中间三幅插图中的物品(包装绳、玻璃瓶、塑料袋)的使用方法;

活动二:比一比,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面对1.25升的可乐瓶,哪个小组想到的重新使用的方法多;

活动三:赛一赛,哪个小组对1.25升的可乐瓶的重新使用最有创意。 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

三个班级中,在6分钟的时间里,最多的一个小组居然说出了33种对可乐瓶的重新使用的方法,最少的小组也想出了13种重新使用方法。难怪有一位同学情不自禁的说,我冲来没有想到,我们家平时当作废品处理的可乐瓶,居然有这么多的用途。

而“赛一赛,哪个小组对1.25升的可乐瓶的重新使用最有创意”这一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当作放大镜,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制作水钟,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当作沙漏。这一些想法都是学生以前在课堂教学中曾经经历过的。有的学生提出了更新颖的想法——

1、把可乐瓶一分为三,盖子当作桌脚、凳脚的垫子;上半身作为漏斗,下半身稍微加工,作为水瓢;

2、把可乐瓶剪了,取其中的一片,可以开锁;

3、把弹子放入可乐瓶中,可以当作拉拉队的工具。

??

看来,科学课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真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反思

在关注了日常生活用水,污水和污水处理这些问题之后,本课希望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状况:是否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污染?并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无法在教学时间带着学生实地考察,只能安排学生在课外自行考察,最终的考察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也是无奈之举,现行教育制度使我们常常无法按自己的美好设想实施。因为考察时没有教师的亲自带领和指导,因此考察之前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

要。我将此课分为两教时教学,第一教学指导如何考察,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制定考察计划,如何填写考察报告;第二教时进行汇报交流,补充相关图片录像进行介绍。在第一课时指导环节,尤其要强调安全事项,建议同学结伴而行,建议在父母陪同下一起考察。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醒学生,以免发生意外。同时建议学生取水样进行对比观察,可以拿到学校借用实验室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取水样时也要注意安全,要有技巧。根据调查访问情况,完成作业本中的调查记录. 说实话,任务布置完之后,自己心里也没底,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能在课外按教师要求进行认真细致地考察活动,非常担心这课外的考察活动会流于形式,会限于纸上谈兵。同时也希望一个班中能有1/3学生认真进行考察,那么下一节课的汇报交流就能正常开展了。事实上,学生们给了我一个惊喜,每个班大部分学生均进行了考察活动,其中约有1/2学生的考察活动开展地较为认真,所记录的考察报告也非常详细完整,因此提出的建议也更有针对性,说明学生是认真思考过的,说明这次课外考察活动还是富有成效的。

通过此次实地走访考察活动,学生对家长水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科学课,应该多走出课堂,多到大自然大社会的课堂中进行教学!可惜,限于现行教育体制和制度,很多想法还不可行不敢行??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反思

《污水和污水处理》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中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科学概念”是: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过程与方法”是:.做污水净化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这一课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第二部分:污染源的讨论。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我在上这课时先由图片导入,(在淡水资源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我先上的第二部分,让学生认识到“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接下来再研究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我觉得这样更自然,让学生更好理解。

在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中,学生思考,汇报之后,教师小结时,我通过对照废水处理系统示意图边小结边板书让学生对污水处理的方法更清晰、更易理解。我是这样做的:

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板书: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主要通过一种叫“格栅”的装置。书中的初步处理是在沉淀槽,依靠重力的作用,使污水中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板书:分离)第二个圆形池是二沉淀池,在这里,将活性污泥和水进一步分离。然后,在滴流过滤系统中,废水经过沙砾得到过滤。沙砾表面可铺一层细菌群,以分解污水中的废物。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板书:分解)最后主要用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板书:消毒)

即:

物理方法分离

生物方法分解

化学方法消毒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反思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中最后一课的内容。本课的“科学概念”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过程与方法”是: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做污水净化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这一课内容分三个部分。分别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一个个环境问题。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问题;第二部分:白色污染;第三部分: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我觉得这一课的重点是通过大量的事实(图片、文字、视频资料)拓宽学生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环境与我们的关系。通过这三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按照现状--原因--对策的结构来阐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同时,通过每一个环境问题的相应对策,使学生看到希望,从而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课前教师的资料准备比较重要。为了不让科学课上得像品社课,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准备:

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的种类:

1.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污染;

2.烟尘等可吸入颗粒物;

3.臭氧层破坏(氟里昂);

4.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5.酸雨(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

第二部分:白色污染;

除了刚我们看到的“白色垃圾”对我们的“视觉污染”之外,它对我们更存在“潜在危害”。“潜在危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动物死亡。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难以降解。

塑料从发明至今已经100年多了。在塑料百年“诞辰”纪念的时候,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第三部分: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我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物种灭绝:物种灭绝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生物物种从世界上逐渐消失的现象。生物物种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过程。在自然状态下,一种物种消亡了,新的物种又产生发展了,从而使地球上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但是,由于人为的干预,物种消失的速度会大大加快。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防止物种灭绝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任务。然后在出示一些珍稀的动植物图片??。

对这一课我还精心制作了课件,可上完这一课之后,还是觉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和当前的实事结合起来可能效果更好,同时问题的设计也很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博学啊。

更多相关推荐: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反思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反思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中图版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第一节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三个板块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浅显易懂没有特别突出的难点重点是了解人类...

《净化空气 保护环境》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5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教学反思广州市真光小学吴伟婵审稿何文静环境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教学重点应放在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保护措施上使学生认识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反思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这样安排的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身边的环境从而感受身边的环境对自己对大家生活的影响2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是这样...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反思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反思金成龙在本节课中始终贯窜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学引入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资料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说课与教学反思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说课与教学反思歇马镇中学望必勤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框题为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本框共设两目即计划生育关系国计民生和功在当代利在千...

010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附教学反思

编号zz9010导学案设计编号zz9010

《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学科教学及课例分析》课后反思

《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学科教学及课例分析》课后反思几天前,我听了专家讲授的《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学科教学及课例分析》,而今,我又认真的听了一遍,不是我第一次没有认真听,而是这门课让我收获的东西太多。把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

工程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1216

工程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罗江县深雪堂小学校梁正坤20xx年12月16日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工程问题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掌握其解题思路和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应用题2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教学反思1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在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是这样编排的例1编排的是服装搭配例2是数字搭配进行备课时我们对例题的素材进行反复的思考并且参考了许多相关的案例设计经过多次更改最后决定紧紧围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工程问题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工程问题说课稿吴忠二中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洒金龙一说教材分析1说内容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二课时工程问题2说课标本节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方...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工程应用题教学内容课本42页例7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的689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工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会解答简单的工程应用题教学重点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口算教师出示学生计算二...

打折销售问题教学反思

打折销售问题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适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觉得教学时要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引导学生实验实践并尝试发现亲...

环境问题教学反思(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