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附说课)

时间:2024.4.20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配套资源 《看云识天气》说课搞

《看云识天气》说课PPT

一、 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是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文。课文主要是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农民生产生活中一些经验总结。本文是介绍说明性文章,为了让读者有兴趣,文章写法生动,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很富有文采。

教学时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运用多媒体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组织教学内容。最终实现提高品味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2、积累一些与天气相关的谚语、诗词;

能力目标:1、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2、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了解自然的兴趣。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2、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云与天气的关系。

四、 教学过程

(一) 猜谜识云,激趣导入。

1、

2、

3、 我们先来做个谜语游戏——运动会上都有它, 请猜一个字。 很好。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学习过“云”的英语单词? 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字看出点什么呢?

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我们从这个字也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可真了不

起,在没有科学预测的情况下,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对云和天气的关

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的《看云识同学知不知道“云”字的繁体?请一个同学来写好吗?

天气》,我们来看看云与天气有什么样关系??

(二) 读文赏云,感悟美文。

1、

2、

3、 上节课我们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回忆一下文章的结构。(板书)我还留了三项作业,还记得第一个作业是什么吗?(背诵第一自然段) 谁能有感情地背诵?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齐诵

同学们用甜美的嗓音读了这段优美的文字, 那你们想不想一饱眼福,看一看那优美的云彩呢?不 过有个要求,就是用文中的语句来描绘你所看到的画面。好吗?(屏幕显示各种云)

4、

5、 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们背诵这一段吗?美在哪里呢? 这段文字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运用

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形式来说:“我喜欢这??个句子,因为??”来表示你对本段语言的评价。如:我喜欢“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 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 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6、 学生动手写句子,教师巡视。学生举手发言。(适机板书:抓特征 用

方法 )

媒体运用说明:

在读文赏云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精彩语句有感悟和积累,但在头脑中却很难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因此这时用大屏幕出示各种优美的云图,加上优美舒缓的轻音乐,学生如临其境,情不自禁的用文中精彩的语句描述,使图文结合,学用结合,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 交流识云,梳理文意。

1、

2、

3、

4、 文中有这样一句:“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是什么意思? 那这块天气的“招牌”是怎么样告诉人们是晴是雨呢?请同学们在第二自然段找出答案。 学生答,师板书。薄云:晴 低厚:雨 “往往”“常常”是什么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

性。(板书:语言准)

5、

6、

7、课堂游戏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不同形态和颜色的云到底和天气的晴雨有什么关系?拿出第二个作业。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请你以一种云或光彩的身分作自我介绍,让同学们猜猜你是谁。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文中描写云彩的句子;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我先抛砖引玉好吗?“嘿!大家好,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大家知道我是谁吗?”

学生交流。

8、观云识天气

大家记住这些天气招牌的特征了吗?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这些云的时候能够判断出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吗?你们是不是赵括啊,就会纸上谈兵,那咱们现在观云识天象。请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图片。)

媒体运用说明:

正确识别云与天气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也就是能否学以致用的问题,学生通过表格形式对云与天气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但能否识别不同形态的云又是判断天气情况的关键,因此在这里屏幕显示各种云让学生识别并判断天气情况,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了认识,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论云,补充信息。

1、好,真不错!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我不禁想起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巧借东风,人们称赞他是神机妙算,现在看来同学们也可以像诸葛亮那样,观天象识天气。同学们,你们在课余时间还收集到了哪些能预测天气晴雨的谚语呢。

2、学生汇报交流。

3、屏幕出示。

4、同学们,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也是诗人细心观察生活的表现,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善总结,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老师给你们一个关于看云识天气的专题网站,你们可以到那里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媒体运用说明:

信息化的时代也是学习的时代,如何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广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现代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本文是科学小品,涉及的知识相当广泛,但课文内容的拓展有限,如何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我选择了网络。在课的最后我推荐给学生《看云识天气》的专题学习网站,相信他们会在网络中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五、 教学反思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有着说明文清晰的结构,丰富的方法,同时也有记叙文的形象细腻的描写。因此在教学这课时我重点体现以下两个环节:

一、赏文感悟,学会说话。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最重要

的交际工具,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在本课中,课文在描写云的形态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很富有文采。我先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感悟优美的语言,然后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以最强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在赏云的同时,运用自己已有的语言积累来描绘看到的景象,一边赏云,一边描述,和着优美舒缓的乐曲,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积累语言,培养审美情趣。

二、信息整合,学会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新课程,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在探究云与天气关系时,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料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收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整理,制成表格或演示文稿向同学交流,真正拓宽了文学习的领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质量,从而使学生学会了信息化时代的创造性学习方式。


第二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兰考县孟寨乡第一初中

20xx年6月4日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兰考县孟寨乡第一初中 周动林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天气状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平时是怎么预知天气情况的?很多同学都是依据天气预报了解未来天气状况的。其实,根据云的状况判断天气我国民间也早已总结了许多谚语,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那么,如何看云识天气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2.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一些资料,了解云与天气关系的相关知识。

2.通过听课文录音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并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2.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的比喻句。

3.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课时安排及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云与天气关系的相关知识。

2.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说明文文体知识

(一)定义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说明文的特点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

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三)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内容上的科学性 ;结构上的条理性 ;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

(四)说明文的分类

1.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 和(事理)说明文。

2.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五)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它们 可以综合运用。

(六)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七)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十种:打比方、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

举例子、摹状貌 、引资料。

1.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2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8.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二、自读课文,积累字词

1.峰峦:(fēngluán)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2.预兆:(yù zhà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3.轻盈:(qīng yíng)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4.均匀:(jūn yún)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5.崩塌:(bēng tā)崩裂而倒塌。

6.弥漫:(mí màn)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7.征兆:(zhēng zhào)即将出现的迹象。

8.一霎间:(yī shà jiān)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9.姿态万千:(zī tài wàn qiān)形容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10.变化无常:(biàn huà wú cháng)没有规律地出现新事物。

三、作者简介

朱泳燚(yì),当代科普作家。19xx年生于上海,19xx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几十年来,他先后在教师进修学院、中等师范学院、普通中学、重点中学任教,为特级教师。发表语文教学和语言方面的论文、文章近200篇;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于19xx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浏览全文,思考

(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答: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一词,本义指商业人员用来标志商品,招揽顾客的广告牌,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

(2)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

答: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句中的“天气”能不能换成“气候”?为什么?

答:不能换。“天气”是指某地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如温度、气压、降水、风、云等情况:“气候”?是指某地区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天气状况。

(4)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

答:第2--6自然段。

(5)文中共写了几种云和几种云上的光彩现象?

答:8种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4种光彩现象:晕、华、虹、霞 。教师强调:学习说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强的段落、句子,这种句子在段首。根据这些关键性的句段,就能迅速把握全文。

2、根据以上五题,完成全文的结构梳理,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

(总)第一部分(1):说明天上云的特点,交待云与天气的关系。

变化无常:对比 突出云的善变,点明云彩与天气的关系——云就像天气的招牌

(分)第二部分(2—6):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一层(2):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的最基本特点(承上启下) 姿态万千:比喻 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天上的云多姿多彩 二层(3—5) (3)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三层(6):介绍如何根据云上得光彩来推测天气的变化——晕、华、虹、霞

(总)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 (4、5)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五、课文内容精讲互动

(一)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题目“看云识天气”即点出了本文的说明中心,云与天气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 答: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着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内容。

答: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3.第1自然段如何生动形象的写出天上的云的姿态万千?

4

答:用八个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地形象生动,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作者用“像羽毛”说明它轻飘,用“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用“像羊群”状其形状,“像一床大棉被”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状其势与形。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而且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4.第1自然段如何生动形象的写出天上的云的“变化无常”?

答:用“有时??有时??一霎间 ??”写云的变化无常。

5.“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句中的“有时”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因为它表时间上的限制,去掉了表达就不准确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招牌”是什么东西,把“云”比成“招牌”有什么作用?

答:“招牌”一词,本义指商业人员用来标志商品,招揽顾客的广告牌。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用在这里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密切,形象地说明了看云可以识天气。

(二)重点强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对很难描摹的云彩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就第一段中的比喻句(说明文中称为“打比方”)进行赏析。

赏析:“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运用了八个比喻,准确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的动态特点。 教师强调: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它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三)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句中的“往往”“常常”能去掉吗?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因为他们是指一般的情况,但又不是绝无例外,说明得恰如其分。体现了说 5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句中的“象征”“预兆”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答:“象征”指薄云出现时往往天气晴朗;“预兆”指低而厚密的云层是阴雨风雪还未到来前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因此二者不能调换位置。

第二课时

(四)阅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 作者在介绍“薄云”的时候是按照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顺序;在介绍“低而厚密的云层”的时候是按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的顺序。为什么要遵守这样的顺序?能否互相调换?

答:文章采用这样的说明顺序正好符合天气从晴朗到下雨的全过程,合乎读者的接受能力,非常有逻辑性,因此不能互相调换,它们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逐渐递进的。

2.画出文中介绍到的云的种类的句子,注意各种云的形状、高度、厚度以及预示的天气,准备填表。

(1)教师投影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图片。云的种类简表(一)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1.第六段的中心句是哪句话?它有什么作用?

6

答:第六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它是一个过渡句,表明说明角度发生了变化,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2.阅读第六段,勾画重点,完成图表。教师投影晕、华、虹、霞的图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六)重点强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文章把云分为八类,把光彩分为四种来描述,这样分类说明有什么好处?

答:这样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将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教师强调: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七)学以致用

运用分类别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你熟悉的某一事物。

(八)阅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七自然段的内容。

答:总结全文,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

2.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完全依靠看云识天气。你认为对吗?

答: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六、小结全文

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所以我们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也应该多多的观察,这样我们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七、要点回顾,体验学习成果

讨论交流:你在本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7

讨论明确:了解了有关看云识天气的知识;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条理要清楚; 说明的语言可生动;说明的方法有打比方、分类别等??

八、课堂检测,促进知识迁移

1.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十分准确。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

(1)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一定 有时 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一定 有时 常常)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3)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相当 一定 非常)的限度。

2.下面一段话的句序被打乱了,将理顺后的句序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①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②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③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④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⑤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⑥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⑦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正确句序:( ② ① ⑥ ⑤ ③ ⑦ ④ )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

(2)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

(3)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层,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

(4)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

4.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云或光彩的身份作自我介绍,对照课文,各人自说自讲,或在书上作记号,或写在本子上,看谁介绍的连贯有趣。

例:“嘿!大家好,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 8

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大家知道我是谁吗?”

九、布置作业

1.课后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2.用文中学到的知识去实地的验证一下,并写一两篇观察日记。

十、板书设计

(总)第一部分(1):说明天上云的特点,交待云与天气的关系。

变化无常:对比 突出云的善变,点明云彩与天气的关系——云就像天气的招牌

(分)第二部分(2—6):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姿态万千:比喻 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天上的云多姿多彩 二层(3—5) (3)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三层(6):介绍如何根据云上得光彩来推测天气的变化——晕、华、虹、霞

(总)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

一层(2):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的最基本特点(承上启下) (4、5)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附件:本课授课后的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我力图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为了以教材调动学生,使学生乐学,并将一定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对于说明性文章进行一些探索。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不能等同于地理生物或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侧重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规律,而语文课中说明文教学,虽是以科普短文为文本,但教学的侧重点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通过文本学习语言、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精神,而不是掌握科学知识——这是其他学科的任务,语文课堂不必包办。毫无疑问,在这短暂一节课中,学生对云与天气的关系了解肯定是粗浅的,但这已无关紧要,学生可以在日后结合生活实际去认真观察实践。所以我紧扣教学目标,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 9

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内容,最终实现提高品味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在教学中,把学生朗读、默读、品味合为一体,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感受文本的优美语句,并教会学生品味生动语言的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课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成功之处:

1、不求知识点的全面,抓住语言训练这一重难点,去除细枝末节。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2、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避开以往教学中过多的强调修辞和语法知识,不作繁琐分析,不是用定论的方式传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结论,而是进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符合“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发展的过程”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以课文为蓝本,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评析、加工,虽然稚嫩和粗糙,但却是学生对文本真实的体验和对话,并在对话中经历类似于科学发现的某些思考、分析、概括的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语言训练,是有效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不足之处:

1、教师在时间的控制上,不尽合理,显得前松后紧,使得预定内容没有结束。

2、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制作的课件无法形象生动的体现云的特点,使得课堂使用不够流畅。

3、对于学生的发言,缺少有针对性的评价以及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10

更多相关推荐: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上完看云识天气这节课后经过唐主任和语文学科其他老师地点评讨论我感觉到在这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备课时我力求使用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我对学生地...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向立华701班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普说明文课文以云的变化为线索以怎样看云识天气为重点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告诉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上完本课后反思如下一教学任务的...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哈尔滨市旭东中学阎政刚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技小品课文以云的变化为线索以怎样看云识天气为重点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告诉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在备课时我力图体现教师引...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看运识天气教学反思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我已经讲过很多次每次都有新的收获经典说明文文本内质的发现的确需要一个觉醒的过程多重构建中说明要素的多样性往往形成说明文教学的多姿多彩我常想如何突破传统教法把重点放在学习说明文的...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颂德学校罗瀚本文是七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为感悟文章语言的特点以及初步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拟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本教案为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感悟本文语言的形象生动以及说明文语言...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龙学燕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标教材自20xx年以来不断以来有人质疑入选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一文认为此课不宜再选入理由是这篇自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入选到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今天看来显得相当陈旧在以卫...

《看云识天气》一文的教学反思

看云识天气一文的教学反思刚刚上完看云识天气一文后我感触颇多在这里我谈一谈我的教学反思云的形状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用图表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把云的各种开头各种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展现得一目了然脉络清晰可以通过表格设计帮助学生...

课看云识天气学案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主备人李德银参与教师候占平包丽娟白静李葆华叶红红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第22课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概括文章要点2理清文章整体思路3了解相关科学知识开拓思路4培养科学...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吕艺镇中学七年级学情分析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语言和说明方法都没有了解但是这是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入门课老师需要讲得浅显易懂使学生能够对说明文有一定的...

中学青年教师教学设计—看云识天气

中学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姓名学科七年级语文20xx年月日

看云识天气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江西省铜鼓二中樊雄文教学目标1理解并识记文中生字新词及谚语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重点一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运用的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重点二难点3了解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和知识培养观察自然探...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