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反思

时间:2024.5.13

《雨霖铃》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所教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第二单元共有八首词的学习内容。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强调回归体验、回归心灵。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词汇,注重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获得心灵共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这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至高境界。诗词赏析是学生,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学习的难点。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堂主要分成三大块:首先是知人论世,主要是背景、作者介绍;其次,是作品的品读和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和对作者抒情方式的分析,尤其注重意境创设和语言的体悟;最后,是选曲吟唱,相和而歌的环节,引导学生填词歌唱,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这样一种富有趣味的尝试。教学环节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

一、朗读环节: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的品味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在介绍完作者之后,就以学生自由朗读、个人朗读、教师示范、集体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这也让学生感受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了诗歌朗读的指导。

二、诗词鉴赏环节。我在课堂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些关于离别的诗歌,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等等,这些诗歌都是以前学过的,重新朗读,既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又为本课的已经创设作铺垫。在语言赏析中,我也注意到引用一些诗歌来使丰富这堂课浓浓的诗歌意境之中。我感觉这种无形中的渗透远比直白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1、在教会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时,我比较注重传统的教法和学法。主要让学生从“抓意象、领会意境,到把握感情”这一思路来进行学习。如《雨霖铃》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找意象,如“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等,品味意象所构造的意境“凄切悲凉”的特点,再找找词中直接表现情感的词句,这样下来,学生就基本把握了全词的要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现了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融情于景”等。

2、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我会详细分析词中关键性的语句。可以通过对其中的重点语句的讲解、赏析,拓展学生想和联想的空间,补充词意的空白,从而更好的把握词中营造的艺术境界。

3、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中国古代文人虽然有着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但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往往有着相似之处。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的分析鉴赏方法,在了解词人的思想倾向的基础上把握全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尚有一些我还没有兼顾到的问题,比如:

1.诗词的讲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接触文本,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既要训练诵读,又要训练鉴赏表达,感觉时间很紧张,不够舒展自如。

2.在课堂上,教师一定不能只做客观的引领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所讲授的文本之中,因为只有和文本产生了情感共鸣,才能把真实的情感注入进课堂中,真正地和文本和课堂融为一体,才能引领学生获得美的体验。我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情感投入的并不够,特别是朗读上不够到位,这一点,作为语文教师的弊病,一定要加以改善。

3.在引导学生感悟词人表达情感的教学中,稍显生硬。学生拥有感情、拥有感知感情的能力以及拥有发现美、表达审美体验甚而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必须达到的各个阶段的目标。我奢望能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变成灵动的语言。

4.学生讨论不够充分,应给予更充分的时间,给予恰如其分的提示,使他们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对于《雨霖铃》的教学,有成功之处,也有最后反思的四点都是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我只能说,追寻没有止境,吾辈尚需努力。


第二篇:雨霖铃教案及教学反思


比较鉴赏,感受意象

——《雨霖铃》教学案例与教学后记 设计思想:

随着教改向纵深发展,学校的课堂教学及教研活动正进行着重大变革。为切实提高教学活动质量,我校语文科组提出了基础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兴趣的激发和知识的整理”。围绕这一课题,我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对课题进行研讨,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以更好地理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宋词四首》中的第一首词,它是宋代婉约派柳永的代表作。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该词以“离情”为线索,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选择《雨霖铃》这首词进行探究是为了让学生对婉约派风格有一个大致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而诗词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此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对古诗中常出现的意象也有大致了解。但是学生在对诗词写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体会还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补充必要的知识和背景,加以引导,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替换法”,将柳词中的一些经典意象换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鉴赏感受柳词的意象美,从而更深地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通过比较鉴赏,点评词中美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 (3)替换法 (4)比较鉴赏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古今流行歌曲“幕后英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唱流行歌曲,据我所知,在座的很多同学是周杰伦的粉丝,喜欢周杰伦的歌迷多半也会爱屋及乌的喜欢上方文山的歌词,很多人都评价他是“周杰伦成功背后的男人”,这个雅号虽然听起来比较别扭,但确实能证明方文山对于周杰伦成功的价值。流行歌曲不止流行于现当代,在宋朝也相当流行,不同的是演唱者是当时的歌伎,而柳永就是当时的“幕后英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歌女一旦得到柳永的词,传唱开后立刻会身价飙升,大红大紫。柳永的词,流传很广,当时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便能歌柳词”的局面。柳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柳丝”,今天我们就通过欣赏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妙好词来一探究竟。(板书:雨霖铃)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大家通过预习知道,这是一首离别词。生离比死别更让人伤心,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下面,我们一起欣赏配乐朗读,初步感悟词人的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

1、听“配乐朗读”,让学生沉浸在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里。

2、学生通过听朗读,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基调,教师板书:感情:无奈、伤痛、眷恋

三、了解背景,学会“知人论世”

1、教师设问:

有同学曾经问我:通过电视等媒体信息我们知道,在封建时代,歌伎是很没有地位的,是受歧视、受迫害的社会底层市民。那么作为封建文人学士的柳永,一个上层的文化人,与歌伎混在一起——甚至谈起恋爱来,岂不是自降身份?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说明:针对该生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点击网页介绍有关柳永的经历。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柳永的背景及与歌伎情深意切的关系,懂得借助背景,“知人论世”,鉴赏诗歌。

2、点击 “柳永”,教师同时简要点拨:

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歌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曾相识。”他的很多佳作,便是取材于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这首词就是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歌伎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

四、再听 “配乐朗读”,学生跟着朗读一遍,加深对作品的整体认识。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作简要评价,并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和节奏。

五、分析上阕的情与景的关系,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教师: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大家自由读上片,说说作者选择哪些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

2、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

人物形象:无绪、泪眼、凝噎

3、分析意象和人物形象描写的作用

提示:在分析杜甫的《登高》的首联时我们概括过意象的作用,主要就是渲染氛围和烘托人物情感,那么这些意象渲染了什么氛围,烘托了何种情感呢?明确:渲染凄清氛围,烘托人物不忍分离的伤感。

4、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上片写景非常成功,但同学们可能一时说不出好在何处,下面我就出示改编后的《雨霖铃》,同学们与原作对比,分析哪篇更好?(分小组讨论3分钟,各组派代表发言。)

知了知了,夕阳西斜,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将发。执手相看泪眼,有千言万语。念去去、千里相隔,乌云沉沉楚天暗。

(1)寒蝉凄切:“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

(2)对长亭晚:古代交通不如现在方便,一个电话,就可以听到对方声音;相隔千里,飞机几个小时就可来到心爱人身边。古代最好的交通工具是马与船,离别再相见,不知要何年何月,说不定就是永别,因此古人送别总是十里八里,长亭短亭,一程又一程,叮咛又叮咛,一送就是大半天。

长亭:古代送别的地方。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典型的送别环境。

王实甫《长亭送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留恋处兰舟催发:离别时大家都无精打采,毫无心思饮酒,却一杯接一杯往下灌。

一方面情侣恋恋不舍,另一方面舟船不得不出发,一个“催”字把矛盾凸现,把情人迟迟不忍分离的心情栩栩写活。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典型的细节。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

言中,与苏轼“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江城子》)异曲同工。“流泪眼望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

(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句陡然一转,意境全新。从实境转写幻境。从此挥手一别,举目关河:浩淼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它给读者的感受,不仅是自然景色之暗淡,更充满着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辽阔之景衬内心愁绪之奔泻而出。

5、融注感情,再读上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教师示范朗读一遍,将所储备的感情传染给学生。学生深情朗读上片。)

六、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

1、教师引入:下阕字字珠矶,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千古流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样是写景但下阕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2、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边板书:

下片: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3、教师点击网页有关诗歌意象部分,并点评学生发言,深化学生认识。 关于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

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

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

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关于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关于风: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关于柳:有“留”意,长亭折柳就是指送别。

总结: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4、学生自主朗读作品,鼓励毛遂自荐,作示范朗读。

七、师生共同归纳本诗的写作技巧:

教师: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鉴赏诗歌,如果准确把握了意象的特点和情景交融的写法,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感情了。如果我们再细细分析,作者在上下阕的写景角度上有点不同,那就是——上片实写,下片虚写。而其中的转折句是“念去去”句。因此,我们可以归纳本词的主要的写作技巧是:

板书: 写作技巧:(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八、课内外迁移:初步掌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哀怨缠绵

我们之前学了豪放派,现在又接触了婉约派,如果各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两者,应该怎样形容呢?

1、学生马上思考,自由发言。

2、教师准备以下范例,必要时作引导:

例:如果说豪放派是一位东北大汉的话,那么,婉约派就是江南少女; 如果说豪放派是长江黄河,那么婉约派就是小桥流水。

如果说豪放派是高山大海,那么婉约派就是山涧小溪。

九、作业:背诵全词

板书设计:

雨霖铃(柳永)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

上片:话别之时 渲染凄清意境

(实景) 烘托伤痛情感

人物形象:无绪、泪眼、凝噎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下片:别后之境 典型意象:酒、杨柳、晓风、残月

(虚景)

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让学生体味“伤离别”的情感。但学生受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所限,对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寻找一些元素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导入部分我借最近走红的周杰伦、方文山、“粉丝”等,引入现代元素“柳丝”(柳永的粉丝)等,学生对柳永的兴趣大增。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都急于了解柳永作为封建文人为什么会和当时处于下等地位的歌女们交好,通过我的 “知人论世”,介绍柳永,学生一下子就牢牢记住了柳永,而且对柳永的印象比之前任何一位作家都深(这是我一周后调查所知)。

备课时我研究了很多前辈的教学设计,大家都是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解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和词人的离情。但根据以往的教学,我发现仅仅依靠老师空泛的讲解或是学生想像,他们很难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美。故这次我设计替换法,将原词中的一些词语替换,这样学生一下子辨别“孰优孰劣”。通过小组讨论,学生都能对柳词的好说出个一二三,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之前仅靠老师空泛地讲解。

更多相关推荐: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诗词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领悟作者表达方式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能力较强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词作...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柳永的雨霖铃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重新强调回归体验回归心灵尤其是诗歌更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获得心灵共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创设情境符合考纲...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高一语文组杨慧芹微型课雨霖铃是由目标续写教学过程问题设计三个环节时间要求控制在20分钟内组内普遍流行一句话上一次公开课就要蜕一层皮在真正成为这句话的实践者之后我才真正铭记于心然而这层皮蜕得好准备一...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授课教师科目语文授课时间5月5日第8节课地点授课内容雨霖铃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课堂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质疑是主线本节课可以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的充分的发挥让学生自己品读意象说出...

雨霖铃教学反思

怎样进行诗词教学柳永雨霖铃教学反思雨霖铃是高中必修4的第二单元宋词的第一课也就是第4课共有柳永词两首第一首是望海潮其次才是雨霖铃但是指导老师建议把雨霖铃放在第一首学习因为相比之下这首词更能代表婉约风格望海潮则有...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雨霖铃gt教学反思一诗词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gt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在本课的教学设...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诗词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词作的内容把握和...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高二语文张素敏给这届学生讲解雨霖铃正好是在天气渐暖柳絮纷飞的春雨微濛的暮春时节文理科分班刚刚结束整个校园高一学生之间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感伤气息这一切都为雨霖铃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情感氛围于是我在...

《雨霖铃》教学设计与反思

雨霖铃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

《雨霖铃》教学设计与反思

雨霖铃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

雨霖铃教学设计(成都市优质课比赛获奖作品)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xx中职教师教学设计大赛雨霖铃教学设计温江区燎原职业技术学校张海燕授课专业电子应用技术专业授课班级高一电子3班使用教材语文基础版倪文锦主编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雨霖铃教学设计雨霖铃教学设...

《雨霖铃》教学设计_13367

雨霖铃教学设计乌丹二中王富刚一教材分析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诗...

雨霖铃教学反思(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