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短歌行》教学设计

时间:2024.5.8

1

真男子、大手笔的求贤歌 ——《短歌行》品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2.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3.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4.理解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短歌行》。

教学重点:1.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曹操的真挚感情与高尚情操。

2.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正值赤壁大战的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取槊立于船头,满饮三杯,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老师范读:

(配乐朗诵,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老师亲自上场,如陶醉状,深情诵读) 三、学生齐读:

这《短歌行》本来是古乐曲的名称,属于汉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做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这一首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八句,层层递进,情感浓烈,含蓄婉转,意蕴深长。下面有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一下。 四、分节品读:

1.品读第一节:

(教师点评并提问)诗人一开篇就表现出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以悲凉的情调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的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八句的呢?

明确: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

(提问)这样的感情基调,乍一看去好像是在鼓励人们及时行乐,其实,诗人的目的并不在此,那么诗人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他是在号召人们,要抓紧时间,及时建功立业。然而,要建功立业,光靠一己之力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广纳贤才,为我所用。曹操的忧愁,正是这种“求贤”之愁,渴望建功立业之愁。

(提问)诗歌前八句的主题就是一个“愁”字,这种忧愁无休无止,让人难以释怀,怎样才能将这种忧愁排解干净呢?

幻。(明确)诗人认为只有依靠“杜康”○“杜康”是一个人的名字,传说他是我国酿酒的第一人,是粮食酿酒的鼻祖,后来“杜康”就成了美酒的代称(借代)。

(提问)其实,曹操说可以靠美酒来解愁,恰好说明这种忧愁是无法排解的。李白有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幻○(引导生一起回答)

(提问)看来这个借酒浇愁是不可取的。后文中有哪一句,也证明了这一点? (明确)“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品读第二节:

(教师导入第二节)这首诗,心怀天下,唱出了一代政治家的求贤之歌;这首诗,沉雄豪迈,洋溢着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这首诗,回环往复,在质朴苍凉中蕴含着激越昂扬。

(教师点评)在第二节诗中,曹操接连用了两个典故(哪两个典故?生回答,教师明确),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之情,情味更加绵长深沉。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幻○(引导学生一起回答)的曹操,对人才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曹操多次下求贤令,作求贤诗,大力延揽人才。

第一个典故来自《诗经·郑风·子衿》,该诗第一章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衿”是古代人的衣领,诗中指代姑娘所思念的情人。原意是说:“我深爱的人儿啊,你让我深深牵挂,虽然我不能去找你,可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个音信呢?”曹操引用这句诗(提问:曹操引用这句诗有什么作用?生回答,教师明确),表达的是对贤

2

才的渴慕,正是这些有才识的人,让他牵肠挂肚,思念到如今。更为重要的是,曹操虽然只引用了原诗的前两句,却暗含了后两句的内容。其实,曹操的意思很明显,他想告诉那些有才识的人:“即使我不去找你们,你们也应该给我个音信,主动投奔我。”(引导学生一起回答)这才是曹操的真正目的。只不过说得十分委婉巧妙。

第二个典故来自《诗经·小雅·鹿鸣》。曹操直接引用了原诗的前四句:“呦呦鹿鸣,幻意思是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要是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有贤才来投奔我,我一定会鼓瑟吹笙,以“嘉宾”之礼来款待他。曹操此言不虚,他赤脚幻 迎接许攸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试引导学生回答出曹操赤脚迎接许攸的故事)○

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臣许攸多次为袁绍献计,都不被采纳,袁绍甚至把他当成了曹操的奸细。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喜出望外,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赤着脚奔出帐外迎接许攸。这与“鼓瑟吹笙”之礼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许攸也因为感激曹操的礼遇,归服以后立即献出奇计,让曹操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的粮仓(引导学生回答),最终使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这是我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也是曹操求贤纳才的一段佳话。 3.品读第三节:

(教师点评)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忧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

诗的第三节,曹操再次强调,他对求贤的忧愁,重申他对人才的礼遇,曹操清醒地认识到,要建功立业人才多多益善,尽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曹操的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幻等等(引导学生回答)批文人士子和军事人才,如“建安七子”、钟繇、司马懿○,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但他仍嫌不够,对于“求贤之忧”和“礼遇人才”这两个主题,曹操在诗中再三强调、反复咏叹(提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生回答,教师明确),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还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做出了郑重承诺,他延揽人才的心不会停止,只要贤才前来投奔,无论何时,都一律给予优待。这显然是为了让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人早日打消顾虑。 4.品读第四节:

(教师点评)诗的最后一节,呈现出这样一幅形象生动的写景画面(提问:诗人给我幻:月明星稀的夜晚,一群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回答,教师明确“月夜鹊飞图”)○乌鸦向南飞去,它们围绕大树飞了一圈又一圈,却找不到合适的栖身之所。这是一个寓意

深刻的比喻(引导学生回答),那些绕树飞翔的乌鸦实际上是指犹豫不定的人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对三国鼎立的局面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依附于谁,曹操对这样的人才,是充满着同情和关心的,也是十分欢迎的。曹操不光是欢迎这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就是那些已经依附别人攻击过自己的贤能之人,他也能容忍和欢迎,如“建安七子”中的陈琳,曾幻,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把曹操的祖宗经为袁绍所用,写过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

三代都臭骂了一通,慷慨激昂,极富煽动力。曹操当时正患头风,看到陈琳的檄文,感到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头风马上就好了。后来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

面对当年的仇敌,曹操责问陈琳道:“你当初为袁绍作檄文,数骂我的罪状也就可以了,干嘛还要辱骂我的祖宗呢?”陈琳回答说:“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左右的人都劝曹操将陈琳处死,可是曹操怜惜陈琳之才,不但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从事,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啊!可见曹操对人才是多么的渴慕,他那因求贤而生发的忧愁是多么的深沉。 幻: 五、教师总结、学生试背○

曹操一生礼遇人才、重用人才,曾三次下令求贤,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真男子、大手笔的“求贤歌”。

全诗融抒情、写景、叙事于一炉,把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绘与主观思想上苦闷忧郁情绪的抒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曲折有致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立意深远,气韵沉雄,想象丰富,感情充沛,不愧为难得的上乘之作。用典贴切,事典语典交互使用,均能切合诗歌主旨。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但我们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痕迹! 六、板书

第一节:悲凉、愁苦不堪、忧愁、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第二节:求贤若渴、礼遇嘉宾、用典 第三节:思念贤才、反复咏叹、正反对照

第四节: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融情于景、比喻 七、教学后记


第二篇: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张金波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二、研究性探讨:

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原著保持一致。剧中曹操就唱了《短歌行》,但电视连续剧里的鲍国安的一段演唱,是与剧情不相适宜的。

短歌行教学设计

先看《短歌行》的作者曹操,他是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如果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看,他独揽大权,他想统一国家,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改革用

人制度,这些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他顺应了那个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对他的评价应着重看他对历史的供献,而不应该仅仅从道德方面来看。也就是说,《短歌行》的作者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其次,就《短歌行》的思想意义来说,不外乎表达了历史真人曹操感叹人生短暂,渴求贤才辅佐的心情,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诗有悲壮慷慨的个性特征,这一首诗也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建安风骨”。

第三,再看艺术作品,作者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当然也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曹操看到他从北方带来的将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也使他误认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无非是想作战前总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短歌行》,当他需要别人吹捧之时,“不识时务”的师祭酒居然说正声雅乐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举槊刺死师祭酒,而后,又于次日亲自为师勖送葬。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显然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好大喜功,爱听颂歌,他的壮举只不过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说,这样安排情节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说穿了,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

三、把握诗歌情感主线

但有一点,电视剧的处理是正确的,即此诗是一首在酒宴上演唱的诗歌。诗中有“对酒当歌”的句子,可作证据。

(一)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浇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

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可以这样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认为,酒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家庭,欢乐,悲伤??看样子,酒常与某种情感相连,那么曹操的《短歌行》借酒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二)我一直觉得这首诗的名字不好,因为如果用第一句仿佛更好——对酒当歌。喝酒的时候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大家齐读,开始!

教师朗读。

学生结合教师的朗读,分析本诗的风格特点。

学生齐读。

(三)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曹操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寻找线索(找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

四、分析诗人的情感

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

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对酒当歌,应该唱歌,忽然就变了,人生几何,人生短暂,就像朝露。但我们说过,酒代表各种感情,这首诗是从什么开始的?

明确:忧。忧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

板书:光阴易逝

师:诗人举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诗人满腹忧愁,用什么来解忧呢? 生:酒。

师:对。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忧人生短暂,酒并不能延长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有一个问题是,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师: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何人生态度?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2、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师: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

项羽:刚愎自用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乌江自刎

刘邦:虚心请教成就天下

师: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2、“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忧”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板书:贤才难得

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

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几句的含义,其实就是在翻译。

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3、忧的根源

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请大家自己概括一下。

板书:功业未就

短歌行教学设计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

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师: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

生:没有贤主。

师:回答得很好!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师: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五班有同学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确: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 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五、研究性探讨

曹操志向远大,同时深知成就天下不能单凭匹夫之勇,必须依赖天下贤能,故而求贤若渴。其实三国时代,何止曹操一人重视人才,刘备发现诸葛亮这匹千里马,留下“三顾茅庐”的美谈。

幻灯片:

有人说三国之争实为人才之争,最后魏蜀吴之所以能三足鼎立,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各自拥有一大批才智过人的能臣与骁勇善战的武将。可以说人才得失,生死攸关。假如你有机会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你将如何对待人才?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

你将如何对待人才?

同学一:提供有利条件。 高薪,高职位

同学二:好的工作环境。

同学三:尊重。

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

同学一:复合型人才

同学二:创新型人才

提醒学生,自己首先应成为一名人才,从现在就要为将来打好基础。

六、课外拓展:

请大家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

幻灯片: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七、课后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作者: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张金波

电子邮箱:zhangyizhitaba@163.com

更多相关推荐: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这一单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是高中学生的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所以虽然已经讲读了三首古诗诗经离骚但是学生对于怎样读诗歌还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所以备课时我就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上诗歌...

短歌行 教学反思

短歌行的教学反思感谢西安思源中学为我们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辛苦的工作让我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实践自己锻炼自己受益颇多具体到我的这一节课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在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和...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高一甲语文组侯巍刚刚跨出大学校园走上三尺讲台我就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课程课堂研究专题研究课活动即7位青年教师同题授课讲授短歌行活动分为三轮在第二轮活动中我上了从教生涯中的第一堂公开课短歌行是最能...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短歌行教学反思一首短歌行让我读懂了曹操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人的思想和事业可以穿越时空在时间的原野上奔跑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那激荡于胸中的壮志之忧但是我怎样才能更好的把这种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呢于是我决定让学...

《短歌行》第八届青基赛高中语文7选手(南澳中学林赟泽)上课《短歌行》材料教学反思

登岳阳楼其一教学反思登岳阳楼其一是陈与义的一首杰出的代表作品作为一首千古佳作该如何传授其蕴含的内在美经一番思考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我的教学思路如下先了解作家及写作背景初读诗歌感知诗意初步感知意象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初步...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由于古今有着千百年的时空距离古代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均与现代汉语存在着明显差异加上对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情况缺乏了解对文章中涉及的典故制度名物等不大熟悉这些都会使我们的学生感到阅读文言文要比阅读现代文难...

《短歌行》教学实录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短歌行课堂教学实录问同学们可曾喝过酒问是大瓶大碗的喝呢还是小杯小盏的酌问可也曾意气风发酒兴满怀时激情澎湃的唱首李白的将进酒问不曾是不是以后有机会同学们可以试试或许也可以增添喝酒的气氛与雅兴咱们...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包括lt诗经gt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

长歌行教学反思

长歌行教学反思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黄紫绿长歌行这首汉乐府民歌文字清新优美寓意深刻让学生感受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从而学会珍惜时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掌握本课生字是教学的重点我做出如下反思一古诗教学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

长歌行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记录备课时间20xx年10月9日备课地点会议室备课年组五年组备课人臧远双参加人宋福群及本组所有教师备课内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够熟读这首诗并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力目标通过教...

国歌教学反思

国歌教学反思作为一个中国人国歌是我们最熟悉的歌曲在新课程教材中国歌也多次出现当三年级的教材中再次出现国歌时我有一些茫然这一次出现在音乐层面上的主要任务是学唱国歌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说不会唱国歌那实在是过意不去问题是...

国歌教学反思

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反思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温泉小学王丽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反思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必须唱好它在21世...

短歌行教学反思(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