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时间:2024.5.8

《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阅读鉴赏”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⑵.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⑶.学会透过诗歌,感悟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教法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学生朗读、交流、探究、表达、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诗词鉴赏的能力。

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

(1)课前探究准备阶段 (以平时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单位。)

在学习了前三首古典诗歌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让学生查找有关曹操的资料及其诗歌作品,从中了解曹操的为人。有条件的学生可让其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课件。

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各研究小组作好演讲评点准备。(学生可参照《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加以对比)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自行选取择一项作为重点探究内容)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课前探究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从而让课内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与此同时也大大地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能力,让学生学会综合、辩证分析人物,从而形成自己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在三国演义片头曲的背景下,设计导入语:正如歌中所唱,历史的长河滚滚东逝,早已离我们远去,然而任时光流转,岁月更替,那灿若群星的诗词歌赋却穿过历史的天空,闪烁着永远的光芒。每当我们轻吟浅唱,含英咀华,或为之潸然,或为之振奋,总能沉浸其中。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短歌行,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步骤二:课内展示(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

第一部分:找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准备或口头介绍、或幻灯片展示“作者简介”,,教 1

师出示历史上对曹操的各种评价,再由教师简单归纳小结。

第二部分:解题:(由教师完成)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文学常识,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部分:由学生根据课前准备,介绍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步骤三:赏析诗文:

活动一、明意知情,品韵析志

1、一读明意:学生朗读本诗,并根据课文注释,初步感知诗意。

2、二读解情:播放背景为《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画面的名家朗诵,让学生对全诗的感情基调有了一定的领悟:慷慨悲壮。

步骤四:从酒文化引入

从“对酒当歌”可以看出,此诗是一首在酒宴上演唱的诗歌。酒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酒的诗句。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进一步把握感情基调。

步骤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本诗的诗眼是“忧”。

诗人忧︰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求贤不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意象分析情感﹚

2.本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试举例分析。

①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语出《诗经》。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之语。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多多益善。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出《史记》。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引用典故可以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增加诗歌内涵容量

2.比兴手法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以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并以此起兴,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除了上述手法,诗歌还运用了一些修辞: 比喻 借代 设问 引用(设计此题是为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词表达技巧)

3.透过本诗你觉得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诗人曹操是一个求贤若渴、抱负远大、积极进取开创新局面的领导形象。

(答案不求统一)

此探究题的设计是为引导学生通过诗句分析鉴赏人物形象,并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提高诗词鉴赏能力,为高考打基础。

步骤六:小组展示点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 英雄的慷慨悲歌 实质是一曲“求贤歌”

设计之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探究,培养质疑创新精神,提高鉴赏能力。 2

课外作业

①(温故)背诵默写初中学过的曹操的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②(知新)自学毛泽东的一首词: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课外阅读

●曹操,沛国谯人,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所以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开始崭露头角。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曹操事略

1.疑杀华佗: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佗。遗憾的是,当华佗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2.废除寒食节:“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严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们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曹操有一年视察并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时,发现民间百姓每年度过“寒食节”的方式,己经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下令废除。

3.提倡薄葬: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坟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4.割发代首:有一次,曹操大军经过农田,看见田里庄稼丰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不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麦田。为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头发来代替。

5.望梅止渴:曹操征张绣时,路上缺水,将士皆渴,于是他以鞭虚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军士听说后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么渴了,最终走出了困境。

6.煮酒论英雄:一日,曹操与刘备边喝酒边评论天下英雄,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于是从容俯首拾箸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烈风必变,安得不畏?”意即连圣人对迅雷烈风都会失态,我怎能不怕呢?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曹操于是不疑刘备。

7.裸足迎才: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跑出恭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一见,感慨万千。

8.东临碣石:公元207年,统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仲秋八月,秋高气爽,曹操亲率威武之师,满怀胜利豪情,长驱东进。渤海西南岸有一山突兀,灵秀独钟,曹操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沧海,歌以咏志。于是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观沧海》。

9.滥杀无辜:董卓败乱朝纲,曹操带领几个人逃回乡里,经过友人成皋吕伯奢的家。伯 3

奢出去了,只有他的五个儿子。友人本想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夜晚听到他们食器碰撞的声音,误以为是想谋害自己,于是在夜里杀了他们。而且还凄怆地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由此可见曹操阴险冷酷的权谋。

10.曹操焚稿:《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出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为己能。”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

4


第二篇:短歌行 曹操 教学设计


《短歌行》课堂教学实录 《短歌行》课堂教学实录

1.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2、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2、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

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

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

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

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

1.

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

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

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

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

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实施过程

师: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

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好。《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

(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

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师:看来大家对《三国演义》都很熟悉,对曹操了解的也不少。历史上的曹操除了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之外,同时他还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能文善诗。他的散文风格清峻、简约严明,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其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质朴,气魄雄浑,格调慷慨悲凉,代表了“建安风骨”。下面,我们就来学他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短歌行》。

师:我们先来了解其创作背景。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大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从中来”,苦闷煎熬。但他并没有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招人才,建功立业。

师:我们先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播发录音)

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感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功业未成的苦闷和要求招揽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诗的总体基调是慷慨悲凉的,朗读时要把握好作者的这种感情。如开头八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前四句是作者感慨人生有限、生命易尽,情调感伤苍凉。读时应该语速缓慢,语气伤感低沉。后四句诗人慷慨高歌,借酒消愁,寄托忧思。读时感情要激昂慷慨。同时,该诗继承了《诗经》四言诗的特点,以四言为主。读时要把握好节奏,2/2断读,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下面就让大家自读这首诗。

(学生自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

(某生举手朗读)

师:(读毕,师生鼓掌)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基本能够把握准诗的感情基调。下面,我们再来听听录音朗读。听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

(播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诗犹是如此。诗歌要反复朗读,以读带解,从而体味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师:下面,我们就共同来鉴赏这首诗。全诗共三十二句,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划分?

(学生积极讨论)

生1:全诗可分为三层:1-8句为第一层,抒发诗人对人生地感慨,借酒消愁;9-25为第二层,表达诗人得到人才地喜庆心情;26到结束为第三层,抒发了诗人的胸襟抱负。

生2:全诗分为两层:1-25句为第一层,表达诗人对人才的渴求;26到结束是第二层,抒发了诗人要广招人才、一统天下的胸襟和抱负。

师: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意见吗?

(学生没有异议)

师:大家赞同哪种分法?

生:第一种。

师:好,既然大家都同意这种分法,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分析课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我们班共有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层次,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待会,每组派一位同学来发言。

(各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意见,)

生1:第一层前四句诗人借酒抒情,感叹人生苦短、生命易逝,情调有点悲凉。后四句诗人借酒消愁,慷慨高歌。

师:诗人在感慨人生有限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运用了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

师:对。面对美酒本应放声高歌、及时行乐,但诗人却感叹年华易逝、生命易尽,就像早晨的露珠,太阳一出来就被蒸干了。诗人心中痛苦不堪,诗句带有明显的感伤苍凉的情调。

师:诗人说“忧思难忘”,他为何忧思?

生1:可能是因为生命易逝所产生的忧愁吧。

生2:依据文章的内容,诗人的忧思是因求贤若渴却求之不得和他功业未成却感人生苦短而产生的苦闷。

师:回答得很好。“忧思”是全诗的脉络,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诗人对贤才的渴求埋下了伏笔。“杜康”本是古代发明造酒的人,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是酒的代称。

师:一组的同学把这一层朗读一次。

(学生朗读)

师:接着,请第二组的同学来分析第二层。

生1:这一层是诗人抒发对贤才的渴慕,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和思念。

生2:这一层采用了借喻和比兴的手法。“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是借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比兴。

师:这一层作者就是用这样的手法来展开的。他活用了《诗经·郑风·子矜》里面的诗句: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本是表达对情人的思慕,这里借喻对人才的渴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明月”喻指“贤才”。作者面对一轮皓月,感慨人才如空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得,何时才能为我所用。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人生感叹。

师:本文在用典上贴切自然。除了刚才我们讲到的例子之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引用了《诗经·小雅·鹿鸣》,它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这本是宴请宾客的诗句,这里用以表示对贤才的礼遇。

师:这八句化用《诗经》的成句,以明己志,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化用前人成句自然严整,与诗歌主题浑然一体。

师:这一层点明前面忧思的原因,呼应了前文。

师:现在我们进入对第三层的学习。这一层的前四句该如何理解?请第三组的同学来回答。

生: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而飞。绕树飞了三圈,有哪枝高枝可以栖息。

师: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图。作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个概数,不能翻译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

师:“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最后四句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愿以山高海深的胸怀,效法周公广招人才,抒发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师:大家再把这首诗朗读一次,并试着背诵全诗。

(学生朗读)

布置作业:

课后探究性话题――本诗以酒开篇、借酒抒情。可以说在中国古代,酒与诗是不相离的。大多诗人喝酒必赋诗,有酒兴才能有诗情。最典型的是李白,他能杯酒诗百篇,他是诗的一生也是酒的一生。《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其诗也是“篇篇有酒”。酒与诗有着源远的姻缘,酒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同学们可以就“古诗中的酒文化”为课题,就某一方面搜集材料,进行探究,写一篇小论文。

探究话题:古诗中的酒文化

方法指导:

1、以4-6人为一小组,搜集相关资料。

2、汇集材料,分析讨论,综合意见,写成一篇小论文。

更多相关推荐: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这一单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是高中学生的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所以虽然已经讲读了三首古诗诗经离骚但是学生对于怎样读诗歌还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所以备课时我就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上诗歌...

短歌行 教学反思

短歌行的教学反思感谢西安思源中学为我们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辛苦的工作让我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实践自己锻炼自己受益颇多具体到我的这一节课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在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和...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高一甲语文组侯巍刚刚跨出大学校园走上三尺讲台我就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课程课堂研究专题研究课活动即7位青年教师同题授课讲授短歌行活动分为三轮在第二轮活动中我上了从教生涯中的第一堂公开课短歌行是最能...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短歌行教学反思一首短歌行让我读懂了曹操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人的思想和事业可以穿越时空在时间的原野上奔跑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那激荡于胸中的壮志之忧但是我怎样才能更好的把这种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呢于是我决定让学...

《短歌行》第八届青基赛高中语文7选手(南澳中学林赟泽)上课《短歌行》材料教学反思

登岳阳楼其一教学反思登岳阳楼其一是陈与义的一首杰出的代表作品作为一首千古佳作该如何传授其蕴含的内在美经一番思考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我的教学思路如下先了解作家及写作背景初读诗歌感知诗意初步感知意象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初步...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由于古今有着千百年的时空距离古代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均与现代汉语存在着明显差异加上对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情况缺乏了解对文章中涉及的典故制度名物等不大熟悉这些都会使我们的学生感到阅读文言文要比阅读现代文难...

《短歌行》教学实录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短歌行课堂教学实录问同学们可曾喝过酒问是大瓶大碗的喝呢还是小杯小盏的酌问可也曾意气风发酒兴满怀时激情澎湃的唱首李白的将进酒问不曾是不是以后有机会同学们可以试试或许也可以增添喝酒的气氛与雅兴咱们...

教案:《短歌行》教学设计

1真男子大手笔的求贤歌短歌行品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2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3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4理解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短歌行教学重点1分析品读诗中的人...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看有关三国演义的视频或者关于曹操的图画文字增加学生对曹操的了解二导入同学们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荟萃的曹操则以其文治武功文学才华而闪耀其中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他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他在诗中...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了解用典比喻借代等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鉴赏诗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鉴赏诗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有担当时不我待的意识建立积极昂扬人生观二教材分...

《短歌行》品读课教学设计

富源学校朱老师课堂教学设计不做则罢做则做好真男子大手笔的求贤歌短歌行品读课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曹操和三国的历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短歌行的诗句意思也不难懂因而重点不放在字词的疏通上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极富音乐美结构美...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案襄州二中邹晓慧朗读是诗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对诗歌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只有让学生充分朗读文本才能在此的基础上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因此本设计在课型上主要充分体现为诵读课型希望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再...

短歌行教学反思(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