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反思

时间:2024.2.15

《伤仲永》教学反思

《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很有说服力的文言文。文章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言简意深,说理严谨。怎样使学生读懂并喜欢这篇课文。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上好这篇文章的关键。我由学生喜欢的话题导入。话题:什么是天才?学生回答热烈,纷纷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天才。天才一定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一定。师:“天才来自勤奋”“聪明在于积累”,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天才也是需要后天的学习的。

二、阅读实践,理解内容。

阅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基础。《伤仲永》是一篇文言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课文是学习的第一步。我先放录音,让学生听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给生字词注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句子的停顿。接着,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把生字词写在黑板上,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学习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学习文言文只读不理解一场空。我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学习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接下来,学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

词、难句提出,由同学讨论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老师引导学生解决。直到能疏通文意,理解内容。这一环节重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学习探究,理解言语文意。

疏通了文意,并不等于理解了课文。还要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的内涵。我设计如下的思考题:

(1)什么事例可以证明方仲永天资聪明?(五岁时连书写工具都不认识,却能写出既有文采又有道理的四句诗,从此指物作诗立就。)

(2)面对仲永聪明的天资,他父亲和同县的人各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把他父亲当作宾客一样对待,有的还出钱请他作诗。他的父亲天天带着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七年以后,泯然众人矣。)

(4)方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

(5)怎样认识“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受之人”更为重要,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至关重要。)

(6)方仲永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后天教育对人的成才起重要作用。即使你是一个天才,如果后天不努力、不学习,天才也会变庸才的。)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经过学生的探究、思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才是读懂课文。

五、总结,归纳。

学习的重要在于总结所学的知识。我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总结。一是内容,本文分两部分,前面叙事,后面说理。叙事部分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说理部分则表明作者的观点,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由于“受之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二是方法的归纳,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说理,易于让人接受,具有说服力。

六、熟读、背诵课文。

学习文言文重在词语、句子的积累。这篇文章的语言十分精当,言简意深,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积累语句,为写作积累语言。 文言文教学阅读文本是教学的根本。一篇文章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学习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在第二课时中,我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仲永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作者详细描写的是哪个阶段,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2、是什么造成了仲永的这个结局。3、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就能理解,第二个问题,我刚一说完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是他爸爸贪财造成的”,我提示说,除了这个难道没有别的原因么?再思考看看,于是学生四人小组开始热烈地讨论,经过一番思维的碰撞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能很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了,他们觉得社会、家庭、

个人都有原因,他们深入而全面的思考很让人惊喜。在说的启示时,我给他们引入了现代社会中很多“天才”的例子,让他们明白,天资和教育是缺一不可的。同时我还补充“情商”和“智商”都是很重要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举了爱迪生和杰克伦敦的事例。最后我说,与其做一个事事漫不经心的“天才”还不如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庸才”,勤能补拙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这些“庸才”最后能成就大事。


第二篇:《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

年级:七年级

科目:语文

授课时间:两课时

设计项目:

一、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相应篇目的文言文,只是对文言文的掌握还不够深入。通过预习都只有少数基础好的同学能够领会课文内容,把我课文大意;因此能够顺畅的理解课文,讲述文章故事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另外,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受教育的条件和程度与城区相比要相对低,因此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古文单元,包括四篇古代散文,六首古代诗歌。从内容上看,主要是短小生动的故事,学生应该比较爱读。本篇文章蕴含深刻道理,特别是对初一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还未完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弄懂课文内容后,联系自身,联系社会,深入思考,逐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能讲述这个故事。(重点)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对类似仲永的现象发表自己

的看法。(重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每次考试之后我都在问,大家看看自己学习了一段时

间之后有所收获没有,而此时我就在反复强调一句话‘学习如逆水行

舟,不进则退’;逆水中行船,不抓紧撑篙用力向前,就只能一退千

里,对于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如若不终身学习,不加强学习,我们

只能倒退。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主人翁方仲永,就是这样

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补充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

(三)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啼 邑人 扳 环谒 乞 焉 泯然

(四)理解文句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明确重点字词,学生

翻译,教师作补充)

伤:为······感到惋惜 隶:附属 未尝:从来没有 求:

索要 异:认为······奇异 书:写 一:全 秀才:读书人

环谒:四处拜访 扳:通假字,通“攀”,牵、拉

称:相当,符合

泯:消失 然:······的样子 众人:普通人

学生自主翻译,教师作适当点拨,明确文章大体内容。

(五)作业布置

在全文翻译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故事。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请一两位同学关上书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作为对上一课的巩

固,并给与适当鼓励和评价

(二)读懂文章,疑难解决(学生先合作讨论,教师作点拨)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子聪明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

明确:

1、“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

2、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三)质疑探究,深化内容

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思考:作者为什么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综合讨论与体验反思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小结,结束课文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于后

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3到5条。

教学反思

《伤仲永》这篇文章选在七年级的教材中,在我看来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引导性。教学得出彩的话能让学生很好的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能让原本很聪明的孩子有自知之明,让其明白仅凭天资是远远不够的;另外一方面,也能让自身感觉不聪明的孩子相信,只要努力,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从我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明显的看出,重点和精彩之处放在了第二课时,很多重要的讨论都放在了第二课时。这样设计的初衷原本是考虑到乡村学校孩子的基础薄弱,所以把文章的翻译也加重了分量,上课了下来,感觉到,第一课时的内容稍显少了,并且该文章的翻译不是很难,用时过多。这样就导致第二课时的任务有些偏多,成绩中下的学生对于第二课的接受可能有些难度。但是我的第二课基本都在讨论,学生能够很轻松的就完成了。

新课改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我自认为本课的讨论学习设计是正确的。但由于知识经验不够,课程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课时翻译占时过多;把第一课时翻译的时长缩短,第二课时的第二环节就可以放入第一课时中。如此,第二课时的第五环节中便可加入学生的“写一写”,发动学生到黑板上写写学习该课的感受,我想,这样学生会更深刻。当然,教学之路还很漫长,我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更多相关推荐: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

伤仲永教案设计教案背景伤仲永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这一册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教学课题伤仲永是宋...

《伤仲永》教学反思

伤仲永教学反思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很有说服力的文言文文章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言简意深说理严谨怎样使学生读懂并喜欢这篇课文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乐...

伤仲永教学反思

伤仲永教学反思在讲授过本课后从课堂所反馈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不够周全首先是对学生的能力预设过高从实际课堂上所反应出来的学生的表现得知学生对导学案完成的效果不好只机械的照着材料完成书写的任务没有真正...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附件伤仲永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单位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北苑中学姓名郭全莉对古文仅仅有点初步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仔细引导学生在认真领悟课文意思的基础上做主题等方面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及用法理...

伤仲永反思

伤仲永教学反思谯城中学陈萍本节课是文言文教学第一课时已经让学生把本课字词的音形义解决掉了并能疏通全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本节是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巩固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

伤仲永教学反思

伤仲永教学反思作者郑春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是我们做教师工作的亘古不变的探究话题在课改教学过程中我校创建的三高课堂分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它减负增效充满生机充满和谐的课堂氛围的艺术魅...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孙强)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单位临朐外国语学校姓名孙强1伤仲永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重点语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2熟读课文复述文中故事3感悟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学习重点抓住重点...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小岭九年制学校冯新良教学课题本课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言文学习本课需要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及用法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2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文中的故事3懂...

《伤仲永》教学实录

福州十八中魏萍老师伤仲永课堂实录整理者三明第十二中学章锦华顺昌县第二中学黄雪英明溪县胡坊中学童文辉宁德蕉城附中吴明和仙游石马初级中学郑建文宁德城北中学陈丽平永定县培丰中学苏文禄漳州三中分校杨雅芬泉州市凌霄中学黄...

伤仲永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随笔课文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精悍值得品味文章采用记叙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后天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道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过程与方法了解借事说理详略得当的写...

七年级语文下册 《伤仲永》课堂实录与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伤仲永课堂实录与反思师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朗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生字音师有拿不准的字音吗生摇头出示幻灯二易读错的字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师尽管大家预习得不错老师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这几...

《伤仲永》复习课教学案例

伤仲永复习课主备人朱志婵复习目标1掌握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及重点句子翻译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思想内容教学方法背诵讨论抽问研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讨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哪一个更重要二...

伤仲永教学反思(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