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伤仲永》课堂实录与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时间:2024.4.20

《伤仲永》课堂实录与反思

师: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朗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字音:

师:有拿不准的字音吗?

生:(摇头)。

(出示幻灯二)易读错的字: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师:尽管大家预习得不错,老师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哪些同学愿意区分一下?

生:“即”读jí,“立刻,就”的意思。容易混淆的字是“既然”的“既”。 生:“为”读wéi,是动词“写上”的意思。容易与介词“wèi”混淆。

师:分析得很好,后一个字谁来分析?

生:老师您帮我们分析一下吧。

师:好。“夫”,名词以外读“fú”,这里有指代的意思,指代那些本来就平凡的人。这种用法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还会常常遇到,同学们注意积累。

师:除了字音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停顿节奏。

师:有问题吗?

生:不明白课后例题中“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停顿的原因。 师:谁明白?

生:这样停顿是保持了词语和短语的完整性。

师:解释得好。 生:“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怎么停顿? 师:谁能解决? 生:应该读“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师:很好,这是根据语意的停顿。还有么?

生:最后一段中“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生:我认为应该读“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也是根据语意停顿。 师:好,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师:朗读文章除了注意字音、节奏,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作者的感情。

师:什么感情?

生:哀伤,惋惜。

师:何以见得?

生:从标题和最后一段得知。

师:你能读一下最后一段么?

生:(朗读)

师:读出感情了么?

生:基本上读出了,哀伤、惋惜之情有了,但我认为还应该有一种强烈的语气,因为最后一个句子虽是问句,但却是督促人们学习的,所以语气应该强烈些。

师:分析得好,你能读一遍么?

生:(朗读)(大家掌声)

师:好,我们来归纳一下朗读应该注意的点

(出示幻灯三)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找准停顿

拿准语调 读出语气 师:同学们根据这些点,在下面各自朗读一遍,然后集体颂读。 学生各自朗读、集体颂读。

四、积累实词

师:现在我们分组讨论,目的是解决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字词句等问题,疏通文意,准备复述。如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可以请求帮助。(学生讨论)

生:“贤于材人远矣”中的“贤”和“如此其贤”中的“贤”一样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能解答呢?

生:这两个“贤”不一样。前一个“贤”是胜过、超过的意思,后一个“贤”是聪明、聪慧的意思。

师:我知道前一个“贤”课下有注释,后一个“贤”的意思你从哪儿得知的呢? 生:前几天预习时我查辞典了。

师:好习惯。看来好习惯带来好效果,希望同学们都有这种学习的习惯。

师:一个“贤”字,本来的词性是──

生:形容词。

师:在“贤于材人远矣”中变为──

生:动词。

师:这种词性的改变在文言文中很普遍,我们分析这个词的时候,要根据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再来确定这个词的意义。这篇文章中还有这类的词吗?请找出来。

生:“父异焉”的“异”;“邑人奇之”的“奇”。

生:“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父利其然也”的“利”。

师:很好。如果词性的变化掌握了,那就更便于我们理解课文,更便于我们准确的翻译课文了。课下注意积累这样的词语。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或以钱币乞之”的“或”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他?

生:这个“或”是“有的人”的意思。

师:你的解释是对的,但为什么不是“或者”的意思?

生:在文言文里没有这个意思。

师:真的吗?那同学们以后可要关注这个词了,看它还有没有其它的意思。还有问题吗? 生:“卒之为众人”的“卒”怎么解释?

师:谁来解答?

生:是不是和“卒章显志”中的“卒”用法一样?

师:一样吗?

生:“卒章显志”中的“卒”是完毕、结束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成了﹍﹍(同学笑) 生:这里应该是“最终、终于”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 师:这样就解释通了。其实,刚才同学们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学习文言文中应该注意的一词多义的现象。遇到这类词语,要注意将词放在句中多比较、多分析。

师:还有问题么?

生:(摇头)

师:那现在我们可以对分析实词的方法进行如下归纳:

(出示幻灯四)实词分析注意:词性改变看语境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一词多义要比较

【教学反思】

1、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他们已经能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能够动手制作幻灯片,图文并茂,知识点醒目;能够抓住重点内容提问,有的同学甚至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2、一般情况下,人们容易把后天教育这个概念混淆为主观努力这个概念,这样就曲解了作者写文章的意图,曲解了作者想强调后天教育对成才重要的意图。所以我在教学中也引导同学对最后一段做了重点分析,应该实现了理解作者意图这样一个目标。

3、本课实现了“自主、合作与探究”这种学习方式。课前预习做得较好,查阅资料较为丰富,在选用材料、运用材料的过程,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也注意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习这篇文章除了明白文言故事外,关键还要从故事中悟出道理。所以是时机地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4、在探究这个环节中,应该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又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按教材亦步亦趋就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他们思维的拓展空间,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尽量地放手让他们敞开心扉,然后再与之进行心灵对话。如学生提到当年的神童宁铂、干政、谢彦波、王思涵等人的问题。显然同学们的动机是好的,是向上的,所以探讨这个话题只能让同学们更提高认识,更清醒自己的自主权利和更珍惜自己的自主机会,也因此更显示了这篇教材的现实意义。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语文: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学而思网校

5.伤仲永

1.读准下列字音。

邑人(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泯然众人矣( )

2.解释加粗的字。

①世隶耕( )

③并自为其名( )

⑤稍稍宾客其父( )

⑦环谒于邑人( )

⑨泯然众人矣( )

⑾贤于材人远矣( )

3.辨别以下加粗字的含义。 ②未尝识书具( ) ④指物作诗立就( ) ⑥或以钱币乞之( )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⑩受之于天( ) 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 日扳仲永( ) 环谒于邑人( ) 卒之为众人( )

( )?①其诗以养父母???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 ?③父利其然也((1)? )?④其受之天也(

?⑤如此其贤也( ) ?? ) ?⑥彼其受之天也(

)?①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②借一乡秀才观之( )?(2))?③以钱币乞之(

?④余闻之也久( )??⑤不能称前时之闻( )? ) ?⑥受之天也(

)?①环谒于邑人(? )?②于舅家见之((3)? )?③贤于材人远矣(

?④则其受于于者不至也( ) ?

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粗词的意思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

学而思网校

5.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余闻之也/久

B.借旁近/与之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父利其然/也

6.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政治家、文学家。作者通过方仲永的故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题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指出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父导焉________ ②其诗以??为意________

③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 ④令作诗________

2.选文中有一个通假字,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3.用“/”划出下句的句中停顿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4.翻译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泯然众人矣。

5.“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

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作法又是怎样的?

2

学而思网校

7.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8.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方仲永由聪慧过人到泯然众人,这个悲剧主要是由其父的愚昧、庸碌、贪利造成的。假如方仲永生活在当今时代,其父是一名教师,其母是一名文艺工作者,而仲永自己又表现出了主动学习的愿望,那么他的结局又将会怎样?请展开想象,以“新时代的方仲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人物形象鲜明,主题明确。

3

学而思网校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yì pān chèn yè mǐn zú

2.①属于 ②曾经 ③题上 ④完成 ⑤渐渐 ⑥有的(人) ⑦四处拜访 ⑧相当 ⑨完全 ⑩承受 ⑾胜过 ⑿能够

3.(1)①他的,指方仲永的。②代方仲永写的诗 ③这样 ④他 ⑤他的 ⑥他

(2)①代“书具”;②代“仲永”;③代“仲永写的诗”;④代“方仲永很有才这件事”;⑤结构助词“的”;⑥调节音节,无意义

(3)①引出对象,可译为“向” ②在 ③表示比较 ④动词后缀

4.(1)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待他的父亲。

(2)利:认为??有利可图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D

6.《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 宋 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能力提高

1.①对??感到诧异 ②内容 ③把??当作宾客 ④让

2.“扳”通“攀” 牵,引

3.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4.①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5.一异在五岁时忽啼求书具,二异在不学而能书,三异在不学而能诗,四异在方仲永决不是偶而能写首把诗,而是“指物作诗立就”,并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是因为“利其然”也,其作法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其父“不使学”,方仲永“受之人者不至”

8.方仲永虽幼年时天资过人,终因其父“不能学”而最终“泯然众人”。

4

更多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整体教学反思冯宝莹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有诸多不足针对本学期具体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如下反思首先对语文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细致对于刚刚步入语文教师行列的我来说由于缺乏...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教学反思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xx1012172841阅读1536评论1字号大中小订阅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作为第七册的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人教版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作为第七册的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奠定基调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集新闻两则新闻两则是毛泽东为著名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战所写的新闻两则报道目光如炬高屋建瓴今天读来那场惊心动魄气吞山河的战争犹历历在目令人荡气回肠两则新闻在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为了让...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班和4班的语文教师与其它年级相比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一总体看法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2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一对新课程理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反思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

精选题库人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教学反思

让文字与体验紧密结合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某课间无意看到一个学生在读第六单元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文章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感兴趣这是我的第一感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童话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于是决定把上课的顺序临时调整...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正式接触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两个学期我发现了以下问题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将是我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一学生方面1学生基础差错别字多拼音错误多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仍应重...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春作为经典散文一直为人们所赞颂而我也已教了这篇课文第四次了但本学期上春之前先去听了谢以方老师上这课的第一课时才发现原来之前自己上春这一课上得太古板太没有语文味了欣赏这篇课文的时...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反省与自我观察反思主体是教师本人反思对象是教师本人活动历程或现状中的种种现象经常以自己的教学为反思的对象去反省去探索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养一课堂教学的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聂堆一中李翠丽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5班的语文教师与其它年级相比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总体看法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1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