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019教学反思

时间:2024.4.1

整合在民族文化与信息技术文化之间探求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说课稿

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 蒋丽清

一、教材分析: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将越来越多。

四年级学生的想象和思维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象直观的表象,因此,紧扣语言文字了解和体会互联网的奇妙之处是教学重点,合理展开想象准确把握和体会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特别是对于“线”“地球村”的理解是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视频资源和多媒体演示,准确地理解“大网”“线”“地球村”等国际互联网的相关概念,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借助适当的网络资源体会出互联网的奇妙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情感目标:凭借语言材料和网络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中的整合思想体现:

1、灵活采用多种整合表现形式,切实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1)情景创设。开始导入部分唐代诗人杜甫和王勃所作诗句意境的营造,有利于学生更贴切地体会诗人的心境;与投影文字相协调的背景图片为语文学习创设了情景,暗示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如卫星地球图、师生网络图、密集网状图等。

(2)知识演示。一段通过剪辑加工而成的视频资源形象而生动地模拟了“网”之大、“线”之多和信息运行之快,带给学生的是前所未见的震憾与惊奇,形象地进行了知识演示,弥补了文字之不足。

(3)自主探究。“地球村”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如果学习过程采取知识演示的方法,处理就显得过于简单。在多媒体电脑的模拟启发下,学生通过搜集实例,演绎探究,逐步感悟“地球村”是指空间距离好像缩短。

(4)资源利用。在课堂上提供了“网上购物、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等图片资源,结合“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句式,让学

生获得了丰富的说话练习素材,增强了说话表达效果。

(5)交流手段。作业中的网上浏览阅读并发布评论,通过Email提交作业,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信息交流手段,实现了学习方式的信息化,丰富了交流形式,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

2、吃透编写意图,教学体现两种类型的语文教材整合思想。

通过对现行语文教材的考察,发现信息文化整合到语文教材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技能间接渗透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另一类是知识直接注入式,即将信息技术文化编写成文章呈现在语文教材中,直接作为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学习,除了语言训练外,更多的是获得信息技术文化方面的知识和思想。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选用了《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和《果园机器人》两篇课文,四年级上册还选用了《电脑住宅》一篇课文,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有一篇是《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并另外还用5篇课文《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和活动建议《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共计10页的篇幅设计了整个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对信息技术的介绍可谓比较全面而详细,这在以前的任何语文教材中是绝无仅有的。《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在苏教版教材中,属于第二种类型,它把国际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思想编写成课文作为语文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而且要吃透教材编写意图,高屋建瓴,从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层面来实施整合教学。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增加了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要求,让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另一方面适当拓宽课文中有关国际互联网的内容,如“线”上飞速流动着许许多多的信息包,“线”有的架设在陆地,有的埋藏在海底,还有的跳跃在空中等,同时还通过多种形式丰富互联网生活的体验,如音乐、新闻网站的闪现,课堂的在线播放等,有效地体现了教材的意图,不能简单地为了语言文字训练而进行语句的操练。

3、立足文化视野,探求民族文化与信息技术文化之间融合。

语文教育所包含的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凝聚着民族的思想、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文化价值,是民族文化中最基础又是最核心的部分。所以语文教育不仅是大众文化的传递,还是民族经典文化的继承。但是,现代信息技术文化以不可阻挡的优势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同样渗透到了学校语文课程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必然遭遇民族文化与信息技术文化之间的融合。在这一堂课中,我努力体现这一整合思

想。课文内容尽管是信息技术文化的一部分,在教学时通过比较唐代诗人杜甫和王勃所作诗句来增强本节课的民族语文精华——唐诗,并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来表现;在教学结束前的诗歌配乐欣赏《网络是什么》,以现代诗来表现互联网,更全面地认识了网络的利弊和诗性,诗与互联网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另外,语文教学经典的学习方法——诵读也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情更浓、意更切。特别是想象作文,让学生以语文的方式来表现学生对美好现代网络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这也是一次对国际互联网生活的再体验,这样的整合是其它学科课程整合或信息技术课程独立实施所无法取代的。

四、教学反思:

1、充满情趣地完成了说明文教学。说明文教学相对其它类型的课文来说,需要侧重于具体事物的介绍,缺乏生动有趣的情节或故事,因而学生在学习时较乏味。在这一堂课中,由于紧扣题眼“奇妙”展开学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资源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读、说、看、想的过程中实现了自主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一改呆板的阅读理解方法,增强了学习情趣,不仅准确、透彻地理解了有关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丰富内容等知识,而且身临其境地获得了强烈的学习体验,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全面实现。可以说,整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的、求取的、智慧的、情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保证。

2、在这篇特殊的教材内容上做出了典型的整合。选择这篇课文作为整合教学的内容,不仅充分体现了一般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方式方法,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情景创设、知识演示、自主探究、资源利用、交流手段等多种整合形式融入课堂教学,而且在这篇典型材料上作出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和把握,使得国际互联网这一信息技术领域的内容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了语文化的学习,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整合或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又不限于教材,在依托教材的同时而又跳出教材,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就更丰满。

3、突出了语文课的本质特点,同时也实现了学生语文信息素养的提升。这堂课并没有为了整合而削弱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或任务,朗朗的书声、激情的对话、字词的把握、语句的积累、合理的想象都体现出语文课堂应该有的特征。但是这堂课又没有局限于语文教学的传统要求,根据这篇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国际互联网的特点认识、应用意识、操作技能、伦理道德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学生根据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获得语文信息素养的提升。

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网络模拟录像,教师自己网上购物

总而言之,这堂立足于语文学习的要求,以课文为例子(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

个例子),不仅探索了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上的整合,还在学习内容、教材利用上作了整合。


第二篇:《地震》学案教学设计反思


《地震》

学案、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   学案

学习准备

学习目标

1.地震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危害?

2.发生地震时的地质构造是怎样的?

3.我国和全球的地震分布有什么规律?

4.发生地震时我们应当如何自救?

5.我们应当如何预防地震带来的危害?

6.你如何以自己的行动帮助灾区同胞?

★温故知新

1.地球内部可分为                                   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构成了       

2.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地                

3.全球的火山带主要分布在                                                 

学习过程

一.阅读与思考:

北京时间                  ,我国四川省发生        级大地震,目前地震已导致69146人死亡,1万多人失踪,(截至6月11日),让我们深切悼念那些遇难的同胞们!地震还使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也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

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想?地震为什么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灾难?

二.地震的成因

1.观看视频并思考:双手分别握住木条的两端,双手均匀用力使木条弯曲,直至断裂。木条断裂时会带来什么感受?

2.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讨论:地震是如何形成的?

3.地震为什么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阅读教材136页资料,正确作答。)

练一练

1.各种地质灾害中,影响最大,破坏力最厉害的是(    )

A、洪水    B、泥石流    C、地震    D、火山

2.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发生地震时会将地球内部蓄积的巨大          强烈释放出来。

三.地震时的地质构造

1.学习课本133页图4-35,了解震源、震中、震中距的概念

震源是指                                          

震中是指                                          

震中距是指                                          

2.小知识: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震级在3级以下的为微震,5级以上的为破坏性地震。地震的强度与地震的震级及震源深度都有关。

练一练

说出右图中的各点的名称:A              

B                  C                    

四.地震分布

1.阅读课本133页图4-36

2.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在                                                    

3.对比课本132页的世界火山分布图和上述地震分布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观看我国的地震情况分布图,你能得出那些结论?

五.地震自救常识

观看课件,说出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危害。

练一练

1.地球的地壳也在不断运动着,有时剧烈的运动会导致               喷发等自然灾害。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是                                   一带。

2.中国是多地震国家,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里。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D、如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E、在高层楼房里,如果地震引发火灾,应立即从窗户跳出

F、居住在楼房里的居民,可立即通过电梯到楼下空旷场地

G、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断电。

H、马上停止驾驶汽车,把车停到开阔处。

I、远离石油、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六.地震的预报与防范

1.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                制作了              来预报地震。

2.观看课件,民间流传着哪些预报地震的方法?

3.目前我们采用什么方式预报与防范地震?

课堂小结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作用下,发生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发生时还会释放地球内部蓄积的巨大        

2. 

               震源:地震发生的      

震中:与震源        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一般受地震影响最大)

震中距:各点离           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源距           的垂直距离

3.全球地震带分布:                                           

4.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当采取的自救措施有:

在家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在学校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在街道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在野外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思考:亲爱的同学,5.12大地震已经过去一个月,做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

课后练习

1.(目标1,B)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    )

A.日本的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B.20##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县发生地震

C.黄山山体发生的断层现象   

D.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2.(目标5,A)如果在你遇到下列异常现象,可以作为地震来临信号的是(      )

A、水井翻花冒泡   B、铁树开花  C、下酸雨  D、河床变浅

3.(目标4,B)发生地震时,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

A、双手抱头躲在桌子底下          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躲在卫生间和厨房              D、躲在高墙旁

4.(目标5,B)有关地质灾害的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③目前,人类可以通过监测准确预报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震强度;④目前,人类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对策可使人类避免地质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目标1、目标2,A)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作用下,发生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发生时还会释放地球内部蓄积的巨大             

6.(目标3、目标4,C)北京时间20##年5月12日14:28 ,我国四川省发生8.0级大地震,导致34073人死亡,245108人受伤(截至5月20日上午九点),深切哀悼遇难的同胞们!

(1)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                                    

(2)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  小房间的墙角里。

C、如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在桌子底下。

D、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科学的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还要让他们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懂得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来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正值汶川大地震救灾期间,本堂课力争着眼于上述目标展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目前的学生具有以下的特点: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因此,非常有利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养成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但受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限制,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善于引导、精心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总结者。教师通过主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根据中学科学教学过程的特点——突出整合、探究与凸现STS教育和信息技术与中学科学课程实施相整合的理念,进行整体设计:本节课采取以教师的“导”为主,“讲”、“演”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和调控的作用,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潜能。教师的“讲”也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幽默风趣的语言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演”一方面是指教师上课时要有激情,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教学内容,辅助教学,促进教学相长。学生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自主参与法、观察法、归纳法和游戏学习法。

二、课标要求

根据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学生知道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上地震带的分布,学习地震时的自救常识,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初一学生的实际,同时对照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设计了以下3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震的发生和造成危害的原因

2、了解地震时的地质构造

3、了解全球以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4、掌握一些抗震自救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课堂成果汇报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自主学习、与人合作、表达交流的综合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形式,课堂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地震防震知识的学习,树立奋发学习,努力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

2、通过国情教育,培养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把学生分成三组,定好负责人,由负责人安排好组内的资料收集员、信息处理员、书面材料撰写员、发言稿撰写员、材料汇报发言员、多媒体操作员等各职责人选,要求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人人有责,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

三个小组收集资料的主题分别是汶川大地震、抗震自救方法、张衡与地动仪。要求每组利用一周的课外时间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最后要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课后贴于课室的学习园地中作为学习交流)和精简的3至5分钟的发言稿材料(作为课堂的发言交流)。

(二)课堂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节内容较多的采用多媒体演示,知识点较多,所以主要采取纲要式板书,目的在于突出重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

第三部分   教学反思

一、对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反思

科学的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还要让他们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懂得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来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

本堂课抽取了较多的地震视频和图片,视频主要为地震发生的现场介绍,图片主要为震前的汶川、北川中学学生活动、震后的北川中学、其它地震场面、地震时的唐山以及重建后的唐山。

这些图片让学生对地震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更深的理解了地震带来的灾难性的破坏,懂得灾区人民急需我们的援助,懂得珍惜生命,坚定重建灾区的决心,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合作学习的实施使班级成员之间都有了广泛的语言交流。另外,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通过对小组的组织锻炼,把学生的情感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同时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些都有利于班集体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地震》这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成功的一点是我为学生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条件——课前分小组分专题收集资料。虽然以前我也尝试过让学生收集资料,但由于我没有强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所以每次学生交上来的资料很多都是重复的,没有加工过的,甚至有些学生把他们从网上搜索到的有关网页全部打印出来上交就算完成任务。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学习效果都没有。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把如何落实学生的合作学习定为本节课的主攻点,因此我作出一些调整:分小组分专题,并要求每小组定出组长,由组长安排好组内的资料收集员、信息处理员、书面材料撰写员、发言稿撰写员、材料汇报发言员、多媒体操作员等各职责人选,要求组内成员人人有职,人人有责,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从这节课的上课情况来看,我预想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学生能真正地体会什么是合作学习,从合作学习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为了鼓励学生以后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我为他们创设了学习交流平台——课堂小组代表发言和课室的学习园地的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共同分享着他们的劳动成果,这也满足了中学生的心理需要——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二、对本堂课教学内容与学案导学相结合的反思

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科学教学应当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力争全方位的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紧扣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作为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

科学课程实施学案导学正是适应了上述要求,课堂学习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使其学习效益达到最大化。本堂课就是在这方面的一次尝试。

学案导学突出的功能是一个“导”字,《地震》学案力争在下列方面充分发挥“导”的作用:

1、导目标

本节学案在目标的设定上充分考虑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社会实际、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2、导课前准备和预习

学案充分考虑了与本堂课联系紧密的相关知识,地震与火山同属地球内部运动,而且二者的分布基本一致,因此在学习开始时复习地球构造、全球火山分布容易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样,学案还应当对学生的预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堂课学案在学习目标上以具体问题形式给出,使学生在预习时能有很强的针对性。

3、导学习方法

方法之一:本节学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模式,课前分小组分专题收集资料,课堂上以小组模式展示相关知识,学生真正地体会什么是合作学习,从合作学习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方法之二:科学的学习往往需要靠自己去获得知识,本堂课在学案中提醒学生阅读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并从中获取地震带来巨大破坏的知识,阅读汶川地震给我们同胞带来的灾难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阅读课本133页图4-35了解发生地震时的地质构造,这些阅读使学生获得了较多知识,也为自主学习本课内容打下了基础。

4、导学习过程

    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学习相关内容,地震成因-地质构造-地震分布-自救常识-预报与防范-为祖国而奉献,使学习的知识能够连成一体,形成非常清晰的知识脉络。

5、导学习效果检验

    几个知识点后均附有“练一练”,可以很好的检验学习效果,“课后练习”则作为学生的学习反馈,方便老师参考,为下堂课的学习提供教学思路。

个人认为,本堂课充分利用了学案的优势,使得课堂充满活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更多相关推荐:
上学歌 教学设计和反思

上学歌的教学设计和反思金星幼儿园郭为教学内容1歌曲上学歌学唱2综合训练3欣赏快乐的一天教学目标1熟悉学生情况建立课堂常规2通过学唱上学歌和欣赏快乐的一天培养学生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指导学生...

音乐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让小朋友在间奏处模仿动物的动作既有趣又让他们掌握了歌曲的间奏小朋友们非常乐意用模仿的方式创编歌词教学反思小朋友们踊跃参与音乐活动能基本分辨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画一画图形谱环节还要多加指导教学反思歌词的记忆...

《我上学了》教学反思

我上学了教学反思一教学优点开始是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上学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纷纷举手告诉我这是什么歌什么意思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的情绪也很高涨我也放松了很多接下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和自己生活的变化孩子们说得...

一语教学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虢王镇中心小学张宁宁早操教学反思虢王镇中心小学张宁宁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虢王镇中心小学张宁宁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学习偏旁门舟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能力目标...

教学反思

字与画反思本课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内容上主要安排了17个图画以及与图画相关的17个汉字形象的展示了汉字与图画的联系通过这些象形字让学生能感知汉字的特点从而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本单元意在把学生引入识字的兴趣之中为以...

第三单元 好习惯伴我成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本节课从说一说好的学习习惯找一找自身或他人的好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学习习惯判断哪个做得好哪个做得不好三个方面来设计在开始播放了一首上学歌引出课题结尾播放的学习歌让学生在儿歌中巩固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在开始...

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

一年级品德教学反思一年级品德gt教学反思一怀着新奇与忐忑的心情我上了今天第一节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对于本课的设计我基本是以教材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进行的开始是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上学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纷纷举手...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教学教案及反思

入学教育一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教育3观察与演示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习惯二教学...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上册《我背上了新书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思品与生活上册我背上了新书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2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愉悦3表现对小学生生活的美好憧憬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入学通知单某学生...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上学就是不一样》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上学就是不一样教学实录及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对上学以来学习生活的快乐回忆感受校园的温暖和集体生活的快乐生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爱校如家的美好情感2使儿童明白自己在这个集体中是快乐的学会知识快乐...

《我升入了二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升入了二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一年级上册《快快乐乐没去上学》品生教学反思

快快乐乐去上学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快快乐乐去上学是小学一年级品生教材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节课是区教研室检查抽听的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一导入部分采用即兴导...

上学歌教学反思(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