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课题研究课的若干反思

时间:2024.4.29

福州八中鳌峰初级中学郭欢影 开设课题研究课的若干反思

由于我们这次开课的目的是结合福州市教育学院课题组下文字材料组,我的初步构想是先摸底:学生在读材料、理解材料过程存在困难?出现的偏差?如何帮助学生?指导学生读懂材料,领悟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历史史实,达到一定的成效。以案例为主,做到切点深,面要小。初三面临中考,时间存在客观客观困难,建议以初一、初二的研究为主。

一、制定目标

经过讨论,我们设想的初步目标如下:

初一:培养学生兴趣,看懂材料,能直接从材料中提取答案。 初二:捕捉有效的信息,整理并分析组织答案,表达成文 初三:进行材料之间对比,联系时事热点,简要表达自己正确观点。

于是,我们这次开课选择在初二年级,以《香港和澳门回归》为例,主要以文字材料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纯文字看起来比较单

一、枯燥,为了避免学生在审美上的疲劳,把文字材料的阅读变得相对有趣生动,这是我必须解决的问题。

教学设计的初步拟定

先分析课文,为避开常规课,我决定设置两个大的材料,前后用无数个小材料,层层深入。由《七子之歌》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回顾香港和澳门沦陷的历史,并让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为什么在建国初期不收回香港和澳门呢?

在外国长期的殖民统治下,香港与澳门实行什么社会制度? 结合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你能为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合适的方案吗?

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不仅让学生重温一遍所学的知识,也创造了情境,使人产生“现实中那该怎么解决?”的关切感。个人感觉此处的问题设置很恰当,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延续的历史观——历史不是孤零零没有联系的单独事件。

此时自然带出邓小平及其“一国两制”的构想:让学生结合课本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对“一国两制”的评价。这时候学生就相对容易加深对“一国两制”的理解。而随后进行的知识归纳就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明了的印象。这个是大的材料分析。

接着再讲香港问题的谈判时,借用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余地。”“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

回。”通过慷慨激昂的讲述,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这是一个小的衔接。

其后,我出示了其时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为头版头条的《人民日报》图片,幽默地告知学生虽然他们当时只是一两岁的孩童,但已经成为香港回归的历史见证人。这个设想是后来经指导后把单纯的材料改为报刊的形式更有说服力。

随后,自然地引出香港回归两年后澳门也回归的史实。

这时再让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回归对香港和澳门经济的影响,这个材料要准备得比较生动,以吸引学生更主动地进行分析。

最后归纳了回归的历史意义以及对祖国统一的展望。

这种设计开始只是初具点规模,很多材料的衔接有点生硬,做成课件后,我们进入第三个阶段的调整。

二、课前准备

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因为设想和实际的上课效果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第一次上这节课,发现学生对问题的回答都超级简练,而且没什么深入挖掘的欲望,30分钟就把课全部上完,课后我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

首先,导言部分,本来是纯音乐改成为以《七子之歌》的视频为导入,音乐响起来,充满童稚的女孩唱着“你可知,妈澳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老师和学生都将被深深地震撼了,思绪被带进去了那个祖国饱受屈辱的年代,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入点,一开始就抓紧了学生的心,为学生准备跟着老师的思绪走进这段历史做了情感铺垫。用老师的心情来感染学生,达到一起共勉。

其次,联系学生之前学过的历史事实,让学生回顾了1841年至1898年间英国确立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的基本史实,从而为下一节讲到中英谈判打下了教授准备。在讲授中英谈判内容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由学生分别扮演中英双方谈判代表,增加课本中没有的“主权”换“治权”这个谈判的内容。

最后,基于本课是对福州市教育学院课题组下文字材料组进行的一次实验课,所以把澳门回归的经济增长图改为文字材料,把文字材料的原则贯彻到底,在其中文字材料起了主导作用。

三、课堂实践

在开课前,有幸听前一个老师开课,沉下心来,发现她有个场景的设计,让学生说自己对回归的心情感受,觉得这个场景可以利用一下,于是临时开动一个场景,让学生可以现场采访,并让学生当群众,体验当时的激动心情。当下,把这个设计当备用。

上课时间快到了,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要把握好和学生互动的几分钟。根据心理学原则,人与人的印象往往在开始的几分钟,形

成自我的主观印象。我特别观察了学生的动向,比如先到场得几位同学,和他们聊天,顺便挖掘下这个班级的潜力,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正式上课时,随着Flash的导入,我让课堂进入肃静和庄重中,但不失鼓舞学生,学生有的地方答不上,感到紧张的时候,我就用微笑的眼神让他们稳定下情绪,让他们发言就越来越积极。

于是,我在中英谈判内容时,就启用了备用方案,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动,采用学生分别扮演记者、谈判双方和听闻香港回归后的普通市民等,做到了有效互动和身临其境的历史教学情境,尤其在指导学生在扮演中方谈判者的时候,我是利用课堂中的一分钟时间,请学生做好准备发言的讲稿,让学生扮演过程中,始终做到激情参与,热情鼓舞。

我再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表现,总结了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问题的话是高屋建瓴,掷地有声,句句有千钧之重,充分体现了站立起来的十亿中国人民涤雪国耻收复失地的志气与决心。有效推导出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这个结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领悟出来,比教师自己单独讲出来,前者达到的效果高于后者。

最后,我出示了中英香港、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材料,时空又变换到10年前的社会现实,充满诙谐地告诉那时还是一两岁孩童的学生,那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整节课在此达到最后一个高潮,学生与老师对祖国强大的爱国情感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四、课后反思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真实体验到这种感觉,公开课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最后落实到几点上:

1.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比较准确,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教师必须对公开课得定位更加明确,先做个全体的规划。

2.注意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落实,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能够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4.教学方法比较新颖,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5.教师能够突破教材的一些限制,进行知识结构的重新梳理,避免了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6.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够通过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学生以正面的鼓励和评价,有利于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7.课堂结构比较完整,讲练结合,课堂效果明显。

五、教师感悟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意识到自己能融入到爱国的情感,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只有在坚持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意识到香港和澳门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及澳门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第二篇:课题研究反思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案例和反思

课改几年来,对于研究性学习,专家和老师们进行了各种解读和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教学手段。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载体——小课题研究,是我们提倡的一个学习活动,不少老师进行了有效研究。提出了问题的生成有三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教师开发教材资源”。这个想法与作者几年的做法不谋而合。个人也觉得,小课题研究,要有实效就必须有可操作性,不然的话,徒有了小课题的外形,而达不到预期目标。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小课题研究的案例,借助这个案例来谈谈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的小课题研究。

[ 案例 ]

球从高处自由落下,每次接触地面后弹起的高度是前次下落高度的 。如果球从35米高处落下,那么第二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

这是一道很普通的思考题,在处理这一题时,为了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我给学生说起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故事:亚里土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384-322B.C),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那时候的哲学包括一切学科。亚里土多德通过大量的现象观察总结了当时学者的一些看法后提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的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的越快。由于他是学者中的权威,以致他的论断影响深远,在其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信奉他的学说。那么他的看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说:“对”,我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学生很惊奇,也有反对的,这时候他们对这一题的兴趣非常浓厚,我接着说:“关于下落快慢的有关问题,课后再研究,我们今天先来研究球弹起的高度,你会算吗?”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计算,我肯定了他们的算法,到此为止这个星号题也算完成了。但这一题从教材的编排和涉及的内容来看,应该还有研究的价值,而学生没有提出来。我引导说:“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是不是觉得这道题放在星号题里,太过简单了吗?”

经我这一提醒,学生马上来了兴趣,讨论了起来,有的说:“球最后是一定要停下来的”,有的说:“为什么只问第二次,我们还可以求出第三次、第四次啊”,还有的说:“我们还可以多求几次,球的高度会越来越小的”。……

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我就和学生约定,把这一题作为一个小课题来研究,并写出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接下来3天,每天都有学生向我汇报研究的进展情况,我给予及时的指导调控。

到了第四天,我们开了小小的结题会,由学生汇报几天的研究情况。下面选取三个小组的汇报概况:

组一:详细介绍了收集的有关自由落体的资料,特别是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枷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的实验…… ,同时,这个小组还现场用一大一小两个小球做了实验,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

组二:

小组同学进行了十五次计算,介绍了他们用笔算和计算器计算结合的方法,并提供了研究算式:

(1)35× =14(米) (2)14× = (米)=5.6 (3) × = (米) =2.24

(4) × = (米) =0.896 (5) × = (米) ≈0.358

(6) × = (米) ≈0.143 (7) × = (米) ≈0.057

(8) × = (米) ≈0.0229

(9) × = (米) ≈0.00918

(10) × = (米) ≈0.0037

(11) × = (米)≈0.00147

(12) × = (米)≈0.00059

(13) × = (米)≈0.00023

(14) × = (米)≈0.000159

(15) × = (米)≈0.0000637

他们组的结论是,这个分数越来越小,也就是高度越来越低。将每次结果化为小数,终于发现:越到后来越是0.000······这里0越多,就是最终的结果越接近0,说明小球最后一定会停下来。

他们小组提出一个问题:小球最后一定停了下来,那为什么计算总能进行下去? 组三:

家长参与了课题的研究指导,进行了20次计算,为了说明球的变化,他们画出了小球变化的趋势图:

图1 小球弹起高度形象模拟图 图2小球弹起高度随时间变化图

他们的研究结论:通过小球变化趋势图,可以更清楚简洁地发现,小球弹起高度最终趋于0的变化规律,球最后停了下来。

[分析]

组一从老师上课时讲的故事入手,主要搜集有关自由落体的数学历史小故事,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要敢于质疑前人的定论,不盲从。

组二进行了精细的计算与推理,运用了多种学习工具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并有新的问题提出。

组三在家长的指导下,绘制了小球与时间的变化图,将学生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通过直观图,更形象简洁地展示了小球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极限思想。

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增长了知识并解决了问题,在结题过程中他们充满信心,对自己研究过程和成果做了充分阐述,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学生真正经历了一次研究的体验,为他们后续的发展在能力的培养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反思]

提到小课题研究,老师们马上想到“交通、能源、环境、装修、压岁钱、测量”等问题,也确实,近年老师们关注这方面的课题较多,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也出现了一些研究轰轰烈烈开题,草草率率结束,更有甚者,压根就没有开展,主要原因是一些研究不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出现小课题研究与数学学习两张皮的现象,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出现小课题研究名不副实。从我们以上的案例来看,小课题研究其实离我们很近,我们不应该舍近求远,而应该抓住最根本的教学文本,与课堂教学结合,从小而实的课题入手,只要操作得当,小课题研究就可以变得实实在在。下面是我们在小课题研究上的几点做法:

第一、在选题上注意两点:

1、选取的材料要有研究的价值和可操作性。教材是我们第一选择的材料,从教材入手采集有用信息,有效开发教材资源,不能仅仅为做题而做题,要更深层次地思考每道例题、练习以及思考题的可研究价值,使学生研究起来有可操作性,防止提出的小课题抽象化、形式化,而致使研究走过场。

2、选取的材料学生感兴趣,通过努力可以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题感兴趣,就会主动运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及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探求问题的解决。这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研究兴趣和信心。

第二、在研究过程上注意几点:

1、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让学生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基本过程:

采集有用信息 → 分析处理 → 数学建构→提出假设→验证结论→问题解决→获得新的信息。

在首次开展时,学生不一定能发现问题,这时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采集有用的信息,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效进行小课题研究。

2、研究的组织。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个体研究,同时欢迎学生家长参与孩子的小课题研究,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利于孩子的研究的顺利开展。

3、研究时间。时间不宜过长,以3~5天为宜。我们提倡以教学文本为素材的小课题研究,课题小而实,学生研究起来针对性和操作性强,较容易成功,教师要及时给予结题评价。

4、注意研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注意在整个研究中的辅导、激励的作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被激发起来的求知冲动以及平衡这种冲动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一次次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小课题研究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养成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

5、要有结题过程。这是最重要和容易忽视的环节。小课题研究给学生带来新的信息,有了最终的结题,不论什么形式(最好有书面的研究小论文),一方面是一种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研究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的研究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结题过程中,学生在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甚至也可能发现新的问题等。不能让学生研究了很长时间就不了了之,有了结题,就多了一份鼓励,学生就多了一份热情。

小课题研究并不是那么神秘,只要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抓住教学文本,从平实的学习材料中,发现值得研究的小课题,让学生真实地接触研究,教师给予策略上的指导,不断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我们的数学课堂会越来越生动,小课题研究一定会呈现新的气象。

更多相关推荐:
课题研究工作反思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工作反思德化五中陈志华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我作为《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组的成员,现将本人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深入学习理论知识,…

课题研究个人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研究个人反思今年我校申请了市级课题《构建和谐课堂,减轻农村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策略研究》的课题,我作为课题组的成员,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已初见成效,以下是我在本学期…

课题研究反思

课题反思本人进入我校工作近一年恰逢我校引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课题并有幸参加了这个课题通过这个课题了解到信息社会中教育理论面临挑战发展契机我们在学习我们在进步我们的理念在发生着改变我们都在自己的能力边缘超越着...

小课题研究阶段反思

十二五本溪市小课题研究阶段反思记录实践阶段的详细内容可逐周逐月记录也可每次活动后记录小课题名称农村小学开展弟子规经典诵读的研究主持人吴帅参与者本人自己本篇执笔人吴帅注可上传至博客或附在小课题档案袋中二者选其一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及反思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及反思钢城一小曹娅希本课题经过了半学期多的认真研究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成效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草稿本爱打草稿了草稿本的有效应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具体分析如下一本课题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

对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和反思

庐江县汤池中学课题备课组一、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除了学校组织的对课题的研究外,我们还学习了《克服低效教学问题探究》、《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教学反思的实践与思考》等教学理论文章。通…

小课题研究教学反思

庙滩镇二中小课题研究教学反思庙滩镇二中小课题课堂教学观摩记录庙滩镇二中小课题研究教师学习与研讨记录庙滩镇二中教师小课题研究评价表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反思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反思我在上鲁教版九年级思品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一课时由于精心备课教学效果良好现反思如下1本节课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

《关于研究的再研究》课题报告

关于研究的再研究课题报告小组成员潘晶文08300320xx9叶婵倩08300320xx0我们此次做的这个关于研究的再研究课题是经过了陈老师对于选题的认可花了两周多的时间完成了发放问卷数据整理采访调查和资料查阅的...

小课题研究反思 示范 练习 运用

小课题研究反思示范练习运用陈艳红幼儿正是语言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他们的语言往往以模仿成人的语言为多基本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托班的幼儿口语表达参差不齐有的说着普通话有的却说着各地...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措施一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对现有法律及古今中外相关理论开展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调查研究法包括谈话法和问卷法在预研阶段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小学生课外作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收集...

美术教学课题研究

美术教学课题研究作者王秀兰日期20xx0326082743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王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上我们的美术课呀望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惊喜万分当有同事问到为什么学生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而且那么听话有什...

课题研究的反思(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