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的再研究》课题报告

时间:2024.5.13

《关于研究的再研究》课题报告

小组成员:潘晶文08300320019

叶婵倩08300320020

我们此次做的这个《关于研究的再研究》课题,是经过了陈老师对于选题的认可,花了两周多的时间,完成了发放问卷、数据整理、采访调查和资料查阅的研究过程的。下面我们将从此次研究的不同方面对这个课题进行小结。

一. 课题设想与目的

最初对于这个课题选题的产生是源于对我们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到底看法如何的一种好奇。“研究性学习”是时下推广和发展素质教育应允而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对此抱着重视的态度,在学生中的影响也比较广泛。那么,研究性学习到底在课堂上,在学生中的推广如何,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到底抱着怎样的态度,我们究竟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什么,当下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哪些不足之处,这些都是我们想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急切想知晓的答案。同时,我们把调查的主要对象锁定在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刚进入大学,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可能困惑比较多,另外也采访到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和老师,询问他们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看法。

二.

研究性学习的由来与内涵

19xx年初,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首次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xx年1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核心是研究性学习。20xx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并于同年秋季在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青海等七个省的高一年级进行试点。随着实验工作的进行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研究性学习这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正日益受到重视。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而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在于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那么,到底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教育部印发的《课程计划》和《实施指南》中给出较为模糊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共识:(1)学习目的为了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2)学习方式基本上是"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3)一般从社会、学科和学生三个角度来确定专题;(4)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

习。

三.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开展过程中,设计了一份关于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尤其是做课题的看法的问卷,并在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同济大学三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大一、大二学生,总计100份。通过对于问卷的数据统计,我们得到了不少大家的反馈信息。(问卷附在报告最后)

首先,大家基本上都尝试过课题研究这样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并且完成一项课题的时间基本控制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当然一些大的课题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对于信息获取的途径和对于多人共同完成课题时做组长的看法,大家普遍都会从书籍、网络、实访、老师和专家以及问卷调查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其中书籍和网络是最主要的两种渠道。对于一个团队中对组长和组员的看法,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不要设定组长,大家都平等的当组员比较好。而其他选项,比如“当组长可以比较有指挥权”、“当组长基本都是组长在做”等等也有不少同学赞同。

接着,当被问到关于对研究性学习的看法,“从做课题这种研究方式中获得的与付出的精力、时间相比是否等价”时,大家的意见比较集中在“基本有收获,愿意付出”和“没想法,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两个选项上,当然前者的比例还要大些。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大部分同学认为通过研究性学习,对于所学的知识“更有深度,印象更深刻了”,然而我们也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同学认为,研究性学习“用处不大,形式主义”,这点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当被问到“对于如今研究性学习日益流行的看法”时,部分同学的观点相对消极,认为是“形式主义”和“拷贝了外国的模式”,但是还是有不少同学认为研究性学习将是未来教育的大势所趋,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

最后,我们想了解一下同学中间对于现在研究性学习所存在的不足的看法。从反馈来看,复旦的同学主要选择了“缺乏指导”“只是应付”和“想不出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财大的同学主要选择了“缺乏知道”“资源获取不易”和“想不出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而同济的同学比较偏向“只是应付”和“想不出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学生眼中,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亟待改进。

另外,不少同学也写了一些对于研究性学习的他们自己的看法。以下是同学中间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的摘录:

研究性学习对于从传统课堂中走出来的学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是一个自主性学习的开始与检验,也可以说为了日后的工作与管理打下基础。但目前大学内至少在复旦功利性学习或者传统学习盖住了研究性学习的力量。中国学生在自主性学术研究方面的氛围、热情仍欠缺。

研究的东西一定要有价值,有实际意义,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实践能力。需要创造更好的氛围和激励学生自主研究的机制,主要是学生有热情和时间,以及适当的老师指导。

感觉大多数同学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种任务,这样的心态阻碍了自由的思想交流,也是课题成果不那么能反映我们真实的想法。研究性学习更多的流于形式,不少人只为混个记录而已,缺乏专业指导。学校应更重视这方面的投入与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这些基本方面

都要做出改革。

研究学习的方式、途径还是以查找纸质资料或网上评论为主。如果有条件让学生真正到社会中去获得第一手资料就更好了。数据真实性、科学性有待考究。需要严防作假。

在复旦可以参加的研究性学习还是很多的,但是感觉还是课题不太合适,而且欠缺交叉学科的人才共同参加的研究性学习较少,而且联系合适的导师也很困难。理科做课题(专业方向)由于条件限制机会较少。总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好的,但真正在中国发扬好他还任重而道远。

研究性学习有时候太流于形式、太局限,应该引导学生更关注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等的思考。如果有优秀的选题、足够的时间、清晰地思路,做研究性学习对掌握所学还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研究之前先有必要的理论思考带有目的性和创新性去做研究;研究的东西要有一定的价值,所以先把基础东西学好,掌握一定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做。目前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能从中学习到的方法不多不够创新,研究性学习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大,大多数人没有能把研究性学习当成是课堂学习的拓展。

四. 老师及高年级同学对研究性学习的意见

除了对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了一番问卷调查,我们在课余还有幸找到了陈金华老师和张济琳老师作了简短的采访,同时也通过网络询问了一部分高年级同学对研究性学习的看法。

首先,研究性学习在我校的开展还是相当广泛的,这和我校被教育部指定着重向研究性大学发展不无关系。这从我校近年来本科生招生人数逐年下降,但研究生人数上升可以看出。我们鼓励学生们做课题,有所创新。

其次,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提倡走向社会,比如去托儿所、民工学校、养老所等地方进行调查研究。我们不定期请各地名人进行讲座,提倡“走出去,请进来”,让同学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为了培养同学们演讲、口才、个人能力等等,我们也开展了如辩论赛、讨论课等的形式。

针对学生提出的希望老师进行更多指导的问题上,老师能把握的主要是在选题方面。选题要求有创新,别人做过的再做意义不大。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会去发现问题。而研究一旦进行,同学所做的其实差别不大,主要集中在分析、调查、统计、文字稿这些方面。所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开端,选题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老师一般希望学生还是能够独立的完成课题研究,这既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是研究的宗旨所在。因为一个老师下面的学生课题数量多,老师客观上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去跟踪调查。当然,老师也十分乐意解答同学的疑问,若有问题可以和老师约好时间进行讨论。助教其实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导,但是由于他们本身事情也比较繁忙,所以不能腾出很多的时间。同学们应该更积极主动的去寻找老师,主动交流,这样会对自己帮助很大。

对于同学们普遍比较敏感的这些研究性学习与最后成绩挂钩的问题,老师们指出,课题研究完全是同学们自愿报名的,而非强制性的。它作为平时考核的一部分,是考核方式

改革的一项措施,主要是为评定多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最后能给予学生一个更客观更完整的评价。而且,把课题研究纳入最终考评,也是一种激励措施,希望同学能够更积极的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行列中来。

老师还指出,研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理论功底,对于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广泛的阅读文献、阅读资料是掌握一定理论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要注重培养理论兴趣和这方面的素养。理论应用于现实问题,这样的研究学习的成效才会比较大。

对于当下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在老师看来主要是建设上还不够健全的问题。比如,学科规划上还应该更加细致,如何用好网络这个平台还需要不断摸索前进。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问题,要真正把研究性学习推广,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

而采访了一些高年级学生,他们的想法主要是认为研究性学习能让一个学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这个学科的内在网络,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到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或者在平时会不经意被自己忽视的一些知识、趣闻或是和本学科相关的领域或其他学科。在他们看来,对于我们低年级学生,限于自身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的限制,应该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参与和体验“研究”这个过程上,通过带教老师或是高年级学生的指导,明白这个过程是怎样的,了解其中的方法。而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急于出成果的、得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的急躁心理,这就会导致偏差。

五. 对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概括与展望

通过以上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制度建立不够完善,学生忙于应付,不知道该以什么方式做好研究,缺乏指导。就目前来看,评价体系始终还是以结果为重,一方面结果相比于过程更容易有评判标准,另一方面,确实分配不出更多的精力在传统教学之外,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的有效指导。而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学生很大程度上对研究性学习提不起兴趣,对此抱着比较消极的态度。

当然,从同学们的反馈中也可以看出,大家对研究性学习的初衷都抱着肯定、支持的态度。大家都渴望能实践一种创新的、有别于传统课堂的学习模式,跳出固有的接受型学习,转变为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所以,我想大家的积极献策如果能得到相应的改进,研究性学习一定会在学生中间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在此,我想提出两点建议。1.加快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制度建设和资源建立。只有制度完善了,运行起来才能有保障。也只有资源丰富了,学生在面对研究时才不会无所适从。

2.课程理念的回归。研究性学习是过程取向的,而不是结果取向的。所以,应该把体验作为实施的目标。如果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能够获得预期的、系统的体验,那么,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实施目标。

六. 一点感想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们其实收获很大。我们不仅在研究性学习问题上了解到了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同时锻炼了自己做下整个流程的能力。一边做课题,一边思考做课题,我发现,其实,研究性学习既是学术的,又是能力的。在我们看来,它其实是很好的实践方式,相比与传统的输入性教学,我们更积极主动,更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实践开来,有了更大的空间。

由衷的希望研究性学习能够在中国的学校中间推广,迈出它坚实的发展之路,让学生能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透视我国研究性学习--由学生的反馈引起的思考》李云淑

2. 《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钱旭升

附:问卷

《关于研究的再研究》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

我们是复旦学院的大一学生。现希望向您进行一个简短的关于大学生对做课题研究看法的问卷调查。感谢您的配合,请如实填写。谢谢!

年级: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1 你经常做比如说课题的研究调查吗?

A 经常 B 偶尔 C从不

2 做一项课题需要花费你多少时间?

A 一周内 B 半月内 C 一月内 D 更长 3 你认为你从做课题这种研究方式中获得的与付出的精力、时间相比等价吗?

A 很有收获,付出很值得 B 基本有收获,愿意付出

C 没想法,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D 完全浪费时间,很不值得

4 你会以何种方式获得相关信息?

A 图书馆(书籍) B 网络 C 实访 D老师或专家 E大量的问卷调查 5如果课题是多人共同完成的,你对于做组长的看法?

A很开心,可以让别人都听我的

B很苦恼,基本上都是组长一个人自己在做

C恩,听说组长的分数总是打的更高呀

D不要组长,每个人都是组员,不分高低最好

6你觉得完成这样一份课题研究,学的东西和传统课堂相比

A更有深度,印象更深刻了 B一般,差不多

C用处不大,形式主义 D可以逃掉期末考试

7你对于如今研究性学习日益流行的看法是?

A很好,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育的大势所趋

B只是拷贝了国外的模式,使之中国化

C看似自主研究,但只是素质教育的形式主义

D没特别想法,无所谓

8 你觉得研究性学习有什么不足之处吗?若有

A缺乏指导 B只是应付,没有太大意义 C资源获取不易

D 规定完成的时间太短 E想不出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F其他________________

9 请随便说说你想说的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任何东西,也可以是做我们问卷的感想^ ^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第二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再修订稿)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批准号:FHB040015

课题类别: 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科分类: 基础教育

课题主持人:王建华 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 课题承担单位:长沙市长郡中学

课题实验学校:长郡中学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长沙市十一中 长沙市三十七中 仰天湖小学 黄兴小学

总课题组

20xx年5月20日

1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课题组核心成员

总课题组组长:王建华(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 院特殊津贴专家)

副组长:卢鸿鸣(长郡中学校长 负责协调管理) 高晓苏(长郡中学书记 负责社区服务) 陈来满(长郡中学副校长 负责社会实践) 刘 欣(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副校长 负责研究性学习) 姜 平(长沙市教科院教研员 负责学术指导) 课题组秘书:

周小青(省综合实践活动兼职教研员、长郡中学教研组长)

中学组

组 长:陈来满

副组长:涂立奇(长沙市十一中副校长)

詹仕珍(长沙市三十七中校长)

成 员:李素洁、罗方龙、徐 林、张 平、匡治成、徐铁刚 邓智刚、罗清华、文安国、张桂元、李 坤、何亚松 蒋超岑、姚宇德、向 星、毛 水、胡志辉、李 燕 刘美妮、梁 珊、伍果平、梁 琪、黄 宁、熊 妍 张成荣

小学组

组 长:张 诚(仰天湖小学校长)

副组长:王雅敏(黄兴小学书记)

戴伍军(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务主任)

成 员:黄迎浪、薛小强、易媛媛、张红念、彭志辉、陈新莲 彭 艺、周 力、杜卫红、张好

2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摘 要:本课题主要从系统构建、整体推进和校本实施的角度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首先从纵向,我们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评价体系进行具体设计,使之有机衔接,从而在实施过程中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其次从横向,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延伸、重组与提升;再次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三条线索进行合理设计,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块内容得到有效沟通。同时在实践层面上,我们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实施策略和具体操作方法,经过近四年的探索,本课题促进了实验学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 系统构建 校本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世界各国为应对国际竞争和社会发展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恰当处理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意识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设计综合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积极探究与发现学习,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为此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我国也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现阶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顺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3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近年来,很多学校和课程改革实验区都在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和策略、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评价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这些探索为进一步推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深层次探索解决。

20xx年,我校在高中开始开设研究性学习,经过两年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是效果不太理性,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校本实施。20xx年,我校合并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目前拥有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囊括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由于办学规模齐全,学校有整体的办学思路,因而我们可以用大课程视野来审视基础教育,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可以一以贯之,不搞急功近利的“短视教育”。于是我们想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从小学到高中系统构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然后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而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途径。

20xx年,我校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申报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课题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后,为了更好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联合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长沙市十一中、长沙市三十七中、仰天湖小学和黄兴小学,组建课题实验学校,共同致力于本课题研究。

(二)研究意义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系统构建,可以拓展研究者的视野,更好的贯彻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使之更具有操作性。总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开发和校本实施,对于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又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策略;

2、系统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当代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心理学基础;

4、现代课程论的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三、课题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是经国务院同意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4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景,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强化课堂、学校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举措。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本课题中的“系统构建”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按照“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空间拓展和方式融合”的指导思想进行整合设计,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有系统性、层次性、丰富性。

“横向沟通”是指学校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要把握好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共同价值追求;要注意各领域之间的渗透和延伸,开发不同领域之间交叉、整合的课程内容;要在每个主题活动内容的组织过程中,充分挖掘每个主题中所蕴涵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自我因素,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各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 1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11月第1版. 第131页

2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11月第1版. 第193页

3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11月第1版. 第209页

5 321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纵向衔接”是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水平来设计,使小学、初中和高中能够形成纵向衔接,使综合实践的难度和复杂度呈螺旋式上升。同时学校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年级目标,并对不同主题或活动项目的目标进行具体化,从而形成各年级相互衔接的课程目标体系。

空间拓展是指学校在设计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考虑学生的活动空间,应该由近及远,由家庭学校到社区,再由社区到社会,使学生的研究视野不断扩大,能力也不断提升。

学生的活动空间:由家庭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再修订稿

学校社区社会

方式融合是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要多种多样,要把“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实施的途径也要多种多样, 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实践活动。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适合本地区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体系和课程评价标准,开发适合本校的各年级有机衔接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主题,构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一支适合开设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同时探索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机制,从而整体推进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围绕研究目标,开展如下主要内容的研究: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基本策略;

2.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置的研究;

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

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

5.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衔接的研究;

6.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型课堂模式和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6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7.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8.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9.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及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文献法,为了使研究能建立在一个较高的理论层次上,本课题主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文献检索,阅读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教育与课程基础理论类、综合实践活动类、学习方法类、教育研究方法类以及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地方教育局的一些重要相关文件,尽量覆盖近几年相关内容研究的优秀成果,广泛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调查法,总课题组事先设计《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卷调查》,然后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

个案研究法,对一些综合实践主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树立典型案例,经过三年的努力,实验学校认真总结了很多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并在全国和省市各级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获奖。

行动研究法,以研究为先导,边研究,边应用,边完善。总课题组认真组织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深入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研究思路,进而提升理论。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历时五年,具体研究步骤、思路、做法如下:

1.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2月)。这一阶段,课题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制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实验方案,组建实验学校和实验研究队伍,并组织实验学校申报子课题。同时为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准确把握课题研究方向。总课题组认真设计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卷调查》,然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一共发放了120份,回收了114份有效问卷。其中小学老师48人,中学老师66人,学校涉及到了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和农村学校。应该说调查有一定的代表,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思考,我们觉得在实践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学校需要大课程视野

有些地方和学校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仅仅局限于小学、初中或 7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高中某个阶段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全局观念,没有从小学至中学进行系统构建,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条块分割,无法有机联系。这也就导致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习阶段没有很好的衔接。

第二、学校需要对学科课程整合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多老师容易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互混淆。因为很多学科课程都安排了一些实践探究活动内容,各科教师也尝试着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科教学,力图使学科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但是,由于各科实践活动缺乏协调与整合,势必会造成学科实践探究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复交叉。在学科中开展研究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从师资和活动内容上能够得到保证,但学科教学任务重,课时太少,实际操作时往往会造成实践活动落空,难于完成。

第三、学校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分解

同时课程纲要没有把小学段和中学段的总目标具体分解到各年级中去,加上小学和中学跨度大,指导教师确实难以把握课程目标,不容易具体操作。这样在实施过程中小学容易拔高课程目标,而中学又容易降低课程目标。同时总目标也没有涵盖三维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只确定了学生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后应该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和要求,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只有概括性的提到,并没有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目标。这不能不说《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还不够完善。课程目标不具体,没有梯度,过于笼统,也就使得学校和指导老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难以把握。

第四、学校需要可操作的课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只确定了课程基本原则、评价方式以及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但课程指导纲要并没有为每个学校提供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评价,因此学校需要按照课程指导纲要根据自身实际构建一个具有可操作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应该涵盖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学校执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况的评价。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应该从小学到高中进行有机衔接。

8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第五、学校需要系统培训指导教师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批专职的教师队伍,他们应该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够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理念,懂得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而我们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依纲照本”的教学,面对这门新的课程,他们普遍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

把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20xx年11月30日,总课题组邀请各实验学校的核心研究人员召开课题预备会,讨论总课题实施方案,对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基础以及研究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自我论证。20xx年12月15日,总课题组召开开题论证会,我们邀请了湖南省教科院黄宜锋副院长、湖南省规划办李倡平副主任、易志勇副主任、省教科院基教所严伯霓教授、长沙市教育局付旭明副局长、长沙市教科院龙迪辉书记、李再湘副院长、戴立军所长、段晓虹所长、长沙市开福区教研室李志宏主任、湖南师大郑和钧教授,他们在会上给我们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使课题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同时我们聘请他们担任课题研究顾问,保证课题能够得到专家的正确指导。

2.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0月)。课题开题后,我们正式启动了开题研究工作,我们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统构建、校本实施、整体推进等问题,组织了8次研讨会。

在系统构建方面,总课题组多次邀请实验学校的核心研究人员进行研讨,搭建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框架,形成两个系列、四大主题、五项活动和六种形态,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有系统性、层次性、丰富性。

两个系列:我们对社区服务进行了整体规范,精心设计,形成了两大系列,第一个是义工活动系列,如组织打扫社区卫生、辅导困难学生的学习、争当交通协管员、修理家电等活动;第二个是爱心活动系列:如爱心拍卖、爱心捐助、慰问孤寡老人与贫困家庭和保护野生动物等活动。

四大主题:我们以主题融合的形式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四大主题:湖湘文化、科技与社会发展、国际理解、健康人生,这样使小学和中学能够有机融合,使研究内容有系统性,使研究难度有层次性,使研究形式有丰富性,使研究过程 9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有操作性。

五项活动:为了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我们把社会实践设置为五项“走进”系列活动:走进军营、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农村,并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开展实践活动。

六种形态:我们将非指定领域分为六种形态: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主题班会、兴趣小组、心理教育等。(如下图所示)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再修订稿

在校本实施方面,总课题组要求各实验学校根据课程总框架设计本校综合实 10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践活动课程实施体系。如黄兴小学构建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系统,探讨了主题探究活动和实践体验活动;仰天湖小学依托校园文化资源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长沙市十一中将初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积极进行课程经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长沙市三十七中探索如何在教学中,把学习内容还原到社会的大背景下,以师生在社会和学校中探求和实践为渠道,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为目标,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则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整体推进方面,总课题组核心研究员长沙市教科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姜平老师深入探讨了区域整体推进的策略和原则,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机构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和保障机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她认真组织了4期长沙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做了20多场专题讲座,并且每个月都要亲自下到各中小学校认真指导,积极推动全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今年10月份长沙市承办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五次研讨会不仅充分展示了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取得的成绩,也展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成果。比如总课题组负责人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在会上以《强化课程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为题做给全国各地的代表做了经验介绍。我们实验学校都在本次全国研讨会上上了不同课型的观摩课,如长郡中学梁琪老师上了《现代农村住房设计调查的研究》答辩式总结交流课,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黄玲老师上了《我的第一次采访》方法指导课,长沙市三十七中汪慧君老师上了《走进秋天》活动策划课,黄兴小学康龙老师上了《校园卫生工具改造》活动策划课。同时长郡中学和黄兴小学都在大会做了经验汇报,可以说这次研讨会全面展示了我们总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4月)。课题组召开两次研讨会,布置各实验学校认真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全面收集整理、归纳分析有关课题研究材料,再汇总给总课题组。总课题组在总结课题管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本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经验性的国家必修课程,当以独立的课程形态出现时,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一批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1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基本理念的教师队伍。加上学校对综合实践课程方面教研与培训力度不够,谁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成了一个难题。学校没有专任指导教师,只能要求全体教师参与,但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承担的学科教学工作或其他任务,结果是“人人参与”却“难于指导”,导致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缺乏全程管理和指导,对过程和结果也缺乏跟踪评价。有些实践活动往往成为学生“放松”“放风”“放羊”的好机会,效果如何可想而知。有些学校教师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学科教材的依赖,在使用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包”时,存在“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科化”倾向,既不“综合”也不“实践”,更无“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背道而驶。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是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每个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定《综合实践课程教师指导纲要》,为指导教师明确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和课程安排,构建项目主题和活动内容,规范操作过程和实施要点,确定教师待遇和工作量。使教师能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持持久的热情,消除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顾虑,同时还要协调好学校各个部门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并创造浓厚的课程氛围。为此总课题组为实验学校制定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指导纲要(试行)》。

(二)系统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资料库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我国地域辽阔,地方差异、城乡差异极大,要求每个学校充分挖掘校内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其实每个学校蕴含了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尽可能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从本土、学校历史优势、现实状况和未来远景规划等出发,积极开发现实的和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但是我们目前在课程资源开发上出现一个不好的现象,那就是热衷于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原有的开发过的项目主题就不再受重视,认为做过的项目主题再做就没有兴趣,不能体现学校和老师的水平,以致被丢弃被浪费。其实对于开发成功的资源,应该进行二度开发与利用,进一步发挥它的教学功能,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元素,将之建设成为适用面广、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精品。教科书适用于这一批学生,也适用于另一批学生,就是因为它具备持续利用的价值。其实不少课程资源也具备这一特征,不能因为学生变了,可利用的资源就失去了价值。 4斯文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基础教育课程.20xx年8月总第32 期.第24页

12 4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因此总课题组认真整理原来开发过的项目主题,将课程资源进行分类和汇总,建立了各学年段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资源库:

1、自然环境类:

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动物保护、天文观测等方面设置课题。如:关于长沙市民对“无车日”的看法、走近无公害蔬菜、大树移栽在城市利与弊的调查分析、在同纬度下海拔高低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等。

2、社会生活类:

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引导学生从学校规章制度、社会关系、社区企业、社团活动、人群心理、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信仰、居民消费等方面设置课题。如:关于长沙市各大型超市各种促销方式的调查研究、关于人们对职业乞丐的看法和态度的调查研究、关于长沙市不同年龄段人群社会压力的调查研究、中学生日常消费调查等。

3、历史文化类:

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引导学生从湖湘文化、民俗风情、历史遗迹、校园文化、传统道德、传统文化、文学与艺术等设置课题。如:关于长沙娱乐事业发达所带来的问题及思考、现代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古长沙文化遗迹的研究、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影响的研究等。

4、个人发展类:

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引导学生从社团研究、生活消费、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流行音乐、时尚文化、行为方式、朋辈关系等方面设置课题。如:饮茶对都市人的影响、关于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叛逆行为的研究、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关于中学生与保健品问题的调查、欧美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受欢迎程度调查、青春期早恋问题等。

5、现代科技类:

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引导学生从现代化工、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建筑设计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设置研究课题。如:关于农村住房布局规划的调查研究,转向玻璃的研究,洗涤剂对金鱼生活的影响等。

6、社区参与类:

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社区重大活动和主要问题,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参与社区团体活动,乐于表达,自愿与人沟通。为社区建设和 13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发展服务,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如,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活动,开展社区科普宣传活动,社区物业管理调查等。

7、生活经营类

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形成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意识,做明智的消费者;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分享自己安排时间、金钱和个人生活的经验;规划适合自己的健康的休闲活动,具备一定的野外生活能力;分享自己与家人沟通的方式,体验管理家庭生活的重要;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设计与制作的程序和方法,并设计与制作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如:压岁钱的使用,烹饪技术大比拼,中学生服装设计、中学生合理消费等。

(三)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有评价才有促进和发展。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小学到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其特殊的学科特点,强调开放、注重过程和体验的课程目标,需要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难以像中考和高考中的其它学科那样可以用分数来量化学生成绩。因此我们需要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和自主性评价,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发现自己,增强信心,提高综合素养。

目前我们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采用档案袋评价。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一小组都有一个专用档案袋,从问题的形成到最后成果的完成,每一步骤都建立完整的信息收集系统,如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每次活动的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以及访谈对象的签名、实验原始记录、各种原始材料、学习体会等等,共同形成了每一个小组和学生的学习档案。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加上与学生的交谈和直接参加一些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就能够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进行实时评价,为课程指导奠定基础。结合学生最后的成果汇报和小组总结,很容易形成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认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其次、建立和完善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评价的评价主体由学生、教师和学校行政三个部分组成。学校制定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定,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课程实施管理、实施效果、学期的活动成果等进行评价,并与教师的月评比,年度考核直接挂钩。

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对教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设 14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计的能力,活动指导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态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精神状态等。最直接的评价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活动方式采用,活动的实际状况(教学气氛、时间、空间利用、节奏把握、学具教具的使用等)活动实际效果以及教师行为表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我们重点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评价:①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目标明确、清晰);②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效果好);③ 教学气氛(教学过程不机械,方法不单一,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教学气氛活跃,课堂有生气); ④参与时空(学生有充分参与时间与空间 );⑤分层递进(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教学);⑥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学生展现学习成果的机会);⑦情意目标达成(学生注意力集中,有自身的情感体验,能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学习 );⑧能力培养(学生能思考,敢提问,会讨论 );⑨认知质量(学生获得最基本的概念、方法、思路);⑩教学特色(形成鲜明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对学生有人文感召力)。

(四)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制度的有效建设和执行,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进入常态化实施和全面开展,必须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体制来支撑和保障,需要通过制度的重构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

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贯彻落实,总课题祖协助各实验学校制定了以下相应的规章制度:

1.师资配备制度。按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要求,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职教师,同时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实行“团体指导,协同教学”。

2.项目责任书制度。每个学校可以根据本校需要,制定项目责任书,明确职责和权益,如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肩负哪些责任,享受哪些待遇。一旦学校与指导教师签定项目责任书后,学校要定期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

3.教师工作量制度。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确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量,如我校班主任作为本班各小组指导教师的召集人,每周加两个课时,指导老5何志军、徐保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策略.黑龙江教育.20xx年6月.第7页 15 5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师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计两个标准课时的工作量。

4.教师奖励制度。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如我校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的态度、能力和效果等对指导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同时在评优和评先方面给予优先和加分

5.校本教研制度。要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要建立并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研制度,定期组织指导教师认真研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五)系统培训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因此注重对指导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促使其掌握综合活动课程核心理念,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活动指导能力,使其具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设计的能力。

首先从培训级别来看,总课题组选送指导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和校级等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指导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指导水平。

其次从培训内容来看,我们注重对指导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和案例培训,总课题组给各实验学校的指导教师配置了一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资料,并组织他们进行自学,促使他们认真领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目标和价值,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能力。

再次从培训方式来看,总课题组注重校本培训和岗位培训,积极引导专职教师开展自学和互学,加强集体备课,定期研讨实际操作的问题。这样指导教师可以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快速成长。

这样经过各种级别、各种形式的培训,总课题组为各实验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职指导教师,促使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初步构建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体系

我们设计了课程总框架后,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结合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内容、知识能力目标以及长沙市的区域特色和人文传统,对中小学各个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了具体设计。使活动内容有层次有联系,活动目标明确具体,同时我们还帮助教师预设了很多相关主题,使指导教师能够借助它明确设计主题的方向,避免雷同与重复,有利于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6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再修订稿

17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18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再修订稿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19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再修订稿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20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再修订稿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再修订稿

21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22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再修订稿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再修订稿

23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24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结题报告再修订稿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二)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四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确定主题阶段——活动策划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我们探讨这四个阶段的课堂教学指导策略:

1.主题确定阶段的指导

(1)指导要点:

①指导学生发现主题

②指导学生寻找主题研究的切入点

(2)课型操作要求: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全班交流,按兴趣自然分组,分组确定子课题。

2.活动策划阶段的指导

(1)指导要点:

①指导学生按兴趣分组;②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计划表;③组织学生进行组际交流。

(2)课型操作要求:

活动策划课:小组策划,填写和制定活动计划表——全班交流,学生针对各小组方案展开讨论,修订计划——小组改进计划,进行具体分工。

教师应设计指导填写“活动计划表”这一环节,表格内容主要有:活动主题、任务分工、活动步骤及时间安排、可能遇到的困难、预期成果表达形式等。低年级的可采用由“扶”到“放” ,高年级可采用“质疑问难”的形式。如屏幕出示活动表格,由学生质疑其中的难点,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探讨方式来解决学生提出的困难,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又适时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可以安排一个小组上台展示交流自己的活动计划表,其目的是以它为载体,达到以点带面,对其他小组计划表的制定起到示范、导向的作用。

完成表格难点的指导后,接下来可由各小组指导教师参与辅导。由各小组邀请自己喜欢的指导老师到小组中进行指导。

3.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

(1)指导要点:

①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②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③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④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⑤指导小组合作,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25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⑥指导学会社会调查(确定调查的内容,确定调查的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整理调查数据,可能会 出现的问题等);⑦指导学会整理和分析资料,对记录的目的,记录的原则,记录的方法进行辅导;⑧拓宽思维,将活动引向深入;⑨指导学生发现生成性主题;⑩指导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文字类:课题研究论文;实物类:模型,音像制品,多媒体制品,网页,广告);在选择成果表现形式的原则、方式方面给予指导。

(2)课型操作要求:

“方法指导课”教师导的作用尤为重要。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指导:①首先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帮助学生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审视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②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③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④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评价。

教师应突显导的作用,导在关键处,导在点子上,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和反馈信息,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可以集中授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也可根据各小组的实际需要,分组指导,如:第一个小组着重指导困难的解决,第二个小组重点指导呈现方式的多样化,第三个小组侧重于研究内容的指导等。

4、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指导

(1)指导要点:

①指导学生整理成果;②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反思;③指导学生进行总结交流;④指导学生关注新生成的主题。

(2)课型操作要求:总结交流的方式很多,有静态的,如墙报、实物展示等,也有动态的,如答辩、讨论等,更多的是综合性的交流活动。既有实物的呈现,又有方法的交流,还有情感体验的分享。我们根据汇报的方式可以把它分为答辩式总结交流和分组汇报式活动总结交流:

①答辩式总结交流

答辩式总结交流活动的流程是:第一步、课题组代表汇报课题成果,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汇报:课题成员、问题由来、活动过程、研究成果、建议对策、体验感悟;第二步、评委老师对课题进行提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问课题选题、问活动过程、问体验感悟、问解决方法、问研究 26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方法、提参考建议、提今后思路;第三步、课题成员回答评委的问题,要求当场给予回答,学生在回答评委的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实事求是,如实回答老师的问题,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也不要杜撰调查数据,不要为了得出事先预计的结论而弄虚作假;第二要简洁明了,不要长篇大论,东拉西扯,思路不清,同时要把握好时间;第三要虚心接受,评委老师提出的合理建议应该认真采纳,同时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防止出现类似的错误。

②分组汇报式活动总结交流

第一步: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成果汇报前,首先,可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讨论活动交流的着眼点。其次,可引导小组讨论如何利用自已的特长、展示成果的方式和所用的媒体。第三,教师要注意写作技能的辅导。一般来说,可建议学生参阅一些报告和有关材料,并指导写作的规范与格式。可以说教师此时的有效指导是上好成果汇报课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第二步:组织好汇报课。①学生简单汇报自己小组研究的活动主题,并说说选择本主题的原因;②引导学生分组汇报活动过程和活动情况;教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抓住契机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与评价,使课堂活而有效,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总结方法,积累经验。促进学生在和谐、互助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客观的分析与思考、学会申辩、学会分享与赞美;③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汇报活动结果时,挖掘探究方法。有意识的点拨评价,以点带面,指明学生研究问题、了解信息的途径;④多种方式评价活动成果。兼顾有形结果,突出无形结果。有形结果表现为学生的活动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具体的作品等。而无形结果则表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的兴趣、主动性,社会责任感及实践能力、经验教训等,它是隐性的。汇报时突出无形结果就是关注了活动的过程,而且无形结果往往对学生的发展是最有生命力的。这种无形结果即隐性的东西的交流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第三步,引导学生发现生成新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构建生成的课堂,具有不可预知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需要教师在此时将活动课题向纵深拓展延伸,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的兴趣、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的问题和看法给予充分肯定、保护、支持,使学生有坚定的信心走下去。

27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三)开发了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各实验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开发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如黄兴小学编写出了《我是黄兴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列教材,分低、中、高年段共三本,主题画面生动、活动资源丰富、教材形式新颖,深受师生的喜爱。仰天湖小学开发了《趣味数学》、《民间艺术》和《阅读与欣赏》等校本课程;长沙市十一中开发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视唱练耳初级教程》、《初中视唱教程》等综合实践校本课程;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小学部开发了《科技制作》、《书法》、《足球》和《国际象棋》等校本课程。

(四)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电子管理平台

过去采用人工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难度很大。为了加强管理,及时跟踪指导,必须实现网络管理。为此我们自主设计开发了一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电子管理平台”。这套软件解决了传统的管理难题,实现了过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学管理。这套管理平台有以下优势:第一、便于相互学习,学生可以在电子平台上随时查找上一届的优秀课题,通过案例学习帮助他们深入开展研究;第

二、便于过程管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个人主页及时上传课题资料,指导教师可以监控每个课题组的研究过程,加强过程指导。同时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完整,避免学生从网上下载,弄虚作假;第三、便于科学评价,过去学生提交的课题资料一大堆,资料参差不齐,也不规范,难以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客观的评价,现在有了管理平台,学生提交研究成果比较规范,指导教师随时可以在管理平台进行评价,保证科学公正。同时我们给这个课题评出等级后,系统会自动给每个同学换算成学分,减少了工作量;第四、便于保存查询,过去实行人工管理,结果学校收到一大堆资料和报告,难以存档和保管,也不便于查询。有了管理平台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姓名、或者学号、或者班级等方式来查找自己课题获得什么等级,自己获得了多少学分;第五、便于继续研究,过去一个课题结题后,研究就停止了,现在有了电子管理平台后,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继续研究下去,另一方面其他的学生也可以在其他课题研究的启发下,生成新的课题;第六、便于对外交流,管理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交流平台,其他学校和教师都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浏览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情况。

(五)促进了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经过三年的探索,总课题组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设计与具体化、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认识 28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各阶段及教师的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等方面入手,已经初步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且在实施过程不断完善。各实验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走上常态化,首先,从课时安排上,严格按照课程方案来开设,正式进入课表;其次,从师资配置上,我们实验学校都先后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设置了专职指导教师和学科兼职教师,教师的责任心加强,同时制定了各种激励机制,保证了课程的有效实施;再次,从教学内容上,根据实际对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具体安排,指导教师有了课程依托后可以系统实施。

(六)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有人说:“活动最能内化为素质”。综合实践活动的面越宽,形式越多样,学生的素质就越能得到发展。通过三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首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它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较大的空间,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这种活动的兴趣在学科中得到了迁移,使学生们变得爱思考勤发问了。其次,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亲历实践不但让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有了“发言权”,而且在活动中他们发现了自我的潜能,有了不需要依赖别人也成功的感想,最终树立起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再次,提高了交往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合作交往形式多,学生之间的交往机会也就多了,彼此间的情感就会更加深入,更加团结友爱,在校外活动时,学生还逐渐适应了与社会各层次人的亲密接触,社会交往能力逐步提高。

从获奖情况来看,这四年来总课题组实验学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论文有17篇获得省级一等奖,16篇获得省级二等奖,32篇获得市级一等奖,科技创新项目有1个获得省一等奖,1个获得省二等奖,有6个获得长沙市一等奖。其中长郡中学开展走进新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后,潘然同学制作的《中国?新农村 新发现》,获得全国网页制作大赛二等奖,长郡中学姚苏晟和杨思慧同学撰写的《黄化水稻的生长状况及光合特性研究》科技论文获得07年湖南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李清同学研制的《后反应式远射程灭火装置》、楚功崚研制的《旅游景区电子导游与实时管理装置》、段然曦和胡海涛研制的《运煤车“液被”》、程翰撰写的《关于长沙市城区道路设施设计的调查研究》、徐胜媚撰写的《长沙县乌川湖村和平江县爽口村生态农业试点的对比调查研究》等五个项目获得08年长沙 29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其中李清同学的项目获得08年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长沙市三十七中徐玉婷获全国初中动漫制作作品大赛一等奖;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陈家祺等同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后撰写的研究性论文《城市绿化要根据不同的方位选择树种》获得第25届长沙市创新大赛一等奖。

(七)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了很大的改变。在实践中,教师已逐步走出权威式的“传授”教学,建立起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的关系。教师之间的研讨、协作的氛围变得非常浓厚。教师为了指导好实践活动,勤于学习,深入探索,努力提升专业素质,达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目的。三年来,总课题组实验学校共有22位指导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案例荣获全国一、二等奖,有39多位指导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案例荣获省级一、二等奖,有5位指导教师在全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赛课中获得一等奖,有10位指导老师在全省的综合实践活动赛课中获得一等奖;仰天湖小学依托校园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集结老师们的教研成果,编撰成书——《校园文化的创建与实践》(现已出版发行),并积极参与长沙市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的编写工作。周小青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家团队指导教师,还有20位指导教师被评为省市优秀指导教师,他们随着课程的深入实施得到了成长。

九、课题研究的社会反响与成效

(一)长郡中学和黄兴小学多次代表总课题组在全国和省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做专题报告和经验介绍,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20xx年5月17日,总课题组副组长刘欣副校长带领课题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参加了在福州举办的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四次研讨会,刘欣副校长代表总课题组在会上以《系统构建、整体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探索》为题作了汇报,受到郭元祥教授和肖成全教授等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思路新、操作强,对其他学校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得到全国兄弟学校的好评!

20xx年11月3日,湖南省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总课题组副组长刘欣副校长代表长郡中学作了《横向沟通、纵向衔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30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课程的探索和实施》专题汇报,受到了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好评。

20xx年10月22日,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五次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我校作为分会场承担了部分会议议程,在经验交流会上,总课题组秘书周小青老师以《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题做了专题汇报,受到来自全国各地代表的高度赞赏,他们一致认为长郡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校本实施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推介。黄兴小学也是本次研讨会的分会场,总课题组小学组副组长王雅敏书记也在会上作了题为《立足校本、基于实践、走向常态――天心区黄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汇报》,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他们认为黄兴小学在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常态化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20xx年4月18日,长沙市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训暨开班仪式在长郡中学举办,总课题组秘书周小青老师受邀给骨干教师作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经验交流。

20xx年4月27日,总课题组秘书周小青老师受福建省教研室邀请,给福建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做经验介绍,深受与会代表的欢迎,他们觉得长郡中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措施得力,方法有效,成绩斐然,值得借鉴和学习。

另外总课题组核心专家姜平老师,这四年来她在全国做了10多场学术报告,把我们实验学校校本化实施经验向全国进行推介,同时她主持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网络研修,重点介绍了我们实验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和实施策略。从而推广了我们总课题研究成果,也吸引了各省市兄弟学校来校参观,学习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

(二)撰写的大部分论文在学术刊物和有影响的网站上发表或者获奖,得到了社会和学术届的认可,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

总课题组成员一共撰写了58篇论文,其中9篇公开发表,其余的在省市级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同时主编了2本专著:

1.《横向沟通,纵向衔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统整合与实施》,周小青,《当代教育论坛》,20xx年10月第30期

2.《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五种组织形式》,姜平,《网络科技时代》,20xx年1月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过程中的偏差与纠正策略》,姜平,《网络科 31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技时代》,20xx年3月

4.《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七点建议》,姜平,《网络科技时代》,20xx年5月

5.《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误区及瓶颈突破》,姜平,《网络科技时代》,20xx年7月

6.《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索》,卢鸿鸣,《湖南教育》,20xx年5月上

7.《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的设计》,周小青,新思考?综合实践活动/ZDCL/HDGC/200709/2367.html

8.《综合实践活动答辩式总结交流课型的探讨》,周小青,新思考?综合实践活动/ZDCL/HDGC/200709/2366.html

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域推进与校本化实施》,姜平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10.《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南》(初中),姜平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三)我们构建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在很多学校推广应用,正在逐步转化为有效的教育实践。

目前总课题组构建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在全国和全省研讨会做了推介后,很多学校都向我们总课题组索取,他们认为我们的这个课程体系很有操作性,表示要借鉴并推广实施。

(四)课题培养了一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队伍,带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课题组核心研究员姜平老师已经成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知名专家,她受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以及全国各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邀请,先后进行学术讲座活动20余次,接受各类媒体采访多次,主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开展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络研修。总课题组秘书周小青老师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目前被聘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聘为课程团队专家和IPAC特约通讯员,湖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兼职教研员。长郡中学的梁琪、伍果平、王延辉、江猛、皮访贫、李敏、王娇青、黄宁、熊妍、童惠、陈贞、郭伟等老师,长沙市十一中李坤、刘柯、梁吉、谭仕芳、赵昌胜、邓端香、杨亚玺、刘耀球等老师,长沙市三十七中蒋超岑、董春来、谢明春、卫星、廖四美、林宇 32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翔、徐宇明、谢新强、张莉、张盈、康访平、张茗辉、王中毅等老师、黄兴小学的王雅敏、胡映、周力、杜卫红、康龙、刘波、张红念、陈晓群、彭艺等老师,仰天湖小学的黄迎浪、易媛媛、彭志辉、陈新莲、苏静亚等老师;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张好、邹玲静、兰立波、杨艳辉、赵仁红、张招萍等老师,他们都成为了各个实验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骨干教师,有的成长为湖南省和长沙市的骨干教师。

(五)我们设计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平台软件受到了很多专家和学校的认可,目前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方便了学校信息化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减轻了指导教师的工作强度。

十、课题研究的结论及问题讨论

(一)研究结论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缺乏系统构建、学科之间缺乏系统整合、课程评价缺乏可操作等问题来开展研究,重点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什么需要系统构建、怎样构建好小学到高中各学年段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有大课程视野,总结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的指导思想:横向整合、纵向衔接、空间拓展和方式融合;构建了小学到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四个阶段的课堂教学指导策略;开发了一些结合校情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搭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统评价体系;同时制作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电子管理平台,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化管理。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科学,思路明晰,措施有力,无论是在理论方面的探究,还是实践操作上的摸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更具有操作性。总的来说,课题研究基本实现了原来的理论假设,达到了研究目的。

(二)尚待继续研究解决的问题

1.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一步与学科学习相结合需要深入探索,从而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性,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我们不能单纯的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是我们也不能没有课堂教学,关键是我们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何传授方法性知识,如何教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开展探索和实践。因此我们需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 33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略,需要研究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需要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要规范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我们需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需要进一步设法获得社会的大力支持。

4.指导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要不断完善校本培训和岗位培训。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平台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修订,使管理平台更人性更方便,从而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要求。

十一、附 录

(一)子课题研究报告集

(二)教师优秀论文集

(三)学生优秀课题报告集

(四)小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设计集

(五)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和其他获奖成果复印件

十二、参考文献

著作部分

[1]钟启泉、崔允 郭、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美)熊梅编著.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钟启泉、崔允 郭、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6]张传遂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7]欧益生、张建芳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实践与研究,2006。

[8](美)里德利(Ridley,D,S)(美)沃尔瑟(Walther,B)著.沈湘秦译.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9] (美)斯腾伯格(Stemberg,K,J.),(美)史渥林(Swerling,L,S.)著;赵海燕译.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0] 张华、李雁冰等著.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上海科技教育出版 34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社,2004。

[11] 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推进与校本化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论文部分

[1]李莎,李芒.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4。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个别化、情景化――课程目标解析(一).福建教育,2006。

[3]丁玉祥.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教学与管理,2002。

[4]郭吉成.整体设计校本实施——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实施的构想与实践.网络科技时代,2007。

[5]吕佳.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整合.教学与管理,2006。

[6]姜平.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策略(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的偏差与纠正策略.网络科技时代,2007。

[7]杨春艳.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吉林教育,2006。

[8]张文周.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J] .上海教育科研,2001,(5):5。

[9]熊梅.当代综合课程的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9。

[10]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中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ttp:///华大基础教育网。

[11]汪明春.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及具体化的理念与策略.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12]张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命题改革大尝试.考试改革,2006。

[13]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教育发展的研究,2001。

[14]杨春艳.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吉林教育,2006。

[15]常维国,冯显金.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总课题组

35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课题组研究报告 执笔:周小青

20xx年5月20日

36

更多相关推荐: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此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通过研究可以让我们认识小学数学学习出现分化这一现象的本质和原因。2、研究影响学生学习造…

课题开题报告范本

沧县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立项编号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课题名称的研究有效途径课题类别心理健康课题负责人许键沧县杜林乡代营小学盖章所在单位沧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20xx年5月注将开题报告送...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九大要素:(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王马寨小学农村民族小学传承彝族歌舞实践研究开题论证报告我校王马寨小学传承彝族歌舞实践研究课题是建水县十二五第二批教育科研课题本课题于20xx年12月在曲江镇王马寨小学开题评议专家是张士旺曲江中心校书记章惠琼曲江...

课题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的联系和区别

课题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的联系和区别【转】课题培训材料(一)课题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的联系和区别课题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是否有区别呢?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说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

课题开题报告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立项编号BC14020课题名称小学生校内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类别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一般课题高国贵南华县东城小学盖章20xx年9月1345678910

开题报告怎么写和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个完美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名称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5、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迓驾镇完小市级课题开题报告农村小学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学策略研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好我校申报的课题农村小学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学策略研究被列为20xx年铜仁市基础教育市级课题课题编号20xxsj063经领导批准...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课题研究计划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课题研究计划所在学院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年级学号研究生指导教师入学年月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制

课题开题报告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茂名市实验中学课题主持人廖茂菊课题组成员伍尚康吴国恒陈欣梁仁厚王少帅钟泽佳程朝凤周赛红钟瑞梅一选题缘由和意义20xx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广东等四省区试点试行高中...

教研课题开题报告暨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国际化市场竞争的需要现代和谐社会急需创新型合作型人才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重庆市哲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重庆市中小学生健康现状与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研究之子课题重庆市铜梁县蒲吕初级中学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培养开题报告一本课题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

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