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学反思

时间:2024.5.2

江南的冬景教学反思

反思一:江南的冬景>教学反思

《江南的冬景》重在培养学生对写景散文的鉴赏能力,>总结一些写景方法,从而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课堂的结构安排为:找出江南冬景的总特点——鉴赏三幅冬景画面——>总结写景方法——学生写作实践。把课堂分解为块状结构,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导向。课堂的内容由浅入深,从阅读到写作,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学到的知识指导写作,就有了针对性。

我在上这堂课时,进程还是比较顺利,学生配合得也很好。最重要的就是对时间的安排,要尽可能留多的时间给学生写作、交流。我留给学生十五分钟,但是因为部分学生操作比较慢,所以完成情况不一,导致只匆匆地交流了一篇文章。在阅读鉴赏部分花的时间还是多了一些。根据评课人的意见,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还是欠缺不少。

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书声,学生通过阅读来加强对课本的感悟,特别是一些优美的散文。郁达夫的这篇文章,恰恰就是很有画面感的写景散文。在课堂上欣赏了三幅画面,我只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而没有实现美读,这是一种遗憾。

2、对文本整体把握不够。这堂课我选取了三幅图景,简单地鉴赏了一下,然后就让学生写作。对文本缺少整体把握。一篇美文本来就是一座美丽的房子,需要我们整体感知,而对>作文的指导可以放在另外一堂课,专门用来写作。也就是把阅读和写作分开,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而写作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而这堂课过于注重手法的运用,忽视了对美文的品味。一开始,让学生归纳了江南冬景的特点:可爱和明朗。这两个中心词是全文的纲,是贯穿全文的,然后把它贯穿所有的图景进行鉴赏,最后还是归结到这个特点上来,那么学生对郁达夫描写的江南的冬景就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能从美文中获得美的感受。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思考,如何在整体把握与重点架起桥梁。

3、对情景创设不够重视。也就是组织学生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我在平时备课中忽略的,调动学生比较僵硬。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什么时候用到探究,什么时候用到合作,并且要考虑这些是否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创设情境时,应该具有操作性,要让学生有地方可以下手。比如,示例法,可以选择一幅图,我自己示范从景物、景物

特征、作者感受、写景手法这些方面鉴赏,然后让学生按同样的方式鉴赏下面两幅;或者可以让学生用四个字给这几幅画命名;或者可以把写景的句子打乱,让学生来排列,因为作者安排景物描写的时候有内在的顺序,这也值得我们学习。

4、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够。高一学生其实内心还是比较稚嫩,希望受到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给学生成功感,有自信感。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学生能从文中找出词语来回答问题,可以表扬他,"他能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概括,做的很好;有的学生还能谈自己的感受,可以评价,"他不仅能找出关键词,而且能加入自己的理解,水平很高",等等。

5、小结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到课的最后,往往是匆匆忙忙,会忽略对课的总结。这堂课我也尝试者进行总结,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是到了总结部分,往往就变成了教师自己的事情,学生就在倾听。我应该要换一种小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评价和小结,这也是新课程的理念。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用新理念武装的教师。

反思二:江南的冬景教学反思

这个星期四早上第一节课,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高一(4)班,为他们上《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虽然之前已经上过几次课了,但是还是感觉很紧张,因为之前指导老师一直都在忙月考的事情,没有帮我修改教案,而我又认为我的教案写的很差劲,所以很没有底气。再加上这次是在我不是很熟悉的(4)班上课,所以就更加不知所措了。不过紧张是没用的,我只能硬着头皮上。

课前欧老师已经告诉我,这个班级不是很活跃,如果有问题抛下去他们回答不出的话可以直接讲,不必等待,否则教学任务肯定会完不成。不过今天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都很放的开,回答问题很积极。

今天的这堂课,我首先花15分钟介绍作者,讲解课文当中的4个对比段落,然后将重点放在课文的5幅图画的讲解。课文一共描绘了冬晨谈天图,冬郊植被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和旱冬闲步图这样5幅画面,这5幅画面当中描绘了很多景物,而且每段中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悟,很值得学生去分析和感悟。而且这篇散文的语言也十分优美,尤其是7,8两个小节,意境很优美,画面感也很强,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还注重让学生去朗读,体悟其中的意境。

4班的学生在这堂课当中表现的非常好,这也自然让我放松了很多,所以在课堂上我也开始尝试着和学生开玩笑,说点笑话之类的,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轻松了很多,互动性也增强了,我也觉得很满意。

下午第二节课在14班上课。早就听说14班非常活跃,在14班上课是不会有紧张的感觉的。果然,刚走进14班,就有学生和我打招呼,让我顿时镇定了很多。下午的上课内容稍微做了下修改,欧兰老师让我加大对对比小节的分析,并且让学生概括出每个小节的关键词,也就是江南冬景的特点。所以在这堂课上,我加大了对前面小节的分析,当然,重点还是放在5幅画面上。

虽然说14班非常活跃,但是总体的课堂气氛不如4班好,显得有些乱,而且对问题的敏感程度也不高,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以至于最后拖了两分钟的课。

对于这两节《江南的冬景》,我不是十分满意。首先是教案有点杂乱,本身课文的结构有点散乱,对比的小节是穿插在5幅图画中间的,因此我分析的时候有点难度,虽然最后有一个梳理文章的过程,但是学生可能还是不太明白。第二,忽视现代文阅读的技巧。我过分的注重图画的解析,而忽视了现代文阅读的解读技巧。比如对比突出了什么,展现了江南的冬景的审美特点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挖掘,没能让学生得到锻炼。第三,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自己添加了一些比较搞笑的话语,有些话语不说很妥当。在课堂上,学生都比较活跃,所以我自己也放的比较开,其中穿插了一些笑话,和学生开开玩笑,活跃下课堂气氛,但是这些笑话有些并不妥当,我课上没有意识到,课后想想还是不应该的。

下个星期一我还要在12班和13班两个班上《江南的冬景》,我必须注意到这些问题,更加努力的区完善我的授课思路,授课语言和授课技巧,争取能完成完美的一课。

反思三:江南的冬景教学反思

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写景散文,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我设置了两个目标,一是欣赏江南的冬景中几幅图画的意境美,二是学习对比的技巧和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按照这个目标,我设想的教学过程是:导入新课-作者简介-读准字词-具体研读,在具体研读部分,我主要是分部分来讲,1-4段主要讲对比,通过把江南的冬景与北国的冬天、北方的夏夜、闽粤的冬天、德国的冬天的比较,得出江南冬天的可爱、明朗的情调两个特征。5-9段主要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江南冬景的特点及给这几幅画面命名。在讲第八段景物时,分析此段写作的特点、这样写的好处和所引用诗句的特点。第九段,简单讲江南冬天的特例,即旱冬,主要按"旱冬-晴和的日子多-闲步逍遥的机会多-快活"这个思路讲,最后一段,集体朗读,"现在"天朗气清,作者"搁下纸笔",闲步逍遥去了。这节课,我讲得是口干舌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再加上主任和组长对我这节课的点评,我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自己的设想与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有差距

在导入新课部分,我问"提到江南,大家会想到什么?"在我看来,学生会想到很多江南的东西,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同学脱口而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水",说其他的很少,当时我一愣,然后马上问"还有呢?",有几个学生张张嘴,说了什么我也没听清,我忍不住说出我的台词,"说到江南,我会想到'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想到'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还想到那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到这,学生才跟我一起背起这首诗。

二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急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在讲5-9段几个画面时,我遇到了问题。备课时我就想,直接让学生给画面命名有困难,还是先分析景物再命名容易些。于是给学生5到8分钟的时间读5-9段,画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并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我以为给的时间较为充足,学生在回答第五段写到的景物及特点时还能回答的出,对但第七段写到的景物则回答的太乱,要么说的不是我想要的答案,要么回答的不全面,总是不能完整的找出来。我急了,让学生集体朗读,从"你试想想"到"灯光的月晕",再回答,结果勉强使我满意。

讲第八段"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写法好处时,看着学生茫然的的样子,我就直接把答案告知了,还是这个问题,点拨不到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三是问题太多,自己讲的太多,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下课我就说,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怎么没什么反应,组长的一句话就让我明白,原来是我讲得太多了,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是自己没设计好,而非学生问题。我把5-9段三幅画面都讲了,其实不必这样,只需细讲其中一幅,给学生一个范例,其他两幅让他们自己填写即可。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老师也不会觉得累。

反思自己课堂存在的问题,发现还是经验不足所致,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我还是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反思,促进自己的成长。

反思四:江南的冬景教学反思

《江南的冬景》是"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下"谛听天籁"板块的第一篇文章。本专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研习作品,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 意识;能够掌握散文的结构特点,学会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

根 据专题的主要学习目标,我将《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定位在两个方面:

一是培养阅读文本时的审美感知、发现和鉴赏的能力;二是学习文本对比修辞和 避实就虚的写法。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通过筛选信息,找到文章中运用对比修辞表现江南冬景的总体特点:明朗;发现美——通过寻找文章中直接 描写江南冬景的段落,为每一段落加一个小标题;欣赏美——重点赏析植被图、微雨图和雪景图,在赏析过程中学习作者所用的避实就虚的写法。

由于经验不足,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值得自己深刻反思。

1、 语文课上要有琅琅的读书声,学生通过诵读来加强对课本的感悟,特别是一些优美的散文。郁达夫的这篇文章,恰恰就是很有画面感的写景散文。在课堂上重点欣赏 了三幅画面,我只是让学生齐读了一次,没有让学生个别读和自由朗读,导致课堂上学生不能充分体会文章所表现的美。这是我今后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2、 发现美这个环节,学生很容易找到直接描写的段落,但在概括方面却显得吃力。我想这可能是由于自己所设置的问题不太恰当。我要求学生给每个段落加个小标题, 学生概括的不太好,如果我能将问题设置为"为每一个段落所构成的画面起个名字",学生就能够根据画面这个词加以概括,效果也会更好。


第二篇:1.4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学校: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 学科:语文 编写人:徐涛 审稿人:陈红艳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些写景抒情的散文,掌握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初步具备了审美能力。《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它的关键是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作者用清新舒缓的语言引导我们走进了江南冬天的优美意境,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本文也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章之美的能力,再次领略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2.能力目标:

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

难点: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

在高一入班的时候,我班学生便以六人为一组,划分了十个探究小组,且运用在各科教学中,根据课堂表现,每周进行一次量化,每周进行一次评比,据此形成了思维活跃、竞争意识强、表现欲强、合作探究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动手能力强的班级风格。但由于我该班98%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初中语文基础薄弱,具体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差、阅读能力差、写作能力差等方面。因此在问题设计上,要充分把握思维跨度小,小台阶、低坡度的原则。通过反复品味语言,多媒体课件展示,引领学生由体验层次进入探究层次,从而深入挖掘江南冬景中每一幅画面的特点,找到作者所用的手法,体味作者的感受,提高自己感知、发现、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出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感情。

五、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设置情境,让学生在诵读,反复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落实“五动”即“动眼看,动情读,动脑思,动笔写,动情谈”。具体来说,首先让学生进行个人自由诵读, 1

小组间研读的方法,得出本文写了四个画面,四个画面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的认识,达到初步感受江南冬景之美,从而完成观察、体验的层次;然后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小组间研读并推选代表诵读,小组讨论得出作者在描写四个画面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样的个人感受,从而完成思维、探究的层次;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对画面进行想象与再造,从而完成迁移创新的层次。这样就形成了感受美,探究美,创造美的三个层次维度,正是“品味语言,全心体验→合作探究,感受真情→拓展阅读,创新迁移”。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找出自己读不准和不会读的字词并查字典,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为一组,共十个小组且要面对面进行交流。学科班长、学习组长做好记分的准备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江南的雾中雨曾让多少人魂牵梦萦,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拿起生花之笔留下了江南的千古绝唱。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让我们领略了江南的春,辛弃疾的《西江月》让我们领略了江南的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一起走进江南的冬吧!

(设计意图:用教师饱含深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江南如痴如醉的水墨画中,唤起学生对江南的回忆,为激发学生的感情做好铺垫。)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品味语言,全心体验

1、快速阅读文本,然后独立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本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江南的冬景?

明确:本文的体裁是写景抒情散文,文本五至九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江南的冬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全文,并将学习的重点落实到写景的段落中去,进而培养分析文本的能力。)

(简要实录:根据平时老师的要求及诵读习惯,学生大声诵读,并将写景的段落勾画下来。)

2、认真研读五至九自然段,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作者共描写了几幅画面?请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明确:作者共描写了四幅画面,经过讨论,学生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为:寒郊散步图、江南冬霖图、江南雪景图、江南早冬图。

(设计意图: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形成四幅画面,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能力,初步感受江南冬景的美。)

2

(简要实录:学生找画面很快,但因为积累的词汇量少,对画面的概括命名,有些不贴切,但经过小组的集思广益,以及热烈争论,最后的概括较为贴切。)

3、谈一谈四幅画面给人的总体感受.

明确: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的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藏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让人仿佛置身江南美景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在学生脑海中基本形成对江南冬景美的认识,激起探究美的兴趣,为感受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张本。)

(简要实录:学生结合文本中的一些词语如“明朗的基调”“美丽”“迷人”“恩惠”“快活”等词语来谈,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为让人仿佛置身江南美景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这说明此时他们已融入文本之中,达到了观察、体验的目的。)

合作探究,感受真情

1、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上述四幅画面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

经讨论全班学生喜欢的画面集中为:寒郊散步图、江南冬霖图、江南雪景图。

(设计意图:为重点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同时为学生规划好努力的方向,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简要实录:学生根据某些段落中出现的美丽语言,便很快集中为:寒郊散步图、江南冬霖图、江南雪景图。)

2、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赏析文本中的这三幅画面,并首先推选代表用富含深情的语言朗诵最喜欢的画面。

课件投影:

⑴写了哪些景物?

⑵景物有何特点?

⑶作者感受如何?

⑷运用何种手法?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进入探究层次,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推选代表诵读,点评他人诵读的基础上去探究景物的特点,学生很自然的就会以作者的身份去感受美,进而分析作者所运用的手法并进行学习。)

(简要实录:各小组很踊跃的选派代表进行诵读,同学们对他们的诵读从读音、感情的把握、语气语调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点评,气氛非常热烈,这样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从学生回答的四个问题来看,景物抓的准,特点看的清,感受较恰当,但对手法的赏析不准确。)

3、寒郊散步图赏析

⑴所写之景: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树、雪白的桕子、日暖的午后、碧蓝的青天。

⑵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蕴含生机。

⑶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⑷所用手法:工笔描绘、浓墨重彩。

(简要实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回答出了第一问、第三问,但第二问、第四问的回答均为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中第四问是由第三学习小组的名叫汪培的同学讲解的,他结合了初中学过的文章及文本中的语句,在讲台上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非常清楚的为大家“上了一课”,这种“兵教兵”的做法,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以自发的掌声,表达了真实的心理。)

3

4、江南冬霖图赏析

⑴所写景物:长桥、乌蓬小船、细雨、灯晕、乌蓬茅屋酒客。

⑵景物特点:色彩朴素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⑶作者感受:悠闲、洒脱、得失俱亡。

⑷所用手法:虚实相生、侧面烘托。

(简要实录:由于语文基础的原因,学生们对虚实相生、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比较陌生,小组讨论的结果也证实了我的判断。因此在前三个问题回答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闭目想象,然后再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找出画面中没有显示的内容,再加上让学生找到的文本中作者所运用的美术作画时所运用的术语动词,学生很容易想到作者营造意境时所运用的虚构的手法,此时再让小组讨论,学生们就得出了虚实相生、侧面烘托的写法。)

5、江南雪景图赏析

这幅画,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还原,进行再造想象。

学生进行想象再造

⑴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村

童弄雪。

⑵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

⑶ 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⑷ 所用手法:巧妙引用,写意传神。

(简要实录:学生先回答四个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件展示的投影,用优美的散文化语言进行改写,学生很积极很投入,小组代表诵读的自己的作品,虽然有些语言还显稚嫩,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与写作能力,学生和老师的及时点评及鼓励,使发言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本文的“形”和“神”又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构呢?作者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根据刚才归纳的几幅图画将本文的结构整理出来。

形散 神聚

寒郊散步图

江南冬霖图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雪景图 (无比热爱之情)

江南早冬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全文形成整体的认识,理清作者的思路,进一步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培养归纳与整合的能力。)

(简要实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的讨论,很容易的列出了本文的结构。)

2、根据赏析的心得与体会, 进行拓展阅读并用自己的话对课件投影中的诗歌进行赏析: ⑴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一诗(课件投影)

学生赏析的佳作:秋山红叶似火,山巅白云飘飘,晚霞鲜艳夺目。红叶与晚霞交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 ⑵唐五代李涉的《井栏砂宿夜遇客》诗:“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

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课件投影)

学生赏析的佳作:杀人如麻的绿林豪客在潇潇暮雨笼罩下的一片静谧、极富诗意的江村中,也变得温文尔雅起来。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微雨寒村迷人的魅力。

4

(设计意图:将课内所学运用到课外,将学习的热情燃烧到课外,达到迁移、创新之目的。)

(简要实录:学生根据刚才的发言与学到的赏析手法,写作热情很高,发言的积极性很高,点评他人作品的积极性很大,通过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的收获很大,也为本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形散 神聚

寒郊散步图

江南冬霖图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雪景图 (无比热爱之情)

江南早冬图

十、教学反思

从教以来,本节课我一共上了七遍,期间有过失败与困惑。当20xx年接触到诱思理论以来,我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有幸得到张教授的亲自指点和肯定后,我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有了质的飞跃。本次教学设计是我在学校进行“一课三摩”活动中的二上,整节课师生以文本为落脚点,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张驰得道,设计合理得法,探讨有得,其乐融融,教学效果非常好。下面是几位学生的课后感言:

1、听了这堂课让我看到了我班学生的风采,课堂的气氛,那种积极的态度,真是焕然一新,我简直不能相信我那双眼睛,同学们滔滔不绝的讲,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到了最高潮,也许我们中间有的无法脱离那种旧的学习方法,但是,我相信我们在诱思的指导下,一定会更爱语文的学习,更爱语文课。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我就是未来珠穆朗玛峰上的一朵金光灿灿的雪莲。

2、诱思探究教学伴着一缕春光 ,悄悄地走入了我们的学习,今天我们班开设的这一课,让我们感触很深,老师的循循善诱,让我觉得我和自己的同学才是学习的主体,在那气氛活跃的课堂上,怎会有往日的昏昏欲睡,怎会不动脑思考那等待我去解决的问题。自主能力、互动能力不知不觉中提高着,从中发现其实我们能自己解决很多问题。在老师的诱导下,通过我们的独立思考攻破一个个疑点,在我们相互提问中解决了那些恰好自己也不懂但又没想到的题目,知识的积累无疑更丰富了,我认为这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知识掌握住了,并且比以往更巩固,毕竟,我自主消化、吸收了营养,自主去发现了问题,而不是老师指出问题,两者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探究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相信诱思探究教学,会带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成绩。正所谓: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成败乃凭我掌握。

5

更多相关推荐: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江南这一篇课文诗一首汉乐府诗歌比较有节奏在讲课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江南这个地方的美丽讲这首诗歌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了解江南在哪里我选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地图首先让学生找我们所在的位置山西...

《江南》 教学反思

第13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江南张家港市绿丰学校彭新怡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看图现在展现在我...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案例与反思江南是一首古诗描写了江南水乡人民采莲的情景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很适合儿童阅读古诗是...

《江南》教学反思

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反思仙桃市汉江小学徐利一揭题激趣感受美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学习了江南二字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二巧妙讲解...

杨江会《江南》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反思陈家湾小学杨江会20xx年1月6日江南教学反思第一册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本诗共七行两句...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大庆市万宝学校薛立娜小语教材第一册的第3课江南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此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主要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

《江南》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教学反思李小红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可谓有景有情有韵结合课文的特...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转眼工作已有八年了在学校温暖的大家庭中工作虽忙碌但充实虽紧张但愉快在忙碌紧张中洒下过辛勤的汗水也流淌过苦涩的泪水当然也有因付出的汗水和泪水换取的欢乐望着渐渐成长的孩子们从他们身上让我感受到一种自豪感...

《忆江南》教学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1234567

瑞雪图优秀教案及反思

瑞雪图教材说明瑞雪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学中和雪后的美景同时文本产生的特殊年代还赋予了文本自身独特...

《文字的修饰》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字的修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获取文字修饰的新知识懂得通过文字修饰能把标题文章的字变得更加美观形象技能目标掌握设置文字格式和艺术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情感目...

江南教学反思(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