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反思

1、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把课外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篇:平均数教学反思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平均数教学反思》

常熟市昆承小学 唐丽霞

《平均数》是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相对于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更为关键。

《平均数》这一堂课,在本校上过四次,在商城小学也上过一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推敲、摸索,但是总觉得不尽人意。平均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怎么使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去理解、接受,这是需要不断思索的。

教完这堂课后,觉得有以下收获与困惑:

收获一:情境的成功运用。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套圈比赛的的情境,引入新课。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兴趣盎然,既而我抛出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男生组,有的认为女生组,学生各抒己见,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的学生用最多个体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最少个体进行比较,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时候鼓励他们将心中的矛盾展示出来,让他们充分地争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性。当学生感受到要比较谁套得更准一些必须先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后,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讨论或者讲解“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含义,而是让学生用移一移,画一画的,或者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

收获二:概念的建构认知。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教学设计从由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并利用条形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了感性支撑,然后,在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

全面。

收获三: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在我所选取的四个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第一道题目,三次分苹果是对平均数算法的巩固,以及在过程中的算法优化;第二题是对平均数的进一步理解;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平均数,体会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第三题是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而最后一题是平均数的应用。这几道巩固练习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

但在这堂课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听取多位前辈的评价和建议后,对平均数这一堂课感悟更深。现总结如下:

(一)平均数的理解不够。

这是一堂概念性的课,而这一个概念又是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在抽象中把握概念呢? 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平均数方法的计算,而忽视了或者说少重视了对于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二)悟的时间不够。

在第二环节的第三层次“回顾与总结”中,教师强调地较多,而没有给予学生多的时间去参与、去感悟,使学生的理解很粗糙、很浮夸。这一环节的不当处理,使学生在解决“篮球队员身高问题”时出现了“篮球队员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的误解,仔细考虑,终其原因是对“平均数意义”的不理解,平均数代表的是整体水平,而不是每个人的实际水平。

如果这一环节,能够让学生慢慢地参透“平均数的含义”“平均数的范围”等,那么学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上完这节课后,我思忖中,是不是出一些简单关于平均数概念的判断题,使学生在判断中去悟平均数。

(三)语言过于抽象。

诚如商城小学时教导所说,平均数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教师抽象的语言去描述抽象,那学生如何理解?是的,在本堂课中,很多关于平均数的描述过于抽象,比如说,“在每组数据中,可能正好是平均数的,像男生队中的----,也可能在一组数据中没有正好是平均数的,就像女生队,它们或高于平均数,或低于平均数。”所以,教师的语言应该反复琢磨,使学生有易于接受理解。

(四)课堂内容不扎实。

《平均数》这一内容是一堂“种子课”,何为种子课?就是说这一节课是接下来学习“众数”“中位数”等其它概念的起始。这一内容必须上扎实了,上好了,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一节课,上下来的总体感觉是太过于粗糙,走马光花,该深入时没有透。比如说,对于最后一个练习,可以突破书本上的问题,给学生多一些思维绽放,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回答“要使橘子的平均销量超过苹果,周六应该卖出多少箱?”在讨论中使学生理解“平均数是很敏感的,只要一天有变化,平均数就会改变。”

一堂好的课必须反复磨练,只有多思考,才能不断进步。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记者问一位数学老师,您的课为什么上得这么出色。这位数学老师只是浅浅地回答,我用一生都在备这堂课。是啊!每一堂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更多相关推荐: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单元以生活实际为背景体现了生活数学以问题为主线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全...

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

经历过程建构知识听高丽老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反思20xx616方晓斐分类统计属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领域这是学生第三次接触统计知识有了前面的基本统计知识做基础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难度不大本节课以我是体育小明...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

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反思

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反思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尝试我深知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那么本节课要充分地让学生动口动手很好地体现研究主题因为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自去经历去体验才能完成教学目标...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反思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反思本学期一开始就是简单统计的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填一填那是非常简单的于是我想先让学生在课外自学教材上的内容然后在课内安排一个让学生收集数据与整理数据的过程的活动想...

数据的收集与与整理教学反思

数据的收集与与整理教学反思体现了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和新的评价观把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进程利用神舟五号上天了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统计数据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教师出示条...

《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教学反思

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和反思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执教者韩志华嵩阳二小1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2红黄蓝白课后反思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孩子们一开始兴趣很大这一例题的教学创设生活情景引出问题从学校...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人教新课标20xx【小学学科网】

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反思我刚接手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的第二堂课本学期一开始是简单的统计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例2上课之前在备课这个环节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和教案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

第7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教案

高邮市车逻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主备人黄桂娟审核人陈启军课题71普查与抽样调查1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2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知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3...

光祖中学_数据收集与处理教学反思

数据收集与处理教学反思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进行辅助教学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情境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制作一些教具进行教学今天是我第一次上第十册数学课本的第一堂课教学的内容是数...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处理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前预案学习任务的布置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与...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反思(20篇)